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思考题

2007动物生物技术

钟蔼敏(200730380129) 张铭倩(200730380127) 张松柳(200730380128)

一.填空题

1.如果用降解微丝的药物处理细胞,则可阻断_________的形成。

2.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具有专一性,可以将胞吞作用他为_________的胞吞作用和

_____的胞吞作用。

3.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_______胞吐途径,特化的分泌细胞有一种_______胞吐途

径,两者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

4. 物质通过细胞质膜的转运主要有3个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激活信号的不,离子通道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内外的离子差别分布只要两种机制所调控:_________、_________。

7. 主动运输的三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类型的离子通道的名称:

9. 根据泵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ATP驱动泵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主要运转小分子。

10 .Na+ —K+ 泵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的四聚体。

11. 协同转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ABC蛋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器官的细胞质膜上分布丰富。

13.Na+ —K+ 泵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吞噬作用是很多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一种方式。()

2.所有真核细胞都有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整合的

稳定过程。()

3.胞吞和胞吐这种运输方式常常只能同时转运一种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

4.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可以被某些病毒所利用。()

5. 离子通道是连续性开放的。(X)

6. 协助扩散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因此可用达到最大转运速率

一半时的葡萄糖浓度作为其K m值。()

7.耦联转运蛋白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X)

8.协同运转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又称为次级主动运输。()

9.不同的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GLUT1对葡萄糖的亲和性比GLUT2低.(X)

10.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

11.协同转运是一类由Na+ —K+ 泵(或H+ 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不需要消耗

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1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和细菌一样都是利用H+电化学梯度来驱动的。

13.植物细胞、真菌(包括酵母)和细菌细胞及其质膜上没有Na+ —K+ 泵。

14.钙泵主要将Ca+输出细胞或者泵入高尔基体腔中储藏起来,以维持细胞内低

浓度的游离Ca+。

15.动物细胞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l—甚至细

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对静息电位的大小没有影响。

16.表达MDR细胞衍生来的肿瘤难于治疗,正是因为它们对各种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

三.选择题

1.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

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2.胞吞和胞吐现象体现了()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物质分子的大小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

3.下列物质中,必须从核膜孔进入核内的是()

A.水B.DNA

C.mRNA D.葡萄糖

4.调节型胞吐途径存地于特殊机能的细胞中,所有的哺乳动物可能采用共同的机制,其分选信号存在于()

A.蛋白质 B.DNA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5.胆固醇是细胞质膜的基本成份,动物细胞通过()进行对胆固醇的摄取。A.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主动运输

C.简单扩散 C.协同转运

6. 在胞吞时

A. 细胞膜不被吞入,只有外界物质被吞入

B. 细胞膜随之一起吞入,由于胞吐作用吞入的膜和吞出的膜平衡,细胞面积不缩小

C. 细胞膜随之一起吞入,细胞面积缩小

D. 细胞膜随之一起吞入,但很快回到细胞表面,供下次胞吞时再利用

7. 下列不属于哪一项协助扩散的特征()

A. 速率高

B. 需膜转运蛋白

C.最大转运速率

D.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载体蛋白()

A. Na+ - K+ 泵

B.乙酰胆碱受体

C.Na+ - H+ 交换器

D.菌紫红质

9.Na+依赖的磷酸化和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个循环

消耗()个ATP,泵出()个Na+和泵进()个K+ 。

A、2,3,2

B、2,3,3 C 、1,3,3 D、1,3,2

10.F—型质子泵不存在于()

A、线粒体内膜

B、叶绿体类囊体膜

C、溶酶体膜

D、细菌质膜

11.在依靠ATP水解功能的ATP驱动泵中,主要转运小分子的是()

A、V—型质子泵

B、F—型质子泵

C、P—型离子泵

D、ABC超家

12.水孔蛋白是由_______个亚基组成的____聚体()

A、4,4

B、3,4

C、4,3

D、3,3

四.问答题

1.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2.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受体具有的不同的胞内体分选途径。

3. 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4. 与载体蛋白相比,离子通道具有那些显著特征?

