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二氧硫氮磷碳硅硼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二氧硫氮磷碳硅硼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二氧硫氮磷碳硅硼

不同氮和水分条件下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2,26(3)295~302 Ξ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不同氮和水分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小麦 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影响 李伏生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5) 康绍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试验设两种C O2浓度水平(350μm ol?m ol-1和700μm ol?m ol-1),两种土壤水分处理(湿润、干旱)和5种N肥 施用水平(0、50、100、150、200mg?kg-1土)。结果表明,C O2浓度增加,地上部氮(N)磷(P)浓度下降,根系N浓度略 有下降。无论C O2浓度是升高或是当前水平,与干旱处理相比,湿润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N浓度明显降低;地上部 和根系N浓度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体内N浓度下降,是因为C O2浓度升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这将减少 质流运送养分到根系为作物利用以及氮利用效率提高之故。地上部P浓度降低是稀释效应的结果。C O2浓度增 加,地上部含碳(C)量趋于降低,但不影响根系C含量,高C O2浓度对根系C含量因土壤氮状况不同而异,低氮时根 系含C量增加,含C量绝对值增加0.95%~1.18%,而高氮时表现降低,平均降低0.70%~1.27%。C O2浓度升高, 地上部和根系C/N比率和地上部C/P比率增加,这将会降低植物残体的腐解速率。C O2浓度增加,地上部和根系 C/N比率增加,这是高C O2浓度引起地上部和根系N浓度下降的结果。 关键词 C O2浓度升高 土壤水分 氮 C/N C/P EFFECTS OF CO2ENRICH MENT,NITR OGEN AN D SOI L MOISTURE ON P LANT C/N AN D C/P IN SPRING WHEAT LI Fu-Sheng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 sity,Nanning,530005,China) K ANG Shao-Zhong (K ey Laboratory o f Agricultural Soil&Water Engineering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Ministry o f Education,Northwest Sci-Tec Univer sity o 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Abstract S pring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was treated with tw o atm ospheric C O2concentrations(350 μm ol?m ol-1and700μm ol?m ol-1),tw o levels of s oil m oisture(wet and drought)and five rates of nitrogen fertilizer(0,50,100,150,200mg?kg-1s oil).Results showed elevated C O2decreased shoot N and P content significantly and reduced root N content slightly.Shoot and root 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well-watered treatments com pared to the drought treatments,an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N ap2 plication irrespective of the C O2concentration.The reduction in the m ovement of nutrients to the plant roots through mass flow due to the increase in water use efficiency(W UE)and the increase in N use efficiency at el2 evated C O2can explain the reduction of shoot and root N concentration.The decrease in shoot P content was the result of dilution of P due to the increase in shoot dry mass.C O2enrichment generally reduced shoot C content,but did not affect root C content.The effect of elevated C O2on root C content varied with s oil nitrogen status.In low N treatment,root C content increased,with the abs olute C content increment of0.95%-1. 18%.In high N treatment,root C decreased,with the abs olute C content reduction of0.70%-1.27%.En2 riched C O2concentration increased shoot and root C/N and shoot C/P ratio,which may reduce the decom posi2 tion rate of plant litter.The increase in shoot and root C/N ratio was the result of the decrease in N content under the elevated C O2concentration. K ey w ords C O2concentration enrichment,S oil m oisture,Nitrogen,C/N,C/P 预计到21世纪末期大气C O2浓度将会在目前水平上增加1倍,约700μm ol?m ol-1左右(Wats on et Ξ 收稿日期:2001206211 接受日期:2001210209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G1999011708)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9725102) E-mail:fushengl@public.nn.gx.cn,lifusheng@hotmail.com

高三化学氮磷碳硅(附答案)

高三化学氮 磷 碳 硅 双基知识 (1)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2)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3)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Ag(NH 3)2]+ 3 2 3 C a (O H )、△ 高(压、催化) 水 NH 3· H 2O Ag 3)2 (放电) O 2(催化△) Cu 等(稀酸) C a (H C O 3)2 CO 2 CaCO 3 C 2CO 有机物 NH 4HCO 3 CH 4 H 2CO 3 Na 2CO 3 NaHCO 3 不完全燃烧 O 2(不足) O 2 (不足) 分解 ①O 2 ②CuO 炽 热的碳 NH 3·H 2O O 2 ( 点燃 ) △ H 2O CaO Mg (点燃) NaOH H 2O NaOH H + C a (O H )2 ①高温②H + Ca 2+ CO 2 、H 2O △ C a (O H )2 CO 2 (水) ①OH ― ②加热

