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九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九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九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九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9.1 编制依据及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19.1.1 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是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该醒目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力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做到文明安全生产。

19.1.2 国家及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199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94,2000年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号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9.2 职业安全

19.2.1工业毒物

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所需的剂量越小,表示毒性越大。常用LD50表示半致死量。毒性分级如表19-1所示:

表19-1 毒性分级表

19.2.2 本项目主要物质危险性

(一)本项目主要物质有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等,其危险性如下所述:

(1)苯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相对密度(d154)0.8787。熔点+5.5℃。沸点80.1℃。闪点(闭杯) -11.1℃。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毒性作用:丁烯被认为是一种纯窒息剂,在高浓度下有麻醉作用,丁烯有一种愉快的气味,浓度达0.8~1.0mg/l,较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粘膜刺激,头痛、嗜睡、血压微升。一般情况,在低浓度下较长时间接触或在高浓度下相对短时间接触,对人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LD50: 93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LD50: 4700 毫克/公斤(溶剂苯)

急性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轻度中毒病员,一般经脱离现场与及时对

症处理,在短期内即可逐渐好转,无任何后遗症。

2)重度中毒:病人除有以上神经系统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谵妄、震颤、昏迷、强直性抽搐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少数患者可有心肌缺血或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

不论轻度或重度中毒,都可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如多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以及血压波动等。这些症状持续l周左右后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出现四肢远端皮肤感觉减退,经治疗后可以恢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装修材料所使用的油漆严重不合格所致,注意提防。

慢性毒性:小鼠100mg/m3整天接触,连续140天,36天后拮抗肌时值比值减小;53天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可见吞噬活性减弱和吞噬指数降低等。慢性苯中毒的症状是逐渐发生的。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等也有一定关系。故工种、工龄相同的人,中毒情况并不一致。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程度也不完全相称,一般有如下—些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早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开始经休息后可改善,以后则持续存在。根据临床观察,慢性苯中毒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其他有机溶剂引起的相对为轻。自主神经失调也较少见。极少数病例有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和麻木等,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文献报告有因重度慢性苯中毒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脊髓炎、球后视神经炎、癫痫及精神失常,但仅系极个别报道。

2)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但其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可归纳为:①早期血象异常;②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继发性白血病。

职业标准:TWA 16 毫克/立方米; STEL 20 毫克/立方米(2)乙腈

(2)对二甲苯

对二甲苯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沸点138.5℃,闪点25℃,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

毒性作用: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标准:长期暴露上限(以一天工作八小时):100 ppm (435 mg/m),短暂暴露上限150 ppm(655 mg/m)。

(3)间二甲苯

理化性质:间二甲苯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沸点139℃,闪点25℃,爆炸上限(%):7,爆炸下限(%):1.1,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职业接触:为合成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的主要单体或原料,也是生产ABS树脂、绵纶-66、己二腈和聚氯乙烯增塑剂癸二酸的重要原料。

毒性:属低毒类。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其麻醉作用比丙二烯强,但仅为丁烯的一半。

急性毒性:人吸入1%浓度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口干、嗜睡、脉速等,并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17.6g/m3,8h接触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无其他症状。人在30%~35%浓度下,很快出现头痛、头晕、咽喉痛、耳鸣、全身无力、口有甜味、恶心,有时有呕吐、醉酒状态、皮肤苍白、胸闷呼吸、困难和表浅、脉速,后转入意识丧失和抽搐。脱离接触后迅速恢复,但头痛和嗜睡有时可持续一段时间。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一定浓度丁二烯,对人的慢性影响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易激动或表情淡漠、失眠、记忆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鼻及咽喉不适、恶心、嗳气、胃烧灼感、心悸、嗅觉减退等。也常有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及眼睑、舌和手震颤。合成橡胶工人长期接触产品100mg/m3左右的浓度时,有类神经症,血压偏低,血沉偏快,血红蛋白偏低,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减低,C-蛋白反应阳性,眼和鼻咽粘膜轻度刺激症状等。有的橡胶厂调查尚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降低及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的现象。

