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附录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附录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附录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附录

附录1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气象局2004年10月15日“气发…2004?249号”)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中小尺度天气加密监测站网建设的发展、拓宽气象业务领域和进行行业管理的需求,拓展我国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资源,促进气象行业各类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共享,加强各类气象观测站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雨量站)、新增项目观测站、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编定。

第三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统一编定,并报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备案。

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一般气象站和高空观测站的区站号由中国气象局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区站号编定办法统一编定。

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使用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并由所在省(区、市)气象局按照本办法编定。

第四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由5位代码组成,第一、二位为区号,后三位为站号。

区站号的第一位由拉丁字母的A至Z组成,第二位由阿拉伯数字0至9组成。

站号由3位0至9阿拉伯数字组成。

第五条中国气象局统一对各省(区、市)所使用的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区号进行划分,各省(区、市)气象局可在所分配到的区号范围内确定本省(区、市)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站号。

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使用所在省(区、市)的区号,在编定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时,区号的第二位固定使用所在省(区、市)的区号第二位的排序第一的数字。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区号划分见表一。

第六条各省(区、市)气象局在确定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后须向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报送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

第七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至少在该站投入业务运行2个月以前分别以纸质和电子文档(Excel格式)两种形式报出。

第八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须包括站名、经度、纬度和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无气压传感器的加密站为温度传感器感应部位拔海高度,单雨量站为雨量传感器口缘的拔海高度,其他类型观测站的拔海高度的确定另行规定)。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见表二。

第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表二: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

注:1.“站类”栏请填写“自动气象站”、“单雨量站”、“行业气象站”(备注行业部门),其它类型的观测站按其观测站类型填写;

2.经纬度精确到秒,拔海高度精确到0.1m。

(省(区、市)气象局盖章)

年月日

附录2 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2004年11月29日“气发〔2004〕34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成果,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发展,提高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效益,加强对全国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网的组织、协调与管理,确保加密气象资料的质量,促进加密气象资料共享,完善气象信息资料归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建设属地方气象事业,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原则上由地方负责解决,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统一规划、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对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的运行按照气象测报业务实行统一管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业务管理部门明确各级管理分工,具体实施。

第二章建设要求

第四条各省(区、市)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网的规划、设计、布局应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建设规划必须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的选址及场地建设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执行。

第六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设备必须采用取得中国气象局设备许可证,必须能够实现组网上传实时资料。

第七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设备安装,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

第八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必须确定如下有关参数:

1.站址的经、纬度:以GPS实测或查大比例尺地图获得,精确至秒。

2.观测场拔海高度和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有气压观测时):用高程测量仪器或查大比例尺地图获得,精确至0.1米。

3.区站号:按中国气象局《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管理办法》执行,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确定。

4. 因冬季固态降水无法测量,自动雨量站每年停用的时间。

第九条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尽可能的对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进行组网建设,确保气象资料实时上传至省(区、市)气象局。

第十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的搬迁、撤销须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批准,并提前一个月报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备案。

第三章业务运行

第十一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建成后,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业务试运行。

第十二条投入业务试运行的加密站,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提前1个月将站点情况上报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包括站址名称、区站号、经度、纬度、观测场和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有气压观测时)、观测项目、实时传输时次等。

第十三条业务试运行的时间为一年,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组织对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资料的评估,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合格,经省(区、市)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后,纳入业务运行。

第十四条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加强对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资料的动态质量控制,对仪器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及时发现,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可靠。

第十五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要按照自动气象站规定定期进行现场校准检定。

第四章资料传输

第十六条自动站资料的采集、实时上传次数,由各省(区、市)气象局规定。但至少能每小时实时上传至省(区、市)气象局,由省(区、市)气象局汇总后实时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第十七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上传至省(区、市)气象局的格式由各省(区、市)气象局自定,省(区、市)气象局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数据文件,按“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数据文件格式(附件1)”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当自动站出现故障或没有进行每小时一次实时采集资料时,应尽可能将每天24次正点的资料补齐,及时上传省(区、市)气象局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第十九条因决策服务的需要,国家气象中心可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实时加密上传指定自动气象(雨量)站点的气象资料,各省(区、市)气象局必须积极配合。

