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职称考试-图书资料专业基础与实务

图书馆职称考试-图书资料专业基础与实务

1 A 图书资料专业基础 4 A1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4 A1.1.×基础理论知识 4 A1.1.1.×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容 4 A1.1.1.1.掌握×学的研究对象 4 A1.1.1.2.了解×学的体系结构 4 A1.1.1.3.熟悉×学的研究内容 4 A1.1.1.4.掌握×学的学科性质 4 A1.1.1.5.了解×学的研究方法 4 A1.1.2.×及社会职能

2 A1.1.2.1.掌握×的概念 2 A1.1.2.2.熟悉×的构成要素 2 A1.1.2.3.熟悉×产生的动因 2 A1.1.2.4.掌握×的属性 2 A1.1.2.5.掌握×的社会职能 2 A1.1.3.×的类型 2 A1.1.3.1.掌握×类型划分的标准 2 A1.1.3.2.掌握国家×的职能 2 A1.1.3.3.掌握公共×的性质与职能 2 A1.1.3.4.掌握高等学院校×的任务、特点

3 A1.1.3.5.了解专业×的性质、任务、特点 3 A1.1.3.6.了解其他类型×:工会、少儿、技术、中小学和军事× 3 A1.1.4.×事业的相关知识

4 A1.1.4.1.了解×事业的含义 4 A1.1.4.2.了解×事业建设的原则 4

A1.1.4.3.熟悉我国×事业的结构 4 A1.1.4.4.掌握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4 A1.1.4.5.掌握×网的概念、类型、意义、组织、职能 4 A1.1.4.6.熟悉×业务辅导工作的定义、特点和方法 5 A1.1.4.7.掌握×法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5 A1.1.5.×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 5 A1.1.5.1.掌握×工作的基本流程 5 A1.1.5.2.熟悉×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环节 6 A1.1.5.3.掌握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 6 A1.1.5.4.了解信息环境下×服务的新方式 6 A1.1.5.5.熟悉×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 6 A1.1.5.6.熟悉×集成管理系统各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 A1.1.6.×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 6 A1.1.6.1.掌握×管理的含义、对象及特征 6 A1.1.6.2.掌握×管理的意义、原则 6 A1.1.6.3.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7 A1.1.6.4.了解×业务机构的设置 7 A1.1.6.5.熟悉×规章制度的意义及内容 7 A1.1.6.6.熟悉×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7 A1.1.6.7.熟悉×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素及环节 7 A1.1.6.8.熟悉×统计的概念、作用、指标体系 7 A1.1.6.9.掌握×统计的六种计算方法 7 A1.1.6.10.了解×评估的意义及标准 8 A1.1.6.11.掌握×工作标准化的意义、原则和内容 8 A1.1.6.12.熟悉我国文献标准化的现状 8 A1.2.信息组织基础理论知识 9 A1.2.1.信息组织基础知识 9 A1.2.1.1.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概念 9 A1.2.1.2.掌握文献组织的两种基本排列形式 9 A1.2.1.3.掌握检索语言的基本概念 9 A1.2.1.4.熟悉检全率与检准率的基本概念 9 A1.2.1.5.了解信息组织中控制的基本内容 9 A1.2.1.6.掌握信息描述的基本概念 9 A1.2.1.7.了解信息描述规范的内容 9 A1.2.2.分类法基础知识 9 A1.2.2.1.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 9 A1.2.2.2.掌握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及作用 9 A1.2.2.3.掌握信息资源分类法的概念 10 A1.2.2.4.掌握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编制类型 10 A1.2.2.5.掌握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的概念 10 A1.2.2.6.熟悉标记符号的要求、编制制度和标记技术 10 A1.2.2.7.熟悉说明与注释的主要形式 10 A1.2.2.8.了解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的异同 10 A1.2.3.主题法基础知识 10 A1.2.3.1.掌握主题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0 A1.2.3.2.掌握主题法的类型 10 A1.2.3.3.了解叙词表的结构 10

A1.2.3.4.了解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 11 A1.3.文献编目基础理论知识 12 A1.3.1.文献编目基础知识 12 A1.3.1.1.掌握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种类 12 A1.3.1.2.掌握元数据的概念及种类 12 A1.3.1.3.掌握目录的概念及种类 12 A1.3.1.4.掌握×目录的职能 13 A1.3.2.文献著录基本知识 13 A1.3.2.1.掌握著录项目的基本概念 13 A1.3.2.2.掌握《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所规定的八大著录项目 13 A1.3.2.3.掌握标识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13 A1.3.2.4.掌握著录格式、著录级次、著录文字的基本概念 13 A1.3.2.5.掌握主要信息源和规定信息源的概念 13 A1.3.3.检索点及标目基本知识 14 A1.3.3.1.掌握检索点的基本概念 14 A1.3.3.2.了解检索点的数量 14 A1.3.3.3.掌握标目的基本概念、作用及种类 14 A1.3.3.4.了解参照法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14 A1.3.3.5.了解规范档的概念及结构 14 A1.3.4.计算机书目文档基本知识 14 A1.3.4.1.了解CNMARC 书目记录的逻辑结构 14 A1.3.4.2.了解CNMARC 数字字段区的十大功能块 15 A1.3.4.3.掌握字段、子字段与数据元素的基本概念

2 15

A1.3.4.4.了解CNMARC 数字字段区的标识系统 15 A1.4.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 16 A1.4.1.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 16

A1.4.1.1.掌握文献资源的类型(见A1.3.1.1) 16 A1.4.1.2.熟悉中国传统工具书的主要类型 16 A1.4.1.3.掌握常见的数据库类型 16 A1.4.1.4.掌握检索工具的特点 16

A1.4.1.5.掌握电子版检索工具的特点 16 A1.4.1.6.熟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 16 A1.4.1.7.熟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引证标注方法 16 A1.4.2.辞书的相关知识 17

A1.4.2.1.掌握辞书、字典、词典、辞典的基本概念 17

A1.4.2.2.掌握中国古代辞书的主要类型 17

A1.4.2.3.熟悉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字典、词典 17 A1.4.2.4.熟悉中国古代辞书的编纂体例 17 A1.4.2.5.了解电子词典和网络词典的特点 18 A1.4.2.6.掌握中国有代表性的辞书 18 A1.4.3.古籍资源的相关知识 18

A1.4.3.1.了解中国古籍资源的基本状况 18 A1.4.3.2.熟悉中国古籍目录的特点 19 A1.4.3.3.熟悉古籍版本的定义和特点 19 A1.4.3.4.熟悉古籍丛书的概念及类型 20 A1.4.3.5.熟悉类书的特点及功用 20 A1.4.4.百科全书基础知识 21

A1.4.4.1.掌握百科全书的概念、分类、特点 21 A1.4.4.2.了解百科全书与其它工具书的区别 21 A1.4.4.3.熟悉中外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 21 A1.4.5.年鉴基础知识 21 A1.4.5.1.掌握年鉴的概念 21 A1.4.5.2.掌握年鉴的特点 21 A1.4.5.3.了解年鉴资源的现状 21 A2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 22 A2.1.文献标引专业理论 22 A2.1.1.分类标引理论 22

