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产融结合是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

世界产融结合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产融自由融合时期(20世纪3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业和产业的融合方式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

;第二是金融业分业管理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垄断和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混合的疑问,于是美国率先实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其他国家也大多追随美国的模式,使产融结合进入了以金融业分业经营为主的时期;第三是产融结合的曲折前行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滞胀,有关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主张迅速兴起,金融创新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界和实业界热议的话题;第四是产融结合蓬勃发展时期(21世纪初—2008年3月),全球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创新从理论走入实践,产融结合多样化发展,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产融结合的初步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1992年,以首都钢铁公司为母体成立华夏银行,标志着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实践正式拉开帷幕。我国的产融结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融合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我国产融结合的起步主要是由于政府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同年,交通银行成立,随后深圳发展银行等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扩张需求,主要表现为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第二是产融结合的治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的产业资本开始进军金融产业,组建、参股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混乱状况。中央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允许参股企业,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退出产业领域。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盈利性需求,普遍追求最高收益率的经营模式使不少商业银行盲目创新业务,产融结合风险初显。第三是产融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产融结合的发展也呈现出势头迅猛的态势。德隆、海尔、新希望、东方等集团都曾借助产融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多元化经营需求。产融结合的目的之一在于扩大经营领域,分散风险。但是,银行在突破资本市场进入障碍的同时,也将更大的系统风险引入到企业的内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曾经借助产融结合得到快速发展的农凯、德隆、复星、闽发、托普等企业集团相继发生严重危机。

我国产融结合除了存在整合风险、内部交易风险、投资组合风险、财务杠杆风险等一般风险之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我国的产融结合虽然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但大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融合的对象、范围还是深度都受到政府的干预。这样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组合极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依然强势,使得这种融合最终往往成为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博弈,导致产融结合低效率甚至负效率。其次,我国的产融结合常常带有追求规模的冲动和盲目做大的心态。产融结合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发达的资本市场、一定的

法律基础、合理的资本组合形式、适合的经营模式以及专业性的市场中介等。但目前我国在某些条件上还不完全具备。在这种情况下,追求规模扩张的背后,管理的能力、成本和风险控制都可能成为日后危机的起因。第三,我国的产融结合绝大多数还是单一方向的,即表现在工商企业对银行的单向资本融合。这种单一工商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商业银行难以通过向工商企业开辟多样化的资本赢利途径,其原有资本运营空间也受到工商企业的挤压;银行不能对企业投资或持股,不利于银行不良资产的消化和处理。另一个弊端就是融资成为主要的动机和目的,这样结合后的新企业往往偏重于融资功能,而忽视治理结构的完善、风险监控、信息披露等等。

认真对待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与完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产融结合的双向目标模式,即工商企业可以通过持股向银行系统融合,银行系统也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向工商企业进行资本渗透。只有通过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双向渗透,才能真正形成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产业发展服务。才能使产融结合更加均衡,即保证产业资本的融资渠道畅通安全,又使金融资本的盈利能力和风险回避能力加强。第二,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展开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促进产业组织规模的调整;建立多层次股票交易市场,强化优化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促进上市公司在迅速实现资本扩张的同时规范融资行为;打破地区界限、所有制界限和行政行业界限,实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企业并构和资产重组。第三,树立风险意识,提前设置风险防范措施。产融结合的风险具有隐蔽性、系统性、破坏性等特征。建立风险的屏蔽设置,防止风险在母公司与附属机构之间及附属机构相互之间的传递;切实增强财务、经营状况等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第四,完善产融结合的法律体系。国外产融结合的发展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产融结合的正常秩序就难以维持,也就难以健康稳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产融结合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也就是实现管理法制化的过程。

最新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教学文稿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蒋梦雅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 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 1.引言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 (1)金融资本理论 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国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内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内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内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 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在逐渐的扩张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性,成熟期的企业应对竞争的方式、不良债务等负影响,也应有金融资本的支持。 (3)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表示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等各个方面运用类似的资本从而创造出的企业集团的效果。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一个公司是指一个协同网络,协同是企业参与者有效的利用资本的一个方式。企业以寻找正常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方式,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4)信息不对称理论 产融结合就是处理相关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一方面,产融结合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与协调下,能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集团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的动向和使用效率、企业项目的风险性和赢利性,最终完善金融与产业之间有效的资金融通市场;另一方面,集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交易信息更加完全和完整,合理恰当的资金成本使得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具有合理并且有效。 (5)公司资源理论 从公司资源论的层面来说,企业集团运行产融结合是一种形似于组织模式的创新,为企业集团提高了竞争力。在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金融与产业资本两者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 3、国外产融结合基本模式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不同国家特定的不同的要素来确定的。而且在不同的经

