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 (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2.高速公路

3.临界速度

5.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6.汽车的动力上坡

8.汽车的制动性能

10.极限最小半径

13.行车视距

14.停车视距

16.视距包络图

18.最大坡长

19.道路线形设计

23.爬坡车道

26.超高

27.超高值

28.经济运距

29.道路选线

30.定线

31.导向线

32.二次修正导向线

35.直线型法

36.曲线型法

38.环形交叉

40.交织长度

41.交织段长度

44.断链

45.定测

46.公路网

47.公路网拥挤度

二、单项选择题

3.为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交通部在1990年制订了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并计划从“八五”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该计划,该计划的名称是()。

A 791 8工程

B 211工程

C 三主一支持 D五纵七横4.我国现行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等级。

A 三个

B 两个

C 六个

D 五个5.根据现行标准规定,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25000~5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6.根据现行标准规定,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5000~1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7.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8.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9.高速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0.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3.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一般采用()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A 第1位

B 第10位 C第30位 D 第50位14.在线形设计时,车座数小于或等于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车辆折算系数为()。

A 0.5

B 1.0

C 1.5

D 2.0 15.()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

A 滚动阻力系数 B横向附着系数

C 纵向附着系数

D 汽车的回转质量换算系数16.在所有汽车行驶阻力中,与行车速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滚动阻力

B 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 D 惯性阻力

17.对于设计速度为80km/h 的公路,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不小于为( )。

A 200m

B 44.44m

C 160m

D 45m

18.对于设计速度为80km/h 的公路,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不小于为( )。

A 600m

B 66.67m

C 480m

D 70m

19.在平曲线设计中,圆曲线半径不宜超过( )。

A 2500m

B 5000m

C 30000m

D 10000m

20.我国现行《标准》规定采用( )作为缓和曲线

A 回旋线

B 三次抛物线

C 双纽线

D 二次抛物线

21.对于小转角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一般认为,当转角θ( )时属于小转角。

A ≤10°o

B ≤7°

C <12°

D <7°

22.对于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的视点位置的规定为:距路面中心线( )。 A m b )5.14(- B m b )24(- C m b )22(- D m b )5.12

(-

23.在由两相邻反向曲线构成的S 形平曲线中,已知JD 1的桩号为K6+456.360,

Th 1=163.732m ,Lh 1=322.178,交点间距L 1-2=345.500m ,Th 2=182.269m ,则JD 2的桩号应为( )。

A K6+796.574

B K6+797.576

C K6+801.86

D K6+801.359

24.在由两相邻反向曲线构成的S 形平曲线中,已知JD 1的桩号为K6+456.360,

Th 1=163.732m ,Lh 1=322.178,交点间距L 1-2=346.500m ,Th 2=182.269m ,则JD 2的桩号应为( )。

A K6+797.574

B K6+679.576

C K6+802.86

D K6+803.359

25.位于海拔( )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

A 1000m

B 2000m

C 2500m

D 3000m

26.位于一定高度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在高原地区的某段纵坡设计时,若折减后的纵坡度值为3%,则应采用( )。

A 2%

B 3%

C 4%

D 5%

2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中,在相对高差为 200m ~500m 范围内时,一般以接近( )为宜;

A 5.5%

B 5.0%

C 0.5%

D 3.0%

28.缓和坡段的纵坡应( )。

A 不大于3%

B 不小于3%

C 大于3%

D 小于3% 29.各级道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A 0.3%

B 3.0%

C 1.0%

D 0.5% 30.转坡点在竖曲线的上方,该竖曲线称()。

A 凹形竖曲线

B C形竖曲线

C S形竖曲线

D 凸形竖曲线31.转坡点在竖曲线的下方,该竖曲线称()。

A 凹形竖曲线

B C形竖曲线

C S形竖曲线

D 凸形竖曲线32.我国在道路纵面线形设计中,为了设计计算方便,一般采用()作为竖曲线线形。

A 回旋线

B 二次抛物线

C 双纽线

D 三次抛物线33.按汽车行驶时间的要求确定竖曲线最小长度时,应选用()。

A 50m

B 6秒行程

C 3秒行程

D 70m 34.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取()。

A 3.50m

B 3.75m

C 3.00m

D 4.00m 35.爬坡车道起点处渐变段长度是用来使正线车辆驶离正线而进入爬坡车道,其长度一般取()。

A 45m

B 3s行程

C 9s行程

D 60m 36.平曲线的加宽设置的条件是:平曲线半径()。

A 等于或大于250m

B 大于250m C等于或小于250m D 小于250m 37.当公路符合加宽条件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各级公路共分为()加宽值。