皮肤损害:气体丁二烯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液体可造成皮肤冻伤。

(4)邻二甲苯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臭味。密度0.88(水=1)、3.66(空气=1),凝固点-25.5℃,沸点144.4℃,闪点30℃,自燃点463℃,爆炸极限1%~

7%。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沿低处扩散相当远,遇明火会回燃。

毒性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沮、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5)三甲基苯

理化性质:分子量120.19,分子式:C9H12,沸点:164.7 ~176.1℃,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性质性:稳定。

毒性作用:属微毒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二)燃烧和爆炸

各物质性质如表19-2所示(详细MSDS数据参见第十七章物质安全数据表):

表19-2易燃、易爆介质特性表

(三)腐蚀

腐蚀是材料在周边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破坏或变质。这种破坏或变质可由化学、生物、物理或电化学等作用引起。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本项目生产中无强腐蚀性物质,腐蚀的负面影响几乎可以不计,故在此不予以考虑。

19.2.3 事故预防措施

(一)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

程,加强巡回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加强员工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和事故应急处理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和预防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各种消防、防护器材必须保持完好备用,各种报警设施,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本项目设计中,各专业严格遵循有关安全标准、规范和规定,并结合工厂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有效的防范措施。

(1)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全过程密闭化生产。

(2)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总体布置的安全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各装置区之间、装置与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各装置区内外道路保持畅通,以利消防及安全疏散。

(3)各装置的工艺设备布置尽量露天化,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氢气、一氧化碳、甲醇、二甲醚、丙烯等可燃/有毒气体的积聚。根据规范要求,在可能散发可燃和有毒气体的设备、阀门和法兰集中的地点、易燃易爆物料罐区等设置固定式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

(4)严格按规范划分防爆区域,在防爆区内电气设备和仪表均选用防爆型。

(5)对高大的建构筑物、设备、储罐等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电气设备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

(6)对输送、储存可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和储罐等采取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措施。

(7)生产现场设置事故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职业危害警示标志。

(8)转动设备外露转动部分设防护罩加以保护。压力容器和压缩机械等设置安全阀、防爆膜等泄压保安装置。

(9)装置区内有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按规定设置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和围栏等附属设施。

(10)凡容易发生事故或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和设备,以及需要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的地点,均按标准设置各种安全标志。

(11)凡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均按标准涂安全色。

(12)可燃液体罐区、液化烃罐区等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围堤,以防止因易燃物料泄漏而引起的流淌火灾及二次危害。

(13) 对高温设备和管线进行保温,并合理配置蒸汽和冷凝液的管道接头,以防物料喷出而造成烫伤。

(14)在操作人员可能接触甲醇等有毒物料的地点,就近设置事故淋浴和洗眼器,以便操作人员接触时可及时冲洗。

(1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压缩机、风机、泵等采取消声、隔声措施。对蒸汽放空、气体放空均设置消音器。

(16)各装置的操作人员均配置适量个人防护用具,如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护服、防噪声耳塞等。

(17)各装置的生产现场均配置适量防护器具柜、急救药箱等,配置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具及急救药物等。

(18)生产现场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更衣室、浴室、厕所等辅助用室。

19.2.4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剂覆盖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污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才能使用。

19.2.5设备安全

对生产线,主要采用计算机控制,配有电器连锁、电气保护、自动报警、自动停车以及各种安全装置,以防止意外事故状态时,对设备及人身进行保护。压力容器的设计是把好安全运行的第一道关,在质量和材质方面不容一点疏忽,其验收、制造方面一定要按压力容器有关规定进行。

19.3 工业卫生

工业卫生包括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防潮、防噪声、振动控制及防辐射、辅助用室等,工业卫生除了在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外,生产管理过程更加重要。

19.3.1 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

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规定如表19-3所示。各类卫生分级的车间对劳动保护的设计要求详见《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表19-3 车间卫生特征分级规定表

