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阁店村村志

张阁店村村志

张阁店村村志
张阁店村村志

张阁店村村志

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张阁店村位于临朐县城龙岗镇政府(上林村驻地)东北方向,四面丘陵环绕,坐落在一个土地肥沃的盆地之中。东至翟家庄东苍山,西至塔马山,南至S223省道,北至北山顶和昌乐县吕家庄交界。

村落西高东低,东西长360米,南北宽304米,村占地面积161亩。村庄南边是张阁店水库,大坝下边是村里自建的两个池塘,一条小河顺势而下,源头发源于解家河。水流向东北和丹河交汇,流入昌乐流域。整个村庄风景秀丽,街道宽阔,人杰地灵,花果满山。农田里是一个个整齐的蔬菜大棚,远远望云像一面雪白的镜子,这些大棚是村里农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村名张阁店曾用名接家店,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兄弟四人自今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因处交通要道,人来车往,为方便路人,开设客店,与昌乐县岳泉村所设客店遥遥相望,故名接家店。后改今名张阁店。村落共有213户,总人口760人,全部汉族。张、石、赵、丁、王、辛、尹、刘共八姓,以张姓为主。人口最多。已发展到25世子孙。后续石振升、石振玉曾祖父1812年从昌乐县北岩镇南音村迁入本村落户。

赵太茂1953年从桲林乡赵家庙村迁居本村,插门女婿。

丁继强1987年4月从昌乐县北岩镇丁家山村迁居本村,倒插门女婿。

王士敬1989年正月从王家沟村迁居本村,倒插门女婿。

王跃新1989年2月从王家沟村迁居本村,倒插门女婿。

辛杨2006年8月从上林镇百狗村迁居本村,倒插门女婿。

尹长建2007年11月从安丘镇北大胜村迁居本村,倒插门女婿。

刘海庆2010年4月10日从昌乐县阿陀镇魏家官庄迁居本村,倒插门女婿。

姓氏按进村先后排列为序。

本村自立村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忠善乡尧山社;

1930年属第三区民国政府张阁店乡;

1948年4月临朐全境解放,7月划入新建益林县;

1952年6月益林县撤销,复归临朐县十四区,区政府设在吴家崖。桲林乡乡政府设在张阁店村;

1956年属尧山区桲林乡;

1956年张阁店、桲林村、翟家庄三个自然村成立高级社,1958年分村。

1958年属龙岗人民公社,政府设龙岗;

1959年和闫家郚大队合并为一个大队,1961年分队。

1961年组建尧山人民公社政府设上林;

1984年社改乡,尧山人民公社撤销,桲林等25个自然村划出组建桲林乡,桲林乡政府设张阁店(南岭);

1993年6月撤乡设镇,桲林乡并入上林镇;

2007年8月撤销上林镇,将原上林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龙岗镇,镇政府驻原上林镇政府驻地;

解放前,村域面积85亩,耕地面积1288亩,荒山荒滩400亩,野草丛生,无人利用。

可耕地农田名称:家后、庙东、庙西、北楼子、马趟地、设要地、金盆底、泉子崖、沟子地、沙沟子崖、南北文官、东洼、西洼、斜子地、北沟底、大八亩、十三亩地、家西、五亩地、东北河、北山顶、东楼、西楼、西南坡、石龙头、西埠子、南埠子、西山、西岭、红土窝、埠子后、泥湾崖,老林西、西北坡、合子地、斗肚子、南崖头、殷家林、群山月等地块。

土壤分两种类型:褐土、潮褐土。

农作物主产以高粱、谷子、元豆、小杂粮为主产,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多数依靠卖粮流通货币。解放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学大寨,村民治山改土,兴修水利,搞大寨田950亩;1970年修水库一座,1978年修建东河扬水站一处,水渠管道1500米;大口井2口,水池三处,小口井50口,灌溉面积950亩,电源一开哗哗流,从此浇田不用愁。

20世纪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大包干。土地到户,以种植小麦、玉米、地瓜为主产;经济作物种植黄烟,养殖业以养猪为主,人均收入303元。

