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

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

1.静力学

(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1-F2|≤F≤F1+F2.

(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

(5)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图1

(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2.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 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 α-μcos α)

(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1上,则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为N=m1+

m2(m2F),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 α.

(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9)超重: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直线运动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

时间等分(T):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比:v1∶v2∶v3∶…∶vn=

1∶2∶3∶…∶n.

②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3∶5∶…∶(2n-1).

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aT2,进一步有xm-xn=(m-n)aT2,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a=T2(Δx)=(m-n)T2(xm-xn).

位移等分(x):通过第1个x、第2个x、第3个x、…、第n个x所用时间比:

t1∶t2∶t3∶…∶tn=1∶(-1)∶(-)∶…∶(-).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v2(t)=2(v0+v)=2T(x1+x2).

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2(v1+v2).

③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2v1v2).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

v2(t)==2(v0+v),v2(x)=2(+v2).

4.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达式为x=At2+Bt,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B(m/s),加速度a=2A(m/s2).

5.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g(2h).

6.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上=t下=g(v0)=g(2H),同一位置的速率v上=v下.上升最大高度

7.追及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追不上的关键:v匀=v匀减.

v0=0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v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时间相等,位移相等.

A与B相距Δs,A追上B:sA=sB+Δs;如果A、B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Δs.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0,如果题干中的时间t大于t0,用

v0(2)=2ax或x=2(v0t0)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0时,x=v0t+2(1)at2.

9.逐差法: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过河

(1)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则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最短,t=v船(d).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s=d.

(2)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v船(d).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v船(v水).

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分解不沿绳那个速度为沿绳和垂直于绳

三、圆周运动

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tan θ,方向水平,指向圆心.

图14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图15

(1)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为,最低点最小速度为,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为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min=,

如图16所示,小球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图16

(3)竖直轨道圆周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绳上拉力FT=3mg,向心加速度a=2g,与绳长无关.

小球在“杆”模型最高点vmin=0,v临=,v>v临,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

v=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v临,杆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

图17

四、万有引力与航天

1.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R2(GM).

距离该星球表面h处(即距球心R+h处):g′=r2(GM)=.

2.人造卫星:Gr2(Mm)=mr(v2)=mω2r=mT2(4π2)r=ma=mg′.

速度,周期,加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R(GM)=7.9 km/s,,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R=6.4×106 m,v运=v1,T=2πg(R)=84.6分钟.

3.同步卫星

T=24小时,h=5.6R=36 000 km,v=3.1 km/s.

4.重要变换式:GM=gR2(R为地球半径)

5.行星密度:ρ=GT2(3π),式中T为绕行星表面运转的卫星的周期.

6.卫星变轨:

7.恒星质量:或

8.引力势能:,卫星动能,卫星机械能

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a=R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三、能量和动量

1.判断某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F与x的夹角(恒力)

②F与v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③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

①W=Flcos α(恒力)

②W=Pt(变力,恒力)

③W=ΔEk(变力,恒力)

④W=ΔE(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功能原理

⑤图象法(变力,恒力)

⑥气体做功;W=pΔV(p——气体的压强;ΔV——气体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4.摩擦生热:Q=Ffl相对.

图23

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W=μmgs

4.功能关系

(1)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

(2)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保守力)做功与相关势能变化的关系——势能定理

(3)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外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功能原理

(4)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与生热的关系——

(5)安培力做功与电能变化的关系。

5.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6.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会摩擦生热。

四、电场和磁场

1.库仑定律F=kr2(Q1Q2)

2.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1)定义式:E=q(F) (2)计算式:E=r2(kQ) (3)匀强电场中:E=d(U) 3.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

UAB=φA-φB或UBA=φB-φA

4.电场力做功的计算(1)普适:W=qU (2)匀强电场:W=Edq

5.电容的定义式C=U(Q)=ΔU(ΔQ)

(1)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2)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故场强不变。

6.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4πkd(εrS)

7.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IL(F)

8.安培力大小F=BIL(B、I、L相互垂直)

安培力的冲量(冲击电流的冲量:,)

9.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

10.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vB=mrω2=mr(v2)=mrT2(4π2)=4π2mrf2=ma.

(2)圆周运动的半径r=qB(mv)、周期T=qB(2πm).

11.速度选择器

如图29所示,当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和磁场共存空间时,同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F

电=Eq,F洛=Bqv0,若Eq=Bqv0,有v0=B(E),即能从S2孔飞出的粒子只有一种速度,

而与粒子的质量、电性、电量无关.

