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斯塔尔报告

1998年,美国独立检查官斯塔尔调查克林顿时间的报告在网上公布,我们统称为斯塔尔报告,这一案,现在已被称为是网络传播历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不是通过电视,电台或者报纸,而是通过网络率先了解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详情。

OSI参考模型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个分委会专门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并于1984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这一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 模型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的主体结构,从而解决了不同类型网络互联时的兼容问题,被公认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并为普及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域名系统

在INTERNET里,人们喜欢用具有一定意义的字符串(英文,数字)来标识自己

的计算机,因为这比IP好记,为了避免重复,人们采取在主机名后加后缀名的办法,这个后缀名就称为域名,用来标识主机的区域位置,域名具有一定的区域层次隶属关系,一般结构形式为“区域层次名。机构名。国别名” Internet协会规定结构性域名有七类,分别是:

Com 商业机构组织 edu 教育机构组织

Int 国际机构组织 gov 政府机构组织

Mil 军事结构组织 net 网络结构组织

Org 非赢利机构组织

DNS服务器

提供主机域名与IP地址之间相互转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叫DNS服务器,解析

过程大致如下:

(1) DNS客户向本地的DNS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

(2) 如果该DNS本身有客户所需要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如果没有,则

与其他域名服务器联系,从其他服务器获得信息,再返回给客户 (3) 如果本

地的DNS服务器查询了所有其他的域名服务器,仍未获得客户所

需要的信息,则返回“找不到”或错误信息给请求方

内联网

内联网是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内部使用的网络技术,它以通信和信息访问的方式,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内的传播。主要功能有:

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网站;组织成员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组织成员的多对多信息交流,聊天功能,可以代替电话;可使用网络即时寻呼软件;文件的相互传送(ftp);组织内部资料的汇总(数据库);等等

主要作用:信息公告;内部协作;营销管理;客户服务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portal site)的概念于1997年上正式提出。门户网站是集合众多内容,提供多样服务,以尽可能地成为使用者上网的首选网站。门户网站成为网络市场中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它的特点是:完善的搜索引擎;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免费的特色服务;互动的虚拟社区;无处不在的广告服务; WAP

无线应用协议(WAP)是一种开放式的协议,它为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WAP主要是为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与其他的无线终端装置来

传送并展示信息内容,采取的不是HTML语言,而是采用专门的WML(无线标记语言)。WAP业务的使用,需要运营公司安装WAP服务器,并在用户端提供WAP手机。WAP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INTERNET浏览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可以把局域网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延伸到远地的公司或者内联网。 POP3 POP3(Pop office protocol)的缩写。即邮件协议的简称,POP3为它的第三个版本,通过该协议,用户使用客户端软件就能够动态地,有效地访问服务器上的邮件,此类信箱的使用必须借助于专用的电子邮件软件完成。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界,防火墙是指一种逻辑装置,用来保护内部的网络不受来自外界的侵害,主要用于实现网络路由的安全性,网络路由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限制外部网对内部网的访问,限制内部网对外部网的访问。设置了防火墙就是在两个网之间构造了一个保护层,并强制所有的连接都必须经过此保护层,在此进行检查和连接,只有被授权的通信才能通过。防火墙技术已经成为实现网络安全策略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并被广泛应用到internet上,全球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有三分之一是处于防火墙保护之下。

信息认证技术

信息认证是安全性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认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确认信息的发送者身份;二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即确认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过,信息认证是为了防止有人对系统进行主动攻击(如篡改)的一种重要技术,与认证有关的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和信息的完整性校验技术等。

黑客伦理

在许多网络主体看来,“黑客”行为是典型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但是作为网络主体之一的“黑客”也有自己的道德信条和准则,即所谓的“黑客伦理”,包括以下内容:

(1) 进入(访问)计算机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绝对的,总是服从于手指的命令;

(2) 一切信息都应该是免费的

(3) 怀疑权威,促进分权

(4) 应该以作为黑客的高超技术水平来评判黑客,而不是用什么正式组织或者

它们的不恰当标准来判断

(5) 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

(6) 计算机能够使生活变的更美好

网络原生艺术

从网络中诞生的艺术形式,即网络原生艺术没,才是真正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网页设计,是最基础的网络艺术

