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

第四章生物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第五章生物遗传资源的出境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维护国家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活动。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本条例关于生物遗传资源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生物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以下简称为“传统知识”),关于传统知识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本条例所称“生物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生物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衍生物及其产生的信息资料(不包括人类遗传资源)。

本条例所称“生物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是指各族人民及地方社区在长期的传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有利于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创新和做法。

本条例所称“衍生物”,是指由生物遗传资源的遗传表达或新陈代谢产生的生物化学物质,以及直接以天然产物进

行结构改造的类似物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及其信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本条例所称“惠益”,是指获取和利用生物遗传资源所产生的货币或非货币收益。

本条例所称“外方单位”,是指境外组织,或境外组织、个人在中国投资设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本条例所称“商业目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获取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不包括农民、牧民、渔民等主体依照传统方式获取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传统方式”,是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依据传统规则、惯例、习俗和做法,取得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第三条【基本原则】获取和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应当遵循国家主权、保护优先、事先知情同意、科学合理利用、公平分享惠益的原则。

第四条【调查和保护规划】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实施全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每五至十年开展全国生物遗传资源获取、惠益分享和出境调查,建立和更新国家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

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相关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传统知识保护】国家建立传统知识保护制度,鼓励和支持传统知识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第六条【传统知识登记】省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内处于公共领域而且可公开获取的传统知识进行登记,并定期将登记信息上传至国家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

国家鼓励其他类型传统知识的持有人向省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登记传统知识。尚未公开的传统知识,在登记时应作保密处理。

传统知识登记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规定。

第七条【传统知识集体管理】已登记的传统知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指定的集体管理组织进行集体管理。

传统知识集体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条【科研、教育和宣传】国家鼓励和支持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的科研、教育和宣传活动。

第九条【公众参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生物遗传资源相关主管部门举报生物遗传资源违法获取和惠益分享等行为。

第十条【禁止、限制性活动】生物遗传资源的采集活

动不得影响野生种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活动不得损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不得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规划、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等活动,应当考虑对生物遗传资源及其天然集中分布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管理职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生物遗传资源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林业、住建、卫生计生、海洋、中医药等相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物遗传资源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工商、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生物遗传资源市场管理,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生物遗传资源出境管理,国务院教育、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生物遗传资源科研开发管理,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责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生物遗传资源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物遗传资源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协调机制和咨询机制】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建立生物遗传资源部际协调机制,组织协调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成立国家生物遗传资源专家委员会,就生物遗传资源重大政策制度、规划计划及审批事项提出咨询意见。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本条的规定,设立相应的机制。

第十三条【信息交换机制】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联络点职能,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发布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信息。

信息交换机制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检查机构】国务院农业、林业、海洋、中医药、教育、科技、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等应当指定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检查点,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审查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利用和出境的合规情况,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定期将相关信息和资料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机制】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建立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对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通报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公开。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同级相关主

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年度报告。

第十六条【执法检查措施】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询问相关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措施。

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实反映情况,积极配合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的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十七条【失信名单制度】国家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失信名单制度,及时通报违法违规行为和违法主体名单,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信息记入责任主体的信用记录,及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公开。

第三章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

第十八条【原则性规定】获取生物遗传资源,应当事先征得生物遗传资源持有人的同意,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

议,并根据本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履行登记或审批手续。

无明确生物遗传资源持有人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指定专门机构和获取人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

第十九条【我国主体获取】我国单位和个人为学术研究目的获取生物遗传资源,应当向生物遗传资源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登记。县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将相关资料定期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我国单位和个人为商业目的获取生物遗传资源,应事先征得生物遗传资源持有人同意,并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报省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省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将相关资料抄送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外方单位获取】外方单位和个人获取和利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应当与我国单位进行合作,在我国境内进行,由我国人员参与实质性研究开发利用活动。

外方单位和个人获取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应当事先征得生物遗传资源持有人的同意,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报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应在作出审批决定后十日内将相关资料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申请材料】获取人应当向相关主管部门

提交以下材料:

(一)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

(二)生物遗传资源持有人合法持有生物遗传资源的情况证明;

(三)转让或获取目的转变时还需提交原始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

(四)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中外合作情况证明;

(五)其它必要材料。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人应当提交真实、完整的书面材料。获取人提交材料不真实、不完整的,受理申请的主管部门可以要求获取人在十日内修改或补充材料,重新提交申请。该期限届满后申请材料未修改或补充完整的,视为撤销申请。

第二十二条【申请的登记、公告和异议】获取人提交真实、完整书面申请材料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和登记,并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公布申请书摘要,供公众查阅。摘要应当包括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的当事人及其主要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等内容,依法应予保密的数据和信息除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查阅申请书摘要,并可以在申请书摘要公布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异议。

