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评分标准(试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评分标准(试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

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序号 检查内容 标准分 评分标准 备注一 基础条件 150 1

发展 环境 (5)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3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3分;规划欠合理得1分;无规划不得分。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 2 政策、措施齐全得2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1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不落实不得分。

中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附件

附件1、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 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内二科:中风(脑梗塞)心悸(室心早搏) 内一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儿科)普外科:腹股沟疝(疝气)圆翳内障(白内障) 骨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 妇科:带下病(盆腔炎)正常分娩 针灸科:面瘫(面神经麻痹)项痹(颈椎病)

附件2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TCD代码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ICD代码(6位码) 入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入径病例,填表单位应尽量使用标准中医病名并配用TCD代码,如无标准中医病名 相对应的代码(无TCD代码)请在中医病名后标明病名出处(如诊疗常规版本、教材版本等等)。对应西医病名务必规范准确并配用ICD-10疾病编码,请使用标准6位码。 3.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 TCD代码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 ICD代码(6位码)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出径病例。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如仅采用其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单一治疗方法”一栏,注明中医治疗方法名称并进行疗效统计;如联合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综合治疗方法”一栏,依据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种类数量统计病例数量,并进行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填写。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的标准住院流程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均按此执行。 一、诊断依据。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二、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点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三、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

内分泌科个病种临床路径简介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副本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 10: D35.2 M82710/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Wilson JD 主 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 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 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疼、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 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 4. 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 除外其他垂体疾病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Wilson JD 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 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药物。溴隐亭治疗适用于:对溴隐亭敏感、无不 可耐受及不良 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肝肾功能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 2. 手术治疗: 大腺瘤及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3. 放疗或伽马刀治疗:不作为一线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 0:D35.2 M82710/0 垂体催乳素瘤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内分泌科岗位职责

内分泌科岗位职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内分泌科岗位职责 主任岗位职责 部门:内分泌科岗位名称:主任 员工编号:岗位编号: 执行日期: 工作概要在医疗院长和大内科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学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相关的领导、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管理工作。 请示上报相关职能部门主任/分管院长。 工作职责组织管理 1.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负责制定本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年底向医疗副院长提交本科 室的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2.及时传达和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执行委员会决定及医院院周会议精神。 3.全面管理、安排科室所有医疗活动,包括门诊、住院、急诊及各类会诊以及临时指令性院内、外医疗活动。 4.安排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每月为住院医师组织一次业务讲座和死亡/疑难病例讨论会。

5.组织本科室医师召开常规工作会议,讨论本科室各项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情况回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以激励员工高效工作。 6.组织协调本学科重大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实施与抢救工作。7.有效管理好本科室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利用。 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实施与医院医疗质量改进计划相一致的科室质量管理流程,包括报告和分析医疗缺陷,与质控医师一起处理病人和家属投诉,关注医疗安全等方面的事项。 2.根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已制定的科室工作计划,保证每项工作按时完成。 3.指导并监督下级医师按照JCI各项标准及医疗操作规范进行临床诊疗,随时观察和监督下属医师的医疗操作程序执行情况,确保科室一切活动都达到安全、质量控制的标准。并定期向医务部、质量管理办公室报告。 4.科主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科室行政查房,并组织查房讨论,及时回顾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相关的管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对常见的操作尤其是高风险的操作建立工作规范或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6.关注下属员工的病历书写质量,与医院行政部门和病案室合作,确保本科室医师及时优质完成病历书写。

内分泌科国家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内分泌科 门诊诊疗常规

初诊糖尿病诊疗常规: 1)必做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 ALT、AST、r-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Cr、LDL-C、HDL-C、CHO、TG、肌酸激酶、电解质、尿酸、血糖; 指尖血糖(2小时) 尿常规 2)选做项目: OGTT、血酮体 糖尿病诊疗常规: 1)必做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 ALT、AST、r-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Cr、LDL-C、HDL-C、CHO、TG、尿酸、肌酸激酶、血糖; 指尖血糖(2小时) 尿常规 2)选做项目:

胰岛素+C肽;血酮体、电解质、尿微量蛋白/肌酐 (眼底、血管、神经、骨密度等、糖化) 糖尿病足诊疗常规: 1)必做项目: 血常规、CRP、PCT ALT、AST、r-GT、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Cr、LDL-C、HDL-C、CHO、TG、血糖、尿酸、肌酸激酶、电解质; 下肢血管超声 足部平片(正斜位) 2)选做项目: 尿常规、分泌物培养、胰岛素+C肽;血酮体 糖化血红蛋白 乙肝、凝血

妊娠合并糖尿病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1.空腹、1h、2h OGTT 2.肝肾功、电解质、血脂 3.尿常规 可选项目 4.甲功三项+TGAb、TPoAb 眼底 1.糖化血红蛋白 2.胰岛功能 3.尿蛋白/肌酐 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1.甲功三项+TRAb、TPoAb、TGAb 2.肝肾功能、血常规 3.甲状腺超声 4.尿碘/肌酐(定义时间,非晨尿)

