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经典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经典达斡尔族民间故事:五大连池的传说三百年前,饱受沙俄臣民东侵骚扰的达斡尔人,无奈从世居的故乡贝加尔湖畔分三路翻越大兴安岭,度过额尔古纳河,来到了被达斡尔称为“墨尔根”的嫩江两岸。

达斡尔人迁入纳莫尔河两岸后,称这里的火山为“乌尤里;;哈尔多格火山”将那些泡子称为乌德邻池。后来由于汉人的大量涌入,对由两座新期火山(黑龙山、火烧山)的喷发,岩浆阻塞河道而形成五个彼此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用了谐音称谓,从此乌德邻池便被译成了汉语;;五大连池。

达斡尔人一直以游牧为生。一日,一位年轻的猎手在焦得布山用利箭射中一只梅花鹿,骑马追逐这只鹿来到乌云合尔冬吉火山(意为九座火山之意)泉水边,见这头受箭伤的鹿在水里洗理一下后,轻快的向格球山奔去。

这位猎手看呆了,立即翻身下马,跑到泉水池边。见那池水清澈透底,水花沸腾,有股药香味,用手捧了一口饮下,感到甘冽爽口,

气味怡人。此人恍然大悟,此水神泉也。他用弓箭作为标记立在泉池边,发誓再也不猎山中活物。回去后,他将此事讲给族人听,大家是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拉家带口来神泉边饮水洗浴,缺医少药的达斡尔人经神泉洗浴后祛除了多年病痛痨疾,从此他们对神泉顶礼膜拜,充满敬仰。后来居住附近的蒙、满、回、汉等族人用酒、蜜、肉拉关系,套感情,让他们也去达斡尔人的神泉洗浴祛灾治病疗伤。到了近代改称药泉。几个世纪过去了,这里渐渐地被达斡尔、蒙古、满族、汉族等民族作为尼尔基(欢乐之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带着炊具,赶着勒勒车,骑着骏马从草原、莽林四面八方聚集到药泉池边的熔岩、漫滩,杀牛宰羊,祭祀田地,载歌载舞。傍晚时分,他们燃起篝火,通宵达旦。在子夜狂欢疯舞到泉池里,用木瓢掬抢子时泉水喝。他们以抢到“子时水”为吉祥,认为这样可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无病,天无灾。临走时,都要捡起一块石头扔在泉水旁边的敖包上,表示病魔留了下来。这一民俗现在被称为药泉会,也正是这个被蒙古族称为饮水的那达慕,使各族人民每年一次相聚在一起喝着药泉水,饮酒吃肉,相互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传授技艺和那些来源于大草原、大森林里的故事和传说。天长日久,五大连池便汇聚了各个民族和各个区域数不清的神奇传说,每一眼泓池都荡漾着美丽动人的歌谣。

五大连池火山爆发情景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黑龙江外记》一书,该书出版于嘉庆年间,作者西清,他在该书第一卷十五页中写到:墨尔根东西,一日地中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然烟火冲天,其声如雷,

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终年不断,竟成一山,直至城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只可登山而望,今热气渐衰,然隔数里之中,天使到彼查看,亦只远望而已,嗅之唯硫磺气。

时至近代,国内外地质学家对五大连池的科研考察报告也相继出版,如1844年世界著名火山地质专家芬波尔特教授在《中东亚细亚》中记载了五大连池的地质地貌,1855年俄国科学家瓦西里耶夫教授在《满洲火山》中详细记录了五大连池及周边旅游资源,特写下了达斡尔人发现那眼能治病的神泉。从1935年;;1940年日本地质学家小仓勉先后四次考察五大连池,并撰写《北满火山调查报告》一文,他提出创建国立地质公园的建议,他为五大连池火山岩石学奠定了基础。我国著名的科学界泰斗钱学森说:“要把五大连池建设成为国际性矿泉医学研究中心。”

