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组管理基础概述

班组管理基础概述

班组管理基础概述
班组管理基础概述

班组管理基础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及服务、生产成本和交货期已成为企业成败的重要条件,稳定保持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在生产现场形成和实现,这已经形成共识。因此,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必须通过对现场进行科学、细致的管理才能够实现。

一、班组管理基础工作体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班组管理基础上,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与班管理基础工作在内容与形式是一致的。它一般可分为三个体系,即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定额工作和规章制度)、信息体系和基础教育体系。

在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体系中,标准体系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依据;信息体系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纽带;基础教育体系是推动企业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的动力。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如图13一1所示。

二、班组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1.为企业管理提供必须的前提条件

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的。在企业组织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乃至每个人,都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容、职责、权限来进行工作。如果没有事先的规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势必造成混乱,也就无法进行管理,所以,规章制度、一定的标准等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2.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

管理的首要职能就是决策。为了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料以及有关的情况、数据。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畅通的信息流,没有可靠的信息源,就尤如盲人骑瞎马,根本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无论是企业经营方针的确定,还是生产计划的安排,人、财、物的调配,都需要掌握内部、外部信息,才能审时度势、斟酌情况作出最佳的选择。所以,信息工作、计量工作等基础工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3.为企业管理提供控制的标准

企业管理就是使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为实施这样的控制,必须要有标准。生产要有标准,工作要有标准。有了标准,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合作。否则,各行其是,也就无法进行控制,企业的目标也无从实现。所以,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等基础工作,为实施控制,为实施有效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标准。

4.为企业管理提供基本手段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为了实施控制,为了能够分工合作,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以及为了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必须要有规章制度和一系列的标准,以及准确的计量。譬如,现代化的大生产所以能分工如此精细,其主要原因是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在建筑产品

的生产过程中,正因为有了构配件的标准化,才实现了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再如,全面质

量管理这一现代化管理方法的推行,必须要有严格的计全技术、检测技术,才能做到预防质量事故,保证产品的质量,达到全面质理管理的目的。所以,标准化是组织社会大生产的基本手段;计量工作是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基本手段。由此可见,基础工作为现代企业管理

提供了基本手段。

三、班组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1.先行性

正因为企业管理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明显的先行性。它必须建立在企业各项管理之前,为企业管理提供前提条件。

根据这一特点,加强企业管理,首先要从加强基础工作做起。同样,企业升级工作,也必须先在基础工作上努力。只有基础工作的水平提高了,才可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这是管理的客观规律,也是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必然需要。

2.全员性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经常性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每个成员。所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建立和执行,必须依靠企业的全体职工。为此,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具有全员性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企业必须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发扬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严肃认真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事实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加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搞好职工教育,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基础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做好基础工作

的根本保证。

3.整体性

企业管理是由各项综合管理、专业管理有机组成的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或企业升级目标而确定的,反过来又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或升级目标服务。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协调配合,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管理的整体功能,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所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各项内容,也必须按照企业目标的要求,配套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这就说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基础工作必须是内容全面、相互配套、形成系统。为此,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同步开展,才能实现预期的整体功能。实际上基础工作的各项内容,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哪一个环节落后了,势必影响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行。髻如,要制定正确合理的定额,必须要有科学的测试手段,如果计量工作跟不上,定额的正确合理性也难以保证。没有严格的定额,也难以进行准确的考核,各项标准的实施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充分认识基础工作整体性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4.相对性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形成体系,以发挥它的整体功能。但是,基础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进步,而相对地发生变化。臂如,科学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的内容,就有很大不同,后者比起前者有了明显的发展变化。

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前提条件,它必须建立在企业管理活动开始之前。但是,基础工作同时又贯穿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譬如,上一道工序的质量、进度等信息资料.就是下一道工序控制质量、进度,实施管理的基础。因此,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相对而言的。从整体上来说,基础工作必须做在前面;从各项具体管理活动来说,它又贯穿于每项管理活动的始终。正如推行全面质童管理所强调的“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认识到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相对性的特点,对于自始至终重视基础工作,推进基础工作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5.效益性

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其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为社会服务(建筑企业就是为社会提供建筑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最少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按期地生产出合格的或优良的建筑产品。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获得,必须依靠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保证。譬如,承包工程要掌握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要有先进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建筑施工技术规程;降低消耗,必须要有各种定额和明确的规章制度等等。所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为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有力保证。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具有效益性的特点,说明了基础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着统一的目标,离开了基础工作,也就谈不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生存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