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知识大全

化工知识大全

化工知识大全
化工知识大全

1、关于Na2CO3碳酸钠(俗名:苏达)、NaHCO3碳酸氢钠(俗名:小苏达)Na2S2O3硫代硫酸钠(俗名:大苏达,因带有5个结晶水故也称五水硫代硫酸钠)

1.1 苏打

苏打是Soda的音译,化学式为Na2CO3。它的名字颇多,学名叫碳酸钠,俗名除叫苏打外,又称纯碱或苏打粉。带有结晶水的叫水合碳酸钠,有一水碳酸钠(Na2CO3·H2O)、七水碳酸钠(Na2CO3·7H2O)和十水碳酸钠(Na2CO3·10H2O)三种。十水碳酸钠又叫洗濯苏打、洗濯碱或晶碱。

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或细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它有很强的吸湿性,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而结成硬块。十水碳酸钠是无色晶体,室温下放置空气中,会失去结晶水而成为一水碳酸钠。无论十水碳酸钠还是一水碳酸钠,加热都会变成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遇酸能放出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溶液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氢钠:

Na2CO3+H2O+CO2====2NaHCO3

在三种苏打中,碳酸钠的用途最广。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玻璃、肥皂、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冶金工业以及净化水也都用到它。它还可用于其他钠化合物的制造。早在十八世纪,它就和硫酸、盐酸、硝酸、烧碱并列为基础化工原料——三酸两碱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苏打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它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一些苏打,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

1.2 小苏打

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它的名字也有很多,学名碳酸氢钠,又称重碳酸钠或酸式碳

酸钠。俗名除小苏打外,还有焙烧苏打、发酵苏打和重碱等。

小苏打是白色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缓慢分解,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时全部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2NaHCO3====Na2CO3+H2O+CO2↑,它也能与酸(如盐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NaHCO3+HCl====NaCl+H2O+CO2↑

小苏打的这些性质,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在灭火器里,它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业上,它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在制造清凉饮料时,它也是常

用的一种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1.3 大苏打

大苏打是硫代硫酸钠的俗名,又叫海波(Hypo的音译),带有五个结晶水(Na2S2O3·5H2O),故也叫做五水硫代硫酸钠。

大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显弱碱性。它在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风化而失去结晶水。在中性、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会迅速分解。

Na2S2O3+2HCl====2NaCl+H2O+S↓+SO2↑

大苏打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能跟溴化银形成络合物。反应式:AgBr+2Na2S2O3====NaBr+Na3[Ag(S2O3)2],根据这一性质,它可以作定影剂。洗相时,过量的大苏打跟底片上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银反应,转化为可溶的Na3[Ag(S2O3)2],把AgBr 除掉,使显影部分固定下来。

大苏打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氯气等物质还原。

Na2S2O3+4Cl2+5H2O====H2SO4+2NaCl+6HCl,所以,它可以作为绵织物漂白后的脱氯剂。类似的道理,织物上的碘渍也可用它除去。

另外,大苏打还用于鞣制皮革、电镀以及由矿石中提取银等。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系列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系列—————之一 吸波材料简介 在解决高频电磁干扰问题上,完全采用屏蔽的解决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了。因为诸多设备中,端口的设置及通风、视窗等的需求使得实际的屏蔽措施不可能形成像法拉第电笼那样的全屏蔽电笼,端口尺寸问题是设备高频化的一大威胁。另外,困扰人们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在设备实施了有效的屏蔽后,对外干扰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电磁波干扰问题在屏蔽系统内部仍然存在,甚至因为屏蔽导致干扰加剧,甚至引发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是屏蔽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吸波材料有了用武之地。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有效吸收入射电磁波并使其散射衰减的一类材料,它通过材料的各种不同的损耗机制将入射电磁波转化成热能或者是其它能量形式而达到吸收电磁波目的。不同于屏蔽解决方案,其功效性在于减少干扰电磁波的数量。既可以单独使用吸收电磁波,也可以和屏蔽体系配合,提高设备高频功效。 目前常用的吸波材料可以对付的电磁干扰频段范围从0.72GHz到40GHz。当然应用在更高和更低频段上的吸波材料也是有的。吸波材料大体可以分成涂层型、板材型和结构型;从吸波机理上可以分成电吸收型、磁吸收型;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吸收型、干涉型和谐振型等吸波结构。吸波材料的吸波效果是由介质内部各种电磁机制来决定,如电介质的德拜弛豫、共振吸收、界面弛豫磁介质畴壁的共振弛豫、电子扩散和微涡流等。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与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与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与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目前吸波材料研究的一大热点。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仅做了最为简约的叙述,对其详述及其结构设计及结构对吸波效能的影响等方面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做出解释。 总之,高速发展的新科技正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各行各类电气、电子设备向高频化、小型化方向发展,高频EMI问题必将越发突显,吸波材料必然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空间。

