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作为一家新锐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市

场深耕,成为大众集团在华继上海大众之后的又一吸金利器,并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成为

驰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剑客”。而今,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如何能在一汽

集团和大众集团这两大股东的操控下做到攻防皆备,又如何消除自身不足继续攻城略地?

■优势

坐享品牌优势

1991年2月,中德双方在完成一系列的前期接触和谈判之后,一汽大众正式在长春落地。

尽管晚于上海大众6年的时间,但由于后者的桑塔纳车型(实际上早在1982年,德国大众就已授权上海汽车组装该车)已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了颇高的品牌形象,甚至直接代表了轿车。因此,当捷达投产之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皆具“天时”与“地利”,借助桑塔纳建立起来的大

众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北方市场。

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等合资公司尽管业已成立,却始终无法阻挡大众在中

国市场大行其道。加之捷达与桑塔纳实现南北联动,当时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

直至今日大众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领先地位。

汽车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周立群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表示,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20多年,时间上的积淀,使得这个品牌在中国有了很好的知名度,“这个是品牌所带给一汽大众的优势。” 

还须指出的是,相比其他成立时间不长的合资企业(如目前表现势头非常不错的东风日产和

北京现代),由于设备投入时间长,其生产成本已经被很大程度上摊薄,产品定价无疑更具竞争力。

产品“双刃剑”

在肯定其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时,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院总工程师黄勇还强

调其在产品方面下了苦功:“在中国市场上,一汽大众的客户定位、市场调研等都做得比较

好。我们都知道,他的车主要是从德国直接引进的,德系车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都比较

配套,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比较好。” 

但这对于一家独立的整车制造商而言,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正如周立群所指出的“其实这是把双刃剑”,他认为“直接从德国拿过来的先进技术,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推向市场,更别

提自主研发了,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不利的,只能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 

上海市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资深分析师朱君奕所持类似观点,“它的优点其实也是缺点,一汽大众在技术上太过于依靠德国大众,自身研发比较少,在售后服务上价格也比较贵。在产品组合上,非轿车领域的车型也很少,对于这块市场是有所欠缺。” 

奥迪“摇钱树”

当然,一汽大众除了可以更快、更直接地获得来自德方最新的平台技术以及原版车型之外,

奥迪品牌的注入则更加丰富了他的产品线。至今,一汽大众是国内唯一具备中档车和高档车

产品线的合资企业,几乎占据了各个细分市场的庞大产品线让他的产品组合优势日趋明显。

在谈及奥迪对一汽大众的作用,朱君奕坦言认为“一汽大众突出的优势就在奥迪,它的利润

主要都是由奥迪贡献的。”这并非虚赞之语。一直以来,奥迪都是一汽大众利润的最大贡献

力量。2008年,尽管一汽大众的年度销量只比上海大众高出8780辆,但利税(利润税收,可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税收方面的贡献)却是上海大众的两倍,达到了135亿元。在大众的平衡下,南北大众的大众品牌车型基本均衡,一汽大众的高利税大体可归功于奥迪

的超强盈利能力。

有消息透露,因产能不足困扰,为了提高整体利润,一汽大众决定今年下半年的大众品牌产

能将让路给奥迪品牌。原因不言自明,提高奥迪品牌的销量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利润。、

“地利”与“人和”

相比深处中西部以及南方地带的整车厂,在招工和人才储备上一汽大众也占尽“地利”。依托东北深厚的产业基础,几十年的工业发展积累使得长春有着国内最充沛的产业工人资源。一汽大众建厂于此,大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的腾飞。在汽车产业熟练技术工日渐缺乏,招工困难等现实背景下,一汽大众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令其免去诸多困扰。

一汽大众丰厚的政府资源积累也是其他一般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两大股东:一位是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集团,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当地政府都对其倾注大量心血;另一位则是

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设立合资企业并占到举足轻重市场地位的大众集团,与政府“打交道”多年,政府关系网络可谓星云密布。因此,再加上一汽大众在中国汽车工业中所扮有的角色,

向来受到政府重视,可获得诸多政策倾斜及支持。一位长期关注和报道一汽大众发展动态的

资深媒体人士对盖世汽车网表示,一汽大众从落地到现有成绩的取得,几乎可以说培养了整

个东北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向前推进功不可没。

@@page@@

■劣势

不过,盛世之下仍难掩一汽大众存在的诸多沉疴。

难解营销困局

其中被诟病最多,时间最长的营销短板至今依然是一汽大众无法躲避的来自外界的公开质

疑。

“凭他的品牌和实力,没必要在营销上面花太大的力气,就可以赢得他的地位。”山东汽车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如是表示。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北京汽车研究工程院

动力及底盘一部部长汤林生,在他看来,“目前一汽大众在整个汽车市场上还是占据着主导

地位的,在卖方市场占主导的情况下,它不采取任何营销手段的情况下,产品依然是卖的很

多,甚至是供不应求。”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经营心态,才使得一汽大众在营销方面难以取得值得称道的成绩。”上

述资深媒体人士一语道破。

同济大学汽车营销专家叶明海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同样提到了这一点,“因为在品牌和

口碑上都比较好,所以一汽大众在营销上就缺乏主动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基本上

看不到一汽大众在营销方面的动作。”并举例“德系车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欧系车和

日系车上出现了很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电子产品之后,德系车才会去装这些。那么这个适应

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肯定是滞后的。” 

“一汽大众在产品宣传上主动性确实不如其他合资公司。”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倪计民也表

达了类似观点,“当一款新车推向市场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的宣传,那么消费者就很难知

道有这么一款车。就比如说一汽大众的迈腾、速腾和CC,我们在市场上不大能看到有很多

的宣传,但是事实上购买过这款车的人都说这款车其实不错。听别人说这个普及度是远远不

够的,一汽大众的不注重更多宣传就会导致很多人在购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迈腾、速腾和CC,或者说根本不会考虑这些车,这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很遗憾的。” 