A 2类

B 3类

C 4类

D 5类

38.二、三、四级公路均应采用()断面形式,其路基横断面主要包括行车道、路肩等。

A 混合式

B 独立式 C整体式 D 分离式40.凸形中央分隔带主要用于宽度()的中间带。

A ≤4.5m

B ≤3.0m

C <4.5m

D >4.5m 41.当硬路肩宽度≥2.25m、而且行车道超高横坡值< 8%时,应设置()的横坡。

A 向外倾斜

B 向内或外侧倾斜 C向内倾斜 D平坡42.当硬路肩宽度≥2.25m、而且行车道超高横坡值> 8%时,应设置()的横坡。

A 向外倾斜

B 向内或外侧倾斜 C向内倾斜 D平坡43.在圆曲线上的超高横坡度应()。

A 逐渐变化

B 等于路拱横坡度 C小于路拱横坡度 D 为一定值44.在缓和曲线上的超高横坡度应()。

A 逐渐变化

B 等于路拱横坡度 C小于路拱横坡度 D 为一定值45.一般气候条件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超高横坡度不应()。

A 大于8%

B 小于8%

C 大于10%

D 小于10% 46.一般气候条件下,二、三、四级公路超高横坡度不应()。

A 大于8%

B 小于8%

C 大于10%

D 小于10% 47.新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采用()作为设计高程。

A 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

B 未设超高、加宽前的路基外边缘高程

C 中央分隔带的内侧边缘

D 设置了超高、加宽后的路基外边缘高程

48.新建二、三、四级公路采用采用()作为设计高程。

A 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B 未设超高、加宽前的路基外边缘高程

C 中央分隔带的内侧边缘高程

D 设置了超高、加宽后的路基外边缘高程49.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净高应为()。

A 5.00m

B 4.50m

C 2.50m

D 6.50m 50.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

A 5.00m

B 4.50m

C 2.50m

D 6.50m 51.人行道、自行车道、检修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

A 5.00m

B 4.50m

C 2.50m

D 6.50m 52.对于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宜采用()的选线方法。

A 纸上选线

B 实地选线 C实地放线 D 航测选线53.越岭线的特点是路线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的安排。

A 路线平面

B 路线横断面

C 线形组合

D 路线纵坡54.越岭展线的方式中,符合路线的基本走向,纵坡均匀、线形好、技术指标较高,而且工程相对较为经济的方案通常为()。

A 自然展线

B 回头展线水

C 回旋展线

D 螺旋展线55.在地形平坦,视线开阔,路线受限不十分严,而且路线位置能由明确的地面目标来决定的地区,可采用()确定路线。

A 拨角法

B 穿线交点法

C 直接定交点法

D 坐标法56.()适用于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

A 加铺转角式

B 分道转弯式

C 扩宽路口式

D 环形交叉57.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弯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

交叉形式称之为()。

A 加铺转角式

B 分道转弯式

C 扩宽路口式

D 环形交叉58.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组织交通更为有效

A 加铺转角式

B 分道转弯式

C 扩宽路口式

D 环形交叉59.在所有交错点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A 分流点

B 合流点

C 冲突点

D 交织点60.在交叉口设计时,应首先尽量采取措施减少(),以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

A 分流点

B 合流点

C 冲突点

D 交织点6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上,四路交叉的冲突点的个数为()。

A 3

B 15

C 16

D 50 62.在仅有直行红绿灯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上(不专门控制左转车辆的行驶),四路交叉的冲突点的个数为()。

A 2

B 15

C 16

D 50 63.公路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计算行车速度相同,若受限制必须降低车速时,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

A 50%

B 60%

C 70%

D 80% 64.环形交叉设计中,在性质相同、等级相近的道路相交时,中心岛的形状一般多用()。

A 椭圆形

B 圆形

C 圆端形

D 卵形65.环形交叉设计中,主次道路相交时宜采用()。

A 椭圆形

B 圆形

C 圆端形

D 卵形66.环形交叉设计时,环道上一般宜设置()条车道。

A 1~2

B 2~3

C 3~4

D 5~6 67.环形交叉设计中,根据经验,交织角以控制在()之间为宜。

A 5°~10°

B 20°~30°

C 5°~20°

D 30°~40°68.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护,有利于污水的综合利用,便于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城市排水系统应采用()。