第三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废水水质分析法根据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所选择的仪器类型而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法两大类。化学分析法主要分为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两部分。 §3-1 容量分析法 容量分析法又叫滴定分析法,是用滴定的方式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时,先将滴定剂配制成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将该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的溶液中,直到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用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将滴定剂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当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正好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时,称为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亦称理论终点或等当点。 在滴定过程中,当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而终止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由于化学计量点是根据化学计量关系算得的理论值,而滴定终点是在滴定时根据指示剂颜色突变确定的,两者之间不一定完全相符合,二者之间的差值称为滴定误差。 滴定分析法主要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准确度也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约在土0.2%以内,因此滴定分析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容量分析方法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不同,分为四大类: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一、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又叫中和法。利用酸碱滴定法可以滴定一些具有酸碱性质的物质,也可以测定一些能与酸碱起作用的物质。某些不具备有酸碱性的物质,当通过化学反应能产生酸或碱的,也有可能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因此,在实际中酸碱滴定法应用较广泛。 pH = -lg[H+](严格说pH = -lg[a H+]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1.弱酸及其共轭碱

化工材料学基础期末思考题及答案

1、材料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缺少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认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石器时代见证了人类摆脱动物界,开始使用劳动工具;陶器作为第一种人造材料结束了人类的石器时代,是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了野蛮时代;青铜器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而青铜器制造的兵器把人类带进了冷兵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后,由铁器制作的农具、手工工具和各种兵器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十八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十九世纪中叶,钢铁、水泥等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五十年代后出现了新型功能陶瓷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二十世纪以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复合材料的发现更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纳米科技和纳米器件的发展更是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动力,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工程之间的关系 3、从我国载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说明材料的支撑作用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

(能源化工行业)常用化工原料

(能源化工行业)常用化工 原料

硫酸镍 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学式为NiSO4 硫酸镍分为有无水物、六水物和七水物三种。商品多为六水物,有α-型和β-型俩种变体,前者为蓝色四方结晶,后者为绿色单斜结晶。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溶于醇和氨水。 二、作用和用途 硫酸镍主要用于电镀工业,是电镀镍和化学镍的主要镍盐,也是金属镍离子的来源,能在电镀过程中,离解镍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无机工业用作生产其他镍盐如硫酸镍铵、氧化镍、碳酸镍等的主要原料。另外,仍可用于生产镍镉电池等。 包装和贮存 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和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氯化镍 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学式为NiCl2别名:氯化亚镍 氯化镍的性状为绿色结晶性粉末。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受热脱水,在真空中升华,能很快吸收氨。溶于乙醇、水和氢氧化铵,其水溶液呈酸性,pH约4。 二、作用和用途 氯化镍主要用作电镀和催化剂,由镍和硫硝混酸反应得到。 三、包装和贮存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氨基磺酸镍 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学式为Ni(NH2SO3)2.4H2O 氨基磺酸镍的性状呈绿色结晶,易溶于水、液氨、乙醇,微溶于丙酮。水溶液呈酸性,有吸湿性,潮湿空气中很快潮解。干燥空气中缓慢风化,受热时会失去四个分子水,温度高于110时开始分解且形成碱式盐,继续加热生成棕黑色的三氧化二镍和绿色的氧化亚镍的混合物。 二、作用和用途 氨基磺酸镍是壹种优良的电镀主盐,因其内应力低、电镀速度快、溶解度大、无污染等,而成为近年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壹种电镀主盐。已广泛应用于冶金、镍网、电子、汽车、航天、兵器、造币、无线电、彩色铝合金等行业。 三、包装和贮存 贮存于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包装必须完整密封,注意防潮。运输过程中要防雨淋和日光曝晒。消泡剂 分子式及产品介绍 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总称为消泡剂。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泡沫,需要添加消泡剂。消泡剂的种类很多,有机硅氧烷、聚醚、硅和醚接枝、含胺、亚胺和酰胺类的,具有消泡速度快,抑泡能力强的特性。 二、作用和用途 消泡剂广泛应用于线路板、工业清洗、清除胶乳、纺织上浆、食品发酵、生物医药、涂料、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泡沫。 三、包装和贮存 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 氢氧化钠 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工基础最新完整考试大纲

