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收支财务知识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财务知识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财务知识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财务知识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

2009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但国际金融危机阻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物资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要紧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下降。到了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阻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接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要紧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然而在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看,国民经济接着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进展,经济增速和气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操纵,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涉外经济接着保持健康进展势头。对外经济交往更加活跃,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0年增长22%。总体看,近三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式失衡问题依旧突出。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阻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逐年下降,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2012年,可能我国国际收支仍总体保持顺差格局,但顺差规模将接着稳步回落,短期波动可能加大。下一时期,外汇治理工作将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进一步提高外汇治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推进贸易外汇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和打击“热钞票”流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进展。

目录

一、(一)、国际收支总差额分析

(二)、经济政策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分析

(三)、金融政策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分析

(四)、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中国近三年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进行分析二、项目分析

(1)物资项目的分析(重点分析)

①物资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分析

②物资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分析

(2)服务项目的分析

(3)收入项目的分析

(4)经常转移的分析

(5)资本项目的分析(重点项目)

(6)对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的分析

①黄金储备变化的分析

②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重点分析)

(7)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分析

一、(一)、国际收支总差额分析

表1-2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07-2011年

国际收支顺

差结构表

1-2

2007-2011年

国际收支顺

差结构单

位:亿美元

项目

4491 4587 4420 5247 4228 国际收支总

差额

3540 4124 2611 2378 2017 经常项目差

78.8% 89.9% 59.1% 45.3% 47.7%

占国际收

支总差额

比重

与GDP之比10.1% 9.1% 5.2% 4.0% 2.8%

951 463 1808 2869 2211

资本和金融

项目差额

21.2% 10.1% 40.9% 54.7% 52.3%

占国际收

支总差额

比重

与GDP之比 2.7% 1.0% 3.6% 4.8% 3.0%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治理局,国家统计局。

差额形成的缘故分析

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要紧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进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舞出口的优惠政策,进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舞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进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舞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能够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要紧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

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差不多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假如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要紧贸易伙伴国的统计,就会发觉,在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要紧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逐渐缩小的。也确实是讲,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差不多大量转移到我国,如此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因此,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全球过剩流淌性的输入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制造了全球过剩的流淌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淌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淌性过剩。

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一)在进行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调控政策搭配时,要做好五个结合:

①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的结合。不同指标周期不同,要保持各项政策的前瞻性,从容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可能向好的也可能向坏的方面演变。

②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结合。在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结合时,操纵国际收支差率和外经比率,通过内外政策的搭配化解内外均衡的冲突。

③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的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需求结构被动的变化到主动的调整、由需求结构转变到供给结构的调整。④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结合。要协调地点和中央、政府和企业之间目标。防止地点、企业各行其是,不顾宏观利益和长远效益。(D外汇政策和其他政策的结合。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凋控国际收支差率和外汇储备率等,外汇政策是重要方面,但其作用要紧在外汇兑换环节,因此贸易、外资、外债等前位环节的政策也要加强配合。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慎重的货币政策。

稳定出口和增长、鼓舞个人消费均需要低税,而来自普遍陷于困境的企业、重挫的股市和萧条的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少,赤字政策在危机时期又风险专门大,故宽松的财政政策是难于为继的。鉴于国内外资金面十分宽松而经济增长难于专门快提升,因而实施货币政策要审慎、由偏松转偏紧,关键在于保持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切不可流入股市和房地产。

(三)实施低水平(即国际收支规模小)的国际收支

平衡政策,对内实施适度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政策。这是在国际收支顺差缩小情况下稳定差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范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策略措施。为此要转变出口依靠型且以出口加工贸易为重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扩大内需、增加消费以弥补外需下降。但过度投资因内外需求不足将难于实现收益、阻碍经济再循环,且不利于防通胀。目前应通过强化财政手段,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增加农业投入以促进农村消费,普遍地提高基础性的消费水平以促进内部循环;推动股权全民化和住房福利化以增强消费支出预期,促进国民储蓄有效转化为消费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进展的健康结合。