第二十三条【审批的期限】受理获取申请的主管部门

应当自受理之日起的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公告期不计入上述工作日。

第二十四条【获取的禁止性条款】对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请的主管部门不予批准:

(一)申请人未征得持有人的事先知情同意并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的;

(二)对生物遗传资源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或者社会经济文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

(三)损害人类健康、生态安全或国家利益的;

(四)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显失公平的;

(五)违反我国相关法律或我国批准和加入的相关国际条约的;

(六)主管部门有其他合理理由的。

受理申请的主管部门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生物遗传资源国际证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据相关主管部门获取登记和审批的备案信息,出具生物遗传资源国际证书,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发布。

国际证书的内容应包括:

(一)颁发证书的主管部门及颁发时间;

(二)证书涉及的主题事项;

(三)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的审批部门及批准时间;

(四)生物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或原产地;

(五)生物遗传资源提供人详细信息;

(六)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人详细信息;

(七)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摘要;

(八)获批准的用途;

(九)向第三方转让的条件;

(十)转让、出境情况;

(十一)其它相关事项。

生物遗传资源国际证书的具体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六条【获取目的转变】获取生物遗传资源后,由学术目的转变为商业目的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相关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已获资源的转让】转让本条例生效前已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的,受让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相关规定办理登记或审批手续。

转让本条例生效之后获取的生物遗传资源的,受让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相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获取人的建档义务】获取和利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机构和个人,应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资料和信息建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来源披露义务】依赖我国生物遗传资源

完成的成果申请知识产权,申请人应当出具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合法证明。不予披露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不授予知识产权。

第三十条【例外程序】爆发大规模流行性病疫等紧急或突发事件,相关单位需要迅速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用于疫苗、药品研发等应急处置的,可以向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登记。该单位应当在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第十九条或第二十条的规定补办审批手续。

农民、牧民、渔民等依照传统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和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的,在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无需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登记和审批手续。

第四章生物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

第三十一条【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应当明确约定生物遗传资源的用途、惠益的形式、比例、分配方式、获取目的转变后的惠益安排等。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模板。

第三十二条【惠益形式】惠益应包括货币惠益和非货币惠益。

货币惠益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一)调查采集费;

(二)使用费;

(三)商业许可费;

(四)商业利润;

(五)科研资助费;

(六)联合投资;

(七)为生物遗传资源原始提供地区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或财政援助;

(八)其他货币惠益。

非货币惠益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一)参与科研或产品研发;

(二)共享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

(三)提供专业人员培训;

(四)以优惠条件转让技术;

(五)以成本价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

(六)项目合作;

(七)为生物遗传资源原始提供地区提供就业岗位,以及其他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式;

(八)其他非货币惠益。

第三十三条【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基金】国家设立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获取人应按年度将获取和利用生物遗传资源所产生利润的0.5–10%作为国家应得惠益直接缴存至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基金。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基金应当用于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活动,并优先用于支持生物遗传资源原始提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四条【相关主体的利益保护】生物遗传资源持有人和所有权人或原始提供人等不一致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应当充分考虑生物遗传资源所有权人和原始提供人等的利益,明确生物遗传资源所有权人和原始提供人分享惠益的方式、形式和比例等。

第三十五条【集体管理组织惠益再分配】传统知识集体管理组织代表已登记传统知识的持有人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集体管理组织应当将依据协议所得惠益在扣除规定的管理费用后分配给已登记的持有人,并对外公示相关信息。协议所涉传统知识的未登记持有人,在公示之日起六个月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查合格的,有权参与所得惠益的分配。

第五章生物遗传资源的出境管理

第三十六条【出境许可】运送、邮寄、携带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出境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生物遗传资源出境证明。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应将出境审批信息及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和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备案。

申请人应将出境生物遗传资源的复份材料提交至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指定的保藏机构保存,并凭生物遗传资源出境证明办理检验检疫手续。

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凭生物遗传资源出境证明、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出境货物通关单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生物遗传资源国际证书办理验放手续。

我国单位和个人因国际科研合作而利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确需运送、邮寄、携带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出境的,应将出境计划报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出境检验查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生物遗传资源出境管制名录。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和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依法对出境管制名录内的生物遗传资源进行查验和监控。

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和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对出境的生物遗传资源进行符合性检查或复核鉴定。

第三十八条【报告义务】向境外输出生物遗传资源的机构和个人,应当在通关时主动向海关申报,并按审批部门要求的期限报告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和惠益分享等活动的开展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行政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相关生物遗传资源主管部门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停止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将违法信息记入责任主体的信用记录,并视情节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转让生物遗传资源或相关研究成果的;

(四)未按照协议约定履行惠益分享义务,经催告仍不履行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向境外输出生物遗传资源的;

(六)获取人拒绝接受生物遗传资源主管部门执法检

查,或未按照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协议履行等情况,经催告仍不履行的;