改革开放后,农民改变经营方式,支柱产业以大棚蔬菜、瓜果高科技发展。养殖业发展,高科技养殖,全村52户养殖户,其中养殖大户2户:张克会、张万利。全村农民总收入1368.513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12万元,畜牧业收入401万元,建筑业收入289万元,运输业收入11.5万元,商贸饮业收入6.5万元,服

务业收入6.2万元,劳务收入21.8万元全村人均收入7980元。

改革开放后,全村共盖新房31户,其中盖楼3户,第一个盖楼户是张万胜。机动车180辆,第一个购车户是张立国,面包车50辆,第一个购车户张立国,轿车40辆,第一个购车户张克献。改革开放后,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温暖人心,人民朝气蓬勃,干劲倍增,科学种田,农民生活大大提高,直奔小康之路,农民要过城市人的生活。现在村民儿女婚庆、老人过生日、小孩过百岁、大事小事都进入宾馆招待。党的惠民政策落实,使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农村出现一片新气象。

1953年全村人民第一次在吴家崖观看电影《南征北战》。1982年用电,现配变压器3台。2台100A,一台50A。全年农民用电总量140000度。80%的户基本都用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风扇、大彩电,全村张克升购买第一台大彩电。

通信状况:

1985年通程控电话60部,1986年通移动电话450部。

饮水情况:

在过去人畜饮水多数用自家的水井饮用,从2008年由水利局大队组建自来水工程,各户筹资,每户450元,共投资20万元,水源源头来自郑家沟。

道路建设:

解放前,村庄道路全部是高低不平,坑坑坎坎的羊肠小道,不少道路单行人走都困难,解放后,道路整修,改革开放,道路加宽,整平铺沙6公里。现已硬化路2公里。村庄南北路直通潍临油路。

居住情况:

解放前土房较多,多年的老房破屋多,不少户居住面积每口人不到2平方米,1982年新村规划每户280平方,东西长14米,南北20米,2条东西10大街,2条南北10米大街,9条8米东西大街,街道宽敞,进出方便。

1989年前农民征收提留每人50元,统筹费30元,劳务工每口人20个。1989年村内农民征收提留每口人50元,统筹费50元,劳务工每口人20个,2003年全面取消两工:提留、统筹费,实施农业税征收政策。2003年每亩征收农民农业税58.67元,2004年实施种粮给补政策,小麦每亩补14元,玉米每亩10元,棉花每亩10元,2006年全面取消劳务用工和农业税;2008年国家补贴农民柴油、

化肥等70元,小麦每亩14元,玉米每亩10元,棉花每亩10元。

解放前,民国34年前,本村只有一处小学,院校面积300平方米,校长刘环起,一个班级。民国35年,民国乡政府主办领导邻村人民筹资,捐款、捐物兴建,在本村建成一所“简师师范”校园,校园面积2500平方米,校舍15间,共6个班级,校长王京民,教师员工35名。建校工程师:老益林县(现张家石岭村)张义德领建。

解放后:

在本村东头兴建小学校园一处,面积600平方,2个班级,校长张太东。

解放后,师范撤销改名张阁店完小。后改名联中。校舍15间,教师员工18名,在校学生200名左右,一期校长刘红书,二期校长张振升,三期校长,王乐智,四期校长王玉池。1980年撤销新建桲林联中。村内现无学校,村内小学合并桲林小学,本村学生共80名,其中小学20名,联中高中18名,专科6名,本科生20名,研究生14名,博士生2名。

张国伟,1982年10月14日出生,2000年7月考入济南山东大学,专业电子讯息,2004年考研究生,2008年本校博士,2009年去美国留学,2011年博士毕业,现在山东科技厅工作,党员。

张艳磊,1985年3月8日出生,2007年考入四川西南财经大学,专业企业管理,2008年9月考入本校博士,现出国入西班牙留学,2012年12月博士毕业。

医药卫生:

