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前言

常德是湘西的重镇、川桂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发动常德作战,期望摧毁第六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为进攻重庆扫除障碍并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切断重庆的物资补给线,达到其以战养战、以战逼降的战略目的。1943年10月,日军第11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及从其他师团抽调的5个支队加上日飞行第44战队及辎重战车部队、毒气部队、伪军一共10万余人,成牵行攻势,实施常德会战。国民党军队以第六、九战区为主,第五战区配合,共调集20余万兵力进行抵抗。

常德会战是续淞沪会战和台儿庄会战之后,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驻防常德的是国民党74军57师计8500多人,代号为“虎贲”,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整个常德会战历时近2个月,常德一度失陷又收复,战事惨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大牺牲,基本上粉碎了敌军的原定作战计划。

正义的一方总是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武器装备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本文作者访问了曾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幸存于世的一些国民党老兵,试着就常德会战中双方步兵武器装备的优劣做一番比较。

刺刀的争锋

30年式刺刀一直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冷兵器之一,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该刺刀全长52.5厘米,刀体长40厘米,质量0.69公斤。

日本30式刺刀

中国“中正”式步枪的刺刀

中国部队和日军一样,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刺刀都在50厘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刺刀最长。中正式步枪枪身较短,为其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达到了57.5厘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厘米,比M1898及M1924步枪刺刀的全长还要长(两者全长分别为38厘米和42.5厘米)。但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短了10厘米左右,以致在肉搏战中,许多中国军人因此饮恨牺牲。在常德会战中,57师士兵顽强的拼刺意志、娴熟的拼刺技术令日军闻风丧胆。据原国民党74军57师169团老兵吴荣凯回忆,在几次战斗中,57师士兵上好刺刀,冲出掩体准备和日军打白刃战时,日军总是掉头就跑,边跑边回头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手枪的暗战

日军只是手枪,被人们称为“王八盒子”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

1923年,日本的枪械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口径为8毫米的自动手枪,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1927年被军方定为制式手枪,称为十四年式。被枪枪长228毫米,枪重0.65公斤。由于这种手枪的皮质枪套较大,外形圆滑,形如一个王八盖,所以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这种枪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

勃郎宁大威力(HP)手枪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设计最成功的手枪。此款自动手枪是约翰.勃郎宁在1925年去世前的遗作,威力大,可靠性高,可一次性装填13发子弹。二战时期,盟国军队向中国输送了许多该型手枪,均装备给了国民党军队。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这种授权在中国被亲切的称为“盒子炮”、“驳壳枪”、“快慢机”等。从战术角度看,毛瑟手枪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10-20发的装弹量正好填补了老式步枪和机枪之间的空缺。吴荣凯回忆,当时在57师里,营连长用的是“快慢机”(毛瑟手枪),师团长用的是“小手枪”(勃郎宁),排长则只能用步枪。

步枪的对决

日本三八步枪

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中正式”

谈起日军的步枪,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电影中常见到的“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表尺射程为2400米,口径为6.2毫米,由5发弹仓供弹,枪长1280毫米,枪重3.9公斤。三八式步枪的口径小,射击精度好,但侵彻力不足,停止作用差。据参加常德会战的国民党老兵回忆,中弹后,只要不是伤在要害,一般包扎包扎,又能重新上阵。

国民党军队所使用的步枪最多的是仿德国毛色M1898的“汉阳造”和各式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从1934年起,大量的德制装备运到中国,国民党陆军的基本单兵装备也按照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标准进行装备。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7.92毫米毛瑟98是步枪,更多的是仿造的各型7.92毫米毛瑟步枪。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M1924.92毫米毛瑟步骑枪顶为制式步枪。1935年10月10日,仿制而成的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从而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生产历程。“中正式”是中国的第一种制式步枪,全枪长1110毫米,重4公斤,表尺射程达到了2000米,有效射程超过600米,其弹道性能和射击精度优于三八式。

“歪把子”不敌“捷克造”

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捷克造轻机枪

说起日军使用的轻机枪,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歪把子机枪,它是11年式轻机枪的俗称。11年式轻机枪于1922年(大正十一年)设计成功,由于这种轻机枪的枪托向右侧弯曲,故名“歪把子”。枪的口径为6.5毫米,弹容量为30发,同样,它的侵彻力小,停止作用差,结构复杂,很容易出现故障。

国民党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捷克造ZB26式,该枪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全枪重量轻,枪管可快速更换,射击精度也相当好,性能优于“歪把子”。后日军参照此枪设计了96式,99式轻机枪。原国民党74师57师171团老兵李超回忆,他带一个加强班(15人)守卫七里桥的一个碉堡,曾经在一天里用一挺捷克造机枪打退了日军3次冲锋,歼灭日军200多人。

“马”“哈”之战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92式重机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重机枪,口径为7.7毫米,表尺射程为2700米,由30发供弹板供弹,枪身重26.6公斤。其前身是著名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被称为“法国女郎之吻”。这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63公斤,比水冷式的德国MG08还重,92式重机枪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

1935年(民国24年),金陵兵工厂在德国MG08型基础上改进生产出宁造24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最为广泛的重机枪。这种水冷式马克沁机枪威力大、火力强、可靠性较高。该枪初速870米/秒,表尺射程3500米,射速600发/分。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24式已经开始登上战场了。

马克沁机枪与哈奇开斯机枪都是早期自动武器的代表作,卡其开斯机枪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弹板供弹系统,在枪弹自重将弹板压弯前,最多只能承受30发枪弹,其火力持续性比不上使用弹带的马克沁。

小块头有大威力

91式手雷,俗称香瓜手雷或者"48半"

M24木柄手榴弹

日本93式和97式手榴弹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手榴弹。93式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延时5-6秒,全弹质量373克,装39.5克tnt炸药。93式手榴弹是当时一种比较轻便的手榴弹。