(四)实行国际收支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结合。

促进内外均衡。我国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长,要紧是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通过充当“世界加工厂”方式、借助大量引进外资来实现,形成了现在的产业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格局。这在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专门大的冲击.而且将不能适应危机之后各国国际收支变化联动国内经济结构变化的世界经济进展趋势。我们必须调整产业政策。淘汰一些落后的、严峻过剩的生产能力,优化进出口商品、利用外资项目、对外投资的结构,促进过剩的出口产能与扩大内需接轨,外需下降与消费扩大互补,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均衡。实现以投资收益顺差不断增加来弥补贸易顺差的减少。

(五)实施灵活的管制性调控政策,运用外汇储备扩大进口。

接着树立外汇收支均衡治理理念,坚持资本项目治理,强化对跨境资金流淌的监管,防范投机资金冲击的阻碍。在既纠偏差又防逆转前提下积极运用外汇储备加大对重要物资的进口、促进产业转换和结构调整,结合平衡要求战略性地组织对外进行实业投资。进而降低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以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内外均衡。

(六)保持汇率、利率和物价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进展。汇率、内外资金利率差、价格差.是阻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不管在当前依旧中长期,均需要保持汇率、利率和物价稳定。尤其是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升值使汇率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调节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大,但汇率接着升值在当前对企业进出口、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利。

(七)降低我国过高的储备率。

加快改革我国初次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大力进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运行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央银行应当接着加息,并提高法定预备金率,操纵流淌性。

(八)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把我国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努力改造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更有技术含量,能用更少的人力物力获得更多的利

润。

(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国家应该要支持企业到境外去进展,尤其是去进展有技术含量的产业,如此就能弥补我们境内的不足。

(二)经济政策及其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分析

(一)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涉外经济进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国家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打算和政策措施,要紧措施包括: 1.1、出台稳定外需政策。加快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从限制类目录和禁止类目录中分不剔除1730个和106个十位商品编码。完善机电产品出口政策,2009年8月以来,先后5次调整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退税率达到17%的机电产品约占机电产品总税号的70%,覆盖了机电产品出口的60%。出台421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以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100亿美元。在广东、上海等部分地区开展跨境物资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7制度,提高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等基础比例,调增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用于支持企业贸易融资。

1.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新增20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积极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

着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修订出台《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治理方法》、《鼓舞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相关规定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治理体制。修改完善了《服务贸易进展规划纲要》,制定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加快落实促进服务外包产业进展,在财政、税务、信贷、外汇等治理环节出台多项配套措施,支持20个示范都市开展服务产业外包。大力促进重点领域服务出口,重点支持文化、中医药、软件等领域的服务出口。

1.3、加强对外资引导,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简化审批程序,下放融资租赁、投资性公司等外资企业审批权限。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出台鼓舞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税收政策。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推动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增强了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和节能减排、集约利用资源方面的示范效应。鼓舞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市场开展中长期证券投资,将单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调整至10亿美元,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开放式中国基金等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3个月。

1.4、支持“走出去”战略。出台《境外投资治理方法》,进一步改善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环境。公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不(地区)指南,整合建成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鼓舞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以猎取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为目标

的并购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和资金汇出核准调整为登记治理,在汇兑环节上对境外直接投资差不多不再限制。同意符合条件的各类国内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等多种方式进行境外放款,支持境内企业对外投资。

1.5、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爱护主义,维护公正合理的贸易投资环境。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利用G20金融峰会等各种多边、双边场合,坚决反对贸易爱护主义。通过WTO多边平台,妥善处理美国等国玩具进口措施、日本确信列表制度、欧盟危险化学物质分类等对我国有较大阻碍的技术性贸易摩擦,维护了我企业和产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加强贸8