(2)磷的同分异构体 巧思巧解 1。三大强酸的对比 2SiO 3 CO 2,H 2O NaOH H 2SiO 3 2 CaSiO 3 H 4SiO 4 2Cl 2 (高 温 ①CaO(△) ②CaCO 3 (△) Ca 2+ -H 2O

从上表中可看出三大强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浓度不同时所表现的性质有所不同,记住此点会给我们解题带来重要突破。记住下列反应: 4HNO3(浓)+ Cu = C u (N O3)2 + 2NO2↑+ 2H2O 8HNO3(稀)+ 3Cu = 3C u(N O3)2 + 2NO↑+ 4H2O 2H2SO4(浓)+ Zn = ZnSO4 + SO2↑+2H2O H2SO4(稀)+ Zn = ZnSO4 + H2↑ 4HCl (浓+ MnO2 MnCl2 +Cl2↑+2H2O 3。关于氮的氧化物的计算 在进行氮氧化物计算时,要注意有关循环氧化、由多步反应合并所得总反应的应用。记注下列反应: 4NO2 + O2 + 2H2O = 4HNO34NO +3O2 + 2H2O = 4HNO3 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例1,使一定量的Zn 与100 mL 18.5 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Zn 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况下的气体A 33.6 L,将反应后的硫酸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 (H+)= 0.1mol/L,求气体A 中各组分的体积比? △

23_氮和磷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3、氮和磷 1 ?复习重点 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氮气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3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有关性质。 2. 难点聚焦 1. 知识要点: 一.氮族元素 1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1)周期表中的位置:第VA族(N、P、As、Sb、Bi) (2)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e「)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半径依次增大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a、最高价态为+ 5,负价为—3,能形成氢化物RH3, Sb、Bi无负价;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HRO3或H3RO4呈酸性。 ②递变性:(按原子序数增大顺序):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b、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 弱;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d、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且比同周期卤族元素、氧族 元素弱,金属性渐强。 2 .氮气的性质 (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子中N^N非常牢固,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N2与氢气反应生成NH 3 (高温高压铁触媒) 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点燃 与活泼金属反应3Mg+N 2Mg3N2 '(3)氮气的用途: 工业上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鲜食品;医学上 用于冷冻麻醉;高科技中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等。 4 .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磷单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P+5O22P2O5 2P+ 3CI2 2PCI3 (l)2P+ 3CR 2PCI5 (s) 用途:制高纯度磷酸、红磷用于制农药、安全火柴、白磷制造燃烧弹和烟幕弹。 2)磷的化合物 ①P2O5:极易溶于水,是较好的干燥剂(吸湿性很强)能与水作用: P2O5+H2O (冷)=2HPO3 (剧毒)P2O5+3H2O (热)=2H 3PO4 (无毒) ②H3PO4:无色晶体,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有吸湿性,可作干燥剂,属非氧化性酸,沸点高。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中强酸,是一种高沸点酸。能与碱中和、与NaBr、 Nal作用。 ③磷酸盐: 溶解性:磷酸二氢盐均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磷酸盐和磷酸一氢盐除钾、钠、铵盐外不溶于水。 相互转化:十 磷酸盐—磷酸一氢盐磷酸二氢盐 2 ?原理、规律、疑难剖析: 1 ?氮族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5个,主要显+5、+3、—3价。本族元素形成的+3、—3价 化合物中其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如NH3、PCI3、BQI3、Mg3N2° 2 .在氮族元素中氮和其它元素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主要化合价有- 3、+1、+2、 +3、+4、+5等多种氮元素能以不同的价态与氧结合,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2O、NO、N2O3、N2O4、 NO2、N2O5。在这些氧化物中NO2和N2O4可以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化:2NO2 N2O4。 有关氮的氧化物知识应注意: ①NO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接触空气后立即 被氧化为NO2而变红棕色,收集NO气体必须用排水集气法。实验室中制NO气体是铜与硝 酸反应: 3Cu+8HNO 3=3C u( N O3)2 +2NOf +4H2O NO在神经信号传递、血压生理调控、血流量控制、免疫调节、抵抗感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明星分子”或信使分子”。 ②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它与水反应,而易溶于水: 3NO 2+2H 2O=2HNO 3+NOT 在反应中N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在NO2中,因N的价态较高,它的氧化性较强,NO2能氧化SO2、KI等物质: NO 2+SO2=SO3+H 2O NO2+2KI=2KNO 2+I2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为蓝) ③隐含反应2NO2 N2O4的应用: 在实验测定NO^、N2O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大小,以及涉及到NO?气体的颜色深浅、压强、密度等方面时要考虑此反应。 3 ?磷酸与碱反应的规律: 「=1 : 1 时生成NaH2PO4 n(H 3PO4),, “ 3 4=1 : 2 时生成Na2HPO4 n(NaOH),, “ I =1 : 3 时生成Na3PO4 介于1 : 1和1 : 2之间,则生成〔NaH2PO4和Na2HPO4的混合物介于1 : 2和1 : 3之间,则生成Na2HPO4和Na3PO4的混合物。 3 ?例题精讲 有关NO、NO2、O2的混合气体和水反应的计算 基本反应:2NO+O2=2NO2 -------------------------------- (1) 3NO2+H2O=2H2NO3+NO—— (2) 1、N O (N2)、NO2混合气体与水反应