97式手榴弹1937年正式装备日军。此弹是在91式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七七事变后在侵华战场上大量使用,它是侵华日军使用最普遍的步兵投掷武器。该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全弹质量450克,装56克tnt,引信延时4-5秒。这两种手榴弹铸铁弹体产生的弹片不均匀,破片太大,柱状弹体握持、投掷不便。我国将它们称为“甜瓜”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中通用的长柄手榴弹是德国M24手榴弹及其仿制型。M24式的弹壳将原型的整体式铸铁弹壳改为薄钢板冲压成型,弹体内填充tnt炸药,弹体安装在一个中空的木制手柄上,依靠杠杆原理,M24式可以比卵形手榴弹投掷得更远。常德会战中,国民党士兵发现,日军的“甜瓜”手榴弹没有国民党军队的长柄手榴弹扔得远,扔得准。所以当日军冲锋时,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猛烈的“手榴弹雨”。史料记载,在常德会战的巷战中,74军炮兵团3营士兵李志忠曾经用14颗手榴弹炸死日军70多人。

M24手榴弹体积较大,在战斗中,国民党士兵通常将其装在布袋里吊挂在胸前或插在皮带上。在反坦克和阵地攻坚作战中,M24手榴弹还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强破坏力。我国也有自行研制并大量生产装备的手榴弹,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陕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生产的晋造长柄手榴弹和巩县兵工厂生产的巩造长柄手榴弹。据李超回忆,在常德会战中,美国14航空队还向守军空投了一批美制椭圆形手榴弹,一个连只装备了约百枚。

后记

进攻常德的日军第11军中,仅一个甲种师如116师团满员编制就有2.2万人,配备战马5800余匹、步骑枪9500余支、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8门。在基层战斗组织上,日军一个步兵中队(相当于国民党一个连的编制)辖3个步兵小队(相当于一个排),小队辖1个机枪组(2挺机枪)、1个掷弹筒组(两个掷弹筒)和两个步枪组。

而国民党军队1937年时的师的编制配备为:人数1.1万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火炮46门(含迫击炮30门)。火力密度大大低于日军。国民党军队的一个连辖3个步兵排,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一个重机枪连,共3个排6挺。这一配置标准只相当于德国陆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编制配备如此,但实际呢?经过数年的抗战,74军即使是精锐之师,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简编”了。吴荣凯回忆,常德会战开始时,57师只有8500余人,169团只有1600多人,169团的机枪连只有3挺重机枪,步兵一个排只有1至2挺轻机枪,步兵基本上使用的是中正式、“汉阳造”和缴获来的日军三八式步枪,而171团李超带领的加强班里配有1挺捷克造轻机枪、3支美式卡宾枪(美国m1卡宾枪比手枪易于掌握,在中长距离上比重机枪更有效)、一个缴获的掷弹筒,其余的俱为三八式和中正式步枪。但这种火力配备只是极少数情况,用于防守要地。所以在战斗中,粮弹接济不上的57军士兵,总要想尽千方百计缴获日军的枪弹并带回己方阵地。如1943年12月1日,169团1营为了夺取1挺对我威胁很大的日军机枪,先后有十几个人倒在冲锋的路上,最后只剩3人才将机枪抢回来。

单从国民党军队的步兵武器性能来看,与日军武器不相上下,某些德式或仿德式武器性能甚至还好于日军。但是从战争的准备、士兵的训练、后勤补给、步炮协同、火力的集中、部队协调整合、军令的执行等方面,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相去甚远。然而,骄横的日军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国民党74军57师以区区八千疲惫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竟然孤军奋战了16个日夜。战至最后只剩300余人,却令进犯常德的日军第11军伤亡惨重,国民抗日信心大增,当时的国民党军委会称:“我国军如能得充分之飞机大炮之接济,即能驱逐倭寇于我国境之外,此次会战足以充分证明?”

中国私营企业为解放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

中国私营企业为解放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 去年年初,解放军陆军装备采购率先走向市场,一批非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加入陆军装备军品招标竞争行列,标志着军队装备采购拥有了“货比三家”的选择权,解放军装备采购管理机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在这些民营企业中,为国防维和部队生产防暴装甲车的陕西省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尤显突出。 《金融时报》:民企装甲车驶入解放军兵营 2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刊发了题为《中国军队向私营装备提供商开放》的文章,详细报道了中国私营企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的情况。《金融时报》驻北京记者报道说:“去年,当中国军人赴黎巴嫩参加维和行动的时候,他们带去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装备--私营公司生产的装甲运兵车。 从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采购的装甲车象征着中国军队数十年来单纯依赖国企业军工承包商的时代结束了。这一突破是中国战略决策层越来越意识到,私营企业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重要重驱动力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国营公司花了十年时间研发了中国第一代轮式装甲车,而据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理王宝和透露,2002年,当公司瞄准了轻型装甲运兵车市场之后,仅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产品。王说:…我们的研发思绪方式与大型国营企业完全不同,我们走的是一条捷径。?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早在中国政府2004年允许军队从私营公司购买军事装备之前就着手研发轻型装甲运兵车。 在军工领域,中国政府仍坚持国营公司主导的做法,私营企业不允许研发生产诸如坦克和战机这样的武器系统,但国家现在允许私企进入部队的装备领域,甚至答应为私企提供低息贷款的支持。 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成功意味着有许多的益处。王总经理表示,他公司生产的轻型装甲运兵车每辆价值11万5000美元,比国际上同等的装甲车便宜了近一半。该型车的装甲车体和发动机是意大利伊维柯公司特许该公司经营的。

