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方法

修改方法

修改方法
修改方法

第一章,

我们的修改就是能将游戏中已经出现过的招式效果,特殊效果,人物动作重新组合,组成人物招式的基本是“动作”。一般情况下,一个动作能释放一次打击,一次招式效果等。每个动作都已mot为基础,mov和atk来修饰。我不知道官方认定的mot、mov、atk的定义,理解是,mot控制动作的形态,mov引入这个动作并修饰,atk接着修饰。引入动作靠的是代码。不同的mot用不同的代码,两个同样mot代码的动作行为一样(废话)。不包含有些参数会让代码代表另一层意义的情况。

第二章,

初用修改器

下载了修改器之后,在“文件——打开存档(自动)”后就能修改游戏记录了。我们这里所说的修改不是简单地修改存档。招式修改,需要修改内存。

具体方法:打开修改器之后,在“选项——设置游戏路径”中找到游戏目录(以无双大蛇Z有linkdata为名的文件所在文件架为准),然后你会发现“编辑——LINKDATA”下的内容都可选了,这样就可以进行修改了(还灰着?重开一次修改器试试)。

这里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武将MOV,武将ATK和招式效果。当然其他内容拿来修改也非常爽,不过我不太会,这里不作说明。

非常重要的三项还有——保存LINKDATA,生成EXE补丁和MOT和ATK 项目设置。每次修改结束之后必须保存LINKDATA之后修改才能生效;

生成EXE补丁就是吧修改后的内容制作成补丁(里面的内容也非常容易理解);MOT和ATK项目设置就是设置显示哪些人物的修改内容,前面有名字的大伙都知道,后面没名字的是一些特殊兵种、机械、大众脸什么的。

这里要直接给大家一点修改者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能提高一点修改效率和避免一些麻烦。

1.

在做修改之前先做还原。做单个人物修改就做单个人物还原,做招式效果修改就做效果还原。最好有一个完全还原,几个临时还原(就是将这次修改之前的所有内容记录)。修改器没有撤销操作,但是还原可以做到撤销的功用(对于单个动作手滑,想挽回损失也有更简单的办法,这里不赘述)。放补丁的时候提供还原。啥?咋做还原?死脑筋,把修改之前的内容生成EXE补丁不就等于制作了还原补丁了么。

2.

在修改一个武将之前充分熟悉该武将的动作。嗯……这是废话,不过要想将动作熟悉达到充分的程度,至少你要能经常看到以下几种动作:无双动作(包括两种收尾动作),普通合体无双收尾动作(在299行),特殊合体无双动作(更靠下),低等级使用动作(比如三国武将第四方收尾动作),消耗无双的R技……一般在修改一个人物之前要对人物进行一些处理(比如在第一方让人物加很多无双,使用某种发动方式让不易跳转出来的动作放出来——我习惯用强弱杀阵分别测试299行和153、155、157行——看不懂的请先无视)。多用这些不容易看

到的动作做出的补丁也有意思。还有就是要充分了解一个动作是怎么按出来的,是通过什么打击的……不解释了,自己领悟。

3.

通过对存档的修改改一下武器的属性。因为武器属性会很大程度影响打击效果,我个人建议像雷、冰这样超级影响打击连贯测试的属性就舍弃了吧(除非有意让大家使用这种属性,代表立花源义经等)。加点弯曲、顽强还行,有利于测试。我还比较喜欢飞龙和天阵,一个帮我取消掉很多修改时自己弄出来的bug,另一个让我方便看合体无双的动作。

4.

在游戏中测试修改成果,要用关卡测试,并且武将小兵一起测试。具体方法是随便什么模式打开一个关卡,选上你要改的人物,进入关卡游戏后满无双找一个敌人武将(最好是大众脸)带着一群小兵的地方,离你还有一定距离时做个临时存档。每次测试通过非正常途径关闭游戏,再打开游戏的时候直接从中间继续,节省时间得很。

5.

