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 姚改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 姚改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 姚改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 姚改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姚改

发表时间:2019-04-10T16:25:32.16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作者:姚改[导读] 为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提供MRI检查,检查结果较为准确,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平舆县中医院 CT. MRI室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将我院2018年5~9月的10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仅给予CT检查,观察组50例则进行MRI检查,对两组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诊断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80.0%(40/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相关撕裂数据显著高于观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提供MRI检查,检查结果较为准确,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损伤;MRI;表现特点

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临床外科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可引发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进而使患者半月板或关节软骨等出现损伤,最终致使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在临床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前进行准确的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查显示,对于因拉扯而造成韧带以及附近产生骨折的患者可有效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前、后交叉韧带(ACL、PCL),但是在诊断膝关节韧带时,并不能显示出关节周围的肿胀、间隙之间的变化。MRI相对于上述诊断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等。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了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5~9月的10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精神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并排除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36.1±2.3)岁;文化水平为:11例患者为小学,8例患者为初中,8例患者为高中,23例患者为大专及以上。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22-52岁,平均年龄为(36.3±2.1)岁;文化水平为:12例患者为小学,9例患者为初中,7例患者为高中,22例患者为大专及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CT检查,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采用GE Discovery750 HD宝石能谱64排螺旋CT扫描仪。首先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膝呈00度,并对其进行固定,之后应对其双膝附近进行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360ma;电压120kv;层厚1.25mm),医生在软组织窗/骨窗进行观察。在扫描结束后,应将扫描完的结果传输至工作站,并利用MIP(多平面重建)将传输后的结果进行图像重建。

观察组患者则进行MRI检查,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采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首先应使患者采取仰卧位,保持双膝关节在规定的圈内,髌骨应位于圈内的中心位置,双膝呈00度,并对其进行固定,之后进行扫描(参数:TR570ms;TE15ms;层厚1.6mm;层间距1.6mm;矩阵256*256;序列:FSET2WI),检查时间为15分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率以及相关撕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诊断效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诊断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80.0%(40/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相关撕裂数据对比

对照组的相关撕裂数据显著高于观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