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 6 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巷陌(m b)鲈鱼(l u)

断鸿(h o n g )献愁供恨(go n g

B.廉颇(p o )遥岑(c e n)

金戈(ge )舞榭歌台(xi e)

C.狼居胥(x u )元嘉(ji a)

螺髻(j i )佛狸祠下(b i)

D.仲谋(zh o n g )堪脍(hu i)

登临(l i n)揾英雄泪(w e n)答案B

解析A项,供go n g C项,胥x u,髻j i; D项,脍ku d i

2.下列各组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沧皇烽火惶恐

B.金弋铁马杨州巷陌蕴含

C?玉簪螺髻鲈鱼栏竿嬴政

D.脍炙人口岑寂揾泪寻觅

答案D

弋戈;杨扬;C项,千杆解析A 项,沧—仓; B

项,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普通,平常)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依靠,靠)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请、让)

把吴钩看了(佩带的宝刀)

C.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D.求田问舍(求取,要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答案D

解析“求田问舍”的“求”和“问”是购买、购置的意思。

4.下列各典故,对应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A.树犹如此(桓温)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

B.求田问舍(刘备)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

鲈鱼堪脍(张季鹰)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刘义隆霍去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

答案B

解析“求田问舍”的典故是三国时许汜。

5.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答案A

解析A项,使用了借代。B项,既有借代又有比喻。C项,使用了拟人和比喻。D 项,用“雪”来比喻浪花。

6.对下列句子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北伐遭到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答案C

解析“孙仲谋”错,应为刘裕

二、名句名篇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写西南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

秋色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这位感慨万千的江南游子雄心壮志的

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词人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与痛

苦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由孙权这位著名的历

史人物引发感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辛弃疾盛赞刘裕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朝廷的耻辱随着

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忘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壮志犹存、希望为国立功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答案(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文本训练

(一)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 9题。

8.简要分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有移情入景。

“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词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

解析这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词人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词人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也是移情入景。

9.上片中“落日楼头”以下七句,写“江南游子”,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特色:①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个苍凉悲壮的意境;②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吴钩看了,言复国壮志凌云;栏杆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现。

(2)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0、11题。

1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舞榭歌台”是吴国太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11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借古伤今,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伤

心与愤慨之情油然而生。

四、拓展训练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 、-I 、-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

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 、-I 、-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操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中的意象。考生要想准确概括

“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一方面要了解这三种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内涵,如“兰”“菊”都是高洁的象征;另一方面,根据注释②可知,

“兰”“蕙”“菊”三种意象出自屈原的《离骚》,都是高洁的象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内容,不难得出“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0阅读辛词时的障碍是辛词“好用书卷”。运用典故曲折地表明心志,这原是辛词的一大特点,但有时过于晦涩。“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词人借接舆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虽有满腔“长恨”却无人理解的悲愤,“狂”字更突出作者不肯苟合的磊落情怀。“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借陶渊明的“质性自

然”“不慕荣利”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为“帝乡不可期”啊!先从反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结句“归与白鸥盟”再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

五、文字运用14.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不超过30

字)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600 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1400 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尾,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虫鸟之鸣,令人心动神驰。其中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情怀,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杰出的生态词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及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材料进行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题干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需要分别分析两段材料的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概括出结论性的句子,如“辛弃疾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杰出的生态词人”。

15.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横线前的句子句式基本一致,语意连贯。

人性原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

①。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 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②,所

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③,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

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②所谓“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③所谓“大江东去”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对横线前句子的句式进行研究:第一处横线前的句子句式为“其一如……,如……,如……”,第二处和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句式为“所谓……”,那么所填句子的句式也就确定了。然后看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第一处横线前的句子对应的是“男性的”,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就应该对应

“女性的”,所选定的物象应该与“苍鹰、飞瀑、怒马”相反。后两处横线前的句子都

使用了引用的手法,且引用的内容是阳刚和阴柔的对比,所填内容也要符合这一点。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必须让它们都会说话。那就是——校园隐形文化。

材料二: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精心的环境艺术布景:用木雕展现的校训墙、园艺造型的春草池、刻着《爱莲说》的休闲庭院的石桌、架空的三角钢琴、楼层的图书馆、定期举办学生个展与群展的艺术长廊,还有棋社活动区、天文长廊、师生墙的布置,走廊上、橱窗里定期更换的班级文化建设“风采榜”等。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校园隐形文化大有文章可做。

(2)无论什么教育形式,只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绝对不能像暴风骤雨,更不能似山洪暴发,否则,原本蓄势待发的生命就可能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温州市实验中学注重校园隐形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启迪、激励着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能力拓展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日,@平安宝安通报“父母虐童”案,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王某被行政处罚。(12 月28 日《中国青年报》)

②通报发出后,不少网友对于视频发布者被处罚表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爆料者不偷窥,不将视频发布到网上,那么女孩的遭遇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女孩可能还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霾中。还有些网友提出爆料者是否能将

功抵罪,否则将不利于鼓励善行

③其实,网友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他们⑴___________ ,在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

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笔者认为,(2)___________ ,对于“父母虐童”

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登录摄像头偷窥和将视频发布到网上的行为侵犯了女童家庭的隐私,(3)______ ;爆料者大

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

④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 _________ 会的要义。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

措施,视频发布人被行政处罚,并不是__________ 的糊涂判案。惩罚分明、_________ ,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处罚引发的舆论,深圳公安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警方综合考量之后给予了一定的行政处罚。

⑤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帮助女孩脱离了痛苦的处境。总之,我们该鼓励和提倡的是用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举报和监督的行为。

1?依次填入文中第四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法治各打五十大板罚当其罪

B.法制和稀泥、抹光墙罚不当罪

C?法治和稀泥、抹光墙罚当其罪

D.法制各打五十大板罚不当罪

答案A

解析法制社会: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指的是社会是依法的,讲法的,是有法律制度的。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根据语意,选“法治”。和稀泥、抹光墙:和事佬做派。各打五十大板:对事物不分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对当事人双方都加以批评、指责、打击或惩罚处理。后文有“糊涂判案”,所以选“各打五十大板”。罚当其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罚不当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根据前面的“惩罚分明”,应选“罚当其罪”。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

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B.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C.虽然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

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D.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答案C

解析前后主语不同,关联词要放在第一个主语前,排除B、D两项;事件已经发生,不需假设,因此“即使”要改成“虽然”,排除A项。

3.在上文第三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每空不超过12 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法律知识的缺乏

(2)警方的处罚是合理的(或这种处罚是合理的)

(3)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名句名篇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不顾流俗,追求真理,在《离骚》中他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九死不悔的精神。

(2)老师犹如春蚕,毕生吐丝,至死方休;老师又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

人,无怨无悔。现在,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来歌颂老师的这种精神。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九百多年前,苏轼在《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古今豪杰对大

好河山的倾倒之情。

答案(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 题。

咏萍

刘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