电力央企产融结合发展

电力央企产融结合发展 2009-12-16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在实践中,产融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构建资本营运平台,在虚拟经济中实现资本增殖。本文以产融结合为视角,对我国大型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电力央企产融结合业务发展模式 “产融结合”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指产业企业与金融企业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和转化;另一种是广义的,即除了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股权融合外,还包括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等多种融资活动,这些活动使金融领域的资金——储蓄向产业领域——投资转化,亦可看作金融与产业的结合。一般情况下,产融结合是指狭义上的概念。电力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这种模式指以控股公司形式构成的金融企业集团。产业资本通过投资形成控股公司,运用间接的方式进行金融业跨业整合。这种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协同效应,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控股公司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关联交易方面的复杂性,导致金融控股公司产生了很多经营风险。 二是“产业+财务公司”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成立一个功能强大的融资中心以及信贷管理中心,将企业产业经营与财务管理分离,真正建立“产”和“融”的主宰控制体系,使产融结合的同时,各自分工,并相互支持。目前大型电力企业很多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是资产证券化模式。目前发电企业基本已实现部分资产上市,而对于电网企业尚未实现上市。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大型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存在庞大的电力基础设施,凝结了大量资金,企业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有效盘活固定资产、产生现金流,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从而为之后的产融结合过程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四是“产业+商业银行”模式。这种模式需在以上三种模式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程度的时候,采取“产业+商业银行”或“产业+保险公司”等手段,使产融结合真正走上正轨,从而使企业在金融领域获得的利润成为除电力主营业务以外的第一大利润来源。

最新产融结合心得体会

最新产融结合心得体会 4月下旬,集团开展了“产融结合”“文化融合”“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统一”“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相统一”全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在集团引资重组与生产经营并行的特殊时期开展的,是集团历经艰难困苦,再一次涅槃重生、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全体吉粮人不畏险阻、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顽强执着精神的再次升华。 产融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发展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发展模式,即企业通过不断的自我积累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一种是外部发展模式,即企业通过并购、扩张、重组来进行发展。不论是哪种发展方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又往往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参与,因此产融结合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使企业最终获得发展。对于产融结合,产业集团把金融当成一个启动机,以实现“金融疏通血液,产业提供利润”的良性循环。金融可以实现集团业务的互补,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利润可以回报产业发展。产融结合也是企业创造协同、提高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可以增加集团的收益、资本积累的速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集团竞争优势。比如说中航工业作为一个品牌,对于中航信托来讲,它的信托产品就可信,所以能够进行增信。同时,对航空工业自身

的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国际上的许多知名企业基本上也都是这样运作的,比如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公司也是利用制造业基础获得AAA级信用等级,从而实现低成本融资,为产业发展提供现金流,同时促进产融结合,促进产业升级,这值得许多国内企业学习。 集团通过产融结合可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制造业和金融业涉及两个行业的管理,制造业的管理和金融业的管理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集团可以通过发展金融产业,推广和确立以资金价值和货币指标为对象的价值管理模式,提升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的效率,提升企业集团价值。另外,有产业较稳定现金流的支持,金融公司的信用评级比较高,融资成本相对单一的金融主体则较低。同时,统一的金融平台通过银行、保险、财务公司、租赁等内部各板块的协同,可以为客户提供较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是产融结合的目的,是企业投资模式的创新,产融结合对于集团的经营和发展模式上将会产生巨变。 作为引资重组后的文化融合,我们集团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文化融合对集团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集团更加重视文化融合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全体吉粮人读懂学好,放眼长远,有机结合,紧跟时代,形成全新的吉粮发展新环境。