A 分流制

B 合流制

C 明式系统

D 混合式系统69.为了交通便利和保护环境卫生,在建筑物密度较高和交通频繁的地区应采用()。

A 明式系统

B 暗式系统

C 合流制

D 混合式系统70.道路中心线纵坡度()时,可在距离道路两侧一定宽度范围内设锯齿

形偏沟,以保证路面排水。

A 小于0.3%

B 小于或等于0.5%

C 小于或等于0.3%

D 小于0.5% 71.道路中心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距离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宽度范围内设锯齿形偏沟,以保证路面排水。

A 0.5~1.0m

B 1.0~3.0m

C 3.0~4.0m

D 1/4路幅72.在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中,工程勘测设计阶段是指从()开始至施工图设计工作结束的工作阶段。

A 建设计划立项

B 下达项目建议书 C下达设计任务书 D 可行性研究7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应按()设计

A 一阶段

B 两阶段 C三阶段 D 四阶段74.对于修建任务紧急、方案明确、技术比较简单的项目及一般小型项目,可采用()设计。

A 一阶段

B 两阶段 C三阶段 D 四阶段75.对于大型复杂的建设项目,可通过勘测先提出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查后再编制施工图设计,而构成()设计。

A 一阶段

B 两阶段 C三阶段 D 四阶段76.()是整个勘测外业的核心,其它作业组都是根据它所插定的路线开展测量工作,所以它在整个公路勘测设计中是起着主导作用,

A 选线组

B 测角组

C 中桩组

D 内业组77.外业期间的()是一项比较关键性的工作,它在整个外业工作中起着核心组织的作用,是沟通各个作业组工作联系的桥梁。

A 选线组

B 测角组

C 中桩组

D 内业组78.断链有“长链”与“短链”之分,当原路线桩号里程为K6+230,而实际桩号里程为K6+260.653,则该断链称为()。

A 长链30.653m

B 短链30.653m

C 长链0.653m

D 短链0.653m 79.断链有“长链”与“短链”之分,当原路线桩号里程为K6+230,而实际桩号里程为K6+209.653,则该断链称为()。

A 长链20.347m

B 短链20.347m

C 长链9.347m

D 短链9.347m

三、多项选择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包括()。

A 公路运输

B 网络运输 C铁路运输 D 管道运输2.公路运输的特点有()。

A 机动灵活

B 服务面广 C适应性强 D 成本偏高3.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可分为()。

A 支路

B 次干路

C 主干路

D 快速路4.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包括()。

A 设计车辆

B 设计速度 C通行能力 D 设计半径5.汽车行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有(),它们是通过人、车、路和环境等各方面来保证的。

A 安全

B 直达

C 经济

D 舒适

6.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这些阻力包括()。

A 滚动阻力

B 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 D 惯性阻力8.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从丧失稳定的方式来看,有()。

A 滑动稳定性

B 纵向稳定性 C倾覆稳定性 D 横向稳定性9.与横向力系数 的大小直接相关的因素有()。

A 行车速度

B 轮胎压力 C平曲线半径 D 路拱横坡度10.道路的平面线形要素包括()。

A 直线

B 竖曲线 C缓和曲线 D 圆曲线11.直线线形的缺点有()。

A 线形灵活性差

B 难以准确目测车辆之间的距离

C 注意力难以集中

D 容易导致高速行车

12.确定缓和曲线的长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

B 超高渐变率

C 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

D 视觉条件

13.现行规范中,行车视距根据通视要求的不同,可分有()。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 超车视距14.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方法有()。

A 最大横净距法

B 横净距法 C曲线拟合法 D 视距包络图法15.纵断面图上半部的两条主要的线形包括()。

A 竖曲线

B 地面线 C设计线 D 直坡线

16.纵断面上的直坡线可有()几种情况。

A 上坡

B 均坡 C下坡 D 零坡

17.最大纵坡的影响因素包括()。

A 道路等级

B 动力特性 C自然条件 D 工程经济

18.根据规定在()路段,需要考虑最小纵坡的规定与要求,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A 挖方路段

B 填方路段 C横向汇水不良 D 横向排水不良19.最小坡长的限制主要考虑()等因素的影响。

A 平纵组合的要求

B 布设竖曲线的要求

C 行车速度的要求

D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20.竖曲线要素主要有()。

A 竖曲线长度

B 缓和曲线长度 C竖曲线切线长 D 竖曲线外距21.确定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

A 行车速度

B 行车视距 C行车舒适性 D 超重22.确定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

A 行车速度

B 行车视距 C行车舒适性 D 超重23.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有()。

A 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

B 上坡方向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容许速度

C 上坡方向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理想速度

D 下坡方向行车不够安全

24.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竖曲线设计

B 确定路线的设计标高

C 确定各坡段的坡度

D 确定各坡段的坡长

25.在纵断面设计中,应标注控制点包括()。

A 越岭垭口

B 重要桥涵

C 最大挖深

D 经济点26.纵断面图上部主要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竖曲线及其要素 B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