针对一汽大众的网络布局和售后服务网点上,倪计民颇有“微词”:“消费者对于4S店、售后

服务较少这样的抱怨一点都不夸张。一汽-大众目前的状态就是不急不缓,“这个跟其他的企

业思路不大一样。” 

去年广州车展,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开诚布公地表示:

“滞后的网络已经成为提升销售质量的制约因素;构建支撑百万辆的营销体系能力更是一汽

大众的一个紧迫任务。” 

“相比后来者的快速成长,一汽大众如果营销做的好,其市场份额也许就不会在2000年后

被快速稀释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咨询机构中国区负责人在向盖世汽车网谈及这一话题

时指出,“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蛋糕迅速膨胀,以及一汽大众许多人才出走的

因素。” 在采访中,叶明海也向我们指出了这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汽大众的营销队伍经

常在变动,特别是高层领导上不断的变动,势必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 

就此我们还从另一位接近一汽大众的业内人士处得到佐证:“一汽大众的营销做不上去关键

就是缺少一位在营销方面的领军人物和稳定的团队。”据其介绍,早期一汽大众能在国内市

场迅速打开局面,关键就是有被称为中国汽车营销教父的周勇江带领营销团队,“一汽大众

上量就是他担任销售老总的时期,后来周可能觉得在集团内的发展受限,就带了一批人出来了。”这位人士还表示,“现在像董海洋这批活跃人物当初就是跟着周勇江从一汽出来混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对业内人士的广泛调查走访中,约占到七成左右的人士对一汽大众目

前的营销策略普遍存在担忧。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认为:“上海大众在销售

网点的布局上更合理,一二三线城市都有涉猎,一汽大众在销售网点布局上的深度还不够。” 

“可能跟地域有关,一汽大众在北方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可能更大,在南方各方面的宣传力度

和展示等都还没深入人心,”上海汽配流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

时坦率表示,“南方包括我们行业人士对一汽大众真正了解的还不多。”他还表示,“上汽等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相当清晰,未来几年里要干什么,规划特别清晰,而且都比较实在,可行性

很大,发展前景很好。一汽大众在这方面做的就不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前秘书长张伯顺虽然否定了一汽大众营销短板之说,在他看来一汽大众在营销方面“没什么问题”,却将一汽大众的该症结引向了另一个层面,“这(终端销售不力)更多是与领导层有关系。”他对盖世汽车网如是说。

或许正是因为缺失这样的营销能手以及管理层存在对品牌过度的优越感,致使营销短板拖宕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根据胡咏早前的介绍,为了破解一汽大众营销怪圈并计划在今年得到推进的“百万辆营销体系”将具体营销战略分解成七大方向:品牌建设、满意度提升、终端渠道建设和培训体系平

台建设等,优化产品的销售结构,重点发展集团型的经销商和多点经销商。胡咏称:“我们要继续强化高质量销售,主动应对产能不足。” 

深陷产能不足

是的,在市场的高速发展中,产能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一汽大众的发展节奏,并业已成为抑制其发展的又一大掣肘。目前,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

轿车二厂、轿车三厂(在2009年3月正式接盘的原一汽成都基地)和发动机传动器厂。整

车生产基本主要依赖于长春基地66万辆的产能。而乘联会数据显示2010年一汽大众的销量为869,979辆,产能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行。随着成都工厂(45万辆)和南海工厂(30万辆)在2013年的建成投产,产能不足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在今明两年一汽大众无

疑还将面临这一考验,与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这两大宿敌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表示,“产能问题是各个企业都面临

的问题,各企业都在拼命扩展。09年的时候,大家都意识到汽车供不应求、产能不足,企

业为了满足需求就大肆扩产。但我们仍可以看到,一汽大众很多车型仍然是供不应求,像高6等,还是供应紧张的。所以,扩产是正常的,至于能不能增强整体实力,这是一项大家都

在做的事,你不做就落伍了。” 

目前的长春和成都两大基地,长春基地的轿车一厂和二厂承担着主要生产任务。正是由于这样的布局,也极大地考验着一汽大众的物流能力。由于长春地理位置的特点,冬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一旦遭遇这样的恶劣天气,长春基地生产的汽车则就面临无法向外运输的

窘境,这是多年以来困扰一汽大众的一大难题(实际上由于长春离大连港口尚有距离,进口零部件和整车从大连港运至长春也需要承受相当大的物流成本)。

有机构分析指出,一汽大众的成都基地将主要投产A级车,为了能与长春基地所覆盖的东

北部地区12个省份相呼应,成都基地需要覆盖包括云南、西安、武汉、长沙、南宁、郑州、

成都以及海口等在内的西南部地区20个省市。以成都作为市场辐射中心,一汽大众能有效

地降低东、南、西部市场A级车型生产成本以及物流费用。未来随着广东南海工厂的建成

投产,不仅可以提升在西南市场物流反应速度,在三大基地完全实现联动之后,一汽大众整体的物流痼疾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不过对此存有疑惑的上述一位不具名的上海汽配流通协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

几个(行内人士)最近也在谈论这个问题,一致认为不是这样的。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一

汽大众这样做不是纯粹为了自己的发展。至于具体情况,因为有些事还没有求证过,暂时不

能做什么言论,等求证过后,我会表明态度。” 

@@page@@

■威胁

市场份额缩水

在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强势表现下,一汽大众尽管销量绝对值还在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面

临着被挤压缩水的尴尬处境。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一汽大众的销量分别达到了

498,867辆、669,175辆、869,979辆,其中2009年和2010年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4%

和30%,但并未完全跑赢这两年市场整体增幅的46%和32%。数据显示,在2008年,上

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销量各为490,087辆和458,637辆,均低于一汽大众。但在2009年,

这两家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把握和对自身的有效调整,对一汽大众成功实现了反超,上海大众

