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

赋役制度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制度。据此回答1~12题。

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 ) A.封建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确立封建社会制度

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开始实行时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变增加,增加的一部分主要来自于( ) A.农民阶级B.大商人C.地主阶级D.手工业者

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朝中期后又实行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是( )

A.前者赋税轻后者赋税重B.前者征税不定时后者征税固定时间

C.前者不以户口为准后者按户为准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4、下列赋税基本上能保障农民劳动时间的是()

①汉代的更赋②北魏租调制③唐代租庸调制④王安石变法法令中的募役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 )

①租庸调制已无法实行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③遏制了土地兼并

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⑤封建经济的发展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7、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财政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8、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 )

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9、对西汉的编户和赋税制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编户农民没有独立的身份B.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

C.农民的田租和赋税都较轻D.郡县和封国征收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

10、唐朝的赋役制度比前代的新变化表现在:( ) A开始以庸代役B收取“租”和“调”

C按人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D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收税

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与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A.按土地的多少平均收税B.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

C.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D.按土地的多少和田质的好坏收税

12、推行一条鞭法的意义是:( )

①人头税最终被废除②松驰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简化征税手续、减少征税成本④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3-18题13、秦汉时期,以下哪一地区尚未使用铁制工具( )

A.蒙古草原匈奴居住区B.珠江流域越族居住区

C.闽江流域越族居住区D.西域各民族居住区

14、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5、茶叶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是在()A.南北朝B.唐朝C.南宋D.元朝

16、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推动农业商品化的是()A.开征茶税B.推行市易法C.实行赋役征银D.发展互市贸易

17、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18.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当时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三项水利工程按其所在流域,从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 ) A.郑国渠、都江堰、芍陂B.芍陂、郑国渠、都江堰

B.都江堰、郑国渠、芍陂D.郑国渠、芍陂、都江堰

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辉煌和曲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9-22题

19、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 ) 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

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

20、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 ) 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B.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C.市的四周布满邸店D.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21、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不包括( ) 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B.扬州、益州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

C.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江浙地区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22、下列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程度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B.处在机器大生产的前夜

C.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D.已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

改革、变法、政策调整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23~28题。

23、“商君(商鞅)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变法( ) A.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受到新兴地主大商人支持拥护

C.适应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D.适应了称霸斗争的需要

24、宋神宗死后王安石变法法令被废除,最根本原因是( ) A.用人不当危害了百姓利益B.新法触动了地主官僚利益

C.保守派上台执政D.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25.战国时期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主张,打击了()A.新兴地主B.奴隶主贵族C.商人D.农民

26.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27.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 ) 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

28.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A.募役法B.市易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

我国古代从汉至清,中外交往频繁。据此回答29~40题。

29、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亚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30、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都护的设置.甘英对西亚的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

31、唐朝时,广州成为南方的大都会,其原因是( )

①海上贸易发达②商品经济发展③经济重心南移④广州地理位置优越

A.①②④B.②③.①②③④D.①③④

32、南宋时,我国的对外贸易西达红海沿岸,其最重要的条件是()

A.国力空前强大B.商品经济的活跃

C.政权位于东南沿海D.造船技术水平高

33、明中后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其根源是()

A.西方殖民者侵扰边疆.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34、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应用性技术

B.农作物良种

C.手工业产品

D.书画艺术品

35.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华侨下南洋②回族的形成③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④土尔扈特回归祖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 ③④D.②③

36、唐文化对西亚和欧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

A.科技上

B.文学艺术上

C.日常生活上

D.宗教哲学上

37、唐朝与朝鲜、印度的交往,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A.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影响

B.宗教相互影响

C.文化和艺术相互吸收

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38、两汉时期经过丝绸之路先后西传的技术是:()

①漆器②铸铁术③井渠法④养蚕缫丝技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9、隋唐时,中国曾与哪些国家、地区互遣使节:()

①朝鲜半岛②日本③东南亚一些国家④波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0、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立台湾府共同的作用是()

A.巩固海防B.驱逐殖民势力C.管辖边疆D.维护国家主权

我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下的中央官制几经变迁。据此回答41~51题。

41、战国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42、秦始皇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面存在巨大失误的措施是:()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文化方面