第二十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分发,进行实时上网资料的监控,定期公布监控结果。

第五章资料归档

第二十一条各省(区、市)气象局必须按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规定,对加密自动气象站的资料按月形成A、J文件,自动雨量站的资料按月形成J文件。

第二十二条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对A、J文件审核,审核处理后进行归档。

第二十三条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的原始数据文件保存,以及报表整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相应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室可以向省(区、市)气象局调取各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的各种资料。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管理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数据文件格式

一、单站加密自动气象站上传数据文件

单站加密自动气象站上传数据文件是指加密自动气象站实时上传的正点或加密数据文件。

有关规定同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中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二、省(区、市)气象台加密自动气象站上传数据文件

省(区、市)气象台加密自动气象站上传数据文件是指对组网的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进行汇总,形成的包含各子站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的文件,以便实时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有关规定同中心站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中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三、自动雨量站采集数据文件

自动雨量站采集数据文件是指由数据采集器处理后,通过通讯传输存储到本地计算机或中心站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文件。

1、文件名

文件名:RIIiiiMM.YYY。

其中R为降水量的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 为年份的后3位。

2、文件格式

⑴该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126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⑵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分钟雨量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⑶按北京时计时。

⑷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除经度和纬度为7个字节外,其它各项参数长为5个字节,内容如下表:

存储规定:

①经度和纬度精确到秒,按度分秒记录,度保留三位,分、秒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45秒存“0320245”。

②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

③自动站型号标识:Ⅰ型自动站存入“1”、Ⅱ型自动站存入“2”,其它型号存入“3”,单要素雨量站存入“4”。

⑸每小时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 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月末一天21~23时的日期D 取0);T:北京时。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即20时01分至20时60分的值,这时N=2,如4日23时,则N=100。

⑹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1小时内每分钟的雨量值,雨量扩大10倍以ASCII字符写入。每条记录的第1~4个字节为日时,从第5位开始:每分钟2个字节,即5~6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7~8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23~12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降水存入“,,”,当分钟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

⑺记录缺测时,用相应位长的“/”填充。

四、省(区、市)气象台自动雨量站上传数据文件

省(区、市)气象台上传自动雨量站数据文件是指对组网的自动雨量站的实时数据进行汇总,形成的包含各子站雨量数据的文件,以便实时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1、文件名

Z_O_A WS_PRF_C_cccc_yyyyMMddhhmmss.txt

其中,Z_O_A WS_PRF_C为固定编码;

cccc为中心站所在省级或地区级气象台的字母代号;

yyyyMMddhhmmss 为文件生成的时间(国际时),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txt 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ASCII格式。在年月日时分秒中,若位数不足高位补“0”。

2、文件格式

该文件由若干子站的记录组成,每个子站2条记录。第1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第2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记录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子站记录规定如下: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经度、纬度、观测场拔海高度共4组。每组数据之间用1位

⑵第2条记录共4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录,均存入相应位长的“/”字符;每分钟雨量用2位固定位长存入,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回弹试验记录表(数据).doc

回弹试验 1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结构试验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分析能力 2试验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3试验的仪器设备 数显式回弹仪 4执行技术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5试验的操作步骤 每位同学各自选取一个测区,每测区面积约20×20cm2,每测区弹击16个点。 构件测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本次试验选择了一块大型混凝土梁板作为试验体,大组成员每人测一个测区,共13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5)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面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

留的粉末或碎屑; (6)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 6试验数据 回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试验记录表 日

变形观测报告

国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道客村项目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 (第八次) 阶 段 报 告 海口山维测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七日