5.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

6.比较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的异同。

7.简要写出离子流与动作电位变化的关系

8.与载体蛋白相比较,离子通道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根据激活信号不同,离子通道又区分为哪几种?

答案:

一.填空题

1. (细胞松弛素B) 吞噬泡

2.受体介导非特异性

3.组成型调节型膜泡运输

4.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作用

5. 电压们通道、配体们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6. 1.取决于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的活性 2.取决于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

有的疏水性特征。

7. ATP驱动泵、耦联转运蛋白、光驱动泵

8. A.电压门通道 B.配体门通道(胞外配件) C. 配体门通道(胞内配件)

D.应力激活通道

9. 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P—型离子泵ABC超家族

10. 2个α亚基2个β亚基

11. 同向转运反向转运

12. 肝,小肠,肾

13. 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上

二.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6.B

7.D 8.B 9.D 10.C 11.D 12.A

三.是非题

1.是

2.是

3.非

4.非

5.非

6.是

7.非

8.是

9.非10.是11.非12.非13.对14.非15 非16.是

四.问答题

1.(1)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

250nm。

(2)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液及其可溶性分子,而较大的颗粒性物质则主要是由特殊的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摄入的。胞饮作用是一连续发生的组成型过程,而吞噬作用则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

(3)胞吞泡形成的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则同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

2.(1)大部分受体返回它们原来的质膜结构域。

(2)有些受体不能再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被消化。

(3)有些受体被运至质膜不同的结构域,该过程称为转胞吞作用。

3. :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之间主要不同在于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即决定运输某些溶质而不运输另外的溶质。

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假如通道处于开放状态,那么足够小的和带有适当电荷的分子或离子就能通过。只介导被动运输。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载体蛋白上结合部位相适合的溶质分子通过,而且载体蛋白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想的改变。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4. 与载体蛋白相比,离子通道具有3个显著特征:

(1)离子通道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2)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即使在很高的离子浓度下它们通过的离子量依然没有最大值。

(3)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

5.被动运输: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6. 功能上都是只转运质子,并且在转运H+ 过程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V—型质子泵是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 电化学梯度泵出H+ 进入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的pH酸性;F—型质子泵以相反的方式发挥其生理作用,即顺H+ 浓度梯度运动,将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耦联起来,因此称为H+ —ATP合成酶更贴切。

7.:①静息状态:Na+ 、K+通道关闭;②除极化期:Na+通道打开;③ 再极化期:Na+通道失活,K+通道打开;④超极化期:K+通道保持开放,Na+通道失。

8. 离子通道有3个显著特征,分别为①离子通道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②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即使在很高的离子浓度下它们通过的离子量依然没有最大值。③离子通道并非连续开放的而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受控于适当的细胞信号。

离子通道可区分为a、电压门通道b、配体门通道c、应力激活通道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合集

第二章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 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 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3)彻底的寄生性(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 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 第四章 1.何谓内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膜蛋白是膜蛋白中与膜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种蛋白,只有用去垢剂是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结合方式: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疏水作用);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部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钙镁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部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胞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到脂肪酸分子上,后者插入膜双分子层中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通过增加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以维持膜脂的流动性。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膜蛋白的流动: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帽现象(capping) 2)膜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骨架不但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影响其周围的膜脂的流动。膜蛋白与膜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3)膜的流动性与生命活动关系:信息传递;各种生化反应;发育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不同 3.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 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主要包括:膜骨架、鞭毛、纤毛、变形足和微绒毛,都是细胞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分别与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 第五章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异同 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 不同点:载体蛋白:与特异的溶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①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②具有极高的转运效率 ③没有饱和值 ④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其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调节) 2.比较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跨膜转运蛋白②转运过程伴随能量流动③都介导主动运输过程④对转运底物具有特异性⑤都是ATP驱动泵 (2)不同点:①P型泵转运过程形成磷酸化中间体,V型,F型,ABC超家族则无 ②P型,V型泵,ABC超家族都是逆电化学梯度消耗ATP运输底物,F型泵则是顺电化学梯度合成ATP ③P型泵主要负责Na+,K+,H+,CA2+跨膜梯度的形成和维持,V型,F型只负责H+的转运,ABC超家族转运多种物质 3.说明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工作原理: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钠离子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天冬氨酸残基引起α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离子与α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钾离子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钠离子依赖的磷酸化和钾离子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一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进两个钾离子。

