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44 神经调节高考重点题型(含解析)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44 神经调节高考重点题型(含解析)

专题44 神经调节高考重点题型

【热点题型】

题型一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

例1、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

位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当给予刺激时,产生兴奋,兴奋由左向右传递,整个过程中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只有D正确。

答案 D

【提分秘籍】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一、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1.静息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

2.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3.电位差变化的测量比较及电位变化曲线图解读

4.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

DE段——静息电位。

二、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的判断分析与设计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

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三、易错易混点: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对部分同学来说是个易错点,原因是不清楚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不清楚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先左偏后右偏)。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先左偏后右偏)。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右偏)。

【举一反三】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 )。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相关的知识。A~B的Na+内流是被动运输的结果,Na+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C段的Na+仍然内流,所以B选项错误;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恢复静息电位过程, D~E段的K+不是内流而是外流恢复静息电位,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

【热点题型】

题型二神经生理学上的经典实验为素材的高考命题

例2、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 )。

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

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

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

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提分秘籍】

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是高考命题者(大学教授)情有独钟的素材,这种素材教授们最熟悉,已经过反复验证,不会有歧义,同时经典实验又很方便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仅“脊蛙及脊蛙反射”的变式历年高考中反复进行了考查。提醒考生要高度重视生物学经典实验。

【举一反三】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热点题型】

题型三考查醉驾及其行为

例3、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热点题型】

题型四综合性高考试题

例4、资料1:给动物刺激A,产生某反射活动;给动物刺激B,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如果同时给动物刺激A和刺激B,经过多次重复后,不给动物刺激A,只给刺激B也可以产生该反射活动。其中刺激A称为非条件刺激,刺激B称为条件刺激。

资料2:给大鼠服用药物C可引起抗体水平下降。给大鼠服用糖精则抗体水平不变。若同时给大鼠服用药物C和糖精,经过多次重复后,只给大鼠服用糖精,结果引起抗体水平下降。

资料3:有些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有些激素则能够促进免疫反应。

资料4:食物中蛋白质缺乏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时,动物的淋巴组织萎缩,免疫反应下降。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糖精引起动物免疫反应的改变视为反射活动,则在该反射的建立过程中非条件刺激是________,条件刺激是________。

(2)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后,应选用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激素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移植成活率。

(3)资料________(填“1”,“2”,“3”或“4”)说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能够影响免疫反应。

【随堂巩固】

1.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

A.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只与图甲有关

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并参与细胞代谢

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d

D.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

2.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C.B点时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3.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4.如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该生理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

5.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C.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

D.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再由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促进代谢产热,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6.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7.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C.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

8.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

【解析】静脉注射的放射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注射后,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会增大;但注入促甲状腺激素后,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减弱。

【答案】C

9.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10.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并参与其他生命活动。下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

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

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

【解析】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⑥的合成减少,由于负反馈的调节使激素③、④的含量会增加;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血糖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也可作用于肾上腺,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A

11.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能促进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逆性移至并整合到管腔膜上,以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

(2)图中X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抗利尿激素可以与之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图中H2O分子通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的运输方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X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产生的________(物质)可与X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________(增强、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________。

【答案】(1)核糖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糖蛋白(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一定的流动性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4)抗体减弱自身免疫病

12.下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

__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有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____(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__(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

能由_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

(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________信号→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13.图1为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三种模式,图2为某高血糖患者体内存在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回答

图1 图2

(1)若甲模式中,激素X为甲状腺激素,则垂体产生的________激素可以直接调节腺体1,该过程中垂体的分泌活动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模式,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

____________,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3)当机体________时,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为

________(填“向上”、“向下”、“双向”)。

(4)据图2可知该患者高血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立体几何(含答案解析)