A2.1.1.1.掌握分类标引的意义和要求 22

A2.1.1.2.掌握上位类、下位类、同位类的含义 22 A2.1.1.3.掌握号码配置的基本概念 22 A2.1.1.4.掌握组配标引的三种类型 22 A2.1.1.5.掌握标引工作的程序 22 A2.1.1.6.熟悉基本分类规则 22 A2.1.1.7.熟悉一般分类规则 22

A2.1.1.8.熟悉同类书排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22 A2.1.2.主题标引和主题检索 22 A2.1.2.1.掌握主题标引的基本概念 22

A2.1.2.2.掌握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异同 22 A2.1.2.3.熟悉主题标引的方式 22 A2.1.2.4.熟悉主题分析的内容 22 A2.1.2.5.熟悉主题标引的基本规则 23 A2.1.2.6.熟悉各种主题及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标引 23

A2.1.2.7.了解主题检索工具和主题检索系统 24

A2.2.文献编目专业理论(具体规则只作了解,参考《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25

A2.2.1.熟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25

A2.2.2.掌握中文图书CNMARC 格式著录方法 25 A2.3.文献检索方法 25

A2.3.1.掌握检索工具的排检方法 25 A2.3.1.印刷版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25 A2.3.2.电子版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 25 A2.3.3.搜索引擎中的常用检索方法 26

A2.3.2.熟悉近代图书、报刊、论文资源检索系统的检索方法 26

A2.3.2.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26 A2.2.4.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26 A2.2.4.3.人大报刊检索系统的检索方法 27 A2.2.4.4.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检索方法 27 A2.2.4.5.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27 A2.2.4.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检索方法 27 A2.2.4.7.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27 A3第三部分 新理论知识 28 A3.1.×基础新理论 28 A3.1.1.数字×的相关知识 28

A3.1.1.1.了解计算机网络常用的几种形式 28 A3.1.1.2.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及组成 28 A3.1.1.3.了解未来×的三种形态 28 A3.1.1.4.熟悉数字×的定义 28 A3.1.1.5.熟悉数字×的特点 28 A3.1.1.6.熟悉数字×的功能 28

A3.1.2.×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电子版权问题相关知识 28

A3.1.2.1.掌握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概念 28 A3.1.2.2.了解数字化文献的主要类型 28 A3.1.2.3.了解数据库的版权保护 28 A3.1.2.4.了解电子信息资源的侵权形式 28 A3.2.文献标引新理论 28

A3.2.1.了解关键词语言的特点及类型 28

A3.2.2.了解文本检索的基本概念及文本检索技术 28 A3.2.3.了解后控词表的基本概念 29 A3.2.4.了解自动主题标引基本概念 29 A3.2.5.了解自动分类标引的基本概念 29 A3.3.文献编目新理论 29

A3.3.1.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相关知识 29 A3.3.1.1.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方法 29 A3.3.1.2.了解DC 元数据 29 A3.3.1.3.了解XML 元数据 29

A3.3.2.计算机联机编目相关知识 29 A3.3.2.1.掌握联机编目的概念及作用 29 A3.3.2.2.熟悉联机编目系统的功能 29

3 A3.3.2.3.了解国内外联机编目机构 29 A3.3.2.4.了解Z39.50协议基本概念 30 A3.4.文献检索新理论 30

A3.4.1.熟悉电子图书的概念 30

A3.4.2.熟悉电子图书系统的概念及检索功能 30 A3.4.3.熟悉有代表性的中文电子图书系统 30 B 图书资料专业实务 31 B1第一部分 基本工具 31 B1.1.了解国内外主要分类法 31 B1.1.1.《杜威十进分类法》 31 B1.1.2.《国际十进分类法》 31 B1.1.3.《美国国会×图书分类法》 31 B1.1.4.《冒号分类法》 31 B1.1.5.《中国×分类法》 31 B1.1.6.《雅虎》(Yahoo!) 31 B1.2.了解国内外主要主题词表 31 B1.2.1.《美国国会标题表》 31 B1.2.2.《医学标题表》 31 B1.2.3.《汉语主题词表》 31 B1.2.4.《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31 B1.2.5.《社会科学检索词表》 32 B1.3.了解文献著录的基本工具 32 B1.3.1.《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32 B1.3.2.《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32 B1.3.3.《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 ) 32 B1.3.4.《美国国家机读目录格式》(USMARC ) 32 B1.4.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工具 32 B1.4.1.常用的中文辞书 32 B1.4.1.1.《尔雅》 32 B1.4.1.2.《说文解字》 32 B1.4.1.3.《康熙字典》 32 B1.4.1.4.《新华字典》 33 B1.4.1.5.《现代汉语词典》 33 B1.4.1.6.《古汉语常用字典》 33 B1.4.1.7.《辞海》 33 B1.4.1.8.《辞源》 33 B1.4.1.9.《汉语大字典》 33 B1.4.1.10.《汉语大词典》 33 B1.4.2.古籍资源的检索工具 34 B1.4.2.1.《汉书·艺文志》 34 B1.4.2.2.《隋书·经籍志》 34 B1.4.2.3.《四库全书总目》 34 B1.4.2.4.《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34 B1.4.2.5.《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4 B1.4.2.6.《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34 B1.4.2.7.《贩书偶记》 35

B1.4.2.8.《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35 B1.4.2.9.《中国善本书提要》 35 B1.4.2.10.《中国丛书综录》 35 B1.4.2.11.《艺文类聚》 35

B1.4.2.12.《太平御览》 36 B1.4.2.13.《事物纪原》 36 B1.4.2.14.《永乐大典》 36 B1.4.2.15.《三才图会》 36 B1.4.2.16.《古今图书集成》 36 B1.4.2.17.《佩文韵府》 36 B1.4.2.18.《骈字类编》 36

B1.4.2.19.《十三经全文检索系统》 36 B1.4.2.20.《古籍整理图书目录》(1949——1991) 37

B1.4.2.21.有关二十六史的检索工具 37

B1.4.3.图书、期刊、论文、时事、数据、法规等资源的检索工具 37

B1.4.3.1.《民国时期总书目》 37 B1.4.3.2.《中国国家书目》 37 B1.4.3.3.方正Apabi 数字× 38 B1.4.3.4.超星数字× 38 B1.4.3.5.书生之家数字× 38 B1.4.3.6.《中国大百科全书》 38 B1.4.3.7.《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38 B1.4.3.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38 B1.4.3.9.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B1.4.3.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39 B1.4.3.1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39 B1.4.3.12.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39

B1.4.3.13.我国主要的政府网站、统计网站及经济网站 39

B1.4.3.14.有关法律资源的网站 40 B2第二部分 实践操作 40 B2.1.文献标引的实践操作 40 B2.1.1.文献分类标引 40 B2.1.2.文献主题标引 40 B2.2.文献编目的实践操作 40 B2.3.文献检索的实践操作 40

