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基本知识

消防基本知识

消防基本知识
消防基本知识

消防基本知识

一、政策、法规

1、《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

第六条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安全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附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话年度消防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五)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二、消防基本常识

1、报警内容当发生火灾时,打119 报警报告发生火灾的单位、部位、地址、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

2、防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和消除火源

(2)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

(3)控制工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4)防止火势蔓延

3、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灭火法

(2)隔离灭火法

(3)窒息灭火法

(4)抑制灭火法

4、三懂、三会”

三懂: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懂得

预防火灾的措施。

三会: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疏散逃生;会报警;

三、四公斤ABC干粉灭火器性能

灭火剂重量4KG

有效喷射时间》5秒

有效喷射距离》5米

电绝缘度5000伏

四、电器防火基本知识

1、电气线路火灾原因

电气线路(电器)往往由于短路、过载运行、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高温、火花和电弧,从而造成火灾。

2、照明灯具的防火措施

(1) 白织灯、高压汞

灯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厘米,卤

钨灯与可燃物之间的距离则应大于50厘米。

(2) 卤钨灯管附近所用导线应采用以玻璃、石棉、瓷珠(管) 等为绝缘的

耐热线。

(3)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

(4)灯泡正下方不准堆放可燃物品,灯炮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应低于2

米。

(5)镇流器安装时应注意通风散热,不准将镇流器直接固定在可燃天花板、吊顶或墙壁上,应用隔热的不燃材料进行隔离。

(6)可燃吊顶内暗装的灯具功率不宜过大,并应以白织灯或荧光灯为主,灯具上方应保持一定空间,以利散热。

3、电炉使用安全知识

(1)电炉丝的大小必须与电炉盘符合,连接必须使用瓷夹。

(2)电炉在使用中要消除周围的不稳定可燃物(如纸张、布、棉、油等)。

(3)电炉应与可燃物质保持一定距离。

(4)离人时应将电炉闸刀断开电源,防止事故发生。三、科室防火巡查的内容

(一)、“五查” 查电源:该关闭的是否关闭,是否有发热、冒烟现象。

查水源:是否有漏水现象,停水后龙头是否关闭。

查空调(消毒机):该断电时是否断电,使用中是否有异响、发热、冒烟现象。

查门窗:是否关闭、特别是大风天气,查看科室、病房窗户是否关闭

查电炉、电暖炉、烤箱等电热设备:不使用时是否断电

(二)、灭火器是否在指定位置。

(三)、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灯是否正常。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在关闭状态。

(五)、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巷道、路口、楼道口不允许堵塞)四、初起火灾的处理方法

发生火灾怎么办?切若慌张、保持镇定,工作人员在病房人员可以疏散条件情况下,疏散完后才可以离开。

同时进行:报警、灭火、疏散、逃生。

(一)报警、报告内容

1、发生火灾部位或详细位置;

2、火灾概况;(起火事件、场所和部位,燃烧物的性质、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要被困、有无爆炸和毒气泄漏)

3、报警人基本情况;

(二)灭火

迅速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离燃烧5M 处,拔掉干粉灭火器的保险栓,一手握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后另外一手按下压把进行扫射。

其它人员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备用;灭火时要注意站在上风处。

(三)疏散、逃生

医院属人员密集场所,一旦起火,如果疏散不力,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所有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是头等任务

1、稳定情绪,维护现场秩序;

2、大声喊叫通知人员撤离,将不能行走的病员用担架抬离、帮助可以行走的病员撤离;

3、做好防护,低姿撤离;

4、积极寻找正确逃生方法发生火灾时,首先应该想到通过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迅速逃生。严禁乘用电梯逃生。

5、保护疏散人员的安全,防止再入“火口”

火场逃生自救10 法

1、熟悉环境就是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如: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等)。

2 、迅速撤离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3、毛巾保护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1.28% 时,即可导致人在1—3 分钟内窒息死亡。同时燃烧中所产生的热空气被吸入,会严重烧伤呼吸系统软组织,也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逃生时可把毛巾打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行,身边没有毛巾时用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过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拿开,否则就有立即中毒的危险。

4、通道疏散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通道和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要低势进行匍匐前进(爬行)穿过危险区。如无其他逃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5、绳索滑行当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栓在牢固的管道、窗框、床架了,被围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缓慢滑到地面或下个楼层而脱离危险。

6、低层跳离如果被火围在二层楼内,如无条件采取其它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跳楼前应先向地

面扔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

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首先落在柔软物上。如果被火围困在三楼以上的楼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时易造成重伤或死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

7、借助器材人们在火灾中,一定要竭尽所能设法逃生。逃生和救人的器材设施种类较多,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滑竿、救生滑梯、导向绳等。

8、暂时避难在无中无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保护

自己等待救援。

9、标志引导在公共场所的墙面上、顶棚上都设置疏散标志,逃生人员可以按照标志方向有秩序的撤离逃生。

10、利人利已在众多被围困人员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倒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互相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常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惩治犯罪。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

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方和单位的面

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4、社会治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

严惩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分子;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

作,堵塞违法犯罪活动的漏洞,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积极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除劳教的人员,减少违法犯罪。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全社会的正义力量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包括常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常、政、群各个方面各种性质的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凡成年公民和年满18 岁,具有行为能力的青少年都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6、人民群众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作用。第一、协助公安、司法部

门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第

二、在当地公安机关和治保组织的组织下,开展对被判处管理制、缓刑、监外执行、假释、保外就医人员的管理、教育、改造工作,配合政法部门对上述人员的考察、回访、管理工作;第三、维护治安秩序,保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五、教育青少年,特别是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第六、调解各种纠纷,促进安定团结;第七、监督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的情况,促进这项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

科室防火安全规定

为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防火基础工作,特制定科室防火安全规定。

一、各科室值班人员在每天下班前必须做好防火安全检查工作,具体做到:

1. 查电源:该断电的断电,清理插座导线附近易燃物品,检查插头虚实情况。

2. 查水源:关闭水龙头,如遇停水时更应注意检查,防止因停水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