计算机技术发展对陆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启示

鼻工自动化 予综合系统、利用无线网络和网络中心战系统等新概念。美军研究推出的未来信息化战场,如图l。欧洲国家正在实施的指挥网络体系,如图2。 图l信息化战场示意图(美) 图2指挥网络体系示意图(欧) 2国际军用计算机发展现状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离不开军用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军用计算机按用途可以分成3类:1)面向指挥控制用于信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如C4I系统中师团指挥所/指挥车内的指挥控制系统计算机,装备保障管理中应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 2)面向武器装备平台用于辅助乘员操控的机载计算机,如各类战车、火炮等武器平台上的车载计算机。 3)嵌入到武器系统中的控制计算机,如火控系统中的弹道计算机、惯导系统中的解算计算机。 目前国际上具代表性的军用计算机生产研制商:加拿大Dy4计算机公司、英国RedStone计算机公司、法国Thlas计算机公司、德国Kontron计算机公司、美国SBS计算机公司。 加拿大Dy4计算机公司、英国RedSton计算机公司、法国Thlas计算机公司的主要是生产计算机板卡,并为用户集成计算机系统;德国Kontron计算机公司提供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为用户实施二次?2‘ 开发的板卡或由用户自行开发板卡;美国SBS计算机公司的产品类同Dy4公司的产品,以民品为主。 这4家计算机公司的军用计算机产品的基本共同特点是: 1)基本上采用86系列、奔腾系列、68k系列、Power系列CPU,目前以Power系列为主,并发展DSP和ARM系列的处理器的板卡。 2)计算机主频在66MHz~2GHz之间,总线以VME为主,近年来CPCI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VME总线的传输率低,因此采用高速LINK通道实现视频卡与主板通过底板总线相连。另外,为解决低速传输瓶颈,国际上已经提出VTA总线。 3)计算机数据存贮系统都采用电子盘,容量在512M~125G之间。 4)计算机接口除传统接口以外,增加1553接口、光纤通道接口和CAN接口。 5)计算机主板增加了视频采集和显控系统,以便用户简化系统集成设计,并减小系统的尺寸。 6)无线电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板卡相合,目前已发展到高频,预计未来的军用计算机将能完全实现软件无线电功能,无线通信的信号处理将完全由计算机实现,电台只保留射频放大(含功放)和天线部分。 7)计算机系统内采用PMC子卡和IP卡技术,为计算机的小型化提供条件,板卡有3U和6U两种尺寸,计算机和显控系统分离,有利于系统标准化。 加拿大Dy4计算机公司在图像处理和显控技术上具有优势,英国RedSton计算机公司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占优势,法国Thalas计算机公司在ATM技术具有优势。 德国Kontron公司是以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为主,如表l。。 3美陆军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主要作战平台3.1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装甲车辆 M1A2装甲车辆是当前美军最为先进的主战装甲车辆,其主要改进项目是改装附加装甲,改善乘员局部防护,增设车长综合图像显示屏,采用1553B数据总线技术、定位导航仪、驾驶综合显示器、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装备有车际信息系统、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3.2M2A2和M2A3“布莱德利”步兵战车 M2A2、M2A3轻型装甲履带车,是当前美陆军

世界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2010年世界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2010年,尽管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未来国际安全继续存在诸多复杂多变而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世界各国仍在不懈地积极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新的武器技术和系统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和投入使用。空军武器装备作为现代战争的关键制胜能力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继续呈现出信息化、体系化、远程化、多用途、长航时和无人化等多样化的发展特点。空军装备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层出不穷。 一、美俄新一代战斗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在新一代战斗机发展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包括: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成功实现首飞;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35 和F-22 研制和装备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美国等国在积极探索第六代战斗机技术。 1月29日,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K FA勺原型机T-50成功完成 首飞,使俄罗斯成为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试飞第五代先进战斗机勺国家,标志着俄罗斯勺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PAKFA 在设计中采用了先进勺复合材料及气动技术,将具备超声速巡航、超机动、隐身和多功能等性能特点。按计划,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将在2015年开始进入服役。俄罗斯计划今后在本国第五代战斗机基础上开发出口型飞机,从而影响世界更多地区勺空中力量平衡。

2010年,美国第五代战斗机(包括F-35和F-22隐身战斗机)技 术发展又达到新的里程碑,其中最突出的是F-35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的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机型一一F-35C舰载型于6 月6日成功完成首飞,标志着JSF项目的原型机首飞阶段性工作已全部结束。F-35C集隐身、超声速、高敏捷性和综合航电系统等技术性能于一体,将为舰载战斗机带来跨代的性能提升。在F-35C之前已首 飞的F-35A常规起降型和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2010年处在繁忙的研制试验阶段。其中F-35A的试飞遍及该机全部的下一代航空电子系统。 2 0 1 0年,美国空军还在制订已经进入服役的F-22 的改进升级计划,改进计划的要点包括:安装近年来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型先进武器系统和正在开发中的先进通信设备;将原6种不同构型的F-22 统一为 3 种基本构型等。 2010年11月3日,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向工业界发布了一份信息征询书,要求工业界提供关于可在2030 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下一代战术飞机系统”的形态构想及能力/技术需求信息。这种“下一代战术飞机系统”即美国空军所称的第六代战斗机),必须能够与具有空中电子攻击能力、先进综合防空系统、无源探测设备等先进能力的敌军作战。该机将具有完成导弹防御、空中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务的能力等。 二、美国提出下一代轰炸机新方案 2010年3 月,美国国防部采办主管卡特宣布,美国国防部为下一代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前言 常德是湘西的重镇、川桂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发动常德作战,期望摧毁第六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为进攻重庆扫除障碍并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切断重庆的物资补给线,达到其以战养战、以战逼降的战略目的。1943年10月,日军第11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及从其他师团抽调的5个支队加上日飞行第44战队及辎重战车部队、毒气部队、伪军一共10万余人,成牵行攻势,实施常德会战。国民党军队以第六、九战区为主,第五战区配合,共调集20余万兵力进行抵抗。 常德会战是续淞沪会战和台儿庄会战之后,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驻防常德的是国民党74军57师计8500多人,代号为“虎贲”,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整个常德会战历时近2个月,常德一度失陷又收复,战事惨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大牺牲,基本上粉碎了敌军的原定作战计划。 正义的一方总是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武器装备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本文作者访问了曾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幸存于世的一些国民党老兵,试着就常德会战中双方步兵武器装备的优劣做一番比较。 刺刀的争锋 30年式刺刀一直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冷兵器之一,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该刺刀全长52.5厘米,刀体长40厘米,质量0.69公斤。 日本30式刺刀 中国“中正”式步枪的刺刀 中国部队和日军一样,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刺刀都在50厘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刺刀最长。中正式步枪枪身较短,为其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达到了57.5厘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厘米,比M1898及M1924步枪刺刀的全长还要长(两者全长分别为38厘米和42.5厘米)。但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短了10厘米左右,以致在肉搏战中,许多中国军人因此饮恨牺牲。在常德会战中,57师士兵顽强的拼刺意志、娴熟的拼刺技术令日军闻风丧胆。据原国民党74军57师169团老兵吴荣凯回忆,在几次战斗中,57师士兵上好刺刀,冲出掩体准备和日军打白刃战时,日军总是掉头就跑,边跑边回头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手枪的暗战 日军只是手枪,被人们称为“王八盒子”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 1923年,日本的枪械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口径为8毫米的自动手枪,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1927年被军方定为制式手枪,称为十四年式。被枪枪长228毫米,枪重0.65公斤。由于这种手枪的皮质枪套较大,外形圆滑,形如一个王八盖,所以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这种枪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 勃郎宁大威力(HP)手枪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设计最成功的手枪。此款自动手枪是约翰.勃郎宁在1925年去世前的遗作,威力大,可靠性高,可一次性装填13发子弹。二战时期,盟国军队向中国输送了许多该型手枪,均装备给了国民党军队。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这种授权在中国被亲切的称为“盒子炮”、“驳壳枪”、“快慢机”等。从战术角度看,毛瑟手枪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10-20发的装弹量正好填补了老式步枪和机枪之间的空缺。吴荣凯回忆,当时在57师里,营连长用的是“快慢机”(毛瑟手枪),师团长用的是“小手枪”(勃郎宁),排长则只能用步枪。 步枪的对决