C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与孔径

D 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

27.横断面设计线包括的内容有()。

A 护坡道

B 行车道

C 路肩

D 截水沟2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常是将上、下行车辆分开,其断面形式有( CD )。

A 混合式

B 独立式 C整体式 D 分离式29.城市道路常见的断面形式主要包括()。

A 单幅路

B 幅路 C三幅路 D 四幅路30.双车道公路的车道宽度主要包括()。

A 汽车自身的宽度

B 满足超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

C 设置安全设施所必须的宽度

D 满足错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3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宽度主要包括()。

A 汽车自身的宽度

B 满足会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

C 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度

D 设置安全设施所必须的宽度39.超高值大小的影响因素有()。

A 设计速度

B 路面类型 C自然条件 D半径40.一般公路设计中,应在()设置边沟。

A 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低填方地段

B 高路堤路段

C 深路堑路段

D 浅路堑路段

44.路基横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包括()。

A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B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C直线曲线转角表D路基设计表45.路基填挖的断面积的计算方法有()。

A 积距法

B 坐标法

C 几何法

D 数格法46.路线的选定一般要经过的步骤包括()。

A 全面布局

B 逐段安排

C 具体定线

D 施工组织47.沿溪线布设的要点包括()。

A 河岸的选择

B 过岭标高的确定

C 线位的高度的确定

D 垭口的选择48.越岭线布设的要点包括()。

A 河岸的选择

B 过岭标高的确定

C 线位的高度的确定

D 垭口的选择49.路线经过不良地质地段布设时,应遵循()的原则。

A 避重就轻

B 避弱制强

C 加强调查 D综合防治50.越岭展线的形式主要有()。

A 自然展线

B 回头展线水

C 回旋展线

D 螺旋展线51.定线的影响因素有()。

A 地形

B 地质

C 技术标准

D 国家政策52.常用的实地放线的方法有()。

A 支距法

B 拨角法

C 直接定交点法

D 坐标法53.支距法放线的步骤包括()。

A 量支距

B 放支距

C 穿线交点

D 放曲线54.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A 方向岛

B 分隔岛

C 安全岛

D 中心岛55.在具体设计中,常根据交通量、交通性质以及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把交叉口设计成各具交通特点的布设形式,可归纳为()。

A 加铺转角式

B 分道转弯式

C 扩宽路口式

D 环形交叉

56.路线交叉设计中,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

A 渠化交通

B 交通信号灯管制

C 交警指挥

D 立交设计57.环形交叉设计中,经实践证明:环道外缘平面线形宜采用()形状,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包括。

A 卵形 B直线圆角形 C 三心复曲线 D 圆端形58.半定向式左转弯匝道的类型包括()。

A 环圈形匝道

B 右出右入式

C 右出左入式

D 左出右入式60.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系统,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

A 明式系统

B 暗式系统

C 分流制

D 合流制61.初测的目的是通过踏勘测量为()提供资料。

A 初步设计

B 概算编制

C 施工图设计

D 施工图预算62.定测的目的是通过踏勘测量为()提供资料。

A 初步设计

B 概算编制

C 施工图设计

D 施工图预算63.横断面测量工作包括()。

A 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B 横断面测量

C 横断地面线的绘制

D 横断面面设计

64.公路中桩加桩的种类包括()。

A 基本桩

B 地形加桩

C 关系加桩

D 曲线加桩65.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断链的原因有()。

A 局部改线

B 事后发现量距错误

C 事后发现计算错误

D 由于分段测量假定起始里程66.合理的路网一般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 必要的通达深度

B 交通量相适应的道路技术标准

C 必要的公路里程长度

D 经济合理的平网络

67.公路网的基本要求包括路网内公路()。

A 四通八达

B 干支结合

C 布局合理 D效益最佳68.公路网络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包括()。

A 技术评价

B 经济评价

C 环境评价 D性能评价

69.交叉口组成要素包括()。

A 转弯车道

B 加速车道

C 导流路

D 交通岛

四、问答题

4.试写出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附着条件和充要条件表达式。

6.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有哪些?

7.采用长直线的路段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8.确定横向力系数μ的取值范围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9.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

10.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是什么?

11.各级公路构成复曲线应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12.S型平曲线的使用应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13.现行标准中,有关行车视距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16.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

17.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18.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应满足的要求有哪些?

21.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要点有哪些?

