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聚态物理理论发展研究

凝聚态物理理论发展研究

凝聚态物理理论发展研究
凝聚态物理理论发展研究

凝聚态物理理论发展研究

摘要:凝聚态物理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及其组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的规律,并通过论证进一步阐明这些物质所具有的性能和用途的科学。它在当今的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对凝聚态物理的介绍开始,对凝聚态物理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凝聚态物理未来的发展做出了一点展望。

关键词:凝聚态物理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71-01

对于物理学理论来说,凝聚态物理可以说是一个很宽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工作的物理学家约占据了全部人数的一半以上。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晶体及非晶固体的性质,但也研究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复杂系统的性质。目前,凝聚态物理的许多技术不但涉及到本专业,甚至已经扩展到物理学的其他领域,有些内容已经扩展到更多的学科分支。除了对基础科学的这些贡献以外,对于现代技术和众多高新产品的研发来说,凝聚态物理也在现在并将在今后具有极密切和深远的影响。

1 凝聚态物理简介

凝聚态是指固体、液体,以及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如液晶、聚合物、分子膜、凝胶等)形态的总称。凝聚态物理则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的规律并从而阐明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古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1、古典物理学:廿世纪以前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古典物理学,以巨观的角度研究物理,可分为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主要分支。 2、近代物理学:廿世纪以后(1900年卜朗克提出量子论后)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近代物理学, 以微观的角度研究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近代物理的两大基石。

一、古典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力学: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劈) …… 2、光学: (一)反射原理: (1)平面镜:镜子…… (2)凹面镜:手电筒、车灯、探照灯…… (3)凸面镜:路口、商店监视镜…… (二)折射原理: (1)凸透镜:放大镜、显微镜、相机…… (2)凹透镜:眼镜、相机…… 3、热学:蒸汽机、内燃机、引擎、冰箱、冷(暖)气机…… 4、电学: (一)利用电能运作:一般电器用品,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二)利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 (三)利用电磁波原理:无线通讯、雷达…… 二、近代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半导体: (一)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间之一种材料,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如:硅、锗等)和 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等)两种。 (二)用途: (1)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少,具有放大电流讯号功能。 (2)半导体制成二极管具整流能力。 (3)集成电路(IC): (A)1958年发展出「集成电路」技术,系利用长晶、蚀刻、蒸镀等方式于一小芯片上容 纳上百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组件之技术,而此电路即称为 集成电路。 (B)IC之特性:体积小、效率高、耗电低、稳定性高、可大量生产。 (C)IC之应用:计算机、手机、电视、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 (4)计算机信息科技之扩展大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故俗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雷射: (一)原理:利用爱因斯坦「原子受激放射」理论,诱发大量原子由受激态同时做能态之跃迁 并放射同频率之光子,藉以将光加以增强。 (二)特性:聚旋光性好、强度高、光束集中、频率单一(单色光)。 (三)应用:

当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主要几个分支及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e1015929.html, 当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主要几个分支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翠萍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1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凝聚态物理固体电子论中的关联区、宏观量子态、介观物理与纳米结 构和软物质物理学这几个分支研究的一些内容还有对当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些现象及其理论方法和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连同它们在器件和材料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对未来影响的阐述,给出了这一基础学科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和贡献,表明了凝聚态物理对现代科技的作用。 关键词:凝聚态物理;关联区;量子态;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建立起既深刻又普遍的理论体系,是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学科,在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今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凝聚态物理一方面与粒子物理学在概念上的发展相互渗透,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给出启示;另一方面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制备提供理论上和实验上的支持,与工科的技术学科衔接构成科学上最有实用性的拓新领域。那么,当今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哪些分支内容?使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这些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 一、凝聚态物理当今主要研究的一些分支内容 凝聚态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且粒子间有很强相互作用的系统。固态和液态是最常见的凝聚态,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凝聚态物理是属于偏应用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和分支很多,基本任务是阐明微观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传统的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现今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十分广泛,以下是其中较活跃的几个分支: 1.固体电子论中的关联区 研究固体中的电子行为,是凝聚态物理的前身固体物理学的核心问题。按电子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固体中电子的行为分成3个区域,它们分别是弱关联区、中等关联区和强关联区。弱关联区的研究基于电子受晶格上离子散射的能带理论,应用于半导体和简单金属,构成了半导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中等关联区的研究包括一般金属和强磁性物质,是构成铁磁学的物理基

