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向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向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向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043.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次区域空间管控体系初探

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次区域空间管控体系初探 陈露,余炜楷 摘要:空间规划是政府调控和引导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空间规划为代表的空间政策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现行空间规划体系不全、内容传导不足的情况,笔者在梳理相关技术规定、借鉴国内空间规划管控体系构建案例(北京、上海、广州等)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次区域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细化空间管控的内容,确定城市次区域层面的空间管控内涵、类型和要素。划分底线空间、结构空间和发展空间三类空间,通过“刚弹结合”的管控方式,构建包含14大类、28中类和50小类要素的城市次区域空间管控体系,以落实上层次总体规划战略要求并指引下层次详细规划编制,实现空间规划体系与内容自上而下的有效传导与管控。 关键词:空间规划,次区域,管控体系 1引言 空间规划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有效调控社会、经济、环境要素而采取的空间政策工具,是对空间用途的管制和安排。空间规划是现代国家政府进行空间治理的核心手段,是政府调控和引导空间资源配置的基础[1]。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势在必行,它是实现依法治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多规合一”为代表的空间规划实践逐步开始大范围探索。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及自然资源部的成立,空间规划实践逐步深入。目前,空间规划的实践多以省域、县(市)域为空间单元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各省也纷纷开展县(市)级的空间规划试点工作。 空间规划的主体内容(三区三线等)更侧重自上而下的刚性保护要求,强调生态文明导向下的资源保护,而对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发展空间则未提出太多具体指引。县(市)以上尺度的空间规划如何有效传导到城市次区域,确保地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耦合政府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关系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议题。 2空间规划的传导与管控 目前,在空间规划的传导与管控方面,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特大城市也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2.1广州实践 广州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市域-片区-规划管理单元”的三级空间传导体系,通过建立“功能分区-用途分区-用地分类”的传导机制,探索刚弹结合、逐层细化的空间布局传导可行性,同时运用“结构管控-边界管控-指标管控”三种方式,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青岛西海岸新区简介

附件一: 青岛西海岸新区简介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区,是青岛市建设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重要支撑,也是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主力军。 新区规划范围为青岛市黄岛区全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空间广阔,交通条件便捷,是山东半岛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和政策最集中的区域,培育形成了港口、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强劲。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902亿元,实际到帐外资13.4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3.1亿美元。 秉持“陆海统筹、东西统筹、城乡统筹”,新区着力构建“一核、两港、五区”总体发展格局: 一核: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高端商务、科技创智、会展旅游为主导,打造东北亚国际金融、航运与数据中心,建设创新高效、低碳生态的智慧新城。 两港: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使新区实现“港口裂变、产业聚变”。前湾港以国际集装箱中转为主业;董家口港以国家能源资源储备、大宗货物交易为特色,形成两港联动、梯次升级之势。 五区:国家级前湾保税港区,海关监管区面积11.74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53平方公里。在前湾港、董家口两港均有布局,叠加口岸功能与保税功能,国家已批准汽车整车进口保税业务,并正在向自贸区试验区挺进。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478平方公里。着眼蓝色、高端、新兴,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转型发展,建有中德生态园、中日、中韩创新产业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生态智慧城,全方位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 新区中心区,规划面积501平方公里。整合两处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建设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灵山湾旅游度假区,陆海统筹打造蓝色新城。

论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解读(一)

论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解读(一) 【论文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形态;香港【论文摘要】: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香港为例,从其城市概括说起,再详细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空间形态变化。还将香港中环作为特色街区,分时间段对各阶段的发展和标志性建筑物分别介绍。最后,企图从香港城市的规划与空间形态中,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些启迪作用。前言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原属广东省新安县。在鸦片战争时期,被割给英国。到了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香港的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之后,香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较下,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对于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1.城市概括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交通、金融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距广州市中心约140KM。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包括了230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066。53KM2。现有人口600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89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2.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2.1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化的烙印,并对香港后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缓慢发展期 这一阶段是指从1930年到1946年,此时香港被卷入国际经济政治旋涡,直接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最终,多元国际时代取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转变成国际风格的高层新建筑。1935年建成的汇丰银行成为香港城市天际线变化的突出标志,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3高度发展阶段 从1970年到1997年,由于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导致香港城市形态发生巨变,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形态高层化;建筑功能复杂化;建筑风格个性化;城市天际线体现大尺度、高密度、多层次的特点。 2.4全新发展阶段 至1997年之后,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3.典型街区分析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重点街区,它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香港城市形态的变迁。如建于1886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是当时香港中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模仿欧洲古典式,盛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了1935年,雄居中环的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高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的象征。如今,香港重重叠叠,鳞次比的座座高楼高耸入云,特别是中环一带,更是大厦毗连,飞廊交接,造型别致,各具风采。耗资50亿港币,高52层的汇丰银行大厦,巍峨雄伟,正面像巨大的火箭塔,大厦主体如待命发射、直冲云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景点推荐