图29

12.电磁流量计如图30所示,一圆形导管直径为d,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其中有可以导电的

液体向左流动,导电流体中的自由电荷(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横向偏转,a、b间出现

电势差.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a、b间的电势差就保持稳定.

图30

由qvB=qE=qd(U)可得v=Bd(U)流量Q=Sv=4(πd2)·Bd(U)=4B(πdU).

13.磁流体发电机如图31是磁流体发电机,等离子气体喷入磁场,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上下偏转而聚集到A、B板上,产生电势差,设A、B平行金属板的面积为S,相距为L,等离子气体的电阻率为ρ,喷入气体速度为v,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板外电阻

为R,当等离子气体匀速通过A、B板间时,板间电势差最大,离子受力平衡:qE场=qvB,E场=vB,电动势E=E场L=BLv,电源内电阻r=ρS(L),故R中的电流I=R+r(E)=S(L)

=RS+ρL(BL vS).

图31

14.霍尔效应如图32所示,厚度为h,宽度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

磁场中,当电流流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上下侧面间会产生电势差,U=kd(IB)(k为霍尔系数).

图32

15.回旋加速器如图33所示,是两个D形金属盒之间留有一个很小的缝隙,有很强的磁场

垂直穿过D形金属盒.D形金属盒缝隙中存在交变的电场.带电粒子在缝隙的电场中被加速,然后进入磁场做半圆周运动.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被加速两次;交变电场的频率与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频率相同.T电场=T回旋=T=qB(2πm).

(2)粒子在电场中每加速一次,都有qU=ΔEk.

(3)粒子在边界射出时,都有相同的圆周半径R,有R=qB(mv).

(4)粒子飞出加速器时的动能为Ek=2(mv2)=2m(B2R2q2).在粒子质量、电量确定的情况下,

粒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只与加速器的半径R和磁感应强度B有关,与加速电压无关.1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处理方法

17.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

(1)画圆弧、定半径:

从磁场的边界点或轨迹与磁场边界的“相切点”等临界点入手;充分应用圆周运动相互垂直的“速度线”与“半径线”.

图34

①过粒子运动轨迹上任意两点M、N(一般是边界点,即“入射点”与“出射点”),作与速度方向

垂直的半径,两条半径的交点是圆心O,如图甲所示.

②过粒子运动轨迹上某一点M(一般是“入射点”或“出射点”),作与速度方向垂直的直线,再

作M、N两点连线(弦)的中垂线,其交点是圆弧轨道的圆心O,如图乙所示.

(2)确定几何关系:

在确定圆弧、半径的几何图形中,作合适辅助线,依据圆、三角形的特点,应用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三角形相似等,写出运动轨迹半径r、圆心角(偏向角)θ,与磁场的宽度、角度,

相关弦长等的几何表达式.

(3)确定物理关系:

相关物理关系式主要为半径r=qB(mv),粒子在磁场的运动时间t=2π(φ)T=360°(φ)T(圆弧的

圆心角φ越大,所用时间越长,与半径大小无关),周期T=qB(2πm).

五、电路和电磁感应

一、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U∝R,U1=R1+R2(UR1);P∝R,P1=R1+

R2(PR1).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I∝R(1);I1=R1+R2(IR2);P∝R(1);P1=R1+R2(PR2).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电阻值最大.

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4.电阻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U=E-Ir=R+r(ER),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减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8.画等效电路: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断路;等势点合并.

9.R=r时输出功率最大P=4r(E2).

10.R1≠R2,分别接同一电源:当R1R2=r2时,输出功率P1=P2.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η=R+r(R).

12.含电容器的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其电压值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的电压,稳定时,

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电路发生变化时,有充放电电流.

13.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入=UI,发热功率P热=I2r,输出机械功率P

机=UI-I2r.

14.欧姆表:

①指针越接近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范围内,;

②;红黑笔特点:红进(正)黑出(负)

③选档,换档后均必须欧姆调“零”才可测量,测量完毕,旋钮置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原因)

内外环电流方向:“增反减同”,自感电流的方向:“增反减同”.

磁铁相对线圈运动:“你追我退,你退我追”.

通电导线或线圈旁的线框:线框运动时:“你来我推,你走我拉”.

电流变化时:“你增我远离,你减我靠近”.

2.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达到稳定时的速度,其中为导体棒所受除安培力外其它外力的合力,为回路总电阻.

3.转杆(轮)发电机:E=2(1)BL2ω.

4.感生电量:q=R总(nΔΦ).

图42

甲图中线框在恒力作用下穿过磁场:进入时产生的焦耳热小于穿出时产生的焦耳热.