易救济和反垄断调查,2009年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8起、反补贴调查3起。积极开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执法,依照《反垄断法》对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不予批准,有条件批准英博啤酒公司收购AB啤酒公司,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

(二) 2010年,我国注重统筹国内进展和对外开放,涉外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进展。要紧措施包括:

2.1、加大贸易政策调整力度,改善贸易平衡状况。严格操纵“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取消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加快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修改《加工贸易治理方法》,将44种“两高”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利用国家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支持成套设备出口,累计支持项目75个,合同金额221亿美元。积极扩大进口,利用进口贴息政策支持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国20个地区,涵盖物资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业务,出口试点企业从365家扩大到67724家。2010年12月起,将7个省(市)开展的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国。在全国4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试点,同意企业在境外存放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上述措施的实施,加大贸易政策调整力度,改善贸易平衡状况。优化了进出口结构,降低了“两高”商品的出口,增加了成套设备的出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经常项目下物资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口增加。

2.2、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舞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台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修订《中西部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促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进展。以进展服务外包为重点,出台近30项支持性政策,鼓舞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上述措施的实施目的在于转变利用外资政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2010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突破1万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接近150

亿美元。同时,加强了对境外机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治理,优化外资的产业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本的利用结构,促使外资的合理流淌,对资本和金融项目产生了积极的阻碍。

2.3、支持“走出去”战略,鼓舞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和服务保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与并购。积极探究人民币跨境资本项目业务,以个案方式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试点。上述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在外直接投资,促使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合理变动。

(三)2011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外贸、外资和外汇领域的政策调整取得成效,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趋向平衡。要紧措施包括: 3.1、贸易政策:“稳出口、扩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和结构升级。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406个税号的退税率,抑制“两高一资”及部分农产品出口。积极扩大进口,自7月1日起先后取消或大幅下调汽油、柴油等原材料,以及千万吨炼油设备、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等重大技术设备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在戛纳峰会上宣布,对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不发达国家的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公布《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适用进口暂定税率的730多种商品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税收杠杆鼓舞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法人企业。公布《服务贸

易进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3.2、直接投资和金融政策:规范和引导并重,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合理进展。建立我国跨部门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出台相关治理规定。修改《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舞外商投资现代化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领域。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支持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下放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权限。用好非洲中小企业进展专项贷款,支持国内企业对非开展直接投资。同意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对外投资、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明确商业银行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同意境内金融机构到香港等境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3.3、外汇治理政策: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进展。切实把减缓银行结售汇顺差过快增长作为中心工作,启动应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预案,加强银行结售汇头寸、出口收结汇、短期外债等外汇业务治理。发挥外汇检查手段的作用,集中力量查办重大违规案件。2011年,共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3488件,收缴罚没款达到5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1倍多;破获39起地下钞票庄、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合计达717亿元人民币。同时,稳步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和银行财务成本;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推广至全国,便利经济主体持有外汇;下放贸易信贷、对外担保等五项业务的

审批权限,便利个人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结售汇业务;公布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业务试点方法,有序拓宽资本市场开放;大力引导外汇市场产品创新和业务进展,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三)、金融政策及其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打算,2009年领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DP的贡献率分不为52.5%、92.3%和-44.8%。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较上年低6.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20亿美元。在2008年9月份以来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9 年利率政策保持稳定,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维持在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维持在5.31%。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接着积极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接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

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累计上调0.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累计上调0.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淌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2.88%上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阻碍总体积极。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速,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态势得到缓解。人民币适度升值降低了消费品和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直接支持扩大进口。2010年6月份以来,我国月度进口额保持在1200 亿美元左右;尽管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出口增长依旧强劲,已全面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2010 年以来,月度出口额屡创历史最好水平,有8个月超过1300亿美元。2010年实现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区域结构更趋合理。在进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4亿吨,同比增长17.5%,较2008年增长33.8%。汇率弹性增强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10 年,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分不增长30.9%和30.7%,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企业也开始关注美元之外的其他结算货币,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我国的出

