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一)

论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一)

论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一)
论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一)

论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一)

论文关键词:实行行为;类型;解释

论文摘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实行行为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复合的实行行为、拟制的实行行为、间接的实行行为、共同的实行行为和过失的实行行为具有特殊性,需要在刑法理论上特别研究。

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作为“行为刑法”的根本范畴,实行行为的众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其典型类型及所涉及的解释论问题作必要探讨。

一、单一的实行行为与复合的实行行为

根据构成要素的单复,实行行为可以区分为单一的实行行为与复合的实行行为。

所谓单一的实行行为,是指刑法分则规定某种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是由单一要素构成的情形。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等大多数都是由单一的实行行为构成。其中,有的是绝对单一的实行行为,如故意杀人罪;有的是选择性单一的实行行为,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在选择性单一的实行行为中,行为人选择一个实行行为实施,成立一罪,即使选择数个实行行为实施,也仍然只按照一罪处罚。

复合实行行为是指刑法分则规定某种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是由复合行为要素组成的情形,最为典型的复合实行行为如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抢劫罪、诬告陷害罪等。在复合实行行为中,作为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素的每一个行为都为刑法分则规定,因此,原则上每一个构成要素的行为都属于特定犯罪的实行行为。与单一实行行为相比,复合实行行为在诸多方面表现了其复杂性:第一、从侵犯的客体看,由复合实行行为成立的犯罪往往侵犯的是复杂客体。第二、从组成复合实行行为内部要素的各个行为问的关系看,有的是从属关系,有的则是并列关系。比如抢劫罪中作为手段的暴力行为和劫取财物的行为之间存在的就是手段和目的的牵连关系。而如诬告陷害罪,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和向司法机关告发的行为都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但两者之间则属于并列关系。第三、从构成要素各行为在特定犯罪中的地位看,也不一样。有的只实行前一行为而未实行后一行为,便成立犯罪的未遂或中止,如强奸罪,行为人只实施暴力行为而未实施奸淫行为的,成立强奸罪的犯罪中止或者犯罪未遂;有的实行前一行为而未实行后一行为的,则不可能构成犯罪,如诬告陷害罪,若行为人仅实施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而未告发的,不成立犯罪。

理论上区分单一实行行为与复合实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科学认定犯罪的阶段与停止形态。在由单一实行行为构成的犯罪中,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一开始实施实行行为,法益的侵害就面临现实的危险,因此,即可以认定为实行的着手。在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成立犯罪未遂。但在复合实行行为构成的犯罪中,则需要具体分析。有些由复合实行行为构成的犯罪,如强奸罪、抢劫罪,只要行为人开始实施做为手段的暴力行为,法益的侵害即面临现实的危险,可以认定为实行的着手,当由于行为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完成犯罪的,则成立未遂犯;但是,也有另外一些复行为犯,如诬告陷害罪、招摇撞骗罪等,当行为人只是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前一个构成要件的行为,如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虽然可以说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了犯罪的实行行为,但是在此阶段由于还不存在法益侵害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完成的,也不宜认定为犯罪未遂。

其次,有助于共同犯罪场合的准确定罪。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由单一实行行为构成的犯罪的场合,虽然行为人之间也可能存在分工,但不同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行为人的性质容易认定。但在复合实行行为的情况下,不同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的具体性质可能存在差别,比如在强奸罪中甲行为人可能实施的作为手段的暴力行为,乙行为人实施的则可能是作为目的行为的奸淫行为。但不管行为人实施的是手段行为还是目的行为,由于都属于强奸罪的实行行为,因此,甲、乙都成立强奸罪的实行(正)犯。

二、普通的实行行为与拟制的实行行为

根据实行行为属性的不同,实行行为可以区分为普通的实行行为和拟制的实行行为。

普通的实行行为,也可称原始的实行行为,是指刑法分则将在一般社会观念上具有实行性质的行为规定在刑法分则中成为特定犯罪实行行为的情形,如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盗窃罪的实行行为,抢劫罪的实行行为等。

所谓拟制的实行行为,是指某些本来并不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以及犯罪阶段形态中的预备行为,由于刑法分则的特别规定而成为另一犯罪的实行行为的情况。

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我国拟制的实行行为包括以下重要形态:

1.组织性的实行行为。组织行为,一般是指在犯罪集团中实施组织、领导、策划、指挥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组织行为是针对犯罪集团而言的,为组织犯实施,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自然是犯罪非实行行为,如组织盗窃集团的行为。但是,当立法者将特定的组织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罪名时,该行为就不再属于共同犯罪行为,而是成立该特定犯罪的实行行为。如刑法第120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即使行为人实施了组织恐怖组织的行为,也不成立该恐怖犯罪的组织犯,而是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实行犯。此外,属于组织性实行行为的还有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的组织卖淫罪、294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317条规定的组织越狱罪等。