B2.3.1.查考古籍流传情况的工具书 40 B2.3.2.查考古籍善本的工具书 40 B2.3.3.查考古籍丛书的工具书 40 B2.3.4.查考语词和典故的工具书 40 B2.3.5.查考古代图像资料的工具书:《三才图会》 40

B2.3.6.查找近代图书的工具书 40 B2.3.7.查找期刊、论文的检索工具 41 B2.3.8.查找引文出处的检索工具 41 B2.3.9.查找时事信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41 B2.3.10.查找法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41

4 A 图书资料专业基础 A1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A1.1.×基础理论知识

A1.1.1.×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容 A1.1.1.1.掌握×学的研究对象

×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环境,是指×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宏观对象,是指×系统、×事业、×与环境的关系。 国外关于×对象的认识:

第一阶段:整理说,技术说,管理说 第二阶段:社会说,知识社会学 第三阶段:交流说,新技术说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说 我国×界的认识:

1、要素说。五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

2、矛盾说。“藏书与利用”或“管理与利用”的矛盾。

3、规律说。认为×学是研究×事业发生反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科学。

4、交流说。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

5、信息资源说。

结论:×事业及其相关因素是×学的研究对象。 A1.1.1.2.了解×学的体系结构

×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如下描述: (1)普通×学

研究×学基本问题,×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机制。此外,普通×学还包括×事业史和×学发展史的研究。

(2)专门×学

专门研究×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学分支学科。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公共×、大学×、科学专业×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他们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 (3)比较×学

比较×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事业。它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体制、×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差异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发展×事业的准则。主要有3种形式: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 (4)应用×学

应用×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以×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称为狭义应用×学。其二是指×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如:×经济学、读者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文献保护学等。 应用×学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2×文献信息资源整序工作3、×用户服务工作、4×管理、5×工作现代化 A1.1.1.3.熟悉×学的研究内容

1×学基础理论、2×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3×现代化、4×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5×学教育、6×事业史和×学发展史

A1.1.1.4.掌握×学的学科性质

(1)×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在现阶段,它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的特性。 (2)×学具有应用科学性质 (3)×学具有管理科学的性质

(4)×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其学科性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未来×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 A1.1.1.5.了解×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

2、一般方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

3、专门方法:×统计法、读者(用户)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

2 A1.1.2.×及社会职能 A1.1.2.1.掌握×的概念

×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A1.1.2.2.熟悉×的构成要素

×的构成主要包括文献、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 A1.1.2.3.熟悉×产生的动因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信息交流需要是×产生的前提,文献的出现是×产生的直接原因,科学技术发展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则是×产生的基本保证。 A1.1.2.4.掌握×的属性 ×的一般属性,主要包括:

1、社会性(A ×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B 文献具有社会性、C 读者具有社会性、D ×事业和×工作具有社会性)、2依附性、3学术性

×的本质属性:中介性

A1.1.2.5.掌握×的社会职能 (1)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2)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3)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4)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5)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A1.1.3.×的类型

A1.1.3.1.掌握×类型划分的标准

根据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89-1974(E)国际×统计标准”,把×区分为:国家×、高等院校×、其它主要的非专门×、学校×、专门×和公共×六大类型。 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划分×类型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如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科学研究系统×、工会系统×,共青团系统,

军事系统等。

(2) 按馆藏文献划分。如综合性×、专业性×。

(3) 按用户群划分。如儿童×、盲人×、少数民族×等。

(4) 对×类型的划分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标准,必须把各种标准结合起来使用,才具有完全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类型主要有:国家×、公共×、学校×、科学×、专业×、技术×、工会×、军事×、儿童×、盲人×、少数民族×等。

在上述各类型×中,通常认为公共×、科学×、高等院校×是我国整个×事业的三大支柱。 A1.1.3.2.掌握国家×的职能

国家×在国家信息系统中应起三个主要作用:①提供必要的中心×服务;②领导国家信息系统中的×成员;③积极参加国家信息系统和制定全面发展规划。

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国家×的主要职能大体上可归纳如下: (1)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

(2)为研究和教学有重点地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 (3)开展科学信息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

(4)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合作编目,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

(5)负责组织×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信息网络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实现现代化中起中枢作用。

(6)为×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信息资料,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学研究的发展。 (7)代表本国×界和广大×用户的利益,参加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 A1.1.3.3.掌握公共×的性质与职能

公共×,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

公共×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的社会职能概括为四条:(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

3 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信息;(4)开发智力资源。 A1.1.3.4.掌握高等学院校×的任务、特点 任务:

1、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和管理。

2、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马列毛思想及中共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3、根据教学、科学研究和课外阅读需要,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

4、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

5、开展查阅文献方法和光盘信息、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6、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料信息工作。

7、开展馆际协作活动,如合作编目、×自动化建设协作等。 8、培养×专业干部。

9、进行×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技术方法及现代化手段应用的研究。 特点:

高等学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对教学用书需要的特点是由教学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体系的相对稳定上,而且还表现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上,这就决定了读者需要的稳定性。 (1) 读者需要的稳定性。 (2) 读者用书的集中性。 (3) 读者需要的阶段性。

(4) 馆藏体系坚持专业为主,适当照顾全面的原则。

(5) 馆藏文献体系组织要考虑学校的性质与专业设置的特点。 (6) 处理好×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 A1.1.3.5.了解专业×的性质、任务、特点

国外有些科学×是公共性质的,我国科学、专业×不是公共性质的,而是隶属于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它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1) 紧密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科研方向与任务,搜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

(2) 积极开展信息的调研与分析,摸清各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3) 组织本系统科技信息交流,协调本系统文献信息工作。 (4) 加强文献信息工作协作的组织和业务辅导。 (5) 开展信息理论、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的研究。 特点:

1、文献收藏专业化、收藏等级高

2、读者对象比较单一

3、服务方式多样化

4、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体制

A1.1.3.6.了解其他类型×:工会、少儿、技术、中小学和军事× 工会×

是工会组织举办的群众文化事业。它是向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职工学习政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它对于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科学文化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

是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广义上包括独立设置的儿童×和在一些公共×设立的少年儿童分馆或少年儿童阅览室及服务部。其宗旨是提供图书资料,满足少年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和促进智力发育的需求。 技术×

主要是指工厂、矿山、公司及其他企业单位所属的技术资料×。这种×与工会×不同,是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开展技术交流与文献资料档案工作的机构。技术×一般归厂、矿技术部门领导。 中小学×

亦称学校×,在有些国家称为“学校媒体中心”或“学校×电教中心”。中小学×是中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宗旨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中小学×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4 军事×

是为军队及军事人员服务的×。

我国军事×大致为三类:①军事科学×;②军事院校×;③连队×(室)。这些×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和馆藏特点都有所不同。