工程项目:国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道客村项目变形观测建设单位:国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报告编写:海口山维测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测量专业乙级 证书编号:乙测资字4610278 总工程师:吴文征(测绘专业) 审定:吴文征 审核:李秋裕 编制:魏建忠 公司地址:海口市金垦路43号农垦设计院7栋301 电子信箱: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项目倾斜量观测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海口市龙昆南路东侧道客村,属国和苑小区规划建设用地。场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形状,东南西向三面为道客村房屋,北向为40M的规划路,西向为16M的规划路。该地块属道客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基本未开挖,本次仅对基坑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 二、目的 为掌握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对基坑的护坡及周边地形地物的影响,进行变形观测,为及时地科学合理指导施工提供测量理论依据。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同时也是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影响程度的记录及监测资料的归档所要求。 三、作业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电子海图导航系测试记录表格

______轮ECS系统测试记录 【说明:操作时请参照《用户手册》;请在“结果”栏填写“正常”或“未测”二字,若发现异常情况,请简要说明。】

雷达叠加电子海图与雷达 叠加 确保AIS 和罗经运行正常,输入到计算机的数据端口打开成功。 按下图标“”,即进入雷达叠加状态,此时,电子海图的操 作全部失效。若要退出雷达叠加状态,再按下“”即可。海 图叠加时,操作雷达量程、雷达显示模式(正北或船艏向上)、 偏心显示等按钮,观察雷达图象和海图匹配情况。 单纯雷达界面按下图标“”,即进入单纯雷达界面。退出按鼠标右键即可。 海图改正手工改正操作“海图改正→手工改正”菜单,进入“海图改正”状态; 手工在当前海图上修改/删除/添加任何内容(包括符号、线、面、 文字、水深点等); 退出“海图改正”状态,打开相应的海图,查看该海图改正结 果。 自动更新(部分 系统有该功能) 操作“海图改正→自动更新”菜单,进入“海图自动更新”状 态(具体内容参见海图改正测试说明相应部分)。 电子海图数据文 件导入 操作“海图改正→导入S57文件”菜单,通过相应的对话框指 定S-57文件所处的位置,选择海图文件并导入; 在导航系统中可显示新导入的海图。 AIS设置根据AIS设备的参数进行设置,将在导航功能的AIS/GPS信息获 取中获得本目标信息和其他目标信息。 导航功能AIS/GPS信息获 取 打开“开启监控”开关;查看本船动态信息栏的显示内容及其 随本船运动的变化情况;查看海图上本船及目标船的标绘及运 动情况;依次选中各目标船,查看其动/静态信息、避碰信息及 其变化情况。 其它传感器数据 获取 打开“开启监控”开关;查看从本船其它设备获得的数据;打 开“传感器数据显示”开关,查看各传感器的详细数据。 船舶动态信息存 储与显示 查看本船的动态信息,并通过“显示航迹”、“航海日志查看” 等操作查看已记录的本船动态信息。 船舶动态标绘打开“开启监控”开关;查看本船和目标船图形标绘及其移动/变化情况; 操作“设置”菜单,选择‘刷新频率与其他设置’,可设置矢量 长度,查看运动矢量长度的变化等。 本船居中显示处于船舶动态监视状态时,点击“本船居中”按钮;查看本船 位置及海图显示范围的变化;设置成“本船自动居中”模式, 查看当本船即将移出当前海图窗口时,本船位置及海图显示范 围的变化。 目标船跟踪及 CPA计算 选中任意一个目标船,查看目标动态信息及避碰信息; 设置CPA报警距离,使最近的目标产生报警信息,同时选中另 一个目标船,查看目标动态信息及避碰信息; 点击“显示CPA距离圈”按钮,查看与选定目标船的会遇势态。自动标绘设定船位标绘的时间间隔(必要时调整系统时钟),查看每隔设定的时间间隔(或每到整点)是否自动在海图上标绘船位及时 间。

管网巡查制度(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管网巡查制度(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管网巡查制度(最新版) 1、目的 为规范管道安全巡查人员的行为,以及巡查发现管道周围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事故隐患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按照巡线工作“早发现、早沟通、早预防”的原则,确保公司的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 泗阳荣浩天然气发展有限公司的天然气管线、附属设施及阀室的安全巡查管理。 3、职责 3.1安全运行部负责本制度的编写和修订,并对管道安全巡查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不定期的进行管道安全巡查和管道安全大检查,牵头组织司力量解决管道安全问题。 3.2安全运行部是管道安全巡查的直接实施部门,负责管道的日