和上海通用销量各达到了728,239辆和727,628辆,同比增幅分别为48%和59%。在2010年,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则更是纷纷突破百万辆,分别实现1,001,357辆和1,038,987辆,

增速依旧保持了38%和43%的高增长,并大幅高于市场整体增长水平。

纵观这三强企业的历史数据,一汽大众以如此落差落后于另两家企业并不多见,三者在销量

上一直追咬的很紧,然近两年的表现则暗示出其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开始加剧。尽管并不

认可一汽大众市场份额被蚕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前秘书长张伯顺也还是对

一汽大众目前的表现心存担忧。他向盖世汽车网表示,“一汽大众近年来增长幅度不及上海

大众、上海通用,跟管理层有一些关系,一汽大众的领导层可能没有那两个企业领导层开放。” 

对此,汽车评论员张志勇也认可这一说法,一汽大众地处东北地区,当地市场的开放程度比

起东南沿海地区稍显弱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层对市场的认知,从而导致对市

场的开发策略会有差异。

奥迪危机

面对宝马和奔驰的强劲表现,奥迪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利。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11.2万辆,同比

增长28%。宝马和奔驰则分别实现销售10.08万辆和7.81万辆,两者的同比增幅均高至

70%,宝马的市场表现已经逐渐逼近奥迪,奔驰也正在大踏步追赶中。

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推算,宝马今年在中国的总销量将在年底接近甚至超

过奥迪,而奔驰单月销量将在明年二季度接近奥迪。

曾经市场份额一度独占近七成的奥迪品牌,随着后进者的涌入和快速成长,其占有率被不断稀释,已跌破40%。随着中国公务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官车”形象示人的奥迪除了纾解

宝马和奔驰追赶带来的压力,还将经受在公务车市场可能出现萎缩的考验。

不过对于这一点,业界看法相对较为乐观。多数接受我们采访的人士认为,公车改革可能会对奥迪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是根本性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倪计民的观点较具

代表性:“政府采购的确是奥迪销售的一个贡献点,但是消费者买车最终考虑的还是车本身

的质量和服务。现在市场上奥迪车可以说是一票难求,即使是加价还是要排队等在那里,之所以大家这样追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奥迪本身的质量。” 

当然,现阶段奥迪在中国面对的难题不仅于此。

由于一直致力于国产化率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扩张,奥迪在中国市场主推已经实现国产的

A4(L)和A6(L)两款车型,价格区间集中30~50万元,高端豪华进口车则表现乏力(产品系

列单一),在这一细分市场拱手让于竞争对手,同时也丧失了更多的利润。此外奥迪还须面

对消费者年龄整体偏高的问题。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曾对外表示,

“2015年把奥迪全系车都拿到中国来卖”的计划可能会提前。

显然,奥迪方面也已经意识到在更高端的豪华车市场失去话语权对一个豪华品牌而言是一种

怎样的威胁,不过在宝马和奔驰咄咄逼人的增势之下,奥迪要想修复在进口车市场的短板尚

需时日。而中国豪车市场未来留给奥迪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窄。

股比重置

一汽大众一直以来的股比重置传闻近日再次得到升华。

据有关媒体引述知情人士披露的信息称,大众和一汽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比例将从现在的

40%:60%变成49%:51%,且新的持股比例在原则上已经获得一汽和大众认可,“只是限于政府尚未审批,目前该消息仍处于秘而不宣的阶段。” 

由于合资模式的限制,一汽大众更多地是扮演着德国大众在中国代工厂的身份,产品、技术等核心竞争力均来自德方,尽管一汽集团占据60%的股权,但由于在核心技术方面严重缺乏,在一汽大众的话语权基本旁落。因此一汽大众的生存发展基本受制于德方,自主能力薄弱是其最大威胁。而从一汽大众本身出发,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则需要两大股东稳定的合

资关系,股比重置很有可能将影响到目前的“和谐”局面。

有观点揣测,由于国产奥迪和进口奥迪均由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负责销售,奥迪只能提取

10%的利润分成,导致其不愿将产品资源拿到中国。实现股比重置后,大众将向一汽提供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补偿让出一汽大众9%的股权损失。

可以说,合资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之后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整个运营机制基本都已完善。但因为一汽集团在一汽大众占据了60%的股权,因此相比其他合资企业而言不

存在中外两个掌门人问题,这样有助于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决策灵活性。而股比重置后,一汽集团在话语权无疑将再次被削弱,“代工厂”的角色定位进一步得到强化。

@@page@@

■机会

小车“大市场”

小型车市场是一汽大众未来可以抓住,也是必须抓住的一个机会。

“中国的消费特色其实跟欧洲类似,而不应该跟北美比,”前述长期关注和报道一汽大众发展

动态的资深媒体人士表示,“在保证安全、性能标准基础上的廉价小车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西亚特的导入可以很好地弥补一汽大众在小型车市场的空位,并且有望成为未来的增长极。” 

尽管有关各方对何时正式引入西亚特仍三缄其口,但是从中国市场对小型车的巨大需求而

言,将西亚特品牌导入中国是战略首选。同时,西亚特一旦在国内实现投产可以联手日渐式

微的捷达在中低端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自我突破,改革内部体制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则寄望:“关键是看产品的研发、营销推广以及能不能得到消

费者的喜欢,从质量、服务、便捷上赢得消费者,这是最重要的。”他还同时指出,一汽大

众还可以某种战略联盟的方式寻求发展新机,“合作是多方面的,战略联盟也是一种合作的

方式。他可以是全方位的,可以跟国内的、国际的、还有相关行业都可以结成联盟。我们整

个国家现在都在提倡‘和’,只有拥有了好的环境,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前秘书长张伯顺则认为一汽大众未来的发展机会更多的

将来自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一汽集团整个领导层把过多精力放在上市上面了,这样不好,

应该把精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体制上面,以寻求企业自身突破,一汽大众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总结:中国市场规模不断膨胀使得整个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和复杂化,一汽大众所面临的竞争