22.简要写出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23.纵坡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24.简要说明城市道路各种横断面形式的适用范围。

25.超高的过渡方式有哪些?

27.公路用地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28.试简述横断面设计的步骤。

29.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什么?

32.写出纵向调配后的相关复核与检查的等式。

33.路线方案技术指标比选的项目有哪些?

34.简述方案比较的步骤。

35.平原区路线布设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38.简述丘陵区选线的特点。

39.简述越岭线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40.简述紧束坡度地段定线的步骤。

4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4.简述十字形交叉口通视三角形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45.简述Y形交叉口通视三角形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46.环形交叉口设计主要内容有哪些?

53.公路交通网络评价指标

五、计算题

桩号为K15+098.36,左转角α=18°1.在某新建二级公路(V=80km/h)上,JD

12

39′24″,根据地物条件的需要,选取半径R=830 m(与其相对应的超高横坡度规范规定值i b=4%)。并已知:路基宽度为12 m(其中,路面宽度为2×3.75 m),超高渐变率P边=1/150,路拱横坡度i G=2 %,规范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Ls min = 70 m。

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

(1)设计缓和曲线长度;

(2)计算平曲线要素;

(3)推算平曲线各主点的桩号;

(4)计算确定超高渐变段中双坡阶段的长度x0。

2.在某三级公路(V=40km/h)上,有一变坡点,其桩号为K5+290,变坡点的标高为136.500m,已知该点处的竖曲线半径为2000m,并已知

i= +2.46 %,2i=

1

-2.16 %。

规范规定:当V=40km/h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Lmin=35m。

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

(1)确定竖曲线的类型;

(2)计算竖曲线的要素;

(3)确定竖曲线的范围;

(4)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中桩点的设计标高。

(注:以20m作为基本桩距,设计标高计算精度至mm)

3.在某新建二级公路(V=60km/h)上,JD

桩号为K5+578.38,右转角 =30°30′

6

36″,根据地形条件的需要,选取半径R=250 m(与其相对应的超高横坡度规范规定值i b =6%)。并已知:路基宽度为10 m(其中,路面宽度为2×3.50 m),超高渐变率P边=1/125,路拱横坡度i G =1.5 %,规范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Ls min =50 m。

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

(1)设计缓和曲线长度;

(2)计算平曲线要素;

(3)推算平曲线各主点的桩号;

(4)计算确定超高渐变段中双坡阶段的长度x0。

4.在某二级公路(V=80km/h)上,有一变坡点,其桩号为K6+100,变坡点的标

高为215.000m,已知

1

i= - 2.1 %,2i= +1.7 %。并已知在该变坡点处设有一盖板涵,涵顶标高为215.700m,若要求涵顶铺筑不少于0.10m的沥青面层。

规范规定:当V=80km/h时,

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R

凸=3000m,R

=2000m;

竖曲线的最小长度:Lmin=70m。

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

(1)判定竖曲线的类型,设计竖曲线的半径;

(2)计算竖曲线的要素;

(3)确定竖曲线的范围;

(4)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中桩点的设计标高。

(注:以20m作为基本桩距,设计标高计算精度至mm)

20141道路勘测设计作业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1、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左=12°,半径R=800m ,缓和曲线长Ls=120m , JD=K5+525. 80, (1)计算平曲线要素; (2)计算平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解: (1)平曲线要素计算 内移值m 750.080023841208002412023842434 234 2=?-?=-=R L R L p s s 切线增值m 989.59800240120212024022 3 23=?-=-=R L L q s s 切线长()()m 151.144989.59212tan 750.08002tan =+?+=++=q p R T α 曲线长m 552.28712080012180180=+??= +=παπ s L R L 外距()()m 161.5800212sec 750.08002sec =-?+=-+=R p R E α 切曲差m 750.0552.287151.14422=?=-=-L T D (2)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K5+525.80 直缓点: ZH = JD – T = K5+525.80-144.151 = K5+381.649 缓圆点: HY = ZH + Ls = K5+381.649+120 = K5+501.649 曲中点: QZ = ZH + L/2= K5+381.649 +287.552/2 =K5+525.425 缓直点: HZ = ZH + L = K5+381.649+287.552 =K5+669.201 圆缓点: YH = HZ – Ls = K5+669.201–120=K5+549.201 交 点: JD =QZ+D/2= K5+525.425+0.750/2=K5+525.80(校核) 2. 某条道路变坡点的桩号为K18+780,高程为138.75m ,i 1=1.0%,i 2=4.5%,竖曲线半径 R =6000m : (1)判断凹、凸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8+720、K18+740、K18+780、K18+840、竖曲线终点的设计高程。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文献综述