国企混改与投融资管理---产融互动

《国企混改与投融资管理---产融互动》课件 课程背景 企业未来发展的价值在哪里?企业处在产业链的哪个位置?产业价值如何?如何突破现有的价值瓶颈?企业家需要整合哪些资源提升自身价值?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传统企业依赖内生性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日渐式微,企业价值的经营哲学成为企业家、资本家、投资机构等护卫尊崇的思想。如何了解资本的规律?如何洞察产业发展规律?如何掌握企业生命周期?如何将金融和实业、产业相结合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是金融人士、投资机构、,企业家一生所追求的哲学命题。 当今中国企业已步入了全面资本化的时代。这是中国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选择!这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 产融结合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实现涅槃重生战略的不二选择!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金融从业人员 课程时间:1-2天 教学方式:分组学习 课程效果 1.深刻了解企业价值管理的逻辑 2.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概念 3.熟悉掌握企业生面周期与资本的关系 4.掌握资本和产业结合运作方法 5.能够初步制定企业发展的产融规划 6.全面了解股权投资的方法与估值 一、企业价值与企业战略

1.企业存在的目的? 2.企业战略的系统 1)经营战略 2)产业战略 3)资本战略 3.价值驱动树 4.价值链分析 1)行业价值链 2)企业价值链 3)运营价值链 5.价值链的战略应用 6.经济发展周期与产业发展周期关系 1)产业发展变迁 2)中国产业特点 3)行业研究分析架构 a)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b)行业研究的两个基本要素 c)行业研究的基本步骤 d)行业研究的分类 e)行业研究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 4)行业竞争分析 5)案例:复星 二、资本战略管理 1.资本运营模型 2.国内资本市场结构 3.资本与企业周期的关系 4.资本与市场的关系