环境势必也将随之变得更为严峻。一旦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之策,则很有可能将拖累整

个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盖世汽车社区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

; 上海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 课程名称:解读供应链管理 课程号:2400J004 ( 学生姓名:韩雨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变热白热化阶段,竞争方

式也已经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通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汽车行业因其组织结构复杂、同时兼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三大特征而成为最具代表的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一汽-大众在未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使企业迅速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和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于 1991年成立,1996 年正式投产,1997 年8 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 年 4 月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并于 2002 年 12 月获得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项目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轿车占有 60%的股份,大众公司占 30%,奥迪占 10%。一汽大众公司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占地面积 116 万平方米。一汽大众公司含 2 个生产厂、12 个部、3 个直属科,员工 7000 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2001 年、2002 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著名杂志《财富》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2002 年,公司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 100 强”之首的荣誉称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与时剧增,企业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把非核心业务外包(Outsourcing)给其他最佳的专业企业,从而,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上一业务流程为下一流程提供物料或服务,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上参与不同业务流程的各企业,构成了链条上的节点。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企业业务流程网络,就是企业的供应链。 一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是先从制造业发展出来的,早期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它忽略了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供应链也被定义为:“有一条或者一条以上的从源头到顾客形成的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流直接相连而成的集合,该集合通常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企业组织构成。”一般的认为供应链有三个主要的流程构成:源头与采购、发出订单与计划、预测与规划。到了后工业时代,供应商成了竞争成败的关键。以美国汽车工业为例,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占整个制造和销售成本的45%。 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它要求各成员企业必须达成共同客户至上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成员企业合作关系所带来的整体竞争优势,相互信赖,共同服务于客户。 % 供应链展现了相互关联的部门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的链型结构,涵盖了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包装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发生着四种基本“流”,即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它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或零售商、分销商等),节

一汽大众市场营销方案

一汽大众汽车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目录 1.一汽大众汽车市场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一汽大众汽车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人口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经济环境分析 (4) 1.1.3.技术环境分析 (5) 1.1.4.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5) 1.1.5.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6) 1.1.6.自然环境分析 (8) 1.2.一汽大众汽车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8) 1.2.1.企业内部环境 (8) 1.2.2.供应商 (9) 1.2.3.中介机构. (9) 1.2.4.竞争者 (10) 1.2.5.顾客 (10) 1.2.6.公众 (10) 1.3.一汽大众汽车SWO T分析 (11) 2. 汽车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11) 2.1市场细分表 (13) 2.2选择目标市场 (14) 2.2.1大众CC (14) 2.2.2大众CC前景展望 (15) 2.2.3大众速腾 (15) 2.2.4大众速腾前景展望 (16) 2.3.市场定位 (17) 3.汽车产品营销策略 (18) 3.1.汽车产品组合广度与宽度 (18) 3.2汽车的生命周期 (19) 3.3各阶段营销策略 (25) 4. 一汽大众汽车定价策略 (25) 4.1.价格区间表 (25) 4.2影响价格因素 (25) 4.3不同周期价格策略 (28) 4.4,分销渠道 (28) 5. 一汽大众促销方案 (28) 5.4.策划促销方案 (28)

江铃一般情况swot分析

(一)江铃集团的一般情况的swot分析一.公司背景: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汽车出口基地企业,1989年跻身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2008年全球华商500强第382位。集团现拥有120多亿元总资产、60多亿元净资产、年创利税总额十几亿元的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 江铃推行双品牌战略,自主品牌的轻卡、皮卡、多功能车等发展迅猛,全顺品牌领跑中国轻客市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比翼双飞,推动销量连创历史新高。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优质中价的良好品牌口碑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赢得了国际声誉,江铃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轻型柴油商用车出口商,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之一。 从1984年扭亏至2007年9月,江铃累计销车70万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72.73亿元,累计上交利税61.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53.8亿元。一个具年产29万辆汽车与18万台汽车发动机能力的综合性汽车集团已矗立在赣江之滨。 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很精彩 ●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仿苏式嗄斯车的井冈山牌卡车。 ●1984年,孙敏等老一辈创业者敢为人先,敏锐抓住当时国内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现状,果断决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具有8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五十铃轻型卡车,使企业的产品水平由40年代升级到80年代国际领先水平。 ●1993年,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江西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

●1995年,在国内第一个采用ADRs方式定向增发B股,引入福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1997年,江铃第一辆全顺车下线,从此,全顺开始了中国轻客市场十年(1997-2007)销量增长冠军的东方之旅。 ●1997年,江铃毅然斩断了旧的营销关系实施销售体制改革,在全国汽车行业率先以现代营销理念吸引了一大批民营资金加入到江铃的销售体系,迅速布局全国。当年,在全国轻型车总量下滑的情况下销量增长30%以上,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国内汽车行业首屈一指的江铃市场营销体系被誉为汽车行业营销典范。 ●面对入世挑战,江铃孙敏提出了“高品质、多品种、中价位、优质服务”十三字经营方针。2001—2003年,江铃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增长。 ●“新合作、新车型、新基地、新增量”,王锡高领导江铃在二次创业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销售收入、利税、工业增加值三年内翻了一番。2004年,江铃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南昌市首家百亿级企业。 ●江铃全面深化同世界五百强伙伴的战略合作,福特增持江铃股份,零部件战略重组引来各行业国际巨头。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52亿元,配合整车规划快速扩张,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南昌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目前,围绕江铃整车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约50家,拥有年销售收入4.5-10个亿的零部件企业5家,1个亿以上的有7家。 ●伴随“江铃”国际品牌的开拓,江铃海外分销服务网络快速拓展至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形成欧洲、北美、中南美、北非、西南非、西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八大主干销售区域。江铃产品出口六十多个国家,2007年海外销量过万辆,是“国家整车出口基地”和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的出口商。