2.帮助性的实行行为。帮助行为一般属于共同犯罪中使犯罪实行行为容易实施的加功或加担行为,或者维护犯罪利益的行为。帮助行为由于对惹起法益的侵害具有因果关系,客观上对法益侵害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各国多是将其作为独立的共犯行为类型在刑法总则中加以规定处罚,因此,帮助行为原则上属于共同犯罪中与正犯实行行为相对犯罪的非实行行为。但是,如果刑法分则将某种帮助行为规定在刑法分则中时,该种帮助行为就不再属于犯罪的非实行行为,而成为被规定犯罪的实行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协助组织卖淫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中的帮助行为也是属于帮助性的实行行为。

3.教唆性的实行行为。同帮助行为一样,教唆行为也是属于共同犯罪中与正犯实行行为相对的犯罪非实行行为。教唆行为由于积极地启动了他人的犯罪意念,创造原不存在的法益风险而被处罚。在大陆法系,刑法一般是将其作为教唆犯进行处罚的,我国刑法也在总则中规定有教唆犯,因此,教唆犯在我国属于一种独立的共同犯罪人类型,教唆行为是与正犯实行行为相对的犯罪非实行行为。但是当刑法分则将某种特定的教唆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类型时,该特定犯罪中的教唆行为也不再属于犯罪的非实行行为,而是属于该种特定犯罪的实行行为。我国刑法353条规定的教唆他人吸毒罪中的“教唆行为”就是属于教唆性实行行为。4.预备性的实行行为。预备性的实行行为是指某种行为本来属于某一犯罪的预备行为,但由于刑法分则的规定而成为另一犯罪的实行行为。如为实施杀人行为而购买毒药的,由于购买毒药的行为在刑法分则中并没有单独规定为犯罪,因此,购买毒药的行为相对于故意杀人而言,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但若行为人为杀人而盗窃爆炸物,盗窃爆炸物相对于要实施的杀人犯罪而言,可以说是预备行为,但由于我国刑法规定有盗窃爆炸物罪,因此,盗窃爆炸物的行为就不再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而是成立盗窃爆炸物的实行行为。此外,我国刑法规定的属于典型预备性实行行为的犯罪是刑法205条规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折扣税款发票罪。

那么,立法者为何要将上述本不属于实行行为的情况规定为特定犯罪的实行行为呢?从我国刑法的规定看,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避免因无法将行为人认定为成立共同犯罪而形成处罚的漏洞。

我国刑法规定的部分组织性实行行为、教唆性实行行为、帮助性实行行为多属于该种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其中,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

情形;帮助犯是帮助他人犯罪的形态。教唆犯和帮助犯在犯罪的成立上,都具有从属性,如果被教唆、帮助的对象根本不可能成立犯罪,行为人便难以成立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或帮助犯。行为人的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并不表明该行为不可能对我国刑法保护的利益造成严重的侵害。比如,我国刑法353条规定的教唆他人吸毒罪,虽然吸毒行为本身不成立犯罪,但教唆他人吸毒却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维护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保护他人的身心健康,仍然有必要将教唆他人吸毒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进行处罚。此外,我国刑法规定的307条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358条规定的组织卖淫罪、417条规定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等也都属于同样的情形。2.前一阶段行为侵害的法益超出为后一阶段行为侵害法益的范围,有独立评价的必要。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预备性实行行为有的属于这种情况。预备行为是实行行为的前阶段,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进而又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预备行为往往被之后的实行行为所吸收,不再具有独立评价的必要,这是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一般关系。比如意图杀人购买砒霜的行为,购买砒霜是杀人行为的预备行为,在行为人一旦着手实行了杀人行为时,购买砒霜的行为就不再具有独立评价的意义。但犯罪情况复杂,实践中也存在大量预备行为无法为实行行为包容的例外情形,比如我国刑法规定的盗窃爆炸物罪等,爆炸物本身并不具有可收藏性,行为人盗窃爆炸物往往是为了实施特定的犯罪,可能是实施故意杀人,也可能是实施盗掘古墓葬,相对于故意杀人罪和盗掘古墓葬罪来说,盗窃爆炸物的行为无疑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但盗窃爆炸物罪侵犯的法益是社会公共安全,无法为故意杀人等某个单一犯罪保护的法益全面涵盖,若将盗窃爆炸物的行为仅仅理解为意图实现犯罪的预备行为将无法全面评价该类行为法律性质,鉴于盗窃爆炸物行为本身已对社会公共安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有必要特别规定。

