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评价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从而获得成功。居里夫人说过:“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学生如果失去了自信,没有“我一定能成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就不能成人成才,甚至有才能也变成无才能。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信心。”

一、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从而失去自信心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有些教师,工作方法简单,喜欢用结论性的语言批评学生,教师的话在同学中会产生一定的倾向性,久而久之,会使其它同学认为这个学生很差,产生看不起这个同学的心理,也会使这个同学认为自己真的不行。

而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问孩子的成绩,不问过程,一切唯分数论,成绩好什么都好,成绩不好则一无是处。轻则责备、数落孩子一通,重则打骂。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主要生活环境都得不到关怀和鼓励,必然要加速其自卑心理的形成,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自信心的作用

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逐步地自我完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如果失去自信,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不只在学校里难有起色,将来也难以在人生的征途上承载远行。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提高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主动内化教育要求,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着力帮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次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为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每个目标都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不搞“成绩论”的一刀切,而是从德智体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多用激励性评价。“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学生适当经受点挫折是应该的,但要以自信为前提,否则,经常失败会使学生一蹶不振而失去自信。许多科学家经过几百次失败而获得成功,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