金属材料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应用

金属材料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应用 班级:机械E14 学号:41304022 姓名:张梦渊 在常规兵器用材料中,金属材料约占80%,其中又以钢铁材料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兵器的现代化发展,高性能的有色金属装甲材料、结构特殊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乃是在迅速增加,对处理器战术技术性能的提高超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铝合金装甲车体材料 为了减轻重量和提高防护性能,国外铝装甲的使用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由高韧可焊Al-Mg系合金装甲发展成中强可焊Al-Zn-Mg系装甲,再发展到铝合金间隙叠层装甲和铝合金装甲附加复合装甲。使用铝装甲的车辆也由装甲输送车,发展到轻型坦克、步兵战车和中型主战坦克。 英国进行的均质铝装甲材料D54S(Al-Mg系)与IT80装甲钢(Ni-Cr-Mo钢)防护性能的实验比较表明:在相同面密度(板材单位面积上的重时相等)的情况下,对榴弹破片的防护能力铝装甲优于钢,在入射角为30-45°范围内,对小口径弹(7.62mm硬芯穿甲弹)铝不如钢,但是随着弹丸走私的增大,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铝装甲防护的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而且,铝装甲的性还在于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国体风度,可在其上采用焊接铝合金构件,以达到减轻重量的“连锁反应“的效果。 我国60年代中即开始铝装甲材料研究,新型LC52铝装甲材料已在部分战车上使用。铝装甲今后的发展方向,仍是研究抗弹性更好的均质材料和复合装甲材料。 二、铝合金结构材料 1. 变形铝合金 为减重,现在几乎所有的兵器都尽可能多的采用铝合金结构件。在坦克车辆方面,以英国“蝎“式坦克为例,其使用的变形铝合金除装甲车体外,还有平衡时连杆底座、刹车盘、转向节、履带松紧装置、诱导轮、负重轮、炮塔座圈、烟幕发射器、弹药架、贮藏舱、油箱、座椅、、管路等。目前,各国的架桥坦克和渡河舟桥的桥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与原负结构相比,可使桥长由18m左右增加到22-27m,载重量也增加到50-60t。在火炮方面,美国M102式105mm榴弹炮最为典型,它的大架、摇架、前座板、左右耳轴托架、瞄准镜支架、牵引杆和平衡机外筒均是变形铝合金制成。加之其结构的变化,使此炮重量从其前身(M101式炮)的3.7t降到1.4t,射程提高35%-40%,可实现全炮空运空投。对尾翼稳定的各种大中径炮弹、战术导弹和火箭弹,为提高其飞行的稳定性,其尾部零件,如尾翼、尾杆、下弹体弹托、尾翼座等多采用铝合金。另外,各类弹的引信体也多数是采用铝。 2. 铸造铝合金 常规兵器中,铸造铝合金主要用于坦克柴油机发机缸盖、缸体、上下曲轴箱、活塞、压气机叶轮、各种泵体、坦克左右传动箱,以及各种仪表和其它兵器的各种结构件等。为保证产品质量,坦克发动机用铸铝合金,一般要严格控制杂技含量,并在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如用锶变质、真空或复合气体除气、高压釜或差压铸造等。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铝合金挤压铸造,由于其铸件的质量和机械性能接近锻件水平,又适于大批量生产,因而在军品中小型厚壁零件、气密性零件上有望取代部分锻件。 三、钛合金及燃烧合金 1.钛合金装甲材料 从综合防护性能来看,钛是很理想的装甲材料。因此,50年代初国外即开始钛装甲研究。在相同防护条件下,钛装甲可比钢装甲减重25%。但是,由于钛合金太贵,直到70年代末,钛装甲都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近年来,随着各种复合装甲材料的研制,钛合金作为其复合结构的一部分,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步兵便携式武器战斗部:面向城市作战目标

