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两年来,对1000例经胃镜诊断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进行了观察总结,并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了极大帮助。 1观察对象 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系我院内窥镜室胃镜诊断病例,并经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男520例,占52%;女480例,占48%,年龄12~80岁。胃黏膜轻度炎症243例,占24.3%,中度炎症516例,占51.6%,重度炎症241例,占24.1%,其中伴腺体萎缩者98例,占9.8%,轻度萎缩60例,中度萎缩28例,重度萎缩10例。肠上皮化生156例,占15.6%,其中轻度92例,中度48例,重度16例;不典型增生者8例,占0.8%,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2例;胃镜下有糜烂者140例,占14%;有胆汁反流者115例,占11.5%。 2临床表现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程度与胃镜所见的病变轻重程度并不一致。在此,我们为了更加详细的观察病例,对临床所表现症状进行归纳(表1)。表1本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胃痛820例,占82%,胃胀843例,占84.3%,以上两症在其他诸症中病例最多,为最常见症状。通过观察,患者胃痛多为虚寒所致,喜温喜按,中医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阻滞,部分胃痛连胁,属肝气犯胃或脾虚肝郁范畴;胃虽胀满,但无胀急之形,故为中焦虚寒,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当胃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再受理化或生物因素刺激,致胃肠道过度膨胀或逆蠕动,而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嗳气等胃气上逆表现。泛酸、嘈杂可分为寒、热两种情况,其中热证多属肝胃不和、肝气犯胃所致,寒证多属中焦虚寒,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所致。中医认为便溏是脾虚所致,而便结则多与脾胃阴虚,气机失调有关。 3舌象、脉象表现及分析见表2,表3。表2本组患者舌象表现表3本组患者脉象表现根据表2、表3可以看出,本病舌象以淡、红为多,提示病势多数较为轻浅,而胖大舌、裂纹舌、齿痕舌为脾虚的表现,舌暗、有瘀斑则表明体内气血不和甚则气滞血瘀,苔黄为热,苔白为寒,苔腻则反映为脾虚失运,水湿难化而停聚体内。病例中以细、沉、缓脉多见,故本病以虚脉为多。 4中医辨证分型及讨论通过对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分析,我们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虚湿阻、脾胃阴虚、气滞血瘀、肝脾不和四型。脾虚湿阻者,胃胀、纳差、呕恶、便溏症状多见,舌质多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腻,脉滑或细滑;脾胃阴虚者,嘈杂、口干、烦热、便结症状多见,舌质多红或暗红,舌苔黄或少苔、无苔,脉细、沉、缓。气滞血瘀者,胃痛症状突出,舌体多瘀斑,脉细。肝胃不和者,泛酸、胁胀、嗳气、灼热症状多见,舌质红,苔黄或白,脉弦、弦滑。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涉及中医脾、胃、肝三脏,但我们认为脾虚是基本病理生理,因脾气虚弱,肝气作用太强,疏泄太过,则木旺克土,导致临床肝胃不和症状;脾虚则湿不化,阻碍气机,则导致脾虚湿阻症状;同时脾气虚弱,气机不畅,易致气滞血瘀症状。故而通过我们对慢性胃炎的观察和分析,为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及用药。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治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治 一、诊断 二、(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2.西医诊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 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中医辨证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谈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为各种有害因子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胃粘膜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能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反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精神紧张或压力、遗传因素及某些慢性病影响等。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儿童以前者为多(占95%以上),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慢性胃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也是反复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因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单凭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因HP感染是常见原因,故应常规做HP感染的检查,以便确定是否给予HP根除治疗。 【病史要点】 1.询问腹痛的病程、发作时间、有无发作间歇、发作诱因;记录腹痛与饮食的关系;腹痛的部位、性质。 2.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纳差、反酸、嗳气、上腹饱胀。 3.询问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有无腹痛发作即感便意、排便后即腹痛缓解。 4.有无黑便、呕血。