A1.1.4.×事业的相关知识 A1.1.4.1.了解×事业的含义

×事业这一概念的诞生和发展,是与×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起的社会作用紧密相联的,它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社会的需要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社会上各种×的数量、质量、规模、发展速度和组织形式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时,才能构成社会的×事业。因此,×事业这个概念代表的是一个体系,即社会共同使用文献的体系。 A1.1.4.2.了解×事业建设的原则

(1)×事业建设应该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国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

(3)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 (4)发展×学教育,加强×学研究。 A1.1.4.3.熟悉我国×事业的结构

我国×事业是多层次的、由各个独立的×系统构成。 构成我国×事业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1、公共系统×

2、科研系统×

3、学校系统×

4、工会系统×、

5、共青团系统×

6、军事系统× A1.1.4.4.掌握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最初的含义是指×与×之间的关系,即×之间相互分享资源,为读者或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后来,在这个概念原有基础上又有延伸和扩展,如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肯特提出:资源共享是×的一种工作方式,即×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为许多×所共享。 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内容:

1文献集中编目、2馆际互借、3合作发展馆藏和文献资源布局、4建立藏书储存系统、5×自动化与文献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6数字×建设与×文献数字化工作中的合作与共享

我国实现×资源共享的障碍:

1、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较落后,用于×事业的投资很少;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缺少投资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法规建设落后,×事业发展得不到法律保障和充分的经费支持。

2、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如书馆事业体系中的影响表现为:我国×事业分成公共、科研、学校、工会等各系统,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至今尚未建立跨系统的、有权威的职能机构去规划和组织×界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体系的形成。

3、国有体制的管理模式,造成×界的依赖心理。

4、互联网络技术在我国尚未全面普及。

5、标准化是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网络化。

6、对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度缺乏研究。 A1.1.4.5.掌握×网的概念、类型、意义、组织、职能

×网,是传统的×间的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是众多×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群体。它是×事业社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 ×网的类型:

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业网,一种是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网。 ×事业网有纵横两个系统。

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和信息机构联结起来,形成计算机检索网络。 ×网的组织:

根据我国×的布局情况,组织×网应实行地区与系统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是“条条”,地区×是“块块”,“条条”和“块块”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交叉组合。 ×网的职能:

1、统筹规划全国或某一地区各个×的文献建设,协调文献采集,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实现分工入藏,建立地区性文献收藏的完整体系。

2、编制全国或地区的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

3、通过合作,促进×自动化工作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5 4、共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资源,推进文献资源数字化进程。 5、规范馆际互借工作,发展馆际互借任务。

6、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咨询协作网,开展联合咨询工作。

7、建立贮存×,供各馆剔除复本书刊。

8、组织×业务交流与培训。

9、开展×学研究。

A1.1.4.6.熟悉×业务辅导工作的定义、特点和方法

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也称方法研究工作。它指的是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大型馆或中心馆对本地区、本系统的中小型图书馆进行业务上的帮助和辅导,组织各馆相互学习,交流工作经验,研究业务问题,更好地发挥所有图书馆的作用。

在×中,业务辅导工作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阅读辅导,其对象是各种不同的读者群,这属于读者工作的范畴;另一种是业务辅导,其对象是各种类型×,这属于业务联系和交流的范畴。 业务辅导工作的任务是:

1、协助有关领导部门制定本地区、本系统×事业的发展规划。

2、对本地区、本系统×进行业务辅导,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3、搜集、整理并保存×学专业书看资料,办理×学会的日常工作,并组织×业务研究,推动×学的发展。

4、培训×在职干部。

×业务辅导的组织形式有以下三种:

1、分系统辅导,按专业分工。

2、分层辅导,分片包干。

3、分专业与分片相结合。 业务辅导活动的特点:

1、知识性。

2、实践性。

3、针对性。 业务辅导工作的方法:

大多数×采用书面辅导和实地辅导的方法。在业务辅导工作中,通常还采用重点辅导的方法。 A1.1.4.7.掌握×法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的有关×事业和×活动的专门法规。它是建立与管理×,制定

×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

×法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监督和规范×事业的发展,其作用是:

1、保证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对×事业的领导和×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2、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用×的权利和对×的监督。

3、保证×的社会地位和发展×事业所必须的经费、人力、建筑设备及其合法权益。

4、保证×收藏民族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5、调节×的内外关系,加强×的统一管理,保证×的正常秩序,推动×事业的发展。 ×法的内容:

欧美×法的内容一般包括: (1) 关于×性质、地位和社会职能的规定; (2) 关于×经费及其来源的规定; (3) 关于×各项服务标准的规定; (4) 关于文献资源建设与布局的规定; (5) 关于×各类人员编制与任职资格、素质的规定; (6) 关于×机构和建筑设备的规定; (7) 关于各类×发展和布局的规定; (8) 关于×业务技术标准的规定; (9) 关于×事业管理体制的规定; (10) 关于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的规定。 A1.1.5.×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 A1.1.5.1.掌握×工作的基本流程

文献信息搜集——文献信息整序——检索系统——典藏系统——检索系统——文献信息检索——用户

概括来讲,×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如文献的采集、登录、分类和主题标引、编目、文献的组织和保管等,也成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也称用

6 户服务工作。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的业务工作体系的主体。 A1.1.5.2.熟悉×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环节

文献资源建设,广义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个具体的文献收藏机构对文献的采集、贮存和协调,即传统上所称的“藏书建设”;二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众多文献收藏机构在采访、贮存和利用方面的协调、规划和资源共享。

1、文献信息搜集

2、文献登录:包括个别登录和总括登录

3、文献加工整理:文献分类、主题标引、文献著录、文献编目、元数据

4、文献组织:馆藏文献布局、文献排列、文献保护 A1.1.5.3.掌握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

用户服务工作,也称读者服务工作。是指×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导航等,以及用户发展、用户研究、用户培训工作。此外,还包括各类信息工作,如科技查新、专利查新、定题信息服务等。

1用户发展、2用户研究、3流通推广、4宣传辅导、5参考咨询、6文献检索、7网络信息导航与服务、8用户教育与培训

A1.1.5.4.了解信息环境下×服务的新方式

1馆外主动服务、2预期式信息服务、3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4×环境下的联机服务、5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6学习服务、7新型网络信息服务、8个性化定制服务 A1.1.5.5.熟悉×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

×自动化,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利用通讯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对×工作的各个环节(采访、编目、流通阅览、信息检索、×管理等)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管理,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加速文献流通速度,向用户提供更多信息。 ×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1、×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发展阶段。

2、×在网上进行全球性、整体化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阶段。

3、数字化×阶段。

A1.1.5.6.熟悉×集成管理系统各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般将×工作这个大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子系统:文献采访子系统;文献编目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联机检索子系统;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参考咨询子系统。 1文献采访子系统

订购管理、验收登记、经费管理、赠送交换、统计及报表生成 2文献编目管理子系统

编目查重、编目建库、编目查询、输出目录产品、编目统计 3流通管理子系统:

文献流通事物管理、流通管理查询、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生成与打印 4联机书目检索子系统 5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