产融结合多式多样 元素生活首创产融平衡云商业模式

产融结合多式多样元素生活首创产融平衡云商业模式 产业革命起于科技,成于金融,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金融是产业的催化剂和倍增剂,金融与产业的结合将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中国产业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 本报记者吉雪娇 财富全球论坛与华商大会的召开,令全球“搜索”聚焦成都,同样也令成都以及西部在对自我发展的研讨中,更加注重全球视野。10月19日下午,在第四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产业与金融专题论坛上,针对“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这一主题,多位学界、商界、政界精英会聚,从不同角度对新形势下金融与产业的融合问题问诊把脉,共同探讨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未来。 中小企业应“抬头看路” 成都被誉为西部的金融中心,在西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论坛中,“城镇化带来的机遇”被一再提及。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四川是人口和农业大省,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潜力非常大,一个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后消费能力将递增10倍,我国未来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动力的方向就是消费,消费又拉动中小企业发展。不过,由于消费金融的制约,当前西部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 站在金融前沿的阵地,龚方雄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四川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抓住城镇化机遇,在西部从事金融业的人,千万不要忽略我们怎样为个人、家庭、为中小企业,为实实在在经济里面的单个元素进行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大产业进行服务。”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受限于目前市场环境与体制环境,目前中国金融业与资本市场能为中小企业家服务的东西相对来说非常少,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更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跟资本市场对接。在经济高峰期和低谷期,一个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跟资本市场对接的企业就比那些隔绝于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容易得多。”龚方雄表示,“中小企业别只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抬头看路一定要看资本市场这条路。”产融结合,产融双驱,产融平衡是必然之路。 川企下海寻找“产融”路 当下金融创新潮流兴盛,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与突破口也是重中之重。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东民在接受《金融投资报》采访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东民表示,“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全面的产能过剩阶段,鉴于此,企业必须要彻底转变思维,脱离传统的、过剩的行业,进入新兴行业,如消费金融,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在一个新兴领域产业发展的初期,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景是不明确的,融资存在瓶颈,而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很多进入者多是做产业出身,由于对行业的熟悉与把握,在这些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具有优势,这些相关项目启动后投资回报也相当可观,比如奥斯陆的海洋金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很多西部企业都希望能够享受“产融一体”带来的红利,但现实中往往范本难寻,不过,在四川成雅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爱平看来,面对“产融结合”的新趋势,川企也可以走出自己“产融双驱”的特色。 杨爱平告诉记者,目前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成立的金融服务公司与各大银行都进行了紧密合作,比如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联合发行一卡通,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做总资金,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做辅助资金等,对570余家中小企业的经营与融资进行了结合,不但有利于企业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 1、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溶合.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2、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 3、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 4、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在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达到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目的.我国的产融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银行体系改革。 5、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联系和协作,以致在资金、资本以及人事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和趋势.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6、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 产融结合暗藏道德风险 专访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2011年04月19日 01:37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郭玉志/文“产融结合”这个颇为时髦的发展路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予以付诸实践。回顾其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监管部门的政策几经变化,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明令禁止,到前几年默许,再到当前监管部门的明确支持,国家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在没有政策明确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在探索以参股、投资、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最终“伤痕累累”。 更关键的是,对于产融结合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监管格局存在缺失和重复。未来,国家监管部门会有哪些政策出台,企业以何种途径和模式实施产融结合,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记者专访了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多为单向“产业投资金融” 《中国企业报》:产融结合的定义该怎么定位才较为全面?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意义? 田书华:国内企业发展产融结合的历史不算短暂,通过总结国外和国内的一些经验,产融结合可以简单归结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我们可以认为,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至于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意义,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比如说,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产融结合也是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需要,同时,产融结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费用、节约运营成本。 在我国,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 《中国企业报》: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方式途径有哪些?通过和国外的经验对比,是否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和选择? 田书华:纵观欧美、日韩等地区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金融资本主导型和产业资本主导型两种模式。 金融资本主导型一般是由银行资本起家,由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用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二者融合成长。而产业资本主导模式是由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 在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早期的金融控股集团基本上都是以产业资本为支撑、为核心的,主要是一些家族型的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自身发展产业中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在产业中积累的大量资金寻找出路,同时为了自身金融交易的方便,逐步构建起以家族企业为核心的、以产业资本掌握控制权的金融控股集团。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 一、产融结合的涵义、模式及实现方式 (一)产融结合的涵义 通俗地讲,产融结合就是产业和金融的结合,表现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现象。传统意义上和大家公认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和直接融合。它是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和更广义的理解,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源需要考虑,特别是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现实着眼,我们可以把产融结合涵义延伸为: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以实现双赢的协同效应。具体地讲,包括产融结合和产融合作,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股权为纽带的股权型产融结合;二是以信用为纽带,通过债权债券关系相联系的信用型产融结合;三是产业和金融业之间以提供咨询、服务而彼此联系的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 (二)产融结合的模式 传统意义的产融结合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金融资本向产业渗透模式(亦称银行主导型模式)。这是国外大财团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国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及分业经营限制,很少采用这种模式,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少数金融企业在稳固发展金融主业的情况下,向资源类、地产类产业发展应属个例。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后,不排除今后有金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控股产业公司的模式出现。 二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模式(亦称企业主导型模式)。这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集团都在开展金融业务,以GE、西门子、沃尔沃为代表的大型国际化产业集团充分利用金融业务对其实业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国家电网、中海油、招商局、宝钢、中石化、华能、海尔、联想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都积极搭建金融业务发展平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

央企整合,六大资本派系重组解读

央企整合,六大资本派系重组解读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自南车北车宣布合并以后,更多央企合并传言四起,包括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最新的传闻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互相整合。另外钢铁行业也有此类风声。一、中信系旗下业务众多银行证券业务有整合空间央企的整合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焦点。中信集团在境内外有多个上市平台,包括在A股上市的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银行、中信重工、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中信证券、H股上市的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国际电讯、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及中信大锰等。 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后,市场将目光投向了其地产板块,中信泰富地产和中信地产的整合一直是中信集团的难题所在。在今年3月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后举行的第一个业绩发布会上,公司高层就透露,目前正考虑整合集团原有的两大房地产平台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地产,强化集团在整个房地产顶层设计上的话语权,打破以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使得房地产成为集团非金融板块重要的利润来源。 而除了地产板块以外,中信集团旗下还有银行、电讯、证券、汽车、钢铁、隧道等多个业务板块,现在央企整合正当时,