步兵便携式武器战斗部:面向城市作战目标李林

.qikan..vPFJ1AAMnJYv7YOx 在车臣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许多战斗都发生在人 口聚集、街巷纵横、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重型、远 程武器往往派不上用场,步兵便携式武器就变得吃香起 来。.qikan..vPFJ1AAMnJYv7YOx 在城市战条件下,步兵便携式武器要用来对付形形 色色的目标。典型的目标包括暴露和隐蔽的步兵、未披 挂装甲的普通车辆、轻型装甲车、重型装甲车(通常披挂 一层或多层由轧制均质钢、高强度钢、铝或钛等制成的 金属装甲,或披挂由陶瓷、金属和纤维增强塑料等制成 的复合装甲,有的还另外披挂一层或多层爆炸反应装 甲),以及装备主动防护系统的装甲战车、披挂电装甲的 战车等。典型目标还包括土木掩体、混凝土掩体,由木 头、砖块、水泥和煤渣建造的建筑物及其入口,以及复杂的地下设施。.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 YOx 为了对付上述目 标,已经研制出或正在 研制多种类型的战斗 部。如爆破/杀伤战斗 部、温压战斗部、空心 装药(包括多模空心装 药、紧凑空心装药、防 区外空心装药)战斗部、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串联战斗部、碎甲战斗部、模块化装药侵彻战斗部、综合效应战斗部、变几何形战斗部等。它们对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作战效果,如右表所示。.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YOx

爆破/杀伤战斗部.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YOx 顾名思义,爆破/杀伤战斗部综合了两种传统战斗部——爆破战斗部和杀伤战斗部的毁伤机理,引爆时除了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外,还会产生大量高速飞行的破片。在开阔地带,破片能大面积杀伤人员等软目标,而爆破效应的杀伤X围相对较小,在建筑物内部等封闭空间,两种效应都能造成巨大破坏。不过,由于战斗部重量和尺寸的限制,这两种效应不容易完全兼顾,增强一种效应时要尽可能避免对另一种效应造成影响。在装药中添加少量铝粉能 有效增强爆破效应,同时不会明显降低破片的飞行速 度。.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YOx 相应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控制和增强破片效应上。战 斗部壳体自然破碎所产生的破片,大小和分布都非常没有规 律,严重影响了战斗部的整体杀伤效果。目前,主要有两种 控制破片大小的方法:一种是预先在战斗部壳体上开槽,形 成一定图样的沟纹,当 战斗部爆炸时主要从沟 纹处断裂,产生预定大 小的破片,另一种方法 是将预制破片预先装入 战斗部内,在爆炸时高 速射出。这两种方法都 能有效增强破片效应, 但战斗部的复杂性和成 本也随之增加。.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YOx 正在研究两种新方法——选择起爆点和破片变形 ——来控制破片的空间和速度分布,使它们沿预定的方 向飞向目标。前一种方法,是将起爆点选在战斗部的端 部、底部或四周,爆炸时破片集中飞向目标,后一种方法,是在战斗部内表面加入一层炸药,其外部是破片、内部是保护性衬里,爆炸时使破片向起爆的相反方向变形,从而增强杀伤力。这两种方法都较为复杂、昴贵,目前仅适用于反飞机弹药和导弹的战斗部。.qikan..vPFJ1AAMnJYv7YOx .qikan..vPFJ1AAMnJYv7YOx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子器件尺寸越来越小,特别是微机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开始为小口径破片战斗部引入先进的定时与近炸引信,使战斗部在特定的时间和距离上引爆,从而提高杀伤效果。目前,美国XM25和XM307榴弹发射器的25毫米空爆弹、新加坡ST动

讨论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

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战术与人的关系 3220班次谭海杰 1322016 古人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又曰:“故国虽大,好战 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和平与发展故然是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时代潮流,然而,战争却不时睁大眼睛伺机为虐。纵观每一次战争,都是人与人、武器装备与武器装备、战术与战术的生死角逐。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武器装备、战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一、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0世纪80~90年代,轻武器经历着更新换代的变革。美国、苏联和西欧诸国都进行了轻武器装备更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一些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新型轻武器。这个时期轻武器新产品开发也十分活跃,有些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军队,有些正处于开发试验阶段。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大致为:突击步枪将继续在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先进战斗步枪、轻型步冲合一枪、新卡宾枪、单兵自卫枪、步枪轻机枪合一的新型单兵战斗武器等已经出现;手枪的发展,将着重解决手枪弹头命中人体后使其迅速丧失战斗力的停止作用和侵彻性 能同时提高的问题;自动榴弹发射器将大幅度减轻重量,开发新型高威力弹药(包括近炸引信)和昼夜使用的测距瞄准合一的袖 珍火控系统;普通口径的通用机枪或中型机枪的地面野战使用将趋于减少,这类机枪将主要装备在各种车辆、直升机、低空作战飞机上单独使用或在战斗车辆上作为并列武器(与主炮同轴)使用;低发射痕迹(无焰、无烟、微声)的轻武器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层出不穷的各种武器装备的试验方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提高武器机动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增强其威力,加大其火力密度,以提高其作战效能;武器在新材料(如轻金属、工程塑料等)、新能源(如非火药能源—— 电磁能、声能、光能等)和高技术的采用方面也将大有前途。

