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7.(8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6 年11 月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

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 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8.(16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9.(12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 年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 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

南山区社会相对

..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

崭露头角

....。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

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10.(10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

⑦蕴:积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11.(4分)(2017?河南)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作文(50分)

12.(50分)(2017?河南)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越来越坚强的我

要求:

①现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3.(2017?河南)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现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情?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1: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tā/tà mí/mǐ qiǎo/qiǎo;

B.fū/fú jū/jū tì/chóu;

C.jué/jué mò/mó liǎo/liáo;

D.kuàng/guǎng piāo/biāo chóu/zhù.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独竖一帜”应写作“独树一帜”;

B.正确;

C.“蒸溜水”应写作“蒸馏水”;

D.“提练”应写作“提炼”.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考点】F2: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和《水浒传》名著情节的掌握程度.

示例:①示例:在龙虎山伏魔之殿,洪太尉不听劝阻,执意打开封条和大锁,放倒石碑,掘动石龟,致使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出世.

②示例:唐僧师徒路经万寿山庄观,徒弟们偷吃了观里的人参果,悟空又推倒了人参果树,师徒被扣留,两番逃走都被抓回.悟空请来观音菩萨,医活果树,师徒继续西行.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考点】F2: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

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答案:①示例:格列佛刚到大人国,被一位老夫利用,巡回表演挣钱.农夫的女儿心疼格列佛,成为他的葛兰达克利赤(小保姆),并一路照顾.格列佛到皇宫得宠后,仍请她做小保姆,不忍分离.

②示例:阿廖沙染坏了外祖父的桌布,因此挨打,小茨冈替他挡鞭子,阿廖沙很感激他.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考点】75:续写补写改写句子.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句子前后语境来补写.

【解答】第一空,要注意前半部分阐述民谣走红的现象,“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这三句是阐述走红原因,可知前面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第二空,“归根结底”提示后面的空格是对前面原因的提炼,因此可以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答案: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7.(8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6 年11 月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 字以内)

【考点】C7:材料阅读.

【分析】本题围绕“二十四节气”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报道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给出《二十四节气》图;材料三,指出“二十四节气”从春秋时出现一直使用至今.【解答】(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仔细的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再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画面内容简述出来.

从整个画面来看,古人将全年等分为“二十四份”,中间的每一份代表一个节气,画面的四角有四幅小画,上面分别有文字标注,并与节气图中的时间相对应.介绍时可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先介绍图的布局,再分别介绍四个小图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介绍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对说明的对象有个整体的了解,再组织语言进行介绍.

从材料一可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认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材料三可见,“二十四节气”现在仍在使用,其中每个节气蕴含的精神内涵还可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答案:

(1)《二十节气》图由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两边的四幅有关节气的插图构成.中间的时间表将一年划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节气.两边的四幅插图依次画出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或时令(物候)特征.(4分).

(2)示例:“二十四节气”凝结了中国人的孩子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对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仍有使用价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文化意义”2分,“社会功能”2分,共4分).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8.(16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因病住院的岳老师在病房中和小病号成了一对师生.她们总在一输完液后就开始学习,岳老师也为自己能在病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高兴.而小病号时常因诗歌的难背而生气,以自己的生命快结束背这些没用为借口不愿背诗,岳老师感到痛苦.当小病号有一天因病重要转院了,岳老师赶紧为他编写了一本教材,看着小病号的离去无比的伤感,而听到窗外小病号流利地背出

了那首难背的诗句,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水.文章写了两个病人,他们因病结识,又因病分离,这道伤感的离别诗更人让人无限伤感.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生命的抗争”指什么,然后再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抗争”指的就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不畏疾病的行为.纵观全文可见,主要表现在: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分别按后面的要求,从人物描写及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即可.第一句,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表现了她身体很差;“一丝红晕”则形象地表现出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她为自己能在病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高兴.第二句是对岳老师的动作描写,“一输完、马上”表现了岳老师心情的急切,说明岳老师认为教小病号学习是她最幸福的事.(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本文的标题是一句诗,首先可以想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这首难背的诗而展开,标题就是本文的线索,同时标题又暗示了别离,与结尾情节相符.

答案:

(1)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

来.(共4分)

(2)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2分)

第二次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2分)

(3)【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2分)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2分)

(4)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叫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点评】分析标题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陈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意义.

