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石油贸易操作流程.

国际石油贸易操作流程 石油贸易的操作规程按照石油贸易国际惯例实行 1.供货总量:不限制 2.最小起定量:5万吨/月,60万吨/年以上。 3.合同期限:1年-3年 4.价格:根据卖家LOI(求购函)与BCL(资金证明)的数量来确定价格。 5.付款方式: Payment instrument. Accepted forms are: BG+T/T, MT103/23, SBLC, RDLC, DLC and MT760. 6.操作规程国际际石油贸易操作规程 (1)ICPO-irrevocable corporate Purchase order 卖家发出不可撤消的订购函。 (2)FCO-SELLER-Full Corporate offer 供油商向买家发出FCO价格确认函。 (3)NCND签定保密协议同时签回FCO

(4)BCL-Bank Comfort letter,Bank Capabihly Letter 买家把银行资料和资金证明交给卖家银行 OR The Buyer's SWIFT MT 799 POF (or other POF swift to seller’s bank) Bank to Bank 或买家通过银行对银行向卖家发出SWIFT MT 799 POF(或其他POF方式) (5)S & P Contract Soft Copy –Seller 卖家发出合同样板 (6) S & P Contract Soft Copy –buyer 买家确认合同条款及内容 (7)S&P lodged With Bank 买家银行资料确认 (8) POF proof of Fund Exchange via Bank 买卖双方确认资金情况 (9)POP-proof Of Prodnets Exchange vis Bank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不仅需要运用科学性、技术性高的方法,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原则;既要重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 标签: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1 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 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

原油行业分析报告

一、原油背景知识介绍 发现历史 1.古代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900年前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在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并对石油的属性和用途有文字记载。沈括当时认为石油的主要用于烟墨制造,虽然这与石油当今的主要用途并不一致,但沈括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预见日后得以了验证。中文中“石油”一词也是由沈括提出。 2.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兴起 1867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超过了煤炭所占比例的38.8%。此时,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带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这一年,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一战前,石油主要用于照明,美国和俄罗斯是当时的主要产油国和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作为燃料的高效和轻便性得以彰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0世纪20年代,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这使得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原油的成分 原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 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4%),氢(14%),硫(1到3%)--其中含硫物质主要为硫化氢、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氮(低于1%)--主要来自于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氧(低于1%)--主要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低于1%)有镍、铁、钒、铜、砷等,盐类(低于1%)包括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 原油的主要用途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原油储存和装卸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储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装储存和整装储存,整装储存是指以标准桶的形式储存,散装储存是指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存,储油罐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金属油罐又可分为立式圆筒形和卧式圆筒形。按照油库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装原油或油品还可采用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等几种方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储存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改

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分析 白翌嵩 [摘要]石油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遭遇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总量缩水、通货膨胀高居不下、失业率攀升等三大问题并存。无独有偶,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同样对欧美经济体造成严重冲击,美、英等国的经济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石油价格波动不仅对国别宏观经济造成冲击,也会通过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石油价格波动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当今,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互通互联、息息相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潮流之下,不管哪个国家的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相关课题的探讨比较深刻的理论和实务意义。 [关键词]石油价格;国际经济;货币政策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3》中指出石油是当今全球的主导型燃料,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强,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数据统计,在 2012 年全球石油消费总量达到 41.3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 0.9%;而全球的石油产量则为 41.19 亿吨,比2011 年增加了 2.2%,石油产量和石油消费量的矛盾逐渐显现。全球石油贸易量增长 1.3%,达到了 5531.4 万桶/日,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 62%,贸易量稳步上升。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几次石油危机大幅拉高了石油价格,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2011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政治动荡、能源紧张、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频发,对国际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阿拉伯国家政治局势动荡、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各种自然灾害等。能源从来都是政治强有力的附着体,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国家更无例外。从1990年的两伊战争,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到现在阿拉伯国家的不断蔓延的政治动荡,我们都可以看出有关石油的影子,而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等深刻的影响了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对国家石油价格的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 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开放经济体,并且这个影响是长期的,全球经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石油价格波动的阴霾。所以石油价格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后果俨然全球性焦点问题。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是什么?对国际经济又将造成何种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又是如何的?本文在深入剖析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其对对国际经济产生的影响,以期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来解读石油价格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希望对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第二章文献综述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程度与频率,关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必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石油价格的波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响,对每个国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外国学者很早就对石油价格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很多还集中在理论研究阶段,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较少,而且经济变量的选取上比较单一,不能够整体反应经济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Pierce和Enzler (1974)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和以货币计量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一、国际原油市场定价体系介绍: 国际原油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全球联动的矩阵式价格 体系。用一句话可概括为4大区域,6大基准油种。 所谓4大区域,即美洲、远东、中东、欧非(包括西非、西北欧及地中海)四大 区域。所谓6大基准油品,即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迪拜 原油、阿曼原油、米纳斯原油、塔皮斯原油。 (1) 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 )。 WTI 原油是美洲地区所有原油实物交易的定价基准, 其价格主要由纽约期货交易 所的WTI 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来决定。 (2) 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UK North Sea Crude Brent )。 全球约80%的原油实货交易都与Brent 联动,产自西北欧、北海、地中海及非 洲的原油,甚至一些中东国家(如也门)的原油都是用 (3) 迪拜和阿曼原油(Dubai and Oman )。 迪拜和阿曼原油是中东地区出产的高硫原油价格基准, 市场(OTC )所决定,2007年迪拜商品期货交易所( 有了期货合约。 (4) 米纳斯原油和塔皮斯原油(Minas and Tapis )。 米纳斯和塔皮斯原油是远东地区原油的价格基准。 米纳斯的价格来源为官价,被 称为ICP Minas ( Indonesian crude prices )。塔皮斯原油是东南亚地区出产的 原油的价格基准。 由于原油市场四大区域中,有三大区域都拥有期货交易所及相应的原油期货合 约,同时还有广阔的场外市场提供各种掉期合约及各类差价合约, 使得国际原油 市场形成了以原油期货合约为主干,以各类掉期合约为分支,以各类差价合约为 转 换工具,结构缜密的矩阵式价格体系。 Brent 原油作为价格基准。 他的价格一度由场外掉期 DME )成立后,阿曼原油

