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练习题(答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练习题(答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练习题(答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练习题(答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练习题

第一部分前言

一、填空题

1.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3.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

4.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6.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7.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8.思想品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9.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特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0.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11.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2.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13.思想品德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14.思想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为课程的核心。

15.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16.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7.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话、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18.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9.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20.思想品德课程正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

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21.思想品德课程以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为课程的基本原则。

22.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实践。

23.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4.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25.思想品德课程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6.思想品德课程以_初中学生逐步扩展_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_关系_为线索,有机整合_道德_、_心理健康_、_法律_、_国情_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二、单项选择题

1. 思想品德课程融合了相关的不同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

些内容不包括(D)A.道德品质 B.法律意识 C.公民意识 D.自我意识

2. 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C)

A.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

B.人生观、生活观、享乐观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人生观、生活观、学习观

3. 当今世界的哪些变化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B)

A.生活不断变化,合作与竞争共同发展

B.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个性的不断突出

D.战争的不断发生,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

4. 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

①思想性、实践性②人文性、综合性③实践性、体验性④活动性、思想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 思想品德课程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是(B)A.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6. 思想品德课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特征是(D)A.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7. 思想品德课程让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A)A.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8. 思想品德课程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的特征是(C)

A.实践性

B.思想性

C.综合性

D.人文性

9. 思想品德课程有机整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并与初中学生的______生活紧密

联系。(B)

①家庭生活②学校生活③社会生活④个人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是(C)

A.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B.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C.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的综合性课程

D.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11.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注重(B)

A.与教材的联系

B.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C.与学习的联系

D.与教学过程的联系

12. 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的核心是(A)

A.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B.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D.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13.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是( B)

A.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

B.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C.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D.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14.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D)

A.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B.知道中华人民井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C.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5.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B)

①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②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③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④学会学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思想品德课程为初中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有(D)

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②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③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

④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 国家和社会要求思想品德为学生真正接受只有通过(B)

A.创新

B.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践行

C.创造使用教材

D.教师素质提高

18.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A)

A.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B.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

C.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

D.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中

19. 思想品德课程的线索是(B)

A.体会生命的价值

B.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C.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D.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0. 思想品德课程的三组重要关系是(C)

①与自我关系②与他人和集体关系

③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④与家庭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三、简答题

1.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①实践性②思想性③综合性④人文性

2.思想品德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

原则

3.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填空题

1.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

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3.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4.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二: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5.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三: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6.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四: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祟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7.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五: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8.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六: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9.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10.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二: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11.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三: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12.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四: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13.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五: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14.思想品德课程的能力目标之六: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15.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一: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6.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二: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17.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三: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18.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四: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19.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五: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二、单项选择题

1.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C)

A.奋发图强

B.积极进取

C.意志坚强

D.乐于助人

2.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B)

A.珍爱生命

B.珍惜资源

C.环境保护

D.讲究卫生

3、养成孝敬父母、、、、追求公正的品质。(A)

A.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

B.勤俭节约奋发图强战胜挫折勇于创新

C.热爱祖国团结助人甘于奉献爱岗敬业

D.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团结友爱尊敬师长

4. 树立规则意识、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意识。(A)

A.法制公民

B.公民法制

C.法律法制

D.法律公民

5. 热爱集体、热爱、热爱、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精神。( C )

A.大自然人民民族

B.祖国人民爱国

C.祖国人民民族

D.国家民族爱国

6. 掌握__________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C)

A.交流与沟通

B.理解与尊重

C.交往与沟通

D.诚实与信任

7.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C)

A.信息

B.媒体

C.媒介

D.新闻

8. 学会运用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A)

A.法律

B.武力

C.新闻媒体

D.有关部门

9. 了解青少年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其发展的途径与方法。(D)

A.心理发展

B.性格发展

C.身体发育

D.身心发展

10. 课程知识目标中提到要了解或理解三种关系,即( C )

①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个人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问答题

1. 思想品德课程分哪三个方面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2. 列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要形成或树立的意识。(至少两种)

(1)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2)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3. 列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要培养的品质。(至少6个)

(1)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2)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4. 课程能力目标中提到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至少两种)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2)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3)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4)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5)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6)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5. 课程知识目标中提到要了解或理解哪几种关系?