录制视频的时候最好选白天的关卡……对修改中得到的新知识或神马内容,做点文本记录。

第三章,

跳转

需要声明,接下来说的所有动作代码,都是以“mov代码”或者“对

应mov”为准的。

要想找到一个人物的动作,必须了解的就是跳转。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是通过跳转来发出的。跳转,我自己分为4种类型:按键跳转、自动跳转、设定跳转、特殊跳转。

1、

按键跳转:通过按键使动作发出的跳转方式。

按键跳转,主要在atk中修改。主要修改参数有三个:按键参数,发动招式,收招时间。下面我将对这些参数进行一一解答。

()按键参数代码意义:——普方,——蓄力、4——无双、8——特殊技、1——忘了、3——跳跃、64——唤马。还有一组按键参数,是用6553减去前面提到的按键参数,所代表的就是“持续按键有效”的按键。比较常见的是6553,就是持续按住无双键。

()发动招式:这里输入的内容,指的是在其对应的动作下,使用按键,就会进入到本动作。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上一动作。以关羽为例,150行动作,按键参数是,发动招式是0,意思就是在0这个动作下(正常站立动作),按普方,发出本动作。所以,150动作就是第一方。

小练习,根据刚才讲的内容,你能找到关羽的c对应mov么?

很好办——c是在第一方的基础上再按蓄力键。第一方为150,那么c 的按键参数为,发动招式为150。最后查找结果,c为159。

那么c5呢?16。

(3)收招时间:这个参数仅在按键跳转中有效。其意思是本动作在该

数值代表的时间进行按键跳转,跳转到下一动作。当这个数值是255时,代表本动作完全放玩再进行按键跳转。可以参看武将的普方动作看看游戏本身的收招时间是如何设置的。一般来说“判定终值”和“效果技判定终值”具有参考性。

、自动跳转:一个动作结束后自动转到下一个动作。

自动跳转,主要在mov中修改。涉及到的参数——下一动作,截止时间。

(1)

下一动作:本动作会在发动结束的时候自动跳转到“下一动作”数值对应的动作。简单来说就是下一动作(众:废话!)。

(2)

截止时间:使本动作在“截止时间”代表的时间强制停止。一般配合自动跳转使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截止时间的数值也参考“判定终值”和“效果技判定终值”

小练习:很多动作都是通过以上两种跳转的组合来实现的,三国人物的c3就普遍有此设计。你能找到关羽c3的最后一下在哪行么?

首先找到关羽c3的第一个动作,是两方后蓄力攻击,所以按键参数,发动招式15。这个动作为1。那么有发动招式是1的动作么?没有。那么这个动作的延续就不是通过按键跳转,而是通过自动跳转了。进入mov去找1,发现其下一动作215,215下一动作为21,21下一动作为,那么有可能是c3的最后一下了。大家知道,c3的最后一下带属性,那么去atk的动作,右键更多属性,看到果然“附带武器属性”

是勾上的,证明无误。那么关羽的c3最后一下是。

3、

设定跳转:通过其他可设定的方式进行跳转。

这里发现的仅有三种方式——投技,被打反击,命中后自动跳转。此处不做细讲。

4、特殊跳转:动作以无法修改的方式发出,仅因为动作所在的位置就可以跳转,是一种无法改变的跳转方式。比如,你知道合体技,是通过以上三种哪种方式跳转出来的么?

第四章,

打击

打击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人物判定打击,一种是通过招式效果打击。人物判定打击,就是该人物在进行动作时,设定的判定位置触碰到敌人,使得敌人受到打击的打击方法。这种打击除了动作是在mov里的,其他都在atk中体现。相关的参数太多了,这里介绍一下内容:

判定始值、判定终值:这两个代码表示这个动作在什么时间里有判定。如果判定始值为255,则该动作没有打击判定,如果判定始值等于判定终值,那么还会在该时刻存在判定。有判定是打击有效的必要条件。判定位点:这个不是输入数字的部分,在修改器中显示为“武器/前端”、“武器/后端”之类的打勾的内容。选中部分会带有判定。有至少一个判定位点是打击有效的必要条件。同时判定位点也决定了招式效果发动的位置和数量。可以理解为一个判定位点就是一个招式效果的喷射

口。

状态MOV-地:敌人在地面且非“挨打即浮空”状态受到攻击后,会变成代码对应的状态。这个地方输入的内容实际是mov代码,这里输入什么“动作”,敌人就会做什么“动作”(这里说的敌人做的动作对应的是敌人的mov代码。游戏中将所有人物mov代码的前150号内容设置成相同,每一个代码所对应的内容具体请参照附录中的《mov数据总结1进制版》)。有些动作是地面动作,有些动作是空中动作(浮空)。此栏中这两种动作的代码都可以输入。但是如果输入的代码对应的动作是空中动作,腾空-地最好不要是0。