期刊订购、现刊管理、期刊编目、交换赠送、联机检索 6参考咨询子系统

A1.1.6.×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

A1.1.6.1.掌握×管理的含义、对象及特征

含义:×管理是对×的文献信息、人力、财金、物质资源,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的目标的活动。

对象:现代×管理的对象是×系统。现代×系统是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系统的要素就是现代×管理的具体对象。

特征:系统化管理是现代×管理最本质的特征。系统化管理是×管理的最新阶段,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整体性、关联性、均衡性。

A1.1.6.2.掌握×管理的意义、原则 意义:(1)×管理是×工作的整体性和×事业具有全国规模的需要。 (2)×管理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

7 (3)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原则:(1)集中管理(2)民主管理(3)计划管理(4)注重经济效果。 A1.1.6.3.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基本要求:管理规格化,劳动组织合理化,业务工作计量化,工作人员专业化。

内容:现代×管理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实现的。各环节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管理运动的全过程,形成了×管理的特定内容。 A1.1.6.4.了解×业务机构的设置

业务机构设置首先应考虑有利于管理,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体现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责;又便于相应的协作,互相补充,发挥整体的作用。机构的上下之间分级管理,能充分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把那些性质相近的工序组织在一起,减少往返传递,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各项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一般来说,传统的×通常设立下列部门:(1)采编部门(2)外借阅览部门(3)参考咨询部门(4)文献典藏部门(5)业务研究辅导部门(6)特藏部门(7)自动化部门。 A1.1.6.5.熟悉×规章制度的意义及内容

意义:×规章制度是指×工作人员或用户必须遵守的工作条例、章程、规则、细则和办法。它是×实行科学有效管理的依据和准绳,使整个×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的保证。

内容:×应当有一套既包括行政工作方面的也包括业务工作方面的制度。行政工作方面的制度主要是组织管理制度。它是×开展工作的总纲领,应该对本馆的性质、方针、任务、领导分工、业务工作、会议、学习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其中业务工作方面的制度最基本的有:(1)文献采集工作制度(2)编目工作制度(3)借阅工作制度(4)书库管理规则(5)自动化工作管理规则 A1.1.6.6.熟悉×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岗位责任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以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应负的责任,并据此进行考核和奖惩。其核心内容包括:(1)确定岗位,明确岗位的工作范围;(2)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具体任务;(3)规定每项工作质和量的指标;(4)规定工作人员处理工作问题的权限;(5)关于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6)每项责任有严格赏惩规定。

A1.1.6.7.熟悉×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素及环节 目标管理的含义包括六个基本要素:(1)以重视成果的思想为指导;(2)主管人员与下属人员共同确定该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3)将其同目标进行分解,落实至各个部门及个人;(4)根据预期各人将达到的目标,明确各人的责任范围;(5)每个人围绕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自主管理;(6)依据预定目标对达到的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目标管理,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来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制定总目标;(2)层层分解目标;(3)制定落实措施;(4)安排人力和物力;(5)实施和控制;(6)效果评定。 A1.1.6.8.熟悉×统计的概念、作用、指标体系

概念:用数字来定量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实行计量化管理。它是×的重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之一。 作用:(1)它是认识×活动规律的有力工具;(2)它是开展×业务工作的客观依据;(3)它是×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4)它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指标体系:×统计必须对×工作的动态及成果(如馆藏情况、用户情况和文献流通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也就是说,×馆藏、用户以及流通的数量、质量、增长速度,以及工作过程是否均衡,都必须在×统计中反映出来。×统计的指标体系中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的指标:(1)馆藏文献量指标,包括图书、期刊、音像资料、计算机文档等的数量、品种、质量和价格指标等。(2)用户量指标。(3)借阅量指标。(4)×深化服务指标(参考咨询、文献开发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指标)

A1.1.6.9.掌握×统计的六种计算方法

(1)文献利用率:指馆藏中被用户借阅的文献数量占全部馆藏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间内用户借阅的总数除以馆藏总数。

(2)文献流通率:指用于公开借阅的书库和阅览室的文献被用户借阅的数量所占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某库、某室在一定时间内用户借阅文献的总件数除以该库、该室所藏文献总件数。

(3)用户到馆率:指平均一个用户全年到馆的次数。其计算方法是:用全年到馆的用户人数除以读者的实际人数。 (4)用户阅读率:指平均每个用户所借的文献资料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用全年文献资料借阅件数除以实际借阅的用户人数。

(5)文献拒借率:指用户在×未借到的文献的数量占用户所要借的文献数量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将一定时间内用户未借到的文献总数除以用户所要借的文献总数。

(6)文献保障率:指×馆藏文献量对居民需要保障程度的指标。这种指标,主要说明馆藏文献量与居民人数之间的比

8 例关系及馆藏文献量与用户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馆藏量越大,对居民需要的保障程度越高。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用馆藏文献总件数除以学龄以上居民总人数;另一种方法是用馆藏文献总件数除以用户人数。 A1.1.6.10.了解×评估的意义及标准

×评估:是对×工作全面、系统地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的作用:(1)从宏观来看,×评估,可以客观地反映×事业和×工作的现状,加强对×事业整体建设的宏观调控,促进×事业健康地发展。评估中的情况搜集、分析、评价、反馈的过程,就是进行宏观指导和有效管理的过程。评估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改革和调整的依据。(2)从微观来看,对于一个具体的×来说,通过评估,可使×负责人和馆员了解本馆的业务水平、特点和工作差距,为以后制订本馆的发展计划和工作目标,提出改进工作的重点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项目和标准包括:(1)领导体制(2)队伍建设(3)馆舍和设备(4)经费(5)馆藏文献数量和质量(6)文献管理水平(7)用户服务(8)×管理水平(9)现代化水平(10)其他。 A1.1.6.11.掌握×工作标准化的意义、原则和内容

×工作标准化:对×业务工作的技术方法及设备等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

意义:它是现代×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原则:(1)科学性原则(2)简化原则(3)统一原则(4)协调原则(5)稳定继承原则。 内容:(一)按使用范围划分,×工作标准包括:(1)国际标准(2)区域性标准(3)国家标准(4)行业标准(5)馆标准

(二)按内容划分,×工作标准包括:(1)×工作的基础标准,包括名词、术语、符号、标志和定义等方面的标准(2)×工作的方法标准,包括×各个工作环节操作过程中的条例、规则或规程等方面的标准(3)信息描述及其格式的标准,如文献著录标准、元数据标准等(4)文献组织与交换的标准,如分类、主题工作标准等(5)×的设备标准,包括有关各种设备的形状、尺寸、质量、性能等方面的标准。 A1.1.6.12.熟悉我国文献标准化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文献的出版、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从文献工作标准化来看,基础十分薄弱,与国际上有较大的差距。1979年,经国家标准局和国家科委批准,在江苏无锡召开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其工作范围包括:图书、情报、档案等传统的和自动化实践中的标准化工作,并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46)和缩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71)的国际活动。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下设文字音译、转写,文献工作术语,文献工作自动化,分类法和主题法,文献著录规则,出版物格式,文献统计等七个分技术委员会以及设备用品工作组,使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崭新阶段。