《化工基础》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总学时数: 学分数: 一、考试对象 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化工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对理论知识和有关设备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有关单元操作中各种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基本运算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以及分析解决单元操作中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校统考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50分 3、考试时间:60分钟 4、试题总数:1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分量少、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6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20%左右。其中中小题目和大题目应比例适当,主观题目应占较重的分量。 6、题目类型: (1)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2)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3)判断题或问答题(10分) (4)计算题(25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章流体流动 1.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熟练掌握压强的单位及表示方式 (2)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 (3)熟练掌握等压面的概念以及U 形管压差计的应用 2. 流体流动中的机械能守恒 (1)掌握流量与流速的概念 (2)掌握伯努利方程中各项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3)熟练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 流体流动现象 (1)掌握粘性与粘度的概念及粘度的单位 (2)了解流体粘度的影响因素 (3)了解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 (4)掌握雷诺实验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 (5)熟练掌握流体的流动型态与流型的判据 4. 管内流动阻力计算 (1)熟练掌握范宁公式的应用 (2)了解化工原理因次分析的研究方法 (3)熟练掌握d ε λ--Re 关系曲线图 (4)了解非圆形管道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 (5)掌握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 (6)掌握简单管路的管路计算方法 5. 流量测量() 了解皮托管测速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液体输送机械 (1)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 (2)掌握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 (3)了解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影响因素 (4)熟练掌握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 (5)掌握离心泵工作点的确定及工作点的调节 (6)熟练掌握离心泵的选型依据与方法 (7)了解其它类型的泵 2. 气体输送和压缩机 了解气体输送和压缩机的构造及原理 第三章 传热及换热设备 1. 热传导 (1)了解温度场和温度梯度的概念 (2)掌握平面壁和园筒壁一维稳定热传导的计算 (3)熟练掌握热传导过程的推动力和热阻的概念和计算 2. 对流传热 (1)掌握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2)熟练掌握对流传热过程的推动力和热阻的概念和计算 (3)掌握低粘度流体(无相变)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的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资料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 一、化工设备的概念 化工设备是指化工生产中静止的或配有少量传动机构组成的装置,主要用于完成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等过程,或用于储存物料。 二、化工设备的分类 1、按结构特征和用途分为容器、塔器、换热器、反应器(包括各种反应釜、固定床或液态化床)和管式炉等。 2、按结构材料分为金属设备(碳钢、合金钢、铸铁、铝、铜等)、非金属设备(陶瓷、玻璃、塑料、木材等)和非金属材料衬里设备(衬橡胶、塑料、耐火材料及搪瓷等)其中碳钢设备最为常用。 3、按受力情况分为外压设备(包括真空设备)和内压设备,内压设备又分为常压设备(操作压力小于1kgf/cm2)、低压设备(操作压力在 1~16 kgf/cm2 之间)、中压设备(操作压力在 16~100 kgf/cm2 之间)高压设备、(操作压力在 100~1000 kgf/cm2 之间)和超高压设备(操作压力大于 1000 kgf/cm2) 三、化工容器结构与分类 1、基本结构在化工类工厂使用的设备中,有的用来贮存物料,如各种储罐、计量罐、高位槽;有的用来对物料进行物理处理,如换热器、精馏塔等;有的用于进行化学反应,如聚合釜,反应器,合成塔等。尽管这些设备作用各不相同,形状结构差异很大,尺寸大小千差万别,内部构件更是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外壳,这个外壳就叫化工容器。所以化工容器是化工生产中所用设备外部壳体的总称。由于化工生产中,介质通常具有较高的压力,故化工容器痛常为压力容器。 化工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支座、法兰及各种开孔所组成. 1)筒体筒体是化工设备用以储存物料或完成传质、传热或化学反应所需要的工作空间,是化工容器最主要的受压元件之一,其内直径和容积往往需由工艺计算确定。圆柱形筒体(即圆筒)和球形筒体是工程中最常用的筒体结构。 2)封头根据几何形状的不同,封头可以分为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锥壳和平盖等几种,其中以椭圆形封头应用最多。封头与筒体的连接方式有可拆连接与不可拆连接(焊接)两种,可拆连接一般采用法兰连接方式。 3)密封装置化工容器上需要有许多密封装置,如封头和筒体间的可拆式连接,容器接管与外管道间可拆连接以及人孔、手孔盖的连接等,可以说化工容器能否正常安全地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封装置的可靠性。 4)开孔与接管化工容器中,由于工艺要求和检修及监测的需要,常在筒体或封头上开设各种大小的孔或安装接管,如人孔、手孔、视镜孔、物料进出口接管,以及安装压力表、液面计、安全阀、测温仪表等接管开孔。 5)支座化工容器靠支座支承并固定在基础上。随安装位置不同,化工容器支座分立式容器支座和卧式容器支座两类,其中立式容器支座又有腿式支座、支承式支座、耳式支座和裙式支座四种。大型容器一般采用裙式支座。卧式容器支座有支承式、鞍式和圈式支座三种;以鞍式支座应用最多。而球形容器多采用柱式或裙式支座。 6)安全附件由于化工容器的使用特点及其内部介质的化学工艺特性,往往需要在容器上设置一些安全装置和测量、控制仪表来监控工作介质的参数,以保证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和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化工容器的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紧急切断阀、安全联锁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等。 上述筒体、封头、密封装置、开孔接管、支座及安全附件等即构成了一台化工设备的外壳。对于储存用的容器,这一外壳即为容器本身。对用于化学反应、传热、分离等工艺过程的容器而言,则须在外壳内装入工艺所要求的内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2、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工容器及设备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化学与材料