乙、丙图中两线框下落过程:重力做功相等,乙落地时的速度大于丙落地时的速度.

5.计算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的两个途径

三、交变电流

1.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Φ与e为互余关系,此消彼长.

最大电动势:

2.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

e=nBSωsin ωt=emsin ωt

安培力:F=nBImLsin ωt

3.线圈从平行磁场方向开始转动:

e=nBSωcos ωt=emcos ωt

安培力:F=nBImLcos ωt

4.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I2RT=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5.变压器原线圈相当于电动机;副线圈相当于发电机.

6.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相同的量:n(U),T,f,Δt(ΔΦ),P入=P出.

7.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

六.选修3-5动量

1.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

2.碰撞模型

(1)弹性碰撞要熟悉解方程的方法:移项,变形,将二次方程组化为一次方程组:……………………①

……………………②

则此时只需将①②两式联立,即可解得的值:

v1′=m1+m2(m1-m2v1)

v2′=m1+m2(m2-m1v2)

物体A以速度v1碰撞静止的物体B,则有3类典型情况:

①若mA=mB,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v1′=0,v2′=v1;

②若mA>>mB,则碰撞后A速度不变,B速度为A速度的两倍:v1′=v1,v2′=2v1,比如汽车运动中撞上乒乓球;

③若mA<

(2)动碰静弹性碰撞:

(3)弧面小车、车载单摆模型

③若弧面轨道最高点的切线在竖直方向,则小球离开轨道时与轨道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如图所示。

七、近代物理

1、光电效应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①光电效应方程:理解:能量守恒——

②截止频率:理解:,入射光子能量大于逸出功才可能打出电子

③遏止电压:

理解:使最有可能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刚好不能到达阳极的反向电压

(2)光电效应实验的图象

①饱和光电流——将所有光电子收集起来形成的电流;

②横截距——遏止电压Uc:光电流消失时的反向电压。

2.玻尔理论

(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Cn(2)

(2)原子跃迁时,所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

(3)原子电离时,所吸收的能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某一能级能量的绝对值.

4.氢原子任一能级:

5.衰变

①衰变:

②β衰变:规律:

计算衰变次数的技巧——先由质量数变化计算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变化、衰变次数列方程计算β衰变次数。

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6.核能的计算

(1)质量亏损是指反应前后体系静止质量的差值;

(2)记住一个结论:1u=931.5MeV。

7.四种核反应类型及其遵循的三大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能量守恒)

八、选修3-3热学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可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S(V)(d为分子直径,V为油滴体积,S为油膜面积).

(2)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分子质量m0、摩尔质量M→NA=m0(M)→NA(m)

分子体积V0、摩尔体积VM→NA=V0(VM)→NA(m)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

①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的结果,不是分子的运动,它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与颗粒大小、液体温度有关.颗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3.分子力和分子势能

(1)分子力特点: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

力比引力变化快.分子力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57甲所示.

图57

(2)分子势能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3)当r=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r>10r0以后,分子力忽略不计,分子势能为零.4.物体的内能

(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

(2)物体内能的微观决定因素是分子势能、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总数;宏观决定因素是物体的

体积、物体的温度及物质的量.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1)热力学第一定律

①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②表达式:ΔU=Q+W.

③对公式中符号的规定: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界做功,W<0;物体吸收热量,Q>0,物体放出热量,Q<0;内能增量ΔU=U2-U1(末状态内能减去初状态内能),内能增加,则ΔU>0,内能减少,则ΔU<0.

④注意几种特殊情况

a.绝热过程: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b.等容过程: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c.若过程的始末状态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物体放出的热量,或物体对外界做的功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

(2)热力学第二定律

①两种表述

表述一(按热传导方向):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表述二(按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

产生其他影响.

注意关键词:“自发地”“不产生其他影响”.

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自然界中自发的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如热传递、气体的膨胀、扩散、有摩擦的

机械运动等.一切自然过程总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6.气体实验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p1V1=p2V2.

(2)等容变化(查理定律):T1(p1)=T2(p2).