19.3.2 工作场所

(1)防尘、防毒

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

(2)防中暑

高温厂房的朝向,是根据夏季风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来确定的。厂房的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在60°C到90°C 之间。由于本项目生产过程简单,四座塔设备均位于室外,极大地减少了室内高温热源导致中暑的可能性。

(3)防辐射

生产过程中某些设备可能会产生微波或高频电磁场,采取有效地防止电磁辐射能的泄漏措施。

19.3.3 辅助用室

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本项目设置了一些辅助用室,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更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辅助用室则避开了有害物质、病原体、高温等有害因素的影响。

(1)浴室

卫生等级为 1 级、2 级的车间应设置车间浴室;3 级车间应在附近或厂区集中设置集中浴室;4级车间可在厂区或居住区设置集中浴室。因生产事故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以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设置事故淋浴,并设置不间断供水设备。各级车间每个淋浴器使用人数如表19-4所示:

表19-4 各级车间每个淋浴器使用人数

(2)存衣室

按车间的卫生等级,存衣室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1级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应分室存放,工作服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②2级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分开存放,以免工作服室污染便服;

③3级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存放,存衣室可与休息室合并设置;

④4级的存衣室,可与休息室合并设置或在车间内适当地点存放工作服;

(3)盥洗室

车间内应设置盥洗室或盥洗设备,盥洗水龙头的数量,根据使用的人数按表19-5所示进行计算。

表19-5 各级车间每个水龙头使用人数表

19.3.4 安全卫生投资估算

表19-6 安全卫生投资估算一览表

电大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第七章自测练习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围包括()。 选择一项: A. 劳动过程及其他相关过程 B. 基于劳动合同而提供的劳动过程 C. 劳动过程 D. 劳动过程除去加班加点过程 下列关于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 所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规都只限于劳动过程之中 B.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 C. 除劳动者书面明确同意外,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不得被排除 D. 劳动者本人不得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负有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义务的主体是()。 选择一项: A. 企业工会 B. 劳动行政部门 C. 用人单位 D. 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是()。 选择一项: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 安全第一 C. 安全为主

D. 预防第一,安全为主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其费用由()。 选择一项: A. 政府财政承担 B. 劳动者个人承担 C.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D. 用人单位承担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危险因素存在,生产经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或人为的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危险情况时,劳动者享有()。 选择一项: A. 拒绝权 B. 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C. 知情权 D. 监督权 下列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不受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限制的是()。 选择一项: A. 建筑施工企业 B. 烟花爆竹制造企业 C. 矿山企业 D. 重型机械厂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选择一项: A. 2年

B. 3年 C. 1年 D. 5年 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 选择一项: A. 2年 B. 1年 C. 4年 D. 3年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超过()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选择一项: A. 200人 B. 300人 C. 500人 D. 100人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在()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选择一项: A. 300人 B. 500人 C. 100人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 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编号:XWHA-DL-1008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类型:电子版 动力能源部 修订记录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和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第二条“三同时”管理的范围 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一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革新、挖潜工程项目以及生产部内部小改小革和技术改造(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均属于“三同时”管理的范围。 第三条“三同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先天不足,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为使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在公司得到认真贯彻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三同时”职责 第四条动力能源部的职责: (一)参与水、电、风、气(氧、氮、煤、蒸)在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 (二)在组织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对安全条件同时作出论证,并将论证内容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国家有规定的建设项目,委托设计或研究单位进行项目劳动安全性预评价,做出

预评价报告; (三)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 第三章“三同时”管理工作程序 第五条“三同时”管理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几个主要阶段始终。为保证项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竣工验收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 第六条可行性研究阶段 公司计财部(或业主单位)在委托编制(提出)项目建议书时,应有专门的一节对该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特点进行说明,并提出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的原则要求,将所需资金一并纳入投资计划,同时编报。 公司计财部(或业主单位)在委托编制项目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编制专门的一篇对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论述,对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的项目,公司计财部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并委托有安全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工作应在初步设计前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应通过相应级别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必进行安全预评价的项目,由业主单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知识普与竞赛试卷