平移-地:当敌人站在地面上的时候被打击获得的水平位移。如果状态MOV-地是地面动作,则这个代码所起作用很小(相同数值对应位移小)。也就是说如果状态MOV-地是空中动作,那么这个代码起的作用就大很多。

腾空-地:当敌人站在地面上的时候被打击获得的垂直位移。如果状态MOV-地是地面动作,那么这个数值必须是0。否则最好不是0。

状态MOV-空:其实不用解释。不过这里只能输入空中动作。同时腾空-空不能是0。

与打击相关的内容包括带属性,判定线等很多。但是这些代码配合其他内容可能会有新的作用,所以要认真对待。想联系对这部分代码的控制,就多看看游戏中自带的动作吧。

第五章一些实际修改操作

嗯,以上原理明白了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修改了。既然修改是对动作的排列组合,那么将动作单元拿出来重新放置就是主要内容了。修改一个动作的步骤基本如下:

1.

先在大脑中想象这个动作要怎么改。因为修改的局限性问题,经常要在看动作的同时就有意识地感觉某个动作接在什么动作后面比较漂亮,对敌人打击效果如何这些问题。在脑中形成完整构思之后再开始动手。

2.

找到想要的接在后面动作(通过跳转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和想要接在前面的动作。将要接在后面的动作mov和atk都对应复制到同一行,通过修改跳转将这个动作和想要接在前面的动作接上。

3.

接在前面的动作要注意收招时间(对应按键跳转)或者截止时间(对应自动跳转),还有打击(不能让后面的动作完全挥空,所以可能需要改变一下敌人的位移)。

4.

对接在后面的动作进行进一步修饰。修饰什么都是可能的。招式不能发出的可能很多,比如跳转不合规格啦,动作的等级限制啦,mov和atk没有对应在同一行啦,无双不够啦,前一动作没有命中但是这个动作设置了“lp30_D”啦……

5.

修改之后在游戏中进行测试,在调整,再测试……

这里要说一下“发招延迟”。这个参数让动作过度的时间变长,而且可以让动作过度。合理设置可以让动作更平滑,不会很闪。但是记住不是任何两个动作都能做到平滑过渡的。大多数动作组合后会卡……

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步骤

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 步骤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步骤第一步: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学生个人修改,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限于水平,文章中的毛病,作者常常自己看不出来。 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复看审核,查找出标点、错别字以及不通顺的句子,并进行改正。 接着从题意、中心、内容、感情、结构、语言等方面来一个“回头望”,多问几个“是什么”或“怎么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从点到面,实事求是的评价。 最后,对文章再次阅读,寻找出自己本次作文的最大亮点,或指出今后作文中应该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着。 第二步:小组内互改作文 组内成员都完成作文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共同阅读,共同修改。 修改时要注意: 1格式是否正确。 2找出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以上五点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修改后,组员再次阅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最后抄写在课堂作文本上。 第三步:各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四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 1、各小组互改的操作方法: ①格式是否正确。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 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出,并修改出正确格式。比如:书信、建议书等等格式。格式不正确扣2分。 ②页面是否整洁。希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书面不整洁或书写不工 整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要注意,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③修改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写上正确的字。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④修改病句或语句不通。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因在何处,再在文中进行修改,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⑤标点符号有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以上五条在组内时基本就解决完成,小组互换后只是再次检查并作扣分处理,一般经过第一次组内处理都比较好。

修改文章的方法

修改文章的方法 一、自读修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作文完成后多读几遍必发现问题。学生的作文更不可能十全十美,作文后,让其大声地或默读自己的文章几遍,并能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读出来觉得拗口,罗嗦,语句衔接突然,词语空洞,笔误,笔漏等问题,学生都能及时发现并做出纠正。亲手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后,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掌握写作规律。长期坚持自读修改,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互相修改法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洋洋洒洒写出来的作文满意得很,心情好极了,读起来文章也更顺了,似乎是完美无缺,但一读给别人听,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说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引导学生做回小老师互相修改,并“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正是学生之间极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将这种学生之间互相修改的形式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结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海大学中文系的李白坚教授,执教体验作文《两分钟有多久》,把这个组的作文本发给那个组,那个组的作文本发给这个组,来“捉虫”比赛,看哪个组的同学给对方找的错别字、病句最多。这样的作文修改活动,学生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不仅学习到其他同学的好作文,更重要的是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认真细致写作文的品质。 三、修改的内容 教师“体无完肤”的杀伤式修改和“蜻蜓点水”的笼统泛泛而谈,对学生来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甚至打消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修改的权利放还给学生,对学生是有益的,那么作文该修改些什么呢? 四、改疏漏 这是文章修改的最基础的一步,学生初稿完成后将文章大声地读一遍,多字、漏字的部分可以及时纠正。写文章遇到有疑问的,此时也可以查阅资料帮助解决。 五、改标点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相传明朝著名书法家徐渭因家境贫穷,没米下锅时就赖在亲戚家不走。一次春雨绵绵,主人十分厌烦他,在墙上写