(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T1(V1)=T2(V2).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1(p1V1)=T2(p2V2).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 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 3.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 212222=+, V V S t 22 >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 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 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6.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7.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8.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9.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10.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1.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12.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1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 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高中物理一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一级结论汇总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平=(V t+V o)/2 4.末速度V 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 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 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 o t- gt2/2 2.末速度V t= V o- gt (g=≈10m/s2 ) 3.有用推论V t2 -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 x= V o 2.竖直方向速度V y=gt 3.水平方向位移S x= V o t 4.竖直方向位移(S y)=gt2/2 5.运动时间t=(2S 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 t=(V x2+V y2)1/2=[V 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 y/V x=gt/Vo 7.合位移S=(S x2+ S 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 y/S x=gt/2V 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 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7、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 1、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3)重新化整的思路(Aa 自交→1AA:2Aa:1aa,其中aa 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 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 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 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论述、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学生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常说内行人“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 的“数”。 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出现张冠李戴,提出两点建议: 1每个“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论述、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 2 ?记忆“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使用条件,避免错用。 一、静力学 1. 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几个力平衡,仅其中一个力消失,其它力保持不变,则剩余力的合力是消失力的相反力。 几个力平衡,将这些力的图示按顺序首尾相接,形成闭合多边形。 2 .两个力的合力:F大'F小亠F合亠F大- 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o 3 .研究对象的选取 「整体法——分析系统外力;典型模型:几物体相对静止 1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外力也可用隔离法) 4 .重力一一考虑与否 ①力学:打击、碰撞、爆炸类问题中,可不考虑,但缓冲模型及其他必须考虑; ②电磁学:基本粒子不考虑,但宏观带电体(液滴、小球、金属棒等)必须考虑重力。 5 .轻绳、轻杆、轻弹簧弹力 (1)轻绳:滑轮模型与结点模型 ①滑轮模型一一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等,则滑轮两侧的绳子是同一段绳子,而同一段绳中张力处处相等; ②结点模型一一几段绳子打结于某一点,则这几段绳子中张力一般不相等。 (2)轻杆:铰链模型与杠杆模型 ①铰链模型一一轻杆,而且只有两端受力,则杆中弹力只沿杆的方向;②杠杆模型一一轻杆中间也受力,或者重杆(重力作用于重心),则杆中弹力一般不沿杆的方向,杆中弹力方向必须用平衡条件 或动力学条件分析。“杠杆模型”有一个变化,即插入墙中的杆或者被“焊接”在小车上的杆。 (3)轻弹簧:①弹簧中弹力处处相等,②若两端均被约束,则弹力不能突变;一旦出现自由端,弹力立即消失。 6.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J = tan>。 7. 被动力分析 1)被动力:弹力、静摩擦力(0乞f乞f max) (2)分析方法:①产生条件法一一先主动力,后被动力 ②假设法一一假设这个力存在,然后根据平衡或动力学条件计算:若算得为负,即这个力存在, 且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若算得为零,则表示此力不存在。 、运动学 1. 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用运动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动量)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会带来方便: J X=V=V t—V1+V2S1+S t P 3. 匀变速直线运动:五个参量,知三才能求二。 X2、X3…,注意计数周期T与打点周期T0的关系 ②依据x m?n- X m = n aT2,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 X5 - X2= 3aT2, X6 - X3= 3aT2 (X6 X5 X4)-(X3 X2 X1) a — 4 .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各时刻总位移比:各段时 间内位移比: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 2 5 .自由落体:g取10m∕s n秒末速度(m∕s): n 秒末下落高度(m): 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 5、15、25、35、45 6 .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h 2 2T 纸带法求速度、加速度: S1 S2 _ 2T S^-Sl X1、 逐差法:①在纸带上标出 X^X I= 3aT2, 三式联立,得: 9T2 4: 3:4: 5 16: 25 1: 3: 5: 7: 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 : 2 :、3 : 通过各段时间比1 : 、2 -1 :( ? 3—2 ): 10, 20, 30, 40, 50 2 v m _ 2g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t "2 V S V t "2 "2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背知识最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背知识最全汇总 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P。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3.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6.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7.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

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8.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9.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 10.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11.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细胞膜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14.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发生间接转化。 15.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16.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光合作用。 17.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 18.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融合、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总结 1. 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 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2 aT x =?(可判断 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2)(aT n m x x n m -=- 4.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t V V = 5.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T 末、2T 末、3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ΛΛ= (2) 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 x x x x n ΛΛ=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1::23:12:1::::321----=n n t t t t n ΛΛ 6.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 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 8.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 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at V =?)。 10. 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13.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k T R =23 14.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2 gR GM =。(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 15. 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gR R GM v ==1,大小为s m /9.7,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随着卫星的高度h 的增加,v 减小,ω减小,a 减小,T 增加。

高中生物必背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背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高中生物必背考试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化合物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水①组成细胞②维持细胞形态③运输物质④提供反应场所⑤参与化学反应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⑦调节渗透压无机盐 2.构成化合物(fe、mg)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③参与化学反应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 3.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磷脂(类脂)固醇c、 h、oc、h、o、n、pc、h、o 4.供能(贮备能源)②组成生物膜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结合蛋白(如糖蛋白)c、h、o、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有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3.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5.自由落体: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抛运动:有对称性: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精选 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有关计算:①肽键数=脱去水