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知识普及 竞赛试卷及答案 1.2015年8月29日第(C)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刑事处罚的规定进行了新修正。 A.七 B.八 C.九 2.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A)年以上有期徒刑。 A.五、五 B.三、七 C.五、七 3.刑法修正案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B)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 A.三、五、七B、三、三、七 C.三、三、五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这属于(B)。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5.刑法修正案(A)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A.第一百三十九 B.第一百四十 C.第一百四十一 6.《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B)。 A.起诉 B.控告 C.仲裁 7.《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C.发现事故隐患自己先排除再向工会报告 8.《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有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C)权利。 A.日常监督 B.日常管理 C.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9.《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等,这是指从业人员(A)。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劳动安全卫生执行的标准、规范 本工程建设,坚持贯彻执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卫生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采用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工艺、电气、仪表、土建等各专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12.1.1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5.1.1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12.31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2011.12.1施行)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2002.5.12施行)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2002版)12.1.2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12801-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 《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19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T20643-1998) 《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 300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 《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 Z 06-199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标准》(HG/T23001-1992)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则》(GB4387-200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T4200-2008)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1277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Labor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焦化生产作业高温、粉尘、有毒、有害因素较多,应定期对生产岗位的毒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制定减少毒害污染的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2.防尘、通风、降温设施必须有专职人员管理,并应定期检修和清扫、维护。遇有损坏应立即修复,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的需要。 3.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沟、池,应有围栏或盖板,并经常检查是否遭破坏,保证员工劳动生产与行走的安全。 4.工作场所的光线应该充足,采光部分不得遮蔽。 5.经常有水或其他液体的地面,应该注意排水和防止液体渗透。 6.原材料、成本、半成品应按定置管理要求堆放,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与通行。

7.加强设备保养,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减少毒害污染。 8.必须根据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按规定配备符合安全卫生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并督促员工的正确使用。 9.高温季节必须组织清凉饮料供应,并保证符合卫生要求,以防员工中暑或中毒。 10.对有毒有害岗位员工应按规定组织他们参加体检,患有职业病或其他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岗位,安排其他工作。 11.按规定做好女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12.经常对员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能力,减少或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新、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编写提要

新、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编写提要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省和相关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 2、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范、规程和其他依据。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设计所承担的任务及范围; 2、工程性质、地理位置及特殊要求; 3、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前的劳动安全卫生概况; 4、主要工艺、原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及主要职业危险、危害概况。 三、建筑及场地布置 1、根据场地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地质、雷电、洪水、地震等情况预测的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2、建厂的周围环境条件及其对劳动安全卫生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3、锅炉、氧气站、乙炔站、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仓库等的布局及其对劳动安全卫生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4、厂区内通道、运输的劳动安全卫生; 5、建筑物的安全距离、采光、通风、日晒等情况,有害气体与主要风向的关系; 6、救护室,医疗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哺乳室、女工卫生室等辅助室的设置情况。 四、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等种类、名称和数量;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电离、电磁)、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 3、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 4、可能受到职业危险,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五、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1、工艺和装置中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 2、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安全距离、防雷、防静电及防止误操作等设施; 3、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机、事故处理等设施; 4、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和急性中毒的抢救、疏散方式和应急措施; 5、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产生尘毒的设备(或部位),尘毒的种类、名称、危害程度; 6、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等工作环境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护设备性能及检测检验设施。 六、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维修、保养、日常检测检验人员; 3、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设施及人员。

2018年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逃生知识普及竞赛考试

2018 年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逃生知识普及竞赛考试答案 CABBA,BCCAB,BACAB,CAABA,BACBA,BBBCB,BBCAC,CBABB,ACBBC, BABCC,ABACA,ABCBA,BBCAC,BABAC,ABCAC,CBBAC,BAAAB,BCABA, BCBBA,ABABC