道路勘测设计文献综述 计课程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暑假期间我也在石家庄机场高速公路工地实习了一个月,提前接触了公路、桥梁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只是了解一些皮毛。通过听从老师的建议我阅读了一些有关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文献,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道路建设一般来说经过勘测、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而道路的勘测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公路路线,或按照规划所拟定的道路路线,进行勘察与测量,取得必要的勘测设计资料,以便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文件,是修建道路的基础保障。 主题: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按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道路,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耗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与铁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比较而言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分布广,对于客货运输,特别是短途运输有着显著的效益。 道路建设是物质生产,因而它必然具有物质生产的基本属性,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它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属性和特点:公益性、商品性、灵活性、超前性、储备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生产周期和使用周期长、不具有商品形式。综上所述,根据道路的属性和特征,道路运输

在交通运输中主要有如下功能: (1)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的任务, (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担任大运量运输的集散运输任务, (3)在特殊条件下也可独立担负长途运输任务。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中、长途运输的运量将逐步增大。 道路主要由线形和结构组成,而线形组成包括路线,平、纵面线形;结构组成包括路基,路面,隧道,沿线设施。 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道路路线,或按照规划所拟定的道路路线,去所修建道路的地段进行实地勘察并结合地形以及行车安全舒适的要求设计合理美观的路线,最终目的是把设计者的构思、设计的路线放在实地,并为施工方提供可靠的测量和调查资料。道路还应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等统筹安排、布置协调。设计标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区别对待。 经济调查和勘测根据道路使用的任务和性质,道路选线经过实地勘察,核查其实施的可能和必要条件,先作一般的技术经济调查并搜集有关资料。应在总的道路规划指导下勘察道路起迄点和控制点(如必须通过的城镇、工矿企业等),沿线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筑路材料,选择大中桥桥位,以及与铁路和其他道路的交叉等。按照技术标准考虑行车便捷、安全、畅通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多方面的方案分析论证和比较,选定合理的路线,同时应适当考虑与周围景物的协调。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第四章作业 21112214 王雯钰 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 ,路面宽B=7m ,路拱i G =2%。路肩宽b J =0.75m ,路肩横坡i J =3%。某平面曲线转角α=34?50’08”,半径R=150m ,缓和曲线L s =40m ,加宽值b=0.7m ,超高i h =3%,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①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设计速度为30km/h 的三级公路,查表得其i h =3% R<250m ,在平曲线内侧(右)加宽。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m R L L q s s 988.19240223 =-= 内移值:m R L R L p s s 444.02384243 4 42 =-= 切线长:m q p R T 19.672 tan )(=++=α 缓和曲线角:"22'3876479.28?==R L s β 曲线长:m L R L s 17.1312180 )2(=+-=π βα 主点桩号: ZH=JD-T=K7+086.42-67.19=K7+019.23 HY=ZH+Ls=K7+019.23+40=K7+059.23 QZ=ZH+L/2=K7+019.23+131.17/2=K7+084.82 HZ=ZH+L=K7+019.23+131.17=K7+150.40 YH=HZ-Ls=K7+150.40-40=K7+110.40