解放后,1968年实行村办合作医疗,赤脚医生2名:张子华、张太娥,现有医疗室一室,义务人员三名:张太亮、张子华、张太娥。2009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全村加入新农合185户,645人,占总人口85%。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0人,占95%;村内文艺活动:解放前,村内子弟戏班演唱地方小戏,剧团领班人:张孝文、张曰友;解放后村内剧团领班人:张克勤,剧种京剧《空城计》、《借东风》、《法门寺》、《大登店》等京剧。1958年,庆祝人民公社成立,大队组织宣传队扭秧歌、划旱船、跑龙灯、踩高跷等文艺活动。

历史人物:

发生在张阁店村的真人故事,在解放前,由于军阀混乱,使得人民无法生活,张阁店村张廷会组织一个保卫治安民团组织,张廷会任团长。1938年日本鬼子

进中国,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那年鬼子烧了桲林村,又想烧张阁店,张廷会老团长下了死命令,坚决不能让鬼子靠近一步的命令。那时的武器非常笨重,用三眼枪、老母猪炮对抗日本鬼子,由于老团长的指挥过硬,民团齐心,结果鬼子没有进入张阁店村。保住了张阁店人民的生命财产,老团长廷会不但保护本村,而邻近四县都由他去保护,打鬼子、跟踪汉奸,治安四县,保护民生,很受四县人民的尊敬,名扬四方。所以他死后四县人民给以“德被邻封”之称号。册立于石碑。文化大革命被砸掉。“德被邻封”代代相传,保护民众千秋业,英雄美德传万年。

解放后,全村28名参加人民军队,其中战斗英雄一名:张永法。1925年出生,1949年9月入伍,1950年抗美援朝。参于上甘岭战役、长江战役,立功数次。

张志忠:1949年8月26日出生,1968年4月参军,1978年8月转业,柳山公社任职,生产干事、文书、纪律检查委员、纪委书记,1987年上林任纪委书记,93年龙岗党委书记,县人大主席。2002年10月份退休。

张子昌,1954年12月26日生,1976年入伍,1987年转业,上林公社搞统计工作,柳山公社任武装部长、镇长,至今县审计局工作。

明初兴建寺院“兴隆寺”,面积1600平方.行善积德感恩建寺院。

张始祖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来到山东此地,以开店为生。兄弟四人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忠厚善良,行善积德,很受民众欢迎。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赶考公子从此地路过,手中文银用完,只好来到此店。兄弟四人问明来由,急忙招待酒饭,第二天就想赶路,兄弟四人和手出文银数两,公子感激万分,不由公子双膝下跪,磕了三头,鞠躬告别而去。结果公子进京考上了状元,第二年又来到此店感恩兄弟四人深厚之情。同时又给张店主修了一座庙,为了店主生意兴隆,特起名叫“兴隆寺”。

解放后,(破除迷信被扒掉)从此以后张店主把庙会定于正月十五日。所有生意人,男女老少都来烧香拜佛,张店主就佘饭佘汤,行善积德。庙会一年比一年红火,张店主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庙会年年如此。

原村庄西头,明朝古槐一颗,树高8米,粗5米,树冠约20米左右,1958

年吃食堂被烧掉。

原村庄西头(现村中心)明朝古井一口,深15米,粗1.5米(甜水)。在过去全村人都用此井饮水,原村庄后,一座纪念碑,碑文“德被邻封”为纪念张廷会老团长,四县人民共立此碑。文化大革命被砸掉。1987年建南河大桥一座,高4米,长20米,宽10米,桥孔一孔,村庄南河从解家河河头到昌乐流域约5公里左右。

