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前六章)上课讲义

最新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前六章)上课讲义

最新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前六章)上课讲义
最新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前六章)上课讲义

第一章、绪论

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求的

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意义: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美化、香化的主体材料,是园林事业的主要组成元素和重要内容。

植物品种:是经过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园林植物品种的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另外品种有着明显的地区性和时间性。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作用:绿化美化作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民族地区性、历史阶

段性)、科学价值。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

概念: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

设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内容: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资源的收集

主要任务:改良各类观赏植物的性状、保持其优良的品种特性、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与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植物栽培学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是育种的理论基础,育种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遵循遗传学原理

育种和栽培是相辅相成的。园林育种离不开栽培学,没有栽培良好,长势旺盛的园林植物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是很难育出优良品种的,而且园林植物新品种一旦培育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保障,品种的优良特性是很难显现出来的。

你对我国园林植物育种有什么建议

1、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究

2、突出抗性育种和适应商品生产的育种目标

3、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4、促进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种苗业规模化、产业化

5、加强对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

6、探索育种新途径、新技术

7、拓展传统名花的育种方向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策略

育种对象选择的主要依据

1、相对集中和相对稳定地确定育种对象:确定主要研究对象

2、把握育种对象的优势:我国育种对象的选择应选起源于中国、种植资源丰富、市场需求

迫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园林植物

3、合理布局:育种基地接近主产区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第三章、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意义:

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

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

3、基础研究的试验材料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变异丰富

4、品质优良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成因

1、地形复杂

2、气候多样

3、历史悠久

4、文化丰富

种质资源的创新

种质资源的创新,简称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种质创新的主要方法: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种质创新的基本思路:1、种质改进:对现有种质某一性状的强化,将同属或同种该性状的

所有优良基因集于一身,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种质改进的遗传基础:基因的剂量效应

2、种质扩展:通过聚合杂交,将各个物种或种源的所有性状聚合到同一个杂交后代中

种质扩展的遗传基础:基因互作,尤其是非等位基因或异源基因的互作

第四章、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

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使引种植物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称为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驯化的意义:

1、引种驯化是快速丰富本地植物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2、引种驯化是快速实现园林植物良种化的一条捷径

3、引种驯化可以充实育种的种质资源,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材料

4、引种驯化工作在整个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简单引种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1、简单引种是园林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不需要改变其遗传基础就可以适应

新环境

2、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3、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表现型

4、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将能驯化成功,这种适应范围收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

驯化引种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1、植物群体中不同有性繁殖后代的个体间存在遗传组成上的差异

2、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

3、突变现象的存在,也使得不同个体的遗传组成存在差异

第五章、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从现有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提纯、比较鉴定和繁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选择的作用和意义

1、选择是生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2、选择是贯穿育种工作始终的重要环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原则

选择育种的方法:

1、混合选择法如果对原始群体的选择只进行一次就繁殖推广,称为一次混合选择

如果对原始群体进行不断地选择之后用于繁殖推广,称为多次混合选择优点:简单易行,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及繁殖材料,保持较丰富的遗传性

缺点: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2、单株选择在整个育种过程中,若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称为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果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然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称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优点:能选出可遗传的变异,可追溯其系谱,可鉴别单株和家系的基因型,有效淘汰裂变基因

缺点:占用较多的土地,单株一次留种有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应用生产

单株——混合选择法: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然后在优良的株系内进行一次或多次混合选优

优点:一次单株选择,可淘汰不良株系,以后混选,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种子量较大

缺点:纯化速度不及多次单株选择快

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一次至多次混合选择,然后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选优

优点:多次混选,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

缺点:纯化速度不及单株选择快,最后一次种子量小

3、评分比较选择法

4、相关性状选择法

5、全息定域选种法

6、无性系选择法

芽变: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变异的芽萌发长成枝条或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

类型不同的现象称为芽变

芽变包括由突变的芽发育成的枝条和繁育而成的单株变异

芽变育种: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将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芽变选种的意义

1、增加了植物种质,丰富了植物类型

2、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3、可直接从中选出优良的新品种

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多样性

芽变在植株形态、枝叶(蔓性、曲枝、垂枝)、色素的变异(叶绿素、花色素、果实色泽)、开花期、能育性、抗逆性等

2、芽变的重演性

指同一品种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单株上重复发生,其实质为基因突变的重复性

3、芽变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有些芽变很稳定,性状一经发生改变,在其生命周期中可长期保存,有的突变会发生回复突