4 42 立体几何 热点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常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一般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解答题的第(2)问常考查求空间角,求空间角一般都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 π 【例1】如图,在△ABC中,∠ABC=,O为AB边上一点,且3OB=3OC=2AB,已知PO⊥平面ABC,2DA=2AO=PO,且DA∥PO. (1)求证:平面PBD⊥平面COD; (2)求直线PD与平面BD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OB=OC,又∵∠ABC= π 4 , ππ ∴∠OCB=,∴∠BOC=. ∴CO⊥AB. 又PO⊥平面ABC, OC?平面ABC,∴PO⊥OC. 又∵PO,AB?平面PAB,PO∩AB=O, ∴CO⊥平面PAB,即CO⊥平面PDB. 又CO?平面COD, ∴平面PDB⊥平面COD. (2)解以OC,OB,OP所在射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 →·n ? 则 sin θ=? ?|PD||n|? PD BC BD BC BD =? ?= 02+(-1)2+(-1)2× 12+12+32 ? 11 1×0+1×(-1)+3×(-1) 设 OA =1,则 PO =OB =OC =2,DA =1. 则 C(2,0,0),B(0,2,0),P(0,0,2),D(0,-1,1), ∴→=(0,-1,-1),→=(2,-2,0),→=(0,-3,1). 设平面 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x ,y ,z), ??n·→=0, ?2x -2y =0, ∴? ∴? ??n·→=0, ?-3y +z =0, 令 y =1,则 x =1,z =3,∴n=(1,1,3). 设 PD 与平面 BDC 所成的角为 θ, ? PD ? → ? ? ? ? 2 22 . 即直线 PD 与平面 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22 11 . 【类题通法】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 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 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在多面体 A B D DCBA 中,四边形 AA B B ,ADD A ,ABCD 均为正方 1 1 1 1 1 1 1 形,E 为 B D 的中点,过 A ,D ,E 的平面交 CD 于 F. 1 1 1 1 (1)证明:EF∥B C. 1 (2)求二面角 EA D B 的余弦值. 1 1 (1)证明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 A B ∥AB∥DC,且 A B =AB =DC ,所以四边形 A B CD 为平行 1 1 1 1 1 1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知识题

2020年4月23日高中生物周测/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能为SARS-CoV-2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 B.SARS-CoV-2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 C.该病毒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患者在感染初期须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阻止SARS-CoV-2病毒的扩散 2.下图是采用CRISPR技术对某生物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破坏B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 B.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全部序列完全配对的sgRNA C.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 D.可利用此技术编辑生殖细胞相关基因以期生育出免疫艾滋病的婴儿 3.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4.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是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转录激活因子YAP是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定向分化技术来产生YAP特异性缺失的人胚胎干细胞,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推测YAP在维持人体干细胞年轻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B.转录激活因子Y AP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C.YAP缺失的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 D.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基因中的高能磷酸键会断裂 5.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获得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只克隆猴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克隆猴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C.克隆猴体内衰老的细胞因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而导致其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克隆猴体内的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两侧分布的糖蛋白数量减少 6.中国医学科学院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结合上述论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以胞吞的方式获取食物所消耗的ATP由黄花蒿提供 B.疟原虫的遗传物质是RNA

2021届新高考高三数学新题型专题01三角函数解答题 开放性题目 第三篇(原卷版)

第三篇备战新高考狂练新题型之高三数学提升捷径 专题01 三角函数解答题

1. 已知OA =(2asin 2x ,a),(1,cos 1)OB x x =-+,O 为坐标原点,a≠0,设f(x)=OA OB ?+b ,b>a. (1)若a>0,写出函数y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 2 π ,π],值域为[2,5],求实数a 与b 的值. 2. 已知直线12,x x x x ==分别是函数()2sin(2)6f x x π=-与3()sin(2)2g x x π=+图象的对称轴. (1)求12()f x x +的值; (2)若关于x 的方程()()1g x f x m =+-在区间[0,]3π 上有两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 已知函数f (x ),g (x )满足关系g (x )=f (x )?f (x +α),其中α是常数.