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著名人物

https://www.doczj.com/doc/3e1015929.html,/u/4ae56600010005oo MIT MIT的凝聚态理论组里面做高温超导的教授有Patrick Lee, 文小刚(Xiao-Gang Wen ),和刚刚加盟的Todadri Senthil,前两位在本版介绍过无数次了,这里就不说了 。Senthil是Sachdev的PhD,他在Santa Barbara做Postdoc的时候跟Matthew Fishe r (UCSB)合作的一系列关于Z2规范场论、电荷分数化和拓扑序的工作使他很快成名 ,他现在的研究重点是寻找各种强关联体系中的分数化和拓扑序。除这三位教授之 外,MIT凝聚态组里还有两个postdoc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Motrunich和Vishwanat h,都是Senthil小组的,后者是MIT的Pappalardo Fellow。 Stanford Stanford只有张守晟(Shou-Cheng Zhang)和Rob Laughlin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前 者的SO(5)模型名气很大,后者的任意子超导名气很大,但基本上已经被实验排除了 。SO(5)倒是还在坚挺,因为张守晟会不断修改他的理论,以适应实验。Laughlin在 三年前跟别人合作提出来所谓的DDW模型,去年又独自抛出了一个Gossamer超导体的概念,不过没有引起太多注意。Laughlin一直关注高温超 导,也有不少想法,但写paper很少。 90年代超导实验的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可能是丁洪、Norman、Randeria发现赝能隙 的那篇, 是发表在1996年的Nature上的,我去年查的时候这篇文章已经被引了600多次了。沈志勋(Stanford)的发现赝能隙的那篇,也就473次而已。 沈志勋在高温超导国际会议上获得了昂纳斯奖,以表彰他在用photoemission研究高 温超导电性质方面的工作,其实丁洪也不差。可能是因为这个,据说俩人关系不睦 ,很可惜。 Princeton 一提起Princeton大家就会想到Anderson,不过我不想说他。我想说的是年轻的Shi vaji Sondhi,这个印度人和法国人Moessner合作在寻找Anderson提出的RVB和spin liquid方面做出了很值得重视的工作,最近三年里很多研究小组在各种Heisenber g模型上寻找spin liquid和分数化,其中Sondhi贡献很大。 单纯地通过看他们的paper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你目前并无研究经验,无法判断某篇paper是否重要以及对错。 paper多不代表牛,因为可能都是无价值的;paper被引用多也不代表牛,因为可能 这篇paper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的;曾经做出了不错的工作也不代表牛,因为他可 能是在该项研究中处于次要地位,等他自己做了professor,反而表现不出强的独立 科研能力。

全国高校研究生专业排名

全国重点学科最好的考研高校来源:贾琳的日志 全国重点学科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数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 (二)法学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国际政治: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复旦大学 社会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 (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发展史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 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 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 释。 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 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不过 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以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发现了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的研 究发表于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公元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公元1798年,美国科学家伦福德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 说的重要依据。

物理学发展史

我所认知的物理学发展史 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古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德已经在流体静力学和固体的平衡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当时将这些归入应用数学,并没有将他的成果特别是他的精确实验和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汲入物理学中。从希腊、罗马到漫长的中世纪,自然哲学始终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统天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不顾宗教的迫害,向旧传统挑战,其中伽利略把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论证上,因此被尊称为物理学或科学之父。 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和极其重要的内容,后者如相对性原理、隔离体(包括系统)法、理想模型法、微扰法、量纲分析法等,在古典和现代物理学中都有重要应用。物理学一词,源自希腊文physikos,很长时期内,它和自然哲学(naturalphilosophy)同义,探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变化规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知识的扩展、深化,物理学以纯思辨的哲学演变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内容从较简单的机械运动扩及到较复杂的光、热、电磁等的变化,从宏观的现象剖析深入到微观的本质探讨,从低速的较稳定的物体运动进展到高速的迅变的粒子运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而发展成熟的分支又往往分离出去,成为工程技术或应用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不论是逻辑推理、数学分析和实验手段,也因不断精密化而有所创新,也难以用一个固定模式来概括。在19世纪发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早已陆续地把力学、光学、热学理论和电学、磁学,列为专条,而物理学这一条却要到1971~1973年发行的第十四版上才首次出现。为了全面、系统地理解物理学整体,与其从定义来推敲,不如循历史源流,从物理学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探索。 伽利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力学而言,他以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将在另一斜面上升到同一高度,推论出如另一斜面的倾角极小,为达到同一高度,物体将以匀速运动趋于无限远,从而得出如无外力作用,物体将运动不息的结论。他精确地测定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一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下滑,并推论出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及其运动方程,驳倒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并综合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垂直地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得出抛物线轨迹和45°的最大射程角,伽利略还分析“地常动移而人不知”,提出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中国的成书于1800年前的《尚书考灵曜》有类似结论)。但他对力和运动变化关系的分析仍是错误的。全面、正确地概括力和运动关系的是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还把地面上的重力外推到月球和整个太阳系,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上述的四条定律并运用他创造的“流数法”(即今微积分初步),解决了太阳系中的二体问题,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从理论上解决了地球上的潮汐问题。史称牛顿是第一个综合天上和地上的机械运动并取得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几何光学也有很大发展,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先后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望远镜作很大的改进。 20世纪的物理学到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很完满的阶段,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接近尽头,以后的工作只是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开尔文在19世纪最后一个除夕夜的新年祝词中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动力理论确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以太漂移和迈克耳孙-莫雷测量地球对(绝对静止的)以太速度的实验,后者指用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 化工二班 许尚志 12071240073