第四章化学与材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与材料的关系,材料的分类。 2.理解晶体结构的特点,掌握四种基本类型晶体的特点,了解几种典型的晶体材料和非晶体材料。 3.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4.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了解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了解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6.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晶体材料 难点:晶体、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材料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材料科学体系 材料是指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 材料学科是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原理来阐明材料性能的规律性,进而研究和开发具有指定性能的新材料。 材料科学体系则是在化学、物理、冶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体的完整的材料体系。 二、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材料学科的发展又扩展了化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化学的发展。故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和发展。三、材料的分类方法 1.按照材料的特性和化学成分可分为: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按照材料所起作用可分为: (1)结构材料: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承受载荷,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的材料。(2)功能材料:利用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能,为达到特定的功能,所采用特殊性能的材料。 3.按照材料使用历史可分为: (1)传统材料:生产工艺成熟,使用历史悠久的材料 (2)新型材料:新工艺制成或正在发展中的材料 4. 按照材料内部原子排列得有序程度分为:晶体材料与非晶体材料 第二节晶体与非晶体材料 一、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通常有三大差别: (1)晶体具有规整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则无固定形状。 (2)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的熔化是由固态逐渐软化,最终变为可流动的熔体。这一过程涉及一个较大的温度区间。 (3)晶体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则为各向同性。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的区别: 晶体结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而非晶体则无。

化工基础知识题

一、填空 1、流体指的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二者中具有可压缩性的是气体。 2、某流体流经内径为100mm的管道,流量为84.78m3/h,该流体在该管道内的流速为3m/s。 3、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自身密度、粘度、流速不同而产生的两种流动类型分别是滞流和湍流。 4、离心泵因吸上高度太高而导致的进口液体气化、产生的泵体震动及噪音,成为气蚀现象。 5、传热的三种方式为传导、对流和辐射。其中不需要介质的是辐射。 6、某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总传热系数为1000W/(m2*℃),平均温差为30℃,换热量为3000kw,换热器换热面积为100m2. 7、压力管道或容器上具有安全泄放作用的安全保护装置有安全阀和爆破片。 8、阀门型号为J41W-16P DN100,其中数字4是指的是阀门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字母P指的是阀门材质为不锈钢。 9、精馏操作中,低沸点组分最终在精馏塔的顶部聚集并被冷凝。 10、一般情况下提高压力或降低温度有利于吸收操作。 11、流体压强可用绝压和表压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表压=绝压-大气压。 12、流体的体积流量一定时,流速与管径的平方成反比。 13、某循环水凉水塔总水量为10000m3/h,凉水流速按2.5m/s计算,凉水总管的适合公称直径为DN1200. 14、根据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得知,扬程随流量增大而降低,轴功率随流量增大而上升,因此离心泵启动时,出口阀门应关闭。 15、热交换器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间壁式。 16、阀门型号为Q11F-16P DN25,其中第一个数字1是指的是阀门连接形式为内螺纹连接,字母P指的是阀门材质为不锈钢。 17、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包括叶轮、泵壳和轴封。 18、某换热器换热面积50m2,其中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为20℃,换热量为800kw,总传热系数为800W/(m2*℃)。 19、压力管道或容器上具有阻断火焰作用的安全保护装置有阻火器和紧急切断阀。 20、吸收塔内气速过大导致的吸收液流动失去稳定性的现象称为液泛。 21、流量计显示某流体的流量为10000Nm3/h,压力表显示其压力为0.7MPa,该流体的绝对压力为0.8MPa,273K温度下实际流量为1250m3/h。 22、离心泵无自吸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气缚。 23、压力表的最佳适用范围为全量程的1/3-3/4. 24、阀门型号为J44W-220P DN80,其中第一个数字4是指的是阀门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字母P指的是阀门材质为不锈钢。 25、某列管换热器换热面积为471m2,列管为Φ25钢管,长度6m,列管的根数为1000根。 26、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中,为防止气蚀发生而用来计算泵安装高度的参数为气蚀余量。 27、流体输送机械按其工作原理分类为动力式、容积式和其他类型。 28、精馏操作一般用于分离混合液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沸点差才可使用精馏来实现分离。 29、吸收塔内气体流速按1m/s设计,吸收塔直径为1200mm,最大处理气量为4069m3/h。