微生物碳氮磷测定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测定方法 一、试剂配制 微生物量碳试剂: 1 硫酸钾溶液[c(K2SO4)=0.5mol·L-1]:称取硫酸钾(K2SO4,化学纯)87.10g,先溶于 3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转移溶液至容器中,再加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余下的部分,转移溶液至同一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定容至1L;(需大量配制) 2 生物量C氧化剂:1.2800g在130℃下烘干两个小时的K2Cr2O7与400mlH2O,2L的优级纯浓硫酸混合,配成2.4L的混合氧化剂溶液,在室温,棕色瓶中保存; 3 葡萄糖标准储备液(100mg/L):准确称取0.2502g的无水葡萄糖溶于1000mL的容量瓶中,存放在4℃冰箱,使用时稀释为所需标准溶液; 微生物量氮试剂: 4 醋酸锂溶液:称取氢氧化锂(LiOH·H2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279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5.2; 5 茚三酮试剂:23g分析纯水合茚三酮溶解于750ml二甲基亚砜,加入250ml醋酸锂缓冲液,混合30min,使氧气和氮气排出;(注意此试剂在使用前一天配置,室温下密封保存) 6 氢氧化钠溶液(10mol/L):40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稀释至1L; 7 柠檬酸缓冲液:42.0g分析纯柠檬酸和16.0g氢氧化钠,溶于900ml去离子水,用10mol/L 氢氧化钠调节Ph至5.0,再用水稀释至1L; 8 乙醇溶液:95%分析纯乙醇与去离子水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 9 1mg/ml的硫酸铵标准储存液:称取4.7167g分析纯硫酸铵(称前105℃烘2h)溶于0.5moL/L硫酸钾溶液中,并用硫酸钾溶液定容至1000mL,摇匀,于4℃冰箱中保存。 10 0.1mg/ml的硫酸铵[(NH4)2SO4]标准液:吸取10mL1mol/L的硫酸铵标准储存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0.5mol/L硫酸钾溶液定容至100mL.摇匀。此溶液最好现配现用。 11 工作曲线的制备:分别吸取0.00mL、0 .50mL、1.00mL、2.00mL、3.00mL、4.00mL、 5.00mL 0.1mg/ml的硫酸铵标准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0.5moL/L硫酸钾溶液定容至 100mL,摇匀。然后取1.5ml,按照样液的步骤进行显色和比色。 微生物量磷试剂: 12 1mol L-1 HCl溶液:用8.33 mL的浓盐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13 碳酸氢钠浸提液[c(NaHCO3)= 0.5mol L-1,pH 8.5]:42.0g分析纯碳酸氢钠溶于800ml 蒸馏水,用1mol L-1 NaOH溶液缓慢调节pH至8.5,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L。注意该浸提液放置时期过长时,因CO2释放使溶液pH升高。

专题复习5非金属元素 硅 氯 硫 氮 (复习)

