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第二章空气

一.空气:

(1)组成:N:78% O: 21% 稀有气体:0.94% CO:0.03%

其它:0.03%

其中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He Ne Ar Kr Rn Dn

(2)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N水:HO

(2)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保持各自性质。

如空气:包括N2 O2 CO2(混合物中各物质本身性质不变)

判断下列各项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混合物蔗糖溶液盐酸

二.空气污染与保护大气:

1.空气污染:就是空气中出现了其本身不该有的物质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SO2 CO NO2 O3

以上五项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与PM2.5: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

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能积聚在肺部,会影响

人们健康。

2.保护大气:

(1)找到污染源——清除:使用清洁能源,更换更好的设备

(2)已经产生污染——治理:安装尾气、废气处理装置,植树造林

三.氧气——O2

1.物理性质:

在标准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1.429g/L,比空气密度(1.293 g/L)略大

溶解性:1L水中只能溶解30mL——100体积只能溶解3体积。

沸点:-183℃熔点:-218℃

2.化学性质:

(1)在O2中发生的几个反应:

①带火星的木条在O2中能够复燃(在空气中不复燃)

C+O2CO2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发出蓝紫色

火焰(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S+O2SO2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空气中只能发生

红热现象)

3Fe+2O2?Fe3O4

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现象的不同,表现出氧气的助燃性

(该性质为化学性质)。

(2)通过以上几个反应,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令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

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它具有氧化性(该性质为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是化

学性质)。

四.氧气的制取:

1.在实验室制取: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H2O22H2O+O2↑

(2)加热氯酸钾:

2KClO3?2KCl+3O2↑

(3)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速反应也可以减速反应,中学阶段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催化剂均为加速反应的催化剂),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以上反应均为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反应物的反应,像这种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工业制取:液化空气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第二章空气 一.空气: (1)组成:N:78% O: 21% 稀有气体:0.94% CO:0.03% 其它:0.03% 其中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He Ne Ar Kr Rn Dn (2)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N水:HO (2)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保持各自性质。 如空气:包括N2 O2 CO2(混合物中各物质本身性质不变) 判断下列各项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混合物蔗糖溶液盐酸 二.空气污染与保护大气: 1.空气污染:就是空气中出现了其本身不该有的物质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SO2 CO NO2 O3 以上五项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与PM2.5: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 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能积聚在肺部,会影响 人们健康。 2.保护大气: (1)找到污染源——清除:使用清洁能源,更换更好的设备

(2)已经产生污染——治理:安装尾气、废气处理装置,植树造林 三.氧气——O2 1.物理性质: 在标准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1.429g/L,比空气密度(1.293 g/L)略大 溶解性:1L水中只能溶解30mL——100体积只能溶解3体积。 沸点:-183℃熔点:-218℃ 2.化学性质: (1)在O2中发生的几个反应: ①带火星的木条在O2中能够复燃(在空气中不复燃) C+O2CO2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发出蓝紫色 火焰(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S+O2SO2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空气中只能发生 红热现象) 3Fe+2O2?Fe3O4 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现象的不同,表现出氧气的助燃性 (该性质为化学性质)。 (2)通过以上几个反应,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令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 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它具有氧化性(该性质为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是化 学性质)。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一、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

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红棕色)、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蓝矾(又叫胆矾):蓝色NO2:红棕色气体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等 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ppt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ppt教案 【篇一: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 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 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 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 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 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 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 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

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 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新 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 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 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 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 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 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 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 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 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 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