4、芽变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芽变是少数基因的突变的染色体变异,所以这些突变能引起的变异性状也是有限的

芽变多效性,伴随某一芽变性状的出现,植物的许多其他性状也发生改变

5、芽变性状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之间经常发生性状相似的突变

组织发生层或组织原层:L1:表皮层L2:外皮层和孢原组织L3:内皮层、中柱及输导组

同质实体:正常情况下,L1、L2、L3的细胞都具有一样的遗传物质基础,称为同质实体

周缘嵌合体:层间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扇形嵌合体:层内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1、基因突变

2、染色体结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细胞质突变

我们确定基因突变的主要标志:

1、没有细胞学的异常

2、杂合子正常分离

3、突变能够恢复

正突变:由基因的显性突变成隐性(A——a)

逆突变:由基因的隐性突变成显性(a——A)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易位、倒位、重复及缺失

第六章、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有性杂交育种分为近缘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近缘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的类群或品种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育种:利用不同种间或不同属间杂交,或地理上相距很远的不同生态型间的植株杂交

有性杂交的目的:获得重组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

有性杂交育种的意义:

1、综合双亲优良性状

2、产生新的性状

3、产生超亲性状

有性杂交育种的类别:

1、单交(A*B)与回交(A*B)*A(B)

2、多系杂交:添加杂交[(A*B)*C]*D合成杂交(A*B)*(C*D)

3、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亲本选择: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亲本选配: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两个或几个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

亲本选择的原则:

1、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状

2、掌握育种目标所要求的大量原始材料

3、亲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4、优先考虑一些少见的有利性状和珍贵类型

5、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要强

6、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亲本选配的原则:

1、亲本性状互补

2、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组配

3、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4、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

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6、注意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杂交亲和性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 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 不定胚生殖: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孤雄生殖: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近等基因系: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不定胚生殖: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孤雄生殖: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近等基因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重组近交系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doc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花卉学 绪论 花卉的涵义和范围;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我国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国内外花卉事业(科研、生产等)发展概况。 第一篇 第一章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第二章花卉的分类 第三章花卉的生长与发育 第四章花卉与环境因子 第五章花卉栽培的设备 第六章花卉的繁殖 第七章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八章花卉的应用 第九章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第二篇 第一章露地花卉 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岩生花卉; 水生花卉学名;形态特征;产地与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园 林用途 第二章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 主要草坪植物;主要地被植物 第三章温室花卉 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亚灌木花卉;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蕨类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 第四章盆景艺术 盆景概念及简史;盆景分类及艺术流派 (二)园林树木学 绪论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 科学遗产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方法;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树木的生命周期;树木的年周期;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树 木的整体性及其生理特点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地 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城市环 境概述 第一章园林树木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 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第十章园林树木的修剪与整形 第十一章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第二篇各论 国产习见园林树种以及国外产著名种类 包括:学名;形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基本概念、植物资源及分布、分类、生长发育以及和环境间 的相互关系;常见和主要种类的所在科属及学名、栽培繁殖方法及其在 园林中的应用。 四.试卷结构 1.园林植物的拉丁学名互译(20分) 2.名词解释(40分) 3.填空题(30分) 4.综合性答题(60分)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时间:3小时 六.主要考试书 1.《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王莲英 2.《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陈有民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复习资料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 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851园林植物学

851《园林植物学》 园林树木学部分 绪论 0.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 0.2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内容 0.3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0.4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概况 第1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1.1植物学分类方法 1.1.1 植物分类的等级 1.1.2 植物命名法 1.1.3 植物分类的依据 1.1.4 植物分类检索表 1.1.5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2 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1.2.1 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 1.2.2 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 1.2.3 依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 第2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2.1树形 2.1.1 树形的观赏特性 2.1.2 树形分类 2.2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2.2.1叶形 2.2.2叶色 2.3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2.3.1花相理论 2.3.2 花的色彩 2.3.3花香 2.4园林树木的果及其观赏特性 2.4.1 果实的形状