市场预计,中信集团下一步或还将对各个板块进行整合,中信重工的停牌在市场看来,就是一个征兆。潜力股精选中信重工(601608)拟参与军工项目中信重工1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此次停牌,被市场解读为中信系整合开始的预兆。中信重工从事成套机械设备,去年年底公司表示拟参与军工建设项目,并接收在中央预算内的军工固定类投资。今年4月15日,公司构建的亚洲最大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宣布全面投产。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为中信重工新增2到3亿元产值。中信证券(600030)券商龙头中信作为证券业龙头的地位十分稳固,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规模远超竞争对手。公司是国内业务布局最为全面的证券公司,2014年末公司融资类业务总规模达到2020亿元。考虑到降息降准预期下,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瑞银证券预期公司利差收入将维持高位,看好公司融资类业务业绩贡献持续提升。此外,金石、中信产业基金、华夏等子公司驱动公司2014年净利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2015年公司或将再次带来惊喜。 二、国投系整合大幕之下2家潜力公司值得关注。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投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时隔2个月后,国投公司就拉开了整合的序幕。国投系的整合从国投中鲁拉开了帷幕。国投系旗下主要有5家控股上市公司:国投电力、国投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产融结合是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 世界产融结合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产融自由融合时期(20世纪3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业和产业的融合方式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 ;第二是金融业分业管理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垄断和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混合的疑问,于是美国率先实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其他国家也大多追随美国的模式,使产融结合进入了以金融业分业经营为主的时期;第三是产融结合的曲折前行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滞胀,有关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主张迅速兴起,金融创新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界和实业界热议的话题;第四是产融结合蓬勃发展时期(21世纪初—2008年3月),全球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创新从理论走入实践,产融结合多样化发展,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产融结合的初步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1992年,以首都钢铁公司为母体成立华夏银行,标志着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实践正式拉开帷幕。我国的产融结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融合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我国产融结合的起步主要是由于政府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同年,交通银行成立,随后深圳发展银行等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扩张需求,主要表现为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第二是产融结合的治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的产业资本开始进军金融产业,组建、参股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混乱状况。中央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允许参股企业,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退出产业领域。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盈利性需求,普遍追求最高收益率的经营模式使不少商业银行盲目创新业务,产融结合风险初显。第三是产融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产融结合的发展也呈现出势头迅猛的态势。德隆、海尔、新希望、东方等集团都曾借助产融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多元化经营需求。产融结合的目的之一在于扩大经营领域,分散风险。但是,银行在突破资本市场进入障碍的同时,也将更大的系统风险引入到企业的内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曾经借助产融结合得到快速发展的农凯、德隆、复星、闽发、托普等企业集团相继发生严重危机。 我国产融结合除了存在整合风险、内部交易风险、投资组合风险、财务杠杆风险等一般风险之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我国的产融结合虽然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但大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融合的对象、范围还是深度都受到政府的干预。这样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组合极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依然强势,使得这种融合最终往往成为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博弈,导致产融结合低效率甚至负效率。其次,我国的产融结合常常带有追求规模的冲动和盲目做大的心态。产融结合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发达的资本市场、一定的

关于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思考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的实践,增加对金融领域的投资,设立或收购金融服务企业,成立金融板块公司,构建与自身产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业。如何看待这种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需要我们理性思考。 一、关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的背景 事实上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可供选择的主要战略途径有:一是自身快速发展自我扩张;二是购并扩张;三是产融结合。当然在实践中往往是三种战略结合使用,特别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在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在金融资源与金融功能上有效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企业集团在规模和效益上实现跨越式的提升。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均以不同方式涉足金融业,其中尤以ge为典型代表,根据ge公布的最新年报,其金融产业的总资产为5545.26亿美元,2003年收入为642.79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5%,净利润为7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34%,占集团总利润的1/3强。ge金融服务公司从为客户提供贷款开始,业务已发展到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商用设备融资、商业信用、统一金融保险等多方面;业务区域也从美国延伸至欧洲、亚洲。ge的成功实践,已充分显示产融结合是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企业比较,能够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持续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综合素质。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持续赢利水平、资金利用效率、品牌影响力等都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顺应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将有利于迅速而有效的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根据基于资源的公司观理论,每个企业都是资源与能力的集合体,不同企业在竞争力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上的差异所致。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资本、融资体系及金融杠杆功能等构成企业的金融资源。由于金融资源具有稀有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因此金融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能够产生竞争优势。按照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和企业都是实现交易的方式,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就是将市场中业已存在的产业与金融的分工通过企业集团的内部化,并凭借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权威来消除市场壁垒,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获取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对内部已形成的庞大的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可以提高集团内部资金利用的效率,提高集团金融资源的利用价值,并通过提供与产业特点相符更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形成集团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在资金成本节约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壮大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同时,由于行业之间在经济特点、竞争环境以及利润前景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金融业与产业发展周期不同,在产业出现低谷的时候,随着金融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金融业在取得较稳定的投资回报、扩大产业经济规模、增加产值和利润贡献、扩大企业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等方面,可以弥补主业的竞争力降低与不足,因此产融结合可以使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在一系列不同的行业中得到分散,稳定获利能力,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实施产融结合的模式只能是“由产到融” 研究分析及实践表明,在竞争充分的环境中,最终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竞争力向对方领域渗透,进一步加速企业规模