1949年解放组建桲林乡政府,设本村廷会老团长家,乡长张连珍,乡文书冯书田,委员梁宗玉、王会仁。

1949年—1950年本村成立农民协会,搞土地改革运动,农会主任张曰升,副主任张孝田,村长张曰兴,委员张曰吉、石振升。

1949年—1950年农会主任张曰升,村长张曰兴(没有党员)。

1951年—1957年县委刘子厚代理书记,村长张子贞。

1958年—1961年赵太茂任书记,大队长张连珍。

1962年—1963年,孙继文任书记,大队长张曰岗。

1964年—1966年,张孝光任书记,孙冠臣社长主持工作,张曰岗任大队长。

1967年—1969年,张克吉任书记,县委检察院工作队主持工作。

1070年---1975年,张子云任书记,公社工作队主持工作。

1976年---1984年,张克升任书记,张子俊任村主任。

1985年---1986年,张子俊任书记,张子华任村主任。

1987年---1997年,张克升任书记。

1985年---1994年,张子华任村主任。

1995年---1997年,张子全任村主任。

1998年---2001年,张子全任书记。

1998年---2011年,张克同任村主任。

供稿人:张子文

2012年3月

18.《口技》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

18.《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19.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尤其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高超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形象。《变色龙》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篇。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通过他的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灵魂,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跃然纸上。对此作者没有一句主观的评判,而是将自己的好恶隐含在客观的描写里,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通过他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作者对沙皇专制主义者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是作品的基本矛盾,也是当时俄国社会所存在的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的具体反映,突出地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则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的横暴,这才是这个“两面派”人物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俄国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 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如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人瞠目。而他无耻之极的奴性性格也由此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小说环境的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但是短篇作家契诃夫不像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那样细致描写环境和场面。他只截取最典型的社会环境的一个横断面,既能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又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小说的开头是警官奥楚蔑洛夫走过的市场:“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敞开的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只用寥寥几笔就真实地再现出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的面貌。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就活动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他一出场是仪表威严,威风凛凛,“穿着新的军大衣”,身后还跟着一个巡警。但是他“提着小包”和巡警端着“没收来的醋栗”是对他威严的仪表的有力讽刺,严整的外貌无法掩盖他对人民财产的搜刮。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表和行动的矛盾,揭示其灵魂的丑恶和肮脏。作者强调人物与环境的血肉联系,80年代是俄国社会是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这种社会环境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奉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因此鞭笞奥楚

古代名人蒲松龄落第不落志的故事

古代名人蒲松龄落第不落志的故事 名人简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汉族,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 (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 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花大量时间,不断向民众搜罗资料,再编辑成册,就成了一本文言文短 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概述图中的蒲松龄像为清朱湘麟绘,山东 淄博蒲松龄故居藏。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 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 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 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 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蒲松龄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 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 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比如,抽肠。行刑时,把犯人绑在柱子上,将铁钩伸进犯人的肛门,钩住大肠后,往外一拉,大肠就被钩出了体外。铁钩的另一端拴着一根

绳子,行刑者拽着绳子一直拉一直拉,直到把小肠也全部拉了出来,犯 人才会气绝身亡。还有一种更残酷的,就是直接把绳子拴在马腿上,让 马跑起来。想象一下那个场面,真是令人不忍卒视。 隋朝建立,有不少人是出了死力的,不说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议杨坚 登基的那几大先锋,在背后出力的人多了去了,王谊就是一个。王谊少 年时即相当出名,弓马娴熟。宇文护时代就已经是极为正直的典型,想 当年,周闵帝在位,有个大臣站在大殿有点不恭敬,王谊勃然大怒,冲 上前去就要揍他,吓得那大臣伏地请罪。此后上朝,无人敢瞧皇帝不起。周武帝即位后,多次立有战功,武帝临终时对宣帝说:“王谊社稷臣, 宜处以机密,不须远任也。”可见信任之重。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推荐理由: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 们学习。这个神话故事堪称经典,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知道和了解的。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 加清苦。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 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 识和财富。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 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 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

蒲松龄

狐鬼夜话下的中国文化 提要:明末清初的蒲松龄留给后人的是千古称奇的《聊斋志异》,细读聊斋,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狐鬼人的安排都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可从中窥得一二。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狐鬼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今淄博县)。他生于明末亡前夕的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蒲松龄的一身,可以概括为“家境清贫,命运坎坷”八个字。 先说家境清贫。蒲松龄的父亲蒲槃早年也是一个书生,后来为生活所迫弃儒从商,但家境好转以后又重新闭目苦读,尤其是督促、教育四个儿子认真读书,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但蒲松龄十二岁就死了父亲,从小就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二十五岁左右兄弟分家,当时仅分到三间老屋和几亩薄田。后来又有了子女,生活更加贫困。他在一首《寄弟》诗中写道:“尔兄一女三男儿,大者争食小叫饥。笔墨耕耘易斗粟,凶年行藏安可知!”三十一岁时因迫于生计,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僚。孙蕙是蒲松龄同乡,除了看重其文采外,还有同情、照顾蒲松龄之意。但他过不惯“无端而带人歌哭”的应酬生活,第二年就辞职还乡,此后一直以教书为生,直到七十岁才回家。 再说命运坎坷。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衷于功名,十九岁参加县、府、道三级的考试,连得三个第一而中秀才,曾受到山东学道施闰章的赏识而名震一时。为了在科举考试