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确立超常规发展战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武器装备在基本实现机械化后,又不失时机地启动了数字化建设,开始向信息化转变。我军基础相对薄弱,要完成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必须充 分发挥后发优势,及早瞄准未来主战场,长远规划武器装备项目,采取超常规发展战略,尽 快缩小与强敌的技术差” 在发展方向上,瞄准前沿,超前预测。针对未来战争信息化程度更加明显、作战空间更加广阔等特点,紧密跟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动向,把握武器装备发展脉搏,把规划的主要方向转移到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的信息技术上来。按照打仗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的原则,从顶层上搞好武器装备发展的总体设计,努力形成地面、海上、空中、太空相配套,战略、战役、战术相配合,作战与保障相匹配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通过超前规划和设计,力求在高起点上赶超,争取在高水平上突破,以跨越换时间,以突破换速度,以特色换质量,努力在关键领域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 在规划步骤上,未雨绸缪,分步跨越。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领域信息化,要广泛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武器装备,有效开发和利用与国家安全利益相关的信息资源,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立足国情、军情,着眼长远发展,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跨越:第一阶段,以信息化需求牵引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机械化建设的质量、效能和水平。第二阶段,在巩固和强化机械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军队信息化体系。第三阶段,形成与 主战武器高度一体化的武器装备体系,使我军具有较高的指挥控制、态势感知、快速部署、联合作战和实时保障的作战能力。 在项目安排上,抓住关键,形成特色。要把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通过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克难关,重点解决规模小、效能低的问题,逐步构建全军各类信息的实时指挥控制、全维侦察监视、数字通信传输、有效电磁压制和精确火力 打击的综合平台。当前,要着力研制GPS干扰器、电磁脉冲炸弹、芯片生物武器等新机理、 新概念信息战装备,大力研究黑客程序、计算机病毒等网络攻击技术。通过这些信息战项目 的研制、开发和运用,力争在未来作战中获取局部优势,真正掌握几件有效制敌的新法宝。 实行一体化发展模式 新军事变革是由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理论的创新以及编制体制的调 整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关系,即技术进步和武器发 展推动新军事理论的形成,新理论又对武器装备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引导军事技术向前推进。 新武器装备和新军事理论促使军队编制体制发生变化,而编制体制上的变化,又从制度上、组织上保证了新武器装备和新军事理论之间的统一。因此,要实现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 展,就必须在精心规划、周密部署的基础上,使内部各要素有机融合”以一体化的发展模 式促进武器装备战斗力的提高,努力缩小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全面加速跨越式发展的进程。 机械化平台的改造和信息化装备的研制,贯穿于武器装备寿命周期各个环节,包含火力、机动、防护和信息等多个领域,涉及训练、使用、维修、管理等多方面。应运用系统工程、并行工程等原理,采用综合设计模式,强调技术标准统一,使用手册与训练法规等相关配套建设也要紧紧跟上,以此保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主装备及其保障系统,平台及其 信息系统要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进行研制,使其达到最佳匹配,以提高武器装备本身的可靠性、 维修性和保障性,确保武器装备能够尽快适应信息化战场作战的要求。 现代战争是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是各种武器装备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整体合成能 力的对抗。与之相应,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就不仅是单个武器装备和战斗单元战力

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介绍

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介绍 夏朝的军制留存的史料很少,但有限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介绍,希望你喜欢。 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已发现的夏朝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了。据今所见夏代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厘米、内宽3.9―5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 戈是一种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前锋可用于啄刺,下刃可

用于勾,上刃还可用于推杀,但夏代的戈主要用于啄击,勾杀只是必要时的辅助功能,所以应看作啄兵。研究考指出,夏代主要是步战,步战条件下用戈,啄击最为有效,这是由人臂关节结构和武器工作原理决定的:啄击动作迅猛,有利于增强武器动能,啄刺阻力小,能收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夏代青铜戈的形态特征也表明它是按“啄兵”的要求制作的:第一,它的援部平伸,与戈有直角相交,可保证前锋以最佳角度击中目标。若使用下刃,这种角度无论对杀伤力还是戈结合牢固程度都不适合。第二,它的前锋尖锐,上下刃对称,可见其作用同于矛叶侧刃,作为刺兵的矛,也是传统的兵器,在夏代仍有广泛使用。夏文化遗址中多见骨矛、石矛,形制多样,多磨制得光滑锋利。 夏朝军事制度分析夏朝的军队,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发明的专职征战的工具。夏以前,各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征战由部落内部的青壮年男子负担,夏建立后,中原形成了统一的部落共同体,并出现了国家机构,因此专职战斗的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氏,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甘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 夏朝统治者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建立了一支奴隶主军队,于是原始形态的兵制也随之产生。夏朝军队由夏王掌握。在确立启的统治地位的甘之战中(甘在今陕西户县西),启要求全体参战者要严格执行命令,对勇敢作战、执行命令的人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惩罚。据《尚书;甘誓》记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现代武器装备

现代武器装备作业 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姓名:王建 学号:130105117

军用战斗机 在当今的战争中有各式各样的现代化的武器被各个国家使用。如:坦克、装甲车、两栖登陆车、导弹、飞机、激光武器、步枪、火箭炮等等。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空中的巨无霸---战机。 战机是在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战机已经历了四个时代:第一代战机重要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86和苏联的米格-15,这一代战斗机以大口径航空机枪(炮)为武器,可在跨声速区进行近距空战格斗,实用升限约为15000m,采用中等后掠角机翼,推重比4~5。后期带加力燃烧室的涡喷发动机配备光学瞄准具,且部分飞机装有作用距离仅几千米的截击雷达,第一代战机已基本退役,我国第一代战斗机有米格15、歼5。但是其发动机的动力系统不是很大。只有1-1.3个马赫。 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代表机型包括美国F-104“战星”式;英国“闪电”式;法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瑞典的萨伯-37;前苏联的米格-21等;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歼-8。 第三代战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主要出现的战斗机,其特色为中低空机动灵活性高、配备先进雷达设备、加强导弹应用等。前两代的战斗机发展当中,单一用途的拦截机与战斗轰炸机进展至此,受惠于各项系统的进步,尤其是雷达与航电的功能以及效能,使得第三代的战斗机开始趋向多任务,多用途的路线。此代的战机以美国的F-4、F-5、MiG-25;俄罗斯苏-27、米格-39;中国的歼-10、歼-11;法国的幻影-2000为主要代表。 在近几年来,世界上几个军事大国开始着手研究四代战机。四代机的主要的性能是隐身性能,在机身上涂有吸波材料,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有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歼-31;俄罗斯的苏-35。尽管这些飞机都在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必定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从飞机的用途来分的话可以分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电子侦察机,反潜机、预警机、舰载机等.歼击机、强击机。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搜索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例如:美国的F-16、F-22;中国的歼-10、歼-11B;俄罗斯的苏-27、米格-29;法国的幻影-2000等。轰炸机分为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主要任务是对敌人的军事设施和军事目标进行饱和轰炸,作为战略进攻性武器,它能携带大量的武器,既能携带常规导弹又能携带核导弹和巡航导弹。在必要时也遂行战术轰炸任务,支援陆、海军作战。彻底的摧毁敌人的让敌人的军事设施瘫痪,现在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B-2隐形远程轰炸机、它的巡航半径达到12000公里以上。中国的最新的“轰-6K”虽然较以前的轰炸机有了相当方面的改善,但是巡航半径在3000公里左右,仍不及美国的“B-2”。 电子侦察机:现代化的战争是信息化的电子战。电子侦察机的功能是对敌方的飞机、雷达以及通讯进行数据采集以备战时之需。 反潜巡逻称为“潜艇的杀手锏”。主要用于对潜艇搜索、攻击,与其他装备兵力共同构成反潜警戒线;在己方舰船航行的海区遂行反潜巡逻任务;主要是对潜伏在大洋深处的潜水艇进行侦探和搜索,一旦发现目标迅速其他反潜兵力或自