口集中度下降,出口区域结构优化。2010 年以来,我国对美、欧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已分不从6 月份的18.6%和19.8%降至12月份的17.0%和18.8%。由于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展以及境外企业资金状况好转导致境内外企业贸易信贷增加等因素,2010 年企业外币贷款需求下降。

2011 年前三季度,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差不多稳定这一宏观调的首要任务,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治理,先后6 次上调存款预备金率共3 个百分点,3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0.75 个百分点,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不预备金动态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回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入10 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着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步回落等形势变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暂停发行三年期央票,下调存款预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调整优化差不预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成效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速平稳回调,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11 年年末,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稳步上行,12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01%,比年初上升1.82 个百分

点。2011 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009元,比上年末升值5.11%。2011 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接着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接着增加。经常项目顺差为1412 亿美元,同比减少30.7%,与GDP 之比降至3%;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92.2%;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754 亿美元。第四季度以来,在欧美债务危机、市场预期变化和以“减顺差、促平衡”为导向的外汇治理政策调整的阻碍下,跨境资金净流入趋缓,个不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出现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压力有所缓解。截至201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811 亿美元。

(四)、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中国近三年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进行分析(1)金融危机及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阻碍分析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阻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0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与同期GDP之比为81.9%,较上年下降18.9个百分点。各要紧交易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回落。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物资贸易总额21581亿美元,下降14%;服务贸易总额2885亿美元,下降6%;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100亿美元,下降32%;对外直接投资流出481亿美元,下降14%。

图1-1 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占GDP比例

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08年同期下降27%,其中,物资贸易、服务贸易总额分不下降24%和14%,6月末外债余额较2008年末小幅下降4%。

2009年,我国物资贸易总体呈现下降走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物资贸易进出口总值21581亿美元,同比减少14%。其中,出口12038亿美元,减少16%;进口9543亿美元,减少11%;物资贸易顺差2495亿美元,减少31%。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物资贸易呈现以下要紧特点:

贸易顺差明显下降,进口降幅小于出口。2009年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进口降幅低于出口降幅5个百分点。全年物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下降34%,净减少1020亿美元。自2008年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资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项目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在经常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项目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本项目、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项目并重的大项目,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深,资本项目金额越来越大,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2—2011年资本项目差额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是逆差以外其它年份都保持了一定量的顺差。整个资本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以政府和银行间借贷款形式为主的其他投资,其次是直接投资,其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证券投资。 2002--2004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有较大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金融项目,自2002年到2003年,直接投资余额全部都表现为大额顺差,余额在370_-470亿美元之间平稳波动。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余额的均值都表现为平稳逆差,分别为-159.83亿美元和-43.54亿美元,在2002--2007年期间,只有少数年份是顺差,证券投资只有在2003、2004年是顺差,这两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可以说起伏不定。2002--2007年之间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收支,这期间由于直接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大量顺差,并且顺差规模持续不断的扩大,所以就保持了资本项目在大多数年份出现了顺差。证券投资收支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投资收支,在许多年份中其绝对值甚至超过直接投资收支,成为资本项目收支中的主要逆差因素。短期资本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投资项目内,按照长、短期分类来看,其他投资收支逆差主要是由贸易信贷等短期资本项目的巨额逆差造成,其中包括了资本外逃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 — 前言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 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10 (一)政策性建议10 (二)贸易性建议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12 (一)形势展望12 (二)政策取向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小组分工13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

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 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 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 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 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 年和2008 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 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 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论文为您编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XX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XX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 析报告

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我国的“双顺差”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 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为了抵消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广场会议”后各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需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低利率以及美元资产的贬值使得逐

