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可简要的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换言之,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过程。

2、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3、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底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4、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5、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6、化学教学策略:所谓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7、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有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

8、教学情境:是指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9、化学教学实验:所谓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10、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

11、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规划。

1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14、概念图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15、教师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6、教师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17、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二、填空

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2、化学课程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3、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映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组成。

4、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

5、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新课程三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以书面作答方式进行纸笔测验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后两种评价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大力提倡的。

7、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

8、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9、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5情境的可接受性。

10、教师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11、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12、依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三种类型?1、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设计 2、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 3、物质的表征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遵循的5种原则:科学性原则;绿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13、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优选标准: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1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具有驱动性、具有诱发性、具有易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1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体的学习技巧或规则,如做笔注、画线等都是具体方法。

16、化学学习的三大领域:宏观的、微观的、分子的。“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17、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职业特殊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三个方面。

18、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19、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写教学日志;观察与交流;专题研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

20、建构主义学问系理论的四要素: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

三、问答

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底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答:1、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3、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优化?

答:1、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4、学校的设备条件 5、适合教师自身水平和风格。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或任务。

4、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有那些?

答: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5、探究性学习与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关系?

答: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是由自我驱动,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是被教师驱动的,其实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学生可以进入自我驱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经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示范、指导、讲解、精致等。

6、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答: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7、教师反思的过程?

答: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2、观察与分析3、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4、实际验证。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三模 英语试题Word版

2021届华南师大附中高三(考前热身)综合测试 英语 本试卷共12页,三大题,满分135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I.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Sharks have lived in the oceans for over 450 million years, long before dinosaurs appeared. There are now about 360 1 of sharks, whose size, behavior,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differ widely. Every year, we catch and kill over 100 million sharks, 2 for food and for their fins. Dried shark fins are used to make shark fin soup, which sells for as much as $50 a bowl in fine Hong Kong 3 . Other sharks are killed for sport and out of fear. Sharks are vulnerable(脆弱的) to overfishing because it 4 most species 10 to 15 years to begin reproducing and they produce only a few offspring. 5 by movies and popular novels, most people see sharks as people-eating monsters. This is far from the 6 . Every year, a few types of shark injure about 100 people worldwide and kill about 25. Most 7 are by great white sharks, which often feed on sea lions and other marine mammals. They sometimes mistake human swimmers for their normal prey, 8 if they are wearing black wet suits. If you are a typical ocean-goer, your 9 of being killed by an unprovoked (无缘无故的)attack by a shark are about 1 in 100 million. You are more 10 to be killed by a pig than a shark and thousands of times more likely to get killed when you drive a car.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3) 有1~2个正确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4、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 洞 D. 温室效应 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8、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含磷洗衣粉 B. 酒精 C. 氟里昂 D. 含汞电池 10、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 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化学教学论,整理

复习提纲 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 (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本、乙种本等等) 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 2.化学教学的课程 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4.化学教学的测量 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 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 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 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 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

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重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 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特色P15: 课程基本理念P18 (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

2017年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临门一脚l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 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一)一、考试的基本策略 1.时间分配 选择题10分钟左右,非选择题35分钟左右。 2.应试心理 不大意也不慌张;合理安排,总分最优。 3.考试目标 在规定的时间内拿最多的分数。把会做的做对,不会做的也不要留空。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4. 拿到试卷首先做什么 (1)纵观全卷,检查试卷是否清晰、完整; (2)大致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 (3)还有时间剩余可以先默做部分选择题; (4)最好先填好姓名准考证号等。 二、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 (一)选择题策略 保证正确率。拿到满分,总分想低也低不了。 建议涂完答题卡后再做大题,以免到最后时间不够而慌乱。 三个核心原则: (1)看完四个选项再做最后判断(避免因为受一些模糊记忆或类似题目的影响而过早下结论) (2)选最合适的答案(在模拟两可的选项之间,要从课本和知

识上找依据) (3)永远不要留空(即使完全不会,猜也要猜一个答案) 常用方法: (1)直选法:解答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为保险起见,要结合排除法分析排除其它选项。 (2)淘汰排除法:找反例。可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淘汰,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为常用方法。 (3)推理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和规律类选择题。 (4)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景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烦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干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5)特殊值法:主要适用于计算类选择题,如果要求的数值比较复杂或者不太熟悉,就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数值进行比对。 (二)非选择题策略 1、审题(提取信息) 审题是基础。审题务必细心,切忌一味求快。特别是图表题,要图文结合起来审题,找出设问的关键点和限制条件,并用笔圈起来,务必弄清题意才做题。