3.严厉刑罚处罚范围,有效预防特定类型犯罪的需要。

我国刑法之所以将某些组织行为规定为特定犯罪实行行为多是出于此种原因。在我国刑法上,存在大量组织性的实行行为,如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越狱罪、组织偷越国边境罪等。即使刑法不设置这些特定罪名,也并非完全不能对这些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比如行为人实施组织越狱行为的,完全可以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将行为人认定为脱逃罪的组织犯。但问题是,若按照我国共同犯罪中组织犯的理论,当越狱行为还未来得及实施就被监狱管理人员成功制止的情况下,组织者实施的行为充其量只能评价为脱逃行为的预备行为,行为人也只能成立脱逃罪的预备犯。而对于如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由于“恐怖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都不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罪名,若按照共同犯罪中组织犯的理论,当“恐怖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还没来得及实施具体犯罪时,组织者的行为将无法认定成立犯罪。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都是我国刑法中罪行严重的犯罪类型,为了体现刑法预防犯罪的机能,防患于未然,将组织、领导行为本身就作为具体的犯罪行为类型加以规定,为国家抗制该类犯罪的工作能够尽早进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有助于防止具体类型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生。

三、直接的实行行为与间接的实行行为

根据实行行为是由行为人亲自实施还是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实行行为可以区分为直接实行行为和间接实行行为。

所谓直接的实行行为,是构成要件预定的实行行为由行为人亲自直接实施的情况,如甲意图杀乙而开枪射击的行为。间接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将他人作为工具实现刑法分则规定构成要件的情况,如甲利用不知情的乙将毒药投入丙食物中的行为。直接实行行为和间接实行行为的区别的关键并不在于行为人是否在客观上利用了工具,而在于利用工具的性质不同。成立直接实行行为,行为人也可能利用了犯罪工具,但其利用的犯罪工具属于机械性工具,如刀、

枪、毒药等;而间接实行行为中行为人利用的工具是“人”。在理论上,实施了直接实行行为的人成立犯罪的,称为直接正犯;而实施间接实行行为的人构成犯罪的,称为间接正犯。在间接实行行为的场合,间接实行行为具有利用者的利用行为和被利用者的结果惹起行为所组成的复合结构,那么,究竟是利用者的“利用行为”是实行行为?还是被利用者的“结果惹起行为”是实行行为?抑或是利用者的“利用行为”和被利用者的“结果惹起行为”相结合的“整体行为”是实行行为?一直是个难题。我认为,单纯的利用行为无法形成法益侵害的现实危险,充其量只能解释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预备行为,只有被利用者实施备被利用行为时,法益的侵害才具有紧迫性和定型性,才能认定为犯罪的实行行为。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中英文版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中英文版)

————————————————————————————————作者: ————————————————————————————————日期: ?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历史文化学院 王璇 20120401068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也是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以斯金纳为首。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虽然还没有很深入,很完整地去学习行为主义,但是从老师上课的讲授知识中却了解到了一些。作为一位师范生,我觉得行为主义对教育的启发很大。华生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的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对老师的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再看我们的教育,都说环境造就人。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要懂得给学生创造一些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接下来我且从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语言报告法和测验法来展开细说。 客观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则者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在教育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在炎热的夏天下午上课学生是很困的,经常会显示出一幅慵懒和疲劳的状态,这时候就要求老师要会观察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少讲一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如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或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另外,老师在平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多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与外界人群的相处逐渐扩大,就免不了会交友不慎,染上一些陋习,出现赌博、吸烟等不良现象,在学校拉

违纪行为处理的原则

违纪行为处理的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 ?公开、公平、公正 ?教育为主、惩处为辅 ?区别情节、分类对待 处罚方式 ?口头警告、书面警告 ?解除劳动合同 ?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一般违纪行为 以下行为构成一般违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个日历年内无故迟到、早退累计三次; ?在工作时间谈天、躺卧休息或打瞌睡,怠慢工作; ?在工作时间内电话聊天,串岗嬉闹或打扑克、下棋、玩电脑游戏; ?在公司内大声吵闹,妨碍他人工作,扰乱工作环境的; ?在工作时间未经批准会见私人访客,或未经批准私带与业务无关人员到公司参观; ?在工作时间内擅离工作岗位或干私活情节较轻; ?请假不履行请假手续; ?着装、仪表、礼仪、言行不符合员工规范; ?未经允许擅自使用公司的禁用设备,或擅自进入公司限制进入的区域; ?浪费公司能源、耗材;或非工作目的占用或使用公司物品; ?向上级或向有关部门,对与个人工作和职责有关的情况故意知而不报或隐瞒、掩盖事 实,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在公司内破坏环境卫生,影响公司形象的; ?泄漏本人工资、奖金收入或打探别人收入; ?未经批准,恶意擅自传播公司的未公开信息;或在员工中捏造事实、搬弄是非、挑拨 离间、造谣诽谤、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秩序; ?不配合或不协助公司对发生在工作场所的违纪事件进行调查; ?违反公司各项政策、标准操作流程(SOP)和管理制度,情节较轻的; ?任何其他与以上行为性质、后果相类似的行为。 ?员工如犯有一般违纪行为,将受到口头警告,并要求其签收口头警告记录。较重违纪行为 ?以下行为构成较重违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无故连续迟到、早退三次及以上; ?一个日历年内未经许可缺勤两天; ?在工作时间内未经许可,擅离工作岗位情节较重的; ?在公共区域或办公室等其它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及喝酒的; ?在公司内污言秽语,对其他员工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种族、民族、宗教信仰、 国籍、身体和健康情况等歧视、谩骂和侮辱; ?故意损坏公司或其他员工的财物,拾到物品不处理、不上交,据为己有者;