常安全巡查工作和对管道安全巡查人员的管理,对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有现场制止、报告及采取防范措施的职责。对管道附近的施工负责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监护管理。 3.3工程技术部负责审批外单位穿跨越管道和影响管道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供、现场确定管线位置、埋深等技术参数,配合安全运行部搞好管道的施工监督管理工作。 3.4专职管道安全巡查人员负责管道的日常巡查,发放宣传资料,制止可能危害管道安全的施工,记录并报告现场发现的问题;根据工作安排进行现场监护。 4、工作程序 4.1管道安全巡查的频率专职管道安全巡查人员每天至少一次进行管道的安全巡查工作站场每天一次抽查,安全运行部每周组织一次线路安全巡查;公司由安全运行部牵头、 每月组织一次线路巡查和检查工作。 4.2安全巡查人员的巡查报告 4.2.1站场应对巡查人员进行正规化管理。专职管道安全巡查人

变形观测

1变形:所谓变形,是指工程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被观测的工程建筑物称“变形体”。而变形观测则是对变形体进行观测和分析的过程。 变形观测:定期对变形体的有关几何量进行测量,并从观测成果中整理、分析出变形规律的整个过程。 目的:获得变形体产生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确定变形值的大小及稳定程度,同时解释变形的原因。 9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取决于: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观测目的。 13布设基准点的方法:(1)远设(2)深埋 14工作基点的布设要求:变形速度小,且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较近。15测点观测: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工作基点作为过渡性的基点来测定观测点相对于工作基点的位移,我们称为测点观测。 16基点观测:利用固定基点来测定工作基点相对于固定基点的位移,我们称为基点观测。 17变形监测网布网目的:测定网点的变形。变形监测网图形复杂,多余观测条件多。变形监测网边短,精度高。变形监测网可以没有已知数据 18垂直位移:是指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的变形,因而又直观的称为沉陷或沉降。 由于沉降观测的方法一般为水准测量,所以其基准点也常称为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的埋设位置应位于拟测建筑物范围外20到25米处。 水准测量的基点可埋设在基岩上或深埋于原状土内。对于重要的电站和水利工程,水准基点应力求埋于基岩之上。 为了检查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可将其成组的埋设,通常由间距约100M 的每三个点为一组。由此可以经常观测三点间的高差,这样便可判断出水准基点的高程有无变动。 19观测点:是固定在房屋结构基础、柱、墙上的测量标志。 20沉降观测:是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高差,从而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所得的高程加以比较,得出建筑物的沉降数据等资料。 21四固定:(1)固定观测员(2)固定仪器(3)固定施测线路(4)固定观测时间 基点观测原则上按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实施,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大于0.5mm。测点观测基本上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操作规程实施。

最新DCS系统测试记录表格

DCS系统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记录表 用功率为5W、频率为400MHz~500MHz的步话机作干扰源,距敞开柜门测试方法及要求 的分散控制系统机柜1.5m处工作。分散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 站号测试结论测试人 详细说明: 测试试验时间年月日时分 测试人签字 验收人签字

DCS系统电源冗余测试记录表 测试内容要求测试结论测试人第一路供电电源电压额定值±10% 第二路供电电源电压额定值±10% 第一路电源独立供电正常,无失电现象 第二路电源独立供电正常,无失电现象 第一路电源切向第二路电源供电切换时无失电现象 第二路电源切向第一路电源供电切换时无失电现象 电源状态指示和失电报警正确 数据说明: 实测的第一路供电电源电压: 实测的第一路供电电源电压: 问题说明: 测试试验时间年月日时分 测试人签字 验收人签字