浅谈凝聚态物理学

浅谈凝聚态物理学 09物本—0911*******—郑默超 凝聚态物理学(condensed matter physics)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的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的一门学科。凝聚态物理是以固体物理为基础的外向延拓。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除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包括从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例如液氦、液晶、熔盐、液态金属、电解液、玻璃、凝胶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更为复杂。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个分支如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深入,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与团簇物理等。从而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从事凝聚态研究的人数在物理学家中首屈一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中居领先位置。目前凝聚态物理学正处在枝繁叶茂的兴旺时期。并且,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性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凝聚态物理学的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

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相邻学科渗透、扩展,有力的促进了诸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学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 众所周知,复杂多样的物质形态基本上分成三类:气态、液态和固态,在这三种物态中,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对象就占了二个,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每一步进展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从传统的各种金属、合金到新型的各种半导体、超导材料,从玻璃、陶瓷到各种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从各种光学晶体到各种液晶材料等等;所有这些材料所涉及到的声、光、电、磁、热等特性都是建立在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基础上的。凝聚态物理研究还直接为许多高科学技术本身提供了基础。当今正蓬勃发展着的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光纤通讯技术等等都密切联系着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凝聚态物理以万物皆成于原子为宗旨,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研究各种凝聚态,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举措。凝聚态物理这个学科名称的诞生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如果追寻一下它的渊源。应该说出自于对固态中晶态固体的研究和对液态中量子液体的研究。在对这二种特殊态的长期研究中,人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建立起了一些信心,并逐步把一些已有的方法推广用于非晶态和液晶乃至液态的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视野,逐步形成了凝聚态物理。今天,凝聚态物理的视野还在继续开拓。然而作为渊源的二种凝聚态即晶态固体和量子液体,时至今日仍然是它主要的研究对象,内容当然越来越丰富了,考

最新各种专业名称英语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资料

各种专业名称英语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哲学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Philosophy of Marxism 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外国哲学Foreign Philosophies 逻辑学Logic 伦理学Ethics 美学Aesthetics 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学Economics 理论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经济史History of Economic 西方经济学Western Economics 世界经济World Economics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 国民经济学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财政学(含税收学)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 金融学(含保险学)Finance (including Insurance)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

统计学Statistics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 中文学科、专业名称英文学科、专业名称 国防经济学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法学Law 法学Science of Law 法学理论Jurisprudence 法律史Legal History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刑法学Criminal Jurisprudence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including Science of Labour Law and Science of Social Security Law ) 诉讼法学Science of Procedure Laws 经济法学Science of Economic Law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Science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Law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International law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law,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军事法学Science of Military Law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学理论Political Theory 中外政治制度Chinese and Foreign Political Institution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主义运动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中国共产党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the Doctrine of China Party and Party Building)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国际政治学International Politics 国际关系学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外交学Diplomacy 社会学Sociology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0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凝聚态物理学发展状况