(七)其他违反生物遗传资源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条【加重情节】前述违法行为有下列情节之一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吊销生物遗传资源获取证明文件,剥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资格,将违法信息记入责任主体的信用记录,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或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以较高者为准:

(一)违法行为涉及的生物遗传资源被列入出境管制名录或具有重要价值的;

(二)违法行为造成了生物遗传资源的永久损失的;

(三)违法行为损害了国家生态安全的;

(四)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五)主管部门认为应当考虑的其他严重情节。

第四十一条【出境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运送、邮寄、携带生物遗传资源出境的,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和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将该生物遗传资源扣留,并移送国务院相关生物遗传资源主管部门处理。

第四十二条【主管部门责任】相关主管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

不予查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集体管理组织责任】传统知识集体管理组织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

(一)签订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有失公平的;

(二)未将所得惠益分配给已登记的传统知识持有人的;

(三)未对外公示相关惠益分配信息的;

(四)其他违反传统知识集体管理组织设立宗旨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民事责任、争议解决和公益诉讼】违反本条例规定,给生物遗传资源所有权人、持有人和原始提供人等主体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第四十五条【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过渡条款】在本条例生效之日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在六个月内办理获取登记和审批手续:

(一)继续获取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的;

(二)生效前已获生物遗传资源的用途发生改变的;

(三)转让生效前已获生物遗传资源的研究成果或者申请知识产权的。

第四十七条【实施细则】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需要会同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八条【施行日期】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疫苗管理法》主要内容介绍

考试成绩90分,考试通过 《疫苗管理法》主要内容介绍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接种单位必须由()依照要求规定指定的医疗机构或备案的医疗机构。 A.县级以上卫健部门 B.市级以上卫健部门 C.省级以上卫健部门 D.国务院 2.因疫苗质量问题造成受种者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 C.接种单位 D.疫苗配送单位 3.对疫苗研制、生产、储存、运输以及预防接种中的疫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单位是()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C.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级人 民政府 4.对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和创新疫苗,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 A.特殊审批 B.优先审评审批 C.先批后审 D.无需审批

5.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A.预防性中药制品 B.预防性生物制品 C.预防性化学制品 D.预防性血液制 品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劣药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疫苗以及专门用于违法生产疫苗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设备等物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 A.违法生产、销售疫苗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 B.货值金额不足五十万 元的,按五十万元计算 C.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注册证书,直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D.对法定代表人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罚款50-300万元。 2.违反本法规定,批签发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直至降级处分:() A.未按照规定进行审核和检验 B.未及时公布上市疫苗批签发结果 C.未按照规 定进行核实 D.发现疫苗存在重大质量风险未按照规定报告 3.下列是《疫苗管理法》立法原则的是() A.严格市场准入 B.鼓励研发创新 C.强化生产监管 D.优化流通配送 4.违反本法规定,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08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九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看守所检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规定,结合看守所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任务是: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正确实施,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看守所监管秩序稳定,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职责是: (一)对看守所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对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三)对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四)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五)对公安机关侦查的留所服刑罪犯又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六)受理在押人员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控告、举报和申诉;

(七)其他依法应当行使的监督职责。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在看守所检察工作中,应当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看守所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应当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第二章收押、出所检察 第一节收押检察 第五条收押检察的内容: (一)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收押管理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二)看守所收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有无相关凭证:1.收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签发的刑事拘留证、逮捕证; 2.临时收押异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是否具备县级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监狱签发的通缉、追捕、押解、寄押等法律文书; 3.收押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罪犯、判决确定前未被羁押的罪犯,是否具备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 4.收押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罪犯,是否具备撤销假释裁定书、撤销缓刑裁定书或者撤销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决定书。

拘留所条例

拘留所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正确执行拘留,惩罚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下列人员在拘留所内执行拘留: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拘留(以下称司法拘留)的人; (三)被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予以拘留审查(以下称拘留审查)的人; (四)被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等法律给予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以下称行政强制拘留)的人。 第三条拘留所人民警察应当尊重被拘留人的人格尊严,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拘留所的监管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主管全国拘留所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工作。 第五条拘留所执行拘留活动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第二章拘留所的设置和经费保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拘留所,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管理。 拘留所的设置或者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安全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拘留所,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拘留所应当符合拘留所建设的国家标准,设置拘留区、活动区、办公区和会见场所等功能区域。 被拘留人居住的拘室应当坚固、整洁、通风、透光、防暑、防寒。 第八条拘留所依照规定配备武器、警械、交通、通讯、技术防范、医疗和消防等装备和设施。 第九条拘留所经费和被拘留人伙食费按照国家规定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经费项目和开支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拘留所及其人民警察不得向被拘留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章收拘