必修1 专题复习5 非金属元素硅氯硫氮(学考复习) 专题1:硅及其化合物 1.在人们步入“5G”时代时,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高速信息通道尤为重要。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铜合金B.橡胶C.聚乙烯D.二氧化硅 2.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H2SiO3可以用二氧化硅和水反应制得 C、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制成的 D、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塞与NaOH溶液反应 3.2019年下半年,我市第一条横跨湘江的过江隧道将建成通车,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的硅酸盐材料是() A.钢筋B.水泥C.玻璃D.陶瓷 4. 河沙的主要成分是SiO2,下列物质不能与SiO2发生反应的是 A.HF氢氟酸B.CaO C.NaOH溶液D.H2O 5.下列物质中,常用于在玻璃上刻蚀花纹的是 A.稀硫酸(H2SO4) B.氢氧化钠(NaOH)溶液C.氢氟酸(HF) D.碳酸钠(Na2CO3)溶液 6. 光导纤维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骨架,其主要成分是: A. Si B. SiO2 C. H2SiO3 D. Na2SiO3 7.下面关于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跟氢气起化合反应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8.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A.硅胶B.水晶 C.玛瑙D.硅石 9.下列物质中不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 A.烧碱B.氢氟酸 C.硝酸D.生石灰 10.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 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 D.先加过量的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 11.下列不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的是() A.玻璃B.水泥 C.光导纤维D.陶瓷 12.碳化钛(TiC)、碳化硼(B4C3)、氮化硅(Si3N4)和碳化硅(SiC)等非氧化物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关制备这些物质的条件选择不正确的是()

常见农家肥的氮磷钾含量比例

常见农家肥的氮磷钾含量比例 良好的有机肥料。由于畜禽食物来源不同,其粪肥有“冷热”之分,生产中要区别对待、合理施用。 1、猪粪:猪粪养分含量丰富,钾含量最高,氮磷含量仅次于羊粪。猪粪质地较细密,氨化细菌较多,易分解,肥效快,利于形成腐殖质,改土作用好。猪粪肥性柔和,后劲足,属温性肥料。适于各种农作物和土壤、腐熟后的猪粪可用于稻田,也可用于旱土,可作基肥使用,也可作追肥使用。 2、牛粪:牛粪质地细密,含水量高,通气性差,腐熟缓慢,肥效迟缓,发酵温度低,属冷性肥料。为加速分解,可将鲜牛粪稍加晒干,再加马粪或羊粪混合堆沤,可得疏松优质的肥料。如混入钙镁磷肥或磷矿粉,肥料质量更高。牛粪中碳素含量高、氮素含量低,碳氮比大,施用时要注意配合使用速效氮肥,以防肥料分解时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牛粪一般只作基 肥使用。 3、马粪:马粪中纤维含量高,粪质粗,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量少,腐熟快,在堆积过程中发热量大、温度高,属热性肥料。可用于温床育苗,发热效果比猪粪好。在制作堆肥时,加入适量马粪,可促进堆肥腐熟。由于马粪质地粗,特别适用于粘性土壤,可作为粘性土壤的改良剂。 4、羊粪:粪肥中含氮、钙、镁较高。羊粪发热性居于马粪与牛粪之间。羊粪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类作物,增产效果均好,腐熟后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施用。

5、兔粪:兔粪中氮、磷含量比较高,钾的含量比较低。兔粪碳氮比值小,易腐熟, 施入土中分解比较快,属热性肥料。在缺磷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 6、禽粪:禽粪中养分含量比畜粪还高。家禽粪中又以鸡粪的养分含量最高。禽粪分解过程中易产生高温,属热性肥料。禽粪很容易招致地下害虫,且尿酸态氮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须经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禽粪最好作追肥施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氮和磷

23、氮和磷 1.复习重点 一、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二、氮气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三、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有关性质。 2.难点聚焦 1.知识要点: 1.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1)周期表中的位置:第V A族(N、P、As、Sb、Bi) (2)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e-)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半径依次增大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a、最高价态为+5,负价为-3,能形成氢化物RH3,Sb、Bi无负价;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HRO3或H3RO4呈酸性。 ②递变性:(按原子序数增大顺序):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b、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d、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且比同周期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弱,金属性渐强。 2.氮气的性质 (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子中N≡N非常牢固,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N 2与氢气反应生成NH3(高温高压铁触媒) 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点燃 与活泼金属反应3Mg+N2 Mg3N2 (3)氮气的用途: 工业上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鲜食品;医学 上用于冷冻麻醉;高科技中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等。 3.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 名称白磷红磷 分子结构分子式P4、正四面体型、键角60°分子晶体、结构复杂 颜色状态白色或黄色固体暗红色粉末或固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CS2不溶于水,不溶于CS2 毒性剧毒无毒 着火点40℃240℃ 保存方法保存在水中密封 相互转化 4.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废水的生化处理中碳氮磷之比为100

为什么废水的生化处理中碳氮磷之比为100:5: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278707.html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 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因为除了反硝化细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原生质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 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能量代谢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 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 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 污水处理中出水溶解性BOD5的计算问题 2009-06-18 14:50污水处理中出水溶解性BOD5的计算问题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2009-3-4 15:07 请教出水溶解性BOD5的计算问题