5.Hcg 可选项目 1.血糖、血脂 2.血沉 3.尿常规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1.甲功三项+ TPoAb、TGAb 2.尿碘/肌酐 可选项目 1.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沉 2.甲状腺超声 3.铁蛋白 骨质疏松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代谢标志物双能X线骨密度(腰椎、髋部)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 通过测定血糖浓度变化,间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三天,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并且有正常的体力活动。 2.试验开始前禁食10~16小时,但可以饮水。 3.空腹抽血2ml置干燥血清管后,将82.5g葡萄糖(儿童按1.75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 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一次服完. 4.服糖水后30min,60min,120min,及180min分别取2ml血标本置试管中,需在试管上标明取血时间。 结果判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11.1mmol/L, 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及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为糖耐量低减。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需禁食,禁止吸烟,禁止喝茶及其他饮料,避免剧烈运动。 2.葡萄糖粉应完全溶解,全部服下,如遇呕吐,量不足均应改期实验。 3. 如需延长试验,则服糖后240min, 300min加抽血糖, 为5hOGTT试验,其余均相同。 4.血标本应立即进行血糖测定,以免影响血糖结果。 5. 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心肌梗塞,脑卒中,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不能做至少2周。 6.试验前应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做OGTT。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原理: 垂体分泌ACTH量受体液中皮质醇浓度所调节; 地塞米松等抑制垂体分泌ACTH作用强

试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血或尿激素测定影响不大 可由血尿皮质醇的改变来反映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依赖于垂体功能。 方法: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方法(1)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观察皮质醇节律改变及有无皮质醇增多。 方法:对照日查血皮质醇(8am、0am) 0am抽血后服地塞米松1.5mg 8am查血皮质醇。 结果分析: 正常人或单纯肥胖者血皮质醇(F)节律存在,或服药后血皮质醇节律≤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皮质醇增多症:血F节律消失,或血F>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注意点: 1.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临床路径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 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

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 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15版)w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2015版)为持续改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 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各级行政部门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 大医院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体系 为了保证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运行,由质控部、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院感办、信息工程部等多部门负责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的总体研究、设计、质控及协调工作,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各入径病种的实施,单病种均纳 入临床路径管理。医院成立以下组织: (一)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暨指导评价小组 主任(组长):黄强 副主任(副组长):汪莲开 成员:石磊陈磊宋丽君吴长坤彭芳覃正碧向辉华周发为刘锦红田国红翟东升杨华吴素英陈文革唐萍 质控部负责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各科室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和护士长为副组长,科室推荐个案管理员,具体

二、工作职责 (一)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方案;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2.制定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 3.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临床路径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组织相关教育培训工作。 5.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二)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 1.在科委会领导下,负责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和实施,制定和修订临床路径的文本。 2.负责记录和整理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相关资料。 3.单病种科室专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负责网络直报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数据。 4.对科室开展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三)个案管理员履行职责 1.负责与委员会暨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工作联络。 2.负责临床路径路径表单的起草。 3.督导经治医师对临床路径病种的各种相关记录,收集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每月分析各临床路径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四)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 质控部:负责全院单病种与临床路径日常管理工作;审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的诊疗规范和标准流程及表单;监控全院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进行效果评价与分析(含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组织召开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委员会会议,组织培训与考核;负责监管临床路径病种病案首页信息,保证疾病诊断编码的准确性,定期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信息。

甲亢临床路径.doc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ICD -10 :E05.0) 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ICD-9-CM-3:06.3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编着, 2008 年第 1 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第 7 版)。 1.临床甲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诊和 B超证实)。 3.血清 TSH浓度降低,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4.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5.胫前粘液性水肿。 6.甲状腺 TSH受体抗体( TRAb或 TSAb)阳性。 以上标准中, 1、2、3 项为诊断必备条件, 4、5、6 项为诊断辅助条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编着, 2008 年第 1 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第 7 版)。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适用于: 1.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

2.甲亢甲状腺药物或131碘放射性核素治疗后复发; 3.甲状腺较大对周围脏器有压迫或胸骨后甲状腺肿; 4.疑似与甲状腺癌并存者; 5.妊娠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妊娠中期( 13-24 周)进行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8-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E05.0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疾 病编码。 2.有手术指征患者; 3.患者的甲亢病情稳定,术前准备有两种方法,可在门诊完成: (1)术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基本控制甲亢症状后,改服 2 周碘剂,再进行手术; (2)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开始即用碘剂, 2-3 周后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可进行手术;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免疫; (3)心电图、胸部 X 线检查; (4)甲状腺功能检查、抗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 (5)请耳鼻喉科会诊了解声带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内分泌科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住院患者。 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ICD-10编码:E05.0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年)、《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年)。 2.分级诊断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 肝气郁结证 肝火旺盛证 风阳内动证 气阴两虚证 痰结血瘀证 阳虚水泛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突眼度;甲状腺超声;眼科检查;眼部CT;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胸部透视或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测定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消瘿散结。 (2)肝火旺盛证:清热泻火、消瘿散结。 (3)风阳内动证:育阴潜阳、消瘿散结。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5)痰结血瘀证:化痰软坚、活血化瘀。 (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消瘿散结。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刺治疗 4.中医特色疗法 (1)耳穴治疗 (2)中药膏剂贴敷 (3)中药熏蒸疗法 (4)穴位注射疗法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 一、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瘿病(TCD编码为:BNG1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 编码为:E03.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瘿病临床常见证候: 气郁痰阻证 痰结血瘀证 肝火旺盛证 心肝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内科学》。瘿病临床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CD编码为:BNG120、ICD-10 编码为:E03.9)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血清甲状腺素(TT 4、TT 3 、FT 4 、FT 3 )、血清TSH测定 (4)甲状腺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甲状腺抗体检测(TgAb、TPoAb、TRAb)、心肌酶、心脏彩超。 (八)治疗方法 1.内科基础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4.术中用药:缩瞳药(必要时)。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的复查项目: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至手术后一个月,每日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非甾体类眼水。 (十)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