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一单元A卷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一单元A卷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一单元A卷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一单元A卷

阆中中学校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

第一章行星地球(A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

1、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②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

③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 陨星

C 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 宇宙中的气体

3、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0°

B.23.5°N

C.66.5°N

D.23.5°S

4、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区别

D.地球上有生命

5、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6、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内部物质的核裂变反应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7、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8、北京、武汉、广州三地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武汉>广州

B.夏至日时白昼时间长度:北京>武汉>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武汉>北京

D.三地的地转偏向力都是向左

9、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0、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11、读右图,若θ角增大1°,则

A.L1、L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D.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

12、东经1210比东经120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一定先看到日出

D 地方时晚

1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

...地球的是:

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14、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 臭氧层空洞C电离层的突然扰动 D 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15、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16、下列位置中那个自转线速度更大(不考虑地形):

A哈尔滨B北京C广州D南极长城站

17、有关晨昏圈所在平面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夏至日晨昏圈与太阳光线不相垂直

B.晨昏圈所在平面通过地球的球心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面与南极圈相切

D.太阳直射赤道,该面与某经线圈重合

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日行八万里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A.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赤道附近

D.两极

19、在赤道上,你看日出第一缕阳光应在

A 6点

B 6点30分

C 5点

D 不确定

20、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1、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A劳动节B建军节C教师节D国庆节

22、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 200N

B 300S

C 680N

D 700S

23、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南极看地球;

B. M昼短于N;

C. 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 . 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24、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25、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日

D.23时56分4秒

26、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最早的日期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7、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纵波不能穿过液体和气体

B.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

C

A D

地球公转示意图

C. 横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D. 横波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28、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29、地球上,一年中每天正午日影总是朝南的地方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

C.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30、关于北京和香港两地的地球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题号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II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目前确认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它们是金星、地球、木星、天王星、水星、火星、土星、海王星。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填写行星名称:

A ,

B ,

C ,

D , F ,H 。

(2)用字母填写下列空格:

类地行星有 ; 巨行星有 ; 远日行星有 。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 ,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 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分)

(1)图中四点所示节气:A B

C D

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 B

C D

(2)图中 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________。 (3)由B 点到C 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4)当地球处于A 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特点为: (5)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画在轨道上) 3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A

B

C

E

F

G

H I

S

D

(1)图中∠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什么。(4分)

答: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时,则C点的时刻是时。

(3)由C向A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3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

依靠。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界面;

③曲线代表;

④曲线代表。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B ;C 。(4)岩石圈范围是指。

三、选做题:

35、读右下图:(1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月日。

(2)图中A点的时刻为,B点的时刻是,

D点的日出时间为,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3)图中A.B.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0的是,

等于00的是。

(4)图中A.C.D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A点此时是时,昼长为小时,

A点的日出时刻是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前后,判断依据是。

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个时区。

(3)B点正午太阳高度是,这一天正午

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阆中中学校高一地理(必修1)第4周周测试

第一章行星地球(A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B D B C D B D B D B C C C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C A A B B B B C B B B D C 二、综合题

31.(1)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F土星 H海王

(2) ABCD、EF、GH

(3)一致一个平面

32.(1)A、夏至日 B、秋分日C、冬至日 D、春分日

A 、6月22日前后

B 、9月23日前后C、 12月22日前后 D 、3月21日前后

(2)C 近日点附近

(3)向南

(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3.(1)45°除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外,角速度处处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30°E 13

(3)西北

34.(1)地震波

(2)莫霍面、纵波、横波

(3)外核地幔地壳

(4)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岩石(固体)部分

三、选做题

35. (1)12月22日

(2)正午12点 4点 6点 8小时

(3)D C (4)D>A>C

36、(1)3 18 3

(2)12月22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1

(3)66°3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格局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 西洋的形成 ?垂直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者的关系: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的状况趋于平缓。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 堆积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海浪堆积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地貌名称典型分布区 海水堆积地貌沙滩沙质海岸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日内瓦湖 波德平原、东欧平原 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 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出山口 中下游、 河口(入海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相互转换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 一般而言:背斜适合储油气,建隧道,向斜是储水构造 二、断块山 含义: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一般而言:大型工程选址应该避开断层。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和喷涌出来的岩浆物在流动过程中堆积形成的锥形物,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如我国长白山主峰。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32份) 人教课标版20

高一地理《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二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过程与方法 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公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点: 1、结合中国国情,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结合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实例分析循环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过程,分析其对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具、资料: 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板书) 1.生态农业(板书)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提出“生态工程”“生态农场”的概念,紧接着,在探索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中又提出了“生态农业”,从此,我国生态农业试点蓬勃发展起来。据农业部对部分试点的统计分析,试点3年以上的村、乡,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112%,粮食单产增加12%以上,人均产粮增加21%,光能利用率提高10%~30%,投入产出比提高2%,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生态农业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它符合农业发展的规律。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

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起一个综合发展、多极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的有机物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耕作制度。这种制度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以保持持续的最大生产效率。生态农业避免了“石油农业”施入大量的矿物燃料转化而来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的破坏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降低,高毒残留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使有益的昆虫、青蛙、鸟类数量急剧下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的弊端,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既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其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间作套作等优良传统。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有如下特点: (1)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我国农业是资源约束型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目前,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资源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为了发挥有限投入的更高效益和有限资源的更高生产率,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把生态科学和农业科学相结合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统一的生态农业路子。 下面我们以“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北京留民营村为例,具体分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及主要采取的措施。 2.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板书) 投影:(见课本图8.21)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我们给学生概括总结如下: 留民营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大兴县境内。1982年以前,这里生产结构单一,农村劳动力过剩,田地过量施用化肥,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近十几年来,该村按照持续发展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练习题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课后练习区·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 ---------轮廓模糊 2.下列事物中,与“天宫—号”空间实验室不属于同—类的是 ( ) A. 太空中的人造卫星 B.“天宫一号”中的科学家不小心丢在太空中 的牙刷 C. 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 拖着长尾的哈雷彗星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4~5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 ( )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 ④⑤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6.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7.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 系 D.地月系 8.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见宇宙的范围尺 度取决于 A.观测时间的延长 B.观测位置的变化 ( ) C.观测空间的差异 D.观测技术的提高