2016-2017年国际收支回顾与展望分析报告

2016-2017年国际收支回顾与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稳定流入:暂时下降,趋势回升 (5) 1、人民币贬值、大宗价格回暖,经常账户顺差收窄 (6) 2、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扩大,料将持续 (8) 3、汇率环境趋稳,外国股权直接投资预计回升 (9) 二、非投机性流出:偿还外债逆转,对外投资增加 (10) 1、汇率环境趋稳,存量下降,偿还外债过程结束 (11) 2、股权投资管理力度加大,“走出去”流出冲高回落 (13) 3、债券投资驱动“藏汇于民”流出增加 (15) 三、投机性流出:个人购汇下修,热钱变中有降 (17) 1、个人购回规模下修,16 年流出下降 (18) 2、企业内部跨境流出增加,1季度流出最大 (20) 3、贸易相关热钱形式变化,外汇管理执行力度加强 (21) 四、展望2017:猿声犹在耳畔,轻舟已过重山 (24) 1、2016年国际收支综述 (24) 2、稳定流入 (25) 3、非投机性流出 (25) 4、投机性流出 (26)

16 年国际收支综述:流出总量虽大,结构已有显著改善,为17 年国际收支进一步优化奠定坚实基础。16 年国际收支口径外储资产减少4487 亿美元,较15 年全年(流出3423亿美元)流出规模仍有所增加。但进行结构分析后,我们发现16 年流出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稳定流入:16 年暂时下降,趋势回升。由经常账户顺差(剔除个人购汇)和外国股权直接投资流入构成的稳定流入部分,16 年流入合计4196 亿美元,同比减少29%,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人民币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回升令货物贸易顺差减少14%;2)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扩大27%;3)人民币持续贬值环境下外国股权直接投资流入减少21%。 展望17 年,尽管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趋势料将持续,但汇率环境趋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乏力,外部需求改善,货物贸易顺差预计将有所扩大,同时稳中略升的汇率环境也有利于外国股权直接投资的回升。我们预计17 年稳定流入回升至约4500 亿美元。 非投机性流出:16 年偿还外债逆转,对外投资增加。16 年非投机性流出4032 亿美元,较15 年大幅下降达36%,是国际收支结构的一大积极变化。从结构上来看,1)由于外债存量下降、中外货币政策分化减弱,汇市债市经历大幅调整,偿还外债过程趋于结束:15 年该项流出高达3515 亿美元,16 年逆转为净流入68 亿美元。2)由于包含一定的非理性投机因素,16 年企业股权和债权直接投资流出同比扩大74%至2631 亿美元,成为新的最大流出单项,这一现象受到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xx收支总体情况 xx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xx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中英对照