2(超文本小说,是一种“集文学,视觉艺术,音乐和互联网络于一体的新媒体艺术”。

3(网络动画

4(网络超媒体

5(远程表演

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或称为网络社区,并非是一种物理空间的组织形态,而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成员可能散布各地,以旨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虚拟社区所包含的核心功能一般主要有: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社区成员列表,在线聊天等,它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一次飞跃,它提供的是一种信息,物质,情感等多方位互动的平台。网络广告网络网络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网络广告能迅速将信息传递给顾客,并利用多种媒体感受,加深顾客对公司和产品的印象。优点是能通过跟踪观

看者的点击行为,为广告商提供量化的销售数据;传播范围广;查阅自由而方便;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制作发布费用低,经济性强;设计制作简单,实时互动,具有很高的运作效率。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作为中国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行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以“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为宗旨,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统计信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社群。

ISDN

ISDN是综合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基于电信业的新型网络,它通过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传输,分组交换,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等)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电话,电报,图象和数据等各种处理,传输及交换的电信网。ISDN的宗旨是通过一个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的业务。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接入ISDN网。

简答题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计算机系统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混合型。其中主要的三种基本类型有如下特点:

(1) 总线型网络结构:a.一般使用同轴电缆连接,不需要中间的连接设备,组

网成本教低;b.每一网段的两端都要安装终端电阻器;c.仅适用于连接教

少的工作站(少于20台);d.网络稳定性较差,任一节点出问题会导致整

个网络瘫痪。适应带宽为10Mbps。

(2) 星型网络结构:a.集线器或交换机可以进行级连,但最多不超过4级;b.

工作站接入或退出网络时全系统的工作不受影响;c.一般可以用双绞线进

行能够连接,符合现代综合布线的标准。带宽可从10Mbps,100Mbps到

1000Mbps

(3) 环型网络结构网络上所有的设备彼此串行连接,像链条一样构成一个回

路或环,数据在环路上按统一方向单向传输。

局域网如何组成,

答:局域网和其他计算机网络一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 服务器:提供文件和打印两种服务,并于工作站分享文件,光驱,打印机

(2) 工作站可到服务器上存取文件,得到直接在工作站上运行 (3) 外围设备主要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传输介质

(4) 通信协议一般使用Net-BEUI,TCP/IP和IPX/SPX三种协议结构主要有:对等式网络结构;专用服务器网络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电子邮件传播有什么缺陷,

答:首先,出现大量的不请自来的商业信件(垃圾邮件),大部分都不是电子邮件用户自己定制的,而是商家强制发给用户的,必然招致用户的反感。

其次,电子邮件被黑客绑定一些恶意程序传播,造成安全问题

第三(电子邮件还造成了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第四,由于电子邮件传递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所以一些背景信息会削弱

第五,电子邮件的发展还受到技术上的限制

网络传播的特征

答:本体特征: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传递方式的交互性;信息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综合性;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和平台性;

边际特征:传受身份的双重性;对象的小众化与个人化;传播的去中心化信息结构的非线性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

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技术逻辑的无中心化;网络技术消融了中央控制的技术。互练网本身潜藏着一种突破禁忌,无视戒规,摧毁中心的理念;

二( 传统传播主体的消融与多元化,传播主体从真实走向虚拟,由单一走向多重,由集中走向分散。

三( 网民的去中心化思维:在网络传播中,网民往往更看重观点,态度,而对任何现有的权威,现成结论都存在怀疑态度,去中心化思维极其鲜明。网络传播分众传播的主要形式

答:1。用不同的专题区隔离不同的主题内容;2。用不同的小型社区汇集不同的兴趣点;3。用不同的论坛进行不同的主题式交流;4。用个人主页的形式交换兴趣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平台时的受众心理

答:受众接触网络基于两种基本需求:知识和娱乐需求。有三个方面:

信息寻求心理,何况漫无目的地搜索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参与心理,网络提供的参与度能使受众的参与心理获得很大程度的满足;新奇心理,网络受众在网上随时都能发现自己从未想过却突然间很感兴趣的新事物。