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蒲松龄曾来到深山中的青云寺,潜心苦读,此时的他青春得意,可谓“上年不知愁滋味”,以为凭自己的实力一定可以平步青云。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教书期间也曾参加几次考试,均不得志而归。直到七十一岁那年才补了个“岁贡生”,四年以后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蒲松龄一生所交往的人,范围非常广泛。他的秀才出身以及幕僚生涯是他接触了大量统治阶级的人物,而长期居住在农村和清贫的生活又是他与下层劳动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上至官僚缙绅、举子名士,下至农夫村妇、婢女娼妓以及差役、恶棍、赌徒、酒鬼,各种各样的任务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他都有深入的了解,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蒲松龄的一生创作颇丰,有诗上千首,词百余阙,文章四百多首,俚曲十几种,戏剧三部,但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要数《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最早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从蒲松龄三十多岁应宝应县幕时开始,因为他在应幕的《途中》诗有“途中寂寞孤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的句子。但最近有人从蒲松龄的挚友张笃庆作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和留仙韵》之二的诗中推断蒲大约在二十多岁时喜欢写谈鬼说狐的故事了,直到四十多岁时基本写完,以后有不断填补和修改,直到晚年七十岁时才定稿,《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 据张友鹤辑校的会校会注回评本共收小说491篇。①但正因为《聊①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住会评本,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原文及翻译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

《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左手倚一衡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

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 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艺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而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课文,也被选入沪教 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9课课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课文。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

核舟记的中心思想原文及译文

核舟记的中心思想 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象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位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据同邑文人张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载,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

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娇娜》、《乔女》、《连城》等。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空前而绝后。独具匠心的蒲松龄超人之处,在善于虚构,突破常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假幻设以寓意,虚拟鬼狐花妖,实写现实人间,借以抒情,用以警世。然而这些创新成就却遭到后来纪昀的反对,而纪昀所反对的,也正是这部名著数百年盛传不衰的根源。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它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有力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山东淄川人。他生长在书香继世的家庭,19岁参加县、府、道三级考试连获第一,名震乡里。但此后他应考举人,几十年未中,怀才不遇。在他30岁时,曾到江苏宝应做了短暂时间的幕宾(秘书),得以熟悉江南风俗,了解官府内情,接触思想开放的女性,为创作积累了素材。蒲松龄一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孔孟的仁政思想是他在《聊斋》中抨击赃官酷吏的标准,而儒家的道德观念则是他讽谕世态的准绳。 《聊斋》是在广泛搜集传说的基础上写成,但其大量代表作品却是蒲松龄的艺术创造。作者不仅常使篇幅增长数倍,主题、品格、面貌也焕然一新。《聊斋》的文体分为笔记和短篇小说两种,前者承继笔记小说传统,是传闻的记录,篇幅短小;后者承传奇小说传统,多作者创作,篇幅漫长。其主要题材主要分为五类:一歌颂爱情类,以青年男女婚恋情爱为主题,女主角多非生人,与之相恋的书生也多是情种,篇篇都是发于人性的爱的赞歌;二是揭露社会黑暗面类,以种种神奇意象揭示其贪赃虐民本质,入骨三分;三是暴露科场弊端类,揭露了科场的种种劣迹,展示当中昏庸腐败的考官、精神扭曲的考生等;四是讽喻世情,运用种种艺术手段对不良世风极尽嘲讽,分为高度寓言化类、纪实类、以奇幻意象渲染某种癖性类和以写实手法表现恶劣世情类四种;五是异闻笔记类,有鬼怪异闻和现实异闻两类,除保持了传说原貌,记录民俗外,还有许多富于思想与艺术的成分。 《聊斋》将深刻的历史事实,融汇于千奇百怪的鬼狐故事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它是神话与现实结合的艺术,种种神异形象多是显示现实本质的艺术手段;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美情作品大都富有神奇幻异的色彩,拥有众多出奇特异的人物;它讲求构思艺术,意象新奇,变化无穷,又情节曲折,山重水复;它语言精妙,高超的描摹艺术在文言小说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既继承与发展了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文体,使其在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上大有发展,又模仿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创造了“异史氏曰”,评议人物,讽谕世风,在体例创新上贡献突出。 《聊斋》是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是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和艺术高峰。远至清朝文坛名人王士祯,近至现代的鲁迅,都给予它高度评价。《聊斋》面世距今虽已有三百多年,但仍历久不衰。手稿本、影印本、会注会评本、新注本、新评本、白话本等不断推出,改编自《聊斋》的戏曲、电影、电视剧多不胜数。至上世纪末,《聊斋》已被译为二十多种外文。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二、《核舟记》原文翻译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