2019版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2019版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施行日期:。(B) A、2019年1月11日 B、2019年12月1日 C、2018年12月1日 D、2019年12月1日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配送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接收、购进、储存、配送、供应记录,并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年备查。(A) A、5 B、4 C、3 D、2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处置情况,处置记录应当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年备查。(C) A、3 B、4 C、5 D、2

4、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D) A、二年 B、一年 C、二个月 D、一个月 5、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规定,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销售记录,并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备查。(A) A、五年 B、三年 C、10个月 D、5个月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ABCD ) A、加强疫苗管理 B、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 C、规范预防接种 D、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ABCD)

A、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B、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C、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 D、具有冷藏保管制度 3、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ABCD) A、查对预防接种证 B、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C、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D、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 4、从事疫苗生产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ABCD) A、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B、具备适度规模和足够的产能储备 C、具有保证生物安全的制度和设施、设备 D、符合疾病预防、控制需要 5、违反本法规定,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

拘留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14号 《拘留所条例》已经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拘留所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人。 第三条拘留所应当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拘留所的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主管全国拘留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拘留所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拘留所。拘留所的设置和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六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建设标准,设置拘留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第七条拘留所依照规定配备武器、警械,配备交通、通讯、技术防范、医疗和消防等装备和设施。 第八条拘留所所需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三章拘留 第九条拘留所应当凭拘留决定机关的拘留决定文书及时收拘被拘留人。需要异地收拘的,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和需要异地收拘的书面说明,并经异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后,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第十一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二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可能被错误拘留的,应当通知拘留决定机关,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处理决定;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不应当被执行拘留的,拘留所不予收拘,并通知拘留决定机关。 第十三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并提请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依法作出社区戒毒或者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第四章管理教育 第十四条拘留所应当建立值班巡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值班巡视人员应当严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拘留所应当安装监控录像设备,对被拘留人进行安全监控。 第十五条拘留所应当根据被拘留人的性别、是否成年以及其他管理的需要,对被拘留人实行分别拘押和管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直接管理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六条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第十八条拘留所应当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防病、防疫、治疗工作。

(完整版)取保候审申请书(完整版)

取保候审申请书 取保候审申请书 第一篇: 最新取保候审申请书范本 取保候审申请书 申请人: 于某某,男,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郯城县xx乡xx 村xx号,居民。公民身份证号: 37282219xxxxxxxxxx。系犯罪嫌疑人冯某某之夫 被 申请人: 冯某某,女,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郯城县xx乡xx 村xx号,居民。公民身份证号: 3201X519xxxxxxxxxx。 申请事项 为犯罪嫌疑人冯某某申请取保候审。 事实和理由 201X年6月6日,某县公安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犯罪嫌疑人冯某某刑事拘留,现关押在临沂市看守所。 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冯某某所涉嫌罪名的性质以及案件有关情况。犯罪嫌疑人冯某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的条件,且对冯某某适用取保候审不致再危害社会。

因此,申请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为犯罪嫌疑人冯某某提出取保候审申请。请贵局予以审查批准。 此致 某某县公安局 申请人: 201X年x月xx日 第二篇: 怎样写取保候审申请书 取保候审申请书写作内容和方法 1 首部 标题。居中写明: 取保候审请书。申请人身份,是律师的写明律师姓名、所在律师事务所以通讯地址或联系方法。 2 正文 犯罪嫌疑人姓名及其涉嫌的案件。取保候审的理由。有保证人的,写明保证人身份,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等。保证: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②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③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④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上述四点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3 尾部

看守所执法细则

看守所执法细则 为进一步推进看守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明确看守所执法岗位职责、岗位规范和工作要求,规范执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制定本细则。 1-02.适用范围 (一)本细则是指导看守所民警严格、准确、规范执行看守所各项工作的内部规范性文件,仅限看守所内部适用,不得在法律文书中引用,不得向外单位、个人公开。 (二)看守所民警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应当遵守本细则规定。 1-03.违反细则规定的责任 看守所民警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应当对直接责任人予以提醒、劝导或者训诫;情节较重或者屡次违反的,予以通报批评或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1-04.修订 本细则每年视情修改。 1-05.施行时间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章羁押 2-01.收押

(一)查验法律文书 1.依法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凭《拘留证》、《逮捕证》收押。 2.在侦查阶段,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异地羁押的,凭《拘留证》、《逮捕证》以及两地看守所共同的上一级公安监管部门的审批手续收押。 3.改变管辖的,凭办案机关改变管辖的法律文书和指定管辖决定书收押。 4.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执行追捕、押解任务需要临时寄押的,凭《通缉令》或者县级以上送押机关的公函,并经寄押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后收押。 5.抓获网上在逃人员需要临时寄押的,凭《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中的《在逃人员登记信息表》和电子法律文书的打印件,并经寄押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后收押。 6.判决前未被羁押,一审判决被判处实刑的被告人需要收押的,凭一审判决书和《逮捕证》收押。 7.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刑期未执行完毕、需要收监执行的罪犯,凭执行机关的《收监执行通知书》收押。 8.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缓刑予以收监执行的罪犯,凭人民法院撤销假释、缓刑的裁定书和原判决书收押。 9.再审案件的原审被告人,凭人民检察院刑事抗诉书或者人民法院再审决定书收押;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异地开庭,需要临时