(1)设()cos sin f x x x =+,2 πα=,求g (x )的解析式; (2)设计一个函数f (x )及一个α的值,使得()()2g x cosx cosx =+; (3)当()sin cos f x x x =+,2π α=时,存在x 1,x 2∈R ,对任意x ∈R ,g (x 1)≤g (x )≤g (x 2)恒成立, 求|x 1-x 2|的最小值. 4. 已知函数()21111cos cos sin ,2222f x x x x x x R ??=-+∈ ???. (1)求函数()f x 的值域;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2,f B b ==ABC S ?=,求a c +的值; (3)请叙述余弦定理(写出其中一个式子即可)并加以证明. 5. 已知函数()2sin cos sin .f x x x x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角A 角B 若()0f A =,求ABC ?的面积. 6. 已知函数()sin cos f x a x b x =+,其中a 、b 为非零实常数. (1)若4f π??= ??? ()f x ,求a 、b 的值. (2)若1a =,6x π =是()f x 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求0x 的值,使其满足0()f x =0[0,2]x ∈π. 7. 已知函数()2sin 2sin 2cos2f x x x x =-. (1)化简函数()f x 的表达式,并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2)若点()00,A x y 是()y 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且00,2x π??∈???? ,求点A 的坐标. 8. 已知函数21()2cos 22 f x x x x R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 =,()0f C =,若sin 2sin B A =,求a b , 的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神经调节 1.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 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 D.仅灯光刺激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3.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效应器 B.②代表神经中枢 C.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D.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 4.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 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 )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中枢参与的活动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均有言语区 C.人脑即人的大脑 D.脑干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 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 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B.

高考热点题型导学案

热点探究课(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 题型 [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每年基本上都是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三视图.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2.立体几何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论证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计算,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存在性问题,突出了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热点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关系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如图1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图1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2)求证:C1F∥平面A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解](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BC,所以BB1⊥AB. 2分又因为AB⊥BC,BB1∩BC=B,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4分

① ② (2)证明:法一:如图①,取AB 中点G ,连接EG ,FG . 因为G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所以FG ∥AC ,且FG =1 2AC . 6分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 所以FG ∥EC 1,且FG =EC 1.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 法二:如图②,取AC 的中点H ,连接C 1H ,FH . 因为H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HF ∥AB . 6分 又因为E ,H 分别是A 1C 1,AC 的中点, 所以EC 1═∥AH ,所以四边形EAH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H ∥AE ,又C 1H ∩HF =H ,AE ∩AB =A , 所以平面ABE ∥平面C 1HF . 又C 1F 平面C 1HF ,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 (3)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 3. 10分 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 V =13S △ABC ·AA 1=13×12×3×1×2=33. 12分 [规律方法] 1.(1)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

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

2019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 (一)解析几何中的运动问题 解析几何中的创新小题是新课标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09、1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都出现了运动问题。即新课标高考数学思维从传统分析静态模型转变为分析动态模型。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在运动过程中对于变量与不变量的把握、善于建立运动过程中直接变量与间接变量的关系、以及特殊值情境分析、存在问题与任意问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在解此类创新题型时,往往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很多思想,加上题目中所给信息相融合。在数学层面上,需要考生善于从各个角度与考虑问题,将思路打开,同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将题目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 (二)新距离 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坐标系中新距离d=|X1-X2|+|Y1-Y2|的问题,考生需要懂得坐标系中坐标差的原理,对于对应两点构成的矩形中坐标差的关系弄清楚就行了。近两年高考大题中均涉及到了新距离问题,可是高考所考察的内容不再新距离本身,而在于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情况下,考生能否摸索出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思维的关系。比如2019年压轴题,对于一个数列各个位做差取绝对值求和的问题,由于每个位取值情况均相同,故只需考虑一个位就行了。在大题具体解题中

