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一、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2、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人治。

二、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知识系统解析:

1. 通假字:孰:通“熟”,仔细。例:孰视之。

2. 实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⑤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

3. 虚词:

“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④皆朝于齐(于:到)

“而”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③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

4. 词类活用:

①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②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暮寝而思之(暮:夜晚)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③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④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5. 古今异义:

①讽[今]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刺,不单用,用在含贬义的“讥讽”“讽刺”等词语中。

[古]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②明日:[今] 今天的下一天。[古] “次日”“下一天”。不限于指今天的下一天,课文指后天。

③美丽:

[今] 不能用于修饰男子,只能修饰妇女。[古] 能修饰男子。

④地方:

[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

[古] 两个单音词。地。土地,国土。方,方圆,纵横。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与(之)坐谈(省宾语)②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

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四、练习

①朝服衣冠(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于市朝()

一词多义

有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于齐()

谤讥于市朝()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甚君美甚()

王之蔽甚矣()

闻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于欲有求于我()

皆以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义比较

“我”与“吾”“窥”与“视”

“若”与“如”“不”与“弗

“讽、谏、刺、谤、讥”

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刺:斥责、指责;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把握宾语前置)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贾:②谓……曰:③利:

④力田:⑤泽:⑥之: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

参考答案:

1.贾:经商,做买卖。谓……曰:对……说。利:赢利。

力田:辛勤耕作。泽:恩泽。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2)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一词多义

有莫不有求于王(有)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

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于齐(朝见)

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孰吾与徐公孰美(谁)

孰视之(熟)

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漂亮)

甚君美甚(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非常”)

王之蔽甚矣(厉害)

闻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于欲有求于我(对)

皆以美于徐公(比)

皆朝于齐(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词义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