看守所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告知书

看守所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告知书 根据《刑事诉讼法》、《看守所条例》、《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看守所在押人员在看守所羁押期间享有以下权利和遵守以下义务: 一、在押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 (一)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仍然享有人格尊严,任何人不得歧视、谩骂、体罚、虐待; (二)通信会见。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辩护律师按规定程序和证件会见;在押人员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 (三)生活卫生保障。看守所应当保证在押人员伙食按规定标准供应;保证清洁的居住环境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定期组织在押人员洗澡、理发;在押人员生病应当及时给予治疗; (四)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留所服刑罪犯符合法定条件可依法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五)检举、控告、申诉。在押人员对看守所民警体罚、虐待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在押人员发现看守所民警贪污、索贿、受贿、吃拿卡要、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违法行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检举;在押人员对办案人员和看守所民警违法扣留款物

不还、刑期折抵有错误、超过规定羁押期限、加戴械具、关禁闭等行为不服有权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六)诉讼权利。 1、家庭困难有权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帮助; 2、有权聘请辩护律师; 3、有权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4、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 5、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申诉; 6、提审时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7、讯问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应当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其中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8、羁押期限期满,办案机关应当及时为犯罪嫌疑(被告)人办理换押手续或变更强制措施; 9、犯罪嫌疑(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不宜在看守所羁押、羁押期限届满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可以向看守所或驻所检察室提出要求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 (七)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在押人员必须遵守的义务 (一)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看守所的管理规定;不将危险品和违禁物品带入看守所;不准私藏刀具、利器、

拘留所管理条例

拘留所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人。 第三条拘留所应当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拘留所的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主管全国拘留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拘留所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拘留所。拘留所的设置和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六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建设标准,设置拘留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第七条拘留所依照规定配备武器、警械,配备交通、通讯、技术防范、医疗和消防等装备和设施。 第八条拘留所所需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三章拘留

第九条拘留所应当凭拘留决定机关的拘留决定文书及时收拘被拘留人。需要异地收拘的,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和需要异地收拘的书面说明,并经异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后,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第十一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二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可能被错误拘留的,应当通知拘留决定机关,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处理决定;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不应当被执行拘留的,拘留所不予收拘,并通知拘留决定机关。 第十三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并提请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依法作出社区戒毒或者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第四章管理教育 第十四条拘留所应当建立值班巡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值班巡视人员应当严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拘留所应当安装监控录像设备,对被拘留人进行安全监控。 第十五条拘留所应当根据被拘留人的性别、是否成年以及其他管理的需要,对被拘留人实行分别拘押和管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直接管理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六条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竞赛题库及答案

《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竞赛题库及答案 1、根据《药品管理法》,该法律的立法目的是() A为了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B为了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 C为了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公众健康 D为了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正确答案】 2、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的新增章节是() A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B 药品生产 C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正确答案】 D 药品价格和广告 3、根据《药品管理法》,该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 A 在香港从事药品研制活动 B 在澳门从事药品生产活动 C 在境内从事药品经营活动【正确答案】 D 在境外从事药品使用活动

4、根据《药品管理法》,本法所称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 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 A、中草药、中药材 B、化学原料药、化工原料 C、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D、疫苗【正确答案】 5、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 持的原则是() A 安全控制、全程管控、社会共治 B 风险管理、全程管控、质量监管 C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正确答案】 D 风险管理、安全控制、质量监管 6、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应当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障药品的() A 安全、均一、有效 B 安全、有效、可及【正确答案】 C 安全、稳定、有效 D 安全、有效、经济 7、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负责 A 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正确答案】

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看守所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结合看守所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一、机构设置标准 (一)看守所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与监所规模相适宜、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匹配的医疗机构,并在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二)看守所医疗机构分为卫生所和门诊部两种,按照以下标准设置: 1、关押容量不满500人的看守所设置“卫生所”; 2、关押容量500人以上不满1000人的看守所设置“卫生所”或者“门诊部”; 3、关押容量1000人以上的看守所设置“门诊部”。 (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医院。医院的设置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 (四)看守所医疗机构具体设置标准见附件1和附件2。 二、医务人员配置标准 (一)看守所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监所规模及勤务工作模式需要,按照应当保证医务人员每天24小时在所值班的规定确定医务人员配置: 1、关押容量不满300人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2名、注册护士1名。 2、关押容量300人以上不满500人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3名、注册护士2名。 3、关押容量500人以上不满1000人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4名、注册护士3名,医技人员酌情配置。