常用化工设备基础知识教材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 第一章轴轴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旋转传动零件,常见的轴有直轴和曲轴两种。一、直轴的分类:根据承受荷载的情况不同,直轴可分为心轴、转轴和传动轴三类。 1、心轴:心轴工作时主要用来支撑转动零件,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运动,也不传递动力。心轴随零件转动的(如火车轮轴)称为活动心轴,不随零件一起转动的(如自行车轴、滑轮轴)称为固定心轴,它们承载时均产生弯曲变形。 2、转轴:转轴既要支承旋转零件还要传递运动和动力,如机床主轴、减速机齿轮轴、搅拌轴等。这类轴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 3、传动轴主要用来传递扭矩,它不承受或承受较小的弯矩,如汽车、拖拉机变速箱与后轮轴间的传动轴。 轴的材料:选取轴用材料主要取决于轴的工作条件载荷和加工工艺等综合因素,除满足强度、刚度、耐磨性外,还要求对应力集中敏感性小,常用碳素钢、合金钢的锻件和轧制圆钢做为轴的毛坯。 碳素钢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其机械性能可通过热处理进行调整,比合金钢价廉,所以应用最广,常用30、40、45、50 号钢,其中45 号钢最常用。对于非重要或受载荷较小的轴可用Q235、Q237 等普通碳素结构钢。 合金钢可淬性好,且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常用于传递较大功率并要求减小尺寸和重量以及提高轴颈耐磨性的场合。 合金铸铁和球墨铸铁也常用来做轴的原因是铸造成型容易得到较复杂且更合理的形状,铸造材料吸振性高,并可用热处理的方法提高耐磨性,对应力敏感性较低,且价廉。但铸造质量不易控制,可靠性较差,需慎用。 二、轴的结构 轴的外形通常作成阶梯形的圆柱体。轴上供安装旋转零件的部位叫轴头,轴与轴承配合部分叫轴颈,轴的其他部分叫轴身轴的设计与选择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满足不同截面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还要便于轴上零件的固定、定位、拆装、调整,尽可能减小应力集中以提高轴整体的疲劳强度,以及轴本身的加工工 艺性。 旋转零件一般要随轴旋转传递运动和动力,零件在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都需要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各零件正常的工作关系。