§1 凝聚态物理学发展状况 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学科。所谓“凝聚态”,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凝聚态物质。固态和液态是最常见的凝聚态。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宏观性质及其微观本质的物理学分支。凝聚态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原子(或分子)的间距和原子(或分子)本身的线度有大致相同的数量级,因而原子(或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这使凝聚态物质表现出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压缩率很小这些共同的宏观特征;在微观结构上则具有长程有序(晶体)或短程有序(液体)的特点(见非晶态)。和气体相比,凝聚态物质具有迥然不同且更为多样化的属性。凝聚态物理学涉及范围极广的研究领域。自建立了量子理论后,晶态固体的一系列基本宏观性质得到了较好的理论解释,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晶态物理学基础。以后,晶态物理所研究的内容又有极大的扩展,如开始了对非晶态固体的研究,从完整的和纯净的晶体转移到对杂质和缺陷的研究,从体内性质扩展到表面和界面性质的研究,由平衡态转向瞬态、亚稳态和相变的研究,从常温常压条件转向极低温和超高压条件下的研究,以及从普通晶格扩展到超晶格(一种由不同单晶薄膜周期性地交替叠合而成的人工晶格)的研究,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固体物理学这个宏大学科,按所研究的问题的不同,固体物理学又分出结晶学、金属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电介质物理学、磁性物理学、表面物理学和超导物理学等分支学科。凝聚态物理学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液态氦和液晶的研究内容。凝聚态物理学由于其实用性强,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联系紧密,已成为物理学发展的重点之一。 目前凝聚态物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铁磁态和高温超导体的理论模型。 1. 概况 凝聚态物理学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的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和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的一门学科。凝聚态物理是以固体物理为基础的外向延拓。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除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包括从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例如液氦、液晶、熔盐、液态金属、电解液、玻璃、凝胶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更为复杂。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个分支如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深入,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和团簇物理等。从而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从事凝聚态研究的人数在物理学家中首屈一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中居领先位置。目前凝聚态物理学正处在枝繁叶茂的兴旺时期。并且,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性研究往往和实际的技术使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凝聚态物理学的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相邻学科渗透、扩展,有力的促进了诸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 2.学科研究范围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原子之间的结构、电子态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物理性质。研究领域包括固体物理、晶体物理、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学、固体光学性质、低温物理和超导电性、高压物理、稀土物理、液晶物理、非晶物理、低维物理(包括薄膜物理、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一门以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相关器件研究开发的学科。 材料学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着重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转变规律,以及他们与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材料性能,研制新型材料,发展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索从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材料设计,着重现代物理和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原理、工艺学,先进复合材料制备科学与成型技术、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原理,先进的聚合物加工设备设计学,弹性体配合与改性科学,高分子材料的反应加工技术、原理,高分子材料改性科学与技术等方面。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 材料学(160)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清华大学A+ 1 2 四川大学 A 2 3 燕山大学 A 2 西北工业大学A+ 1 3 山东大学 A 2 4 吉林大学 A 3 北京科技大学A+ 1 4 武汉理工大学 A 2 5 上海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A+ 1 5 西安交通大学 A 2 6 重庆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A+ 1 6 北京化工大学 A 2 7 大连理工大 学 A 6 同济大学A+ 1 7 北京工业大学 A 2 8 湖南大学 A 7 东北大学A+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 A 29 华中科技大 学 A 8 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 A+ 19 天津大学 A 30 昆明理工大 学 A 9 浙江大学 A 20 东华大学 A 31 北京理工大 A

浅谈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

浅谈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 摘要:所谓“凝聚态”,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凝聚态物质。固态和液态是最常见的凝聚态。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当代物理学把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统称为凝聚态物质。本文就凝聚态物理的内容和发展进行综合性的概述。 关键词:凝聚态凝聚态物理固体物理超导物理 引言: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由大 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物质性质与应用的科学。它是以固体物理学为主干,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深化研究层次形成的学科。其研究对象除了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体物质外,还包括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各种凝聚态物质,内容十分广泛。其研究层次,从宏观、介观到微观,进一步从微观层次统一认识各种凝聚态物理现象;物质维数,从三维到低维和分数维;结构从周期到非周期和准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环境从常规条件到极端条件和多种极端条件交叉作用等,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论体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分支学科,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不断出现,是凝聚态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许多研究课题经常同时兼有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性质,研究成果可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一、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凝聚态物理学起源于19世纪固体物理学和低温物理学的发展。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之后, 由于固体物理学和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其涉及的概念体系也开始变迁的转移,固体物理学这一名词常被“凝聚态物理学”所取代。随着液体物理,半导体物理,超导物理,纳米材料等科学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逐渐成为物理学科内一门不可或缺的分支。 1.1. 凝聚态物理学的萌芽时期——固体物理学的建立 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性质、它的微观结构及其各种内部运动,以及这种微观结构和内部运动同固体的宏观性质的关系的学科。 19世纪,人们对晶体的认识逐渐深入。1840年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特·布拉维导出了三维晶体的所有14种排列方式,即布拉维点阵。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开创了固体物理学的新时代,从此,人们可以通过X射线的衍射条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 1984年发现准周期结构以及分形结构中波的传播都存在一些新现象。在低温下考虑波的相干性,电输运现象会出现一些新结果,在介观物理领域中观测到一系列反映量子相干性的效应。由此看来,固体物理学范式扩大,由周期结构到非周期结构,可以容纳许多物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能带理论是建立在单电子近似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忽略了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实际上这种相互作用总是存在,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专业:物流工程111 学生:吴建平 学号:2011216031 老师:代群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公元15世纪,哥白尼经过多年关于天文学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对地心说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16世纪初,开普勒通过从第谷处获得的大量精确的天文学数据进行分析,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的理论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从开普勒起,天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开路先锋。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使日心说的观念深入人心。他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动概念,并用理想实验和斜面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观点,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他提出惯性原理,驳斥了亚里士多德外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说法,为惯性定律的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