英文写作名词解释

What is a summary? A summary is a short piec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main facts or ideas of a story or article,etc.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ummary? It should be objective,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include any ideas of his/her own. It should be complete ,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leave out important facts or ideas. It should be balanced,in other words,the writer gives equal attention to each main idea. The goal of a summary? It is to give readers an objective,complete,accurate and balanced view of something(an article,a story ,a novel,a play,etc) Paragraph unity A unified paragraph contains only sentences that explain or support the general statement made in the topic sentence.Any sentence that does not relate to (=is not connected in some way)the main idea will not develop it.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unity? Begin with a discussable point and express it in a topic sentence. Stick to this single point throughout,that is,all other sentence should be about this point. Prove or develop the point;don 't merely repeat it. Link your sentence to make your ideas easy to follow. How to outline (=to give the main facts about something) a story? Divide the story into smaller parts. Summarize each part in one sentence. Number your sentence summaries to make them an outline of the story. What is a narrative paragraph? A narrative paragraph is one that briefly describes an incident or a personal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that a good narrative paragraph should meet? Though its length is limited,it is complete,that is,it has a beginning,middle and end. It includes as little conversation as possible. Its sentences are connected by suitable linking words or expressions. Here are some common time linking words/expressions. Afterward later when shortly afterward soon while the next day/night then Paragraph coherence(Coherence is connection ) A coherent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every sentence after the first is connected to the one before it,to the topic sentence ,or to both ,and readers can readily follow the writer 's train of thought(= a related series of thoughts) An incoherence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the sentences are badly connected or not connected at all,and the readers are likely to lose their way.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coherence? Arrange sentence in a clear order. Use correct pronouns Use correct link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at is exposition?

违纪行为三级分类

“违纪行为”三级分类 (1)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①组织、参加、支持反党活动②发表、刊登有政治问题的文章③参加非法组织(A.组织领导或参加反动组织B.组织领导或参加邪教组织)④不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⑤非法提供情报⑥叛逃出走⑦其他(A.携带反动出版物入境B.组织参加秘密集团C.违反民族政策D.违反宗教政策E.利用宗族势力反党F.造谣传播丑化党和国家形象G.涉外活动造成恶劣政治影响H.其他) (2)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①违反民主集中制②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A.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 B.选举中违反党和国家法规C.用人失察) ③其他(A.违规发展党员B.搞非组织活动C.不执行组织分配调动交流 D.违反干部人事劳动规定谋取利益 E.考试录取中弄虚作假F.以不正当方式谋求公款出国(境)G.擅改出国(境)计划H.擅离组织或违规交往I.脱离组织出走J.为出走提供方便K.其他) (3)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①非法占有(A.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财物B.违规报销个人费用C.违规报销近亲属出国费用D.非法占用公物E.占用公物营利或非法活动)②受礼(A.接受礼品馈赠B.亲属收受财物C.第三人收受财物)③违反从业限制规定④违规从事营利活动(A.违规经商办企业B.违规从事证券投资 C.有偿中介活动D.国(境)外投资E.为亲友经营活动谋利F.违规兼职G.其他违规营利活动) ⑤挥霍浪费公共财产(A.公款旅游B.公款高消费娱乐C.违规配备使用小汽车 D.其他挥霍浪费公共财产行为)⑥其他(A.违反住房规定B.违规接受宴请C.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D.其他)