单晶硅材料简介

单晶硅材料简介 摘要:单晶硅是硅的单晶体,具有完整的点阵结构,纯度要求在99.9999%以上,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制作工艺以直拉法为主,兼以区熔和外延。自从1893年光生伏效应的发现,太阳能电池就开始在人们的视线中出现,随着波兰科学家发展了生长单晶硅的提拉法工艺以及1959年单晶硅电池效率突破10%,单晶硅正式进入商业化。我国更是在05年把太阳能电池的产量提高到10MW/年,并且成为世界重要的光伏工业基地。单晶硅使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先导产业,世界各国也重点发展单晶硅使得单晶硅成为能源行业宠儿。地壳中含量超过25.8%的硅含量使得单晶硅来源丰富,虽然暂时太阳能行业暂时以P 型电池主导,但遭遇边际效应的P型电池终将被N型电池所取代。单晶硅前途不可限量。 关键字:性质;历史;制备;发展前景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material Brief Introduction Abstract: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s silicon single crystal with complete lattice structure, purity over 99.9999%, is a goo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Proces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czochralski method, and with zone melting and extension.Since 1893 time born v effect, found that solar cell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line of sight of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ish scientist pulling method of single crystal silicon growth process and single crystal silicon battery efficiency above 10% in 1959,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formally enter the commercial.5 years of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oduction of solar cells to 10 mw/year, and become the world pv industrial base.Monocrystalline silicon makes information industry become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economy in the forerunner industry, the world also make focus on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ingle crystal silicon darling become the energy industry.Content more than 25.8% of silicon content in the crust has rich source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hile the solar industry to temporarily P type battery, but in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p-type battery will eventually be replaced by N type battery.Future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Key words: silicon;Properties;History;Preparation;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一、单晶硅基本性质以及历史沿革 硅有晶态和无定形两种同素异形体。晶态硅又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它们均具有金刚石晶格,晶体硬而脆,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但导电率不及金属,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导体性质。晶态硅的熔点1410C,沸点2355C,密度2.32~2.34g/cm3,莫氏硬度为7。 单晶硅是硅的单晶体。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纯度要求达到99.9999%,甚至达到99.9999999%以上。 熔融的单质硅在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平行结合起来便结晶成单晶硅。单晶硅具有准金属的物理性质,有较弱的导电性,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有显著的半导电性。超纯的单晶硅是本征半导体。在超纯单晶硅中掺入微量的ⅢA族元素,如硼可提高其导电的程度,而形成p型硅半导体;如掺入微量的ⅤA族元素,如磷或砷也可提高导电程度,形成n型硅半导体。 最开始是1893年法国的实验物理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为光伏效应。在1918年的时候波兰科学家Czochralski发展生长单晶硅的提拉法工艺。1959年Hoffman电子实现可商业化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0%,并通过用网栅电极来显著减少光伏电池串联电阻;卫星探险家6号发射,共用9600片太阳能电池列阵,每片2c㎡,共20W。由此单晶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正式进入商业化方向。 同样在中国,单晶硅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在1958年的时候我国开始

化工设备与材料教学大纲(0803版)专 (1)

《化工设备与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化工设备与材料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quipment and Material 课程代码: 220204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分:2.5 总学时:46 讲课学时:46 实验学时:0 授课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科二年级学生 前导课程:大学物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 二、教学目的 《化工设备与材料》是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化工设备材料与焊接和化工容器设计三大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化工设备的选材要求及常用材料的特性,了解和掌握化工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过程及典型设备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强化化工类专业专科生对化工设备的机械知识和设计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 1.1 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1.2 力矩与力偶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1.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基本要求:了解力、力矩与力偶的概念。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常见典型约束性质与约束反力的确定、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平面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 件。 重点与难点:几种典型约束的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的绘制 第二章直杆的拉伸和压缩 2.1直杆的拉伸和压缩 2.2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质 2.3拉伸和压缩的强度条件 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内容: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2.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许用应力、强度条件、应力集中的概念;3.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 的变形、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点与难点: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计算 第三章直梁的弯曲 3.1梁的弯曲实例与概念 3.2梁横截面上的内力 -- 剪力与弯矩 3.3弯矩方程与弯矩图 3.4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3.5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

