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第一课时教案

濮阳市第一中学魏薇

课题: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热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查比热表认识不同的物质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比热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物理含义;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

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教学

课件

比热容教学课件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素材引入新课

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一样的吗?

实验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后进行实验

三、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J/(kg·℃)或J/(kg·K)

3、比热容的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容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四、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利用三峡气候变化这种

现象引入新课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

相互交流,提示学生注

意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

中的具体应用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总结出结论:不同物质

的吸热本领是不一样的

教师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及单位。

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

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比

热容的理解

教师用教学模拟课件来

学生积

极参与

讨论,

在与同

学的相

互交流

过程中

加深对

现象的

本质认

与教师

1、用作冷却系统和暖气设备的工作物质,

2、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

五、思考题(能力提高)

为什么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后会引起库区气温的较大变化?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对比

热容的两种理解

播放视频:大陆性气候

与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

一同探

讨比热

的有关

应用

附:

板书设计: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般是不同的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3、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容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

1、吸热(或放热)多

如:用作冷却系统和暖气设备的工作物质,

2、温度升高(或降低)少

如: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2.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告诉学生杯内水和煤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

苏教版七上《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第1课时)word教案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第一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的课时分配为 2课时,第一课时讲《开花和花的结构》。 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 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 是识别植物种类的 重要依据。植物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了解当地常见花卉的 花期是学生应 该具有的常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花, 但他们对花的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 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甚至认为花冠是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观察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 一一雄蕊和雌蕊。要使学生有秩序、按步骤、有重点 地进行观察。观察之后,要让学生认真绘出花 的各部分结构简图,以加深对花的结构的认 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 知识的积累与疏导: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花的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能说出花的各 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花中哪 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二) 技能掌握与指导: 1、通过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生物学观察的常用方法。 2、通过制作花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智能提高和训导: 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四)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爱花、护花,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 感。 2、通过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 、障碍与生成关注 说出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差别和功能差别。 第五节 科学态度。 1、 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花的主要部分。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 五、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①预习本课内容。 ②搜集有关花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①实验用具及材料(镊子、刀片、胶带等) ②准备有关多媒体光盘和百合花、康乃馨及桃花模型等。 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看看我手上拿的是些什么花? 生:这是一朵百合花,那是一朵康乃馨,还有一个是桃花模型。 师:你能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这些花吗? 生: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师:欣赏这些花,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板书) 请一个同学说说什么是开花?(板书《开花》) 生:花瓣慢慢展开的现象叫开花 师:在校园里你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你认为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生:花可以美化环境,花可以增添色彩…… 师: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告戒人们什么呢? 生:小心,另U碰我。要保护我,要爱护我。 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季节不同,请你们互相讨论,找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植物开花?生:春天:桃花、水仙花等。[ 夏天:荷花、广玉兰等。 秋天:菊花、桂花等。 冬天:腊梅、枇杷等。 师:那你们说说桃花是哪一个月开放的?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古诗们齐声朗 (多媒体现诗)请同学读。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物質化學符 號 模 型 相 態 比熱容量(基本) J/(kg·K) 比熱容量(25℃) J/(kg·K) 氫H 22 氣14000 14300 氦He 1 氣5190 5193.2 氨NH 34 氣2055 2050 氖Ne 1 氣1030 1030.1 鋰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 3CH 2 OH 9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蠟C n H 2n+2 62至 122 固2200 2500 甲烷CH 45 氣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軟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 2H 68 氣1730 1729 尼龍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 2H 24 氣1500 1511 聚苯乙烯CH 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氫H 2S 3 氣1100 1105 氮N 2 2氣1040 1042 空氣(室溫)混混氣1030 1012 空氣(海平 面、乾燥、 0℃) 混混氣1005 1035 氧O 2 2氣920 918 二氧化碳CO 23 氣840 839

一氧化碳CO 2氣1040 1042 固900 897 鋁Al 1 石綿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2氣820 823.9 氟F 2 磚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固720 710 1 氣660 659.1 四氟甲烷CF 45 二氧化硫SO 氣600 620 23 玻璃混混固600 84 2氣520 520 氯Cl 2 鑽石 C 固502 509.1 1 鋼混混固450 450 固450 444 鐵Fe 1 黃銅Cu,Zn 混固380 377 固385 386 銅Cu 1 固235 233 銀Ag 1 液139 140 汞Hg 1 固135 135 鉑Pt 1 固129 126 金Au 1 固125 128 鉛Pb 1 O 3氣1850 1850 水蒸氣(水)H 2 水H O 3液4200 4186 2 冰(水)H O 3固2060 2050 (-10℃) 2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

沪科版《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 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 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 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 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作者:————————————————————————————————日期: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3、用比热容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 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