青岛西海岸旅游景点推荐 青岛西海岸旅游景点推荐,说起青岛西海岸,不得不提金沙滩、银沙滩、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等,这可都是青岛西海岸的标志景区。如果你来西海岸新区,不去这几大景点,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去了呢? 青岛西海岸旅游景点推荐:金沙滩 在正午日光的照耀下,整个沙滩会呈现出金黄色,我想着也是它叫金沙滩的原因所在。 金沙滩内有餐饮店、小吃店、商品店比较多,所以即使你什么都不带,也可以玩的尽兴。不过,金沙滩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细,如果光脚的话,走路还是要多小心才是。景区内的帐篷,椅子都是收费的,具体价格可以按小时也可以按天,不过可是还价的哦!

景区门口是多条公交车线路,哪怕你是打车过来的,还是建议你回去的时候,选择做公交,划算不说,是真的很方便。 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景点推荐:大珠山 大珠山被称为春来飞红第一山,是国家4A级景区,它南北长20多公里,主峰大砦顶海拔为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无论是从东还是从西眺望,大珠山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它枕海波涛,挂高天风云,铺大地葱翠,既清新秀丽,又气象万千。 有江北独一无二的万亩野生杜鹃花,还有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罕见的天然大佛,它们栩栩如生的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向世人述说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大珠山是人们欣赏自然风光,寻访古迹和走近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石门寺

据说石门寺非常的灵验,每年清明节前后,前往石门寺祈福的人都会踏破门口。与那些“千年大咖”相比,石门寺虽然“年轻”,但因为与“千古一帝”李世民有关,所以名声也非常大。大珠山中的石门寺,因为面向东方的寺门由三块天然就是自然形成,因此得名。虽然中国的寺庙很多,但庙门朝东的仅有这一座。 石门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传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被高丽王追杀到,他又困又渴,走到寺门处见巨石下流出潺潺泉水,趴下就饮,顿感精神打针,体力倍增。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英语月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英语3月模拟考试 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experience New York City is with a bus tour,rolling between Manhattan neighborhoods,one beautiful block at a time.Here are some best bus tours that NYC offers. Big Bus New York This classic bus tour provides a thorough introduction to Manhattan.Take a seat on the open-air top deck of a double-decker bus(双层公共汽车)instead of traveling by subway.The most popular stops include the 9/11 Memorial,the High Line,5th Avenue shopping and Harlem’s Apollo Theater.For some fresh air,stop in the 843-acre Central Park and go for a walk. The Ride Climb aboard The Ride and the bus becomes the theater while the New York City streets are the stage.This 75-min tour combines sightseeing(including landmarks like the Chrysler Building and Carnegie Hall)with live entertainment(both from onboard guides providing fun facts and screening movie clips,and on-the-street performers). Gray Line City Lights Tour Witnessing New York City by night is an essential experience when visiting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青岛西海岸新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9年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指南 一、2019年新生招生文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 (三)《青岛市教育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教通字〔2014〕17号) 二、申请小学一年级学位须具备的条件和提供的证件材料 必须年满六周岁(2013年8月31日前出生)的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和符合以下条件的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 (一)本区户籍适龄儿童 西海岸新区户籍(原开发区户籍和原胶南户籍)且必须年满六周岁(2013年8月31日前出生)。 需提供证明: 1.儿童随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户、同住(提供祖父母、外祖父母房产的,需祖孙三代同户籍且需提供房产交易大厅出具的儿童及其父母在我区内无房的证明)的户籍卡; 2.与户籍情况一致的住房产权人的住宅房产证; 3.儿童医学出生证明。 (二)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 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父母至少一方与我区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办

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在我区务工一年以上; 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山东省居住证”,并在务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的住所); 3.符合我区规定的入学年龄。 需同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父母一方在本区劳动合同、社保卡(同时提交由合同单位为其在我区缴纳的一年以上的社保明细)或工商营业执照(一年以上); 2.父母一方在本区居住证; 3.父母一方在本区住宅房屋产权证或正式房屋租赁证明; 4.学生及其父母在原籍户口簿; 5.学生的医学出生证明; 6.非西海岸新区户籍但户籍属于青岛地区的,不再需要办理“山东省居住证”。 三、新生的学位类型 根据学生户籍和监护人住房情况将我区新生学位类型分为5类,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如下: (一)学位类型1:本区户籍,且自有住宅房产和户籍地址一致,均在学校片区内。 (二)学位类型2:本区户籍、自有住宅房产和户籍地址不一致,但自有住宅房产在学校片区内。 (三)学位类型3:本区户籍集体户或空挂户,落户地