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

《虞初新志·奇女子传》译文

虞初新志·奇女子传 ——建昌徐芳仲光《悬榻编》译文: 这位奇女子,是丰城杨氏家的女儿,嫁给了李家的儿子为妻。谭兵围困南昌,四下里派兵掠夺青壮年男子补充兵员。此女便在战乱中被小校王某得到了。这位小校是山东人,原来已有妻子。她曲意迎奉,侍奉小校,看起来很是亲昵,还为小校生了一个儿子。 不久,小校家道渐渐败落,随军队离去了。这位女子欺骗小校的妻子道:“生活艰难,我恨不得身上长出翅膀来。”小校妻子道:“为什么?”此女答:“我前夫本是大家富族,前人遗留下来的资财十分丰厚,当初逃难时,我曾把几斛金珠子,偷偷埋藏在密室里。如今前夫已死我也被掠,房屋都烧成灰烬了,那里面的许多财宝,都和瓦片石头一同被埋没了。假如能运到这里,我和夫人您,还担心不富足吗?”小校妻子惊喜地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派人去挖出财宝?”此女回答说:“财宝是我亲手埋藏的,没有人知道(地方)。”叹惜一番,也就不再提起了。有一天小校妻子又问起,此女道:“我当然也谋划过这事,想要拿到这财宝,非得我去不可。我是一介妇人,哪能远行?必定要改扮男装,来回还要几个月,可我这呱呱待哺的孩子,怎么能抛下那么久呢?”小校妻子一听,大喜过望,说:“你尽管去,这孩子我亲自抚养他。”这女子故意做出眷恋不舍的样子,小校妻子愈发殷勤地怂恿她出发。她才选好日子,松开发笄剃了头发,穿上戎装,腰带弓箭长刀,带着两个健壮随从,打马直奔南方去了。 渡过章江后,离家还有几十里路,他们便在旅店中歇息。这位奇女子用美酒宴请两个壮汉,把他们都灌醉,夜里她偷偷起身杀了他们。她骑直马急驰回乡里,用马鞭