一汽大众发展战略

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 追求技术进步应该是汽车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汽大众产品开发的灵魂。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预言,未来几年内,世界上将会只有6家汽车厂家,美国、欧洲、日本各两家。据统计,60年代,全球共有大的独立汽车制造企业52家,现在已减少到18家。在今后10年的竞争中,有一半将淘汰出局,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多只有10家。那么,中国汽车业拿什么与国外诸强抗衡?一汽大众以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就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轿车行业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汽大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可荏竞争中发展,将资本变成资产,将投资变成效益,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汽大众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责任。为此,一汽大众将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企业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全面创新。而创新使一汽大众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我国轿车行业的佼佼者。 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战略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按照企业的经营方针,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研究,而做出的长期和全局性的战略方案谋划。 战略是未来执行的计划,它具有很强的全局性、长远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企业发展战略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它在企业把握外界环境的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就使一汽大

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实现企业的高增长,推动一汽大众公司的不断发展。 在一汽大众有一个战略委员会,专门负责今后五年至十年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经营管理委员会由中德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都要根据企业和市场形势发展对这一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确保发展战略计划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一汽大众本着计划即法的原则,说了算,定了千。战略计划一经董事会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即便是领导人员更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领导人员更换,执行计划的严肃性不能变,不得有人为因素对既定计划的干扰。这在传统的国有企业里是无法做到的。 一汽大众的这一战略管理方式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奥迪20 0C3V6以其公务用车定位,在我国有很好的销路。1995年这一产品转入一汽大众生产,一汽——大众没有盲目乐观,战略委员会考虑的是它几年后的市场前景。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将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奥迪A6作为其换代产品纳人工作日程。经过几年努力,于1999年7月毅然停止了包括开发不久深受欢迎的奥迪2 001.8T在内的所有奥迪200型的生产,全部进入奥迪A6的生产准备阶段。1999年9月6日,奥迪A6按计划正式下线,2000年1月全面投放市场,成为我国第一辆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生产当代先进的有生命力的产品。2001年8月23日在一汽大众成立10周年前正式投产下线的宝来轿车等同样也是这一战略计划正确实施的结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轿车市场在开放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扩大,产品竞争不断升级,企业的重组步伐加快,特别是新产品的推出成为市场主导力量。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局面,2002年,一汽大众对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出了重

一汽大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1)-

学生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 专业班级:M1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2车辆工程 学生学号:1221109001,1221109011,1221109033 ,1221402004 学生姓名:孙树蕃,顾周宇,罗云,常修菁 所属院部:龙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湛江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目录 一、一汽大众公司市场信息分析 (3 二、一汽大众公司的市场细分 (7 三、一汽大众公司的市场环境 (8 四、一汽大众的汽车市场定位 (14 五、一汽大众的汽车市场预测 (15 六、附表:一汽大众市场调研问卷 (16

一汽大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一汽大众公司市场信息分析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佛山三厂共有三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成都分公司和发动机传动器厂。 当今汽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各个汽车公司都加大生产销售力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汽大众的市场信息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作为一家新锐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深耕,成为大众集团在华继上海大众之后的又一吸金利器,并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成为驰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剑客”。现一汽大众主要产品有:捷达、新宝来、高尔夫、开迪(停产、全新速腾、全新迈腾、大众CC 系列和奥迪系列,其中奥迪系列有奥迪A4L、A6L、Q3、Q5。 坐享品牌优势 1991年2月,中德双方在完成一系列的前期接触和谈判之后,一汽大众正式在长春落地。尽管晚于上海大众6年的时间,但由于后者的桑塔纳车型(实际上早在1982年,德国大众就已授权上海汽车组装该车已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了颇高的品牌形象,甚至直接代表了轿车。因此,当捷达投产之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皆具“天时”与“地利”,借助桑塔纳建立起来的大众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北方市场。 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等合资公司尽管业已成立,却始终无法阻挡大众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加之捷达与桑塔纳实现南北联动,当时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直至今日大众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领先地位。

一汽大众汽车4S店营销战略研究(一)

一汽大众汽车4S店营销战略研究(一) 一汽大众汽车4S 店营销战略研究摘要: 文章通过对4S 专营店营销战略的理论分析, 采用归纳与演绎,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以珠海一汽大众专营店服务营销战略为例, 对4S 专营店营销战略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 营销; 4S; 一汽大众营销理论 概述(一)产品营销的概念:产品的营销概念简单来说是指消费者对一种或一类产品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该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 产品的营销概念强调的是从营销的角度或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产品, 而不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去理解产品, 更多是强调产品能 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和利益; 另一方面, 产品的市场营销概念可以是自然形成, 也可以是企 业赋予的, 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者的认可。 1、产品的营销概念表现为从低级到高级的 不同层次上, 笔者将这些层次由核心到外围、由具体到抽象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产 品的核心价值。这是产品营销概念的最基本层次, 一般指产品的基本功能和效用。如运动 鞋的核心价值是人体脚部的运动装备; 第二层次, 产品的附加价值。这是指企业在产品上增加的功能和利益, 如运动鞋的附加价值可以包括运动鞋给人更舒适的感觉、更时尚的外观 或更耐穿; 第三层次, 产品的抽象价值。指产品的一些非实际的或非物质上的利益, 通常是 一些情感和欲望的满足。如运动鞋的抽象价值包含了一种运动精神或运动气质或与某些体育明星的联系。 2、产品营销概念的转变并非产品的根本性转变,但却往往意味着一种产 品的新生和再生。换言之,企业可以不必从技术上革新产品, 而仅从营销概念上改变以刺激 产品的销售。比如,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兴起, 原来作为我国居民基本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和 摩托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自行车和摩托车企业纷纷寻求变革。笔者认为若从技 术上变革收效不会太大, 因为自行车和摩托车在中国人眼中始终是一种低廉的交通工具, 若 想挽回市场不如在营销概念上进行变革。摩托车可以将市场锁定在年轻人身上, 然后将摩 托车在外观上、设计上进行改造使之更具时尚和自由的个性, 并辅之一定的营销策略将这 种概念传递给年轻人; 可以将自行车的概念换成一种运动器械而不是一种交通工具。(二)产品营销概念的发展趋势及其启发意义随着产品营销概念的演变, 一个市场会最终走向无 差异化, 那么对于一个无差异化的市场,企业之间还可以竞争什么呢? 答案是品质和价格,因 为企业可以不断地创新以提高产品的品质, 可以不断地提高技术和效率来削减成本以降低 产品的价格, 可见产品营销概念的发展趋势在于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具 有讽刺意义的是, 这似乎预示着市场营销又回到了起点, 因为最早的市场营销竞争主要来自 于产品品质和价格的竞争。但这至少说明一点, 不管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如何变化多端, 消费者最关心的始终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菲利普·科特勒很强调产品品质和价格的重要性, 将之统称为价值, 并认为:“ 如果供应品向目标市场传递了价值和满意, 那就表示成功了。顾客在不同供应品中挑选的基础是知道哪个会给他们带来最大价值。” 产品营销概念的这 种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的启发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各种营销理论的冲击下, 我国有些企 业走入了一个“ 为了营销而营销”的误区, 利用大量的广告和宣传攻势虚化产品的价值。比 如脑白金的营销策略已经完全脱离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成本, 而纯粹进行一些虚拟理念的炒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S因子 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