今天被达斡尔人发现的这一神泉,被称为“世界三大奇泉之一“,五大连池由此获得”中国矿泉水之乡”,全国最大的低温冷泉治疗区,开发出了矿泉水、矿泥、药泉皂等保健饮用品。2001年被国家定为首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候选单位。

今天达斡尔人还能引以自豪的是火山岩地下泉水酿制的啤酒,达斡尔人称为巴特罕(英雄之意),该酒曾十几次在国内外获大奖。

作者为: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达斡尔族民间故事:石碑的传说莫旗鄂嫩氏族开阔莫昆住地,有三个石碑,每个石碑下压着一个石龟。其石碑的来源是:达斡尔族从黑龙江被迫南迁后。鄂嫩氏族开阔莫昆在此地建屯,以莫昆的

名称命名村屯为“开阔爱里”(屯)。屯中有一家人,家主年老,临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什么东西也不用,衣服也不要穿,要赤身入殓,悄悄葬于后湖,谁也不要去看。”老人死后,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悄悄地把老人棺材投入后湖中。不久,已出嫁的女儿听说父亲病故,赶忙回到娘家,非要打开棺材看父亲一眼。兄长无奈,只得给打开棺材,妹妹看见老人赤身,就对兄长说:“父亲养育一辈子,临死连衣服都不给穿。”兄长对妹妹告诉,这是父亲的遗嘱,妹妹不听非给老人穿衣服,最后只好给穿了一条短裤,哭了一阵就回婆家去了。自从姑娘走后,家中黑狗突然变得反常,每当晚上星星将要出来时,就跳到房顶整夜吠叫,天亮星星隐没时才从房顶下来。不几天,姑娘又回来了,见到狗上房顶吠叫不吉利为由,逼使兄长把狗杀了。狗死后,天上突然多了一颗明亮的星星。被清朝的钦天监官发现了,为查明这颗新星的由来,钦天监官带领清兵,沿着星星升起的方向寻找。最后找到开阔屯的后湖,找到了老人的棺材,打开一看,只见老人的尸体上半身已化成龙形,有短裤的下半身仍是人形。清朝的钦天监烧焚了老人的尸体。并立了三个石碑,从此之后,开阔屯就衰落下去了。

经典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阔热乎从前有个小伙子很有力气,动不动就爱和人比力气。村里的男人他都较量遍了,竟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小伙子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无敌了。他迫切地向往着名扬天下,就打定主意到外乡,找那些有名气的人比力气。

一天傍晚,他走到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就决定在这儿求宿吃饭。他走进一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媪坐在炕上,听他说明来意后,

老媪说:

“那你就不用再打听啦,我儿子也愿意和人比劲儿,他今天打猎去了,半夜才能回来,你就先吃点东西吧。”

老媪下地特意煮了锅手把肉招待客人。

小伙子慢条斯理地啃光了几块手把肉,对老媪说:“老妈妈,你家的斧子在哪儿呢?”

“做什么呀?”

他扬扬手里的一根光骨头说:“我想敲断这根骨头,吃骨髓。”

“唉呀,年轻人,你怎么这么点本事都没有?来,我给你弄断吧。”

说着,老媪接过那根骨头,轻轻一掰,立刻断成两截。

小伙子惊得目瞪口呆,他面红耳赤地接过骨头,心想:“我的爹,这个老妈妈都这么有力气,她的儿子不定有多大劲儿呢!一旦交手,还不得把我摔成个肉饼子呀!”他很后悔,有心想溜掉,又不好意思。

夜里,他躺在炕上说什么也睡不着,忐忑不安,担心着自己的命运。

半夜,一阵狂风刮过,老媪的儿子回来了,腾腾的脚步声像把墙都要震塌了。小伙子急忙闭上眼睛装睡,心里却害怕极了。

只听老媪说:“我的儿,今天来了一个远方的客人,想找人比力气,这会儿已经睡着啦。”