敲打着家门大喊。她的丈夫从窗缝里偷窥,看到是一位少年将军,不敢开门出来。乡里几位老人家,慢慢近前询问。此妇道:“另有要事,不关各位的事。”门开了,奇女子把马儿安置在中堂里,像男子一样踞坐(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着要找她从前的丈夫出来,呼喝的声音很是严厉。乡邻怀疑有什么隐情,担心受到牵连,一起催她的丈夫出来。她的丈夫弓着身子上来拜见,跪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奇女子道:“看我熟悉吗?”丈夫答说:“死一万次也不敢冒认将军啊。”此女道:“你试着认一认我。”她的丈夫推辞,直说不敢不敢,悄悄侧目偷瞧几眼,也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样子。此女叹道:“真的认不出我了!”于是推桌几上前扶起丈夫,痛哭道:“我不是别人,是我,是你那被掠走的杨家妾侍啊!”她祥细述说了她改扮男装巧计逃脱的情形,一时间震动了整个乡里。亲戚乡邻挤满门前,祝贺李氏的儿子重得此女。 此事被报给了县令,县令为她发了官文奖赏她。乡绅贤士们,大多称赞此女的义德与谋略,相继为她做了很多诗歌,赞美她,都感叹:“奇女子啊!奇女子!”。这是甲午年间的事。 评论:《易经》上说:“妇人的义德,在于从一而终”。那驿馆前的节妇,因为被人拉了手腕的小问题,拿起刀斧砍断了自己的手臂;她肯忍受被劫掠的屈辱,为那掠走她的生养孩子吗?女人这样做,已称不上贞节了。然而人世情理,在于离得近就易相亲相爱,离得远了就更容易疏远,乃至忘掉。她一介柔弱女子,流落异乡,远隔千山万水,按说势必难以回来重聚了;她却能奇计巧出,逃出囚笼,远扬千里,玩弄那小校妻子如转动圆丸,杀掉凶徒如折断枯枝,她的大智大勇,却有男子汉也做不到的!那吟咏“单台柳”的柳氏借勇士之助得以夫妻重聚,乐昌公主夫妇借破开的镜子得以破镜重圆,那柔柔弱弱的样子,跟此妇相比谁得胜一筹呢?女子能做到这般,不称她

《虞初新志·黄履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任务。 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亦多,予不能悉记,犹记其作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许,约可坐一人,不烦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惟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从下上射如线,高五六尺,移时不断。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狗叫。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凿木人长寸许.:(2)犹记其.作双轮小车一辆: 1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予/不能/悉记 C.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D.衔/远山,吞/长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4.文中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5.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其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1.上下他 12.C 13.即使很聪敏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 14.奇(或“神”) 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 15.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译文]黄家的孩子履装从小聪明能干,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有新想法,并将其动手制作成小工艺品。七、八岁读私塾时,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 黄履装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法一一全部给记载下来.我记得他做过一个小车有一个轮子,长三尺多.可以坐下一个人。拉就能走,可以用手控制,可以去任何地方,一天行八十里路.做一个木狗,放在门旁,可以进屋触动机关就叫.叫的非常像,独一无二。聪明的人都听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孤愤”之情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盖传奇风韵,明未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1】确实清代文人创作文言小说的热情丝毫未减,究其原因,清廷的高压政策,尤其是文字狱,严重打击和挫伤了文人的政治热情,使广大知识分子不得不将主要精力转向学术和创作,“今海内操觚之土,其趋不出二端,曰训古之学,曰词章之学。”【2】当大多数人埋首于故纸堆而穷经皓首却也有人醉心于志怪传奇以抒发感概。“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3】蒲松龄因此创作出《聊斋志异》;“文人例有嗜奇癖,心知其妄姑自欺。” 蒲松龄《聊斋自志》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灵,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4】显然《聊斋志异》是一部“孤愤之书”,是蒲松龄“寄托”之所在,其创作心态就是“泄愤”。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社会、现实、孤愤、表达、寄托 绪论: 顺治十五年,19岁的蒲松龄参加县、府、道三试,均获第一,从此“文明籍籍诸生间”【5】。当时的主考官施闰章以《孟子》“蚤起”为题,蒲松龄将其写成颇具小说意味的记叙文章,施大为赞赏:“直足以维风移俗”,“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6】。这给了蒲松龄很大鼓励,其后来屡困场屋可能与此有关。康熙九年,宝应知县孙蕙请其担任幕僚,“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磊块愁”【7】。借助此诗,可知此番游幕并不开心。次年,蒲松龄回家备考,结果名落孙山,他写信给孙蕙说:“君疲牛马身犹病,我困遭逢数亦悭。”【8】孙则回复:“文章憎命,不其然乎?”【9】未料一语未谶,“自是以后,屡设帐缙绅先生家,日夜攻苦,冀得一第”【10】。但“一第”始终未得,“设帐缙绅先生家”竟成为他以后的主要生活。康熙二十六年,蒲松龄因答题“越幅”,被勒令出场。“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11】康熙四十一年,蒲松龄再次应考,其《寄紫庭》诗为此写道: 良兽高飞尽,吾鄙数何奇!莫下陵阳泪,三年黍一炊。 不恨前途远,止恨流光速。回想三年前,含涕犹在目。 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五夜闻鸡后,死灰复欲然。【12】 显然,这一次又告失败,他已63岁,经历“三年”也已不少,每次都是“含涕”,每次都是“虚悬”,命运却一直未加垂青,而“死灰复欲然”,说明他还没有彻底灰心。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终于结束坐馆生涯。长期坐馆,牺牲的是亲情,母亲不能侍奉,妻子无法安抚,儿子更难以培养,唯有“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13】;多少次叩击科举之门,多少次被拒之门外,其内心苦痛真是莫可言状!终其一生生活在社会底层,耳闻目睹诸多吏治腐败、民生疾苦,其内心激愤更是难以言说!终于,蒲松龄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认识、良好愿望、深刻思考等熔铸成一个词——“孤愤”,在《聊斋志异》里,他将这种“孤愤”宣泄的淋漓尽致。比如《叶生》,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郁闷而死后,混教人子“中亚魁”;叶生之魂说:“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意足矣。”这是叶生愤懑之极的心声,更是蒲松龄的影子,他也正是将满腹“孤愤”“寄托”在叶生身上。 本论: 一、揭露科举弊端,痛恨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十九岁时就连续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了秀才,并且得到了当时山东学道、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