4、关押容量1000人以上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6名、注册护士5名、医技人员1名。1000人以上每增加300名被监管人员,至少增配2名医务人员。 (二)看守所医务人员配置应当以科或者全科类临床专业为主,医务人员除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资质外,还需具有相应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对危急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的能力,并应当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 三、医疗器材设备配置标准 (一)看守所应当按照保证必需、满足一般、突出特色的原则,配齐监所医疗卫生工作必备的基础设备和紧急抢救处置器 材。配备医疗器材设备的品种和数量,应当与监管场所规模及实际工作需要匹配。医疗器材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3。 (二)看守所应当在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对医疗设备、器材进行定期检测、保养,保证设备仪器的准确性。 四、其他 (一)对需要住院观察、治疗的在押人员,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办理。 (二)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医疗机构的设置参照本标准执行。收容教育所根据工作需要增配性病治疗仪器、设备。 附件:1.看守所各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2.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一览表 3.看守所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器材设备配置一览表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置和保障 第三章收拘 第四章管理 第五章生活卫生 第六章通信、会见、询问 第七章请假出所 第八章教育 第九章解除拘留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拘留的顺利执行,根据《拘留所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安部主管全国拘留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和公安边防部门主管本系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拘留所应当坚持依法、科学、文明管理,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尊重被拘留人的人格,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应当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拘留所应当执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人; (三)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现场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 被公安机关依法决定拘留审查的人,以及被依法决定、判处驱逐出境或者被依法决定遣送出境但不能立即执行的人,可以在拘留所拘押。 第二章设置和保障 第六条拘留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按照政府机构序列设置。 拘留所的设置或者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和公安边防部门根据需要设置或者撤销拘留所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设置若干拘留所,集中收拘所辖区、县、市、旗的被拘留人。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所辖区域内不具备执法条件的拘留所可以责令其停止收拘被拘留人。 第七条拘留所机构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拘留所。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设置的拘留所名称为XX铁路(交通、森林)公安局(处)拘留所,公安边防部门设置的拘留所名称为XX公安边防总队(支队)XX拘留所。 第八条拘留所设所长1名,副所长2名以上,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政治委员或者教导员。 第九条拘留所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内设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收拘、管教、监控、巡视、技术、财会等民警,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公安机关可以聘用文职人员等参与、协助拘留所的综合文秘、教育培训、心理矫治、医疗卫生、监控技防、警务保障等非执法工作。 公安机关应当聘用一定数量的工勤人员从事拘留所勤杂工作。 第十条拘留所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核批准。

国务院颁布拘留所条例 异地收拘须当地警方批准

国务院颁布拘留所条例异地收拘须当地警方批 准 禁止强迫劳动 明确禁止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异地收拘须经异地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南都讯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拘留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月15日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国务院令,通过了这部行政法规。 《条例》规定,拘留所应当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法律专家认为,《条例》以行政性法规代替此前的部门规章,有所进步;但因涉及限制人身自由,还是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法律。 法律位阶升级行政性法规代替22年的部门规章 《条例》共6章35条,对拘留所的设置、拘留的实施、拘留人员的管理教育,以及解除拘留做出规定。《条例》曾在2009年征求社会意见。相比于征求意见稿,《条例》少了一章、4条,删去的一章是明确拘留所内警察法律责任的部分。 对于拘留所的规范,此前一直依据的是公安部1990年出台的《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此次《条例》出台,被认为具有一定进步意义。法律学者尚爱国称,拘留所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影响重大,此前仅仅由一个部门规章进行规范,显然不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指出,由国务院出台《条例》代替此前的部门规章,在法律位阶上层次更高,更具有权威性;同时也是考虑到各方的平衡问题,因为国务院会更加考量各方面的意见和诉求;如果是公安部的部门规章,就容易从本部门的考量出发。 保障被拘留人权益应告知被拘留人权利并及时通知其家属 《条例》公布的同时,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媒体答问,介绍了《条例》保障被拘留人合法权益的几点举措,主要包括权利义务告知方面、生活饮食方面、医疗卫生、日常作息、通信权和会见权以及被拘留人的检举控告权方面,对于被拘留人的权益保护将更加有法可依。 一是在权利义务告知方面,要求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要求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二是在生活饮食方面,要求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拘留所条例执法细则详情