(4)贪污贿赂行为:①贪污(A.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贪污B.贪污特殊款物C.不按规定上交礼品D.基层组织党员贪污E.公款购房归个人所有)②私分国有资产(A.集体私分国有资产B.集体私分罚没财物C.集体私分应交礼品)③贿赂(A.索贿受贿B.索贿未遂刁难报复C.违规收受回扣手续费D.利用他人职务行为受贿E.通过亲属受贿F.退(离)休人员利用职务影响受贿G.单位受贿H.基层组织党员受贿I.行贿J.对单位行贿K.单位行贿L.介绍贿赂)④挪用公款(A.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B.基层组织党员挪用公款)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⑥其他 (5)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①挪用资金(A.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资金B.单位挪用资金)②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A.非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财物 B.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财物 C.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亲友非法牟利) ③违反金融管理法规④违反税收管理法规(A.不履行纳税义务B.违反票据管理规定) ⑤违反土地管理法规⑥扰乱市场经济活动(A.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B.违规进行证券期货交易 C.不正当手段竞争) ⑦其他(A.走私B.职务侵占C.非法经营同类业务 D.党和国家机关违规办企业 E.中介组织出具虚假文件 F.其他) (6)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①国有资产流失②违反“收支两条线”(A.私设小金库B.其他违反“收支两条线”行为)③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④其他(A.隐瞒截留坐支财政收入 B.骗取国家拨款 C.违规核拨动用国家资金D.借用公款不还E. 借用公款营利或非法活动F.违规将公款借予他人G.公款私存H.单位收受礼品拒不交公I.擅自开设银行账户J.擅自动用查封冻结财物K.违规担保L.违反会计法

最新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包括华生的老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个共同性:①强调行为,反对以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 ②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 ③连续论 一、老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 生平: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和思想,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 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37岁) 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51岁) (一)基本观点: 机械唯物论 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2、心理形成过程就是S-R链形成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观 1、环境决定论 白板说:儿童生来类似一块“白板”,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学习在此

之上建 立S-R联结的过程。 2、连续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呈阶段性。 3、研究: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被试:B.Albert11个月 4、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万能论) ①反对统一标准,提倡个别对待 ②反对体罚儿童 ③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④强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⑤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 二、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1948-1974年间发明了“斯金纳”箱 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科学奖-国家科学奖 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 (一)核心观点 1、心理形成过程是S-O-R,认为心理形成过程中存在主体内部的中介作用 2、主张研究儿童的操作性行为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 Jus civile 市民法 Jus gentium 万民法 Jus inter gentes = law of nations 万国法/万国公法 Positive morality 实在道德 International comity 国际礼让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 Treaty of Maastricht 《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Naturalists 自然法学派 Solidarists 社会连带法学派 Normativists 规范法学派 Positivists 实在法学派 Sources of law = sources du droit = fontes juris 法律渊源 Monism 一元论 Dualism 二元论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Jus cogens 强行法/强制法/绝对法 Sovereignty 主权 The Right of People to Self-determination 民族自决权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 Single State 单一国 Federation 联邦 Confederation 邦联 Protected State 被保护国 Permanent Ueutralized State 永久中立国Fundamental Right 基本权利 Secondary Rights 派生权利Right of Independence 独立权 Right of Equality 平等权 Right of Self-preservation 自保权 Right of Jurisdiction 国家管辖权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属地管辖权/属地优越权 Personal Jurisdiction = nationality jurisdiction = act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属人管辖权/国籍管辖/积极国籍管辖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 pass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保护性管辖权/消极国籍管辖 Universal Jurisdiction 普遍性管辖权 Judicial immunities 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Recognition 国际法上的承认 Effective control 有效统治 Succession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Nationality 国籍 Inhabitant 居民 Original nationality 原始国籍/出生国籍 Jus sanguinis 血统主义 Jus soli 出生地主义 Acquired nationality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Naturalization 入籍/归化 Release 放弃(国籍) Deprive 剥夺(国籍) Dual nationality 双重国籍 Active conflicts 国籍的积极抵触 Stateless person 无国籍人 Passive conflicts 国籍的消极抵触 Alien 外国人 Deportation 驱逐出境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中文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按照行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把它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者主张放弃意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代表人物为华生;新行为主义者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代表人物斯金纳;新的新行为主义者把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如意志、思维、心象等回归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代表人物班杜拉。 关键词:行为主义S-O-R 中介变量迷津实验 引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三大行为主义各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是小阿尔伯特实验、什么是巴普洛夫狗实验、什么是斯金纳程式教学、什么是托尔曼迷津实验以及班杜拉攻击行为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以及它们所支持的观点是什么?本文即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正文:

一、早期行为主义 (一)时间:1913年—1930年 (二)主要特点:早期行为主义,又称古典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人的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三)理论验证: 1、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为:刺激(S)和反应(R),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在华生的情绪理论中,他采用条件反射了来研究情绪的发展变化,这就不得不提到华生著名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实验开始时,给被试呈现白鼠,被试不时触摸它们,没有恐惧。触摸到白鼠时,响起巨大的声响,被试停止动作。当再次触摸白鼠,第二次响起巨大声响,他张口大哭。几次实验之后,即使没有高声,孩子也表现出对白鼠的恐惧。接下来,实验者将带毛发的东西,如兔子和毛衣呈现在他面前,他也感到害怕。除条件刺激白鼠外,其他刺激单独使用时不以重声来强化,则扩散消失,只对白鼠保留反应。在实验中,巨大声响(无条件的刺激) →恐惧(无条件的反应) 属于自然反应;在配对它们期间,鼠(中立刺激) + 巨大声响(无条件的刺激) →恐惧(无条件的反应);鼠(条件刺激) →恐惧(条件反应) 形成条件反射。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个体行为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而不是遗

员工违纪分类细则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员工违纪分类细则 第一条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二条一类违纪行为 1、盗窃、骗取公司、个人财物,价值在1000元以上或造成严重 影响的; 2、挪用公款尚未构成刑事犯罪,但数额在5000元以上30000以 下,时间满3个月的或虽不满3个月但已用其进行赢利活动的; 3、被司法机关定性为刑事、经济犯罪的; 4、打架、斗殴,致使他人伤残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5、有意诽谤、侮辱他人,致使他人因精神刺激而造成严重后果 的; 6、携带凶器或指使他人行凶报复的; 7、在社会上做出严重损害公司声誉或利益的; 8、泄露或出卖商务、技术机密,使本公司经济和声誉蒙受重大 损失,未达刑罚处理标准的; 9、未经批准,为获取个人利益或对外协作部门为同行厂家或其 他经济组织提供公司经济、技术信息的; 10、未经批准,在职期间到公司有同业竞争的企业提供或直接参 与技术、生产、销售、管理、采购、维修等工作服务的; 11、利用在公司职务之便盗取公司产品工艺、技术专利、图纸为 其他同行从事其他产品生产制造的; 12、未经公司同意带领外单位来客参观公司生产线和设备的; 13、破坏生产、公共设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14、因工作过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7000元以上的; 15、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存在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或已造 成自己或者他人身体伤残九级(含九级)以上事故,或造成经济损失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设备事故的; 16、连续旷工3天,一年内累计5天的; 17、考勤弄虚作假二次以上的,或者保安人员代别人打卡的; 18、弄虚作假,虚报产量、质量的;

19、罢工或者煽动他人消极怠工,严重干扰、影响正常工作、生 产次序的; 20、拒不服从岗位调整,并连续一天(含一天)以上不到指定岗 位上班的; 21、一年内被以二类行政违纪处分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22、公司认定的重大违纪事件的; 23、全职员工在其他企业兼职的; 24、未经允许利用公司资源,私自外购外销公司或变相经营公司 相同相近产品,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25、携带火种进入公司禁止带入的区域; 26、在禁烟区吸烟的; 27、携带手机进入作业区的; 28、再次违反《网络管理及计算机使用规定》的; 29、违反《就餐规定》二次及以上的人员; 30、严重违反岗位工作职责,不履行工作职责,经过三次以上教 育不予改正的。 第三条二类违纪行为 1、违法行为,由公安、司法部门交公司处理的; 2、拒不服从岗位调整,半天(含半天)不足一天不到指定岗位 上班的; 3、因工作过失给公司造成一定影响或经济损失在3000元以上不足7000元; 4、旷工一天,一年内累计旷工3天的; 5、迟到、早退一个月累计达10次,一年累计达50次的; 5、在社会上做出损害公司声誉或利益的; 6、因违反安全规程,导致存在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或已造成自 己或他人身体伤残等级十级,或造成经济损失5000元(含 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7、漫骂、侮辱他人,经教育再犯,或打架、斗殴造成不良影响 的; 8、不服从工作分配,消极怠工,经说服教育无效的; 9、纠缠、要挟领导或有关人员,影响正常办公、生产次序的; 10、骗取钱财,价值在500元以上不足1000元,隐瞒、窝赃不

学科分类与代码 - 西北大学

学科分类代码表 (人文社科类) (GB/T13745—92)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1、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92)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其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2、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一级学科用三位数字表示,二、三级学科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一、二级学科中间用点隔开,代码结构为X X X〃XX XX,例如570〃2520,其中570为一级学科,25为二级学科,20为三级学科。 3、本标准共设58个一级学科,分别选用“XX学”、“XX科学”、“XX科学技术”、“XX工程”、“XX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排列顺序是: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4、本标准对某些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及某些特殊学科的处理方法: (1)分类表中的“信息科学”是指小概念,不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都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2)“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属综合学科,本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 (3)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心理学”列入“生物学”下二级学科。“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下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入“地球科学”,属特例。 (4)“印刷、复印技术”入“460〃55专用机械工程”下,为三级学科,属特例。 (5)“仪器仪表技术”入“机械工程”学科。通用的或自然科学中的“仪器仪表技术”学科集中列在“仪器仪表技术”下;专用的分别入其有关学科。

行为心理学 超全 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

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阿里系各个概念英文缩写名词解释大全!!!