网络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时的受众心理

答:网络对人际交流制的开拓,受众的心理需求有了相当的延伸,网络的隐匿性使人的人际间心理需要得到无限满足的空间,有如下的心理特征: 需要被认同的心理;渴望交流的心理;代入的心理;逃避的心理。网络泛传播模式

答:新的传播时代在模式构建上,从多个层面对新传播提出了“泛化”的要求,可用“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与一体化”描述新传播观念中最重要的属性,简称“泛传播”的观念,互联网使传播信道不再是线形的,传播层级也不再是有量化定义的,而是泛化和非定义的。泛层级的概念在所有传播行为的信息链上,使信息价值得以递加,并使所有连接环节能实现多赢,泛层级使得信息层级既存在又不存在,即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泛层级化的本质实际上正是互联网复杂系统活的灵魂,昭示着泛传播时代与以往任何传播时代有着核心的区别,泛传播中,媒介不仅仅是信息,而且是人——包括传播者和受众。正是因为泛传播强有力地信息,媒介整合在同一物理表征(网络化介质)之中,人类才第一次实现将人,了跨时空,平等,普通地沟通的梦想。

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

答:网幅广告链接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网上分类广告自动弹出式广告网站栏目广告在线互动游戏广告网页广告其他网络广告形式:下拉菜单式广告,鼠标指向放大式广告,新鲜有趣的光标广告,鼓励点击的有奖广告,网上竞赛或网上推广活动

网络原生艺术的主要形式

答:网页设计超文本小说网络动画网络超媒体远程表演在线游戏的主要特征及负面作用

答:主要特征:人与人的交互表现方式的综合性模拟人生性负面影响:暴力因素“游戏人”的负面效应

论述题

网络对传媒观念的影响

面对作为新型媒介的网络的挑战,传统传媒当然不会坐等前者夺走其市场份额,必然要采取行动适应变动着的传播竞争环境。

(1)传媒上网后所形成的ITCP,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提高新闻时效性,这对于平面媒体来说,尤其如此。传媒上网后还可以开辟印刷版报刊或传统的广电播出中没有的服务项目,信息检索就是其一

(2)网络既是传统的大众传媒的竞争者,又是后者提供创新的网上信息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印刷传媒与广电传媒上网努力的继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能经历变化,原本泾渭分明的区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模糊。原先互不相同的服务范畴正在聚合成宽广的综合性传播服务领域。

(3)网络的崛起对传媒的内容也提出新的要求,多元信息源的传播环境呼唤传统的传媒机构调整其传统信息服务的内容形式。

在网络时代,公众对新闻信息的即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都会产生新的要求。传媒网站应未雨绸缪,研究网络用户对网上新闻内容与形式的期望与要求,并据此对自身的内容建设策略不断进行调整,以形成处于发挥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的最佳结合点的网上新闻信息内容形式。P178

2、简述中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95~1998):1995年,《中国贸易报》网络版的创办,真正标志着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起步。199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拉开了中国广播电视上网的序幕。1996年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上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网站正式开通,真正感受到报纸网络版在互联网上的影响。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正式开通互联网站。到1998年。中国新闻界最具权威性的主流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已经形成了群体优势。

激活阶段(1998~2000):1998年12月1日,新浪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迈入第二个历史阶段。1999年4月16日,我国26家上网新闻媒体

聚会北京,通过了《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2000年,各主流媒体网站纷纷更名改版,进一步张扬了网络新闻

传播的特点。

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年~ ):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自2000年起,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主流媒体向网络延伸。2000年3月7日,千龙新闻网组建,3月27日,东方网成立。5月15日,中青在线成立,成为我国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新闻媒体网站。254 3、简述网络新闻也的竞合战略

(1)在合作中求发展

合作的前提是优势互补,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下几种形态的合作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一体化合作,由传统媒介网络版发展而来的媒体网站与作为其“母体”的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利益型合作,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之间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通过经济手段而进行的合作;整合型合作,一种是新闻资源的整合,一种是新闻资源与业外资本的整合;业务型合作,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之间在运作过程中的一种网络新闻业务性合作

(2)在竞争中求优胜。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就是优胜劣汰,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找准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不断创新新闻传播。