20多年来,在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指导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各个分委员会主要归口单位——国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等,通力合作,相互支持,主动承担了归口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制定了40余项文献信息工作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并公布实施。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公布实施的文献工作国家标准,大多数项目都是将国际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的,使我国标准的水平和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消除或大大缩小。目前,国际上从事标准化活动的组织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组织(IEC )外,还有IFLA 、FID 、UNISIST 等。在深入分析了ISBD (G )、ISBD (S )、ISBD (M )、ISBD (NBM )、ISBD (CM )之后,我国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献著录标准体系。

为了提高文献信息工作的效率,并为实现自动化做好准备工作,必须尽快实现文献信息工作标准化。为此,在文献工作标准化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传统工作方法和标准化的关系,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关系,手工操作与自动化的关系,文献信息、档案及出版系统之间的关系。相信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也会象其他事业一样,不断地向前发展。

9

A1.2.信息组织基础理论知识 A1.2.1.信息组织基础知识

A1.2.1.1.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概念

信息组织,亦称信息资源组织,是跟据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A1.2.1.2.掌握文献组织的两种基本排列形式

文献组织一般有两种基本排列方式,其一为固定排列法,其二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 固定排列法如:专利号、标准号、报告号等。

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包括:按题名字顺、按责任者排列等,最常用按分类方式排列。 A1.2.1.3.掌握检索语言的基本概念

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检索系统,国内亦称情报检索语言。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词汇——是检索语言的主体,对所使用的词汇及其相关性进行规定,包括分类表、标题表、叙词表等。

语法——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规则系统,规定词汇集的使用方法。 A1.2.1.4.熟悉检全率与检准率的基本概念

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信息资源数与检索系统中实有相关总数之比。

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

检全率=系统相关信息资源总量 ×100%

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数之比。

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

检准率=检出信息资源总数 ×100% A1.2.1.5.了解信息组织中控制的基本内容

描述控制——描述项目、描述文字、描述级别、描述格式 词汇控制——同义控制、词义控制、词间关系控制 句法控制——引用次序、辅助符号、轮排 A1.2.1.6.掌握信息描述的基本概念

信息描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A1.2.1.7.了解信息描述规范的内容 描述项目的控制—— 描述文字的控制—— 描述级别的控制—— 描述格式的控制—— A1.2.2.分类法基础知识

A1.2.2.1.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

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

一个完整的分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根据事物的属性区分或分组,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集中在一起;其二,按照区分出来的对象集合的关系排序,并进一步按相同点和相异点进行区分和组织。 A1.2.2.2.掌握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及作用 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是按照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 (2) 是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 (3) 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4) 往往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 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包括: (1) 进行资源组织 (2) 建立分类检索工具

10 (3) 分类统计 (4) 兼容工具

A1.2.2.3.掌握信息资源分类法的概念

信息资源分类法,亦称文献分类法、分类语言,是按照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

A1.2.2.4.掌握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编制类型

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以区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 A1.2.2.5.掌握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的概念

基本部类:为分类法的合理展开对知识范畴所作的最概括、最本质划分。《中图法》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基本大类:分类法列出的第一级类目,又称基本大纲。《中图法》分为22大类。 简表:即基本类目表、主要类目表,由分类表的基本类目组成的表。 简表的作用是(1)可以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整个分类法的概况;(2)可用作概略分类的工具。 详表——由详细列出的子目组成的类目表,是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类分信息资源的真正依据。

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指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复分表的作用:(1)缩小类表篇幅;(2)加强类表的伸缩性;(3)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复分表的种类:(1)通用复分表;(2)专用复分表;(3)仿分。 A1.2.2.6.熟悉标记符号的要求、编制制度和标记技术

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是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 要求:简明性、表达性、容纳性、助记性

种类——分类标记通常可分为单纯号码、混合号码两种。

编号制度——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 标记技术——八分法(扩九法)、双位制、借号法、预留空号法等。 A1.2.2.7.熟悉说明与注释的主要形式

说明与注释是为了帮助用户了解和使用分类体系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编制说明、大类说明和类目注释三种。

A1.2.2.8.了解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的异同

同:都是根据文献的内容属性和其它特征将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

异:1揭示角度、2类目设置的特点、3展开的形式、4同位类排列方式、5适用特点 A1.2.3.主题法基础知识

A1.2.3.1.掌握主题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主题法,一般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作检索标识,以子顺为检索途径的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 主题法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 (2) 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3) 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4) 往往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关系的。 A1.2.3.2.掌握主题法的类型

主题法的类型有不同的分法,按照主题法的选词方式,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和关键词法;按照使用组配的先后,可以分为先组式主题法和后组式主题法;按照使用时是否进行控制,分为受控主题法与非控主题法。 A1.2.3.3.了解叙词表的结构 叙词表的基本概念、类型

叙词表是一种将标引人员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系统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是一种概括特定知识领域,并由词义相关、语义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以不断补充的规范化词典。

按照叙词表显示方式,这些部分可以分为字顺显示、系统显示、图像显示等三种类型。 字顺表的结构组成 1.字顺表

是一种有众多叙词款目和非叙词款目按字顺排列的一览表,字顺表一般都是词表的主体,习惯上称为主表或字顺主表。 叙词款目或非叙词款目一般有:

①款目词项;②标记项;③注释项;④语义关系项(也称参照项,如:等同关系、等级关系、相关关系)等组成。 2.专有叙词表

也称附表,是将众多专有叙词款目按字顺排列的一览表,是字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双语种索引

是一种将全部叙词、非叙词与相应外语译名相互对应,按外文译名字顺排列的索引系统,是通过外文译名使用词表的辅助工具。

叙词表的系统显示的主要形式

1范畴索引:亦称分类索引,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

2词族索引:词族,是指一组具有属分关系的叙词的集合。词族索引是一种以词族为款目单元,按照款目词的字顺排列,可以从等级关系角度查找叙词的索引。

3轮排索引:亦称轮排表,是将词表中的叙词按词素的字顺排列、使含有同一词素的叙词集中显示于一处的词汇表,是一种从词素的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

4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一种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兼容互换的系统。

A1.2.3.4.了解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

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一般是根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进行的,包括词汇选择、词形控制、词义控制、词间关系等基本方面。

11

12

A1.3.文献编目基础理论知识 A1.3.1.文献编目基础知识

A1.3.1.1.掌握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种类

概念: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即指信息内容本身。广义的信息资源则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种类:

实体信息资源:即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

网络信息资源:即以电子数据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电、磁等非印刷形式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以通信手段,用计算机或信息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按文献资源的形态划分:

图书、报纸、期刊、会议纪录、学位论文、研究资料、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 按文献资源的级次划分