D.民族关系方面

43、清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大的障碍是()

A.丞相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内阁

D.军机处

4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45、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特务机构,反映了①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②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③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善④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①④B.②③①①②③④D.以上四项均不正确

46、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47、分封制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但分封王侯的方式却为许多封建王朝继续采用,其主要原因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的需要

B.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D.保证封建君主“家天下”的需要

48、北宋在各地方设置通判,其主要职能是()A.掌握州的行政、军事大权B.负责州的司法和刑狱

C.负责监督知州D.制约节度使的权力

49.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度D.以法治理国家

5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51.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弱④这一制度对隋朝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均成就斐然。回答52~61题。

52、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提出这一说法是()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

53、战国时期,荀况的思想主张()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的良好愿望

B.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在社会变革下的悲观情绪

C.反映了小生产者提高政治地位和参与政权的要求

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进取精神

54、“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人世间鬼神是不存在的

B.刃与利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C.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

D.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55、唐代话本和北宋风俗画出现的主要相同社会条件是()A.长安、东京的繁荣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C.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56.“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现代火箭推进法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57.“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5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B.西汉“太初历”是世界第一部完整历书

C.唐朝“大衍历”标志着历法体系成熟D.元朝的“授时历”是我国历法体系的重大变革59、下列四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60.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

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

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④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6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独具特点。这一时期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有()

①各族人民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③江南地区的开发④佛教的传入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据此回答62~73题。

62、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63、“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的共同点,不包括()

A.由女真人仿照汉制而创立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D.与少数民族的军事扩张相适应

64、明清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其相似之处是()

A.建立金瓶掣签制度B.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

C.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D.利用宗教首领实行统治

65、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的唐朝民族关系的

突出特点是()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D凭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66、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

A.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

B.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C.内地汉族向边疆迁居

D.部分少数民族被同化

67、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隔阂在增大D.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68、汉武帝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同破坏友好关系的行为作斗争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C.加强汉民族同少数民族的联系往来D.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69、下列管辖边远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先后顺序是①宣政院②安西都护府③北庭都护府④奴儿干都司()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

70、辽统治者采取“胡汉分治”的政治制度、西夏的官制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其依据()A.民族矛盾尖锐B.阶级矛盾尖锐C.民族团结的需要D.境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71、元朝和明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是()A.夜郎郡B.南面官C.宣慰司D.巡检司

72.张骞“凿空”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3.乾隆帝派兵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时,曾得到维吾尔人民的积极支持,此事最能说明()A.中华民族已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维吾尔人民是非分明

C.大小和卓叛乱不得人心D.回部地区早已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据此回答74~76题。

74、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75、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孟子上述思想主张的是()

B.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

C.王安石推行的方田均税法D.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76、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将农民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概括为“抚我则后(后:君也),虐我则仇。”这说明()①农民阶级是封建制度的掘墓人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

③农民与地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阶级④地主与农民有矛盾,但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是我党工作的重要基点,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治国指导思想。回答77~83题。

77、“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A.《尚书》B.《周易》C.《论语》D.《韩非子》

影像学三基试题100题

影像学三基试题100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 1、X线的关节间隙不包括( ) A、关节软骨 B、关节 C.关节腔 D.骨性关节面 E.滑膜 2、CT图像影像的黑、白程度反映出体内组织的: A.密度高低 ; B. 信号强弱 ; C.水份多少 +B E.以上都不是 3、对影像模糊度的叙述,哪项正确: ( ) A.模糊与管电压有直接关系 B.被照体放大,即为模糊度C.一张优质片,模糊度为零 D.半影越大,模糊度越高E.被照体失真即为模糊度 4、 X线影像的边缘不清晰,称为: ( ) A.颗粒模糊 B.斑点 C.半影 D.影像重叠 E.吸收模糊 5、提高X线摄影的清晰度,需要: ( ) A.最大物-片距 B.最大焦-片距 C.最小焦-片距D.最大焦-物距 E.以上都不是 6.表示电子从X线管阴极流到阳极数量的术语是:( ) A.饱和电流 B.空间电荷效应 C.毫安数