医学细胞生物学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名词解释: 1.基粒: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上突起的圆球形颗粒. 2.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内,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 3.转位接触点: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一些内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此处膜间隙变狭窄. 4.ATP合酶复合体:这种物质就是基粒,是线粒体内膜内表面上突起的圆球形颗粒. 5.热休克蛋白70:与大多数前体蛋白结合,使前体蛋白打开折叠,防止已松弛的前体蛋白聚集. 6.基质导入序列(MTS):一种N端具有一段富含有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的氨基酸序列,介导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前体蛋白输入到线粒体基质的信号. 问答: 1.线粒体的标志酶? 内膜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基质的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膜间腔的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2.线粒体基质蛋白的转运条件及过程? (1)需要条件:基质导入序列和分子伴侣NAC和Hsp70 (2)转运过程: a.前体蛋白与受体结合 b.mthsp70可与进入线粒体腔的前导肽链交联,防止了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 c.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切除大多数蛋白的基质导入序列. d.多肽链需在线粒体基质内在分子伴侣的帮助下,重新折叠并成熟形成其天然构象,以行 使其功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e.跨膜运输是单向的,需水解ATP提供能量. 3.细胞内葡萄糖彻底氧化转变为能量的反应部位和主要过程? a.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NADH,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脱羧生 成乙酰CoA. b. 乙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产生NADH和FADH2. c.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氧化磷酸化偶联是能量转换的关键. 4.基粒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有头部,柄部和基片;功能有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控制质子流和基粒是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关键装置. 5.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基础? 外膜:外膜是一层包围在线粒体表面的单位膜,厚约6nm,仅含少量酶蛋白. 内膜:约4.5nm,折叠形成嵴,富含各种酶蛋白,内膜上有电子传递链和基粒,有转运蛋白和各种转运系统. 膜间腔:内外膜之间空隙组成的空间,宽约6~8nm,富含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 基质:含有线粒体DNA,RNA,各种酶蛋白和核糖体. 基粒:每个线粒体大约有10000~100000个,在基粒的头部具有酶活性. 6.简述线粒体的化学组成特点? a.蛋白质:线粒体的主要成分,多分布于内膜和基质,又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又有很多酶系. b.脂类:占线粒体干重较多,大部分为磷脂. c. DNA和完整的遗传系统. d.多种辅酶. e.含有维生素和各类无机离子.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学 2.细胞生物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 (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从、和三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和四个阶段。 4.1841 年Remak在观察鸡胚的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的分裂;其后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1883 年Van Beneden、1886 年Strasburger分别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 5.1944 年Avery等在微生物的实验中证明了是遗传物质。 6.1953 年和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 7.1958 年Meselson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梯度离心法,分析了DNA 的复制过程,证明了DNA 的复制是。 8.R.Feulgen于1924年发明了染色法,用于检测细胞核内的。 (三)选择题 1.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学者是 A. R.Hook B. Leeuwenhook C. R.Brown D. W .Flemming E . C.Darvin 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and Crick B.Schleiden and Schwann C. W.Flemming D. R.Brown E. R.Hook and Leeuwenhook 3.在1855 年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论点的学者是 A.Remark B.W.Flemming C. R.Virehow D.R.Brown E. Schleiden