5.了解有无胃病家族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 药、糖皮质激素史,有无饮食不良习惯。 【体检要点】 1.腹部检查,腹部有无固定的压痛部位(常代表病变部位)、有无包块、腹水征等。 2.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有无贫血。 【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首选检查方法。能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内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粘液斑或/和胆汁反流。患HP相关胃炎时,还可见胃窦粘膜微小结节形成。 2.钡餐检查:非创伤性检查、但病变检出率不高、准确性差,可作为胃镜的补充检查手段。可见胃窦部激惹征,粘膜纹理增粗、迂回或锯齿状,幽门前区半收缩状态等。 3.病理学检查:胃镜下钳取胃粘膜做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有无炎症、区分急性与慢性、炎症是否活动、炎症分度(轻、中、重)。 4.HP感染的检查:HP是儿童慢性胃炎常见原因,因此,慢性胃炎患儿均应做HP感染的检查。检查方法有: 1)细菌培养

急、慢性胃炎合理用药

急、慢性胃炎合理用药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合理用药 胃炎是胃黏膜对损伤的炎症反应,胃炎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内镜下可见到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甚至溃疡形成,多由于病原微生物或者毒素、药物、急性应激、缺血以及胆汁反流所引起。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我国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 1 临床表现 1.1 急性胃炎临床表现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多于进食后数小时至24h内发作,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严重者呕吐物略带血性。伴急性肠炎者可有腹泻、发热、脐周疼痛,严重者有脱水等。体检可有上腹或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 1.2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慢性胃炎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

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我。萎缩性胃炎的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舌乳头萎缩。可伴有贫血,在我国发生恶性贫血者罕见。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此系胃黏膜屏障遭受破坏而发生急性胃黏膜糜烂所致。慢性胃为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2 胃炎合理用药 2.1 清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HP可使胃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但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有限。目前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已证明有效的方法,是以铋剂为中心加上两种抗生素即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2周;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2周;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mgq-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或以抑酸为中心加上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1周;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HP的根治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临床症状者主要为消化不良,上腹胀闷、疼痛、嗳气、反酸、灼热、胃纳减退等等,无特异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胃黏膜的病理炎症、萎缩的轻重无明显相关性。 一些慢性胃炎,依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标准诊断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治疗与一般的慢性胃炎有所区别。 慢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1. 无临床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须特殊治疗;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中、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3. Hp相关性胃炎是否均需根除Hp尚缺乏统一意见。国内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对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临床症状者根除Hp。主张有Hp感染者都应根除Hp,什么食物能够最快、最方便的抑制这种细菌?中医一般都推荐食疗方法养胃口服樉渭丸 樉渭丸原料中含有亚麻酸、亚麻油、天然双歧杆菌成分,能够有效抑制、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质,可以覆盖在胃溃疡表面防止食物对溃疡的伤害,具有修复胃溃疡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消化、润肠通便。三重养胃作用。 根除Hp可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改善,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 4. 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为主要表现者,可根据病情或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5.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表现者,可应用促动力药。 6. 伴胆汁反流者则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制剂。 7. 具有明显与进食相关的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表现者,可应用消化酶制剂。

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1 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2 临床表现 2. 1 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惫,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2. 2 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少数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 3 类型 3. 1 主要有浅表性( 非萎缩性) 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 A 型胃炎、胃萎缩) 和多灶萎缩性胃炎( B 型胃炎、胃窦萎缩) 。另有特殊型胃炎如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所致之胃炎。 4 诊断标准 4. 1 内镜诊断 4. 1. 1 浅表性胃炎可见红斑( 点状、片状和条状) 、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 黏膜水肿、出血等基本表现。 4. 1. 2 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 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后者系伴增生性病变所致。 4. 1. 3 取材活检根据病变情况和需要,建议取2 ~ 5 块活检组织。 4. 2 病理组织学诊断 4. 2. 1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4. 2. 2 慢性胃炎有5 种组织学变化应分级,即Hp 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 级。 4. 2. 3 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 为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异型增生( dysplasia) 和上皮内瘤变 (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是同义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早期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 4. 3 病因诊断 Hp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应作为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测。萎缩性胃体炎可由Hp 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疑似自身免疫所致的萎缩性胃体炎应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B12 水平和相关自身抗体( 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等。 诊断内容包括胃炎类型、分布范围( 胃窦、胃体和全胃) ,是否伴糜烂或胆汁反流,对病因也应尽可能描述。例如: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 阳性。 5 治疗 5. 1. 1 一般治疗饮食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消除患者疑虑,调整精神情绪,保持心情 乐观、舒畅、平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与