拘留所条例执法细则详情 【为你推荐】 合同诈骗罪电信诈骗信用卡恶意透支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刑事责任年龄 拘留所大家都知道,当触犯到了一些法规或者有些案件需要待审,情节不算严重的会采取拘留的形式进行处罚,拘留所是有着规范的管理法则进行管理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拘留所条例执法细则。 ▲拘留所条例执法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拘留的顺利执行,根据《拘留所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安部主管全国拘留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和公安边防部门主管本系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拘留所应当坚持依法、科学、文明管理,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尊重被拘留人的人格,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应当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拘留所应当执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人; (三)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现场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 被公安机关依法决定拘留审查的人,以及被依法决定、判处驱逐出境或者被依法决定遣送出境但不能立即执行的人,可以在拘留所拘押。 第二章设置和保障 第六条拘留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按照政府机构序列设置。 拘留所的设置或者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

机关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和公安边防部门根据需要设置或者撤销拘留所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设置若干拘留所,集中收拘所辖区、县、市、旗的被拘留人。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所辖区域内不具备执法条件的拘留所可以责令其停止收拘被拘留人。 第七条拘留所机构名称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拘留所。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设置的拘留所名称为××铁路(交通、森林)公安局(处)拘留所,公安边防部门设置的拘留所名称为××公安边防总队(支队)××拘留所。 第八条拘留所设所长1名,副所长2名以上,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政治委员或者教导员。 第九条拘留所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内设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收拘、管教、监控、巡视、技术、财会等民警,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公安机关可以聘用文职人员等参与、协助拘留所的综合文秘、教育培训、心理矫治、医疗卫生、监控技防、警务保

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看守所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结合看守所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一、机构设置标准 (一)看守所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与监所规模相适宜、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匹配的医疗机构,并在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二)看守所医疗机构分为卫生所和门诊部两种,按照以下标准设置: 1、关押容量不满500人的看守所设置“卫生所”; 2、关押容量500人以上不满1000人的看守所设置“卫生所”或者“门诊部”; 3、关押容量1000人以上的看守所设置“门诊部”。 (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医院。医院的设置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 (四)看守所医疗机构具体设置标准见附件1和附件2。 二、医务人员配置标准 (一)看守所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监所规模及勤务工作模式需要,按照应当保证医务人员每天24小时在所值班的规定确定医务人员配置: 1、关押容量不满300人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2名、注册护士1名。 2、关押容量300人以上不满500人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3名、注册护士2名。 3、关押容量500人以上不满1000人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4名、注册护士3名,医技人员酌情配置。 4、关押容量1000人以上的看守所配置至少医师6名、注册护士5名、医技人员1名。1000人以上每增加300名被监管人员,至少增配2名医务人员。 (二)看守所医务人员配置应当以内科或者全科类临床专业为主,医务人员除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资质外,还需具有相应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对危急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处

理的能力,并应当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 三、医疗器材设备配置标准 (一)看守所应当按照保证必需、满足一般、突出特色的原则,配齐监所医疗卫生工作必备的基础设备和紧急抢救处置器 材。配备医疗器材设备的品种和数量,应当与监管场所规模及实际工作需要匹配。医疗器材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3。 (二)看守所应当在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对医疗设备、器材进行定期检测、保养,保证设备仪器的准确性。 四、其他 (一)对需要住院观察、治疗的在押人员,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办理。 (二)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医疗机构的设置参照本标准执行。收容教育所根据工作需要增配性病治疗仪器、设备。 附件:1.看守所各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2.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一览表 3.看守所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器材设备配置一览表

看守所执法细则试卷

看守所执法细则试题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判决前未被羁押,一审判决被判处实刑的被告人需要收押的,凭一审判决书和《逮捕证》收押。() 2、办理罪犯收押手续后,看守所应当自收押之日起7日内向罪犯家属或者监护人发出罪犯执行刑罚地点通知书。() 3、禁闭的期限一般为1至10天,最长不得超过15天。() 4、新收押人员一般不得单独关押。() 5、安全大检查必须由看守所、驻所武警共同实施,公安机关其他民警不得参与。() 6、对在押人员谈话,每人每月不少于2次,对重点在押人员应当加强谈话教育。() 7、看守所发生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的,应该在24小时内层报至监管局。() 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其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时,由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在办案人员严格监护的条件下,可以临时离所回家探视。() 9、过渡管理时间不得少于7天。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但在过渡监室关押的时间不得超过30天。() 10、严管的实际时间不得少于15天。() 二、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收押的外国籍或者无国籍罪犯,应当在()小时内书

面报告所属公安机关。 A、24 B、8 C、12 D、48 2、对未成年人或者()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械具的,需经当地公安机关批注。 A、55 B、60 C、65 D、70 3、下面哪项不是夜间进入监区的必备流程()。 A、夜间无特殊情况不得打开监室。如遇紧急情况必须打开监室门或者进入监室的,必须有2名以上民警进入 B、紧急情况下,可以通知劳动犯先一同进入监室 C、进入监室时,须有其他民警在监室外警戒,退出监室后应当立即插闩上锁 D、要经带班所领导批准,通知驻所武警中队 4、下列对象中()一般应列为深挖犯罪的重点。 A、交通肇事犯 B,涉黑恶势力犯 C、国家工作人员犯罪 D,家庭暴力犯 5、对于在押人员自伤、自残的,看守所应当()。 A、不予治疗 B、应当及时给予治疗,但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 C、应当及时给予治疗,治疗费用由看守所承担 D、以上都不对 6、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 得少于原判刑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7、根据看守所等级评定办法要求,管教民警对分管的重点在 押人员做到

