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人教版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人教版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人教版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人教版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

(一)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的四种方法

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不在鉴赏,所以读懂是基本要求,题目设置也只是考核我们是否读懂。

1.背诵课文,增强语感。(大声读书,既可调节大脑,锻炼自信,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类学习。要求背诵篇目要边读边写。)

2.由易而难(从初中课文到高中课文,从课内到课外,参考书目《史记》或《古文观止》,既可训练文言文,又可增加作文材料积累),训练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史记》、《孟子》为难度标准。

3.熟悉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常见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按照提供的分册总结材料中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4.在实践中学,熟能生巧,多做一点练习。

基本知识点——习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具体答题方法

1.代入法解决词义辨析题。把后面的意思代入原句,看句子是否通顺,前后文是否衔接得上。

2.词义辨析全凭知识积累,一半涉及课本中学过的句子。

3.人物分析题,要注意题干“体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注意答案事件涉及人物是否偷换?

4.分析概括题其实就是翻译原句,差错往往是具体词语的翻译不对。

5.翻译题:说到底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现在正常的表达。

先整句理解,字字落实,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把一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对于句子读起来拗口的,好像漏了什么的,要倒回我们正常表达的顺序,补上省略的内容;对于语言直译起来不通顺的,要考虑一下是否有活用,“活用”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汉语该是“这么用”。

如:“帝览之,喜曰”直译:皇帝看了它(孟頫起草的文书),高兴地说。

如:“以字呼之而不名”直译:拿字称呼他却不名,肯定不通,“不名”是不用名来称呼他。(古代,称上级长辈对下称“名”,下对上称“字”,平辈间也常互称“字”。表尊重。)如:“国中宝之”直译:(天竺)国内宝物它(孟頫的书法作品),肯定不通,“宝”只能做动词译:把……当宝物。

6.积累法的运用也很重要,熟悉一些文言文作品后,就会发现,其实在“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下,我们不懂的词语主要就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平时注意积累起来其实也不多。如:课——敦促、督促,劝——勉励,劝勉,得——能够、可以,按——审查、审理,遗——赠送,拜——任命、担任,趣——催促。

7.借助偏旁和并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是很有效的。

借助偏旁如:“示”旁的字都与祭祀、宗庙有关:祖——本义:祖庙,祛——祭神以求去祸除灾,祢——奉祀死父的宗庙。这些字都是我们不了解的,但是都可以借此猜。同样的:“之”跟行走有关,如“适”——往,到;“车”跟车辆运输有关,如“辇”、“舆”——人力车和马车;“日”跟太阳时间有关,如“莫”——黄昏;“贝”和钱财有关,如“赀”——罚款,“阝”在右边即“邑”,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在文言文中出现多为国家名地名……

并列词语如:“朝廷克平交、广”中的“克平”,可以说是攻克平定,也可以直接翻译为“夺取”。“诸县令佐依例”中的“佐依”都是“依照”的意思,就不是“辅佐依照”。

(三)翻译题答题评卷示例(05广州二模):

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兒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兒,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兒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

13.文言文翻译

评分基本原则:先给大意分,再踩点给分;只译一半不给分。

解题基本原则:整句理解,字字落实,句式、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别注意。(准确、通顺、文雅)

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2分)

(1)参考答案: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的身边,元世祖不听(他们的意见)。

“或”字1分;“近左右”如译靠近皇上身边的大臣,不给大意分。

【得分示例】

①有的人说赵孟頫是宋朝留下的后代,不适宜使他接近皇上的身边,但皇帝没

有听从。(2分)

②有的人说孟頫是宋室的后代,不宜让他做高官,元帝不听。(1分)

③有的人进谏说孟頫是宋皇室的后代,不应该重用他,元世祖不听从。(1分)

④传言孟頫是宋室的后人,不应该任用他,元世祖不听。(0分)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3分)

(2)参考答案: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

“陷”:陷害,1分;“纵”:即使,就算,1分;“陷全”:译为陷害全部人,不给大意分。

【得分示例】

①若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陷害赵全,事实虽然赵全犯法,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疑惑。(2分)

②让虎臣前往查案,一定会陷害全部有关的人,事实与现实相反,人们也不能不疑惑。(1分)

③派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隐瞒事实,控制事情真相,人们也不可能没有怀疑。(0分)

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3分)

(3)参考答案:皇上十分喜欢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眷”:喜爱,爱护,照顾,眷顾,1分;译为“眷恋”、“眷念”“爱惜”、“器

重”不给分。“名”:译出动词,1分;光译为“名字”,不给分。

【得分示例】

①元世祖对他有很深的眷恋,不叫他的名而是用他的字来称呼他。(2分)

②元世祖对孟頫非常宠爱,不叫他的官名,直接叫他的姓。(1分)

③皇帝对他评价甚高,以他的名字称呼而不用姓。(0分)

二、科普文(社科文有待增加相关内容)

科普文阅读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