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 (-NH2)=肽链数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 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糖、

高中物理高分必备二级结论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熟记 “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细心的学生,只要做的题多了,并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原因) 内外环电流方向:“增反减同”自感电流的方向:“增反减同” 磁铁相对线圈运动:“你追我退,你退我追” 通电导线或线圈旁的线框:线框运动时:“你来我推,你走我拉” 电流变化时:“你增我远离,你减我靠近” 2.i 最大时( 0=??t I ,0=框I )或i 为零时(最大t I ??最大框I )框均不受力。 3.楞次定律的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减速向右 4.两次感应问题: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结合安培定则和楞次定律依次判定。 5.平动直杆所受的安培力:总 R V L B F 22=,热功率:总热R V L B P 2 22=。 6.转杆(轮)发电机:ωε2 2 1 BL = 7.感生电量:总 R n Q φ ?= 。

图1线框在恒力作用下穿过磁场:进入时产生的焦耳热小于穿出时产生的焦耳热。 图2中:两线框下落过程:重力做功相等甲落地时的速度大于乙落地时的速度。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 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 ·· ·· ··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 ) 1(::)23(:)12(:1::::321----=n n t t t t n ) ::3:2:1n n ::3:2:1

高中生物课本黑体字+结论性语句总结

高中生物课本黑体字+结论性语句总结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调节(激素)、免疫(抗体)等。 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U、G、C。 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3.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万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和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6.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17.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18.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最新整理)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 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 1.静力学 (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 (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 (5)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图1 (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2.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 =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μcos α) (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N =m 2F m 1+m 2,与有无 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 tan α. (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x x x x a m a m a m F 332211++=∑ (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y y y y a m a m a m F 332211++=∑ 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直线运动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 时间等分(T ):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aT 2,进一步有x m -x n =(m -n )aT 2,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a =Δx T 2= x m -x n m -n T 2 . 位移等分(x ):通过第1个x 、第2个x 、第3个x 、…、第n 个x 所用时间比: t 1∶t 2∶t 3∶…∶t n =1∶(2-1)∶(3-2)∶…∶(n -n -1).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v =v t 2=v 0+v 2=x 1+x 2 2T . 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v 1+v 2 2. ③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2v 1v 2 v 1+v 2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 v t 2=v =v 0+v 2,v x 2 =v 20 +v 2 2 . 4.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达式为x =At 2+Bt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B (m/s),加速度a =2A (m/s 2). 5.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 2h g .

高中生物选修一:必背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核心知识点 背多分 选修一知识点 专题1: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发酵 1.果酒发酵先通氧有利于酵母菌大量快速繁殖,后无氧环境进行酒精发酵。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其他杂菌生长受到抑制。 3.O2、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乙醛,乙 醛再变醋酸。 4.果酒自然发酵时,利用葡萄皮上野生的酵母菌;工业生产时,人工接种纯化的酵母菌, 以提高发酵效率。 5.果酒变果醋发酵改变两个条件:一通氧,因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二升高温度,因为 酵母菌在18-25°C,而醋酸菌在30-35°C。 6.果酒与果醋发酵流程:挑选葡萄→冲洗(再去梗)→榨汁→酒精发酵 通氧醋酸发酵 升温 7.腐乳味道鲜美是因为:毛霉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8.腐乳制作时加盐的作用:(1)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2)抑制微生物生 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3)调味。 9.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方法:比色法。样品处理液显色后与标准显色液比色。 10.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 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11.泡菜腌制的时间过短、温度过高和食盐用量过低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 12.果酒表面的菌膜为醋酸菌;泡菜表面的白膜为酵母菌。 专题2:微生物培养、纯化、计数、分离和鉴定 1.微生物培养基主要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四类物质。除此之外往往还需加入生 长因子、调节PH等。加入琼脂则为固体培养基。加入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2.培养基按作用(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按物理属性分为:固体培养 基和液体培养基。补充:液体培养基可以用快速扩繁微生物;而纯化和计数必须用固体培养基。注意: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防止杂菌污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就是常见知识与经验得总结,都就是可以推导得。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就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得力。 2.两个力得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得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得夹角为1200 。 3.力得合成与分解就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就是真实得力,求合力与分力就是处理力学问题时得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6.两个一起运动得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得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得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得矢量三角形。(如图3所示) 11、若F 1、F 2、F 3 得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得大小,分力F 2于F 得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