非金属元素氮硫及其化合物 复习学案

专题十五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H、N、O、Si、S、N、Cl等)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尤其对本部分在实验中的考察要求要明白。 2.通过做题体会本部分的考察思想,掌握一般的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 【情境连接】 近五年来,本讲内容多次出现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考查的知识主要有: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及综合应用,共出现15次。例如:2011北京理综6题,2009山东理综10题,2010北京理综27题。②碳和硅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应用,共出现14次;碳和硅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及综合应用,共出现4次。例如:2011天津理综7题,2010福建理综9题,2009年浙江理综28题,2008广东化学23题。③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新课标高考的常考内容,主要的考点有:+4价硫的氧化性与还原性,SO2的漂白作用与HClO的比较,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SO2、SO42-的检验,酸雨与大气污染及防治。2011年全国各省市对本专题的考查共8次,例如:2011年江苏单质第3题,2011年北京理综27题,2011年课标27题。④全国各省市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考查共出现20次。主要的考点有N2、NH3的分子结构及性质,氮的氧化物、硝酸的重要性质及计算,NH3、NO、NO2的制备及检验等,例如:2011江苏单科19题,2009宁夏理综7题,2009海南化学4题。 【研读文本】 本讲内容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比例较大。高考试题对本讲能力点考查以了解和综合应用为主,还涉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或稍难。 高考的考查形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相结合;一种是以工业生产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综合应用。三是以实验设计为中心考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测2012年高考对本讲知识的考查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卤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主,题型为非选择题,分值约为6分。中等难度。 ?(2)考查以碳和硅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及应用为主,延续选择题形式,分值约为

氮族元素知识结构图

氮族元素知识结构图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一)基本性质(价电子构型,主要氧化数,半径,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第二周期的特殊性),次周期性(原因)) (二)氮和磷的成键情况(氮氮键,磷磷键的比较,单键与三键) 二.氮族元素单质 (一)氮气 A.物性 B.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VB) (2)分子轨道理论(MO)(对比氮与氧,分子轨道能级次序) C.氮气的化学性质 (1)保护气体与化学活泼性 (2)固氮工程(原因) 三.磷 (一)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黄磷),红磷,黑磷(结构,空间构型)) (二)强还原性(能量转化的特殊形式,工业制火柴,置换重金属离子)(三)在在热碱溶液中歧化 四.砷、锑、铋 (一)结构 A.砷(黄砷(分子晶体)、灰砷(金属晶体层状)) B.锑(黄锑(分子晶体),灰锑(金属晶体层状)) C.铋(金属晶体,(层状)) D.存在形式(硫化物) 五.氮族元素氢化物 (一)主要氢化物的比较(成键轨道的区别) A.还原性(酸性,碱性)AsH3>SbH3>PH3>NH3 (二)氨及其衍生物 A.氨(分子结构与水的比较) (1)化学性质 《1》强还原性(利用图像分析) 《2》Lewis碱性(络合作用) 《3》液氨的自偶电离(导电性,溶解性) *补充知识点:金属液氨溶液(导电性,高浓度的强还原性,产生电子的试剂)《4》取代反应(两种类型:氨中的氢被取代;氨解反应 B.铵盐(酸性,热稳定性,还原性) (1)水解 (2)鉴定(与碱共热,强氧化性的酸的铵盐受热分解) (3)热分解分为三种类型 C.氨的衍生物 (1)联氨,羟氨氧化还原性的比较(看图分析) (2)联氨,羟氨的结构与状态 (3)氨,联氨,羟氨的酸碱性碱性:NH3 >N2H4 >NH2OH (4)联氨(肼)(制备,弱碱性,配位作用,氧化还原性)