大学《化学教学论》考试-论述题-题库

1、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1)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3)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 a. 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b. 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 c. 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d. 加强教学反馈。 2表”理论部分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给予论述。 依据三序结合的原则,理论前部分为卤族元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方式,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和知识体系; 理论后部分为氧族元素、氮族元素,采用了一般到个别,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方式,符合高一后半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个体发展。 3、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 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 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3分 a.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b. 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 c. 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 a. 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C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综合测试(三)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9届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三)理科综合(生物) 试题 2018.12.19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细胞内化合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 B.单链DNA分子中相邻脱氧核糖核苷酸依靠氢键相连 C.P是磷脂、ADP及核糖核苷酸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之一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水稻根系吸收Si需要根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 B.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取决于神经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D.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较少 3.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酶参与 B.图示此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最好采用显微注射法 C.抗虫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核DNA上是其在植物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 D.细胞④的染色体上含有抗虫基因,植株⑤也不一定会表现出抗虫性状 4.对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D. 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5.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如下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 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 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 度 D.a、b、c、d都是通过与受体结 合来发挥作用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 的是 A.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B.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24. 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B.此细胞可能曾经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化学教学论》试题5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 1.正确 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1分 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 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9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三)数学(理)试题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9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三)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 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若1sin ,:≤∈?x R x p ,则( ) A .1sin ,:>∈??x R x p B. 1sin ,:>∈??x R x p C. 1sin ,:≥∈??x R x p D. 1sin ,:≥∈??x R x p 2.“a=2”是“直线ax+2y=0与直线x+y=1平行”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如图,在半径为R 的圆内随机撤一粒芝麻,它落在阴影部分 (圆内接正三角形)上的概率是( ) A . 43 B. 433 C. π43 D. π 433 4.甲校有3600名学生。乙校有5400名学生,丙校有1800名学生,为统计三 校学生 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90人的样本, 则应在 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 A .30人,30人,30人 B .30人,45人,15人 C .20人,30人,10人 D. 30人,50人,10人 5.设{}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80,15321321==++a a a a a a ,则=++131211a a a ( ) A. 120 B .105 C .90 D .75 6. 已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和β,下面给出四个条件: ①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均与平面β平行; ②平面α,β均与平面γ平行; ③平面α,β与平面γ都相交,且其交线平行; ④平面α,β与直线l 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能推出α∥β的是( ) A .① B ,② C .①和③ D .③和④ 7.设P 是双曲线19.222=? -y a x 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2y=O ,F 1、F 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3|| 1=PF ,则||2?PF =( ) A. 1或5 B. 6 C. 7 D. 9 8. 如图,设点A 是单位圆上的一定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在圆上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点P 所旋转过的弧AP 的长为l ,弦 AP 的长为d ,则函数d=f(l)的图像大致是( )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

