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三)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五、教学计划

1、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教材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5章,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四章声现象;第五章光现象。每章下面又分小节,每节内又有若干小标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2、教学目标

(1)第一章物态变化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a、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b、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c、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d、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e、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f、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a、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b、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c、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第四章声现象

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5)第五章光现象

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

六、教学安排

周次内容

第一周物态变化、温度

第二周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

第三周升华和凝华、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第四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五周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第六周探究——物质的密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七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八周运动与静止、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九周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

第十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十一周准备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和评卷

第十二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十三周乐音、噪声与环保

第十四周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第十五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十六周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第十七周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十八周光的折射、物体的颜色

第十九周复习和总结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①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B.①②岩石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C.甲属于亚欧板块

D.甲属于印度洋板块

2.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左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右图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左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4.右图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5.右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右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

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6-7题。

6.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节日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爆炸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 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的性质。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 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 以上.(声音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 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然后再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 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 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 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射入 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 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 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 这样做的好处是 。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 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 、B 、C 、D 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 ,根据成 像情况可知, 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 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 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 图1 图2 图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方法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略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略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二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北师大版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3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在图中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 3.下列事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4.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高压锅煮饭菜,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降低了水的沸点 B .黑色物体能吸收任何色光 C .医生用B 超检查身体是次声波的应用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5.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C.“神十一”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D.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6.“五一”期间,小明乘坐如图1所示的动车。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看 到路旁的树疾速向车后退去。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 .初春,河流中 冰雪消融 B .仲夏,草叶间 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上 挂满白霜 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图1

A. 路旁风景树 B. 路旁的房子 C. 小明乘坐的动车 D. 铁轨7.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速和声速一样 C.光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摩托车烟囱上安装消声器 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9.下图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10.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2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5:40 B.4:20 C.7:20 D.8:40 11.同学们在公园的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12.图3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是50℃ 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点是50℃ 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3.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满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铁块 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则溢出水最多的是(ρ铜>ρ铁>ρ铝)(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铝块的杯子 C.放铁块的杯子 D.三只杯子水面高度相同 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2: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 A.湖中倒影B.水“断”筷子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镜中的陶罐 图2 A B C D 图3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文档 杰哥制作 啦啦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 1、如图1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C) 图1 2、试判断下列几个物体的运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是……………(C) A、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B、月亮躲进了云层里 C、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D、跳伞者看到地面在上升 3、小块0℃的冰,投入一大盆0℃的水中(周围空气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汽化、升华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冰会发生熔化 B、一部分水会凝固 C、冰和水的多少都不会变化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C、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 D、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 5、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右图2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 D )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镜花水月” D、“立竿见影” 6、如下图3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A)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乒乓球,桌边有一平面镜,当乒乓球在桌面向平面镜滚动时,它在镜中的像沿竖直方向运动运 动,由此可判断平面镜与水平桌面的夹角是……………………………………………………(D) A、300 B、450 C、600 D、900 8、景华学校的佳佳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她爸爸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金店加工成金 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金戒指熔化倒进金牌模具时质量减少了 B、金戒指做成金牌表面积大了,故质量增加了 C、金牌由景德镇带到北京大学质量会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如右上图4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m3, 图4 煤油的密度0.8×103㎏/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C)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0、某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实验中我们是想办法通过测量与其大小相等的量来完成的。下列几个事例中不是应用 这种方法的是…………………(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 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 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 mL ,10 mL B.100 mL ,2 mL C.250 mL ,5 mLD.50 mL ,2 mL 2.如图2-15,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3.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 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13) C.2.2 kg/m3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 ,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 A.一定是实心的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 可能是空心的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 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 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 ∶ ∶ ∶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2∶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 上册 ] 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 , 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 ,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 -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③换算关系 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 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 110℃- 30℃~ 50℃35℃~ 42℃ 分度值1℃1℃0.1 ℃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 , 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中稍候一会儿 ,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 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吸热 ,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 先变软变稀 , 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 达到熔点。 b 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态及其变化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温度计的分类: 分类 实验室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所装液体 煤油、水银 酒精 水银 量程 —20℃~110℃ —20℃~50℃ 35℃~42℃ 分度值 1℃ 0.1℃ 1℃ 构造特点 无缩口 无缩口 有一非常细的缩口 读数 不能离开被测物 不能离开被测物 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注意 无 无 测量前要甩一甩 5.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7.物态变化: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8.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9.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0.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1.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2.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3.单元测试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沸点)下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 温度变化 自身温度降低 自身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固体 液体 气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及答案修订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 版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11.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A、(ρ甲+ρ乙) /2 B、ρ甲ρ乙 / (ρ甲+ρ乙) C、2ρ甲ρ乙 / (ρ甲+ρ乙) D、ρ甲ρ乙/ 2 (ρ甲+ρ乙) 12.一只能装500g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质量是750g,若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杯子质量为()。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