微生物碳氮磷测定

微生物碳氮磷测定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测定方法 一、试剂配制 二、微生物量碳试剂: 1 硫酸钾溶液[c(K2SO4)=·L-1]:称取硫酸钾(K2SO4,化学纯),先溶于3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转移溶液至容器中,再加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余下的部分,转移溶液至同一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定容至1L;(需大量配制) 2 生物量C氧化剂:在130℃下烘干两个小时的K2Cr2O7与400mlH2O,2L的优级纯浓硫酸混合,配成的混合氧化剂溶液,在室温,棕色瓶中保存; 3 葡萄糖标准储备液(100mg/L):准确称取的无水葡萄糖溶于1000mL的容量瓶中,存放在4℃冰箱,使用时稀释为所需标准溶液; 微生物量氮试剂: 4 醋酸锂溶液:称取氢氧化锂(LiOH·H2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279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 5 茚三酮试剂:23g分析纯水合茚三酮溶解于750ml二甲基亚砜,加入250ml醋酸锂缓冲液,混合30min,使氧气和氮气排出;(注意此试剂在使用前一天配置,室温下密封保存) 6 氢氧化钠溶液(10mol/L):40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稀释至1L; 7 柠檬酸缓冲液:分析纯柠檬酸和氢氧化钠,溶于900ml去离子水,用10mol/L氢氧化钠调节Ph 至,再用水稀释至1L; 8 乙醇溶液:95%分析纯乙醇与去离子水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 9 1mg/ml的硫酸铵标准储存液:称取分析纯硫酸铵(称前105℃烘2h)溶于L硫酸钾溶液中,并用硫酸钾溶液定容至1000mL,摇匀,于4℃冰箱中保存。 10 ml的硫酸铵[(NH4)2SO4]标准液:吸取10mL1mol/L的硫酸铵标准储存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L硫酸钾溶液定容至100mL.摇匀。此溶液最好现配现用。 11 工作曲线的制备:分别吸取、0 .50mL、、、、、 ml的硫酸铵标准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L 硫酸钾溶液定容至100mL,摇匀。然后取,按照样液的步骤进行显色和比色。 微生物量磷试剂: 12 1mol L-1 HCl溶液:用 mL的浓盐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13 碳酸氢钠浸提液 [c(NaHCO3)= L-1,pH ]:分析纯碳酸氢钠溶于800ml蒸馏水,用1mol L-1 NaOH溶液缓慢调节pH至,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L。注意该浸提液放置时期过长时,因CO2释放使溶液pH升高。 14 硫酸溶液[c(H2SO4)= L-1]:分析纯浓硫酸(H2SO4,ρ= ml-1),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500ml。

高中化学非金属硫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

1、知识点梳理. SO2和SO3的化学性质 【思考】SO2和SO3都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因而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以类比的 【知识小结1】截至目前,我们学到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 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 【知识小结2】截至目前,常见的三种强酸的工业制取原理我们已经学习完毕,请归纳总结:1.工业制盐酸的反应原理:利用和反应制得后溶于水,对应方程式为: 2.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利用和反应制得后溶于水,对应方程式为:

3.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利用和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可能有1-2个答案) 1.工业上制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冷却剂中冷却而制得的,下列物质:①空气;②CO2; ③Ar;④H2;⑤N2;⑥H2O中,可做冷却剂的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③⑥ D、③⑤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A、闪电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臭氧层空洞 3.除去混入NO中的少量NO2应将气体通过下列试剂中的 A、Na2CO3(aq) B、NaHCO3(aq) C、H2O D、浓H2SO4 4.氮的某种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这种氮的氧化物是 A、N2O B、NO C、NO2 D、N2O5 5.0.1mol某金属与足量的硫反应时,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6g,则此金属可能是 A.Na B.Cu C.Fe D.Al 6.30mL0.1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将2×10-3molXO4-还原,则在还原产物中,X 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7.对酸雨的pH描述中最准确是 A.小于7 B.小于5.6 C.在5.6~7之间 D.等于5.6