4.最早发现细胞直接分裂(无丝分裂)的学者是 A.W.Flemming B.Remark C. R.Virehow D.R.Brown E.Schwann 5.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间接分裂(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Strasburger B. W.Flemming C. Remark D. Boveri E. Feulgen 6.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的学者是 A. Van Beneden B. Strasburger C. Flemming D. Remark E. Boveri 7.Van Beneden和Boveri在1883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E.纺锤体 8.Banda在1897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高尔基体 E.纺锤体 9.最早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学者是 A.Schleiden and Schwann B.Watson and Crick C.R.Hook and Leeuwenhook D.Boveri and Sutton E. Van Beneden and Boveri 10.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 Flemming D. Remark E. Feulgen 11.在1943 年应用高速离心机从活细胞中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 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Brachet C. Casperson D. Cloude E. Ruska 12.在1924 年首创核染色反应,测定了细胞核内DNA的学者是 A. Cloude B. Brachet C. Feulgen

医学细胞生物学-6 线粒体

第六章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1 化学组成和遗传体系。 2

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三、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四、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五、线粒体的起源 ●六、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 ●七、线粒体的功能 3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1.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 态有关 形态:光镜下,线状、粒状、短杆状; 有的圆形、哑铃形、星形;还有分枝 状、环状等 ●低渗情况下,膨胀如泡状;高渗情 况下,伸长为线状 ●胚胎肝细胞线粒体:发育早期短棒 状,发育晚期长棒状 ●酸性环境下膨胀,碱性环境下粒状 4

大小:细胞内较大的细胞器。一般直径:0.5—1.0um;长度:3um。 骨骼肌细胞中可见巨大线粒体,长达7—10微米 数目: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差异较大。最少的细胞含1个线粒体,最多的达50万个。正常细胞中:1000—2000个。 ●单细胞鞭毛藻中1个线粒体 ●巨大变形虫中约50万个线粒体 ●哺乳动物肝细胞中约2000个线粒体,肾细胞中约300个 5 分布:因细胞形态和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分布于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和需要能量较多的部位。 ●精细胞中,沿鞭毛紧密排列;肌细胞中,包装在邻近肌原纤维中间 ●细胞内线粒体分布可因细胞的生理状态改变产生移位现象 ●肾小管细胞内交换功能旺盛时,线粒体集中于质膜近腔面内缘; ●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均匀分布在纺锤丝周围。 总之:线粒体的形态、大小、 数目和分布在不同形态和类型 的细胞可塑性较大。 6

7 2. 超微结构: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 封闭性膜囊结构 ☆内膜与外膜套叠形成囊中之囊 ☆内、外囊膜不相通 ☆内外膜组成线粒体的支架 8 (1) 外膜(outer membrane ): 包围在线粒体外表面的一层单位膜,厚5—7nm ,平整、光滑。外膜的1/2为脂类, 1/2为蛋白质。外膜含有多种 转运蛋白,形成较大的水相 通道跨越脂质双层,φ:2- 3nm ,允许分子量为10 K 以 内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膜间腔(外室) 外膜 内膜 嵴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智慧树知到《医学细胞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医学细胞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核 D:细胞 E:细胞质 正确答案:细胞 2、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体细胞 B:人体细胞 C:人体组织 D:人体器官 E:人体系统 正确答案:人体细胞 3、()为细胞超微结构的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技术 B:高速离心装置 C:光学显微镜的应用 D: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E:免疫标记技术

正确答案: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4、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A:青蒿素的发现及应用 B: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C: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机理 D: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E: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5、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A:显微 B:亚显微 C:分子 D:结构 E:功能 正确答案:显微,亚显微,分子 第二章 1、构成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脂肪 D:核酸 E:磷酸

正确答案:氨基酸 2、DNA分子是由()组成的。 A:磷酸 B:核糖 C:脱氧核糖 D:碱基 E:己糖 正确答案: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3、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描述有误的是()。 A:是细胞含量最多的物质 B: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 C: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D: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E:不能与蛋白质结合 正确答案:是细胞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不能与蛋白质结合 4、关于细胞大小和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A: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 B:人卵细胞是已知最大的细胞 C: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大小有差异 D:细胞的大小形态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E:真核细胞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正确答案: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大小有差异,细胞的大小形态与细胞的功能有关,真核细胞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6月