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 t1/℃液体末温 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 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课题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 排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2、理解物质的比热容。 3、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 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 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提问: 1.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 2.热传递的特点,热传递与改变物体内能的关系。 3.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它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讨论:(白板图片展示) 初夏,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他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 沙子很烫;当他们跳进海里时,觉得海水很凉.(请一位去过海 边的同学谈感受)这里涉及到物体的那方面的发生了变化? 三、新课讲授 1、猜想与假设:物体升高的温度可能与┄┄等因素有关(对各 因素逐一进行举证) 2、设计实验:你将如何研究物体升高的温度与物质本身有关 的?应该控制哪些量?如何控制?改变哪些量?如何改变?通 过什么现象的观察及分析就可以验证你的猜想?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如何进行实验)【实验视频】 4、分析与讨论 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子比水需要的时 间,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吸收的热 量 .这就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 时,吸收的热量 物质的比热容 1、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符号:C 单位:焦耳/(千克·℃) 符号: J/(kg ·℃) 物理意义:

开花和结果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1、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二章标题为被子植物的一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根不断生长及植株枝繁叶茂的原因。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花芽) 同学们对桃花应该很熟悉,语文书上形容它“粉的像霞”,有哪位同学近距离的观察过

桃花,估计都没有。下面我们就以桃花为例来认识花的结构。 学生活动:翻到书P102“桃花的基本结构”,快速的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分钟)投影:对照投影检查学生对各部分结构名称的记忆情况。 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及胚珠的内部结构。 提问:平时我们所看的是桃花的哪部分结构?(花瓣) 提问:对花自身来说,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雌蕊、雄蕊,因为开花是为了结果,这些结构是产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雌蕊和雄蕊是如何产生果实和种子的? 播放视频:(3分钟) 讲述: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提问:花粉是如何落到柱头上的?(昆虫、风) 小结:通过播放的视频,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花颜色鲜艳、有香味可以吸引昆虫,没有艳丽色彩和香味的花,花粉多而轻盈,借风来传粉,即:风媒花、虫媒花。这些也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注意要联系前面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传粉以后就会结果实了吗?(不行,还必须通过受精过程才能结果实) 投影:受精过程动画 讲述:(结合投影)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同时一个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精子,到达胚珠,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极核结合,这就完成受精作用。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动画显示子房膨大形成果实 从动画中同学们可看出,受精作用完成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其它结构都纷纷凋落。子房发育形成果实。 提问:果实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果皮和种子) 种子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种皮和胚) 投影:启发学生得出子房各部分与果实相对应的结构。 四、人工辅助授粉 投影:正常玉米果穗和缺粒玉米果穗 提问:为什么玉米会出现缺粒现象?(传粉不足)

生物开花和结果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概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难点: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与花有关的一些画面,感悟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思考:果树在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p102,结合桃花的结构彩图,对照桃花的实物模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3、结合课件,对照桃花模型,认识桃花各部分结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归纳知识点; 4、拓展反思: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学习任务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1、学生自学教材p103“传粉和受精”,结合彩图“受精的过程”,理解传粉的概念和受精的过程;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观看课件,加深理解受精的过程; 4、拓展反思: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若花的传粉和受精受到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习任务三: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课件展示“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增强直观效果; 2、学生结合教材p104“从花到果实的过程”彩图,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复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4、拓展反思: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田里产生的下列现象: (1)玉米果穗常出现空瘪的籽粒; (2)白粒玉米上常出现黄色籽粒; 五、诊断评价: 1、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柄和花托 B、花萼和花冠 C、雄蕊和雌蕊 D、子房和胚珠 2、若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作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结果实 B、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不结果实 C、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结果实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 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编辑本段定义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E(Q)/m△T △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 比热容测试仪 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反思 《物质的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实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设疑“炎热的夏季,中午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其中“海水蒸发吸热降温”似乎能解释上述现象;然后再展示图片“炎热的夏季,傍晚海边的沙子很凉而海水却很温暖,这是为什么?”“海水蒸发吸热降温”又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这样激化矛盾,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得出“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放热降温有快慢”的合理猜想。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分析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质量,升温的多少)通过提问:“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一样吗?”让学生猜想,然后制定实验计划,选择实验器材,实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本实验启发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分析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本领,进而引入比热容的含义,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又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我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使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较为合理,各环节链接紧凑、过渡自然。但在使用白板教学过程中熟练水准,有待于提升,对电子白板的功能在课堂上体现较少,同时自己在课前没有调试好白板设备,致使实验视频缺少声音效果,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自身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重视!