9.(12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 年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

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 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

南山区社会相对

..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

崭露头角

....。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引出说明的对象,交代探究的

原因;第二部分(②~⑤),按时间顺序,介绍宣纸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第三部分(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宣纸在中国书画艺术中重要作用,并表达深情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解答此题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文章在第②~⑤段,按时间顺序,从唐朝宣纸的起源,一直到现代社会宣纸的使用,对宣纸的发展演变做了具体的介绍,从这些段中筛选内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根据句子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将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突出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绵柔度高、润墨效果更好.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第一个加点词,可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相对”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制作用,表现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第二个词“崭露头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宣纸,则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答案:

(1)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命名的.

②宋末至明朝中叶,“宣纸”以青檀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

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

④如今,“宣纸”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托用纸.(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2)作比较;(1分)把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作比较,突出强调后者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意思对即可,3分)(共4分)(3)“相对”示例:“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物条件.(2分)

“崭露头角”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独特品质开始

2017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数学试卷

2017年中招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 小题) .下列各数中比 大的数是() . . .﹣ .﹣ .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万亿元,数据 万亿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 × . × . × . × .某几何体的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 . . . .解分式方程﹣ ,去分母得() . ﹣ ( ﹣ ) ﹣ . ﹣ ( ﹣ ) . ﹣ ﹣ ﹣ . ﹣ .八年级某同学 次数学小测验的成绩分别为: 分, 分, 分, 分, 分, 分,则该同学这 次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分, 分 . 分, 分 . 分, 分 . 分, 分

.一元二次方程 ﹣ ﹣ 的根的情况是()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只有一个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如图,在 中,对角线 , 相交于点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 是菱形的只有() . ⊥ . . .∠ ∠ .如图是一次数学活动课制作的一个转盘,盘面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并分别标有数字﹣ , , , .若转动转盘两次,每次转盘停止后记录指针 所指区域的数字(当指针价好指在分界线上时,不记,重转),则记录的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概率为() . . . . .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 的正方形 的边 在 轴上, 的中点是坐标原点 ,固定点 , ,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 落在 轴正半轴上点 处,则点 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

.(, ) .( , ) .( ,) .( ,) .如图,将半径为 ,圆心角为 的扇形 绕点 逆时针旋转 ,点 , 的对应点分别为 , ,连接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2﹣C.2﹣D.4﹣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计算:23﹣=. 1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3.已知点A(1,m),B(2,n)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 14.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 15.如图,在Rt△ABC中,∠A=90°,AB=AC,BC=+1,点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B,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在边AC上,若△MB′C为直角三角形,则BM的长为.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3、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列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朴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得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八个大题,满分135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请用钢笔 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4分) 评卷人 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2分) A. 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 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 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 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2分) A. 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 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 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 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二、语言表达(共4分) 评卷人 得分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4分) 三、默写(共8分) 评卷人 得分 4.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8分) 四、名著阅读(共4分) 评卷人 得分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 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详解版

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 A.2 B.0 C.﹣1 D.﹣3 2.(3分)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数据“74.4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A.74.4×1012B.7.44×1013C.74.4×1013D.7.44×1015 3.(3分)某几何体的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A.B.C.D. 4.(3分)解分式方程﹣2=,去分母得() A.1﹣2(x﹣1)=﹣3 B.1﹣2(x﹣1)=3 C.1﹣2x﹣2=﹣3 D.1﹣2x+2=3 5.(3分)八年级某同学6次数学小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95分,95分,95分,100分,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95分,95分B.95分,90分C.90分,95分D.95分,85分6.(3分)一元二次方程2x2﹣5x﹣2=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7.(3分)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是菱形的只有()