(3)以全时化为利器。全时新闻观念把网络新闻采写在时间的概念上分为三个向度:全天候向度、全历史向度、全过程向度。

(4)寻找创新路径。要满足特定目标受众的需要,新闻传播就要具有个性特色,就必须创新。266

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1、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操作性 D、一般性 答案:C 2、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B、麻醉精神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文化传递功能 答案:D 3、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建构方法是( ) A、归纳理论 B、演绎理论 C、机能理论 D、模型 答案:D 4、魔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 ) A、唯物主义观点 B、本能论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技术决定论观点 答案:C 5、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A、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B、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C、提供信息 D、发挥协调功能 答案:A 6、被视为传播学控制研究领域的“一项最杰出的研究成果”是( ) A、《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 B、《报刊的四种理论》

C、《论出版自由》 D、《独立宣言》 答案:A 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效果 D、传播渠道 答案:D 8、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 ) A、综合型为主 B、某一集团为主 C、知识分子为主 D、单一型为主 答案:D 9、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 A、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 B、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 C、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 D、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 答案:D 10、罗杰斯认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是( ) A、一级的 B、两级的 C、多级的 D、N级的 答案:A 11、为传播学贡献一张“蓝图”,或者说一个“脚手架”的模式是( ) A、5W模式 B、控制论模式 C、系统论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答案:A 12、人类传播活动是渗透一切社会活动的( ) A、现象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斯塔尔报告 1998年,美国独立检查官斯塔尔调查克林顿时间的报告在网上公布,我们统称为斯塔尔报告,这一案,现在已被称为是网络传播历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不是通过电视,电台或者报纸,而是通过网络率先了解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详情。 OSI参考模型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个分委会专门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并于1984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这一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 模型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的主体结构,从而解决了不同类型网络互联时的兼容问题,被公认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并为普及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域名系统 在INTERNET里,人们喜欢用具有一定意义的字符串(英文,数字)来标识自己 的计算机,因为这比IP好记,为了避免重复,人们采取在主机名后加后缀名的办法,这个后缀名就称为域名,用来标识主机的区域位置,域名具有一定的区域层次隶属关系,一般结构形式为“区域层次名。机构名。国别名” Internet协会规定结构性域名有七类,分别是: Com 商业机构组织 edu 教育机构组织 Int 国际机构组织 gov 政府机构组织

Mil 军事结构组织 net 网络结构组织 Org 非赢利机构组织 DNS服务器 提供主机域名与IP地址之间相互转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叫DNS服务器,解析 过程大致如下: (1) DNS客户向本地的DNS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 (2) 如果该DNS本身有客户所需要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如果没有,则 与其他域名服务器联系,从其他服务器获得信息,再返回给客户 (3) 如果本 地的DNS服务器查询了所有其他的域名服务器,仍未获得客户所 需要的信息,则返回“找不到”或错误信息给请求方 内联网 内联网是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内部使用的网络技术,它以通信和信息访问的方式,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内的传播。主要功能有: 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网站;组织成员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组织成员的多对多信息交流,聊天功能,可以代替电话;可使用网络即时寻呼软件;文件的相互传送(ftp);组织内部资料的汇总(数据库);等等 主要作用:信息公告;内部协作;营销管理;客户服务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portal site)的概念于1997年上正式提出。门户网站是集合众多内容,提供多样服务,以尽可能地成为使用者上网的首选网站。门户网站成为网络市场中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它的特点是:完善的搜索引擎;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免费的特色服务;互动的虚拟社区;无处不在的广告服务; WAP 无线应用协议(WAP)是一种开放式的协议,它为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WAP主要是为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与其他的无线终端装置来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 B、文字链接 C、电子邮件 D、网上购物 E、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 B、段落宜短 C、句子宜短 D、文字朴实直白 E、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 B、网站把关 C、网民自我把关 D、意见领袖把关 E、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网民专题 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 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检索便捷 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的延伸性阅读 2、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可互动性。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1)它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2)它是维持网民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它 是维系网民与网站间关系的重要方式4)它是网站了解自己的网民构成,确立自己的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5)它是形成网站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6)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传播渠道7)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馈渠道8)它是网民评论的一个形成空间。 4、记者微博的功能是:记者利用微博,不仅可以吸收公民新闻,还可以将公民新闻的水准提升。主要体现在:1)新闻的直播平台2)新闻线索的集结地3)新闻的延展空间4)新闻真伪的检验员5)