最新初中作文——作文修改的方法与形式

作文修改的方法与形式 A【方法】 一、【减分法】 要求学生从以下10个方面着手修改作文,每个方面最多扣五分。 1.格式是否正确。比如:标题是否写在第一行正中,每段开头是否空2格,是否分小段来写,应用文自身的格式遵守没有。如果格式不正确,酌情扣分。 2.卷面是否整洁。比如书写是否工整、规范,文面是否清楚、干净,有无涂抹,有无巫巴,有无破损。如果文面不整洁,酌情扣分。 3.错别字几个。发现错别字,要将错别字在原处打上叉叉,改正过来,并且写到批语中。每个错别字扣一分,本项最多扣五分。 4.有几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因是什么,再在后面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个减一分,本项最多扣五分。 5.标点符号有几处错误。发现标点符号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一处扣一分,超出五处,不再多扣。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中心鲜明是说,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不要模楞两可。中心集中是说,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不能多中心。中心不集中通常表现在:①扣题不紧;②偏题,离题,跑题;③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④思路不明确,内容前后衔接不紧密。如果中心不鲜明,集中,酌情扣分。 7.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篇文章应该有明确的体裁,不能写成这也不像,那也不像的东西。(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果表达方式不符合文体要求,酌情扣分。 8.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⑴选材是否围绕中心。⑵选材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⑶选材是否具有典型性。 9.看文章的结构。也提三点要求:⑴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⑵过渡是否自然。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酌情扣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也酌情扣分。 二、【三过目修改法】 “三过目”修改法:第一遍以最快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边看边找出错别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细修改,写上眉批、旁批。第三遍以一目十行的速度扫视一遍,检查批阅情况,写好总评。 三、【欣赏式批改法】 除指出作文中明显的错误外,着重仔细寻找作文中的亮点,进行表扬。 B【形式】 一、自改:学生完成作文后,随即自己进行修改。一般用“三过目修改法”和“减分法”。 二、互改:同组对子间互相交换作文修改。一般用“欣赏法”和“减分法”。 三、组改:同组学生一般以3人小组(abc搭配)为单位,一位书写好的学生执笔,另两名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完成对3篇作文的修改。一般采用“减分法”和“欣赏法”。 C【注意】 1、修改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和再创作的过程,务必认真仔细,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要有改动的痕迹,比如:“错别字”打上叉叉,病句下面画横线,多余的词句用删除号,补充的词句用补充号。要有旁批或眉批,总评。 3、最后要注明执笔人和参与人的姓名。

文章修改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2034221.html, 文章修改的方法 作者:李亚洲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6年第09期 一篇文章,如同一块玉,不加雕琢,永远都成不了精品。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乐于修改,是文必改,文章才能质量上乘。其次要善于修改,做到有法可循,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修改之法,以供参考。 一、语感诵读法诗圣杜甫写道:“陶冶性情成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这里的“吟”,就是朗读、朗诵。初写成的文章,看看好像没什么毛病,而经大声朗读,通过语感,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不是这里拗口、语气不畅,就是那里有错别字,用词不当。找到了毛病,便可以着手修改了。如此一读一改,反反复复,语言文字中的粗糙部分便会被逐渐淘汰了。海明威就曾向读者介绍说:“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二、持续斟酌法李渔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文章刚写成,总觉无处可改,想改又无从下笔。此时可暂搁一旁,“迨易日经时之后”,则有“妍媸好丑”之分了,此时再改不迟。文章修改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受思维感情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一次就修改到位,持续斟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之,才能精益求精。作家刘绍棠,起草文章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几经斟酌修改,才誊写在稿纸上。 三、誊抄修正法常言道:“读两遍,不如手抄一遍。”读自己的文章,往往容易忽视一些细节,抄就等于把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字地咀嚼了一遍。誊抄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写事物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而且抄稿时思想集中,更容易知不足——发现原稿中的漏洞,尔后自改自修。魏巍先生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他从朝鲜战场回来,感到有许多感人的东西要写,头一二稿时,选材非常丰富,也有点庞杂。后来,经过一遍又一遍誊抄删改,材料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三个典型事例。这时,主题反而更加集中,更加明朗,更加感人了。 四、比较鉴别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文章修改中,对于同一语段我们可以把不同改法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的,以求精练传神。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一句千古绝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初稿中曾经用到过“又到”“又过”“又临”等等,最后改定为“又绿”。这个“绿”字,非常传神,形象地道出了春到江南的景象,的确没有什么字可以替换它。如果没有比较鉴别,是不会有这一佳句的。 五、倾听意见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们大都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处在比较超脱的位置,更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所以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居易每作诗,