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关键字:慢性胃炎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与治疗的研究成了世界消化病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和治疗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进展。作者复习近5年来主要的英文文献,综述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并提出在我国条件下如何认识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和实施治疗的一些看法。本文涉及的慢性胃炎不包括有壁细胞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也不包括1990年悉尼会议分类中的各种特殊类型慢性胃炎(如:反应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慢性胃炎,病毒感染和霉菌感染等)。本文涉及的慢性胃炎包括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胃炎。前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胃炎。 一、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 慢性胃炎的临床意义有2,①反复发作消化不良的症状,影响生活品质;②极少数慢性胃炎可以发展为胃癌。尽管过去有学者提出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潰疡有关,但是近年来,这一观点没有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同样过去曾认为慢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目前对此普遍持否定看法,甚至认为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也极少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 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不良是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要特点是慢性和反复发作。有学者发现65%的慢性胃炎患者在3年后可发生同样的消化不良症状。另外,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2—20个月后有86%的患者仍然有症状。普遍认为胃粘膜炎症不一定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大

量证据表明胃粘膜炎症消退与否与消化不良症状缓解与否无明显关联。同样也未能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症状。但是不少学者相信部分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因为根治幽门螺杆菌之后,消化不良症状好转。有学者发现胃粘膜嗜中性白细胞的侵润与症状有关。目前普遍认为产生消化不良的机制可能是①胃排空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小肠运动功能障碍);②胃及小肠对机械性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变化;③肠胃返流的异常;④进餐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的减弱;⑤心理因素。慢性胃炎有无合并萎缩或肠化,及胃粘膜炎症所在部位(如是以胃体为主或以胃窦为主,或全胃炎)都与消化不良症状轻重及表现形式无关。Stanghellini等的一篇没有对照组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女性,中—重度餐后腹胀,呕吐和无中—重度的上腹痛提示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系胃排空延缓所致。 (二)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极少部分慢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1998年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荟萃分析,收集了Medline上的资料和1994—1996年三年间世界上五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按照严格的统一的规范选择了其中19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他们认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与胃癌有定性关系。日本学者2002年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前瞻性有对照组的研究应该是近年来最有说服力的重要研究之一。他们研究对象有1526名,平均随访时间为7.8年。监测幽门螺杆菌的手段有三,组织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实验。三者之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就被认为是阳性。这样大大减少了假阴性的可能。他们发现 2.9%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发生胃癌,幽门螺杆菌阴性者中无一例发生胃癌。并且 4.7%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发生胃癌。他们的研究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都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合并严重萎缩,以胃体为主的胃炎以及肠化更可能发生胃癌。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促炎症多态性IL-1