阿里系各个概念英文缩写名词解释大全! GMV 成交笔数:拍下的订单笔数,包括未付款的。 GMV 成交金额:拍下的订单总金额,包括未付款的。支付宝成交笔数:通过支付宝付款的订单笔数。 支付宝成交金额:通过支付宝付款的订单总金额(不是指确认收货完成了交易,仅指买家完成了付款的动作,因此可能会因为退款,这个数值比商家实际收到的款项高)。支付宝使用率:支付宝成交金额/GMV 成交金额(珠宝66% ,饰品 82%) 支付宝使用率的辅助参数:支付宝笔数/GMV 笔数(当支付 宝使用率很低时,可用此参数看是否正常(80% 以上)。因为采用限时折扣相关促销工具时,支付宝收到的款项是折扣价,销售记录中显示的是原价,会导致二者比率过低。)IPV : itemPageView ,商品详情页面打开数。 IPV_UV :商品详情页面访客数。在线商品数:在线的商品数量(SKU )。 购买UV :通过支付宝付款的访客数。 店铺UV :到达店铺任何页面的独立访客数。

店铺PV :PageView ,店铺所有页面的总打开数。 佣金:根据扣点百分比,和当日商家支付宝实际收到的金额实时划扣的佣金金额(确认收货后,卖家支付宝账户实际收到的款项为准)转化率1 : IPV_UV/ 店铺UV (到达店铺的访客,有多少进入了商品详情页面。)体现店铺首页、自定义页、分类页是否具备足够的导购能力。 转化率2 :购买UV/ IPV_UV (到达商品详情页面的独立访客,有多少付款购买。)体现店铺单品页面图片、描述等是否能刺激购买。 店铺转化率:购买UV/ 店铺UV (转化率1*转化率2:到达 店铺任意页面的访客,有多少付款购买。目前珠宝平均

同解释的含义及其类型

同解释的含义及其类型 (一)大陆法上合同解释的含义及其类型 在大陆法上,合同解释分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两类,前者专指阐明解释(或确定解释、意义发现之解释),意为文义暧昧之阐明,此为本来意义上的合同解释。然而,由于当事人缔约之时考虑不周或表达能力有限而常使合同带有漏洞,此种漏洞与法律漏洞一样应予补充;或者,当事人于缔约之时,对意思合致的有关事项,有时难免滥用意思自治,将不合理因素订入合同之中,或意图脱免合同法的正当约束,此时也有学者认为应借合同解释修正当事人之意思表示,以维护合同法律秩序的公平正当。这两种解释作业,常拟制合理的合同意思以补充甚或修正当事人之现实意思,与狭义上的合同解释有重大差异,故分别称之为补充解释、拟制解释(或修正解释),于是三者合并为广义上的合同解释。 1. 阐明解释。阐明解释是指当事人的意思不够明确时,借解释方法使合同文义趋于明确,从而确认合同类型之所在或确定双方当事人所意定的合同内容。一般认为,意思合致是合同成立的本质,而合意的有关事项又必须通过语言、行为之表示而显现,所以阐明解释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明确合同所使用语言、文字的含义,并且在司法实践中,文字解释之情形也确实占绝大部分。然而,阐明解释之目的毕竟在于阐明当事人真意,并非进行词句“翻译”,因此当事人真意之探求,固然不得擅离其所用文字的含义,且应以该文字的通常文义,作为解释依据,但文义解释也并非绝对要件,例如,附保底条款之联营合同,无论从法律规范意旨、合同类型的确认还是当事人的真正意思来看,均属借贷而非联营。 阐明解释既又称为意义发现之解释,则其事实发现的色彩最为浓厚。在法律解释学上,解释者在解释过程中,本就应基于科学探究的立场,尽量保持如实描述,以确保解释的客观性,这在现代法学方法论上已成基本共识:“即使主张主观说最力的学者,也不放弃民法解释的客观性。”而合同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其解释应保持事实描述之客观立场,以免曲解当事人的真意,当为自然之理。因此,法学方法论上,要求意义的阐明必须严守事实发现的界线表现在合同的解释上,就是应忠实于当事人已表示的语言、文字,以免解释者借解释之名而行变更当事人意思之实,致合同自由原则有其名而无其实。由此可见,阐明解释作为本来意义上的解释。“须在已做之意思表示的可能文义范围内为之”,依传统见解,透过解释以影响合同成立及生效与否之作业,尤其被认为应严格禁止。 然而,合同解释问题之所以发生,一般都是双方当事人于事后对所用语言、文字的含义或合同内容有所争议,诉诸法院裁决所致,所以性质上属于一种事后解释作业。而文字之含义本来在内容上就常见多义性,外延上更难避免暧昧性之存在,因此文义的发现,其本身就难以避免选择问题,这就决定了解释者在进行文义选择时难免不掺进个人主观上的价值判断。同时法学方法论上虽强调解释学上之客观认识性,但因法律为社会规范之一种,其间莫不充盈价值意义,从而导致解释之结果不能完全实现客观化,这在法律解释学上已被承认。所以合同既涉及规范之意义,则很难脱离价值判断的束缚,这在阐明解释的情形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对于阐明解释而言,问题不在于如何保证解释之客观性的绝对实现,而在于如何防止漫无标准的评价随时掺入解释作业之中。对此,大陆法上就合