笔者会详细叙述。 (三)新名词 对于题目中出现了新名词新性质,考生完全可以从新性质本身出发,从数学思维角度理解新性质所代表的数学含义。此类创新题型就像描述一幅画一样去描述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描述的简洁透彻,让考生通过此类描述去挖掘性质。新课标数学追求对数学思维的自然描述,即不会给学生思维断层、非生活常规思路(北京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的解析几何大题属于非常规思路)。比如2009年北京卷文科填空压轴题,就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去理解什么叫做孤立元,这样肯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四)知识点性质结合 此类题型主要结合函数性质、图象等知识点进行出题,此类题一般只要熟悉知识点网络结构与知识点思维方式就没有问题。比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填空压轴题,需要考生掌握轨迹与方程思想,方程与曲线关于变量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再比如2009年北京卷填空压轴题,就是对数列递推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扩展,考生只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规则代入就可得到答案。此类题型需要考生对于知识点的原理、思维方法有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够很快做出答案。上面提到的两道题均没有考对应知识点的细节处理问题,而是上升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层次。

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神经调节含答案含答案

神经调节 1.(2019全国卷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D 2.(2019江苏卷)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D 3.(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B 4.(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答案】C 5.(2018江苏卷)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6.(2018天津卷)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A 7.(2017江苏卷)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高考生物高考热点专题综合测试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高考生物 专题综合测试(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2·北京)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项正确;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是从细胞开始的,而不是原子和化合物,A、C两项错;一个人的结构层次最大是个体,不能构成种群、群落,更不可能构成生态系统,D项错。 答案 B 2.(2012·苏州模拟)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的作用可能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解析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动物血钙过低时,才会发生肌肉抽搐;某有机物含C、H、O、N、S,它可能是蛋白质,而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应含C、H、O、N、P等元素;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均以碳链为骨架,所以A正确。 答案 A 3.(2012·济南八校模拟)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与植物代谢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O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之一,在呼吸作用中CO2中的O来自丙酮酸 B.Fe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Fe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C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在类囊体上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之一,光合作用中只有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数学专项突破训练:专项4 新高考·新题型专练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数学专项突破训练 专项4 新高考·新题型专练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集合M={0,1,2},N={x||x - 1|≤1},则() A.M=N B.N?M C.M∩N=M D.(?R M)∪N=R 2.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复数z=的虚部为 B.复数z=的共轭复数= - 5 - 2i C.复数z=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D.若复数z满足∈R,则z∈R 3.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PMI在50%以上,通常反映制造业总体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制造业总体衰退.如图1 - 1是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我国制造业PMI的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 1 A.大部分月份制造业总体衰退 B.2019年3月制造业总体扩张最大 C.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中有3个月的PMI比上月增长 D.2019年10月的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4.已知函数f (x)=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f ( - 2)=4 B.若f (m)=9,则m=±3

C.f (x)是偶函数 D.f (x)在R上单调递减 5.已知(ax2+)n(a>0)的展开式中第5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 为1 0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256 B.展开式中第6项的系数最大 C.展开式中存在常数项 D.展开式中含x15项的系数为45 6.已知向量a=(1,2),b=(m,1)(m<0),且满足b·(a+b)=3,则() A.|b|= B.(2a+b)∥(a+2b) C.向量2a- b与a- 2b的夹角为 D.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 7.已知函数f (x)=sin(2x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 (x)的最小正周期是π B.f (x)=是x=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函数f (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D.函数y=|f (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π(k∈Z) 8.同时抛掷两个质地均匀的四面分别标有1,2,3,4的正四面体一次,记事件A={第一个四面体向下的一面出现偶数},事件B={第二个四面体向下的一面出现奇数},事件C={两个四面体向下的一面同时出现奇数,或者同时出现偶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A)=P(B)=P(C) B.P(AB)=P(AC)=P(BC) C.P(ABC)= D.P(A)P(B)P(C)=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 〔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 〔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3.〔2017?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201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6.〔2017?海南卷.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7.〔2017?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8.〔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2020届高考英语复习热点题型专练:(4)阅读理解(四)