2018版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2018版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序言 本报告针对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对主要指标进出口金额,出口金额,进口金额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实际进出口贸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进出口贸易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贸易真实情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以及商务部。

目录 第一节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进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2) 一、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2) 二、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现状统计 (2) 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占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 比重统计 (2) 四、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2015-2017)统计分析 (3) 五、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2016-2017)变动分析 (3) 六、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2015-2017)统计分析 (4) 七、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八、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金额同境内目的地(货源地)进出口金额总值 (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5) 第三节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6) 一、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6) 二、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出口金额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6) 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上海市出口金额占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出口金额总值比重 统计分析 (6)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剧增,石油与各国的经济愈来愈密切。油价的每一次波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1]。目前我国近57%的原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近期国际油价走势 2000年至2008年以来,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石油价格出现下跌,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石油价格又恢复上涨趋势。 二、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一)石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2008年7月以前世界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较快,而石油供给相对增长缓慢,石油剩余产能明显不足,导致石油供求处于脆弱平衡状态。油价大涨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需求拉动型增长,而2008年7月以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关键在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这表明传统经济规律和理论仍然是有效的,决定价格基本方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求关系。2008年以来在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制造业反弹,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尤其是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使得国际石油需求有所增长,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趋势要大于石油产量的趋势,相对来讲对石油需求要大于石油的供给,使得石油价格上涨。 (二)石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石油库存 石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石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石油危机。 2.石油库存与油价 石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逐年攀升。近些年来,国家石油价格的紊乱不仅仅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还受到地缘政治、国际投机行为等随机因素的影响,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同基本的供求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油价的变化扑朔迷离。 关键字:石油价格供给美元投机 正文:一、供给因素分析 (一石油储量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二OPEC影响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促使西方石油消费国纷纷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减弱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势头,从而减少了对OPEC石油的依赖。 二、需求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石油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经济活动的高涨一般伴随石油需求量的上升。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虽然在增长率上有差异,但同步上升的趋势仍然比较明显。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

(二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影响石油的需求外,替代能源的成本也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石油作为一种能源,虽然不存在一种完全替代品,但在它的各种用途上,都存在同其他能源的竞争。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三、短期因素分析 (一地缘政治事件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是造成短期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加上人们的预期行为,更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波动。地缘政治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而影响到世界石油的价格。影响油价变动的地缘政治因素,主要是指突发性的政治事件,如爆发战争、兵变、革命、政变等。 (二美元汇率变动 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一直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会促使产油国提高其出口的石油产品的价格,直接导致世界油价上涨,再加上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短期油价波动更加剧烈。 (三投机行为与心理预期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以美元汇率持续低迷为主,国际金融市场可供投机牟利的机会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各国都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严防国际游资炒作。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石油贸易必须的ICPO