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步骤

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 但是,学生个人修改,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限于水平,文章中的毛病,作者常常自己看不出来。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复看审核,查找出标点、错别字以及不通顺的句子,并进行改正。接着从题意、中心、容、感情、结构、语言等方面来一个“回头望”,多问几个“是什么”或“怎么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从点到面,实事的评价。最后,对文章再次阅读,寻找出自己本次作文的最大亮点,或指出今后作文中应该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着。正如叶圣先生所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达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 第二步:小组互改作文 组成员都完成作文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的共同阅读,共同修改。修改时要注意: 1格式是否正确。 2找出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以上五点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修改后,组员再次阅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最后抄写在课堂作文本上。 第三步:各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四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1、各小组互改的操作方法: ①格式是否正确。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出,并修改出正确格式。比如:书信、建议书等等格式。格式不正确扣2分。

五种常见的小学生作文修改方法

五种常见的小学生作文修改方法 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修改作文有五种方法:朗读修改法、同学互评法、时间冷却法、老师讲评法、佳作参考法。 《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什么要修改作文?修改作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呢?经过实践积累,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被选入小学课本的《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这两篇文章的作者——俄国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诺夫,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断地修改,直到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形象生动为止。例如他写的寓言《杜鹃和雄鸡》,草稿有二百多行,后来经过反复修改,到发表时只有二十一行了,正是由于他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出精品,所以它的作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呢。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地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重复罗嗦,层次零乱,详略不详等毛病,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的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进而掌握写作规律。可见写作文一定要养成多修改的好习惯。 一、朗读修改法。 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二、同学互评法。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

【公文技法】修改文章病句的23种方法

修改文章病句的23种方法 一、看关联词语 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关注的。关联词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词语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无论……都……”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无论”后只能带由“还是”“或”组成的词语,而不能带并列短语,“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还是群众”。 2.美国政府如果对进口钢铁实施紧急限制措施,那么几乎所有国家的钢铁业都会成为打击对象。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主语相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该句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如果”位置不当,应放在“美国政府”前。 3.专家说,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也“鉴”出了血肉亲情。“不仅……也…”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该句两个分句内容不合逻辑,应先说“血肉亲情”,后说“社会世相”。 4.槐茂酱菜口味独特,深受百姓欢迎,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仍然畅销不衰。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这是滥用关联词语。 二、看句子主干 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5.用来酿制红酒的葡萄皮中含有的白藜芦醇,能够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紧缩后的主干是“白藜芦醇提高含量”,谓语和宾语不搭配,“提高”应改为“增加”。 6.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紧缩后的主干是“知识经济革命加速社会文明”,缺少宾语,应在“社会文明”后补上“建设”。 7.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紧缩后的主干是“应征者是师生”,或“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这是句式杂糅。

文章的修改

第三课文章的修改 (1) 学会打开文章。 (2) 学会运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 建议1课时。 (1) 重点:存档文件的调用。 (2) 难点:文章的修改。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输入了“秋游”这篇文章,老师看过后,发现有的地方输错了,有的地方 输漏了,有的地方重复了,还有的地方标点符号不对。写文章难免有错,在Word 2000中进行修改是非常容易的,下面我们就来将这篇文章修改好。 (板书第31课文章的修改) 二、新授 1?打开文件 [演示] (1) 启动Word 2000 。 (2) 单击“文件(F) ”菜单中的“打开(O) ”命令,弹出“打开”对话框。