(1)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3)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填空题

1.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分为认识自我、自尊自强、

心中有法三个层次。

2.课程内容一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3.课程内容一1.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4.课程内容一1.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5.课程内容一1.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6.课程内容一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7.课程内容一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8.课程内容一1.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9.课程内容一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10.课程内容一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11.课程内容一2.3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2.课程内容一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3.课程内容一2.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14.课程内容一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摘做起。

15.课程内容一2.7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6.课程内容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课程内容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8.课程内容一3.3知道法律对来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9.课程内容一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0. 知道_礼貌_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课程内容2—1.1)

21. 了解_青春期闭锁心理_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_交往与友谊_对生命成长的意义。(课程内容2—1.2)

22.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_平等沟通_,调适“_逆反_”心理。(课程内容2—1.3)

23.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_表扬与批评_,增进与教师的感情。(课程内容2—1.4)

24. 学会_用恰当的方式_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_原则与尺度_。(课程内容2—1.5)

25.正确认识_个人与集体_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_团结_的力量。(课程内容2—2.1)

26. 学会_换位思考_,学会_理解与宽容_,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课程内容2—2.2)

27. 领会_诚实_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_诚实_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_诚实_的人。(课程内容2—2.3)

28. 理解_竞争与合作_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_竞争_,敢于_竞争_,善于_合作_。

29. 知道每个人在_人格和法律地位上_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_正义感_。(课程内容2—2.5)

30. 了解宪法对公民的_基本权利和义务的_规定,懂得正确行使_权利_、自觉履行_义务_。

31.知道公民的_人身权利_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_人身权利_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课程内容2—3.2)

32. 知道公民有_受教育_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_受教育_的权利,自觉履行_受教育_的义务。(课程内容2—3.3)

3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_财产_,未成年人的_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_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_经济权利_。(课程内容2—3.4)

34. 知道法律保护_消费者_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_消费者_的权益。35.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_亲社会行为_。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_独立思考_和_自我控制_能力。(课程内容3—1.1)36.合理利用_互联网_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_社会公共生活_。(课程内容3—1.2)

37. 了解不同_劳动_和_职业_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_升学_和_职业_选择的心理准备。

38. 知道的_责任的_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_意义_,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_代价_,知道_不承担责任_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程内容3—1.4)

39. 理解遵守_社会规则_和维护_社会公正_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_发展_与_稳定_的辩证关系。(课程内容3—1.5)

40. 积极参与_公共生活_、_公益活动_,自觉爱护_公共设施_,遵守_公共秩序_,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课程内容3—1.6)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

光学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1. 如图所示,用厚度为d 、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 (n 1<n 2)的两片透明介质分别盖住杨氏双缝实验中的上下两缝,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此时屏上原来的中央明纹处被第三级明纹所占 据, 则该介质的厚度为 [ ] (A) λ3 (B) 1 23n n -λ (C) λ2 (D) 1 22n n -λ 17.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厚度为d 1的透光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挡住; 再用一片厚度为d 2的透光云母片将下面一个缝挡住, 两云母片的折射率均为n , d 1>d 2,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减小 (B) 条纹间距增大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18.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增大 (B)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 (C) 条纹间距减小 (D)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 下移动 26. 如图(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1nm = 10-9m)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43. 光波的衍射现象没有声波显著, 这是由于 [ ] (A) 光波是电磁波, 声波是机械波 (B) 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 (C) 光是有颜色的 (D) 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 53. 在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 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 轴)方向稍微 平移,则 [ ] (A)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 (B)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 (C) 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 (D) 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 K S 1 L L x a E f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练习题及答案(三、四章)

第一节 1、陶渊明,又名(),字(),号() 2、()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3、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是() 4、陶渊明连同他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的一个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另一方 面也可() 5、概括和分析陶渊明的思想 参考答案: 1、潜元亮五柳先生 2、辞彭泽令 3、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 4、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 5、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 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 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第二节 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2、陶渊明的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是() 3、陶渊明的咏怀、咏史之作的特点是围绕()和()这个中心,表现()的品格b 4、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参考答案: 1、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2、有着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 3、出世归隐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三节 1、()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2、陶诗的一大特点是() 3、(),飞鸟相与还 4、具体概括陶诗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

2、将日常生活诗化 3、山气日夕佳 4、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 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是,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没有 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却充满警策;且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第四节 1、陶渊明的作品总最能见其性情和思想的是()()和()三篇 2、《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和()的隐士形象 3、(),风飘飘而吹衣 4、木欣欣以向荣,() 5、概述《桃花源记》中的理想模式 参考答案: 1、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 2、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 3、舟遥遥以轻飏 4、泉涓涓而始流 5、在桃花源那里生活着的人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 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第五节 1、()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 2、由于陶渊明的吟咏,()和()已成为其象征 3、陶渊明的()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个归宿 4、列举古代有名文人描写陶渊明的作品 参考答案: 1、萧统 2、酒菊 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4、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辛弃疾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

