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查学生作业记录表

检查学生作业记录表

检查学生作业记录表
检查学生作业记录表

检查学生作业记录表200 ~200 学年第学期

检查学生作业记录表200 ~200 学年第学期

学生作业检查记录

学生作业检查情况小结 期中考试后,学校对一至六年级学生作业进行了检查,本着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促使教师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从作业内容来看,我校教师大都能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优化作业内容,作业布置形式多样,注意了作业的趣味性、实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作业批改情况来看,老师们都能做到及时批改、认真批改,有日期、有评价,评价各具风格,并且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老师能分别用星号、笑脸等符号予以鼓励,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老师能耐心辅导,学生及时订正,作文批改大都有眉批、总批,将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学业的良性提高。二、四、五、六年级学生有日记本,学生有一定数量的日记、好词佳句的积累,教师逐篇批阅,能看出老师们工作的辛苦。特别是四、五年级的作业,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作文,学生的书写和老师的批改都比较认真,学生的书写工整、作业本也比较整洁,这跟老师平时的勤奋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四五六年级学生有笔记本,内容有组词、多音字、词语积累、读读背背等内容,教师也都是每一课都检查,便于学生复习。 二、问题与建议 1、有的老师批改作业喜欢用一个大钩,我们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以此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还有每次批完作业要标上批改日期,对于写得比较好的给一个鼓励性的小标记。

2、个别老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存在一回判几次作业现象,有的老师没有批改日期,个别老师不能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上的错误。有的学生作业本上错误已经改正,教师没有及时为学生批阅。 3、误改现象还是存在,基本上每班都有误改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的错别字、拼音错误数学中的错题,教师没有看出来,这说明部分老师判作业时还不够细心,根本没看清楚就随便打勾,希望老师们回过头去重新认真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4、比如说数学本,教师可以规范一下。每篇做几道题,等号、横线用小尺,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5、低年级应该准备注音本,生字要写在注音本上。田字本练习组词,横格本练习写句子。家庭作业与课堂作业本分开使用。 6、有的学生作业太乱,作业本也不整齐,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文方面: 下面想着重说一下作文的批改情况。每位老师均有很强的责任心,进行认真及时的修改,基本上能根据学生的习作实际,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改作确实是一项很累人的事情,但工作所需,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对待。我们现在的作文要求大体上是文通句顺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在批改时要注意从谋篇布局方面写批语,首先是主题是否明确,然后是事例是否典型,布局是否得当,叙述是否生动,最后是病句错别字。如果要详批,就至少从这五方面中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总体上看,学生的习作大多数都干净、整洁、字迹工整、美观。先说中年级的作文,对于作文刚起步的孩子,能有一个完整的结构,能把一个故事,一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问题学生登记表样表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问题学生 登记表样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问题学生登记表

注:1、后附学生心理问题参照类型;2、所填信息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故不公开;3、本表一式两份,交学生处心理咨询室一份,系部留存一份。 填表人:主管领导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 附: 学生心理问题参照类型 1. 严重应激: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失恋、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 自杀倾向: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3. 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学生; 4. 严重身体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 适应:严重环境适应不良等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 学业: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尤其是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 7. 经济:家庭经济贫困、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8. 性格: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人际: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 危机: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1. 就业与发展: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产生焦虑的学生; 12. 沉迷网络:过度迷恋网络与网络成瘾的学生; 13. 情绪困扰: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失恋导致的情绪、行为失常等; 14. 家庭问题:与家庭成员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成长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父母离异,严重缺乏家庭温暖或父母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或由他人抚养长大,少有人关注等的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