(3) 单击所需要的文件“秋游”。 (4) 单击“打开(O) ”按钮,文件打开并出现在屏幕上。

(板书:“文件”7“打开” T选择“文件”7“打开按钮”) 师:刚才通过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打开“秋游”。还可以单击工具栏 中的“打开”按钮,打开“秋游”。 [试一试] 用下面的方法打开文件。 (1)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2)在“打开”对话框中,寻找到文件“秋游”后,双击文件名“秋游”。 (板书:“打开”按钮7选择“文件”7双击“文件”) [议一议] 双击“文件名”和选择文件名后单击“打开(O)”按钮的操作是否一样? 师:双击“文件名”和选择文件名后单击“打开(O)”按钮的操作一样,双击“文件名” 打开文件更加简便。 文章已经打开,下面我们就对它进行修改。 2 ?文章的简单修改 (1)移动光标 (板书:移动光标) [演示](师边说边演示)在文本窗口中,有一呈I形状不断闪烁的光标。它是指示插入、删除等操作的起点。要移动光标只需将指针移动到相应位置,单击,光标“I”就插入到指定位置处。如想把光标移到“秋you”中的“ you ”前面,先将光标移到“ you ”的前面, 再单击,光标就移到“ you ”的前面。 [试一试] 请把光标移到“秋起了”一句中的“秋”之后。 师:光标会移动了,如何对光标处的内容进行修改呢? (2)修改的基本操作 ①删除 (板书:删除) 师:删除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删除光标处左边的内容,另一种是删除光 标处右边的内容。 ? —(Backspace)键,按一下退格键,可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 (板书:—退格键前)

文章修改说明

文章修改说明 尊敬的审稿专家, 您好,我是《卷吸现象实验研究》一文的作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了此文,并对文章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我对文章做了修改,改动之处在新的稿件正文中以红色标出。本文将对这些审稿意见进行分类回复。 1. 掺混均匀性方面的问题: 问题2 改进燃烧区掺混均匀性的判别方法,制作新的温度探针,重做掺混均匀性实验,将测点数从1个增加到8个,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问题3 在先前的实验和本次的实验中,掺混均匀性实验和贫油熄火实验都是分开进行的,不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所述。 问题4 测量8个位置处的温度,定义不均匀系数,通过这个系数来量化凹腔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具体实验结果如下所述。 重做掺混均匀性实验: 如下图所示,将凹腔区燃烧温度的测点位置从1个增加到8个,采用安装有热电偶的陶瓷探针测量温度,通过旋转探针的轴,实现这8个位置处的温度测量。在先前的实验和本次的实验中,都是先在侧壁面安装石英玻璃观察窗,调节主流状态至试验状态,驻涡燃烧室点火,逐渐减小油量,测得此状态下的贫油熄火油量;然后将观察窗更换为温度测量座,安装温度探针后,驻涡燃烧室重新点火,调节油量至略大于贫油熄火油量,测量燃烧区的温度。此测量方法可以避免探针的稳焰作用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掺混均匀性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不同主流速度条件下,燃烧区温度分布的趋势相同,位置1、2、3处的温度较高,沿凹腔内漩涡的旋转方向,温度逐渐降低,位置4处的温度较低。这是由于位置1、2、3距离燃料喷口较近,局部油气比较高,沿漩涡的旋转方向,局部油气比逐渐减小。 为定量分析燃烧区掺混的均匀性,计算凹腔内的平均温度 T,定义不均匀性系数 。 average 结果如下表所示,随着主流速度的提高, T逐渐增加,不均匀性系数减小,在四个主流 average

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有六种

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增、删、改、调、换、留”。 增,指的是增加必要的内容,使文章的语句或内容更加完整。如:“看了这部书,获得了许多知识。”谁“获得了许多知识?”句子中没有回答。可改为:看了这部书,我获得了许多知识。 删,指的是删去与中心无关的语句或内容。如:“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蓝得像一块蓝玻璃。”句子中的“蔚蓝”和“蓝得”重复,可删掉后一个词。 改,指的是改正文章中错误的词句或内容。如:“我争先恐后地在课堂上发言。”一个人怎么能“争先恐后”呢?可改为:大家争先恐后地在课堂上发言。 调,指的是调整文章中颠倒的词语或句子。如:“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两个新旧社会”,岂不变成了四个社会了吗?应把词序调整过来,改为: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换,指的是换一个合适的词句或说法。如:“亮亮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繁重”不能形容心情,应换成“沉重”。 留,指的是原来被删去的,后来又认为正确的词句或内容再保留下来。如:“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作者删去了“世界”二字,后来认为留下更恰当,所以用“△△”符号,把两字保留下来。 以上举例,只局限在词句上。文章中错误的内容,不管是词句,还是段落,都可以用这些方法纠正。 (2) 第一: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