地球 1 1 5.52 1年23时56分 火星0.11 0.150 3.96 1.9年24时37分 9.从表中可以看出四颗行星最接近的是 (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平均密 度 10.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同向性一一各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 )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近乎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行其道,互不干扰 11.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1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 有密切关系的是 (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 较适中 ③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 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 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二、综合题: 14.读下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E F G H S D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 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3 .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 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全球范围看,以________运动为主,以________运动为辅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 举例说明: 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 技巧点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________;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________。 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2分) 1. 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3题。 3. 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 据此回答4~5题。 4.撞击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8.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B.裂谷—②C.沙丘—③D.戈壁—④ 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①B.②C.③ D.④ 1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 处分属何种岩石(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的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天象,看日月星辰。后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借助于射电望远镜,人们还探测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类型:恒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行星、人造天体(3)特征:物质的、运动的、独立的

①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一团无定型的膨胀气体。 ②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④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也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因此,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 简言之: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

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 000多亿颗。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力作用地球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河流的叙述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B.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目前,人类可以影响下列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是 A.海洋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 3.改造不稳定的地表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布的主要办法是A.跨流域调水B.造林绿化,改变地面状况C.节约用水,合理用水D.修建水库 4.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5.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6.关于洋流的论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赤道附近,有一股自西向东流的洋流,叫赤道逆流 7.关于洋流的论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冬季海水向东流、夏季向西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水顺时针方向流动 C.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自东向西流,这叫赤道洋流 D.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

8.下列关于洋流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西欧冬季温和多雨与沿岸暖流的影响有关B.南美秘鲁渔场的形成是寒暖流交汇所致 C.北太平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了纽芬兰渔场 D.南美洲西侧北上的海轮是逆水航行 9.当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B.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C.长春孩子们玩堆雪人游戏D.我国南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考察 如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后回答10—11题。10.图中河流水源补给形式A、B、C分别是: A.大气降水;地下水;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C.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11.据图示信息,判知这条河流位于我国什么地区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青藏高原区读图回答12—14题 12.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 水量小于蒸发量 C.③代表径流输送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13.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北太平洋温带、副热带海域B.②代表秘鲁寒流C.丙处有大渔场D.④代表千岛寒流 14.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C.我国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D.亚 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若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16.若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① ② ④ ③ 丙 甲 丁 乙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 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格局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垂直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者的关系: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的状况趋于平缓。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 堆积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海浪堆积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地貌名称典型分布区 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基岩海岸 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 U型谷、峡湾 高山高纬地区(挪威)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瀑布、沟壑纵横 喀斯特地貌(峰林、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

地下暗河、溶洞 )、丹霞地貌 黄土地貌云南路南石林、桂林山水 堆积地貌地貌名称典型分布区 海水堆积地貌沙滩沙质海岸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日内瓦湖 波德平原、东欧平原 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 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出山口 中下游、 河口(入海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相互转换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 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 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目前,人类开发的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A.M处 B.N处 C.P处 D.Q处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大陆坡 B.Q处是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

C.N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P处附近是火山、地震多发地带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 5.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6.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 B.侧蚀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 著 D.搬运能力增大 当前,交通运输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据此回答7~8题。

7.山区建设交通线的劣势有() ①成本高②技术难度大③同样两地间,山区交通线总长度一般比较大 ④隧道多,工程量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需克服的最大技术障碍是() A.高寒 B.缺氧 C.冻土 D.生态脆弱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10.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 区 D.西南地区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两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幔B.地核 C.地壳D.岩石圈 2.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A.岩石圈B.大气圈 C.生物圈D.水圈 解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材料中的“裂缝”直接改变的是岩石圈。 答案: 1.A 2.A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3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第4题,石油为液体,当地震波传到石油层时,横波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 答案: 3.D 4.A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5~6题。 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复习过程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 识点汇总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 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全球范围看,以________运动为主,以________运动为辅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 举例说明: 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 技巧点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 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⑵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岩石,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是水和生物要素。 2.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课本P86)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 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⑴沙漠中的绿洲;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课本P39图2.16,P91图5.6) 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表1. 气候分布规律图表2.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 的力量》word教案 一、重点和考点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明白得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状的要紧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刻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进展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状的变迁。 4、结合实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们对地表形状的阻碍。 5、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状的观点。 6、明白得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陆地环境的阻碍。 7、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在把握地质作用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二)考试说明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状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主干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要紧是。它要紧表现为、、。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和。水平运动使岩层,常形成和;垂直运动使岩层,引起。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为主,以为辅。 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要紧是。它对地表形状的塑造要紧有、、和四种方式。 2、在、和等因素的阻碍下,或的岩石经常发生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这种作用叫。 3、、、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叫作用,常在原地势成地貌。 4、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岩石能够分为、、三大类。 2、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和作用,形成岩;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和作用下发生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岩石深处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那个过程称为。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一 2007重庆卷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现在,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多1个 B.多2个 C.少1个 D.少2个 例二 2007四川卷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