“是么,那可真不赖。”这声音简直像在撞洪钟,“这几天,我一直在和一个满盖①打仗,那该死的满该竟和我的力气差不多,我一时还弄不死它,正好明天让他给我当个帮手,就别比什么力气啦。”大

力士对母亲说道。

听到这番话,小伙子像躲避了什么灾难一样,放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两人互通姓名,拜了把兄弟。饭后,大力士牵过一匹瘦小的灰兔马来,对小伙子说:“老弟,待会儿坐在我后面,抓牢我的腰带别松手。马跑起来后要闭上眼睛,我不让你睁开时,千万别睁开呀。”

小伙子点头应允,可看着眼前这匹小马却有些不放心:“大哥,这……这马能行么?”

“没事儿,你就放心大胆地骑吧,我的马一跑起来就跟飞一样,不过,你别忘了,你千万不能睁开眼睛啊。”大力士不放心地又叮嘱一遍。

马在奔,小伙子抓牢大力士的腰带,紧闭双眼,耳旁的风呼呼作响,简直都有点像腾云驾雾了。他不觉生出几分好奇心来:“我偷偷睁眼看看,他不会知道的。”他刚刚睁开一只眼,还没等看清什么,眼睛一下就被风力吹瞎了,痛得他不由自主地叫唤起来。

“怎么了?”大力士大声问道。

“我的左眼珠碎啦。”小伙子痛得呲牙咧嘴,恨不得跳下地去转磨磨。

“刚才告诉你别睁眼睛,你这么大人怎么不听话呢?”大力士气愤地呵斥道。

小伙子很羞愧,一声也不敢吭了。

不一会儿,大力士勒紧马嚼子,将马停稳,说:“到了,这回你

睁开眼睛下马吧。”

小伙子捂着那只仍在淌血的左眼,笨手笨脚地下了马。他那只没坏的右眼,看见了森林中挺立着一个参天古树,树下有个硕大的洞口,黑乎乎的,深不见底。

大力士说:“老弟,这就是满盖的老窝,你的眼睛受了伤,就先呆在外面吧。我要是觉得力气不够用,就在里面喊你,你再下来帮忙。”说完他就钻进洞去。

不一会儿洞里传出大力士与满盖交手厮打的各种各样的叫喊声,令人毛骨悚然。

小伙子始终没听到大力士喊自己去帮忙。

一会儿,一切归于沉寂,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一缕忧丝一下子潜入他的心房:“是不是大力士给害死了?”这想法让他既伤心又害怕,有心想下去和满盖拼个死活,又怕自己力不胜任;有心想溜掉,又觉得不够义气。正踌躇间,大力士出现在洞口了。小伙子惊喜地迎上前去。大力士说:“我到底把那个家伙弄死了,咱们回去吧。”

小伙子又生起好奇心来,恳求道:“大哥,以前我总听人家说满盖满盖的,满盖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还没亲眼见过哪,让我下去看看,行吗?”

“那好,你去吧,快点上来。”

小伙子摸索着下了洞底,只见幽暗的山洞里斜倒着一座小山似的满盖,头像一口大锅,嘴像一个大盆,浑身尽是猪鬃般的硬毛,怪吓人的。满盖尚余一丝未断的气儿,一只手痉挛地来回抖动着。突然,

他一眼看见那只手上有个大大的金戒指,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他兴奋地抢上前去,企图摘下这个宝物,可不知怎么搞的,他一下子就给满盖的手指夹住了,挣也挣不出来,随着那只手的来回抖动,他像片树叶似的飘上飘下,狼狈极啦。

大力士在上面等了半天也不见他上来,就不放心地下来了,正好看见他这幅可怜相,既好气又好笑,一把就将他拽出来了,问他是怎么搞的。

小伙子红着脸,喃喃地说:“我……我看见这儿有个戒指……”