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写完作文怎么进行修改

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写完作文怎么进行修改 一、朗读修改法 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二、同学互评法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可不要小瞧这一位位小老师,工作起来蛮有水平的。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

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老师讲评法 老师讲评要精,具有代表性,我仅以小学第五册教材中第三篇作文,是一幅看图作文为例。 其中错误类型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例句是学生作文中的原句,分析原因和修改方法是这次讲评的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类似病句则是让学生在讲评后自查,是否自己的作文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依照此表,进行讲评,学生积极性提高,记忆深刻,尤其是修改方案时,更是思维活跃,提供了多套可行性修改方案。 四、时间冷却法 一次偶然事件中,使我意外发现此法。当学生写完《校园春色》这篇文章后,没有时间修改,过一段时间后,我来了个亡羊补牢,没想到效果却极佳,深思后豁知: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学习了《锡林格勒大草原》这篇课文后,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以歌词作结尾,反映小牧民愉快的心情,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开头和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呀吹向我们……’,为结尾的文章,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 修改作文,是修改文章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其实就是修改思想,修改认识,学生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原来认识,就能使他们经过这样反复的过程,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就能真正获得作文能力。同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经过修改,通畅,流畅多了,更具体、完美了,会产生一种成功成的喜悦,他们作文的兴趣的也会增强。修改方法有多种,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 一、提纲修改法 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体叙述爸爸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爸爸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妈妈吃过早饭,他又去开出租车。妈妈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她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爸爸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妈妈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妈妈的材料,重点写了爸爸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二、搁置修改法 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三、朗诵修改法。 作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这种修改方法,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代一些诗人写作读文,总是反复吟唱,直改到顺口为止。杜甫是“新诗改罢自长吟”

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有些学生往往将写和改割裂开来,认为作文写完就万事大吉,至于改,那是老师的事,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也不去认真对待,往往是匆匆一瞥便束之高阁。要知道,文章写完还只能算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反复雕琢才能成为精品。所有的佳作,无不是作者用心修改的结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鲁迅的文章也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文章的修改如同揉面,揉的次数越多,才越有“筋力”;又如同拌泥,只有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能均匀 光洁。改既是写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提高。多写又能勤改,才能“悟”出写作之道,写作水平才能得以尽快地提高。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文章修改的方法,姑且称之为“五字诀”,即“调、补、增、删、换”。 一、调 文章的修改,应本着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处后小处,先思路后材料, 先内容后形式的顺序进行,而不要一下笔就被一些细枝末节牵制了注意力,如同雕塑、绘画,总是先有一个大体的轮廊,才去逐步细化,文章的修改亦如此。又好比带兵打仗,先要调兵遣将,排兵布局。所以修改的第一步,是要通过“调”使整篇文章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之后再进行段内的梳理。通过“调”,使散乱的变得集中,混乱的变得清楚,上下不衔接的变得连贯。 不管是段与段还是句与句之间的调整,心中都要先装着一个明确的标准,才能避免盲目。比如记叙文,是按时间的先后,还是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是按人物出场的顺序,还是按先因后果;议论文,是按由总到分还是由分到总,段与段之间是按并列式还是递进式,诸如此类,都要先 有了明确的标准,再进行调整。 二、补 “补”主要是通过对疏漏、残缺之处加以补充,使文章更加全面完整。比如议论文,在阐述某个观点时,是否只分析了事物的正面、主流、成绩和长处,而没有辩证地看到其反面、支流、问题和短处,是否只有前因而无后果,只有伏笔而无照应,是否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是否有必 要的中心句、点题句。同时,在修改时要注意用一些必要的过渡词,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反之”、“既然……那么……”、“不仅……而且……”,注意用一些过渡的短语。如“一言以蔽之”、“综上所述”,用一些过渡的句子或语段。这些必要的过渡,将使文章更加完整而严谨。 如果是记叙文,要看看那些表示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词语有没有。如没有,恰当地补出来,将使文章线索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 其他如漏掉的标点、字、词、不完整的句子,也要边修改边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