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而标致、雷诺风景、雪铁龙正大举占领大众的传统领地,销量下降、效益下降,这是大众在全球的情况。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

一汽大众发展战略

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追求技术进步应该是汽车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汽大众产品开发的灵魂。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预言,未来几年内,世界上将会只有6家汽车厂家,美国、欧洲、日本各两家。据统计,60年代,全球共有大的独立汽车制造企业52家,现在已减少到18家。在今后10年的竞争中,有一半将淘汰出局,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多只有10家。那么,中国汽车业拿什么与国外诸强抗衡?一汽大众以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就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轿车行业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汽大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可荏竞争中发展,将资本变成资产,将投资变成效益,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汽大众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责任。为此,一汽大众将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企业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全面创新。而创新使一汽大众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我国轿车行业的佼佼者。 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战略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按照企业的经营方针,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研究,而做出的长期和全局性的战略方案谋划。 战略是未来执行的计划,它具有很强的全局性、长远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企业发展战略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它在企业把握外界环境的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就使一汽大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实现企业的高增长,推动一汽大众公司的不断发展。 在一汽大众有一个战略委员会,专门负责今后五年至十年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经营管理委员会由中德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都要根据企业和市场形势发展对这一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确保发展战略计划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一汽大众本着计划即法的原则,说了算,定了千。战略计划一经董事会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即便是领导人员更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领导人员更

一汽大众营销策划书

一汽大众营销策划书 篇一:一汽大众广告策划书 一汽-大众奥迪广告策划书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发展迅猛,中国的汽车市场以接近40%的速度增长,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引起汽车行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使得汽车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汽-大众也为此加大投资,从而可以在汽车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本文以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一汽-大众的市场需求分析,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竞争分析,STP战略分析以及营销组合策略分析对一汽大众进行营销策划。使消费者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一汽-大众的产品由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构成,有捷达,宝来,高尔夫,开迪,速腾和奥迪A6,新奥迪A4,全新奥迪A6L系列产品。通过这次的营销策划,让消费者对一汽大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市场调研阶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XX年将完成超过77万辆的产量,终端销售将超过75万辆,13%的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速。其中,全新迈腾自7月28日上市以来,已经连续数月创造了月销过万的佳绩,并打

破了细分市场多项记录。今年年内,总销售量将达到45000台。截至目前,全新迈腾也在国内摘得了超过60项各种媒体和机构年度评选的最高荣誉,成为XX年中国B级车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XX年的A级车市场,一汽-大众仍然是毫无疑问的引领者。继捷达之后,全新宝来的月销量也超过了2万辆,至此,一汽-大众已拥有两款A级车是2万俱乐部的成员。而作为A+级车市的标杆,速腾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在上市5年后用户总量突破50万大关,这将为全新速腾的成功上市奠定良好口碑基础。而高尔夫和CC,在市场上依然一车难求,虽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有效订单持续稳定在2万辆以上。从整个销售比重也可以看出,除捷达外的车型已占据一汽-大众品牌销量的73%,一汽-大众也早已不是依靠捷达单一车型打天下的年代。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不仅为一汽大众赢得了利润,也大大提升了一汽大众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附表: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一汽-大众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在XX年,一汽-大众各款产品供不应求,库存深度始终保持在,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为了加大产品供应、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汽-大众一直致力于产能的提升。自2、3月份的停产检修和生产线改造以来,一汽-大众已完成产能改造项目12项,并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合理组织了生产班次,通过科学地调整生产流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作为一家新锐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市 场深耕,成为大众集团在华继上海大众之后的又一吸金利器,并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成为 驰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剑客”。而今,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如何能在一汽 集团和大众集团这两大股东的操控下做到攻防皆备,又如何消除自身不足继续攻城略地? ■优势 坐享品牌优势 1991年2月,中德双方在完成一系列的前期接触和谈判之后,一汽大众正式在长春落地。 尽管晚于上海大众6年的时间,但由于后者的桑塔纳车型(实际上早在1982年,德国大众就已授权上海汽车组装该车)已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了颇高的品牌形象,甚至直接代表了轿车。因此,当捷达投产之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皆具“天时”与“地利”,借助桑塔纳建立起来的大 众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北方市场。 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等合资公司尽管业已成立,却始终无法阻挡大众在中 国市场大行其道。加之捷达与桑塔纳实现南北联动,当时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 直至今日大众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领先地位。 汽车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周立群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表示,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20多年,时间上的积淀,使得这个品牌在中国有了很好的知名度,“这个是品牌所带给一汽大众的优势。”  还须指出的是,相比其他成立时间不长的合资企业(如目前表现势头非常不错的东风日产和 北京现代),由于设备投入时间长,其生产成本已经被很大程度上摊薄,产品定价无疑更具竞争力。 产品“双刃剑” 在肯定其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时,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院总工程师黄勇还强 调其在产品方面下了苦功:“在中国市场上,一汽大众的客户定位、市场调研等都做得比较 好。我们都知道,他的车主要是从德国直接引进的,德系车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都比较 配套,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比较好。”  但这对于一家独立的整车制造商而言,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正如周立群所指出的“其实这是把双刃剑”,他认为“直接从德国拿过来的先进技术,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推向市场,更别 提自主研发了,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不利的,只能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  上海市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资深分析师朱君奕所持类似观点,“它的优点其实也是缺点,一汽大众在技术上太过于依靠德国大众,自身研发比较少,在售后服务上价格也比较贵。在产品组合上,非轿车领域的车型也很少,对于这块市场是有所欠缺。”