桩号 路基宽度 超高值 左 右 左 中 右 ZH K7+019.23 4.25 4.25 0 0.0925 0 K7+030 4.25 4.44 0 0.0925 0.07 HY K7+059.23 4,25 4.95 -0.021 0.1275 0.26 K7+080 4.25 4.95 -0.021 0.1275 0.26 QZ K7+084.82 4.25 4.95 -0.021 0.1275 0.26 YH K7+110.40 4.25 4.95 -0.021 0.1275 0.26 K7+140 4.25 4.44 0 0.0925 0.07 HZ K7+150.40 4.25 4.25 0 0.0925 0 K7+160.00 4.25 4.25 0.0925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路基宽度8.5m ,路面宽度7.0m 。某平曲线 R=125m ,Ls=50m, "48'3251?=α。平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查表可得,停车视距为75m ,超车视距一般值为350m ,加宽b 为1.5m 。 视点轨迹线半径m b R R s 1235.12=+-= 缓和曲线角 "33'27116479.28?==R L s β 曲线长度 m L R L s 46.1622180 )2(=+-=π βα (1)L>S>L m S L l 73.43)7546.162(2 1 )(21=-=-= ' 14.10]})(1[6arctan{2=' +'+=l l l l R l S δ 51.5))(2 sin( )2 2cos 1(='--+--=l l R h S δα β α≦1.5+1.5+0.75+3=6.75m 符合停车视距要求 (2)S c >L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铁路:运距长,远程客货运量大、连 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高,是运 输的骨干,一般用于大宗长距离及人流的运输,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利用天然水资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 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用于长途旅行、国际往来及鲜活、高档货物的运输; 管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的优点,但其仅适用于油、气、水等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的特点:1.机动灵活:汽车车辆可以随时调动,能迅速集散货物,并可随时发运,节省时间。 2.迅速直达:是“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可将货物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而不需中间转运,也不受运输路线等限制和影响。 3.适应性强:既可用于小批量运输,也可大量运输。4.服务面广: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小,可伸展到山区、农村、矿企业、机关、学校直到家庭用户。 5 .汽车的燃料较贵,单位运量小、污染大。 2. 公路、城市道路如何分级?其依据是什么?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选用的?我国的公路则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城市的规模、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分为I, U和川三级,大城市米用I级、中城市米用U级和小城市米用川级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为20 年;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为15 年:四级公路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 3. 城市道路如何分类的?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的城市道路相应地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为仅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对于主干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的形式。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臵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臵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臵中间带,必须设臵禁入栅栏,必须设臵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4: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5: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6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7: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 、------ 、和--------------综合确定,答案: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 3、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为(设臵超高时)答案:R=V2 127( +i h ) 4、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答案:10000m 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包括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7、路线纵断面图构成答案:地面线、设计线、变坡导线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平面交叉的布臵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第四章作业 王雯钰 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 ,路面宽B=7m ,路拱i G =2%。路肩宽b J =,路肩横坡i J =3%。某平面曲线转角α=34?50’08”,半径R=150m ,缓和曲线L s =40m ,加宽值b=,超高i h =3%,交点桩号为K7+,。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①K7+030;②K7+080; ③K7+140;④K7+160。 解:设计速度为30km/h 的三级公路,查表得其i h =3% R<250m ,在平曲线内侧(右)加宽。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m R L L q s s 988.1924022 3 =- = 内移值:m R L R L p s s 444.02384243 4 42=-= 切线长:m q p R T 19.672 tan )(=++=α 缓和曲线角:"22'3876479.28?==R L s β 曲线长:m L R L s 17.1312180 )2(=+-=π βα 主点桩号: ZH=JD-T=K7+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路基宽度,路面宽度。某平曲线 R=125m ,Ls=50m, "48'3251?=α。平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查表可得,停车视距为75m ,超车视距一般值为350m ,加宽b 为。 视点轨迹线半径m b R R s 1235.12=+-= 缓和曲线角 "33'27116479.28?==R L s β 曲线长度 m L R L s 46.1622180 )2(=+-=π βα (1)L>S>L 51.5))(2 sin( )2 2cos 1(='--+--=l l R h S δα β α≦+++3= 符合停车视距要求 (2)S c >L 2 2sin )2 sin( )2 2cos 1(L S l R h s -?+-+--=αδα β α超=63m> 不符合要求。 最大清除宽度为=.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4)横断面设计成果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 ,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 ,路面宽采用7.5m 两侧采用硬路肩,其设计宽度为1.5m ,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①方案一 路线的起点与原有的公路连接,位于平坦处,从起点拉直线到达转点1,在路线中部设置控制点A,之后通过一个大半径曲线转向南方,通过直线上坡,到达高处平坦处后设置转点2,在高处平坦处设置控制点B ,之后引直线与旧路相接,到达终点 ②方案二 起点与方案一起点相同,该方案从路的南侧山后用大半径曲线绕行到高地上之后拉直线与旧路相交,以后的路段与方案一相同。 (2)方案比选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3423)096.01(1500)096.01(/150042505.11500.13000.21505.12500.18004 .15.10.10.25.10.1910拖拉机大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0=+=+==?+?+?+?+?+?=?+?+?+?+?+?=-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类型:道桥方向专业课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分: 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B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D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C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D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D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B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B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C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11.初步设计时,应编制( D )。 A.决算 B.预算 C.修正概算 D.概算 12.道路阻力包括( A )。 A.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B.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 D.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 13.某平曲线HZ 桩号为K2+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 与195m ,则JD 桩号为( B )。 A.K2+400 B.K2+405 C.K2+395 D.K2+500 14.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D )。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 15.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 B )。 A.2条左侧路缘带 B.2条右侧路缘带 C.1条左侧分车带 D.1条右侧分车带 16.展线是为了 ( A )。 A.克服高差 B.绕避地物障碍 C.放坡 D.跨河 17.实地放线的时间阶段是 ( C )。 A.竣工阶段 B.施工阶段 C.勘测设计阶段 D.养护阶段 18.某断链桩 K2+150= K2+100,则路线 ( A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19.某平曲线的半径R=200m ,转角?=50α,缓和曲线m l S 50=, 则其回旋曲线参为 ( B )。 A.10m B.100m C.250m D.300m 20.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3.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车、鞍式车三类。 4.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6.道路建筑限界由净空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围,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4.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5.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进行。(√) 6.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7.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8.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9.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10.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11.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12.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侧加宽。