《虞初新志》相关资料

《虞初新志》相关资料 检索目录 《虞初新志》简介 (1) 作者涨潮 (1) 《核舟记》类文两篇 (2) 《核工记》 (2) 《记核桃念珠》 (2) 《虞初新志》简介 《虞初新志》,明末清初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说以“虞初”命名﹐始见於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虞初周说》﹐张衡《西京赋》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虞初旧释人名﹐他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但明人蒐集《续齐谐记》和唐人小说八篇﹐刻为一书﹐命名《虞初志》﹐《四库全书总目》作《陆氏虞初志》﹐直以“虞初”作书名。後汤显祖有《续虞初志》4卷﹐邓乔林有《广虞初志》4卷﹐大抵裒集前人文章﹐非自撰写﹐清初张潮的《虞初新志》也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後郑澍若又有《虞初续志》12卷。各种“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说选集。《虞初新志》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如秦松龄《过百龄传》魏禧《姜贞毅先生传》﹑王思任《徐霞客传》﹑吴伟业《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就更是真实记载﹐《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禛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觝戏记》等﹐最为突出。 (更多信息参考《虞初新志》PDF版出版说明)作者涨潮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十世祖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迁居歙之满田。后有一支移居广德州建平县(今安徽郎溪),自石桥府君(?—1607)“卜筑”县南蒋国村(今蒋固村)。府君生二子,长者复生二子。其子一名习孔(1606—?),一名法孔(1610—1640),前者即为张潮之父。习孔字念难,号黄岳,十一岁丧父,忍饥受寒,成人后“贫剧无聊,漫然回徽”。明崇祯年间为诸生,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始家道中兴,历官刑部郎中、按察使司佥事充任山东提学,时在九年(1652)。不幸仅数月即丁母忧,“自此见世途崄巇,绝意仕进”,侨居扬州,一心经营家业。在其四十五岁即顺治七年(1650)时,张潮出生。张潮成长在“田宅风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阅读答案及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阅读答案及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 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 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 我已尽能之。 ”僧笑, 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 如猿飞, 如鸟落, 腾跃移时, 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 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 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 此以武名, 遨游南北, 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 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 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 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 诘之, 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 “憨和尚汝师耶?若尔, 不必较手足, 愿拜下风。 ”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 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 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 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 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 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 股已断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失其所与,不知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原文译文逐行对照

核舟记原文译文逐行对照 作者:[明末] 魏学洢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至/一直到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有余,高大约两个黄米粒上下。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旁边开了小窗,左右各四扇,总共有八扇。打开窗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船头坐着三个人,当中那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鲁直坐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露着胸脯和双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在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茶炉,炉上有把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