大力士轻轻地掰断满盖带戒指的那根手指,递给他。

从此,小伙子再也不敢说大话逞能啦。

讲述人,鄂温克族自治旗白音塔拉公社小学,特木热

搜集整理:苏华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达斡尔族,音乐舞蹈,现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的现状及思考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的现状及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相关学者的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未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众所周知,音乐舞蹈形态千差万别,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作为独立的存在,自身特色十分鲜明,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现状的思考和探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弘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并为音乐舞蹈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现状进行思考,以此带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与保护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可以使更多的人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现状来讲,情况不是十分乐观,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以及对传统音乐舞蹈的分析都不是十分透彻,所以,不断深入研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对其认识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当前的传承现状,总结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未来的保护措施以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保护传承工作的落实,一般来讲,传承是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展现其固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所以,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问题逐渐成为相关学者的关注重心和焦点。 一、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主体。就目前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主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个体行为保护与传承,民间团体行为保护与传承,以及政府行为的保护与传承。以下对不同传承主体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 个体行为保护与传承的最大特点在于保护者主动并愿意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有效的传承给他人,简单来讲,个体行为保护传承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能够积极主动的将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和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承下去,以便更多的人了解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文化精髓,目前,个体传承效果相对良好。 民间团体行为传承与保护主要是通过节日以及一些民俗活动组织歌舞演出,或者通过学术研讨会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和探析,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达斡尔族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本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同时随着政府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民间团体传承行为逐渐成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传承的主流方式,并在不断发展中。 政府行为的传承与保护主要是指的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同时也包括一些专业院团、专业院校等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个体、学校、政府三个保护主体大体上涵盖了自下而上的保护和传承主体,从总体上来讲,个体保护和传承相对随意,同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民间机构相对稳定,保护和传承活动也相对规范,所以民间机构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作用相对较大,政府在传承与保护达斡尔族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关于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艺术研究初探

关于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艺术研究初探 【内容摘要】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非常丰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又称“阿罕伯”或“哈库麦”,其在达斡尔族聚居的山村、城镇广为流行。“鲁日格勒”反映了达斡尔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虽然经后人不断发展,但其内容和形式仍保留了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内容形式艺术研究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富饶美丽、民族众多,生息在这里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民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而其中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更为绚烂。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达斡尔族,乃至呼伦贝尔地区民间舞蹈的代表。 一、来源与沿革 达斡尔语的“鲁日格勒”含有“火焰”“燃烧”之意,现虽已是该舞的专用名词,一般解释为“跳起来”或“狂欢”“欢乐”,但其根词“鲁日格”是“火焰升腾”或“火焰燃起”之意。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具有悠久的历史,