从中医角度看慢性胃炎的病因

从中医角度看慢性胃炎的病因 2011091018 谢凤仪 摘要: 体现 在饮食不节、气温、其它脏腑的病患、精神因素、气滞血瘀这些因素对脾胃的不良影响。长期期饮食不当可引起慢性胃炎,要注意冬季及季节交替时防寒保暖,“六腑以通为用”,情志影响的主要脏器有肝、心、脾等,胃并不是独立的一个器官,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血气滋养 慢性胃炎产生的中医病因与人体内外诸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胃腑具有主受纳、腐熟水谷、宜和降的特性,所以慢性胃炎的发生,是由于胃腑的功能发生改变而形成。。 慢性胃炎多虚实兼见,夹杂,常久病入络,多有血瘀之症。 体现在以下因素的影响: 饮食不节是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则是胃腑受纳超过负荷的正常阈,过重是胃络气血濡养不足,时间太久则可发生慢性胃炎;过饥则主纳、主动之性无法正常进行直接导致胃络的磨损;过冷食物可使胃腑寒凝缓行,阻碍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过热食、物则使胃络直接受灼,血络受到破坏,阴津耗伤过甚,胃腑本身滋养缺损,时间太久均可出现慢性胃炎;食过硬食物,增加胃腑纳、腐功能的负担,影响胃络气血的运行,故可形成慢性胃炎或加重活动病变;饮酒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样直接损伤胃络,营养失当以形成慢性胃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期饮食不当,如长期酸辣食物刺激,人、饮用浓咖啡、浓茶、饮酒、暴饮暴食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气温对慢性胃炎活动期的影响是很大的,历来由于医家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与经验不同、各地风土气候差异、患者年龄、职业、体质有殊,因而造成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各有不同。如延边系东北,四季分明。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与寒冷刺激有关,春、秋发病率高且无差别与气温骤变有关;在新疆干燥寒冷环境下生活,人的机体会由于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健康水平和患病状况西北(新疆地区)民众,受干燥寒冷环境气候影响,新疆地区慢性胃病以脾胃虚寒、胃阴不足为多见。寒邪直入

【实用】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明显增高,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患者感染率一般为70%?90%。其他原因如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噪美辛(消炎痛)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并使胃腔内肝反弥散至胃黏膜内,刺激肥大细胞,促进组胺分泌,引起胃壁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而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此外,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酒、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及胃部深度X线照射也可导致胃炎。我国胃炎多以胃窦部损伤为主,炎症持续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慢性胃炎的发病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体萎缩性胃炎常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节律性,一般于食后为重,也常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全身衰竭、乏力、精神淡漠,而

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 2.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诊断要点】 1.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所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早期胃癌、胃溃疡等疾病。中年女性患者应作胆囊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的可能。 内镜和组织学诊断以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为依据。 (1)分类: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非萎缩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2)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胃体和全胃。 (3)诊断依据:非萎缩性胃炎表现为红斑(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黏膜呈颗粒状,血管透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4)活检取材:取2?3块标本,胃窦小弯1块和大弯1块及胃体小弯1块。标本须分开装瓶,并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 (5)组织学分级标准:有5种形态变量要分级(Hp、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的调查报告

慢性胃炎的调查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和工作上的压力的加剧,一些人开始饮食无常,从而严重营养的胃的消化功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胃炎疾病,其结果不但可能并发其它的疾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或大或小的困扰,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完善。【关键词】慢性胃炎;疾病;调查;预防;知识 【正文】 一、调查目的:本课题旨在使自身以及社区人员能够对慢性胃炎有所了解,积极做到三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慢性胃炎的分类和病因等胃炎的基本知识,社区人员对胃炎的了解程度以及社区人员患胃炎情况等。 四、调查时间:2012年4月7日至2012年4月8日(双休日) 五、调查方式:1.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处查找有关资料。 2.与社区人员交谈。 3.经行问卷调查 六、调查结果:慢性胃炎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炎症。 1 慢性胃炎分类 慢性胃炎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分成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2 慢性胃炎原因 2.2慢性胃炎原因 2.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通过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Vac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