青岛产业发展以及青岛胶州和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方向研究

11.4 青岛产业发展以及青岛胶州和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方向研究 一、青岛的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特点-----青岛要成为区域性科技 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科技发展中心。 对于青岛城市的未来定位,在国务院批复的青岛2011-2020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将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青岛自身的城市特点,量身打造的发展目标。 作者建议青岛要围绕高科技产业为核心,以海洋科技为重点,打造我国东部高科技城市。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地处中日韩经济联系的前沿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距离比天津更近,且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岸线和港口,未来可“变身”国际航运中心,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在港口和区位上更具优势。 智能制造 近年来,物联网、机器人、三维打印、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20%。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今年,青岛将推动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滚动推进150个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机器人、三维打印、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互联网工业的城市,青岛正加快以“互联网+”引领推动青岛全面转向“智造”的速度,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新型产业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创新领域发展 过去五年,青岛围绕创新规划建设“三个千万平米”工程和“千帆计划”,青岛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二位。 青岛创新有4个支撑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国际系”。和24所国内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青岛建设研究院或研究生院。同时,“央企系”在青岛设立相关研究机构。“中科系”是指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资源,目前在青岛形成“两所八基地一中心一园一城”格局。“国际系”,从而吸引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向青岛聚集。这些创新力量,将为青岛未来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海洋科技 中国的海洋研究起步于青岛。上世纪20年代末,青岛建成了水族馆和海滨生物研究所,青岛观象台还专门设立了海洋科,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近年来,我们重点打造了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的“蓝谷”,吸引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政府投资项目 管理办法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政府投资项目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和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和《青岛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由政府直接出资建设或用补助资金建设以及财政性投融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是指对政府投资项目规划备选、决策审批、资金使用、建设实施、验收移交、稽察监督等进行的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政府财政性资金来源为:区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建设资金;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按照规定用于建设的资金;上级专项补助的建设资金;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

的融资建设资金;区本级财政承诺借贷或者偿还债务的政府性融资建设资金。 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安排应当遵循量入为出、适度超前、综合平衡、保障重点的原则,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禁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二)坚持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 (三)实行专家咨询制、工程质量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责任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 (四)政府参与投资的经营性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实行代建制。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通过政府成立或招标选择等方式确定。 不具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者代建制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制。 (五)符合集中建设条件的项目应当依据规定和确定的分工实行集中建设。 (六)坚持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健全跟踪问责机制。

梳理空间规划关系 合理开展国土规划

梳理空间规划关系合理开展国土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发展、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是侧重于空间资源要素配置的“保障型”规划,主要是提高对区域空间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规划的综合性和战略性有待加强。 国土规划内容和指标要具有一定灵活性,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突出规划的“实用主义”。 □郝庆 时隔20年后,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群雄并立”的背景下,国家重启《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如何处理国土规划与相关空间规划的关系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 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梳理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2007年5月规划编制工作启动。2010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已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发展、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目标。主体功能区规划侧重宏观划分,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充分考虑国土空间开发的自然

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落实中央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为各地的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国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作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借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成果,在区域上规范、落实国土空间开发政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国土整治工程,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认为区域规划就是区域性的国土规划。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编制国土规划的职责划归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了区域规划的职能。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由一家独揽变成了两家分管。“十一五”时期,国家发改委积极开展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十多个区域性规划。“十二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推进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区域规划的覆盖面将不断扩大,与区域层级的国土规划在空间上出现重叠。 区域规划与区域性国土规划在规划目标、规划内容上有高度的重叠性和交叉性。今后,区域性国土规划应侧重区域性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综合配置、重视综合性国土整治,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国土资源和国土环境支撑,并从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资源保障程度、空间环境容量等角度对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布局进行指导和约束。同时,区域性国土规划要配合发展改革部门的区域规划,通过实施国土空间准入、重要国土资源配额等措施,与发展改革部门区域规划制定的区域产业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等一起发挥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国土规划长期缺位的情况下,城乡建设部门根据自身需要,从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分析城市在不同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来指导城市规划,从而出现了城镇体系规划。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赋予城镇体系规划法律地位,并指出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辖区内城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为政府进行区域性的规划协调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目前,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尚未通过国务院审批;部分区域级和省级城镇体系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开始实施。 对于城镇体系规划来说,它是由中国学者,在区域性国土规划缺失状况下开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只是国土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背景分析、城市的区域地位、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城市规模估算以及因城市发展需要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城镇体系规划只是我国空间规划中的权宜之计,最终应当被国土规划所取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建设对土地资源需求逐步加大。为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国家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青西新管任〔2019〕1号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赵英民等工作人员任免职的通知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管区,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19年1月17日决定任免的人员名单公布如下:任命: 赵英民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发展和改革局(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园区统筹办公室)局长(主任); —1—