鸡粪、猪粪、牛粪、羊粪的氮磷钾含量及其C、N比

鸡粪、猪粪、牛粪、羊粪的氮磷钾含量及其C/N 猪粪含有机质15%,氮(N)0.5%,磷(P2O5)0.5~0.6%,钾(K2O)0.35~0.45%,猪粪的质地较细,成分较复杂,含蛋白质、脂肪类、有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无机盐。猪粪含氮素较多,碳氮比例较小(14:1),一般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牛粪含有机质14.5%,氮(N)0.30~0.45%,磷(P2O5)0.15~0.25%,钾(K2O)0.10~0.15%。牛粪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各种家畜中最低,质地细密,含水较多,分解慢,发热量低,属迟效性肥料。 马粪含有机质21%,氮(N)0.4~0.5%,磷(P2O5)0.2~0.3%,钾(K2O)0.35~0.45%。马粪成分中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多,此外,还含有木质素、蛋白质、脂肪类、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马粪质地粗松,含有大量高温性纤维分解细菌,在规程过程中能产生高温,属热性肥料。 羊粪含有机质24~27%,氮(N)0.7~0.8%,磷(P2O5)0.45~0.6%,钾 (K2O)0.4~0.5%。羊粪含有机质比其它畜粪多,粪质较细,肥分浓厚。/羊粪发热介于马粪与牛粪之间,亦属热性肥料。 禽粪是鸡粪、鸭粪、鹅粪、鸽粪等的总称。禽粪中的养分含量较家畜粪尿为高,而且养分比较均衡。 常见禽粪养分含量表 种类水分(%)有机物 (%)氮(N) (%)磷(P2O5)(%)钾(K2O)(%) 鸡粪50.5 25.5 1.63 1.54 0.85 鸭粪56.6 26.2 1.10 1.40 0.62 鹅粪77.1 23.4 0.55 0.50 0.95 鸽粪51.0 30.8 1.76 1.78 1.00 禽粪是容易腐熟的有机肥料。禽粪中氮素以尿酸态为主,尿酸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对作物根系生长有害,同时,新鲜禽粪容易招引地下害虫,因此,禽粪作肥料应先堆积腐熟后施用。腐熟的禽粪可作基肥、追肥、种肥。禽粪宜干燥贮存,否则易产生高温,氮素受损失。 一般禽粪中含有1~2%的氧化钙。禽粪在堆积腐熟过程中能产生高温,属热性肥料。 禽粪腐熟后,是一种养分含量较高的肥料,可作基肥、追肥,由于肥源、数量较少,一般多施用于菜地或经济作物,每亩施50~100公斤,混入2~3培土施用。禽粪由于施用量少还要配合施用其他肥料,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 25、兔粪尿的养分含量有多少?性质如何?怎样施用? 兔粪中一般含氮(N)1.5%,磷(P2O5)1.47%,钾(K2O)1.02%;兔尿一般含氮(N)0.15%,磷(P2O5)微量,钾(K2O)1.02%。 兔粪碳氮比(C\N)较小,易腐熟,在腐熟过程中易产生热量,属热性肥料。 兔粪的施用方法:由于兔粪分解比较快,肥分易于挥发,一般作追肥施用,见效很快。由于兔烘含氮、磷较多,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一般用量是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总结-氮和磷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总结-氮和磷 1.复习重点 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氮气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3. 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有关性质。 2.难点聚焦 1.知识要点: 一. 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1)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VA 族(N 、P 、As 、Sb 、Bi ) (2)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e -)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半径依次增大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a 、最高价态为+5,负价为-3,能形成氢化物RH 3,Sb 、Bi 无负价;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HRO 3或H 3RO 4 呈酸性。 ②递变性:(按原子序数增大顺序):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b 、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d 、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且比同周期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弱,金属性渐强。 2.氮气的性质 (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子中N≡N 非常牢固,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N 2 与氢气反应生成NH 3(高温高压铁触媒) 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与活泼金属反应 3Mg+N 2 Mg 3N 2 (3)氮气的用途: 工业上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鲜食品;医学上用于冷冻麻醉;高科技中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等。 点燃

颜色状态 白色或黄色固体 暗红色粉末或固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CS 2 不溶于水,不溶于CS 2 毒性 剧毒 无毒 着火点 40℃ 240℃ 保存方法 保存在水中 密封 相互转化 4.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磷单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P+5O 2 2P 2O 5 2P +3Cl 2 2PCl 3(l ) 2P +3Cl 2 2PCl 5(s ) 用途:制高纯度磷酸、红磷用于制农药、安全火柴、白磷制造燃烧弹和烟幕弹。 (2)磷的化合物 ①P 2O 5:极易溶于水,是较好的干燥剂(吸湿性很强)能与水作用: P 2O 5+H 2O (冷)=2HPO 3(剧毒) P 2O 5+3H 2O (热)=2H 3PO 4(无毒) ②H 3PO 4:无色晶体,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有吸湿性,可作干燥剂,属非氧化性酸,沸点高。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中强酸,是一种高沸点酸。能与碱中和、与NaBr 、NaI 作用。 ③磷酸盐: 溶解性:磷酸二氢盐均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磷酸盐和磷酸一氢盐除钾、钠、铵盐外不溶于水。 相互转化: 磷酸盐 磷酸一氢盐 磷酸二氢盐 2.原理、规律、疑难剖析: 1.氮族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5个,主要显+5、+3、-3价。本族元素形成的+3、-3价化合物中其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如NH 3、PCl 3、BiCl 3、Mg 3N 2。 2.在氮族元素中氮和其它元素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主要化合价有-3、+1、+2、+3、+4、+5等多种氮元素能以不同的价态与氧结合,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 2O 、NO 、N 2O 3、N 2O 4、NO 2、N 2O 5。在这些氧化物中NO 2和N 2O 4可以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化:2NO 2