常用化工设备基础知识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 第一章轴 轴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旋转传动零件,常见的轴有直轴和曲轴两种。 一、直轴的分类:根据承受荷载的情况不同,直轴可分为心轴、转轴和传动轴三类。 1、心轴:心轴工作时主要用来支撑转动零件,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运动,也不传递动力。心轴随零件转动的(如火车轮轴)称为活动心轴,不随零件一起转动的(如自行车轴、滑轮轴)称为固定心轴,它们承载时均产生弯曲变形。 2、转轴:转轴既要支承旋转零件还要传递运动和动力,如机床主轴、减速机齿轮轴、搅拌轴等。这类轴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 3、传动轴主要用来传递扭矩,它不承受或承受较小的弯矩,如汽车、拖拉机变速箱及后轮轴间的传动轴。 轴的材料:选取轴用材料主要取决于轴的工作条件载荷和加工工艺等综合因素,除满足强度、刚度、耐磨性外,还要求对应力集中敏感性小,常用碳素钢、合金钢的锻件和轧制圆钢做为轴的毛坯。 碳素钢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其机械性能可通过热处理进行调整,比合金钢价廉,所以应用最广,常用30、40、45、50号钢,其中45号钢最常用。对于非重要或受载荷较小的轴可用Q235、Q237等普通碳素结构钢。 合金钢可淬性好,且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常用于传递较大功率并要求减小尺寸和重量以及提高轴颈耐磨性的场合。 合金铸铁和球墨铸铁也常用来做轴的原因是铸造成型容易得到较复杂且更合理的形状,铸造材料吸振性高,并可用热处理的方法提高耐磨性,对应力敏感性较低,且价廉。但铸造质量不易控制,可靠性较差,需慎用。 二、轴的结构 轴的外形通常作成阶梯形的圆柱体。轴上供安装旋转零件的部位叫轴头,轴及轴承配合部分叫轴颈,轴的其他部分叫轴身轴的设计及选择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满足不同截面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还要便于轴上零件的固定、定位、拆装、调整,尽可能减小应力集中以提高轴整体的疲劳强度,以及轴本身的加工工

EXCEL在化工计算中的应用

EXCEL在化工计算中的应用 泡点温度的计算 某厂氯化合成甘油车间,氯丙烯精镏二塔的釜液组成为:3-氯丙烯0.0145,1.2-二氯丙烷0.309,1.3-二氯丙烯0.6765(摩尔分率),塔釜压力为常压,试示塔釜温度。各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数据为(压力:MPa:温度:℃):3--氯丙烯log P1s=6.05543-1.115.5/(t+231),1,2--二氯丙烷:log P2s=6.09036一1296.4/(t+221),1,3--二氯丙烯:log P3s=6.9853一1879.8/(t+273.2)。釜液中三个组分结构相近,可以看成理想溶液,系统压力为常压.可将汽相看成是理想气体,因此k i=P i s/P 设域釜温度为T,先对塔釜温度T进行定义.由于EXCEL对初值默认为零,对温度T 赋初值,设为T=70℃.首先定义X1,X2,X3,在定义单元格中输入已知数值分别为0.0145,0.3090,0.6765,然后定义P1s,P2s,P3s,,依次输入公式“=10^(6.05543一1115.5/(T十231))”; “=10^ (6.09036-1296.4/(T+221)和“=10^(6.9853一1879.8/(T十231))”输入完毕点击“确定”,得出P1s,P2s,P3s,的结果。再定义K1,K2,K3,并由k i=P i s/101.3得出各自的数值.运用单变量求解,由k i x i=1,单击“工具”,“单变量求解”,出现“单变量求解对话框”,“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k1/x1+k2?x2+k3?x3”所在单元格位置,目标值为1,立即得到计算结果T=99.8℃. 闪蒸计算 进料流率为1000kmolh/的轻烃混合物,其组成为:丙烷(1)30%,正丁烷(2)10%,正戊烷(3)15%,正己烷(4)45%(摩尔).求在50℃和200KPa条件下闪蒸的汽液相组成. 该物系为轻烃混合物,可按理想溶液处理.由t=50℃,P=200KPa,,从p-t-k列线图中可