举一反三越反越强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枧点 人们曾酱考认为主战坦克的地位含随着琦哉 的结束而戈幅下降.并由此导致反坦克武器 ∞娶M的盈要性也随之下降.但事实葬一次证 固躲带世界没有真正的预言家。现在,反埋克 霞嚣幂位保持了其传统的豆装甲豹重要地位.两鱼在蓊的菲对称冲突作旌条件下.其功能连 棒越帻燕扩鼠毵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基?oP 黄国葺声一*壳希§?目T盛自的1目棺1&目前i方步#&月 的两种±自Ⅱ4§dg《=2一.醅辜罔发射前镑定目标Ⅱ“ &亩餐E*嶷§尊a#*一#直拄目击扭瓷蚌选择月}政t 掩#§&%嚣他聃∞I事.日示表%.镕%篷*&T发射特《.± 美动机在目i;狮雷一i《离后孝点火 函 日 越“反”越强的出兵反坦克武器 一曩 ■■■『

在非对#冲窘÷.Ⅱ4克制辱E%太a身f.盈匀2003年7月22日垂;1ol空HⅡt伊拉克的摩苏尔用‘∞’式导弹攻击姆#在辔#括中的萨选H?候§目之} 也许不久的将来,反坦克武器的名称会迎来一次变革.因 垄兰塑壁呈茎墨堡王苎二星:望塞:塑旦堕:墨堡里呈堡塑整了人们对它最初的期望.需要新的定位。 重新定位 乩厦坦觅武器的传统角包桌看.来柬即使爆发战每,国q国之间坦克装甲车大规楱鞍噩的作战模式仳平已*靛堆§耻;山此,厦坦克最器的数蛩需求技其牛存价值似乎部蒋太幅疰碹少。然而厩Ⅲ立业器似乎井木自爨^卉.托在常规战均鹿非对称收场t 年断拓展出∞f舯作用. {‘实上.任过去几十年们冲实小凡们己经注意到反坦兜武器更多鼬担负丁反蛆克“外的新任务.从19娜年代莓国伞兵部队托鸟岛年事行动巾}4用“掌兰。厦坦克导弹摧蹙对方的璃堡和炮兵掩体时超.反坦克藏器懂迅述姨步兵用窿应击战塥上的防御T事.井目其用诸进一#犷太.例如.作为弹道导弹防抑(“涉淮羼疑’行动中,联军特种帆州柬摧投诚音迪遥抗导弹j姐Ⅱ定点暗杀行动的工具f盥&剥拒加沙的&啥嘣髑导的{亍动?美国陆军铲豫萨遗姆信蛮固2于的行劫}等。 由丁非对称冲凳豹不断增多,凳姒l☆隐竖毗钓码惺强战场上曲郝t奉的任务日益成为刍莳军事行动的重头姨。“相当#的情况F.ml’吐措上的考枣啊炮火、目克戒证峨高空中£援的传统方 式清殊进些障霸搬难寅施。选时叵世觅 武器就是一十般好的解决』具.困为这 类武器很窑易得到.操作有便.弹药精度 自理.并且能罅进^目标内部甚至穿透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第28卷第6期 兵工自动化 Vol. 28, No. 6 2009年6月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Jun. 2009 ·20· doi: 10.3969/j.issn.1006-1576.2009.06.008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杨晓段,李元左,尹向敏,刘曙云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1416) 摘要:以陆军武器装备及其结构关系构成陆军武器装备的基本体系,含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综合保障装备;以陆军部队和装备的体制编制现状提出陆军武器装备的编制体系,按编制级别划分为战区级、军级、师(旅)级、团(营)级4层;以基本体系和编制体系为基础,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应用提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按作战层次划分为战略级、战役级、战术战斗级和格斗级4层。 关键词: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综合集成;效能评估;系统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System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 YANG Xiao-duan, LI Yuan-zuo, YIN Xiang-min, LIU Shu-yun (Dept. of Basic,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rmy weapon equipment and its structures, 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 includs main battle equipm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integrated support equipment; proposes a compiling system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ystem and establishment, which is divided into 4 grades: war zone, corps, division (brigade) and regiment (battalion); proposes the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application of army weapon equipment’s integrated synthesis system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which contains 4 grades of strategy, campaign, tactics and combat. Keywords: Army weapon equipment; Architectur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complexity 0 引言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是由陆军多种武器、装备系统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而成的特殊集合,通常由陆军主战装备、综合保障装备、电子信息装备组成,是庞大而复杂的武器装备系统。必须以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运用综合集成方法,实现横向互联、纵向衔接,重点解决不同指挥系统之间,侦察、预警、导航、电子战/信息战、通信、火力打击系统间,主战装备之间,主战装备、综合保障装备及电子信息装备之间,以及各武器系统内部基本单元之间的信息集成问题,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 1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 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是由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装备系统构成的大系统。从装备单体到装备系统、从装备系统再到装备体系,是以完成一定的作战任务为目标,按照一定的机制综合集成,使结构趋于完备、功能得到跃升的过程。 1.1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涉及陆军武器装备的类型、体制编制、作战应用等方面的问题,需开展体系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国内在军事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应用复杂系统理论的概念去解释军事装备系统中的现象较多,而对军事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产生机理研究比较少。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SFI )把系统在发展变化中的协调性称为系统的适应性,称这类系统为复杂适应系统,在研究中逐渐建立了相应的复杂适应系统(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 )理论[6]。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复杂性特征及复杂性的产生机理,有助于从定性上把握体系的演化规律[8]。 综合集成是复杂系统的构建活动,是按照一定目的和限定条件,将属性或功能上关联的不同部分组织成为宏观有序、运行协调、功效最优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系统的结构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收稿日期:2009-01-12;修回日期:2009-02-10 基金项目:军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05,装计字第910号) 作者简介:杨晓段(1964-),女,河北人,副教授,从事装备管理、军事运筹研究。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步兵武器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简述 发生在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印度军队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发生在中国与美苏交恶,国家经济情况极度困难,台湾国民党残匪疯狂反扑,西藏农奴主叛乱和新疆暴乱时期。虽然反击作战仅改善了西段边境态势,没有乘胜收复全部争议地区,但是粉碎了印度的“北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四十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一场胜仗管30年”的估计。更粉碎了超级大国利用印度牵制中国的美梦。 中印边境的战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海拔一般在4500— 5000米以上;高寒,零下30度以下;缺氧,人的体能仅相当于平地的40-50%,行军速度和负重能力要低一半,登山速度每小时100米左右;道路稀少;气候恶劣,多雪崩、泥石流,对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有很大影响。每年仅9月—11月间适合进行大规模作战行动。 由于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限制(印度空军因顾虑中国空军轰炸印度城市而没有出动,中国心脏地区离战区在印度空军打击范围之外,这是中国地理上的优势)作战任务主要由步兵担任,因此轻武器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本文着重从轻武器和直接配属步兵分队的武器的角度,回顾当时的历史,总结双方的经验和教训。 武器性能对比 弹药 中方步兵连主要使用56式7.62*39mm口径弹(仿前苏联M43弹),是前苏联参考了德国的突击步枪弹,于二战末期研制成功的。配用56系列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曳光弹等弹种。 印军步兵连主要使用英国0.303in步枪弹,又名7.7*56mm R步枪弹或MK VII式7.7mm 弹。此弹1889年研制成功,是英联邦制式弹,20世纪60年代被北约弹代替。配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有普通、重弹、穿甲、曳光、燃烧、爆炸等弹种,最早的达姆弹就是用这种弹改进的。其普通弹采用尖头,铅铝复合结构,瓶型铜壳,有凸缘。其B6燃烧弹装有硝酸钡,RTS1爆炸弹装有硝化甘油和黄磷。 步枪 中国军队主要使用新换装不久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仿苏联的西蒙诺夫半自动卡宾枪),经实战检验,我军对56半自动步枪的性能是满意的,此枪动作可靠,轻便灵活,400米内精度良好,而且节省子弹。一个当时参战的老同志评价说:“定在常用表尺(表尺3),指哪里打哪里。”。 印度军队使用的步枪种类较多,主要装备7.7*56mm(0.303in)李·恩菲尔德III型和NO.4等老式步枪。这种枪有效射程远,但是由于是手动枪机,射速慢,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印军一般要求随枪携带90发子弹,后备40发;实战中,印军士兵不堪重负,往往减少携弹量,最低时只带一条装50发的空投子弹袋。在正式开战前的巡逻队冲突中,多次出现半小时交火就打光弹药的情况。印度从1953年起就开始了研制自动步枪的计划,1956年出