前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优秀的细胞生物学课程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汕头大学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锻造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重组渗透,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特色鲜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作为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应用于教学为指导思想,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奠定基础。力争通过实验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七年制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活动三个层次的实验课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对七年制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全程培养。本教学大纲规定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性实验的内容。科研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和教师讨论后自行确定。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5月

七年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层次教学手段 实验一数码互动系统使用及细胞 基本形态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讲授 示教讨论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观察 4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三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与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四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 6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五细胞组分的分离与鉴定>12 综合实验讨论多媒体 实验六细胞骨架对细胞、细胞器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七药物对细胞增殖与凋亡 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八定位信号与蛋白亚细胞 定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大学生科研活动项目科研活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1~9章习题及答案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1~9章习题及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3e48643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 1、细胞分裂有直接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 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三、问答题: 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 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3、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医学细胞生物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1. 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R.Hook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

第三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动性增强。 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脂锚定蛋白。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膜,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密,占70%-80%。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布在膜两侧,含量较低。(2)膜的内外两侧结构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大全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 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 4、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 (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 5、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二、简答题 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围都包括哪些? 1、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围:(1) 细胞的细微结构;(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 3、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性?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带答案)

细胞衰老与死亡 1.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现下列哪种结构的固缩 A.核仁B.细胞核 C.染色体 D.脂褐质 E.线粒体 2.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平均分裂次数为 A.25 次B.50 次 C.100 次 D.140 次 E.12 次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出现 A.细胞核肿胀 B.内质网扩张 C.细胞变形D.炎症反应 E.细胞质变形 4.细胞凋亡指的是 A.细胞因增龄而导致的正常死亡 B.细胞因损伤而导致的死亡 C.机体细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D.机体细胞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E.细胞因衰老而导致死亡 5.下列哪项不属细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 B.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皱襞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 E.核明显变化为核固缩,常染色体减少 6.迅速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态学改变 B.功能状态检测 C.繁殖能力测定D.活性染色法 E.内部结构观察 7.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表皮细胞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E.神经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2.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核糖体 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 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 C.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D.rRNA 的聚合体 E.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上次老师说我们考试的时候不能写的一样,你们可以找一下我后面标的页码,自己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背。 1、lipid rafts model脂筏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甘油磷脂维生物膜的主体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富集区域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筏”一样载着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P55 在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2、p53 protein,P53蛋白:313页p53蛋白能调节细胞周期和避免细胞癌变发生。 3、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限:细胞停止分裂是由细胞自身因素决定的,与环境条件无关,正常细胞具有有限分裂次数,而癌细胞能够在体外无限增殖。P356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界线。 4、cell line细胞系: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细胞生长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有极少数细胞可能渡过“危机”而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又可顺利地传40-50代次,并且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数量及接触抑制的行为。P43 5、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信号。P232 6、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细胞程序性死亡: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死亡往往受细胞内由遗传机制决定的“死亡程序”控制,要求特定基因表达,是“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P341 7、biomembrane生物膜:真核生物内部存在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的膜系统和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P54 8、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是指在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通过其浓度变化(增加或减少)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和非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号转到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P160 9、Ras protein Ras蛋白:在许多真核细胞中,Ras蛋白在RTK介导的信号通路中也是一种关键组分。Ras蛋白是ras基因表达产物,是由1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的单体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分布于质膜胞质一侧,结合GTP时为活性态,而结合GDP时为失活状态,是GTPase的开关蛋白。P177 10、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在活细胞中伴随着呼吸链的氧化过程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和ATP的形成。P90 11、endomembrane system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简要题库