2020年新疫苗管理法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新疫苗管理法试题及答案 1. 国家对疫苗实行()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填空题) (答案:最严格) 2. 疫苗包括()疫苗和()疫苗。(填空题) (答案:免疫规划非免疫规划) 3. 国家坚持疫苗产品的战略性和()。(填空题) (答案:公益性) 4. 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纳入国家战略。(填空题) (答案:储备)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疫苗安全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加强疫苗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疫苗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填空题) (答案:社会发展规划) 6. 国家制定疫苗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疫苗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填空题) (答案:集约化)

7.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疫苗追溯标准和规范,建立(),整合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追溯信息,实现疫苗可追溯。(填空题) (答案: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 8. 疫苗研制、生产、检验等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严格控制生物安全风险,加强菌毒株等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证菌毒株等病原微生物用途合法、正当。(填空题) (答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9. 国家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关研制规划,安排必要资金,支持()等新型疫苗的研制。(填空题)(答案:多联多价) 10. 在中国境内上市的疫苗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填空题) (答案:药品注册证书)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依法如实记录()、预防接种等情况,并按照规定向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提供追溯信息。(填空题) (答案:疫苗流通) 12. 对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和创新疫苗,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审评审批。(填空题) (答案:优先)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126号《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2年12月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 2012年12月14日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置和保障 第三章收拘 第四章管理 第五章生活卫生 第六章通信、会见、询问 第七章请假出所 第八章教育 第九章解除拘留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拘留的顺利执行,根据《拘留所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安部主管全国拘留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铁路、交通、森林系统公安机关和公安边防部门主管本系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拘留所应当坚持依法、科学、文明管理,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尊重被拘留人的人格,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应当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拘留所应当执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二)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人; (三)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现场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 被公安机关依法决定拘留审查的人,以及被依法决定、判处驱逐出境或者被依法决定遣送出境但不能立即执行的人,可以在拘留所拘押。 第二章设置和保障 第六条拘留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按照政府机构序列设置。 拘留所的设置或者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意见,

看守所食堂管理制度

看守所食堂管理制度 本着“即保证在押人员吃熟、吃热、吃得卫生、吃足定量,又确保安全”的原则,根据上级机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新招聘的炊事人员,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符合条件的签订劳动合同后上岗。已招聘的炊事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符合条件的继续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按相关规定解除芝[支使同。凡患传染性疾病,按规定不能从事炊食业工作的,一律不招聘在食堂从事炊事工作。 (二)严格执行公安部、财政部规定的在押人员伙食实物量标准,保证一日三餐对在押人员的供给做到吃熟、吃热、吃足定量、吃得卫生。对患病、年老在押人员的伙食供给给予适当照顾。每天二次开水供应到监室。夏天的饮用水要充足,冬天的饮用水要注意保温。 (三)根据看守所的统一安排,制定每周菜谱并认真落实,切实搞好在押人员伙食调剂,保证身体所必需的营养,防止食物结构单一。遇有传统节日,按安排适当改善伙食。 (四)进入食堂的物品,认真管理,杜绝乱摆乱放现象。物资的使用,注意节约,防止浪费。食堂的刀具,每次用完后认真清点并锁好,杜绝流出食堂。 (五)切实搞好食堂卫生。饮食卫生要求:“菜米淘洗干净,餐、厨具保持整洁卫生且定时消毒。不得让在押人员吃霉烂变质食品”。 食堂环境卫生要求:“每餐饭后,餐具认真清洗,食堂全面冲洗。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灭除食堂的苍蝇等害虫”。每餐饭前留少许饭和

菜,到下餐饭时进行更换。 (六)尊重少数民族在押人员饮食习惯,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对在押回族人员,饮食的供给,按其生活习惯给予保障。 (七)进出监区送饭,佩戴统一制作的上岗证。进出监区一律走办公大楼的AB门,进出携带的物品须报值班民警查看。 (八)严格执行看守所管理规定。严禁携带手机进监区及上岗,更得为在押人员提供手机让其与外界联系。严禁带食品、香烟等违禁物品进入监区。严禁向在押人员要东西。严禁为在押人员传递物品、信件、口信。 (九)看守所每年一次与炊事员签订安全和管理责任书,凡没有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及违反看守所和管理规定的,实行经济征罚。 xxxxx看守所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