凝聚态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本书是为一年级研究生的凝聚态物理课程撰写的教 科书。其1版出版于2000年,本书是2010年出版的第2版。它统一地处理所有的凝聚态物质,既包括了对于传统的、经典的课题的阐述,也给出了作者认为对于未来的发展将会起重要作用的一些领域的介绍。本书不仅讲述能带理论、输运现象、半导体物理,而且也介绍了准晶、相变动力学、纳米尺度电子的干涉、量子霍耳效应和超导等。在这个第2版中,包括了一些最新的进展,特别是关于软物质物理学,包括液晶、聚合物物理以及流体动力学等的材料。 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验的对照,作者明确地指出了理论并非都与实验完全相符,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理论问题有待解决。2.书中给出了许多直接取自实验的新的图和数据表。3.每一章末尾的习题,大部分与课文紧密相关,而且分步骤给出了求解的指导。有些题目要求用计算机数值求解,特别是一些简单的能带计算,需要用计算机画出图来。4.全书末尾给出了一个长达40页的索引,这在一般的书上很少见。给读者查找相关内容带来了很大的方便。5.对于一些现象的解释尽可能做到简单,但对于一些计算和充分肯定的实验数据的解释尽量详细。6.本书列出了

1000多篇最近发表的以及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深入研习。 全书共分27章,分别归属于六个部分。各部分与各章内容分别为:第一部分原子结构,含第1―5章:1.晶体概念; 2.三维晶格; 3.散射与结构; 4.表面和界面; 5.除晶体之外。第二部分电子结构,含第6―10章: 6.自由费米气体和单电子模型; 7.周期势中的无相互作用电子; 8.近自由与紧束缚; 9.电子一电子相互作用;10.固体中的一些实际计算。第三部分力学,含第11―15章:11.固体的内聚力;12.弹性;13. 声子;14.位错和缺陷;15.流体力学。第四部分电子输运,含第16―19章:16.Bloch电子动力学;17.输运现象和费米液体理论;18.传导的微观理论:19.电子学。第五部分光学性质,含第20-23章:20.唯象理论;21.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22.绝缘体的光学性质;23.金属的光学性质与非弹性散射。第六部分磁性,含第24―27章:24.磁性和有序化的经典理论;25.离子与电子的磁性;26.相互作用磁矩的量子力学; 27.超导电性。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清晰、透彻、易于理解,是一本适合于凝聚态物理、电子工程、材料科学、应用数学及化学学科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凝聚态物理的很好的教材。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丁亦兵,教授