于瑞泳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谢龙目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技术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 王延军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 余红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局长; 王军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局长; 丰彦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局长(主任); 李巍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城市管理局(水务局)局长; 曲艳阳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海洋发展局局长; 孙晓辉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商务局局长; 徐玉洁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文化和旅游局(新闻出版广电局、文物局)局长; 薛立群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卫生健康局(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薛英俊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胡英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局长(主任); 孙博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孟庆波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医疗保障局局长; 殷宝勇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信访局局长。 免去: 唐晓城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商务局局长职务。 —2—

浅论关于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的问题

浅论关于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的问题 摘要:通过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与人的心理感受及行为的密切关系。结合对城市规划理论的认识,提出空间形态秩序是在一定的历史、地域、文化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系统整体。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空间;规划设计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价值观的物质体现。随着历史的演进,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考察纷繁复杂的城市建设进程,混乱与秩序、平淡与精彩、和谐与失序轮流交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天文地理、艺术绘画、诗歌戏曲、文学建筑、风土人情不胜枚举,但什么最具代表性又能被广泛认可?中国近代建筑史之中,常见很多被大屋顶覆盖的建筑,但除了屋顶几乎看不到其他带有传统特色的东西。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设计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超越大屋顶。l979年贝聿铭先生在清华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讲中提醒国内设计师,在传统建筑形态里,除了大屋顶还有另一个应引起注意的,是墙和庭院,并在香山脚下设计了一座香山饭店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建筑中的墙和庭院以及墙上的开窗设计体现了新思路,但不久又出现了很多被称为“贝氏开窗”或“贝氏墙”的仿效之作,成为新的形式主义和符号。其实,要超越的不是大屋顶也不是墙,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太习惯于把我们看到的表面的东西作为事物的实质来接受了。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城市规划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问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 2 城市空间的分析 2.1空间概念 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地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设计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招商引资项目

青岛西海岸新区招商引资项目 推进管理暂行办法 青西新管办发〔2015〕41 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招商引资项目是指通过招商引资行为或通过招投标落户新区的社会类投资项目(不含住宅地产项目)。 第三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坚持明确责任、突出节点、加强督办、提高时效的原则。 第二章准入选址 第四条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准入评审制度。凡新引进申请建设用地的项目、新增土地扩建的项目以及特许经营项目,须纳入准入评审程序。 第五条准入评审及选址由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和各大功能区按照《关于加强招商资源统筹和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青西新发〔2015〕1号)要求办理。区领导小组统筹全区项目布局,原则上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项目准入评审及选址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拟落户各大功能区启动区(转型区)内的项目,由各大功能区自行组织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结果应于会后 2 个工作日内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通过准入评审并明确选址的项目,6 个月内无明显进展的,不再保留项目用地选址;同一选址有多个项目申请的,优先保证质量高、进展快的项目。 第七条为提高引进项目成功率,各招商责任单位对引进项目质量严格把关,充分论证。有关投资协议要需明确项目注册、开工、竣工、投产时间节点、投资规模及投资强度、经济社会贡献、扶持政策和扶持节点、违约责任等。 第三章土地供给 第八条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联合审查制度。通过区领导小组及大功能区准入评审的项目,纳入供地计划。用地指标安排方案由区国土资源房管局会同发改局、投资促进办等单位提出,报区政府批准。用地指标优先保证区级以上重点

空间发展规划文本

宜居xx专项规划之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xx县规划局 xx市xx城市规划设计院 xx市xx县空间发展规划 一、总则 (一)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重庆直辖市建设新形势的需要,积极、科学地指导和推进xx县城的建设和发展,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及相关规划,编制《xx县空间发展规划》。本次规划成果中文本和图纸是xx城市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二者不可分割并具法律效力。本规划一经批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土地与空间利用规划及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公布)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0.7发布) 4、《重庆市xx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5、《xx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xx县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xx县四规叠合实施方案》 8、《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三)规划区范围:xx县域1518.73平方公里。 xx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xx镇、xx镇、xx镇行政辖区,共计xx KM2。近、中期不包括xx镇和xx镇,远期将xx镇和xx镇纳入。规划拟形成三个城市组团:主城区、xx组团、xx组团。本次规划的主要范围为主城区。主城区位于xx镇,西起xx、北含xx镇xx村、xx村;东含xx、xx村、xx村以及xx村;南包xx永兴村、xx村,总面积xx KM2。