D.千伏峰值 E.电流 7.当X线对比度增加,可引起哪项改变: ( ) A.X线照片的对比度要降低 B.X线照片的密度要增加C.X线照片的密度要降低 D.X线照片的清晰度要增加E.穿透部位所需要的kV数较少 8.下列哪项不属于CT影像相关的内容 ( ) A.核素 B.体素 C.像素 D.衰减系数 E.吸收系数 9.关于CT成像的基本原理,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A.CT是用X线束对人体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B.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层面后剩余的X线信息 C.在探测器中,X线转变为可见光,并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 D.输入计算机处理 E.数字矩阵可存储于磁盘,但不能存储于光盘中 10.CT与X线图像相比,哪项是错误的 ( ) A.CT与X线图像的形成均需要X线 B.CT与X线图像均为灰度图像 C.CT图像为断面重建图像 D.X线图像为二维重叠图像 E.CT图像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

三基训练试题及答案1

三基训练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列哪项不符合书写护理病历的基本基本要求: A. 内容要全面真实 B. 描述要精炼 C. 字迹要清楚 D. 有错时可粘贴后重写 E. 签全名 正确答案:D 2. 关于心脏瓣膜听诊区的部位,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体下端右缘 B.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C. 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 D. 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 3 肋间 E. 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正确答案:C 3. 腹部的浅部触诊法有利于检查下列各项,除外: A. 有无压痛 B. 抵抗感 C. 搏动 D. 某些肿大的肿瘤 E. 阑尾压痛点 正确答案:E 4. 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可靠指标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脓细胞 D. β 2-微球蛋白 E. 尿蛋白定量 正确答案:D 5. 区别腹部肿块来自腹腔或腹壁最简易的检查方法: A. 超声检查 B. 钡餐检查 C. 腹部体格检查 D. 腹部 X 线检查 E. 胃肠镜检查 正确答案:C 6. 下列哪种情况胸骨左缘第 2 肋间见异常搏动 A. 右心室肥大 B. 肺动脉高压 C. 升主动脉瘤 D. 主动脉弓瘤 E. 大动脉炎 正确答案:A 7.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游离腹水量至少达: A. 300mL B. 500mL C. 800mL D. 1000mL E. 1500Ml 正确答案:D 8. 男,55 岁,腹部体查:肝剑突下 5cm,边缘不整,坚硬,有压痛,表面有结

节感,可闻及血管杂音。该患者最可能拟诊为: A. 肝左叶癌 B. 肝血管瘤 C. 肝血吸虫病 D. 腹主动脉瘤 E. 胰腺囊肿 正确答案:A 9. 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A. 心包炎 B. 肺梗塞 C.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D. 房间隔缺损 E. 右心衰竭 正确答案:C 10. 评估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不可取代的首选检查是: A. 尿常规 B. 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C. 血尿素氮 D.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 E. 尿沉渣镜检 正确答案:A 11. 咯血在临床上最常见于: A. 肺脓肿 B.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C. 肺结核 D. 肺癌 E. 支气管扩张 正确答案:C 12. 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主要点是: A. 有无腹水 B. 有无肝功能损害 C. 肝脏是否肿大 D. 颈静脉是否充盈 E. 脾脏是否肿大 正确答案:D 13. 护理记录内容不应包括: A. 情绪 B. 血压 C. 呼吸 D. 进食量 E. 家属的行为 正确答案:E 14. 有关窦性 P 波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的: A. 在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度切迹 B. P 波方向在Ⅱ导联可向下 C. P 波时限小于 0.12s D.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人 P-R 间期为 0.12~0.20s E. P 波方向在 aVR 导联向下 正确答案:B 15. 关于杂音的形成机制,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1.(湖南常德)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湖北宜昌)我市的一中、夷陵中学分别在美国、德国和越南等国开设了“孔子课堂”,教授汉语。把在国外开设的教授汉语的课堂取名为“孔子课堂”是因为孔子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有卓越的教育思想与成就 C.反对苛政D.主张法治 3.(湖北宜昌)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4.(湖南常德)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5.(湖南常德)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6.(湖北宜昌)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7.(湖北宜昌)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白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8.(江苏扬州)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山东泰州)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大运河 10.(江苏泰州)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1.(安徽)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12.(湖北黄冈)“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13.(湖北黄冈)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14.(四川内江)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管理监察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户部尚书 15.(广东汕头)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 下列哪一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习题 [转帖 2007.05.08 12:30:17] 字号:大中小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1、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 2、简要回答 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 1、名词解释 人殉人牲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工商食官 国人暴动殷墟 2、简要回答 (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 (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 3、论述题 (1)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2)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3)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4)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 1、名词解释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战国七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都江堰郑国渠《诗经》《吕氏春秋》 2、简要回答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 (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 (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强盛与灭亡 1、名词解释: 万里长城驰道直道焚书坑儒 2、论述题: (1)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2)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王朝是怎样巩固统一成果的? (4)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思考题:如何评价秦始皇? 第五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名词解释 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崇儒更化五铢钱张骞丝绸之路 金缕玉衣素纱褝衣七国之乱昭君出塞 2、简要回答 (1)说说楚汉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 (4)简述汉代的丝绸之路。 (6)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结果如何? 3、论述题 (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2)论西汉时期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第六章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班超党锢之祸五斗米道蔡伦张衡《汉书》 2、论述题: (1)、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3)、黄巾起义有何特点? 3、思考题: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是什么? 第七章魏、蜀、吴“三国鼎立” 1、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九品中正制