阅读理解(四) A Most buildings are built to stand up straight, but these look as if they might fall over! The church tower of Suurhusen Built in 1450, the 27-metre-high church tower lies in Suurhusen, Germany. It was built in wet land on foundations of oak tree trunks (树干). When the land was drained (排水) later, the wood broke down, causing one side of the tower to be a little lower than the other. In 1975, the tower became a real hazard and people were not allowed to enter until the foundations were made strong again. The lean (倾斜) of the tower is now about five degrees.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The work of building the tower began in 1173, and was finally completed in 1372. In fact, it began to lean after just a couple of floors were built. And this condition continued in the centuries after its completion. The tower was finally closed to the public in 1990 after people failed to stabilize (使稳固) its foundations. In 2001, it was reopened after engineers removed soil from underneath its raised side. Now it leans just an angle of 3.97 degrees. Capital Gate of Abu Dhabi Completed in 2011, the Capital Gate tower in Abu Dhabi was designed to lean eighteen degrees. The building stands next to the Abu Dhabi National Exhibition Centre and contains, among other things, a fine hotel with wonderful views of the harbour. Also known as the leaning tower of Abu Dhabi, the tower is one of the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city. Big Ben of London The building leans 0.26 degrees to the northwest. This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项目) that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ground below it since the late 1800s. The tower, whi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en since it was completed in 1858, has nowhere near the lean of the Tower of Pisa and is still completely safe to enter. 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应用文。文章主要介绍了四座闻名世界的斜塔。 1.The underlined word “hazard”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s “________”.A.danger B.church

2018届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数列(含答案)

数列 热点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时,重点在于读懂题意,灵活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解决问题,求解这类问题要重视方程思想的应用. 【例1】已知首项为32的等比数列{a n }不是递减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n ∈N *),且 S 3+a 3,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T n =S n -1S n (n ∈N *),求数列{T n }的最大项的值与最小项的值. 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因为S 3+a 3,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 所以S 5+a 5-S 3-a 3=S 4+a 4-S 5-a 5,即4a 5=a 3, 于是q 2=a 5a 3 =14. 又{a n }不是递减数列且a 1=32,所以q =-12. 故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2×? ?? ??-12n -1 =(-1)n -1·32n . (2)由(1)得S n =1-? ????-12n =?????1+12n ,n 为奇数,1-12n ,n 为偶数, 当n 为奇数时,S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1

所以34=S 2≤S n <1, 故0>S n -1S n ≥S 2-1S 2 =34-43=-712. 综上,对于n ∈N *,总有-712≤S n -1S n ≤56. 所以数列{T n }最大项的值为56,最小项的值为-712. 【类题通法】解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既要善于综合运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求解,更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具体分析,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对点训练】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2a 2=25,且a 1,a 4,a 13恰为等比数列{b n }的前三项.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2)设T n 是数列??????????1a n a n +1的前n 项和,是否存在k ∈N *,使得等式1-2T k =1b k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 ∴?????? ????5a 1+5×42d -2(a 1+d )=25,(a 1+3d )2=a 1(a 1+12d ), 解得a 1=3,d =2,∴a n =2n +1. ∵b 1=a 1=3,b 2=a 4=9,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3,∴b n =3n . (2)不存在.理由如下: ∵1a n a n +1=1(2n +1)(2n +3)=12? ?? ??12n +1-12n +3, ∴T n =12???? ??? ????13-15+? ????15-17+…+? ????12n +1-12n +3 =12? ?? ??13-12n +3,

高考数学新题型分类

2019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分类 新课标以来,高考数学中出现了创新题型,以第8、14、20题为主,创新题型是建立在高中数学思维体系之上的一中新数学题型。2019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分类为以下几点: (一)解析几何中的运动问题 解析几何中的创新小题是新课标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09、1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都出现了运动问题。即新课标高考数学思维从传统分析静态模型转变为分析动态模型。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在运动过程中对于变量与不变量的把握、善于建立运动过程中直接变量与间接变量的关系、以及特殊值情境分析、存在问题与任意问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在解此类创新题型时,往往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很多思想,加上题目中所给信息相融合。在数学层面上,需要考生善于从各个角度与考虑问题,将思路打开,同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将题目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 (二)新距离 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坐标系中新距离d=|X1-X2|+|Y1-Y2|的问题,考生需要懂得坐标系中坐标差的原理,对于对应两点构成的矩形中坐标差的关系弄清楚就行了。近两年高考大题中均涉及到了新距离问题,可是高考所考察的内容不再新距离本身,而在于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情况下,考生能否摸索出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思维的关系。比如2019年压轴题,对于一个数列各个位做差取绝对值求和的问题,由于每个位取值情况均相同,故只需考虑一个位就行了。在大题具体解题中笔者