浅析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危害及管控建议

浅析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危害及管控建议 乔文颖重庆永和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摘 要】【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于多数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管理粗放,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导致破产关闭。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序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成果丰硕。然而,部分国有企业过度解放思想,激进追逐利润,甚至将投机者的心态、理念运用到经营中去。此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原因,危害和管控方法,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期刊名称】中国经贸 【年(卷),期】2017(000)02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国有企业;追逐利润;危害;管控 国有企业,通常是指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其所有者权益全部归全民所有。国有企业既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又以其在行业的主导和引领地位,调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在行业中失去竞争优势,丧失其主导地位。此时,部分国有企业为挽救颓势,开始激进追逐利润,甚至以投机者的心态和方法投身到各种与主业无关的行业中,妄图通过获取巨额利润使企业反败为胜。 一、导致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因素 近年来,众多国有企业从立足主业不急不躁稳步求发展,转变为激进地追逐利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界舆论压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管理等多方面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过分依赖政府资金注入及补助补贴弥补经营亏损并缓解企业生存压力,经营效果不佳甚至连年亏损不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外界舆论的压力,迫使监管机构以及国有企业自身更加注重其盈利情况,以期通过创造利润来改善其社会形象。 2.绩效考核压力 自从国有企业开始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以来,绩效指标侧重体现企业的盈利性或者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用收入、利润来衡量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完成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自然要以收入、利润为中心。此种不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发了企业追求利润的激进思路。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梦雅 (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 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 1.引言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 (1)金融资本理论 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

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 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在逐渐的扩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案例一:中信集团的运作模式 中信集团作为国家经济改革试点及对外开放窗口,通过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开拓了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为国家开放和建设服务的发展之路,现在已成为一家金融(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与实业(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并举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控股集团。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放大资本效应,在保证资本控制力的同时延伸产业范围,是典型的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 一是模式定位。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定位于大资本集团运作模式,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股东平等的市场化机构,多元化投资,放大资本杠杆效应的同时实现资本超价值管理。各子公司通过以金融为主体,制造业、文化体育、信息产业、房产为辅助的多元化专业化经营,提升运营水平,保障资本价值的放大。 二是模式路径。中信集团通过构建银行、信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实业业务的内部资本运作平台,强化集团对金融及实业板块的资本管理、控制、监管能力,利用多层持股等方式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保障资本价值最大化,利用产融结合实现资本的超价值管控。 三是模式价值。中信集团跳出单纯金融或单纯实业的产业经营思维,以投资、金融服务等资本运作作为驱动力,以信息、制造、全球范围内的工程承包等产业实体形成支撑力,通过金融与实业的结合形成资本组合效应,获取结构价值;以资本杠杆撬动实业资源获取运营价值。同时还通过集团整体对成本的压缩和风险的管理获取负向价值和风险价值。 四是模式进化。中信集团可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对银行、证券、信托、保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在当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以及实体产业融资难问题的背景下,从上海建立完整的投融资平台生态,到重庆建立“八大投”,再到山东、河南等地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打造的高度重视,直至总理亲自签署批准设立的“中民投”金控集团等等,一切举措都在彰显,构建科学合理的产融结合的投融资生态,已经成为破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中所面临资金瓶颈的良方。 产融结合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已经历了融合、拆分、再融合的阶段。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世纪末,欧美各国基本不限制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股和跨业经营。由于当时的产业整合运作比较依赖于银行,以摩根为代表的一批“由融而产”的企业集团逐渐形成,如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日本的三井、三菱等。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出台法规限制了对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市场准入和相互持股,从金融业发端的“由融而产”模式受到遏制。但是,以通用电器为代表的“由产而融”的产融结合模式开始盛行,至上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产业集团都建立了金融部门,甚至开始办金融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再度放松金融管制,金融混业再度盛行,金融资本再次进入产业资本。1990年后,竞争加剧与并购增加使大部分美国大公司都开始利用基金等形式进行体外融资,产融结合特征日趋显著。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产业集团开始主动撤离金融,回归主业。 产融结合在国内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海尔集团、新希望集团和德隆集团为代表的“由产而融”阶段。由于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控股实业的明文限制,我国产融结合的唯一模式为“由产而融”。 不过,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监管和风险管控,2004年的“德隆事件”成为产业资本掏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和核心能力分析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和核心能 力分析 改组和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应不同于之前各级政府设立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是在国有出资机构(国资委)和实体企业之间建立的国有独资的、专门从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法人,其作为连接国有资本出资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中枢,在国有资本监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一方面接受国有资本出资机构的委托,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作为控参股企业国有股权的 代表行使国有股东的权力。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是资本运营,运营的对象是持有的国有资本(股本),包括国有企业股权和公司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权。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按财务管控方式管理控股和参股企业,不深入参与控股和参股企业的日常经营。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目标: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切实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有效组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国有资本在运作中增值。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国有资产形式由实物形态的“企业”,转变为价值形态的资本,促进国有资