并世代相传。其反映了达斡尔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虽然经后人不断发展,但其内容和形式仍保留了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关于“鲁日格勒”舞蹈的来源,在民间有几种说法。曾是清都统府笔帖式(文书)时年82岁的敖德善(此人精通满、蒙、汉文)说:“该舞最早的来源与篝火有关,是人们在篝火旁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动态,进而形成的自娱性舞蹈。”敖德善对“鲁日格勒”这一舞蹈名称早有考究,他说:“该舞名称是由‘燃烧’一词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模拟雄鹰飞翔。达斡尔人特别爱好跨着骏马,臂驾猎鹰的野游式放鹰活动。猎鹰是他们承袭祖先契丹民族遗风,将由山鹰训练而成的猎鹰称为“飞行猎人”。 二、形式与内容 “鲁日格勒”有一套较完整的表演程序,前后衔接自如,动作节奏对比鲜明,全过程可分为三段。 (一)赛歌(以歌为主) 参加者协商选曲,可以齐唱也可以对唱,有问有答,有合有分,有时即兴填词,相互比试着智慧和歌唱才华。舞者随着悠扬的舞曲缓缓移动着双脚,做“滑拖步”或“拖拍步”,手部动作较为简单,他们面对面相互携手成圈,前后自然悠动着或做“双手下耷拉腕”动作。 (二)对舞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xx级09音教1xx 学号 姓名xx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摘要: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 扎恩达勒,xx,xx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 (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 “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哈库麦勒”是以女子为主的群众娱乐舞蹈,带有很强的竞技竞智性,是一种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形式。每逢佳节、丰收、亲人团聚、庆祝活动,酒足饭饱之后便在家中跳起“哈库麦勒”。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举行大型的“敖包会”“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男子也参加进来,发展成为室外的群众性活动。这也说明“哈库麦勒”在不断的发展中。 “哈库麦勒”歌曲音调明快、平稳、节奏鲜明、节拍规整、衬词多样、可舞性强。目前,有些“哈库麦勒”歌曲已脱离舞蹈,单独在群众中流行。 “哈库麦勒”的表演形式在程序上可分为“比歌”“赛舞”“打斗”三大段。 压腕、摆胯、拖步构成了“哈库麦勒”舞蹈动作的三大要素,也是“哈库麦勒”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压腕优美舒展、落落大方;摆胯时腰姿稳健加之左右摇摆,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2020智慧树,知到《民间音乐艺术采撷》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民间音乐艺术采撷》章 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民间音乐艺术采撷》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东北五族民间音乐解析 1、问题:东北五族所指的民族不包括下列哪个民族? 选项: A:朝鲜族 B:达斡尔族 C:鄂温克族 D:赫哲族 答案: 【朝鲜族】 2、问题:《伊玛堪》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说唱音乐称谓? 选项: A:满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鄂温克族 答案: 【赫哲族】 3、问题:下列民族对应的民间歌舞名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达斡尔族:《哈库麦》 B:鄂温克族:《鲁克该勒》

C:鄂伦春族:《吕日格仁》 D:赫哲族:《斗熊舞》 答案: 【赫哲族:《斗熊舞》】 4、问题:那乃族是赫哲族在俄罗斯境内的同源民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俄罗斯族是外来民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6、问题: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7、问题:东北五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语言。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问题:《乌苏里船歌》是赫哲族原生态民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见面课:古琴音乐折射的文人情怀 1、问题: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中的琴是指什么乐器? 选项: A:钢琴 B:古筝 C:古琴 D:扬琴 答案: 【古琴】 2、问题:古琴的名称有很多种,下面还有哪种也是对古琴的称呼? 选项: A:瑶琴 B:玉琴 C:七弦琴 D:古筝 答案: 【瑶琴 ; 玉琴 ;

七弦琴】 3、问题:以下哪一位不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 选项: A:管平湖 B:查阜西 C:刘天华 D:吴景略 答案: 【刘天华】 4、问题:下面哪一首古曲不是古琴曲? 选项: A:《平沙落雁》 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 D:《十面埋伏》 答案: 【《十面埋伏》】 5、问题:我国最早的刻本琴谱《神奇秘谱》是刊刻于哪个朝代? 选项: A:唐朝 B:宋朝 C:元代 D:明代 答案: 【明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7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1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2——3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 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

达斡尔族民歌

达斡尔族民歌

————————————————————————————————作者:————————————————————————————————日期: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班级 09音教1班 学号 09084105 姓名邱敏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春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 (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在结构上比较有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DOC)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 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 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 2 民歌发展史: 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 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 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 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 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 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 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 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 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 调骨架较固定) 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苗晶、乔建中 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 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 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