2020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在当今形势下,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传播媒介。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 1、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A.对 B.错 答案:对 2、人们在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中的共识包括: A.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 B.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 C.认为应当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 D.要方便网友们在网上分享信息 答案: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

新闻发展的作 3、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 A.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 B.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 C.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D.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 答案: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4、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信息存储的位置,而不是信息本身,这也被称为 A.谷歌效应 B.马太效应 C.茧房效应 D.木桶效应 答案:谷歌效应 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网络的规模 A.大众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答案:人际传播 6、WEB2.0时代的特征是:

A.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B.关系成为传播渠道 C.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D.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答案: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关系成为传播渠道,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7、媒介融合包括: A.技术融合 B.业务融合 C.平台与市场融合 D.机构融合 E:产业融合 答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机构融合,产业融合 8、场景变量指的是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特定需求,以及相关行为方式 A.对 B.错 答案:对 9、万物互联时代,新闻生产空间从“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的迁移,这带来了哪些现象() A.原生态直播 B.自媒体直播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1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有() A、文字链接 B、电子邮件广告 C、搜索引擎广告 D、RSS广告 E、网上购物 2、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原则包括() A、具有深度报道意识 B、追求信息客观平衡 C、运用多媒体思维 D、保持线索的完整性 E、讲求结构的逻辑性 3、互联网目前主要应用技术有() A、电子邮件 B、www 万维网 C、FTP 文件传送 D、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 E、即时通信 4、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有() A、 AVI B、 Mov C、 ASF D、 RM E、WAV 5、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有() A、中继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E、交换机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信息图表的一种,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 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站的页面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导读页,一类是。 3、媒体微博有三个主要功能,即、关系建设和公共服务。 4、网络受众调查目前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且主要是通过来发放问卷。 5、网络问卷一般包括三个部分:①前言②③结语 6、网络中形成社区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技术平台、、适应网民需求的维系 点。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传统媒体网站、商业新闻网站、。 8、网络新闻传播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是:政府把关、、网民自我把关。 9、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1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新闻的结构化整合: 2、意见领袖: 3、大众传播: 4、网络论坛: 5、网络新闻专题: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专业媒体的微博运用是什么? 2、电子邮件作为网络传播主要手段之一,其具有哪些优点? 3、网民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4、网络论坛的形式有哪些? 5、网络社区成员关系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网络传播的优势。 2、以QQ为例分析网络传播与现实人际传播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0、新闻图表 2、正文页 3、形象塑造 4、网页 5、主体 6、组织结构 7、网民 8、网站把关 9、意见整合 10、互联网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新闻的结构化整合: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最终运用一定的形式将这些信息进行逻辑的呈现,从而实现对主题更为深入的揭示。 2、意见领袖:是那些可能影响别人的观点、态度甚至行为的人。有稳定且强大的传播能量的微博用户,影响他人的能量也较大。 3、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专业媒体的微博运用: 1)微博在媒体新闻报道层面的运用。体现在:利用微博发现新闻线索、利用微博核实新闻、利用微博拓展报道、利用微博扩大报道影响2)微博在媒体发展层面的运用。体现在:利用微博塑造媒体品牌、利用微博开辟新的传播平台。 2、电子邮件作为网络传播主要手段之一,其具有哪些优点? A、传输速度快 B、电子邮件非常便捷 C、成本低廉 D、信息多样化 E、交流对象广泛 F、比较安全。 3、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 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传统媒体网站是信息基础生产力量的第一极(网络媒体核心力量); 有新闻业务资质的商业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是信息聚合扩张力量的第二极; 网民:网民被视作实现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 4、网络论坛的形式: 1)从论坛的组织方式上分:1、专题式论坛 2、综合式论坛 3、专业式论坛 2)从论坛的管理方式上分:1、有限制式 2、半限制式 3、无限制式 5、网络社区成员关系: (一)从需求关系分析社区成员 1)追求成就者 2)探索者 3)社交活动者 4)恶作剧者 (二)从权力关系分析社区成员