一次文献:原始文献,第一手资料。即依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创作的文献。

二次文献: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又称“检索性/线索性资料”,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研究性文献的文献。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的评述研究性文献,如综述、述评等。

A1.3.1.2.掌握元数据的概念及种类 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aboutdata )。种类包括: 1、描述性元数据: (1)ISBD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专著、连续出版物、舆图资料、非书资料、乐谱、古籍、分析著录、计算机文件、电子资源

(2)GB3792系列国家标准 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

GB3792.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GB3792.3-85《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 GB3792.4-85《非书资料著录规则》 GB3792.5-85《档案著录规则》 GB3792.6-86《地图资料著录规则》 GB3792.7-87《古籍著录规则》 (3)《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1995年,广东人民出版年社出版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该编目规则分为著录法和标目法两大部分。2005年,国家×《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根据《国际标准著录规则》(ISBD )和《英美编目条例》(AACR )的最新版本,并结合中国文献编目工作的需要,对原《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了修订。 (4)《英美编目条例》

1978年,美国×协会、加拿大×协会以及英国×协会分别在芝加哥、渥太华、伦敦出版了《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Anglo-AmericanCataloguingRules.2nded.,简称AACR2)。1988年出版了《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1988年修订本。2002年又出版了《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2002年修订本。该条例分为著录(Description )和检索点(Accesspoints )两大部分。 (5)《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1985年,中国×学会本着基本采用、个别改动的原则编写了《西文文献著录条例》;2003年中国×学会修订了该条例,并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 2、结构性元数据:机读目录框架格式、机读目录执行格式 A1.3.1.3.掌握目录的概念及种类 概念:

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目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把一批篇名或书名及其说明汇总在一起就称为目录。我国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文献著录准则》对目录的定义:将一批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工具。

13 种类:

按照使用不同的元数据种类划分: 人读目录和机读目录。 按照目录使用对象划分:(卡片目录) 公务目录、读者目录。 按照目录组织法划分:(卡片目录) 字顺目录 分立目录 题名目录 责任者目录 主题目录 关键词目录 字典式目录 分类目录

A1.3.1.4.掌握×目录的职能 揭示职能 检索职能

查寻、汇集、索得 管理职能

现代目录的职能从不同人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职能。从机构馆员的角度看,目录具有揭示职能、宣传职能、管理职能和交流职能等;若从读者用户的角度看,目录又具检索职能、识别职能、情报职能和参考职能等。” A1.3.2.文献著录基本知识

A1.3.2.1.掌握著录项目的基本概念

用于揭示文献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及内容特征的描述说明称为著录项目。 A1.3.2.2.掌握《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所规定的八大著录项目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题名,其它题名信息,责任说明

版本项:

出版发行项:出版、发行地,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日期,印制地、印制者、印制年 文献特殊细节项:

载体形态项:文献数量及其单位,其它形态细节,尺寸,附件 丛编项: 附注项:

文献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A1.3.2.3.掌握标识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文献著录时,为了识别著录项目,利于国际书目信息交流,规定在各著录项目、著录单元之间冠以相应的符号。该称为标识符。

A1.3.2.4.掌握著录格式、著录级次、著录文字的基本概念

著录格式(Formatofbibliographicdescription )是指著录项目在款目中的排列顺序、所处位置及其表达方式。 著录格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按款目载体形式分为卡片格式、书本格式、机读目录格式。

按著录方法分为个别著录格式、多层次(综合、整套)著录格式、分析著录格式。

著录级次是指文献著录时著录项目的详简级次,它以著录项目尤其是著录单元的轻重详简程度划分。 著录详简级次分为:简要级次、基本级次和详细级次 简要级次:仅著录主要项目,称第一著录级次。

基本级次:除主要项目还著录部分选择项目,称第二著录级次。 详细级次:著录主要项目和全部选择项目。 著录用文字(Scriptofdescription ),是指文献著录时所使用文字的字型、字体和语种。 A1.3.2.5.掌握主要信息源和规定信息源的概念

信息源按其性质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某一类文献的著录项目的主要出处——主要信息源,一类是反映某一类型文献的某一著录项目的具体出处——规定信息源。

14 普通图书的主要信息源是题名页。

普通图书各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及其选取的先后顺序依据下表;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信息置于方括号内。 题名与责任者说明项——题名页或代题名页 版本项、出版发行项——版权页、题名页 载体形态项——整部图书及附件

丛编项——题名页、版权页、封面、书脊、封底 附注项——任何信息源

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版权页、图书其余部分 A1.3.3.检索点及标目基本知识 A1.3.3.1.掌握检索点的基本概念

检索点(Accesspoint )是指用于查找和识别一条书目记录的名称、术语、代码等。

王松林认为“在机读目录里,检索点是指用以排列和存取文献或记录文献的数据单元;在手检目录里,检索点是指从书目记录中选取、并用以识别和检索该书目记录的任何一个名称、术语和代码。” A1.3.3.2.了解检索点的数量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题名检索点的数量规定为:除一著作的正题名含交替题名可选择两个外,一般不选两个及其以上(其他题名可根据需要确定)。

对责任者检索点的数量确定,则应根据不同著作的不同责任方式,即:

①著作的主要创作者可控制在三个以内,若文献载有四个及其以上,仅以第一个为检索点; ②著作的加工整理者(如编者、译者等),可控制在两个以内,若文献载有三个及其以上,仅以第一个为检索点; ③各类音像资料中对作品一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表演者,可视作品的重要性、表演方式及检索需要确定责任者的检索点的数量。

A1.3.3.3.掌握标目的基本概念、作用及种类 (1)标目的定义

标目(Heading )位于款目的开端,是决定款目在目录中的排检次序和款目性质的一项文献特征。“标目是针对手检而言的,即编制目录时按照一定规则确定的、作为目录排序和检索依据的名词、词或词组、代码或编号。”

(2)标目的作用

第一,标目决定了款目的性质。用不同的文献特征作标目就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款目。 第二,在卡片目录或书本目录中,标目决定了款目在×目录中的位置。

第三,“向读者提供检索文献的入口,标目是根据读者的手检习惯与需求从文献中选取出来并代表文献某一特征的单词、词组或类号,因而款目一旦有了标目,也就能为广大读者提供相应的文献检索途径。” (3)标目的种类

王松林教授在《信息资源编目》一书对于标目的种类,按其方法分为主附标目法和交替标目法两种。 A1.3.3.4.了解参照法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什么是参照法?参照法,简称“参照”,又称“引见法”或“参见法”,是目录组织中反映标目、标目之间以及目录组织等原则的手段。按其性质参照可分为单纯参照、相关参照和说明参照。 单纯参照主要指引读者从不用作标目的词或类号去查找用作标目的词或类号。

相关参照,又称为“相互参照”,其作用主要揭示某一标目或目录与另一标目或目录的关系与联系。

说明参照,又称为“一般参照”,是一种概括性地指明查阅目录的方法。它不表示标目间的相互关系,而是从读者可能查阅的线索出发,指出编目通则或一定事项的说明,帮助读者了解目录的编制方法,指导读者查阅目录。 A1.3.3.5.了解规范档的概念及结构