2017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各位考生能够更好的备考,我们根据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考情,提供了一些经典试题,希望能够助力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B.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 D.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2.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的是()。 A.国际性 B.美观性 C.准确性 D.科学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课程标准 B.教科书内容 C.教学方法 D.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镁-铝(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时做负极材料的是什么?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 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mol·L-1的NaOH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 (4)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 三、教学设计 【内容1】 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情境的创设中,应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问题情境的构建及其发展应揭示知识应有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使问题情境结构、化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内容2】 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本片段的教学目标。 (2)简述本片段包含的导课、新授课、结课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内容。 (3)在创设学习情境时,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化学教学论重点内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什么是课程?是为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科学素养—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两个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内容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初见体系时期2相对稳定时期3发展变革时期化学课程结构1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2微观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化学学科为基础的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学业要求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种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方法,测试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教材8个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2观察与思考3活动与探究4联想与启示5交流与讨论6扩展视野7 联系与实践8整理与归纳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和标准和实施建议结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书面测验对命题的要求是?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化学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础思路和-编写模式教学设计的分类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系统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的论化学教学模式策略论化学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实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论述—基础化学改革中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功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什么是教学模式?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咪表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5种模式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2制作和工艺活动3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4资料查阅以及讲座,影视活动5发明创造和小伦文活动6科技游移和趣味活动7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8科技展览表现活动9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从科学与生活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科学与社会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2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可接受性3.合作学习是什么?合作学习是以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 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等差数列{}n a 中,11a =,25a =,则4a =( ) A .9 B .11 C .13 D .15 【答案】C 【解析】先求出公差,再根据通项公式求得4a . 【详解】 因为,11a =,25a =, 所以公差21514d a a =-=-=, 所以41313413a a d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在等比数列{}n a 中,0n a >,且121a a +=,349a a +=,则56a a +的值为( ) A .16 B .27 C .36 D .81 【答案】D 【解析】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0)q q >,根据通项公式将已知等式化为首项和公比,联立解出首项和公比,再利用通项公式可求出结果. 【详解】 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0)q q >, 则1(1)1a q +=,23 119a q a q +=,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113,4 q a == , 所以454 56111(1)81a a a q a q a q q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基本量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3 A π =,3 sin B = .2b =,则a =( ) A .1 B .3 C .3 D . 43 【答案】C 【解析】直接根据正弦定理可得结果. 【详解】 因为3 A π = ,3 sin B = .2b =,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 b A B =,可得33=, 所以3a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基础题. 4.在ABC ?中,7AB =,6AC =,1 cos 4 A =,则BC =( ) A .5 B .8 C .106 D .41 【答案】B 【解析】直接根据余弦定理可得结果. 【详解】 因为7AB =,6AC =,1cos 4 A =,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2221 2cos 4936276644 BC AB AC AB AC A =+-???=+-???=, 所以8BC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基础题. 5.设,则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化学教学论试题7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7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 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 A.兴趣 B.能力 C.动机 D.行为 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 法和( C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 D.课程问题 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是( B )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9、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D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 A.化学教材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 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二、名词解释(共四道,每道5分,共20分) 1、教学模式: 2、化学教学策略: 3、教学情境: 4、教学设计: 三、简答题(共5道,共40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6分) 2、化学教学活动是指什么?包括了哪些活动?(8分) 3、化学实验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又是什么?(8分) 4、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5、学习策略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构成。(12分) 四、论述题(共2道,每道15分,共30分) 1、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策略等。其中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急需更新的内容包括了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15分) 2、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15分) 化学教学论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 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 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每空2分,共5题,总计10分) .化学课程标准是() 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师教学的准绳 C.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 D.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2.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 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 3.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有哪些?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 ●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理解化学,体验化学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实践、做实验、主动探究过程 ●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知识对人类的贡献 ●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立时间 第一本化学教材及其改革进程 2.三层次、两类型、三阶段指的是什么? ●三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两类型:必修选修 ●三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阶段高中选修阶段 3.杜郎口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有何联系? 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内容即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际、实践指的内容是? 5.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充分认识学生主体 地位新旧联系,启迪思维反馈调控,实现目标 6.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原则有哪些?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形式训练与情景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年龄特征与化学用语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7.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运用直观教学 手段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8.电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电化教学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革命。电化教学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感知;能帮助学生理解形成化学概念;能帮助学生掌握微观世界抽象化学原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什么是微格教学?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华南师大中山附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华南师大中山附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 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8210+= B .2222-= C .236?= D .1226÷= 2.(3分)下列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21a + B . 1 2 C .8 D .27x 3.(3分)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1,2 C .6,8,11 D .5,12,23 4.(3分)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 A .51+ B .51-+ C .51- D .5 5.(3分)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120AOD ∠=?,4AC =,则CD 的长为( ) A .2 B .3 C .22 D .23 6.(3分)如图,在ABCD 中,6AB cm =,8AD cm =,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 A .12cm B .14cm C .16cm D .28cm 7.(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

是正方形的是( ) A .AC BD =,//A B CB ,//AD B C B .//A D BC ,BAD BCD ∠=∠ C .AO CO =,BO DO =,AB BC = D .AO BO CO DO ===,AC BD ⊥ 8.(3分)下列各命题中,原命题成立,而它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9.(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2BE =,4AE =,P 是AC 上一动点,则PB PE +的最小值是( ) A .6 B .25 C .8 D .21310.(3分)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1 2 AD AC =,M 、N 、P 分别是OA 、OB 、CD 的中点,下列结论: ①CN BD ⊥; ②MN NP =; ③四边形MNCP 是菱形; ④ND 平分PNM ∠. 其中正确的有(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