因(cag A)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少有自发清除,因此慢性胃炎常长期持续存在,少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 2.2饮食和环境因素 世界范围的对比研究显示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的地区差异大体与地区间胃癌发病率的差异相平行。这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还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外的其他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3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PCA),伴恶性贫血者还可查到内因子抗体(IFA);本病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上述表现提示本病属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阻碍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恶性贫血。 2.4 其他因素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如阿司匹林、速效感冒伤风胶囊)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 3 慢性胃炎症状 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无这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发表时间:2016-10-31T14:12:34.6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9期作者:任怡 [导读]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选煤厂实业分公司卫生所山西太原 030023) 【摘要】慢性胃炎可将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中医“胃痛”、“痞满”、“胃缓”、“噪杂”等范畴。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可从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浊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停滞等方面进行辨证治疗。慢性胃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慢性胃炎;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57-02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耻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较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胃病者,腹真胀,胃脘当心而痛。”并较早认识到胃痛发病与肝郁有关,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古代文献中常称本病为心痛,如《外台秘要·心痛篇》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壮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所说的胃心痛即包括胃[1]。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有效的改善症状。 1.慢性胃炎的辨证治疗概括如下 1.1 肝气犯胃 证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腕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缓,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多由情志不遂,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治疗之法当以疏肝和胃为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芍药、川芎、香附、枳壳、郁金、陈皮、木香等。若肝胃郁热则加入黄连、竹茹,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而行气药大多辛温香燥,每易好气伤阴,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可久用。对气阴不足者,宜用旋复花、佛手花、厚朴花、苏梗、苏叶、枇杷叶等质轻气薄之品,以达降逆不伤中,理气不破气之妙。胃脘胀痛较甚者加炒川楝、荔核。此型如取公孙,内关用“灵龟八法”择扎九针,施术效果较好。研究证明,疏肝和胃法具有兴奋胃肠,增加蠕动,促进分泌的功能。 1.2 脾胃虚寒 证见胃脘冷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多由饥饱失常,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损,均能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或过服寒凉药物,或嗜食寒凉饮品而损伤脾胃阳气,导致中焦虚寒。治疗之法,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方用理中丸合良附丸加减。常用药物:干姜、人参、炒白术、甘草、高良姜、乌药、制香附等,泛吐清水者加半夏、吴茱萸、陈皮;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痉挛性疼痛加白芍、甘草。本型多由素体阳虚或久病失治误治发展而来,治疗颇为棘手。且温热药多为辛温燥烈之品,应用时必须掌握尺度,中病即止。待症状缓解后,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胃安中。如能配合艾灸中脘、天极、足三里,每日一次,效果更佳。 1.3 湿浊中阻 证见胃脘痞满,窒塞不适,呕恶少食,倦怠懒言,舌淡苔腻,脉缓。多由饮食不洁,或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利,湿浊內停。治疗之法,当以健脾化湿,和胃宽中,方用平胃散加减。常用药物:苍术、白术、陈皮、半夏、厚朴、白豆蔻、薏苡仁、藿香;若湿阻化热而成湿热之症者,治当清热化湿,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浊中阻,自当应用燥湿化湿之品。但脾喜润恶燥,若过用去湿之剂,必损及胃。可在临床症状缓解之后,适当选用藿香、苏叶、佩兰、代代花等,取其芳香行气作用,既芳香化湿浊,又不滞塞气机。 1.4 胃阴亏虚 证见胃脘灼痛隐隐,嘈杂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多由嗜食辛辣香燥之品,或饮酒过度,或热病伤津,导致脾胃损伤,胃阴亏耗,胃失濡养所致。