(完整版)物理光学练习题

物理光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1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2.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 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4.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5.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瓦特 6.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镜面反射 C.漫反射 D.光的折射 7.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8.如图2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A.远视凹透 B.远视凸透镜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副本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 )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 ) A.发光体的体积 B.发光体的位置 C.发光体的大小 D.发光体的面积 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影灯没有影子 B.无影灯有本影 C.无影灯没有本影 D.无影灯没有半影 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填空题 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10.身高1.6m的人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在某一时刻,人影长1.8m,经2s,影长变为1.3m,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___m。 11.在阳光下,测得操场上旗杆的影长是3.5m。同时测得身高1.5m同学的影子长度是0.5m。由此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是__ _m。 二、光的反射、平面镜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正确的说法是() A.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平面镜反射 B.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如果甲从平面镜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也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 D.反射角是指反射线和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A.像位于镜后,是正立的虚像 B.镜后的像距等于镜前的物距 C.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D.像的颜色与物体的颜色相同 3.如图1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成为C′D′,则C′D′与CD关系为( )

《外国文学史》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解析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分析论述题 1.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文学发展的异同。 意大利: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文学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用意大利语写成的抒情诗集是《歌集》,主要歌咏对劳拉的爱情,表现了以现世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诗为主,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薄迦丘的杰作是《十日谈》。该作勇敢地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挑战。作品反映意大利社会的现实,多以爱情为主题,大胆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热爱现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15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曾一度繁荣,但总的成就不如早期。 法国: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 西班牙: 西班牙从15世纪末走向统一,但强盛时期非常短暂,16世纪中叶以后便开始衰落。因此,资本主义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文主义文学出现较晚。此前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直到16世纪、17世纪间,人文主义文学才带来了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是塞万提斯。 这一时期的戏剧得到了繁荣。维加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为《羊泉村》,描绘了1476年羊泉村人民反抗领主压迫的史实。 英国: 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最早的作家是乔叟。在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影响下,他的诗作显示出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受薄迦丘《十日谈》影响,较全面地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的腐败无耻,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15世纪末,一批新的人文主义学者登上文坛。托马斯·莫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主要著作《乌托邦》是一部对话体幻想小说,成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重要著作之一。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人文主义文学空前发达。此时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戏剧。在莎士比亚之前,出现了一批所谓“大学才子”的剧作家。“大学才子”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马洛在“大学才子”中年龄最小贡献最大,是莎士比亚的先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部分)思考题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部分)思考题 一、《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 1、牛顿环实验的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视差。竖直叉丝要与测量方向想垂直。为防止回程误差。在实验过程中读数显微镜的叉丝始终沿一个方向前进。干涉环两侧的序数不能出错,要防止仪器瘦震动而引起的误差。 2、牛顿环实验中读数显微镜物镜下方的玻璃片G有何作用?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如果G的方向错误将会如何? 3、哪些情况会使干涉条纹的中心出现亮斑?牛顿环接触点上有灰尘或者油渍。在薄膜厚度为半波长的半整数倍什么情况下是亮的 4、牛顿环实验中读数显微镜载物台下方的反光镜要作如何调节?为什么?关掉、因为本实验不需要光源从下射入。 5、牛顿环仪为什么要调节至松紧程度适当?太紧。透镜将发生形变,测得的曲率半径将偏大,太松。受震动时,接触点会跑动。无法实验。 6、视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你是如何消除视差的?视差的存在会增大标尺读数的误差若待测像与标尺(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标尺(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待测像与标尺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 7、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避免回程误差的?显微镜下旋后再上旋,由于齿轮没有紧密咬合,造成刻度出现偏差。避免回程误差就是说一次测量内只能一直向上或向下 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实验 1、分光计的调节主要分为哪些步骤? 2、分光计的望远镜应作何调节? 3、分光计为什么要设置两个游标?测量之前应将刻度盘及游标盘作何调节?为什么? 4、用分光计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5、调节分光计时,请说明三棱镜应如何如何放置,为什么要这样做? 6、用分光计测量液体的折射率的过程中,哪些部件(或器件)应固定不能动? 7、分光计的调节要求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A.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B )。 A.魏晋 B.北朝 C.南朝 D.隋唐 1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C )。 A.反复推敲 B.呕心沥血 C.洛阳纸贵 D.韦编三绝 1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D )。 A.鲍照 B.陆机 C.徐陵 D.庾信 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 A. 《尚书?尧典》 B. 《吕氏春秋?古乐》 C. 《诗大序》 D. 《淮南子?道应训》 2.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 A. 《十五从军征》 B. 《陌上桑》 C. 《孔雀东南飞》 D. 《羽林郎》 3. 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 A. 孟起 B. 孟德 C. 子桓 D. 子建 4.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 左思 B. 刘琨 C. 孙绰 D. 郭璞 5.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

工程光学练习题(英文题加中文题含答案)