炭氮比和炭磷比讨论

碳氮比和碳磷比讨论。 结果和基于温度的植物生理学与土壤基质年代假定一致(往上看),认为随着温度增加碳氮比和碳磷比上升(并且氮、磷下降)。氮、磷的下降伴随着年均温增加和特定类型的温度确定的表型和基因型反应一致(2、9、16、21、23-25)。这种反应通常被认为是适应和适应值(9、16、21、23-25),也反应了化学计量的约束(1、2、21)。这个趋势也和基质年龄与降雨影响一致:老龄土壤的趋势(也就是热带的),高降雨量的生境的氮、磷可用性是低的,和温带土壤相比更为年轻也更少的淋溶(4-8、32、33),温带到热带年均温的增加也会压低叶片的氮、磷含量。 但是,温度大于5℃,不支持低温抑制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氮、磷随年平均温度增加移除的生物化学假说。缺少这种支持可能是因为这种驱动力被淹没的幅度受生理和土壤年龄的影响,或者是与其他过程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其增长的程度,特别几乎在最低温时。 总体来说,数据支持温度相关的生理机能和降雨以及和基质相关的生地化约束的结合一起导致观测到的氮和磷的格局和所有植物种群一致的理念。数据是不足的,但是,要区分热环境方面,例如生长期的均温或长度,以及年均指数,如年均温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叶化学过程。此外,高原上氮和磷的趋势,甚至在最低温下降和植物生理学不一致并且可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低温的生地化影响,包括永冻层效果、沼泽化和表层有机质的高积累。跨越整个陆地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植物N, P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整体格局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古老而又高度淋溶土壤(这种土壤具有较低的N, P有效性)的主导,以及低温环境(小于5度)对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虽然这个理论上可以影响物种库格局,在这个数据集组成中自身并没有解释最高年均温的低氮、磷含量。虽然草本植物(在年均温小于18℃含有最高氮、磷含量的种群)在较高的年均温下构成数据库较小的部分(数据未公开),在所有的情况中随着年均温的上升草本植物的氮磷含量明显下降(图2 和5)。因此,群体的地理变异(如果数据有代表性)或抽样偏差在报道的总体格局有适度影响。 此外,图1和2显示的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地理分布也有利于地理渐变。已知落叶植物的叶片含氮磷量比常绿植物的大于一年的叶片含量高(35),温带的所有物种所占比例比热带区域高(数据未公开),因此,温带叶片贡献的氮磷比热带高。但是当温度小于10℃时落叶植被支配了被子植物和灌木丛(大于平均物种的90%),并且,在最低温的更短生长期叶片寿命一般最短。考虑到叶片氮磷和叶片寿命的相反关系(35,36),没有观察到的是,这个趋势应该会导致最低温时被子植物和木本植物更高的氮磷含量。这些反差表明如叶片寿命的物种类型和物种特征的生态分类,尽管正确,可能在叶片氮磷含量宽泛的生物地理结构中充当温和的角色。 氮磷比讨论:在所有种群和物种库中,叶片氮磷含量随着年均温增加。这些结果反驳了生理学氮磷比假说并预言随着温度升高氮磷比下降。结果并没有支持土壤基质年龄氮磷比假说,

氮和磷性质

氮和磷 知识目标: 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磷的性质; 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情感目标: 通过氮族元素有关量变引起质变,以及氮气性质的相对稳定性等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通过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等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在大纲中与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简介一样均属于了解层次。但氮族元素简介出在章引言部分,并且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直接给出,而不像氧族元素、碳族元素那样作为一节出现,并进行引导分析其递变规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已给学习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对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因此,在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以“思考”方式让学生归纳比较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巩固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在介绍氮和磷的单质时,是以学生熟知的化肥引入的,这样学生便于接受。由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并且在合成氨及硝酸的工业制法中都要用到氮气,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重点,大纲中要求为“掌握”层次。教材从氮分子具有牢固的N≡N键而结构稳定入手,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从而说明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又联系化学键的知识,从分子获得的能量使化学键断裂的角度说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从而认识氮气的一些化学性质。关于磷,在大纲中的要求为了解层次,教材在初中介绍过的磷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磷与氧气的反应。此外还介绍了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的差异,以及红磷和白磷的相互转化从而复习高一学过的同素异形体的的概念。 本节教材的编写,注重联系实际,介绍环境污染问题;注重增加学生学习举,配制了较多的图画和照片;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开阔知识,编入了两篇资料和一篇阅读。 本节的重点: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氮气的化学性质。 教法建议 在教学中应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