治疗之法当以滋阴生津,和中止痛为主。方用一贯煎合左金丸加减。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山药、玉竹、黄连、知母、芦根等。本型临床比较常见,多病程缠绵,久治难愈。因胃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在治疗其它证型时尚恐损及胃阴,况本为胃之阴津不足,更易变生诸症,故辨证尤应小心谨慎,时时顾护胃阴。为防止滋阴药腻滞碍胃,常配伍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化滞之品,及香橼,佛手等理气之品。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 1.5 瘀血停滞 证见胃脘刺痛或掣痛,痛有定处,持久不愈,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多由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胃病日久,久痛胃络受阻,瘀血內停所致。以活血化瘀,和胃止痛为治则,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而成,常用药物:丹参、郁金、三七、延胡索、五灵脂、蒲黄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胃痛起初在气,气滞日久则血性不畅,瘀阻胃络,为增强治疗效果,常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配伍行气之品,加以砂仁、木香、枳壳、檀香行气和胃,还应根据辨证论治配合其它药物,瘀热者,配赤芍、茜根以凉血活血;痛甚者加延胡索、三棱、莪术;气虚者,配黄芪、党参以益气行血。活血化瘀法能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溶解血栓,抗纤维化,从而促进胃黏膜的恢复。 2.讨论 以上各类证型在临床上既可单独存在,又可相互兼夹,而后者更为常见,多为虚实夹杂之侯,临床上综合分析,灵活辨证。笔者认为,不论何种类型,在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有胃络瘀阻的因素存在,更在分型论治的基础上,适当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现代医学表明,活血化瘀药不但有止血止痛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胃黏膜血液的循环,消除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病灶恢复,防止组织异型增生,对慢性胃炎伴癌前病变者更加适宜。本病的发生与肝郁气滞,木郁克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期间除注意饮食调理外还应注意心理健康,避免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两年来,对1000例经胃镜诊断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进行了观察总结,并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了极大帮助。 1观察对象 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系我院内窥镜室胃镜诊断病例,并经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男520例,占52%;女480例,占48%,年龄12~80岁。胃黏膜轻度炎症243例,占24.3%,中度炎症516例,占51.6%,重度炎症241例,占24.1%,其中伴腺体萎缩者98例,占9.8%,轻度萎缩60例,中度萎缩28例,重度萎缩10例。肠上皮化生156例,占15.6%,其中轻度92例,中度48例,重度16例;不典型增生者8例,占0.8%,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2例;胃镜下有糜烂者140例,占14%;有胆汁反流者115例,占11.5%。 2临床表现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程度与胃镜所见的病变轻重程度并不一致。在此,我们为了更加详细的观察病例,对临床所表现症状进行归纳(表1)。表1本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胃痛820例,占82%,胃胀843例,占84.3%,以上两症在其他诸症中病例最多,为最常见症状。通过观察,患者胃痛多为虚寒所致,喜温喜按,中医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阻滞,部分胃痛连胁,属肝气犯胃或脾虚肝郁范畴;胃虽胀满,但无胀急之形,故为中焦虚寒,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当胃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再受理化或生物因素刺激,致胃肠道过度膨胀或逆蠕动,而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嗳气等胃气上逆表现。泛酸、嘈杂可分为寒、热两种情况,其中热证多属肝胃不和、肝气犯胃所致,寒证多属中焦虚寒,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所致。中医认为便溏是脾虚所致,而便结则多与脾胃阴虚,气机失调有关。 3舌象、脉象表现及分析见表2,表3。表2本组患者舌象表现表3本组患者脉象表现根据表2、表3可以看出,本病舌象以淡、红为多,提示病势多数较为轻浅,而胖大舌、裂纹舌、齿痕舌为脾虚的表现,舌暗、有瘀斑则表明体内气血不和甚则气滞血瘀,苔黄为热,苔白为寒,苔腻则反映为脾虚失运,水湿难化而停聚体内。病例中以细、沉、缓脉多见,故本病以虚脉为多。 4中医辨证分型及讨论通过对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分析,我们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虚湿阻、脾胃阴虚、气滞血瘀、肝脾不和四型。脾虚湿阻者,胃胀、纳差、呕恶、便溏症状多见,舌质多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腻,脉滑或细滑;脾胃阴虚者,嘈杂、口干、烦热、便结症状多见,舌质多红或暗红,舌苔黄或少苔、无苔,脉细、沉、缓。气滞血瘀者,胃痛症状突出,舌体多瘀斑,脉细。肝胃不和者,泛酸、胁胀、嗳气、灼热症状多见,舌质红,苔黄或白,脉弦、弦滑。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涉及中医脾、胃、肝三脏,但我们认为脾虚是基本病理生理,因脾气虚弱,肝气作用太强,疏泄太过,则木旺克土,导致临床肝胃不和症状;脾虚则湿不化,阻碍气机,则导致脾虚湿阻症状;同时脾气虚弱,气机不畅,易致气滞血瘀症状。故而通过我们对慢性胃炎的观察和分析,为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及用药。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 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