会详细叙述。 (三)新名词 对于题目中出现了新名词新性质,考生完全可以从新性质本身出发,从数学思维角度理解新性质所代表的数学含义。此类创新题型就像描述一幅画一样去描述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描述的简洁透彻,让考生通过此类描述去挖掘性质。新课标数学追求对数学思维的自然描述,即不会给学生思维断层、非生活常规思路(北京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的解析几何大题属于非常规思路)。比如2009年北京卷文科填空压轴题,就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去理解什么叫做孤立元,这样肯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四)知识点性质结合 此类题型主要结合函数性质、图象等知识点进行出题,此类题一般只要熟悉知识点网络结构与知识点思维方式就没有问题。比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填空压轴题,需要考生掌握轨迹与方程思想,方程与曲线关于变量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再比如2009年北京卷填空压轴题,就是对数列递推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扩展,考生只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规则代入就可得到答案。此类题型需要考生对于知识点的原理、思维方法有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够很快做出答案。上面提到的两道题均没有考对应知识点的细节处理问题,而是上升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层次。(五)情境结合题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_(打印版)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 (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 (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Na+相反 3.(2017?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2017?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正外负变为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6.(2017?卷.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7.(2017?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2019高考六大高考热点题型:概数列

数列 热点一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是高考必考的热点题型,求通项属于基本问题,常涉及与等差、等比的定义、性质、基本量运算.求和问题关键在于分析通项的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求和方法.常考求和方法有: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等. 【例1】 (满分12分)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 教材探源 本题第(1)问源于教材必修5P44例3,主要考查由S n 求a n ,本题第(2)问源于教材必修5P47B 组T4,主要考查裂项相消法求和. 满分解答 (1)因为a 1+3a 2+…+(2n -1)a n =2n ,① 故当n ≥2时,a 1+3a 2+…+(2n -3)a n -1=2(n -1),②1分 (得分点1) ①-②得(2n -1)a n =2,所以a n =22n -1 ,4分 (得分点2) 又n =1时,a 1=2适合上式,5分 (得分点3) 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 .6分 (得分点4) (2)记?????? ????a n 2n +1的前n 项和为S n , 由(1)知a n 2n +1=2(2n -1)(2n +1)=12n -1-12n +1 ,8分 (得分点5) 则S n =? ????1-13+? ????13-15+…+? ?? ??12n -1-12n +1 10分 (得分点6) =1-12n +1=2n 2n +1 .12分 (得分点7) 得分要点 ?得步骤分:抓住得分点的解题步骤,“步步为赢”,在第(1)问中,由a n 满足的关系式,通过消项求得a n ,验证n =1时成立,写出结果.在第(2)问中观察数列的结构特征进行裂项→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得数列的前n 项和S n . ?得关键分:(1)a n -1满足的关系式,(2)验证n =1,(3)对通项裂项都是不可少的过程,有则给分,无则没分. ?得计算分:解题过程中的计算准确是得满分的根本保证,如(得分点2),(得分

高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生物

20XX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生物 卷三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Ⅰ卷选择题 1.人体对氮素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比随年龄发生变化,下图中符合一般情况的是 2.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 B.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C.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肝糖元中发现 D.生物的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3.下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图中的 4.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5.有四种代谢产物u、p、q、s和影响其代谢的相应的突变基因。第一个突变型的缺陷是可以在加有u、s或q的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加有p的培养基上生长;第二个突变型的缺陷是只有在加有q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而第三个突变型在加有u或q时均可生长。则这些代谢产物的形成顺序为 A.s→p→u→q B.p→q→s→u C.q→u→s→p D.p-s→u→q 6.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B.新鲜唾液没有再作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7.学生在16 min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测得每次俯卧撑数如图,对这一结果最合理的解 释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