2018 年全国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与自救逃生知识普及竞赛考试答 案 1.2015年8月29日第(C)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安全生 产违法行为刑事处罚的规定进行了新修正。 A.七 B.八C九 2.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 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 恶劣的,处(A)年以上有期徒刑。 A.五、五 B.三、七 C.五、七 3.刑法修正案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B)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 A.三、五、七B、三、三、七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 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这属于(B)。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 5.刑法修正案(A)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 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A.第一百三十九 B.第一百四十 C.第一百四^一 6.《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在论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内容之前,先阐明有关我国与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统称为劳动保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通常把这种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称为职业安全卫生,而苏联、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和我国等则称之为劳动保护,名称虽然不同,工作内容大致相同,中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从定义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是保护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但是,劳动保护并不是指国家对劳动者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它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实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解决他们在劳动中由于生理关系而引起的一些特殊问题。 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由于劳动过程中(工具设备和

生产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若不加以保护将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例如,矿井作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火灾害等事故;工厂生产可能发生机器绞碾、电击电伤、受压容器爆炸以及各种有毒草有害物质的危害等;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碰撞;交通运输可能发生车辆伤害和淹溺事故;农业生产可能发生机农业机械伤害、触电、农药和化肥中毒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甚至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另外,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人及组织行为不当)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也有影响。如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会造成过度疲劳,积劳成疾,并且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过于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的劳动,也会给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消除这些因素,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2).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是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重伤口事故是指符合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关于重伤事

第七章 职业卫生知识

第七章职业卫生知识 第一节工业防毒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 对劳动者健康与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电磁辐射(如强烈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噪声与振动等。 (2)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砷、酚、氮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3)生物因素:生产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 我国矿山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有矿尘,其次是炮烟,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较严重。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柴油设备大量应用,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一是呼吸道是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 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的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不同的危害,主要有: 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脑病变、精神症状等。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以出现细胞减少,贫血、出血、血等。 呼吸系统:中毒性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中毒性肺炎。 泌尿系统:肾脏损害、尿频尿痛等。 皮肤:皮炎、湿疹等。 三、职业性危害预防措施 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 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 用低毒或无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做好个体防护; 建立健全合适的卫生设施; 做好健康检查与环境监测;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制度。 第二节矿尘的危害及预防 一、矿尘的产生 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矿石与岩石的细微颗粒,也称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矿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矿尘称为落尘。粉尘可依其产生的矿岩种类而定名,如硅尘、铁矿尘、铀矿尘、石棉尘、煤尘等。矿山生产过程中,如凿岩、爆破、装运、破碎等作业都产生大量的矿尘。 二、矿尘的危害

水泥工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021)

水泥工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 定(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63

水泥工厂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021) 1总则 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加强防尘防毒的有关规定,为促进水泥工业的发展,使水泥工厂的设计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以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新建、扩建、改建、技改工程和引进的水泥工厂及其矿山劳动安全卫生设计。 1.0.3本规定只包括工程设计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与要求,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自身应配套的安全装置等内容不纳入本规定。

1.0.4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定和程序进行,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 1.0.5水泥:工厂的设计应提高生产机械化利自动化程度,对生产过程中各项不安全因素,应遵循清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的原则,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实行文明生产。 1.0.6水泥工厂的设计,应积极贯彻“清洁生产”的思想,采用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减少尘源,控制污染。 1.0.7设计单位在可行性论证时,应对拟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同时作出论证,并以专门的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必须按规定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并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完善初步设计, 1.0.8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具体落实初步设计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和在初步设计审查中通过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审查意见。如有重大的方案变动,必须征得初步设计主管审批部门的同意。 1.0.9设计中应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材料及不产生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 1、为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责任书。 2、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坚持生产经营服从安全需要的原则,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3、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制度,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细则,同时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4、各部门负责人要坚决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定岗定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不留空白。 5、各部门必须设立安全生产检查员,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每月将安全检查记录上报安保部,积极配合安保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6、各部门必须加强本部门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务必使员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提高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8、各部门负责人要教育引导本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多提有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9、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必须按规定的处理原则和程序进行处理。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的不放过;事故发生后没有整改措施的不放过;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的不放过。) 二、生产车间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1、为贯彻公司《防火安全制度》,保证员工人身和设备安全,使生产顺利进行,针对生产车间环境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2、车间内要保持环境清洁,各种物料码放整齐并远离热源,注意室内通风。 3、保证车间内防火通道的畅通,出口、走道处严禁摆放任何物品。