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谈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5-04-29T11:38:42.4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郑玉霞宫培艳邢艳陈翠杰李霞王清 [导读]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尤其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利于消化。禁烟甚为重要。 郑玉霞宫培艳邢艳陈翠杰李霞王清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和诊断。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就诊的48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结果:48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痊愈25例,有显著效果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治疗;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19-01 慢性胃炎系指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黏膜浸润为主,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一般无黏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就诊的48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患者年龄25~55岁,最短有1年病史,最长15年病史,患者均有上腹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不同症状出现 1.2方法 1.2.1 防治致病因素 1.2.1.1饮食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最好戒酒或尽量减少饮酒,尤其是烈性酒[2]。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浓茶、咖啡、辛辣食物,过重的调味品等。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尤其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利于消化。禁烟甚为重要。因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粘膜并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并能致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粘膜血流,降低胃粘膜的保护功能。 1.2.1.2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如果因其他病情需要服用此类药物,应与胃粘膜保护剂或抗酸药同时应用。 1.2.1.3防治胆汁返流:可用消胆胺以络合返流到胃内的胆盐,减少胆汁酸对胃的不利影响。用量为每次3g,每日3次。为了减少胆汁返流,可应用促胃运动药,促进胃排空以减少胆汁返流入胃。可用多潘利酮、小剂量红霉素、胃复安或西沙比利。另外应治疗易导致十二指肠胃返流的疾病,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功能不全等疾病。 1.2.1.4抗HP治疗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因素。清除或根除HP感染可使HP相关性胃炎得到改善。目前主要应用抗HP治疗的药物是胶体铋和抗生素。虽然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许多抗生素对HP均有效,但根据临床应用观察认为羟氨苄青霉素(口服,每次1g,每日2次)、灭滴灵(口服,每次0.4g,每日2次)、四环素(口服,每次0.25g,每日3~4次)等疗效较好。胶体铋有杀灭HP的作用,常用的有胶态次枸缘酸铋(CBS)及次水杨酸铋(BSS),前者目前市售有冲剂及片剂,每次应用110~120mg,每日4次,2~8周为一疗程。单用胶体铋(CBS)对HP的清除率为40%~80%,根除率为20%~30%。若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其对HP的根除率。 1.2.2胃粘膜保护剂 1.2.2.1胶体铋:CBS不仅可杀灭HP,还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它可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胃粘液的分泌,与胃粘膜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网络样结构,附着在胃粘膜表面,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用法及用量同前。 1.2.2.2硫醣铝:进到胃内后形成一层胶体保护膜,覆盖在胃粘膜表面上。它还有吸附胆汁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以减少它们对胃粘膜的损害。据认为它还可促进内生前列腺素的合成。用法:每次1g,每日4次,餐前服用。如为片剂,最好嚼细后服用。 1.2.2.3合欢香叶酯可促进胃粘膜上皮更新,增强胃粘膜的修复能力。用法:每次15~20mg,每日4次。 1.2.2.4麦滋林-S颗粒剂:本品1g内含有水溶性奠(1.4=甲基-7-异丙奥-3-磺酸钠)3mg及L-谷氨酰胺990mg。水溶性奥有抗炎、抗过敏、抗胃蛋白酶及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L-谷氨酰胺可促进氨基己糖、粘多糖的合成,故具粘膜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亦可作为消化性溃疡辅助治疗药。用法:1包(含0.67g),每餐前半小时冲服。 1.2.2.5其他胃膜素对胃粘膜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生胃酮由于副作用大,很少应用。前列腺素制剂由于价格昂贵,国内极少应用。 1.2.3对症治疗 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可因胃炎的类型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慢性浅表性胃炎(尤其是胃窦部胃炎)、糜烂性胃炎(包括隆起糜烂性胃炎)可以上腹痛为主及胃酸增高等现象,对此类患者可给以解痉止痛药如普鲁苯辛、颠茄合剂等,同时给以抗酸药如氢氧化铝胶、胃舒平、胃必治、东得胃及H2受体拮抗剂等。糜烂性胃炎并消化道出血时则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胃酸偏低,可有腹胀、食差、消化不良等症状。对确有胃酸低的患者可给以弱酸治疗,用1%稀盐酸5~10ml每餐前15分钟服用(或维生素C片0.1~0.2g),可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亦可食用少量食醋。对腹胀者可用促胃肠运动药,如多潘利酮、小剂量红霉素、西沙比利等。亦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1片,每次50mg,每餐前1次。根据我们的对照观察,用维生素B1片较大剂量与多潘利酮10mg,每日3次应用,对改善腹胀等症状无明显差异。 2.结果 48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痊愈25例,有显著效果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常见病,可引起许多消化功能不良的症状。我国学者对一些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患者的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多归咎于慢性胃炎。国外学者对有明显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而无明显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现象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详见本章第七节。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研究NUD,并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作出重新评价。尽管如此,慢性胃炎的诊断在我国仍应用较广[3]。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食物及药物因素:进食过冷、过热、有刺激性或粗糙食物,暴食、饮酒、吸烟、饮浓茶、咖啡等均可使胃粘膜受损而致慢性炎症。因其他疾病长期服用某些化学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亦可损害胃粘膜致炎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理论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理论 *导读: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症状表现,但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的症状求治,临床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肉眼和病理活检来确定。……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虽然病因不明,而病理过程基本相似,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由于胃粘膜的再生改造,腺窝层的剥脱变性和坏死,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形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同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变化。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症状表现,但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的症状求治,临床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肉眼和病理活检来确定。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1)肝胃不和型:

主要证候:①胃院胀痛或痛串两胁。②嗳气频繁。③嘈杂泛酸。次要证候:①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②胆汁返流。 舌象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象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项和次症1项,舌脉象基本符合。具备任何1条者即可确定。(2)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 主要证候:①胃院隐痛。②胃痛喜按喜暖。③食后胀闷痞满。④纳呆少食。⑤便清腹泻。⑥乏力四肢酸软。 次要证候:①胃粘膜红白相问以白为主。②粘液稀薄而多。③胃酸偏低。 舌象脉象:①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②脉沉细。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证3项,舌脉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两项和次症1项,舌脉基本符合。具备任何1条即可确定。 (3)脾胃湿热型: 主要证候:①胃院灼热胀痛。②口苦口臭。③尿黄。④院腹痞闷,渴不欲饮。 次要证候: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 舌象脉象: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脉紧。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1项及次症,舌脉基本符合。具备任何1条即可确定。 (4)胃阴不足型: 主要证候:①胃烷灼热疼痛。②口干舌燥。③大便于燥。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明显增高,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患者感染率一般为70%~90%。其他原因如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并使胃腔内H+反弥散至胃黏膜内,刺激肥大细胞,促进组胺分泌,引起胃壁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而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此外,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酒、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及胃部深度X线照射也可导致胃炎。我国胃炎多以胃窦部损伤为主,炎症持续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慢性胃炎的发病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体萎缩性胃炎常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节律性,一般于食后为重,也常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全身衰竭、乏力、精神淡漠,而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 2.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诊断要点】 1.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所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早期胃癌、胃溃疡等疾病。中年女性患者应作胆囊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的可能。 内镜和组织学诊断以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