Analysis of China’s BoP 1. The condi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n 2015, there are some new changes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t changes from "double surplus" to "one surplus and one deficit" which there is surplus in current account, and there is deficit in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excluding reserve assets) . T he surplus in current account increased to be nearly three hundred billion dollars. In 2015,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is $ billion, increased 33% over the last year.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to GDP ratio was % , it was % in 2014. Goods trade surplus create a high record. In 2015,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aliber goods trade surplus is $ billion, increased 33% over the last year. Among them, the goods trade income is $ trillion, decreased by 4%; expenditure is trillion US dollars, decreased by 13%. Trade in services continued to show a deficit. In 2015, services trade deficit is $ billion, increase 39% over the last year. Trade in services income is $ billion, decreased by 1%; expenditure is $ billion, increased 15% over the last year. The travel service project is the largest one in trade deficit. In 2015, the deficit is $195 billion, increased 81% over the last year, because of strong needs of overseas study, tourism, shopping and other spending needs. Primary income deficit is enlarged. In 2015, primary income deficit is $ billion, increased 74% over the last year. Income $ billion, increased 8%; spending $ billion, increased 17%. Mainly 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pending on investment is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ome . Secondary income deficit is narrowed. In 2015, secondary income (formerly known as current transfers) deficit is $ billion,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decreased 46%. Income is $ billion, decreased 8%; spending is $ billion, decreased 24%. 金融账户呈现逆差。 2015年,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5044亿美元(包含第四季度的净误差与遗漏,实际数据预计会小于该数据)。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有所下降。2015年,直接投资净流入7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3%。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6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说明因“”战略不断推进,境内企业看好境外投资前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来华直接投资仍呈现净流入2442亿美元,虽较上年下降16%,但总的来看,境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浏览次数:1010次悬赏分:100 |解决时间:2009-10-11 16:17 |提问者:匿名 从结构特点,变化趋势等方面来说明,还有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回答的好的再追加100分。 最佳答案 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有逆差外,我国一直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特别是2003年以来,双顺差规模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迄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一万五千亿美元。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面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的分析,来分析顺差背后的原因。 一、经常项目分析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增幅为134%。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收益项目顺差106亿美元,增长200%;经常转移顺差254亿美元,增长11%。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增幅为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收益顺差129亿美元,增长253%;经常转移顺差174亿美元,增长28%。 可见,经常项目顺差大幅积累,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增幅都在60%以上。 造成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 1.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2.我国低廉的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因此,在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我国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化为了劣势,导致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也加剧了同他国的贸易摩擦。 3.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产业,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主义精神,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口机会更少,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精编_推荐】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9年下降75%。2000年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项下呈现较大逆差。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来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定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呈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说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很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2.66%。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六小组 一、国际收支概况 根据统计表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逆差,国际储备仍然保持较快地增长。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20569亿美元,货物进口17353亿美元,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914亿美元,支出2812亿美元,逆差898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支出2026亿美元,逆差422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512亿美元,支出477亿美元,顺差35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而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7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2600亿美元。 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小幅的逆差,但是在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国际储备也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但是较2011年的增速慢。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了5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总体上储备资产增量低于去年同期增加387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量也低于去年的384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分析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使要分析的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A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2012年经常账户盈余1931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2318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97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通讯服务(1亿美元)建筑服务(86亿美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106亿美元)咨询(13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2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89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咨询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咨询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469亿美元)旅游(519亿美元)保险服务(17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67亿美元)电影和音像(4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目录 前言 (2)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 (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 (10) (一)政策性建议 (10) (二)贸易性建议 (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 (12)

(一)形势展望 (12) (二)政策取向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小组分工 (1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较2009年下降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近年中国国际收支简述

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数据,可以从各个方面反应该国的国际贸易往来情况,进而使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该国的贸易往来状况。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的贸易往来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加宽,金额不断加大。因此,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分析中国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逆差;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净误差与遗漏;贸易 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为此,我们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后直至201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出这个变化并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未来几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最终提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应对方法,以便深刻的理解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变化,先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特点。 由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两项的数据表明,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双顺差”中的比重突然加大,并持续下去。2011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首次超过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见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在后危机时期增速加快。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金融危机以来如此高速的增长呢?进一步观察了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子科目。我们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其子科目外国直接投资余额一直高于整个资本金融项目账户,也就是说,除去外国直接投资账户,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就为逆差。但在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账户余额开始低于金融项目账户,即除去外国直接投资,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仍为顺差,这与2009年之前完全相反。 同时,发现其他投资账户余额从2009年起持续大幅增加,成为推动整个资本金融项目余额增长的另一大推动力,截至2011年,其对资本金融项目账户的贡献度为43%,略低于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50%。 现在我们进一步观察其他投资账户的子科目,寻找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2009年以来迅速增加的原因。可以看出,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的增长并不是由于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贸易信贷,因为我国企业对外的贸易信贷数额也很大,贸易信贷贷方余额并不高。整个其他投资账户贷方净差额主要来自贷款项,即外国对国内的放贷远远大于国内对国外的放贷,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 9年下降75%。2000年直截了当投资连续保持平稳进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要紧缘故。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项下出现较大逆差。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要紧缘故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形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先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固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出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 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要紧缘故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能够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讲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然而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旧能够忽略不计,因此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专门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 2.6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