行为心理学集锦,教你如何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 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生物化学中英文名词解释汇总

生物化学上册中英文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部分:糖类 1.糖(Saccharide):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2.单糖(monosaccharide):也称简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是多羟醛或多 羟酮。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 3.寡糖(oligosaccharide):又称低聚糖,是由2~2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类 物质。可分为二糖、三糖、四糖、五糖等。 4.二糖(disaccharide):又称双糖,是最简单的寡糖,由2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常见 的二糖有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 5.多糖(polysaccharide):由多分子单糖或单糖的衍生物聚合而成。 6.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由同一种单糖聚合而成,如淀粉(starch)、糖原 (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 7.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有不同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聚合而成,如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肝素(heparin,Hp)等。 8.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又称粘多糖,氨基多糖和酸性多糖。是动植物特 别是高等动物的结缔组织中的一类结构多糖。例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 9.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糖 含量可超过95%。主要存在于软骨、腱等结缔组织,构成细胞间质。由于糖胺聚糖有密集的负电荷,在组织中可吸收大量的水而赋予粘性和弹性,具有稳定、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0.糖蛋白(glycoprotein):短链寡糖与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复合物,其总体性质 更接近蛋白质。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分子识别和细胞识别。 11.糖脂(glycolipid) 12.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第二部分脂质 1.脂质:lipid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2.储存脂质(storage lipid)、结构脂质(structure lipid)、活性脂质(active lipid) 3.单纯脂质(simple lipid)、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 4.脂肪(真脂(fat)、脂肪酸(fatty acid,FA)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设计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是由于强化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潜力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行为主义,当一个人学习时,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增加了他的行为储备,而且所增加的行为内容还将保留在个体中。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的研究,如何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格发展学校教育学生人格培养 一引言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行为方式的组合,对人格的研究应该是对个体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 二行为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

违规违纪行为调查处理流程

违规违纪行为调查处理流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xx农村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违规违纪行为调查处理的流程及控制要点,旨在保证违规违纪调查处理工作规范化,依法依规正确、及时地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行全体员工。 3定义、缩写与分类 3.1定义 违规违纪行为:是指本行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金融规章、省联社和本行制度等的行为。 3.2缩写 无 3.3分类 1)经济处罚:包括罚款、赔偿经济损失等; 2)组织处理:包括降低薪酬系数、解聘职务(称)、责令辞职、免职、待岗、限期调离、解除劳动合同等; 3)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4)其他处理:包括书面检查、限期改正、通报批评。 以上四大类处理可以并处。 4职责与权限

5原则与基本规定 5.1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2)依法合规原则。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相违背; 3)保密原则。在调查处理过程中,不得泄漏相关信息,做好保密工作; 4)回避原则。违规违纪行为牵涉到的相关人员在整个调查、处理过程中应进行回避。 5.2基本规定 1)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回避制度: a)承办人是违规违纪行为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 b)承办人或其近亲属与违规违纪行为有利害关系; c)承办人与违规违纪行为有其他关联,可能影响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公正处理。

3)被调查人(单位)不得妨碍、干扰调查人员的正常调查工作。 4)调查人员认为被调查人不宜继续行使职务的,应提请领导批准对其暂停职务。 5)在确认违规违纪事实时,调查人员应当告知被调查人有权对违规违纪事实提出意见和说明,并认真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6)在送达处罚决定书时,必须告知被处罚人在期限内有申请处罚复议的权利。 7)本行成立由班子成员以及纪检监察、内部审计、合规与风险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处罚复议委员会,委员会人数应为单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