《网络传播学概论》样卷

《网络传播学概论》样卷 一、名词解释(4个×6分=24分) ①、Web2.0 ②、超级链接③、超文本④、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⑤、自媒体⑥、数字鸿沟⑦、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四大定律之一) ⑧、吉尔德定律 参考答案:①、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②、超级链接是指向互联网上其他网页或位置的路径。能让受众由一处跳往另一处,受众权力变大,但也戏剧性地使原本可能相互竞争的两个在线服务之间变得界线模糊,网际的传播因此变得似乎既充满相异性又趋于大同。 ③、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 超文本是多媒介的一个子集,指它有能力使信号成为各种媒介符号属性的综合,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录像等。 超文本能力使互联网同时获得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图片及人际的媒介属性,这是网络内介质泛化的最可感的方面。 ④、URL,英语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例如http://https://www.doczj.com/doc/4119196499.html,/domain/HXWZ就是一个典型的URL地址。 它是一种易于理解的字符串,用来识别Internet资源的位置,并包括接受它的协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址,给网际受众以主动性访问的快捷路径。 URL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址,给网际受从以主动性访问的快捷路径。借助于浏览器,我们只要键入URL以访问WWW服务器,既可以访问到世界任一角落,在相异或趋同的境界中进退自如。 ⑤、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一种方式。 泛自媒体定义,涵盖了原来的自媒体概念,在整个范围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更符合“自己的媒体”这个顾名思义的解释。比如个人在自己的水杯上印上自己的座右铭或图片,水杯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人类传播”的各种类型中,属于“非社会传播”的是(D)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自我传播 2、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模式,对线性模式做出最重要的修正,是其引入了(D) A、“媒介”概念 B、“讯息”内容 C、“噪音”环节 D、“反馈”机制 3、提出“螺旋形上升”传播模式的学者是(A) A、丹斯 B、竹内郁郎 C、马莱茨克 D、德弗勒 4、社会的人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传播网络,这个传播网络被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称之为(A) A、“舆论厨房” B、“意义之网” C、“乌合之众” D、“陌生人” 5、第一次明确使用“大众传播学”概念的著作是(D) A、《宣传与传播世界史》 B、《宣传与推行》 C、《世界革命的宣传》 D、《宣传、传播和舆论》 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C) A、1978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84年

7、于1837年发明第一台实用电报机的人物是(B) A、本杰明·戴伊 B、塞缪尔·摩尔斯 C、尼古拉·特斯拉 D、安东尼奥·梅乌奇 8、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不包括(C) A、步伐呈现加速状态发展 B、传播科技呈现叠加状态发展 C、知识的增加呈倒金字塔状态发展 D、信息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 9、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四定律,莱文森认为麦克卢汉的“逆转”带有(A) A、潜在性 B、确定性 C、已知性 D、人性化 10、提出报纸应对政府提供一种其他机构无法提供的监督作用的人是(D) A、尼克松 B、杜鲁门 C、罗斯福 D、杰弗逊 11、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学的重要概念,最早兴起于(C)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2、198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和首都各新闻单位共同制定了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D) A、《记者行为原则宣言》 B、《新闻工作者道德律》 C、《新闻工作者守则》 D、《记者守则》 13、“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这句话出自(C) A、《舆论学》 B、《乌合之众》 C、《娱乐至死》 D、《文化与帝国主义》