规范档(Authorityfile )是将规范款目、参照款目和说明款目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检索点形式的工具。规范档的类型包括、名称规范、题名规范和主题规范。

规范档的结构:与书目记录格式一样,规范记录由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段区以及记录分隔符组成。 A1.3.4.计算机书目文档基本知识

A1.3.4.1.了解CNMARC 书目记录的逻辑结构 CNMRC 的逻辑结构由四部分组成: 记录头标区 地址目次区 数据字段区 记录标识符

A1.3.4.2.了解CNMARC数字字段区的十大功能块

0——标识块

1——编码信息块

2——著录信息块

3——附注块

4——款目连接块

5——题名信息块

6——主题信息块

7——责任知识块

8——国内使用块

9——国际使用块

A1.3.4.3.掌握字段、子字段与数据元素的基本概念

记录,是指用计算机标识,揭示,检索一种文献有关信息的组合。

文件或文档:由若干个逻辑记录构成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或文档(File)。

字段:一条记录由字段组成,一个字段通常包含多个子字段。

子字段,即字段内所定义的数据单位,数据元素是被明确标识的数据最小单元。A1.3.4.4.了解CNMARC数字字段区的标识系统

CNMARC数字字段区的标识系统主要分为:标识符和指示符。

标识符:字段标识符、子字段标识符

指示符:字段指示符、记录指示符

15

16

A1.4.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 A1.4.1.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

A1.4.1.1.掌握文献资源的类型(见A1.3.1.1) A1.4.1.2.熟悉中国传统工具书的主要类型

1、 字典、词典:字典是解释汉字的音、形、义的工具书。词典是解释语词的概念、意义、用法的工具书。

2、 类书:辑录典籍的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等形式编排,用以寻检、征引、辑佚历史文献的资料性工具书。

3、 百科全书:概括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工具书,历史上科学文化成就的总结性著述。

4、 年鉴:全面记录事业发展,系统汇集年度重要时事文献资料。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

5、 手册:汇集或记录经常需要参考的文献、知识、资料的工具书。

6、 书目:一批相关文献的记录与揭示。

7、 索引:揭示文献内容出处的线索性工具书。

8、 表谱:以编年或谱系形式反映发展变化的工具书。主要包括年表、历表、专门性表谱(如职官表、地理沿革表等) 9、 图录:提供形象化、空间性资料的专门工具书,包括图录和地图。 10、 名录:以名称为线索,提供简略事实的便捷性工具书。 习惯上,字典和词典称为语言性工具书。

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名录称为资料性工具书或参考性工具书。 书目、索引称为线索性工具书或检索性工具书。 A1.4.1.3.掌握常见的数据库类型 (1) 数值型数据库

存贮并提供数值型数据库信息的数据库。对应到印刷版工具书,就是统计信息。 (2) 事实型数据库

存贮并提供知识和基本事实的历史、现状、进展,进行记录、描述信息的数据库。 (3) 文献型数据库

存贮并提供文献性、资料性信息的数据库。既包括二次文献数据库,如书目数据库,又包括一次文献数据库,即全文

数据库,如e-book

A1.4.1.4.掌握检索工具的特点 在内容上具有完整性;

在编排方法上具有易检性; 在目的功用上具有查考性。

A1.4.1.5.掌握电子版检索工具的特点 优势:

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检索工具和文献信息资源本身二位一体,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零距离; 强化了对文献信息资源内涵和内在联系的深度揭示; 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 内容更新周期短、速度快。

A1.4.1.6.熟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

(1) 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文献对相同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 (2) 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 (3) 原则上不采用间接引用方式 (4) 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

(5) 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 (6) 引用原则上引用原始文献 (7) 引用原则上使用最新版本

(8) 引用标注应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 引用网络资源必须注意其动态性

A1.4.1.7.熟悉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引证标注方法 (1) 注释:对正文的解释或补充

(2) 引文出处:对正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揭示

17 (3) 参考文献:著述杰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表。 表现形式有:脚注、尾注、夹注、夹注和文末参考相结合。 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有影响的文献标注引证规范主要有: (1)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 CAJ -CD 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3) 《历史研究》规范 A1.4.2.辞书的相关知识

A1.4.2.1.掌握辞书、字典、词典、辞典的基本概念

辞书是字典和词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用法的工具书。

在我国,辞书的概念往往又被用来指称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更有甚者,将所有仿照词典体制编纂的工具书,都称为辞书。这样一来,百科全书、年鉴、某些以词语立目的手册、中国传统类书也都纳入辞书范畴。这是对辞书概念的泛化。

词典与辞典:

汉语词典往往又写作“辞典”。 从语义上说,“词”和“辞”在表示言辞(言词)、文辞(文词)时是相通的。 仔细区分,“词”和“辞”也有微殊。(1)“词”在古代用来特指“语助”,即今天所说的虚词,“辞”没有这含义。(2)“词”的基本意思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辞”则是言辞、文辞。仅就此比较,“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运用在指称词典当中,近年来出现这样一种趋势:以收录语文性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写作“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词典,多写作“辞典”,如《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大辞典》。 词典的分类:

依标准的不同而结果而异。常用的区分方法是从内容上着眼,将其分为语文性词典、学科词典、专名词典三大类。 语文性词典字典,以提供字词的语言文字性解释为主要内容。

学科语典,包括百科词典,以提供概念、术语和学科语词的知识性解释为主要内容。 专名词典,主要包括人名词典、地名词典、书名词典,以提供与专名有关的基本事实和资料为主要内容。 A1.4.2.2.掌握中国古代辞书的主要类型

在中国古代,字典、词典一类工具书统称字书。 字书是以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

训诂书以讲解字义、训释名物为主,兼及形体、读音。 韵书以审音辨韵为主,兼及形体、释文。

可见,字书、韵书、训诂书是分别针对汉字的形、音、义三大要素,作侧重点不同的训释。三者构成了中国古代辞书的3种主要类型。在古代的分类体系中,它们统属于“小学类”。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训诂书,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词典。 《声类》中国最早韵书。

《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代表了当时字书编纂的最高水平。 A1.4.2.3.熟悉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字典、词典

在中国辞书发展史上,一般以1915年作为时间分界,标志是《中华大字典》和《辞源》的出现。《中华大字典》是中华书局于1915年出版的。《辞源》是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出版的。

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之间的五十年间,我国出版的中外语文性辞书大约有250种,科技词典70多种,还出版了一批专科词典。

1949——1979《新华字典》 20世纪80年以来出版的有: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A1.4.2.4.熟悉中国古代辞书的编纂体例

现字典、词典的整体构成,包括:前言、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正文由词条组成。词条是对一个单位字词的解释说明。词条包括:词头、释文。 辞书的编篡规则:

1、以字带词(词条的编排组织方法) 先列出单字词条(称统领字),然后带出一系列包含该单字的词语词条(称被统领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