凝聚态物理专业考研经验

凝聚态物理专业考研经验 【首先是初试】 为了准备初试,我特意在电脑桌面弄一个倒计时,我清楚的记得我是从124天时候开始复习的。 我不是那种很勤奋的人,我属于吊儿郎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类型。所以最后才出现这样惨不忍睹的成绩。希望各位要考好学校的同学切记:坚持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很多人考研都跟我一个状态,不过我是最离谱的,在我所有一起考研的朋友们中间,我是最最最懒惰的一个。自认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就胡作非为。所以后来我也跟老师说如果我考不上学术型的也是我咎由自取,怎么也要为之前的懒惰付出代价,我不怨人。 所以只说一句:坚持最重要!没有这个,一切免谈。 下面分科说说初试经验 一、首先说数学 我本身数学基础就是非常扎实的类型。如果基础不好的孩子,还是肯定要下比我大的功夫才行哦。 虽然我考的是数学二,但是其实我一开始是准备的数学一的。虽然最后数学成绩出来也不理想,我本来以为起码有130的,选择填空都是全对的,可惜结果确只有123…… 其实我数学并没用花太多功夫下去,一是自己本身基础很好,不担心;另一方面是我要考量子力学,我是中间改过志愿的,一开始准备的专业课是工程光学,后来改了一下变成考量子力学了,天知道,我本科完全没有学过量子力学,连什么数学物理方法都没有学过的。所以后面两个半月基本上都把时间交给了量子力学了,数学就是听天由命了,反正数学怎么样都不会差。 下面我说说一开始的数学准备,我觉得无论基础好坏都必须先从课本入手,即便我是基础特别好的,我也是认认真真的把课本全部看了一遍,把课后习题都做了一遍,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复习到后面,我好多同学整天拿着数学来问我,结果我发现他们连最基础的都不知道,虽然他们什么复习全书都过了两三遍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 一句话:数学基础最重要。如果你基础不好,请你老老实实地地把课本过一遍吧,最起码也要把高数课本过一遍,课后题过一遍,自己要做到完全懂了,不懂就去问人。 当我把课本都过完了已经是9月中旬了,我就开始做全书了。我用的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个人认为复习指南高数部分编得很有水平,我不喜欢复习全书的,感觉相差还是很远的。而线性代数我用的就是李永乐的讲义了。复习指南我并没有拿来看,我从第一遍开始就是坚持每道题都自己手算的,包括例题都自己算,实在不懂才看答案,所以草稿纸就用得飞快,我考研用掉的草稿纸估计比10厘米还高。本来打算把指南过两遍的,第二遍把指南之前不懂的再做一遍,可惜后面把时间都分给量子力学了,所以就没有做了。 其实我数学就只做了这两件事,把课本过了,把指南和线代讲义都做一遍。后面由于没时间,我连买的什么600题都没做。中间有一个多月完全没有碰过数学,只是到最后面把历年真题都做了一遍再买了几套模拟题做做,就上战场了。

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发展和科技革命 BZ07004007 庞锦毅 摘要 本文试图从讨论物理学发展的脉络来研究科技革命的过程。众所周知,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学科。她是如何描述世界的?她能将我们的世界解析到何种程度?文章第一章会给出经典物理学框架下,物理学是如何发展并一步步揭示世界本质以及她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第二章会叙述近代物理学一次重要的变革以及阐明物理学是如何通过自我修正重新准确揭示世界本质的过程。第三章会给出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脉络及其遇到的困难。 关键字:分析力学,自由度,动力学轨迹,统计,相对论,量子理论

第一章经典物理学 很多物理学史学者对于在最近的那次物理学变革来临之前的物理学史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构建完成,剩下的任务只是将一些基本常数测量的更加精确。个人认为这种观点不但不严谨,甚至是谬误的。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终极目标是描述世界。而我们的世界从还原论的角度说,是一个多体系统。仅仅完善基本单元的动力学是远远不够的。经典物理的分析力学只能完全求解单自由度的系统的动力学。一旦超出单自由度情形,看似无所不能的分析力学实际上就变得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的困难就是从两体问题到三体问题的障碍。两体问题由于空间平移对称性和空间转动对称性的缘故,原本的六自由度系统最终能够约化为单自由度问题而得以求解。然而拥有九自由度的三体问题即使经过对称性约化,也还剩余四个自由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分析力学无法分析这些多自由度问题。欧拉-拉格朗日方程能够给出系统自由度的演化方程,但是对于大量的非线性系统我们由于最终无法解耦这些微分方程而不能给出清晰的相空间动力学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于我们的世界仍旧知之甚少,即使在那个经典物理学如日中天的年代。 随着数值计算的发展,优美的解析物理学开始向数学妥协:既然无法解析求解普遍的动力学轨迹,我们便给出一个具体的动力学轨迹数值解。实际上,随着自由度的增加,这种妥协也开始崩溃。大量自由度与非线性的结合导致了混沌的出现。同一系统的不同动力学轨迹在高维度相空间中的剧烈分化使得单个动力学轨迹的数值解变得毫无意义。这从逻辑上引发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妥协:统计力学的出现。当然从物理学史的时空观上讲,混沌与统计力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然而对于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待物理学的人而言,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这实际上要归功于微分几何的发展。数学家对于高维度空间拓扑性质的研究使得物理学者把目光从单纯的动力学轨迹转移到了动力学流形上。这可以说是一种妥协,也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