法国武器装备

长期以来,法国执政精英们坚信,要捍卫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独立性,必须保持主要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制。为此,法国一直把军事支出作为政府促进国防工业发展、保持对国防工业影响的重要手段。与此相适应,法国武器装备的采办政策也与政治、工业、技术等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武器装备采办政策总原则 2002年,法国政府批准了《法国武装力量2003-2008年发展的五年计划》。计划规定,用于国防部军事科研与设计及武器装备采办的支出平均每年 达150亿欧元。为了使这些费用最优化、提高政府财政效率、促进法国与欧洲国防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从2004年起,法国进行武器装备采办制度的改革。 这项改革规定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支持国防工业和技术基础自主发展,确保武器装备发展不受制于人,并 可以自由出口;二是突出市场与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保证最大的竞争力和更灵活的创新政策。也就是说,支持国防工业发展并增强其竞争力,是法国军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法国武器装备采办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保障国家利益的绝对必需的 武器。这部分武器必须依靠自己的工业和技术基础进行生产,特别是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另一类是可通过对外合作获得的武器。法国认为,首先要以欧洲共同计划制造的武器装备为主,这不但可以优化军事科研与设计的开支,还可以推动欧洲统一国防体系的建设。最后一类是从世界武器市 场上获得的武器与设备,包括“非敏感的”军事设备以及某些别专业化的系统。 目前,这三类在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采办份额中所占比列,分别约为70%、20%和10%。但随着欧洲合作的加强,法国官方认为第二类的比例将会大大增加。 采办总管——法国武器装备总署 法国武器装备总署是法国统管三军武器装备采办的管理部门,始建于1961年。总署的第一领导人一直由非军人担任,在级别上享受国防部副部长待遇,地位与总参谋部长平等。而工作人员大部分拥有技术、法律、金融、经济及国际问题专业教育背景,受过军事教育的只占少数。 2004年改组之后,法国武器装备总署拥有18000名职员,由陆军系统管理局、技术专家管理局、研究局、航空材料、技术供应局、工业战略和技术及合作局、质量监督局、国际发展局、计划预算局和人事局组成。 作为惟一的武器订货者,法国武器装备总署承担着实施整个武器计划的责任,对整个武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行管理。法国所有的国家军事科研中心、实验室及企业都处于总署的集中监管之下,保障法国核武器的核心制造也是该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在20世 □ 张国凤 法国武器装备采办制度及特点 58 国防科技工业 2006年第7 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