护理三基试卷7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题,共100分) 1.关于碘过敏试验,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造影剂前不用做皮内试验 B.试验方法包括口服法、眼结膜试验法 C.皮内注射试验时皮丘直径超过2cm即可判断为阳性 D.口服后出现眩晕、心慌等表现即可判断为阳性 E.过敏试验阴性者,造影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2.采集粪便标本做隐血试验时应禁食() A.牛奶 B.西红柿 C.动物肝脏 D.豆制品 E.土豆 3.高热、中暑的患者使用冷疗法的目的是() A.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B.减轻疼痛 C.控制炎症扩散 D.降低体温 E.使患者舒适 4.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中,水槽内水温超过一定温度应调换冷蒸馏水,此温度是() A.30℃ B.40℃ C.50℃ D.60℃ E.70℃ 5.门诊结束后,门诊护士应( ) A.检查候诊、就诊环境 B.备齐各种检查器械 C.收回门诊病案 D.整理检验报告 E.收集初诊病历 6.关于碘酊和碘伏,正确的描述是() A.碘酊属于低效消毒剂,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 B.碘酊对黏膜刺激性强,碘伏对黏膜无刺激 C.碘酊和碘伏都用于皮肤和黏膜等的消毒 D.碘酊对金属有腐蚀性,而碘伏没有 E.皮肤对碘过敏者禁用碘酊 7.晚间护理的内容包括() A.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睡眠情况 B.协助患者排便,收集标本 C.整理病室,开窗通风 D.协助患者进食 E.发放口服药 8.单人搬运法,适合于() A.小儿及体重轻者 B.体重较重者 C.腿部骨折者 D.颅脑损伤者 E.老年患者 9.骨科某护士对本科室油纱条进行灭菌,应该实行的灭菌法是() A.燃烧法 B.干烤法 C.光照法 D.熏蒸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10.患者男性,54岁,3天未排便,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灌肠,应嘱患者保留灌肠液的时间是()。 A.立即排出 B.5-10分钟 C.15分钟 D.30分钟 E.60分钟 11.患者男性,54岁,因外伤致尿失禁,行留置导尿,尿液引流通畅,但尿色黄,混浊,医嘱抗感染治疗,护士护理患者时应注意() A.记录尿量 B.及时更换尿管 C.必要时清洗尿道口 D.指导患者练习排空膀胱 E.鼓励多饮水并行膀胱冲洗 12.患者男性,45岁,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一次放尿过多可导致血尿,其原因是() A.腹压急剧下降,致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 B.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 C.操作过程中损伤尿道内口 D.尿道黏膜发生损伤 E.操作中损伤输尿管 13.一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遵医嘱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不属于重点观察的一项是() A.有无心慌 B.出冷汗 C.神志不清 D.眩晕 E.体温变化

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高考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先秦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5.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留。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字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8.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三基考试试卷及答案(医技)