道路勘测设计

1.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设计速度起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的作用;而运行速度则是针对设计速度的不足,避免产生速度突变,保证汽车行驶的连续性而引入的,主要用于根据设计速度初定道路线形,通过测算模型计算路段运行速度,用速度差控制标准检查和修正线形,以修正后的运行速度为依据确定线路其他设计指标。两者区别:设计速度是一个固定值,是控制极限指标,而运行速度是根据设计速度所得线形通过测算模型计算所得,用于控制非极限指标 2.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三者的关系: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 服务水平时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方格网式: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接近平行的干道,在干道之间再布设次要道路,形成方格棋盘状道路网。特点是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简单交叉,多为十字形,个别为T形,交通组织简单便利;交通分散,不会造成市中心的交通压力过重;车流重新分配灵活性大,车辆绕行方便;但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高达1.2~1.41。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区域。 环形放射式:是由放射式道路和环状道路组成的道路网。特点是能使市中心区与郊区、外围相邻各区间交通联系方便;道路有直有曲,易与地形相适应;非直线系数小,一般在1.1左右;但市中心地区交通压力大,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好,小范围使用会出现不规则街坊。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干道系统。 自由式:道路弯曲自然、无一定规则几何形状的道路网。特点是能充分利用地形使线形自然顺适、工程造价降低,但因路线曲折而使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区域。 混合式: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前三种形式组合而成的道路网。特点是能因地制宜,发扬前三种的优点,避免缺点,达到较好的效果。适用于大、中城市的道路系统。 4.道路红线及其规划内容: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规划内容:(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3)确定交叉口形式;(4)确定控制点坐标和高程。 5.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 技术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具体设计,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满足施工需求。 6.汽车行驶轨迹特征:(1)轨迹是连续的;(2)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道路平面线形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7.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1)极限最小半径: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2)一般最小半径: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路面摩阻力课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时可不设超高,设置与直线段上相同的双向横坡路拱形式。

道路勘测设计 期末试题及答案_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 高速公路为 全封闭 、全立交 并 全部控制出入 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 、六车道 和 八车道 三种。 2.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 方格网式 、放射式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 3.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小客车 、载重车 、鞍式车 三类。 4.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 直线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和 螺旋展线 三种。 6. 道路建筑限界由 净空 和 净高 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 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 :、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 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 ) 2.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 ) 3. 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 √ ) 4. 对于半径大于250m 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 ) 5. 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 ) 6. 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 ) 7. 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 ) 8. 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 ) 9. 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 ) 10. 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 ) 11. 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 ) 12. 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 )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 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 五.计算题:36分 1.(9‘)山岭区某四级公路上有一平曲线,R=15m 。路拱横坡3 %。⑴如要求保证横向力系数≯,试求超高横坡度i 超应为多少⑵如最大超高取i 超=,试问汽车通过此弯道时需要限制的车速多少 ⑶该弯道处的超高缓和长度应为多少 1) 06.015.015 127201272 2=-?=-=u R V i 2) 9.20)08.015.0(15127)(127=+??=+= i u R V 3) P B L i c ??= 2.(10‘)某桥头变坡点处桩号为K4十950,设计标高为120.78m ,i 1= %,桥上为平坡,桥头端点的桩号为K5十043,要求竖曲线不上桥.并保证有15m 的直坡段,试问竖曲线半径选在什么范围内试设计一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并计算K5+030处设计标高. 解:由题意得:T = 93-15=78 w= 竖曲线为凸曲线 则L=156 反算得 R=156/=4457m 取R=4000 m 则T=Rw/2=70 m E =T 2 /2R =0.6125m 则K4+930的设计高程为:H=× – 502/8000 = = 119.77 m 3.(6‘)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8.5m,路线交点受一建筑物限制,已定转角为α=47°24′,交点至建筑物距离实测为16.5m,初定该处填挖为0,边沟顶宽为1.75m,加宽暂定为1.0m,试问:不拆除建筑物的条件下能设多大的平曲线半径(假设不考虑设置缓和曲线) 解:10312447sec 175.12/5.85.161sec '0≈----=-=αE 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