一汽大众内部环境分析

3.1内部分析 3.1.1 4P分析 【产品】 丰富产品线,拉宽市场覆盖范围: 形成从捷达、宝来、速腾、高尔夫、迈腾、CC共同组成的强大产品体系。从A0、A、A+、B、B+全系,从7万-30万元价格空间,从初级入门车型到优雅动感的高级轿车,形成市场的全面覆盖。 在捷达、速腾、迈腾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首先推出全新“宝来”产品,定位于中国家庭用户;随后,强力推出大众产品最具竞争力的经典之作——第六代高尔夫,一举占领A级轿车的高端形象,并用高尔夫GTI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一波未平再起一波,一汽-大众CC 的推出,以颠覆性的最美外观,彻底征服了市场。自此,一汽-大众真正形成了从捷达、宝来、速腾、高尔夫、迈腾、CC六大产品品牌形成的自A0级到B级高端的全产品系列。这一产品系列,保证了一汽-大众一举跨入国内最具产品竞争力的厂商行列。 发挥科技领先的优势,用全系列先进科技发动机、变速箱的合理搭配,形成单一品牌的最宽泛市场覆盖车型。全面提升效率,最大限度挖掘产能潜力:在产能无法硬性提升的前提下,向效率“要”产能,向物流“要”产能。 力争让每一台生产线下来的优质产品,以最快速度抵达消费者手中。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现有的生产能力,提升现有的生产管理效率。同时,彻底优化产品物流体系,大幅度压缩周转耗时,优化管理各级库存。 【价格】 坚持价格的合理和稳定; 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领先的优势,以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搭配组合,构成宽泛的产品市场覆盖。比如,定位于科技领先的商务B级轿车的迈腾产品,以1.4、1.8、2.0TSI发动机,就形成了19万-28万元人民币的宽泛产品覆盖。 这一战略,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市场产品竞争能力,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最多的选择,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覆盖范围的拓宽,必然导致不同级别产品价格的交错,甚至可能出现倒挂,这就极其容易导致市场价格的混乱状况。同时,新产品的相对集中上市,也给新品价格的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产品战略部,在综合、准确地进行了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后,以科学的“定价三原则”为基础,不仅让每一个新产品的定价极具市场竞争力,也形成了完整的价格体系,清晰有序科学合理。 比如:高尔夫产品、CC产品的定价,上市公布价格时,均引起了市场的一片叫好。高尔夫产品,不仅承载着大众品牌的辉煌,同时也是一款“在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上,做到了毫不妥协”的A级轿车,11万-17万的价格空间,让高尔夫自上市即热销,上市一年多,竟依然处于“一车难求”的惊人销售状态。而CC的产品定价,25万-30万的定价,更是开创性地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领域,让“史上最美的大众车”,也同时具有了绝对优势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一价格空间,暂时没有任何具有竞争力的对手与之抗衡。上市即惊人热销,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渠道】

一汽大众汽车营销策略分析

一汽大众汽车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如今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企业而言,一套完备的营销策略不仅可以为企业产品的销售打下保障,还能为企业加大扩展。一汽大众 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凭借企业实力和产品优质而在汽车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通过 对汽车市场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对营销策略的研究,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营销策 略对于企业发展和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在品牌众多的汽车行业里,消费者到底需求什么样 的汽车,会选择什么样的汽车?汽车生产企业又制定什么样的汽车营销战略?这些问题, 只有了解了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后,才能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 的服务,才能真正达到汽车营销的目的。 关键词:一汽大众汽车;汽车市场;营销策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60%)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注册资本78.1亿元,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生产全系列轿车产品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为了更好的减少企业亏损,增加汽车制造企业的营销利润,通过对汽车市场的汽车营销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从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营销策略,有效的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达到企业产品的销售目标。 一、一汽大众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一汽大众汽车的营销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其优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点。 (一)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坚持维护品牌 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建有两大生产基地,佛山基地正在建设之中。为了保持各品牌的产品竞争力,大众非常重视产品线的不断完善,大众目前生产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内部能力外部因素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1,品牌知名度 2,产品具有针对性 3,成长空间大 1,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2,市场份额下降 3,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 单一 机会(opportunity) SO WO 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2,开发新能源技术 3,提高公关效果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 抢占新兴市场,保持市场份额 加强产品研发,丰富车观外形 风险(threats) ST WT 1,日系汽车的竞争2,新技术的回报风险3,服务的竞争加强资源整合 提高品牌竞争力 调整营销策略,准确市场定位 确定顾客导向性 S因子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就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非常明确,就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就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就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就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就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就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就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就是保持领先,但与往