二、xx城市发展现状 (一)xx城市建设现状特征 1、城区建设用地基本情况 2008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城市毛容积率为1.2。 2、住房建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xx县未来住房供给量较大,住宅新开工建设量从2010年开始将逐年增高,保持增长态势。现状居住用地的规模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偏高,呈现增长模式。 3、公共设施建设日益增强。2008年公共设施用地的拓展量达到1.5平方公里。同时,近年来城市公建建筑逐步开始建设,南阳公园正加速建设。其中,体育场、体育馆、滨河公园、天宝寨公园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陆续通过选址或建设,将有利于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二)城区空间发展的必要性 1、居住用地拓展呈现超前发展态势 2008年县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构成比例与总规的对比分析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较大。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仍需同步加强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居住建设,居住用地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公共设施用地却未跟上,与居住建设量的增长相匹配还存在一定差距,公共设施配套仍需同步加强。 3、城市绿地建设比例偏低,分布不均衡 绿地在总规中要求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6.16%,而现状所占比例低于总规确定的用地比例,公园绿地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建设速度,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公园建设投入不足或进度缓慢。另外,在新的绿地规划建设中,也呈现出区域不均衡发展。 4、工业用地产出强度需要提高 虽然近年来工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待提高,使用效率偏低,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和使用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xx景观、xx景观走廊建设要加强 目前,县城xx路的景观建设正在加强,党校—xx段,xx转盘—污水处理厂—xx 中学拟加紧建设,但县城体现公共功能的建筑和休闲空间相对较少,缺少通滨河的视觉景观廊道和开敞空间。xx山的山脊线在县城缺少视觉廊道。 三、宜居xx空间发展 (一) 宜居xx建设与空间发展 按照重庆市《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直接同城市空间规划相关联的指标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市毛容积率、中心城区毛容积率、人均城市建设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广场面积、人均商业设施用地面积、中小学人均用地面积达标率、百万人拥有图书馆等场所的个数等。根据各专项规划之间的协作与分工,本研究主要提出与宜居xx直接相关的核心指标。 就其本质而言,各项用地应保持合理比例,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以达到宜居城市的标准。 (二)空间发展思路 1、城市功能联动尺度拓展的必要性 提升中心功能,实现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全菜单功能完善是xx未来的主要方向。从传统商贸向现代服务的转型。培育科技生产力、文化影响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打造对接主城的渝东北连接一圈两翼的“桥头堡”功能。 2、构筑两基地一中心,促进整体联动发展 xx天然气精细化工基地:依托现有的xx化工、xx气田、xx厂等形成天然气精细化工的产业基地。 xx轻型加工制造业基地:依托xx的交通地理优势,打造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县城和重庆主城建立生态农产品定点采购基地。 县城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陆上交通,做强县城工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中心,合理县城功能分区,构建经济文化中心。 3、城区空间构架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青西新管发〔2015〕52 号 第一条为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批复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精神和省市支持新区加快发展意见,结合《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的通知》(青西新发〔2014〕11 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涉及的政策措施,主要涵盖产业基金助推发展、投资贸易便利服务、项目用地熟化供给、提供基础设施配套、支持产业项目融资、补助租购经营场所、扶持企业增资改造、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免费实施技能培训、重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新区内依法注册、经营、纳税的法人经济实体。符合《新引进项目申报新区政策扶持范围及条件指南》的重点产业项目,新区内现有企业增资扩建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按照本细则规定执行相关扶持政策。 第四条对新引进项目申请新区产业政策扶持的,按照本细则规定程序办理。对其他项目,按照申请奖励或扶持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五条提出扶持申请 对申请新区产业政策扶持的新引进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项目引进单位或属地单位等,下同)负责根据本细则和新区其他产业政策规定,充分考虑项目区域贡献和新区实际情况,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与项目方洽谈协商提出政策扶持申请。 第六条分类提报研究 (一)对拟落户大功能区启动区(转型区)内的新引进申请扶持项目,符合本细则和新区其他产业政策规定的,由大功能区自主研究确定项目扶持意见,并报区领导小组备案;突破本细则和新区其他产业政策规定的,提报区领导小组研究。 (二)对拟落户大功能区启动区(转型区)外的新引进申请扶持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将项目材料提交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投资促进办”)负责结合项目准入选址评审,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等相关政策实施单位的意见,并汇总提出项目扶持意见,提报区领导小组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