English Homework for Chapter 1 1.In ancient times the rectilinear propagation of ligh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height of objects by comparing the length of their shadows with the length of the shadow of an object of known length. A staff 2m long when held erect casts a shadow 3.4m long, while a building’s shadow is 170m long. How tall is the building?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rectilinear propagation, we get, x=100 (m) So the building is 100m tall. 2.Light from a water medium with n=1.33 is incident upon a water -glass interface at an angle of 45o. The glass index is 1.50. What angle does the light make with the normal in the glass?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refraction, We get, So the light make 38.8o with the normal in the glass. 3. A goldfish swims 10cm from the side of a spherical bowl of water of radius 20cm. Where does the fish appear to be? Does it appear larger or smaller?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 and n ’=1 , n=1.33, r=-20 we can get So the fish appears larger. 4.32170= x ' 'sin sin I n I n =626968 .05.145 sin 33.1sin =?= 'ο I ο 8.38='I r n n l n l n -'=-''11416.110 133 .15836.8)(5836.81165.02033.01033.11>-=??-=''= -='∴-=--+-=-'+='l n l n cm l r n n l n l βΘn′=1.50 n=1.33 water 45o I′ A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3光学练习题.

光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用钠光(λ = 589.3 nm )照亮的缝S 和双棱镜获得干涉条纹时,将一折射率为1.33的平行平面透明膜插入双棱镜上半棱镜的光路中,如图所示.发现干涉条纹的中心极大(零级)移到原来 不放膜时的第五级极大处,则膜厚为________.(1 nm = 10- 9 m) 8.9 μm 参考解: λ5)1(=-d n =-=)1/(5n d λ8.9 μm 2. 采用窄带钨丝作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光源.已知与双缝平行的发光钨丝的宽度b = 0.24 mm , 双缝间距d = 0.4 mm .钨丝发的光经滤光片后,得到中心波长为690 nm (1 nm = 10- 9 m) 准单色光.钨丝逐渐向双缝移近,当干涉条纹刚消失时,钨丝到双缝的距离l 是_________. 1.4×102 mm 3. 以钠黄光(λ = 589.3 nm )照亮的一条缝作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光源,光源缝到双缝的距离为20 cm ,双缝间距为0.5 mm .使光源的宽度逐渐变大,当干涉条纹刚刚消矢时,光源缝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1nm = 10- 9m) 0.24 mm 参考计算:光源的极限宽度为:mm 24.0(mm)10103.5895 .0102039=????== -λωd L 4. 检验滚珠大小的干涉装置示意如图(a).S 为单色光源,波长为λ,L 为会聚透镜,M 为半透半反镜.在平晶T 1、T 2之间放置A 、B 、C 三个滚珠,其中A 为标准件,直径为d 0.在M 上方观察时,观察到等厚条纹如图(b)所示.若轻压C 端,条纹间距变小,则可算出 B 珠的直径d 1=________________; C 珠的直径d 2=________________. d 0, d 0-λ 5.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产生等厚干涉条纹,设入射光的波长为λ ,在反射镜M 2转动过程中,在总的观测区域宽度L 内,观测到总的干涉条纹数从N 1条增加到N 2条.在此过程中M 2转过的角度?θ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2N N L -λ 6. 测量未知单缝宽度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λ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 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l (实验上应保证D ≈103a ,或D 为几米),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a 与λ,D ,l 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λD / l 参考解:由sin ? = λ / a 和几何图, 有 sin ? = l / 2D ∴ l / 2D = λ / a =2λD / l 图(b) 1 2 λ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

初二光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某同学身高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米处,他的像高是_____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米.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 1 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米,他的像高为_________米. 2. 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_,(选填靠近法线或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 3. 当光线垂直与水面入射时,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_,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__,光射入水中,光速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 __是入射光线, 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5.人在水面上方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___ 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________中射向________在界面发生折射的缘故。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7.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2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 ____. 8.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9.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0.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 二、选择题 11.如图3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变倒立. 1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 A. 8时20分. B. 4时20分. C. 3时40分. D. 8时40分, 13.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 A. 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B. 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图1 图2 图3 图4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光学试验思考题集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一、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 f v u ,对于远方的 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 ′=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 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⑴粗调 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可分别调整: 1)等高。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共轴。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 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 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 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方法 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答: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 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 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此时O 2P =u ,O 2P ′=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法 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 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 箭物平面上。此时,箭物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为平行光。其要领是箭物与平面

完整版光学初中光学综合测试题与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2题为双选,其余为单选) 1、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1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 .“海市蜃楼” B. “杯弓蛇影” C. “凿壁偷光” D."立竿见影” 2、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 .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 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A .变长B.变短 C.先短后长 D.先长后短图2 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 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 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A、变大 B ?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6、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3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 图4 9、如右上图5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 图3 “景物”实质是( 8、如图4所示,小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