IRREVOCABLE CONFIRMED PURCHASE ORDER Date : 13 August 2009 To : Lukoil-Uralnefteptoduct We, EURO ASIA ENERGY CO. LTD. as funder with full intention to purchase on the following commodity as per the specification and quantity at a price as specified in the foregoing terms and conditions as set forth, hereunder : COMMODITY : Mazut M100 ( GOST 10585-75) Sulphur 0.5 SPECIFICATION : As in Appendix A PRICE FOR PRINCIPAL BUYER : FOB, Russia Baltic Sea Port, USD270.00 per Metric Ton (‘MT’) CONTRACT QUANTITY: 600,000 MT (50,000 MT x 12 months) SHIPMENT PACKING : In Bulk VESSEL CAPACITY : About 50,000MT per vessel COUNTRY OF ORIGIN : Russian Federation. DESTINATION COUNTRY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ITIAL DELIVERY TIME: Within 35 days after seller’s re ceipt of DL/C (Documentary Letter of Credit) INSPECTION AGENT: SGS at Seller’s po rt to be instructed by Buyer. TYPE OF CONTRACT: FOB, Baltic Sea Port BILL OF LADING: Full set of original Bill of Lading to be presented under the DLC METHOD OF PAYMENT: By Irrevocable, Transferable Documenary Letter of Credit By signing, Principal Buyer and the Seller are both i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at all other terms are subject to Final Agreement of the Sales Contract. Procedure: Stage 1: The Buyer supplies formal contract relating to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the goods. Stage 2: Upon signing of the contract, Seller confirms to the Buyer the fact of presenc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delivery (conditions of delivery - FOB port Baltic Sea) of fuel oil by presentation of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fuel oil and arrangement for domestic transportation: 1.Contract between OOO "Lukoil-Uralnefteptoduct" and OOO "Ecology Plus".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关于石油的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报告 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 一石油行业背景知识简介 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特殊性,使得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重视科技领先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 二行业的经济特征 石油,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属性,石油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特别高,货币价格变动将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且,石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生产还是交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电力等等行业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下游的加工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的提高,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石油炼制、化纤制造业、塑料加工业等等行业的转嫁能力弱、高油价打击较大;交通运输业、航空等服务业总体效益下降;汽车生产企业由于油价上涨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 四近期石油行业涨幅变动 以2010年第二季度为例 ◎石油行业景气指数保持稳定 ◎受低基数影响预警指数运行在“黄灯区” ◎石油行业产出增速趋缓 ◎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 ◎石油进口同比增速仍处高位 ◎石油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收窄 ◎石油行业盈利继续向好 ◎石油行业投资增速持续增长

五未来石油走势 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总体看来,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等非洲地区,并以中东石油竞争为主要舞台,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复杂竞争走势。六石油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石化作为石油行业的老大,中国石化一直走在石油行列的前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七中国石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陈锦华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用好1亿吨石油,实行投入产出承包,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积蓄力量。第二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实行国际化经营。第三部曲是按照国际标准改制成立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分别发行H股和A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把石化股份公司推向世界。陈锦华说:"第一部曲,是以我为主唱的。第二部曲、第三部曲则是盛华仁、李毅中和陈同海同志唱的,他们在第一部曲的基础上,把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上推进了。" 为了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垄断,推动竞争,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石油化工工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相互交换部分油田企业和炼化企业,并将原隶属地方政府的省、市、自治区石油公司相应地划转到两大集团公司,分别组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这次调整,打破了原来的纵向分工,以南北划分,形成两大集团的平行

进出口贸易行业分析

进出口贸易行业分析 一、进出口贸易的含义 进出口贸易,亦称是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有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二、进出口贸易的行业基本特点 进出口贸易属于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进出口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进出口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的国家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3、进出口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4、由于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的不同,进出口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要涉及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叫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三、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和供给的分析 (一)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之前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较弱, 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2003年至2011 年期间, 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逐步增强, 但资源配置功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4 年以后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大幅度增强, 资源配置逐步成为次要功能, 出口作为重要需求因素, 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制造”出口主要目的地欧美市场需求骤减。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外贸逐步扭转了持续下滑的颓势,并在逆

石油国际贸易中的“实货”与“纸货”