DCS系统电源冗余测试记录表 测试内容要求测试结论测试人第一路供电电源电压额定值±10% 第二路供电电源电压额定值±10% 第一路电源独立供电正常,无失电死机现象 第二路电源独立供电正常,无失电死机现象 第一路电源切向第二路电源供电切换时无失电死机现象 第二路电源切向第一路电源供电切换时无失电死机现象 电源状态指示和失电报警正确 数据说明: 实测的第一路供电电源电压: 实测的第二路供电电源电压: 问题说明: 测试试验时间年月日时分 测试人签字 验收人签字

SOE功能试验记录 试验步骤 序号试验步骤及标准 1 检查SOE功能软件各项组态正常 2 根据情况选取部分或全部SOE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通/断试验,并做好记录3 检查工程师站是否能成功追忆SOE动作记录,并确认所记录的动作顺序正确无误 4 检查SOE时间是否与主时钟同步,正常工作 试验记录 SOE 组态检查 SOE点 通/断试验 点名动作情况(详见所附SOE打印记录) SOE时间与 主时钟同步 测试试验时间年月日时分测试人签字 验收人签字

回弹记录表

回弹记录表 结附-2 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号回弹值Ri 碳化深度构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 dm 件区 测面测面、表面、底面、风干、回弹仪型号状态潮湿、光洁、粗糙校验证号 回 编号弹测试 仪角度水平、向上、向下α? 率定值 测试人: 记录人: 测试日期: 年月日 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 XX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XX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71

次,查出事故隐患点22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 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10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90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 (四)工作票统计及其他工作情况。 截止11月15日,我工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780天;全年共办理工作票50 张,其中第一种工作票 24张,含基建单位8张;第二种工作票26张。工作票合格率100%,执行情况较好。全年工区所辖线路跳闸次数共计0次,线路跳闸率为0次/(百公里?年)。 (四)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 本年度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工区积极参与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派员参加安环体系标准化培训2次,迎接公司开展安环体系内审工作三次,先后审查出问题共计20余处,先后进行了闭环整改。截止日前,工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标准化安环工作体系,在今后工作中,工区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努力确保体系工作符合外审相关要求。 (五)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标,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工区各级人员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一级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基础管理,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努力实现工区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 (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我们先后制定并顺利实施了《XX年工区安全技

变形监测考试

变形监测定义 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几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变形监测的目的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4)研究正常的变形监测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变形监测的意义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巡视;环境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如何确定,有何依据 精度:1917年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第十三届会议上工程测量组提出: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的多。 周期: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2)完整性3)先进性4)可靠性5)经济性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 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 1)基准点: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的一致。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以少于3个,应进行定期观测。2)工作点:埋设再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的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监测。3)变形观测点:埋设再建筑物内部,0 变形呢监测点标石埋设后,应在其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不宜少于15天。 变行监测技术在哪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①自动化监测技术②光纤传感检测技术③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④GPS在变形监中的应用⑤激光技术的应用⑥测量机器人技术⑦渗流热监测技术⑧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什么是垂直位移和沉降?建筑物沉降与哪些因素有关?

排水系统巡查记录表

小区排水管网管理规定 为保障小区内雨污水管网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确保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做好雨污水管网清疏、巡查等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机构设置 XX部是保障小区内排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有效运行的责任部门,下设清疏巡查班,主要负责小区内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巡查,以及小区内所有道路雨水口、排水管道和检查井的清疏,人员两名,责任落实到人。 二、岗位职责 1、听从指挥,服从分配,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2、熟悉掌握小区范围内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分布、走向、管径等基本系统特征和使用情况。 3、日常的巡查、清疏计划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科学安排。 4、每天对小区内排水管网进行巡查,每周对小区内的雨污水检查井进行开盖检查两次,保证管道完好无破损和井内爬梯完好无缺损,若有损坏须及时修复,并做好工作记录。 5、应定期清理小区内污水预处理设施(如化粪池、隔油池、毛发收集池等)。