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 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 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走西口》 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上去高山望平川》 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 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 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研究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研究 达斡尔族繁衍生息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是齐齐哈尔市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是农牧、渔猎兼营的少数民族,在开发这里自然资源的同时,达斡尔族也创造了古老而优美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创造着一部漫长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史。本文以达斡尔族为例,对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态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标签:齐齐哈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 在各种论著中,对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考察与研究涉及不多,已有的著述,主要还是研究音乐作品自身,而忽视了文化部分,忽视物质性、社会性、心理性音乐在黑龙江北方民族音乐现象系统化结构中的整体作用,尚未把数量众多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作用的音乐环节,在各种影响作用之下是如何作为整体在社会生活中生存来进行全局性的、综合性的把握,进行宏观的整体研究、对比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可见,以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为例论述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视角是独特的。 一、达斡尔族的音乐文化 口头民间文学。达斡尔族虽没有文字,但以世代口头流传形式创造了丰富的口头民间文学。其中以“乌钦”流传最广,最受人民欢迎。”乌钦”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有曲有词。表演时,常是一个人用四弦琴自拉自唱。“乌钦”的内容广泛,歌颂英雄除暴安良,赞美家乡美丽风光,反映民族历史源流,歌颂男女纯朴的爱情。短的“乌钦”可以说上几天,长的可以演上数月。《少郎和岱夫》《西小姐》《兵营之歌》《去海拉尔路上》等都是流传较广的“乌钦”。 还有“乌日格勒”,“乌日格勒”达斡尔语“故事”之意,它是寓言、传说、神话的通称。其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歌颂了“巴特热”(英雄),抨击了“莽格”(恶鬼的形象),反映达斡尔族人民的爱与恨,追求与理想。 在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民间文学还吸取了汉族、满族、蒙古族民间文学的精华。用达斡尔语和诗歌形式改译的《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聊斋志异》等说唱译本,在达斡尔族中流传甚广。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曲体裁的民歌。通常是在野外放牧、田间劳动、骑马赶车时吟唱。其曲调悠扬,奔放。可分为有词和无词两种类型。无词的“扎恩达勒”是一种以“讷——呀,呢——呀”等无实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有词“扎恩达勒”是在曲谱上填词的歌,有《美丽的嫩江》《牧歌》《快去撒网啰》《出嫁之前》《出征》《马上的哥哥在何方》《看年画》《想情人》等。 “雅德根依若”属萨满歌曲。是“雅德根”或“巴格奇”治病跳神,以及集体祭祀活动时唱的歌。歌词内容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演唱时由“雅德根”或“巴格奇”领

达斡尔族民歌与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歌之比较

摘要:达斡尔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题材为人们书写了一幅有声的历史画卷,并真实地记载了迭斡尔族发展历史、民族风俗,再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心声。本文从达斡尔族概况、民歌的特点、达斡尔族民歌与黑龙江流域各族民歌体裁的异同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迭斡尔族民歌与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歌体裁的异同。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歌题材;民歌比较 本文是2009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达斡尔族歌曲的创作与研究》论文,课题编号090041 一、达斡尔族概况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我国历史文献中曾出现过几种不同音译的名称,如打虎儿、达呼尔、达瑚里、打呼里、达乌尔等等。“达斡尔”意为“开拓者”,是契丹族的后裔。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明,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人。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目前己搜集到的用满文拼写的达斡尔语手抄本中,有清代达斡尔文人阿拉布丹的《四季歌》《蝴蝶花的荷包》《戒酒歌》等数十篇优秀作品。叙事诗和民间歌舞真实地反映了达斡尔族的生产和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由于达斡尔族多居住在祖国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还有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演变,从而形成了他们社会和文化多元的特征。达斡尔族文化体现了农、牧、渔、猎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都表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上。其中宗教习俗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达斡尔族大部分人信仰萨满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喇嘛教。达斡尔族崇拜自然界,每年阳历五月都要屯众宰杀猪或牛以祭拜天、地、山、川等诸神。达斡尔家庭都有一个专司祭祀的萨满,除祈祷、祭鄂博外,还以巫术治病,届时要宰杀牛、羊,奉送如奶皮、奶油及各种糕点等食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种祭祀活动已不多见。 达斡尔族民间美术、剪纸、刺绣、玩具等,是妇女们的手工艺品,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世代相传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运动盛行,该地区享有“曲棍球之乡”的声誉。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达斡尔族民歌体现了达斡尔族各种民俗习惯,一些民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反映这些民俗的民歌还依然在达斡尔族民间中流传。如祭祀活动中的“雅德根”歌曲,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以及游戏活动中的游戏歌等等。 达斡尔族知识的传授主要依赖于口头,民歌也是如此。因其易于流传,而成为民间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民歌主要出现在“哈库麦勒”中。 达斡尔族民歌基本上使用五声音阶的宫、羽、商、徵4种调式。大部分具有短小精悍,句逗分明,结构方整等特点,一段多为4旬,其中两句构成的民歌常常重复下旬,并且重复语句中多用衬词,演唱时普遍习用慢颤音。特别是在乐句末尾的长音上,颤音由慢起而不断加快,曲调的收束常用下滑音。口弦、抓鼓、腰铃、四胡、三弦等乐器都是达斡尔族常用的民间乐器。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达斡尔人称山歌为“扎恩达勒”,是指通常在野外生产劳动休息或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2、中国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五大类。3,民族音乐特点:有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4、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包括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乐伯乐系。 5、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2、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和感人脏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2、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的民间歌曲。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1、节奏的律动性,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3、领、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搬运号子(如《哈腰挂》),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如《催咚催》、船渔号子(如川江船夫号子)。 3、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曲调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多两句体和四句体的乐段结构,乐句变化形式多样。 “花儿”: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作“野曲”,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旋律高亢奔放、深沉质朴,歌词多即兴创作,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多用比兴手法。代表曲目:《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多为上下句结构。代表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走西口》。 4、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曲调比较流畅,音乐结构比较规整,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艺术加工较多,唱词相对固定,流传范围较广。小调分为呤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时调:是一种除了在日常生活传唱外,还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演唱者大多为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完整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一般有器乐伴奏。内容广泛,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内容的唱词,表现各种情绪和感受。音乐主要来自谣曲,小部分吸取了山歌和其他体裁的音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等 少数民族民歌部分:1、内蒙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牧歌、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北国之声2017人教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10、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中国经典各地民族民间歌曲曲目