石油化工常识介绍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有4类:炔烃(乙炔)、烯烃(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及合成气。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天然气化工?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其主要内容有:1)天然气制碳黑;2)天然气提取氦气;3)天然气制氢;4)天然气制氨;5)天然气制甲醇;6)天然气制乙炔;7)天然气制氯甲烷;8)天然气制四氯化碳;9)天然气制硝基甲烷;10)天然气制二硫化碳;11)天然气制乙烯;12)天然气制硫磺等。? 100×104 t原油加工的化工原料 据资料统计,100×104 t原油加工可产出:乙烯15×104 t,丙烯9×104 t,丁二烯2.5×104 t,芳烃8×104 t,汽油9×104 t,燃料油47.5×104 t。??炼油厂的分类?可分为4种类型。1)燃料油型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锅炉燃料。2)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各种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润滑油。3)燃料化工型以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为主。4)燃料润滑油化工型它是综合型炼厂,既生产各种燃料、化工原料或产品同时又生产润滑油。? 原油评价试验?当加工一种原油前,先要测定原油的颜色与气味、沸点与馏程、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点、自燃点、残炭、含硫量等指标,即是原油评价试验。 ?炼厂的一、二、三次加工装置 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即馏分)叫一次加工;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将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烃基化、加氢精制等。三次加工装置:裂解工艺制取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 ?辛烷值?辛烷值是表示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时的抗震性指标。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对比。抗震性与样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辛烷值。汽油辛烷值大,抗震性好,质量也好。? 十六烷值?十六烷值就是表示柴油在柴油机中燃烧时的自燃性指标。常以纯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定为100,纯甲基萘的十六烷值定为零,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可以得到十六烷值0至100的不同抗爆性等级的标准燃料,并在一定结构的单缸试验机上与待测柴油做对比。? 催化裂化主要化学反应 1)裂化反应。裂化反应是C-C键断裂反应,反应速度较快。2)异构化反应。它是在分子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烃类分子发生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变化。3)氢转移反应。即某一烃分子上的氢脱下来,立即加到另一烯烃分子上,使这一烯烃得到饱和的反应。4)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是烷烃、烯烃环化后进一步氢转移反应,反应过程不断放出氢原子,最后生成芳烃。? 焦化及其产品 焦化是使重质油品加热裂解聚合变成轻质油、中间馏分油和焦炭的加工过程。产品有:1)气体;2)汽油;3)柴油;4)蜡油;5)石油焦。? 加氢裂化的主要原料及产品 加氢裂化的主要原料是重质馏分油,包括催化裂化循环油和焦化馏出油等。它的产品主要是优质轻质油品,特别是生产优质航空煤油和低凝点柴油。? 催化重整工艺在炼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化 工 基 础(教案)

化工基础 教案 课程名称化工基础 学时学分学时 专业班级1503化工技术类 授课教师王蕊兰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化工基础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0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化工基础是以定性阐述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进行少量必要的定量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工程基本原理和设备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物理化学上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运用使学生对化工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印象。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课程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单元操作"的概念,培养学生工程分析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化工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章节题目:绪论,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 学时分配:2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发展史;主要研究方法;单元操作;单位和单位换算。 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诸如:流体输送:流速的选择,管径的计算,输送机械选型。流动参数的测量:压强(压力)、流速(流量)等。 其它: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绪论,第一章流体流动(1.1概述)(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能量守衡控制体的选取边界层概念等。 第一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概述 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特点:(a)具有流动性 (b)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 流体流动基本原理的应用 一、流体的输送 (1)确定输送管路的直径,选择适宜的流动速度 (2)选用输送设备,需要确定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应加入的外功 二、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三、为强化设备提供适宜的流动条件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1.2流体静力学(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一、流体的压强及其特性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第二节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内部压力变化的规律 一、流体的压缩性 液体的形状与容器相同,其体积几乎不随压强和温度而改变。 气体的形状与容器完全相同,完全充满整个容器,其体积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有明显改变。 流体的体积随压强和温度而变的这个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1、理想液体:体积绝对不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流动时分子之间没有摩擦力 二、2、理想气体:高温、低压下的实际气体。所以通常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来计算。 三、流体的主要物理量

化学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Nature 31.434 Science28.103 Chem Rev 23.592 Nature Materials 23.132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571 Annu Rev Phys Chem 14.688 Mater Today 12.929 Accounts Chem Res 12.176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0.879 Nano Letters 10.371 Nano Today 8.795 Adv Mater8.191 J Am Chem Soc 8.091 Phys Rev Lett 7.18 Adv Funct Mater 6.808 Small 6.525 ACS Nano 5.472 Chem-Eur J 5.454 Chem Commun 5.34 Chem Mater 5.046 J Mater Chem 4.646 Cryst Growth Des 4.215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4.189 Inorg Chem 4.147 Langmuir 4.097 Phys Chem Chem Phys 4.064 Appl PHys Lett 3.726 Nanotechnology 3.446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3.396 Phys Rev B 3.322 J Chem Phys 3.149 Eur J Inorg Chem 2.694 Current Nanoscience 2.437 Aust J Chem 2.405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299 J Appl Phys 2.201 Chem Phys Lett 2.169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2.154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929 J Sold State Chem 1.91 Appl Phys A 1.884 Inorg Chem Commun 1.854 Mater Res Bull 1.812 Mater Chem Phys 1.799 Mater Chem Phys 1.799 J Cryst Growth 1.757 Mater Lett 1.7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