2021秋《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试题_远程作业1(2021)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试题|远程作业1(2021) (答案:1534499857) 一、名词解释 1、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 2、意见领袖 3、数字化身 二、简答题 1、请介绍算法推送在新闻行业运用的现状,并分析这一新技术是否会带来“信息茧房”。(600字以内) 2、数字化社会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范戴克(José van Dijck)提出“平台社会”(platform society)的概念来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信息环境。请阅读以下节选段落,并选择某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归纳和阐述你对“平台社会”的理解。 In the introduction, we defined a platform as a programmable architecture designed to organize interactions between users. Many people think of platforms simply as technological tools that allow them to do things online: chatting, sharing, commenting, dating, searching, buying stuff, listening to music, watching videos, hailing a cab, and so on. But these online activities hide a system whose logic and logistics are about more than facilitating: they actually shape the way we live and how society is organized (Gehl 2011). Now let us first look more closely at the elements that construct a single platform’s anatomy: a platform is fueled by data, automated and organized through algorithms and interfaces, formalized through ownership relations driven by business models, and governed through user agreements. We will zoom in on each of these technical, economic, and sociolegal elements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ir governance power, before we explore their mechanisms and effects in the next chapter.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传媒广告的主要特点是()。 A. 传递信息 B. 影响受众 C. 大规模传播 D. 商业目的 答案:D. 商业目的 2. 哪种传播媒介是指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传递信息的工具? A. 印刷媒介 B. 电子媒介 C. 网络媒介 D. 广播媒介 答案:A. 印刷媒介 3. 在传播学中,媒介的“媒”指的是()。 A. 传播者 B. 受众 C. 信息 D. 传递手段 答案:D. 传递手段 4. “大众传播学”的核心观点是()。 A. 受众定位 B. 媒介特性 C. 普遍影响 D. 传播效果 答案:C. 普遍影响 5. “短信营销”是属于哪种传播方式? A. 广播 B. 电视 C. 个体 D. 直销 答案:D. 直销

二、简答题 1. 简述传播的基本定义和要素。 传播是指信息在媒介的作用下,由传播者传递给受众的过程。传播的要素包括传播者、媒介和受众。传播者是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媒介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可以是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形式。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2. 解释大众传播学和个体传播学的区别。 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广大受众群体,研究信息在大规模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影响。它主要关注媒介的普遍影响力,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效果。 个体传播学则注重个体间的传播行为,研究信息在个体之间的传递方式和影响机制。它更加注重传播的细节和个体差异,研究个体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意义。 3.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简要描述其中两个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媒介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传播理论等。 媒介研究是研究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包括媒介的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通过对不同媒介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网络传播概论2

一、单选题 1.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是指() A.RSS B.SNS C.Vblog D.Wiki 2.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传播的受者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与旁观者,他们更多地加入到传播过程中,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对传播的内容提出看法和评论,并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参与性使得受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议程设置.指的是() A.匿名心理 B.角色扮演心理 C.共享心理 D.分享心理 3.在传播学研究中,问卷制作的原则之一是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设在()位置。 A.前面 B.后面 C.居中 D.指定 4.所有页面具有同等的地位,用户的浏览过程是从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的水平流动。指的是网站的() A.网状结构 B.多层次结构 C.层次树 D.线形 5.中国网民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不包括() A.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上网费用上升 B.电脑及其他上网设备日趋便宜 C.电信业迅速发展 D.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 6.5W模式属于下面哪种传播模式()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循环模式 7.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执行的是() A.监视环境 B.决策参与 C.文化传承 D.教育 8.信息社会又称() A.工业社会 B.知识密集型产业 C.后工业社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9.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指的是() A.全民原则 B.兼容原则 C.互惠原则 D.自由原则 10.1、无限性.().差异性.相关性.影响性是()的特征 A.开放性、大众传播 B.开放性、传播环境 C.直接性、大众传播 D.相似性、传播环境 11.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 A.综合型只是为主 B.某一集团为主 C.知识分子为主 D.单一型为主

2022年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旳传播效果理论是()A.“议程设立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D.“沉默旳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立了() 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被否认旳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B.新旳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 D.信源旳可信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旳特点在于它旳() 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旳重要奉献是() A.有限效果论B. 议程设立论 C. “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旳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 霍夫兰 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旳是() A.卢因 B. 霍克海默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8、“沉默旳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旳影响 B.信息社会旳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旳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旳关系

9、巴斯旳“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旳把关研究 B. 霍夫兰旳把关研究 C.布里德旳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旳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波及到信息流通过程旳() A.译码B.编码C. 编码和译码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旳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旳延伸B.媒介即信息 C.冷、热媒之分D.全球一家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她们以便旳时候收看电视节目”旳理论是() A.结识连贯论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D.可获得性(易锝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能量”旳论断旳学者是() A.康德 B. 施拉姆 C.申农 D.维纳 14、梅罗维茨旳理论觉得,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旳反馈旳重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旳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旳功能旳失调B.娱乐功能旳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旳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旳失调 17、“魔弹”论浮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 20世纪初到30年代 C.20世纪初到40年代D. 20世纪初到50年代 18、传播旳目旳不是为了完毕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旳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A.传播功能旳自我中心说B. 传播功能旳工具说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年,拉斯韦尔提出了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