一汽大众发展规划

一汽大众发展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19日报道12月15日上午,受总经理安铁成委托,一汽-大众党委书记姜延春召集个别圈内学者和专家,在三亚召开闭门研讨会,为一汽-大众如何建立企业品牌出谋划策。 “一汽-大众一直以来给人印象是产品品质好,但是没有企业品牌,既然是提意见,希望大家好的坏的都能说。”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致辞完毕,姜延春随即退场。在随后的全天讨论中,参会人员就一汽-大众品牌口号和路径等达成了两个方向。 安铁成就任一汽-大众总经理七年后,提出“一汽-大众要有自己企业品牌”,显然有自己的考量——一汽-大众的提及率不及上海大众高;没有企业品牌互动,产品营销上会越来越吃力。况且一汽-大众年产销已超过一百万辆,一个相当规模的公司没有企业slogan(口号)说不过去。 2005年上任时,安铁成在内部把一汽-大众定位成“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基于当时环境而定的:一汽-大众很大程度是“生产原汁原味德国车”的大众中国工厂,年销量也仅30万辆。当产量过100万辆后,这个定位跟不上形势了。 扭转纯品质印象 这还只是从公司的基本面考虑,实际竞争形势也让安铁成感到压力。安铁成透露,2013年将是一汽-大众新产品发力最多的一年,目标是产销150万辆。在直接竞争对手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都在企业层面大打创新概念时,一汽-大众需要一个企业口号来推动

下一步的产品策略。 就在姜延春三亚行前三天,安铁成飞赴厦门为第三代宝来上市站台。一汽-大众产品体系中宝来、捷达、速腾、高尔夫共同构成了A 级车的产品矩阵。其中捷达主攻A级车入门级细分市场,速腾及高尔夫主打A+级细分市场,而新宝来则肩负着最为主流的A级车细分市场。改头换面的新宝来上市后,将继续担任一汽-大众中端紧凑型车的角色,并承担着一汽-大众走量的任务。 宝来之于一汽大众,无异于朗逸之于上海大众,都是“合资何时换来技术”舆论压力下,新一代自主开发的试验田。所以新宝来是否成功,既是检验安铁成个人业绩的指标,也是衡量公司在一汽集团内部地位的标准。 “真正体现一汽-大众开始做研发而不是跟随的,就是四年前投产的宝来。”安铁成告诉记者,“新宝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自主研发,第三代宝来确保了一汽-大众短期的自主研发目标实现,即2012年实现车身的自主开发。” “新宝来肯定能够超过上一代。”安铁成强调。自第一代宝来2006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过百万辆,2008年10月上市的第二代宝来,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销量分别为12.6万辆、17.8万辆和20.7万辆。今年前十个月,宝来累计销量达到18.82万辆,占一汽-大众在售车型销量份额的22.9%。 显然新宝来作为明年一汽-大众的主力车型在冲量的同时,盈利任务史无前例地重要起来。12月初。一汽-大众在新加坡召开经销

一汽大众汽车竞争分析.doc

1.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总体竞争力浅析 2006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销量创造了历史新高,销售超过71万,在整个汽车行业,继续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的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在中国的销量第一次又创了季度的新高,超过20万辆。但是数量不是大众集团追求的唯一的目标,相比而言,大众更加看重盈利能力和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进一步增加销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德系车油耗低,价格适中,实用,底盘、车身、发动机也都非常符合中国的道路情况,配件价格比之其他同类车也较便宜。大众集团作为全球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始终保持着做工上的精细、发动机上的全球领先技术,在中国创造了德系车质量有保障的口碑说。 2.一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地位 一汽集团是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多年来处于中国汽车行业“老大哥”地位,中国一汽拥有中国汽车行业目前规模最大,核心能力最强的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材料开发于一身的技术中心。1999年在全国231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列中位居第七位,机械行业第一位。在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稳定性、振动、噪声、轮胎力学等性能以及发动机电喷增压技术、多气门技术、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路面测量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中国领先水平,有些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准。即使是现在汽车市场分为东北、东部、中部、南方四大板块的情况下,一汽集团在出口创汇、年利润上还是遥遥领先,地位不容动摇。 3.一汽大众汽车品牌总体竞争力 一汽-大众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37.12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总资产276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汽车企业,目前,一汽-大众现已形成日产2000多辆整车,年产近66万辆,总计生产已超过200万辆的生产规模,同时实现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的出口。具有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全方位的质量保证、最完善的产品系列。一汽大众公司近来为了迎战越来越激烈的中国轿车市场,特推出金融引擎风暴------“1元车险”、“零利率”、“日息优惠”等优惠活动,使得购车贷款率直奔10%,必将大大提升一汽大众年销100万辆的进程。一汽大众更是占据了北方主要城市38%的份额。此外一汽大众以其“真诚为您服务”的优质售后服务体系和24小时道路抢修系统,更在全国消费着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品牌市场竞争不容小视。 4.各品牌竞争对手及竞争力透析 捷达: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一款车型,捷达在中国无人不知。从1991年引进开始,捷达经过了多次的改进,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目前捷达的累积销量已

一汽大众SWOT分析

3.1.4一汽大众SWOT分析总结 S因子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大众的产品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低端国产车与其抢占市场,使得大众在中国的一季度销量不是很理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各大汽车集团竞争的热点地区,大众汽车集团虽然在华市场份额仍居首位,但占有率有所下降。 W3 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线单一 外型保守单一,便是大众汽车的标准。现如今在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外形夺人眼球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大众公司有着德国人的严肃和谨慎,可想而知,怎么能轻易改变公司的理念。 O因子:Opportunity大众的机遇 O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私家车市场逐步成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及购买能力等为整个汽车市场提供了机会,对一汽大众也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 O2.开发新能源技术 大众汽车现已为电动汽车制定了清晰的产品发布计划。大众发挥内燃发动机的潜能,以期待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这些措施将使大众汽车在零排放汽车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O3:提高公关效果 一汽大众要强化公关策略,通过有效的公关来提高大众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中国,大众要实现中国的具体实情。在公关方面吸取日系,韩系车寻找中国销售代理的成功经验,探和中国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使得大众能再次回到中国人名,中国市场的核心区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