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9.1编制依据及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19.1.1 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是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该醒目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力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做到文明安全生产。 19.1.2 国家及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 号令(199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 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94,2000 年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 年版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 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9.2职业安全 19.2.1工业毒物 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所需的剂量越小,表示毒性越大。常用LD50 表示半致死量。毒性分级如表19-1 所示: 表19-1 毒性分级表 19.2.2 本项目主要物质危险性 (一)本项目主要物质有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等,其危险性如下所述: (1)苯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相对密度(d154)0.8787。熔点+5.5℃。沸点80.1℃。闪点(闭杯) -11.1℃。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毒性作用:丁烯被认为是一种纯窒息剂,在高浓度下有麻醉作用,丁烯有一种愉快的气味,浓度达0.8~1.0mg/l,较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粘膜刺激,头痛、嗜睡、血压微升。一般情况,在低浓度下较长时间接触或在高浓度下相对短时间接触,对人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LD50: 93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LD50: 4700 毫克/ 公斤(溶剂苯) 急性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 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轻度中毒病员,一般经脱离现场与及时对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主要学习劳动法中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制度和劳动标准,其中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法律调整的意义、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及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问题。目的主要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时分配:2学时 重点、难点:11、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调整的意义。 重点、难点: 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与解决 作业:1、试论政府在劳动保护中的职责 2、用人单位劳动保护的义务? 辅导安排:随堂辅导 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概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概念 (一)概念:也称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条件和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不安全(危险)和不卫生(肮脏)因素,劳动安全卫生作为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所谓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的权利。从法律上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内容是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有义务对危险和肮脏因素转化为伤害和疾病的情形加以控制,并在危害发生后对劳动者给予补偿;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二)特征:主体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卫生条件。 二、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原则及意义 (一)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雇主责任原则” (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伤亡事故,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保证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护我国劳动力。 3、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 三、劳动安全卫生保障中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二)用人单位的义务 第二节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 一、安全技术规程 (一)概念: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劳动部3号令)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 (第3号)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已经1996年10月4日劳动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颁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伯勇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卫生监察按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劳动部颁布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四条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五条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 同时”工作中的职责是: (一)在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规定,管理和指导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 (二)国务院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会同劳动部制定本行业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三)负责将本行业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及时抄送同级劳动行政部门; (四)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有劳动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并将论证内容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门章(节)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在编制(或审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应编制(或审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并纳入投资控制数额内; (六)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劳动行政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中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参加,并提供有关的文件、资料。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卫生安全监察规定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73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卫生安全监察 规定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卫生安全监 察规定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卫生监察按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劳动部颁布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四条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专业技能》精讲班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知识要求】 本节应当明确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和内容,并掌握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与审核的方法,以及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与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的方法。主要题型为单选、多选,分值约为2-3分;专业技能部分,曾出现简答 【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卫生负全面责任。 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对安全卫生负直接责任。 总工程师:负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 各职能部门、各级生产组织负责人:在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卫生负责。 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习题训练 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在各自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A.工人 B.企业法定代表人 C.总工程师 D.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 参考答案:A 2.企业的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 A.全面责任 B.担保责任 C.直接责任