相关清理周期:隔油池7天清理一次; 化粪池三个月抽粪一次。 6、日常巡查、清疏过程中,发现排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内有非正常的淤积或堵塞,应尽量自行疏通;如本部门无法独立完成时,记录备案确切位置由水电部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领导提出书面报告,协调处理。 7、日常巡查、清疏过程中,发现排水井盖(座)或雨水箅子有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应及时补齐或更换,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并记录备案确切位置。 8、巡查路面和绿化带的排水管网和附属设施时,发现排水设施损坏,应及时修复,并以书面形式记录确切位置备案。 9、巡查、清疏工作人员必须每日认真填写《巡查记录》,并签名存档。若发生维修、清疏工作,认真准确填写《维修清疏记录表》。 10、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排水管渠下井作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有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XXXXXXXXXX公司 二○○年月日

供水管道巡检表(表格记录)

供水管道巡检表 巡检地点巡检位置巡检情况巡检人巡检时间消缺项目消缺人证明人备注中央控制室 柴油机房水沟 厂 尾水廊道 厂房卫生间 房 班组房背后 微波楼 备注:上述巡检项目每周一次,原则上定于每周二,如工作饱满可作适当调整,但每周不低于一次。 发现情况,立即消除故障,并记录在消缺项目栏上,在消缺项目栏中要注明故障器具,更换材料也应记录。 检查范围:1、住户进户阀门后(含阀门、管道); 2、所有公共管道、阀门; 3、办公场所供水设施。 表格内容 1

表格内容 2 供水管道巡检表 巡检地点 巡检位置 巡检情况 巡检人 巡检时间 消缺项目 消缺人 证明人 备注 大 坝 水文站 大坝卫生间 大坝停车场 大坝柴油机房旁 售票处 备注:上述巡检项目每周一次,原则上定于每周二,如工作饱满可作适当调整,但每周不低于一次。 发现情况,立即消除故障,并记录在消缺项目栏上,在消缺项目栏中要注明故障器具,更换材料也应记录。 检查范围:1、住户进户阀门后(含阀门、管道); 2、所有公共管道、阀门;

表格内容 3 3、办公场所供水设施。 供水管道巡检表 巡检地点 巡检位置 巡检情况 巡检人 巡检时间 消缺项目 消缺人 证明人 备注 厂 房 中央控制室 柴油机房水沟 尾水廊道 厂房卫生间 班组房背后

表格内容 4 微波楼 大 坝 水文站 大坝卫生间 大坝停车场 大坝柴油机房旁 售票处 备注:上述巡检项目每周一次,原则上定于每周二,如工作饱满可作适当调整,但每周不低于一次。 发现情况,立即消除故障,并记录在消缺项目栏上,在消缺项目栏中要注明故障器具,更换材料也应记录。 检查范围:1、住户进户阀门后(含阀门、管道); 2、所有公共管道、阀门; 3、办公场所供水设施。 供水管道巡检表 巡检地点 巡检位置 巡检情况 巡检人 巡检时间 消缺项目 消缺人 证明人 备注 厂 办公大楼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协管巡查记录表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协管巡查记录表 被检查人:地址:邮编: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性别:职务:电话: 检查时间:年月日时分检查地点: 卫生监督员出示执法证件、说明来意后,在该单位 陪同下,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 □ 1、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有效期至年月日) □ 2、共有从业人员名,其中未出示有效健康证和培训证上岗证的名 3、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 4、公共场所使用的消毒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 5、有专用清洗消毒间 □ 6、有清洗消毒设施 □ 7、消毒方法正确 □ 8、清洗、消毒程序正确 □ 9、有布草间、公共用品用具保洁设施 □ 10、公共用品用具数量配备符合要求 □ 11、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有清洗、消毒、更换登记 □ 12、供顾客使用化妆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以上记录我看过,情况属实 被检查人(陪同人)签名:卫生监督协管员: 监督证件号: 年月日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协管巡查意见书 被监督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址

针对你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1、及时办理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申办、变更、延续 □ 2、无有效健康证上岗从业的名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从业活 动,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 3、设置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 4、公共场所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 5、配备专用清洗消毒间 □ 6、配置清洗消毒设施 □ 7、消毒方法必须规范正确 □ 8、清洗、消毒程序必须正确 □ 9、必须设置布草间(柜)、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 □ 10、公共用品用具数量配备要达到顾客容量3倍量 □ 11、公共用品用具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有完整清洗、消毒、更 换登记 □ 12、供顾客使用化妆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被检查人: 卫生监督协管员:

荔城区排水管理中心管网巡查管理制度

荔城区排水管理中心管网巡查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管道安全巡查人员的行为,以及巡查发现管道周围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事故隐患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按照巡线工作“早发现、早沟通、早预防”的原则,确保污水管道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总体要求 1、巡查工作是污水管道日常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工程维护承包单位(简称 维护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2、巡查工作分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和特别巡查。 (1)日常巡查是指正常运行时,污水管道及其配套工程设施的正常巡查。由维 护单位指定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巡查,每日不少于一次,必要时维护单位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 (2)年度巡查是每年对污水处理工程各种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详细的专项检 查,提出工程安全年度详查报告。 (3)特别巡查是指当污水管道遇到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的情况(如发生大暴雨、 大洪水、强热带风暴、有感地震、水位突变等)、发生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的巡查。特别巡查由维护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检查,必 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检查。三、工作程序 1、管道安全巡查的频率 专职管道安全巡查人员每天至少一次进行管道的安全巡查工作 2、安全巡查人员的巡查报告 )维护单位应对巡查人员进行正规化管理。专职管道安全巡查人员在起点站开始 巡1(. 查时,必须在起始点向管理负责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开始巡查的时间、预计到达目的地时间或特殊区段的碰头汇报时间等。 (2)巡查人员到终点站,应提交当天的巡查记录(见附录一:管道安全巡查检 查记录表),报告巡查发现的问题,获取管理负责人的指示。管理负责人应定期收集巡查人员的巡查记录,检查其记录情况并指导其改进。

(完整版)管网巡检制度

管网巡查制度 1目标 规范管网巡查工作,降低管网漏损,确保管网安全有效运行。2. 岗位职责 2.1 厂站领导岗位职责 2.1.1 全面负责巡查工作。组织、安排日常巡查,提出管网设备的维护维修方案并督促实施 2.1.2 每月检查一次巡查工作 2.1.3 接到险情通知及时赶赴现场,严格按抢险预案组织抢险,保障抢险维修施工现场的安全 2.1.4 积极参与公司应急抢修工作,完成应急抢修任务 2.2 管网巡查员岗位职责 2.2.1 巡查人员要清楚掌握公司的管网线路及设施和新建管线工程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及时处理 2.2.2 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责任心,按期检查和检测管线及其设施,并认真做好各项巡查工作记录 2.2.3 负责辖区管网、阀井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上报 2.2.4 严防第三者破坏。巡查人员应加强注视有可能危害管线的工程、工地及挖掘钻孔等现象。并尽早向对方提出警示注意。发现事故,应及时赶赴现场 2.2.5 对侵占管线及设施的违章,要采取违章警告,制止,整改以及

报告领导 2.2.6 熟练掌握巡检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不得遗失和故意损坏 2.2.7 掌握管网运行状况,详实填写巡查记录 2.2.8 及时参与突发事件的抢修工作 3. 工作内容 3.1 一般事项 3.1.1巡查人员要严格按计划对规定线路进行巡查,按要求检查到位,保证巡查质量,填写详细的巡查记录 3.1.2巡查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如果骑两轮摩托车进行巡检时由专人驾驶必须佩戴安全头盔等安全装备。 3.1.3 巡查供水管网有无漏水 3.1.4 供水管网设施有无损坏 3.1.5 供水管网各种阀井井盖是否完善 3.1.6 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是否被非法占用、占压,附近是否有非法施工 3.1.7 有无乱开乱关阀门现象 3.1.8 阀井及附属建筑物内有无杂物 3.1.9当有挖掘或其它工程在供水管网附近进行时,巡查员需要在整个工程进行期间,在现场持续提供保护供水管网的服务 3.1.11巡查员在执行工作期间,须巡查及记录任何管网路面破裂,地陷及泻泥迹象,以及是否有大型车辆经过痕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