本在资本市场上的流动,使国有经济布局和功能可以灵活调整,利用市场的力量让资本流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图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本运作方式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开展产业资本投融资及重大项目建设,对持有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开展资本运作、进行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目标:培育产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将若干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打造成为优强民族产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于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在信息不对称和自然垄断的领域、市场无力或不愿意投资但对国民经济特别重要的领域、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意在实施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实现政府的公共政策目标,通过资本投资而不是行政权力保持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图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与投资公司区别

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优劣

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合理地控制两种资本的比例。这是大型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combin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finance)逐渐升温,一些民营企业紧随其后。产融结合即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同生共长,其根本在于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其中,产业资本指制造企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等非金融企业所持有的资本,金融资本是指银行、保险(放心保)、信托、证券、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资本。产融结合有多种模式,解析其具体案例有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模式。 产融结合的内在动力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2001年2月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CEO)和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0883)挂牌上市。随着中海油产业的拓展与延伸,一些新的现实需求也相应急剧增加,促使中海油着手对集团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实施产融结合提上日程。中海油集团现有一级子公司20家,二级分、子公司、研究中心24家。集团内的资金结算需求中,内部信贷与票据等业务是重点。随着集团资金结算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功能的提升,为了保证对资金流动与配置的控制以达到资金的高效运作,集团提出了资金结算与监控需求;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巨额的资金缺口必须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采用多样的融资手段与工具来解决,形成了集团的融资需求;再加上集团能源消费信用拓展需求、能源金融风险管理需求、产业整合需求、资金管理需求等,共同构成了中海油实施产融结合的内在动力。 从2003年开始,中海油陆续设立了财务公司、海康保险、中海信托、中海基金、自保公司、投资控股等6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内部资金结算、信贷、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信托、保险、基金等,是央企中拥有金融业务门类最多的公司:金融板块已逐步成为中海油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中海油的金融板块已经初具雏形,部分企业在行业内也位居前列,但总体来说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产业的结合还有“短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小。目前中海油旗下的金融企业规模仍相对较小,除了中海信托可以排在行业前五名,基金和寿险业务都都位于行业的中下游,自保公司也仍局限于集团内部业务。二是结构散。目前中海油虽然可以通过金融决策委员会和资金及业务管理部对旗下的金融企业的运营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但仍缺少建立在股权关系基础上的统一平台,将旗下金融企业综合在一起。三是协同少。目前信托、基金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产品交叉销售、客户资源共享较少,未能发挥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协同效应。特别是在目前信托、基金和保险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渠道和客户瓶颈的时候,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很难联合起来走出困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