题库(70%)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 1、细胞分裂有直接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三、问答题: 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3、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细菌的核外DNA。裸露环状DNA分子,可整合到核DNA中,常做基因工程载体。 二、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D ) A. 中心粒 B. 叶绿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2、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哪种观点越来越有说服力( C ) A.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 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 都不对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具有( C ) A.基因中的内含子 B. DNA复制的明显周期性 C.以操纵子方式进行基因表达的调控 D.转录后与翻译后大分子的加工与修饰 4、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A )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5、SARS病毒是( B )。 A、DNA病毒 B、RNA病毒 C、类病毒 D、朊病毒 6、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B )。 A、细胞质中 B、细胞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7、逆转录病毒是一种(D )。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三、填空题 1. 细菌的细胞质膜的多功能性是区别于其他细胞质膜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包括以脂质及蛋白质为基础的细胞膜结构系统、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与表达系统和有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 70S 和80S 。 4、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5、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与细胞器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中心粒。 6. DNA病毒的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核中,而RNA病毒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质中。 7.目前在细胞与病毒的起源与进化上,更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大分子先演化成细胞,再演化成病毒。 8.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引起人类和动物产生疾病的病毒中,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属于 DNA 病毒;引起艾滋病的HIV属于 RNA 病毒。 四、判断题 1、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与细胞的一分二的增殖方式是一样的。× 2、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3、细菌的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翻译可以同时同地进行,即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阶段性及空间上的区域性。√ 4. 病毒是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5. 蓝藻的光合作用与某些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菌不一样,蓝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放出氧气,而光合细菌则可以放出氧气。× 6. 古核生物介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从分子进化上来说古核生物更近于真核生物。√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 章习题及答案(doc)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 1、细胞分裂有直接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 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三、问答题: 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