石油国际贸易中的“实货”与“纸货”—专家二谈“建设现代石油市场” 作者:杨文芳赵伏王永红 ■在石油国际贸易领域,并存着“实货”与“纸货”两大类交易方式。通常,“实货”贸易是指最终以石油商品交付为结果的交易行为,“纸货”交易是指与石油商品相关联的、但最终没有石油商品交付而仅以资金的收付为结果的交易行为。下面,我们将石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我国培育现代石油交易市场的设想,作一介绍。 当代石油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石油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的大市场迅猛发展。石油贸易地域界限日益模糊,跨地区的石油流动日益增多,石油已经成为最国际化的贸易商品。同时,石油也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物资,石油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与日俱增。 2、石油国际贸易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石油贸易,尤其是市场供需和价格表现,受到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极大影响(如历次中东战争),同时也会反作用于以上的各个领域。 3、石油国际贸易必须按照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特定规则进行。石油贸易的品种多,但计价基准相对较少。为了适应商品流通活跃和贸易技术发展的要求,石油贸易的计价基准日趋简化,目前最为常用的基准价格仅有五种,分别是WTI、布伦特、迪拜、塔皮斯和米纳斯。这使得我们在从事石油国际贸易时只能遵守公认的行为准则,受国际市场法则的制约。 4、金融与信息化是影响世界石油价格的新的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和资讯服务业的发展,石油贸易的市场化步伐加快,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扩大了信息交流,使得全球各个角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者能够更及时地对油价的变化做出判断和响应。信息传播速度和透明程度迅速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使更多原来信息落后的国家有条件大规模进入国际石油市场。 世界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年代,以美元为代表的“热钱”不断积聚,越来越多的投机基金涌入石油市场,逐渐成为左右石油价格的重要力量。石油贸易的金融化与投机性表现越来越突出,石油市场作为期市中最大的代表,同汇市、股市、债市构成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的四大“角斗场”之一。 国际石油实货贸易的特点 (一)石油贸易分类 石油贸易包括实货贸易和纸货交易两大部分。实货贸易,分为原油和成品油两大类,在实货贸易中通常有三种交易方式:长期供油合约、现货合同和中远期合约;纸货交易有场内交易,即在期货交易所内买卖石油期货标准合约和期权。还有场外交易。 (二)原油实货贸易 1、交易形式。主要分现货交易(Spot)、中远期实货交易(Forward)及长期供油合约交易(Term)这三种形式。其中长期供油合约是原油实货贸易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此外,还有易货贸易、加工贸易、预融资和组合贸易等贸易形式。 2、作价方式。在原油国际贸易中一般采用计价公式作价,也称“浮动价”,而不采用固定价。计价公式表示为: 基准油价±贴水=原油价格(FOB)。 有些油种则采用官价(OSP)±贴水=原油价格(FOB)。 在原油国际贸易中通用的基准油有以下几种:(1)带装船日期的布伦特原油(Dated Brent)。(2)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3)迪拜原油(Dubai)和阿曼原油(Oman)。(4)

2020年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分析报告

2020年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 (5) 1、获取石油是国际政治的首要目标 (5) 2、“石油美元”使石油成为政治工具 (6) 3、国际政治是影响石油价格 (11) 二、大国能源战略是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 (13) 1、中国:能源安全是能源战略的核心 (13) 2、美国:能源为手段维护石油美元霸权 (19) 3、沙特:稳定石油市场,进行非油转型 (21) 4、俄罗斯:高度依赖石油但经济更为多元化 (23) 三、国际政治视角下,低油价不具长期可持续性 (27) 1、油价下跌表面是因为俄沙会谈失败,其实是页岩油和YQ (27) 2、沙特油气行业盈利无虞但低油价威胁财政和政局 (31) 3、美国的动向才是解决当前原油问题的核心 (33) (1)金融分析:低油价可能加剧高收益债流动性风险 (33) (2)经济分析:石油价格战对美国经济冲击显著 (36) (3)政治分析:恐影响特朗普大选连任 (36) 4、俄罗斯底气足,有望争取更多筹码 (37) 四、总结 (39) 五、主要风险 (41) 41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2、油价和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 (41)

3、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41 4、装置事故和环保停产减产 (41) 5、YQ发展超出预期的风险 (42)

国际石油贸易各类常见价格介绍

国际石油贸易各类常见价格介绍 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20世纪60年代欧佩克为了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的行为作斗争,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欧佩克产油量的增长,欧佩克“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在1986年11月月,欧佩克改为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再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目前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共包括12种构成成分,分别为撒哈拉原油、Oriente 原油、Girassol原油、伊朗重质原油、巴士拉轻质原油、科威特出口原油、锡德尔原油、博尼原油、卡塔尔海上原油、阿拉伯轻质原油、穆尔班原油和马瑞(merey)原油。 2.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这是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3.现货市场价格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和亚洲的新加坡。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是作为由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总石油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的销售价格。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Residual Market)。 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石油现货市场由单纯的剩余市场演变为反映原油的生产、炼制成本、利润的边际市场(Marginal Market),现货价格也逐渐成为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 为了摆脱死板的定价束缚,一些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这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做法,一般采用两种挂钩方式,一种是指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过谈判商定价格的形式,另一种是以计算现货价格平均数(按月、双周、周)来确定合同油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