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7七上·龙江开学考) 按原文填空

(1)《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是一致的。

(2) ________,江入大荒流。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

(4)常恐秋节至,________。

(5)八月湖水平,________。

(6) ________,夕露沾我衣。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 (3分)(2018·常州) 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1分)

3. (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亡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契丹主怒其不拜()②安肯害我()

③既省母,遂复入契丹()④契丹主待之益厚()

(2)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今之贤者

A . 马之千里者(《马说》)

B .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 . 千里之能(《马说》)

D . 何陋之有(《陋室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由是汉人各安生业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

4.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

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

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5. (6分) (2017七下·徐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文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6. (14分) (2019七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

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

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②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2)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

答。

(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7. (1分)《观沧海》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沛国谯郡(现在安徽毫州)人。三国时________家、________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________》《观沧海》《________》等。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八上·温州月考)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时,为了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后又改回《红星照耀中国》。以《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书名有何好处?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2017·武汉模拟) 作文: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1-2、

1-3、

1-4、

1-5、

1-6、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1、

2-2、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1分)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7-1、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8-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