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3、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细菌的核外DNA。裸露环状DNA分子,可整合到核DNA中,常做基因工程载体。 二、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D ) A. 中心粒 B. 叶绿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集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R.Hook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 (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动性增强。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脂锚定蛋白。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 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膜,是膜功能的 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密,占70%-80%。 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布在膜两侧, 含量较低。 (2)膜的内外两侧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 性,这种不对称决定了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脂:磷脂和胆固醇数目分布不均匀,糖脂仅分布于脂 双层的非胞质面。膜蛋白: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都有一定 的位置。膜糖类:糖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 3.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与液态镶嵌模型有哪些不同点 单位膜是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的三夹 板式结构,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中间是电子 密度低的明层,“两暗夹一明”的结构叫做单位膜,单位膜 仅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能 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 双分子层。该模型能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 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 第四章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1.什么是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哪些类型 细胞表面可与其它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 细胞连接。分为紧密连接、黏着链接和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的特点是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一般位 于上皮细胞间。 黏着链接中,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有黏着带:分布于上 皮细胞,黏着斑: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与中间丝有关的有 桥粒:分布于心肌和上皮,半桥粒: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 部。 通讯连接分为缝隙连接和突触,缝隙连接几乎存在于所 有类型的细胞之间,突触仅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用来传 到兴奋。 2.什么是细胞外基质,叙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细胞外基质是指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 质和多糖类大分子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1)纤维成分:如胶原、弹性蛋白。胶原是细胞外基质最 基本成分之一,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刚性及抗 张力强度最大。 (2)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透明质酸是唯一不发生硫酸化 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 成分,透明质酸向外膨胀产生压力,使结缔组织具有抗压 的能力;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 细胞的表面,可与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可视为细胞外的激 素富集与储存库,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 结合,完成信号转导。 (3)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是个体细胞外基质 中出现最早的蛋白,对基膜的组装起到关键作用。纤连蛋 白主要介导细胞黏着,也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迁移到受损部位。 3.叙述黏着带和黏着斑的区别 粘着带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连接,而粘着斑是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相连。 ①参与粘着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 与粘着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即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 ②粘着带连接实际上是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钙粘着 蛋白与钙粘着蛋白的连接,而粘着斑连接是整联蛋白与细 胞外基质中的粘连蛋白的连接,因整联蛋白是纤粘连蛋白 的受体,所以粘着斑连接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第五章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1. 以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 Na+-K+泵又称Na+-K+ATP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均 为穿膜蛋白。在α亚基的外侧(朝向胞外)有两个K+的结 合位点,内测有3个Na+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催化ATP水解 的位点。 工作中,细胞内的Na+与大亚基上的Na+位点相结合,同 时ATP分子被催化水解,大亚基改变空间构象,使3个Na+ 排除胞外,同时K+与α亚基外侧面相应位点结合,α亚基 空间结构恢复原状,将2个K+输入细胞,完成循环,每次 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3个Na+出胞,2个K+入胞。 第六章胞质溶胶、蛋白酶体和核糖体 1.核糖体有几种,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核糖体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 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是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 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蛋白。附着在内质网膜和核膜表面的 是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外输性蛋白质。 第七章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输 1.内质网有哪些类型,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质网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单层膜结构,分为 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主要呈囊状,表面有核糖体附着,主要功能 是合成、加工修饰、分选转运一些蛋白质,提供核糖体附 着的支架。 光面内质网不合成蛋白质,是脂类合成和转运的场所, 并参与糖原的代谢,是细胞解毒的场所(肝细胞),SER特 化成肌质网可作为肌细胞储存钙离子的场所。 2.叙述高尔基体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高尔基体是一种膜性囊泡复合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 大囊泡组成。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是胞内物 质加工合成的主要场所,参与糖蛋白的加工合成、蛋白质 的水解加工、胞内蛋白质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3.简述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 ①核糖体阶段:合成并转运分泌蛋白;②内质网阶段: 运输并粗加工分泌蛋白;③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分泌蛋 白以小泡的形式脱离粗面内质网并移向高尔基复合体与其 结合;④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分泌蛋白进一步在高尔基复 合体内进行加工,并以囊泡的形式释放到细胞质基质;⑤ 储存与释放:释放时,囊泡浓缩发育为分泌泡,与质膜融 合,释放到体外。 4.以肝细胞吸收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过 程 肝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时,细胞合成LDL受 体并分散嵌入细胞膜,当LDL与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向内 凹陷形成有被小窝。LDL受体集中在有被小窝内不断内陷, 进入细胞,脱离细胞膜形成有被小泡。 有被小泡脱去网格蛋白被摸与其它囊泡融合形成内体, 内体内LDL与受体分离,受体返回细胞膜,LDL被溶酶体 酶降解。如果游离胆固醇过多,LDL受体和胆固醇就会暂 停合成,这是一个反馈调节的过程。 5.叙述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N端含有一段信号肽,该信号肽一 经合成可被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通 过信号肽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脂双分子层进入内质网腔 或直接整合在内质网膜中。 信号肽具有决定蛋白质在胞内去向或定位的作用。 第八章线粒体 1.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即mtDNA),存在线粒体核糖体, 通过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可以进行mtDNA的复制转录 翻译。 然而mtDNA的信息量少,只能合成近10%的线粒体蛋白, 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仍依靠核基因组进行编码,再转运 进线粒体中;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的许多酶仍依 靠核基因编码合成。 故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有哪些体现 线粒体有自己的mtDNA,是动物细胞质中唯一含有DNA 的细胞器。有自己的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系统,供mtDNA 复制转录翻译。遗传密码相较其它细胞有差异。有自己的 物质转运系统,指导线粒体蛋白运输进线粒体,不与细胞 质交换DNA和RNA,也不输出蛋白质。 3.画图显示线粒体的结构,并表明各部分名称(答案略) 4.说明线粒体基粒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基粒又称ATP酶复合体,由头部、柄部、基部组成; 头部又称偶联因子F1,具有酶的活性,能催化ADP磷酸 化生成ATP;柄部是一种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质,能抑制 ATP的合成;基部又称偶联因子F0,起到连接F1与内膜的 作用。 5.叙述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 线粒体内膜是完整的、封闭的,内膜中的电子传递链是 一个主动转移氢离子的体系,电子传递过程像一个质子泵, 将氢离子从内膜基质泵至膜间隙,由于膜对氢离子不通透, 形成膜两侧的浓度差,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 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 第九章细胞骨架 1.何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有哪些类型和功能?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