各地民族民间歌曲 东北三省区:(黑吉辽) 黑龙江 1.绣荷包 2.上茨山 3.反啰嗦五更 4.河边情歌(赫哲族) 5.心上人(达斡尔族) 吉林 1.生产忙 2.小看戏 3.绣苫布 4.阿里郎(朝鲜族) 5.道拉吉(朝鲜族) 辽宁 1.茉莉花 2.瞧亲家 3.小拜年 4.月牙五更 5.妈妈娘你好糊涂 华北五省区:(京津冀晋蒙) 内蒙古 【A组】 1.打连成 2.想亲亲 3.阳婆里抱柴瞭望哥哥 4.割莜麦 5.人家都在你不在 【B组】 1.银杯(蒙古族) 2.诺恩吉亚(蒙古族) 3.天鹅/鸿雁(蒙古族) 4.辽阔的草原(蒙古族) 5.小黄马(蒙古族) 【C组】 1.心上人(达斡尔族) 2.喜鹊(鄂温克族) 3.金色的雅鲁河(鄂温克族) 4.站在高山顶上放声歌唱(鄂伦春族) 5.鄂伦春小调(鄂伦春族) 北京 1.画扇面 2.十二月花名 3.渔樵耕读

4.对花 5.四季歌 天津 1.画扇面 2.尼姑思凡 3.探情郎 4.瞧亲家 5.王大娘探病 河北 1.孟姜女哭长城 2.茉莉花 3.捡棉花 4.放风筝 5.绣灯笼 山西 1.人家都在你不在 2.会哥哥 3.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 4.看秧歌 5.妇女自由歌 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疆) 宁夏 1.阿哥的白牡丹 2.尕妹妹门上浪三浪 3.一心儿想着你了 4.四姑娘(回族) 5.马五哥(回族) 青海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尕老汉 3.一对鸽子虚空里飞 4.河里浪头翻三翻 5.樱桃好吃树难栽 新疆 【A组】 1.牡丹汗(维吾尔族) 2.阿拉木汗(维吾尔族) 3.大阪城(维吾尔族) 4.黑眉毛的姑娘(乌孜别克族) 5.古丽碧塔(塔吉克族) 【B组】 1.金色的阿拉泰(哈萨克族) 2.我的黑眼睛(哈萨克族) 3.褐色的鹅(哈萨克族)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比较