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 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 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 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 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8.传播者:又称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 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启动传播过程的最初动力因素,信息的搜集者、加工者、制作者和传递者。 9.传播流:指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和影响,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强调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

网络传播概论2021年10月真题006381

网络传播概论2021年10月真题006381 1.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 自我传播 B. 狭义的人际传播 C. 群体传播 D. 广义的人际传播 2. 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 人际传播 B. 群体传播 C. 组织传播 D. 大众传播 3. 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 实地调查法 B. 内容分析法 C. 控制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4. “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霍夫兰 5. 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A. 德福勒模式 B. 申农一韦弗模式 C. 马莱茨克模式 D. 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6. 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 噪音 B. 信号 C. 反馈 D. 信道 7. “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A. 合理性原则 B. 艺术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准确性原则

8.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 制定分类标准 B. 实施统计分析 C. 确定分析单元 D. 抽取分析样本 9. 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 有 A. 信息功能 B. 文化功能 C. 娱乐功能 D. 协调功能 10. 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艮女) A. 娱乐功能 B. 信息功能 C. 动员功能 D. 整合功能 11.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A. “天赋人权”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

《网络传播学》课程习题集 一、多项选择题 1.网络媒体较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特征包括()。 A传播方式的交互性B数字化C多媒体D个性化E超文本 2.魔弹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 A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B认为大众媒介力量有限 C受众与大众媒介地位相当 D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E认为大众媒介力量巨大 3.人类的传播活动大体上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A口头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 D电子传播时代E网络传播时代 4. CMC作为新型传播手段。它有哪些特点() A、从传播模式看,它既然实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可实现大众传播。 B、从传播方式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一对一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的一对多、多对多传播。 C、从传播内容看,它既可以传播文本信息,也可以传播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 D、从传播媒介看,互联网是CMC传播的基础,CMC不能离开Internet而单独存在。 E、从传播的实效性上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同步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异步传播。 5.系统模式理论是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来的。他的主要观点是()。 A、大众传播过程一般不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大众传播过程是各种社会力量、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C、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传播者、接受者、媒介与信息,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 D、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的信息传播。 E、整个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系统。 6.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网络传播者分为()。 A、职业的网络传播者 B、普通的网络传播者 C、专门的网络传播者 D、技术型网络传播者 E、非技术性网络传播者 7.网络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包括()。 A、独处心理 B、隐蔽心理 C、匿名心理 D、角色扮演心理 E、共享心理 8.网络传播模式的多种传播类型结合的特点体现在()的结合。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在当今形势下,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传播媒介。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 1、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A.对 B.错 答案:对 2、人们在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中的共识包括: A.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 B.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 C.认为应当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 D.要方便网友们在网上分享信息 答案: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 3、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 A.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 B.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 C.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D.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

答案: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4、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信息存储的位置,而不是信息本身,这也被称为 A.谷歌效应 B.马太效应 C.茧房效应 D.木桶效应 答案:谷歌效应 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网络的规模 A.大众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答案:人际传播 6、WEB2.0时代的特征是: A.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B.关系成为传播渠道 C.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D.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答案: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关系成为传播渠道,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7、媒介融合包括: A.技术融合

B.业务融合 C.平台与市场融合 D.机构融合 E:产业融合 答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机构融合,产业融合 8、场景变量指的是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特定需求,以及相关行为方式 A.对 B.错 答案:对 9、万物互联时代,新闻生产空间从“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的迁移,这带来了哪些现象() A.原生态直播 B.自媒体直播 C.卷入式体验 D.专业性传播 答案:原生态直播,自媒体直播,卷入式体验 10、智能化媒体的技术基础包括: A.语音交互技术 B.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 C.面部识别交互技术 D.视线交互技术 E:3D打印技术 答案:语音交互技术,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面部识别交互技术,视线交互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