2.4.2 果实的色彩 2.5园林树木的枝、干、树皮、刺毛、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2.6园林树木的意境美 第3章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作用 3.1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 3.2 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3.3 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3.4 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第4章园林树木的配植 4.1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4.1.1 综合性 4.1.2 科学性 4.1.3 艺术性 4.1.4 特色性 4.1.5 可塑性 4.1.6 经济性 4.2园林树木的配植方式 4.2.1规则式配植 4.2.2自然式配植 4.2.3 混合式配植 4.3园林树木群落的建造 第5章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5.1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5.2 庭荫树的选择与应用 5.3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 5.4 观花树的选择与应用 5.5 垂直绿化树的选择与应用 5.6 绿篱及造型树的选择与应用 5.7 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 5.8 地被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第6章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6.1 园林绿化树种调查 6.1.1 城市自然条件调查 6.1.2 城市绿化情况调查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 ⑴粮食安全问题⑵能源危机⑶环境恶化 2.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减少;东中部,西北部②农民种粮意向减弱;③气候因素; ④水资源短缺 3.生物进化的三要素: 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植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4.遗传改良: 指植物品种改良 5.品种: 植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某种植物的某种群体 6.品种的特性: 品种的三性(DUS):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7.植物育种学: ⑴性质: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⑵特点: 综合性;实践应用性⑶任务:

①选育优良品种;②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8.现代植物育种学的特点: ①育种目标提高;②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③种质资源工作得到重视与加强;④性状鉴定手段现代化,选育效率高;⑤开拓许多育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第1xx育种目标 1.作物的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3.高产 (一): 产量的形成: ⑴生物产量(biomass): 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经济产量(economic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⑵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源、流、库”学说: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O (2)任务: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 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优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 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 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 不超过4%o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有棉花、廿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夭然异交率在5%——50% 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 A、自交系品种: 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 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 杂交系品种: a>包括白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C、群体品种:a、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b、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D、无性系品种:a、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b、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品种。 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要素: (1)谷类作物-?般是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2)棉花是单位面积株数、株铃数、玲重和衣分;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__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作物育种学__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作物育种学__植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绪论 作物育种学__绪论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_绪论电子教案doc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作物育种学__作物繁殖方式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_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电子教案doc 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电子教案doc 第三章育种目标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育种目标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育种目标电子教案doc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引种和选择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引种与选择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五章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六章回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回交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回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七章诱变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1(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2(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九章倍性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4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5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电子教案doc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性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雄性不育性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电子教案doc 第十二章作物品质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答:1、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和创新。3选择额理论与方法。4人工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个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生产。 2、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 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3、作物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 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具体要求。 4、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5、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的不断的选择和训化,利用和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6、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用的某种作物 的一定群体。 7、长距离引种应注意哪些原则? 答:高纬度的作物引向低纬度1常日照植物北种南引开花推迟选早熟品种 南种北引开花提前选晚熟品种 2短日照植物则相反 8、远缘杂交的作用? 答:1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2 创造新作物类型 3 创造异染色体系: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异源染色体或其片段,可创造出异附加系、异替换系和易位系,用以改良现有品种。4 诱导单倍体:诱导孤雌生殖产生单倍体 5 利用杂种优势 6 研究生物的进化。 9、抗病虫育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10、转基因技术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争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 答:自古以来人们就从不断繁殖的动植物群体中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食物,通过有性杂交、观察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扩大繁殖、改良,以满足人们摄取更高食物水平的需要。然而传统的杂交育种耗时时间长,通常需要8-10年的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已在解决贫穷、饥饿和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营养不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营养含量的新技术,由此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据统计,1996年转基因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6亿美元,而且逐年上涨。 尽管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未曾平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步伐却从未停止过,在各种媒体上有关转基因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转基因技术进入农业领域的趋势将无法逆转,要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吃饭问题,转基因技术似乎必不可少,尽管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产品还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价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影响人类生育,发生基因突变等。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转基因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目前还没有有关转基因技术有害方面的报道,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与其安全性相比,转基因技术带给人类的好处缺失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能够生产出口味更佳的食品,而且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种抗逆性分常强、产量高并且便于储存和运输。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 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五、问答题 1.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2. 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 2、糊化温度 3、糙米率 4、精米率 5、整精米率 6、半矮生型 7、水稻的株高 8、始穗期 9、抽穗期 10、齐穗期 11、稻的学名 12、籼亚种的学名 13、粳亚种的学名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21、广亲和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北至,西起,东至。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和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 7、我国水稻区划分、、 、、、 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 、、、 、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 。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至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和 。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和 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普通稻米为。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和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