第16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7 2007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 ul . 2007 159 文章编号:1008-8717(2007)07-0159-02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比较 李 蕴 (牡丹江大学艺术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民歌;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民间说唱 中图分类号:T642.2 文献标识码:A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在这里生活着古老民族三大体系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保卫了祖国的边疆,同时在民族的交流融合中也各自创立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现将这三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按其体裁形式进行说明比较。以便我们了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及特征,为繁荣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山歌小调类民间歌曲 山歌小调类歌曲在各自的民族中的称谓有所不同,如赫哲族把此类民间歌曲叫做“嫁令阔”,是除赫哲族民间歌曲以外所有民歌的泛称,占有赫哲族民歌的绝大部分,其曲调优美、抒情、流畅,歌词多即兴填词,较少固定。其音节形式多为五声音阶,其中“宫”“徵”调式最多,“羽”调式次之,“商”“角”调式较少。曲调的结构较为简单,节拍多为4/4,5/4,6/8,3/4,自由节拍歌曲几乎没有。“嫁令阔”的特性衬词即“赫尼娜”“啊啷赫尼娜”等的使用,既可以用于开头,又可以用于结尾,凸现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民族特色。如我们所熟知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如此。 山歌小调类的民间歌曲在鄂伦春族称谓是“柬达仁”,这种体裁在鄂伦春族当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描绘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描写社会史实、生产生活、婚俗礼仪、民间故事等等。反映鄂伦春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游猎生活和独特的婚俗礼仪等都可以在“柬达仁”歌曲中找到。“柬达仁”的音阶形式也多为五声音阶,其中“羽”“宫” 调式最多,“徵”调次之,“商”“角”调较少。与赫哲族的调式极其相似。鄂伦春族传统生活是以渔猎、采集为主 要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环境和习俗等原因形成了鄂伦春人豪爽、刚劲的性格,所以其民歌节奏以明快、乐观、刚劲较有规律的二拍、三拍节奏居多,与劳动生活相谐和,但和赫哲族比有抒情的散板节奏的应用。在鄂伦春语特性衬词“呢呀那耶”“呀斯纳耶”等应用下更显示出鄂伦春族民间歌曲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达斡尔族此类歌曲叫做“扎恩达勒”,通常是在田间劳作、草原放牧、伐木放排、骑马起车时唱的歌曲,其曲调悠长、粗犷、奔放。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类型,无词的是一种以衬词“讷咿呀”“呢咿呀”这种无实际意义的词即兴演唱,节奏变化较大,用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或是对大自然的赞美等。有词的是在无词的基础上,填上具有具体内容的歌词,但词的变化性很大,同一曲调配以多种歌词的现象较为普遍。其音节形式为五声音阶,其中“宫”“羽”“徵”调较多,“商”调次之,“角”调式较少。曲式结构一样较为简单,大都具有明显的句逗结构方整,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节奏鲜明、节拍严整以二拍、四拍、六拍为多,在某些长音处有自由处理,没有像蒙古长调那样的自由拍。 二、民间歌舞中的歌曲 赫哲族的民间歌舞叫“哈康布力”,其中的歌唱部分被称为“哈康布力”歌曲。哈康布力即天鹅舞,是关于赫哲族民间的一个美丽传说,叙述了善良的贫家女“莎丽芳德”为了坚贞的爱情抗婚投江自尽,死后变成了一只洁白的天鹅,若干年后十分怀念家乡的父母和家乡的故土,每年春天飞回家乡一次。家乡的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编了“天鹅歌舞”欢迎天鹅姑娘的故事。虽是一个传说,但却说明赫哲族有过这样一种歌舞形式。但遗憾的是这种歌舞表演形式却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下面是 收稿日期:2007-03-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