开花和结果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 一、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老师首先说:说起花你们并不陌生,你们是否知道 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 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 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 请同学们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出示学习目标: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你手中的桃花的基本结构,画出你喜欢的花,并尝试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思考:花的哪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探究花的基本结构,画出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 4、教师释疑:教师巡视、指导,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与点拨。 5、当堂反馈:①出示桃花图片,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板书)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花的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三)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1、目标引入:教师播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片段,问: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做什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一、学习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同学的猜想,导入课题。 2、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 名称相态比重15.6至21℃比热15.6时kJ/Kg℃树脂液 1.3 乙酸100% 液 1.05 2.01 乙酸10% 液 1.01 4.02 丙酮100% 液0.78 2.15 醇含乙醇95% 液0.81 2.51 醇含乙醇90% 液0.82 2.72 铝固 2.64 0.96 氨100% 液0.61 4.61 氨26% 液0.9 4.19 Aroclor 液 1.44 1.17 石棉板固0.88 0.8 沥青液 1 1.76 固体沥青固 1.1-1.5 0.92-1.67 苯液0.84 1.72 砖墙固 1.0-2.0 0.92 盐水-氯化钙25% 液 1.23 2.89 盐水-氯化钠25% 液 1.19 3.29 干粘土固 1.9-2.4 0.94 煤固 1.2-1.8 1.09-1.55(4℃)煤焦油固 1.2 1.47 固体焦固 1.0-1.4 1.11 铜固8.82 0.42 软木固0.25 2.01 棉固 1.5 1.34 棉籽油液0.95 1.97 导热姆A 液0.99 2.64 导热姆C 液 1.1 1.747-2.72 乙二酸液 1.11 2.43 脂肪酸-软脂液0.85 2.73 脂肪酸-硬脂液0.84 2.3 鲜鱼固 3.14-3.43 鲜水果固 3.35-3.68 汽油液0.73 2.22 耐热玻璃固 2.25 0.84

玻璃棉固0.072 0.66 胶,2份水1份干胶液 1.09 3.73 甘油100%(丙三醇)液 1.26 2.43 蜂蜜液 1.42 盐酸31.55%(氯化)液 1.15 2.51 盐酸10%(氯化)液 1.05 3.14 冰固0.9 2.09 冰淇淋固 2.93 猪油固0.92 2.68 铅固11.34 0.13 皮革固0.86-1.02 1.51 亚麻油液0.93 1.84 氧化镁85% 液0.208 1.13 枫树浆液/ 2.01 鲜猪肉固/ 3.27 牛奶液 1.03 3.77-3.89 镍固8.9 0.46 硝酸95% 液 1.05 2.09 硝酸60% 液 1.37 2.68 硝酸10% 液 1.05 3.77 1#燃油(煤油)液0.81 1.97 2#燃油液0.86 1.84 3#燃油液0.88 1.8 4#燃油液0.9 1.76 5#燃油液0.93 1.72 6#燃油液0.95 1.67 API中部原油液0.85 1.84 API汽油液0.88 1.76 纸固 1.7-1.15 1.88 石蜡固0.86-0.91 2.6 熔融石蜡液0.9 2.89 酚(碳酸)液 1.07 2.34 磷酸20% 液 1.11 3.56 磷酸10% 液 1.05 3.89 邻苯二酸酐液 1.53 0.97 硫化橡胶固 1.10 1.74

【沪科版】2018年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

第 2 课时 热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 固. 【新课引入】 师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 关,请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计算出物体温度 改变时吸(放)热的多少?要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 P42-43 公式和例题,推导初末温度、质量、变化温度的表达式,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 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比热容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利用比热容的公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生 1:据 c ?
Q吸 可知 Q 吸、m 一定,通过比较Δ t 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m△t) Q吸 可知 m、Δ t 一定,通过比较 Q 判断 c 的大小. (m△t)
生 2:据 c ?
教师点拨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 例题 1 通过比较Δ t 的大小判断 c 的大小 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 像可以看出(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比热容相同 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解析:由于两个加热器相同,当加热时间相同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Q 甲吸=Q 乙吸,由图像可 知,Δ t 乙>Δ t 甲,又由 c ?
Q吸 可知当质量 m、 (m△t)
Q 吸相同时,c 乙<c 甲.故选 A.
答案:A 例题 2 通过比较 Q 的大小判断 c 的大小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 一同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 (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________加热时间长些.(填“甲瓶”或“乙瓶” ) (3)此实验表明________比________的比热容小些.
解析:本题中用气球膨胀的大小表示煤油和水温度上升的大小,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反映了煤油和水

初中生物《开花和结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5、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 媒体教学。 6、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 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7、课时安排:1 课时 8、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新鲜的花及其它用具;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结合课堂实际(讲桌及每位同学均有一朵花)开门见山导课:有花的课堂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继而板书课题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二)师生齐看课件,了解学习任务,师指一生读学习任务加深印象,然后指 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预习课本 (三)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师说:花能形成果实,可是化是花是怎样形成果实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 们先研究花的结构, 板书一花的结构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_教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Word版

初一生物下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乳山寨中学 王珊珊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的结构及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讲述法 六、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培养皿、解剖盘、课件、电子白板等。 学生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透明胶。 简单说明:接到徐老师下达的任务“从教材中自主选择一节内容上一节公开课”。思来想去,选择了《开花和结果》这一节,一是因为以往每次上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要么是第一学期末,或是第二学期初,每次都在遗憾,没有那么多的实物给学生做实验。而这个季节上这一节课还比较赶趟,能消除这个遗憾!二是因为从上学年,我们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实验课都必须真做,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不定时到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考评。所以想在这节课中,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与知识的探究结合起来,以适应这个严峻的教学形式。做得不好的地方,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八、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