D.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 参考答案:D 【知识点】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劳动卫生措施,辅助性设施建设、改善措施以及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措施等。 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法制观念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是防止发生工伤事故的重要措施。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劳动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习题训练 1.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 B.劳动卫生措施 C.辅助性设施建设 D.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参考答案:D 五、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潜伏于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以及生产、管理行为中的安全缺陷进行预防、报告和整改的规定。其要点为: 1.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预防与整改措施; 4.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 【知识点】

安全专篇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 劳动安全卫生 9.1.1 设计采用的相关标准 (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及其附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编写提要; (2)《有色金属工厂安全卫生设计规定》(试行);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9)《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1996劳动部) (10)《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11)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2)GBZ 2-200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3)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14)GB 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15)GBJ 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16)GB 2893-2001《安全色》 (17)GB 2894-1996《安全标志》 (18)GB 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19)GB 4053.2-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20)GB 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21)GB 4053.4-198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22)GB 43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23)GB 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24)GB17264-1998《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25)GB14194—93《永久气瓶充装规定》 (26)HGJ 229-1991《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7)HG 20571-19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28)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29)GB 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30)相关专业设计依据中有关安全技术的规范、规程。 9.1.2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影响 本工程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熔炼车间内各种炉窑散发的少量含铅烟气,硫酸车间污酸、成品酸的腐蚀,制氧车间深冷设备的低温冻伤,天然气管道泄漏及压缩空气、富氧、液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危险,锅炉、压力容器爆炸,核仪器仪表的放射性辐射,噪声设备的噪声危害,电气设备的防漏电保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等。另外,还有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雷电等。 9.1.3 主要防范措施 (1)防尘及有害气体 氧气底吹熔炼炉产出烟气经余热锅炉、电除尘器处理净化后,送硫酸车间制酸。鼓风炉产出烟气经表面冷却器、布袋收尘器收尘,除尘效率大于99%,烟气经烟囱排入大气。 在氧气底吹熔炼炉、鼓风炉的加料口、出铅口、出渣口等处产生烟尘,设有吸风罩并配有通风收尘系统,将有害气体排出车间。 在配料车间产生粉尘的部位均设通风收尘装臵,以改善操作环境。

劳动安全卫生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指企业提供给职工工作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劳动保护措施。一般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文职人员而言并不需要详细,而对于在车间或者生产场地从事生产性质工作的职工需要进行说明。 本章注意的地方在于: 1.具有危险性特种作业资格问题; 2.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防范 第五十二条劳动保护基本原则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注解】本条中的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要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本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是指关于消除、限制或预防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设备、生产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统一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分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立法】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1994-09-05 劳办发[1994]289号) 第五十三条劳动保护“三同时”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注解】本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主要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劳动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如:女工卫生室、更衣室、饮水设施等)。 本条中的“国家规定的标准”主要指劳动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本条第(二)款被称为“三同时”,《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198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1988年劳动部颁发的《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规定》和1992年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对“三同时”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及内容(通用版)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及内 容(通用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15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及内容(通用版)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分一般监察、专门监察和事故监察三种类型。 一、一般监察 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近几年来,在一般监察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频率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如有的省市制定了一般监察的考核标准,编制成监察程序表,按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时休假、培训教育、事故调查等方面确定了几十项内容,这样就使一般监察做到了考核目标明确,标准统一。 一般监察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不定期监察。这种活动,有的是进行全面的劳动安全检查,有的是对某些伤亡事故或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2·按照检查考核标准检查。部分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系统工程原理,全面提出了用人单位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安全效果等方面的检查项目,规定了具体的检查内容和评分系数。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依据这些标准,对用人单位实施定期检查、考核和评定,并分别授予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合格单位或不合格单位的标牌,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3·根据举报进行监察。监察机构根据职工对劳动保护事件的投诉和工会组织的检举、揭发、派员调查,依法进行处理。随着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劳动合同制的推广,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发生的有关劳动保护争议逐渐增多。根据举报进行监察,可更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专门监察 是针对特殊问题进行的监察。它包括: 1·对生产性建设项目的监察。 又称为“三同时”监察,是指对生产建设性项目或技术改造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