A.AC⊥BD B.AB=BC C.AC=BD D.∠1=∠2 8.(3分)如图是一次数学活动课制作的一个转盘,盘面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并分别标有数字﹣1,0,1,2.若转动转盘两次,每次转盘停止后记录指针所指区域的数字(当指针价好指在分界线上时,不记,重转),则记录的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概率为() A.B.C.D. 9.(3分)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1)B.(2,1) C.(1,)D.(2,) 10.(3分)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2﹣C.2﹣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理解(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每段对话读两遍. 1.(1分)(2017?河南)How is the weather now? A.Sunny. B.Cloudy. C.Rainy. 2.(1分)(2017?河南)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A football match. B.A volleyball match. C.A basketball match. 3.(1分)(2017?河南)Where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A.To the zoo. B.To the park. C.To the beach. 4.(1分)(2017?河南)What is the name of the girl? A.Sandy. B.Sally. C.Sherry. 5.(1分)(2017?河南)Whe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meet tonight? A.At the cinema. B.At Lucy's house. C.At Peter's house. 二、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每段对话或独自读两遍. 6.(3分)(2017?河南)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6.Where is the man going?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 .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 .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 .旷.野∕粗犷. 剽.悍∕膘. 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 .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 B .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 C .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 D .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 3.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论语》) (2)嗟夫!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 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 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列佛游记》) 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 ①__________________?靠的是口语化的叙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朴的风格。归根结底,②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勇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无 -------------------- 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副卷)(1)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荷.花∕负荷.屏.除∕凝神屏.气满园芳菲.∕妄自菲.薄 B.驿.站∕演绎.舞蹈.∕洪水滔.天家喻.户晓∕忠贞不渝. C.人参.∕参.差种.族∕刀耕火种.塞.翁失马∕茅塞.顿开 D.洗涤.∕丝绦.精湛.∕堪.当重任容光焕.发∕涣.然冰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诧异萤火虫贸然从事免为其难 B.签署军令状万籁俱寂腰缠万贯 C.浩翰金銮殿因噎废食唇枪舌剑 D.装订敞蓬车鸦雀无声虎踞龙盘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根本上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宇与格局。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人们时刻面临______________的矛盾和有形无形的压力。如何调适心理焦虑读书无疑是一剂_________。有意识地选读历史、文学乃至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含英咀华,会在不知不觉中温润我们的情怀,_________我们的格局,__________我们的境界。 A.络绎不绝锦囊妙计开拓升华 B.纷至沓来灵丹妙药拓展提升 C.纷至沓来锦囊妙计开拓升华 D.络绎不绝灵丹妙药拓展提升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图像、视频和网络尽管扩大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纸质书阅读。比起图像、视频和网络等接受方式,读纸质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不同媒介的运用所造成的疚问题。 ①总有些怪怪的,不能进入状态 ②拿着手机或阅读器诵读“目尽青天怀古今” ③是图像、视频所没有的 ④这不全是习惯的问题 ⑤甚至是网上阅读也无法获得的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④⑤ C.③⑤②①④ D.⑤②①④③ 5.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理。 (4)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系寒士,体现出的是“社会责任”;林则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2017年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 A.2 B.0 C.﹣1 D.﹣3 2.(3分)2016年,我国国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数据“74.4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A.74.4×1012B.7.44×1013C.74.4×1013D.7.44×1015 3.(3分)某几何体的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A.B.C.D. 4.(3分)解分式方程﹣2=,去分母得() A.1﹣2(x﹣1)=﹣3 B.1﹣2(x﹣1)=3 C.1﹣2x﹣2=﹣3 D.1﹣2x+2=3 5.(3分)八年级某同学6次数学小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95分,95分,95分,100分,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95分,95分B.95分,90分C.90分,95分D.95分,85分 6.(3分)一元二次方程2x2﹣5x﹣2=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7.(3分)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 是菱形的只有() A.AC⊥BD B.AB=BC C.AC=BD D.∠1=∠2 8.(3分)如图是一次数学活动可制作的一个转盘,盘面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并分别标

有数字﹣1,0,1,2.若转动转盘两次,每次转盘停止后记录指针所指区域的数字(当指针价好指在分界线上时,不记,重转),则记录的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概率为() A.B.C.D. 9.(3分)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1)B.(2,1)C.(1,)D.(2,) 10.(3分)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2﹣C.2﹣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计算:23﹣= . 12.(3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3.(3分)已知点A(1,m),B(2,n)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m与n的大小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2017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试卷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注意的是多音字。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tā/tàmí/ mǐqiāo/ qiǎo。B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fū/ fú jū tì/chóu。C 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juémò/ mó liǎo/ liáo。D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kuàng/ guǎng piāo/ biāo chóu/ z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2.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要注意把握同音字、形近字等。A项,“竖”应改为“树”。C项,“溜”应改为“馏”。D项,“练”应改为“炼”。 3.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嗟夫!__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3.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义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1)—(3)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4)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1)“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是难写字,不要写成“待、黛”等。(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不要写成“常”。(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涯”不要写成“崖”。(4)“弓如霹雳弦惊”的“霹雳”易写错,要注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携”字容易少写一横,要注意。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