医技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科室姓名 一、答题指南: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共30分,每题1分) 1.尿中所含有不使尿相对密度增高的物质是 A. 右旋醣酐 B. 放射造影剂 C. 尿素 D. 高蛋白质 E. 高葡萄糖 答案:C 2.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 SO2 B. CO C. CO2 D. NO2 E. NO 答案:C 3.关于"流脑"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 B.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C. 人为唯一的传染源 D. 暴发型以儿童罹患为主 E. 95%以上由B群脑膜炎球菌引起 答案:E 4.一侧耳蜗神经核受损,将导致 A. 同侧耳全聋 B. 对侧耳全聋 C. 两耳全聋 D. 两耳听力均减弱 E. 两耳听觉均正常答案:A 5.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问题是 A. 上肢 B. 下肢 C. 腹腔 D. 眼睑 E. 下垂部位 答案:D 6.主诉的含义下列哪项正确 A.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看病的时间 B.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起病的时间 C.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的时间(病程) D.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发作的频率 E.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严重的程度答案:C 7.合成DNA的原料是 A. dATP dGTP dCTP dTTP B. dAMP dGMP dCMP dTMP C. dADP dGDP dCDP dTDP D. ATP GDP CDP TDP E. AMP GMP CMP UMP 答案:A 8.肺部比较叩诊不正确的是 A. 叩诊顺序,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左右对称比较叩诊 B. 叩诊时应注意音响变化 C. 叩前胸与侧壁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D. 叩肩胛间区板指与脊柱平行 E. 叩肩胛下区时板指可任意放置 答案:E 9.质粒是 A.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核质中 B.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胞浆中 C. 细菌的一种特殊结构 D. 细菌的基本结构,存在于核质中 E. 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答案:B 10.蕈样霉菌病是指 A. 真菌感染 B. 淋巴结恶性淋巴瘤 C. 皮肤增生性结核 D. 皮肤瘤型麻风 E. 皮肤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答案:E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急诊科三基考核试题B卷(100选择题)

三基考核试题——急诊科 姓名科室成绩 一A1型题 1.急性心梗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抢救,第一步应行:( )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气管插管 C. 心外按压 D.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E. 同步直流电除颤 2.心电图ST段抬高+胸痛,以下哪种考虑最佳:( ) A. 急性心肌梗死 B. 急性心包炎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陈旧心肌梗死并心绞痛 E. 以上都可能 3.高血压危象治疗,下列哪种药物首选:( ) A. 硝普钠静脉点滴 B. 复方降压片口服 C. 开搏通口服 D. 双氢克尿噻注射 E. 心得安口服 4.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处理,下列哪组不正确:( ) A. 频发室性早搏---利多卡因 B. 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C. 阵发室速---洋地黄 D. 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 E.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 5.男,49岁。因胸痛1小时来急诊。急性病容,大汗,在量血压时突然全身抽搐,意识丧失,查体: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以下哪组处理正确:( ) A. 先查心电图,明确有无心脏停搏或室颤。 B. 先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 C. 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做再灌注治疗。 D. 立即请神经及心脏专科会诊 E. 立即将患者平放在硬板床或地面上并开始胸外按压,同时尽快准备除颤及心电监护并准备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6.下面哪一项一般不适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 A.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B.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 C.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功能D.抗凝,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E.应用洋地黄,加强心肌收缩力 7.一氧化碳中毒时首要治疗方法:( ) A.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 B. ATP注射 C. 冬眠疗法 D. 血液透析 E. 氧气疗法 8.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不明时一般主张:( ) A. 立即剖腹探察 B. 尽可能保守治疗 C. 立即X线钡餐检查 D. 急诊胃镜检查 E. 急诊B超检查 9.休克病人补液,输液速度和数量最可靠的依据是:( ) A. 根据丧失的液体量 B. 尿量与中心静脉压测定 C. 尿量 D. 血压与脉搏 E. 颈静脉充盈情况 10.男性,20岁。肌注青霉素后突然晕倒,血压测不到,最主要的抢救是:( ) A. 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 B. 静点地塞米松 C. 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D. 间羟胺静脉注射 E. 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事件是() A.炎黄联盟 B. 大禹治水 C. 夏朝的建立 D. 商朝的建立 2. 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语言 3.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4.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B.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派班超经营西域 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7.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其中哪一个作为都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最长?() A. 西安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8.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9.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是 A. 道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1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知识分子思想活跃 B.各学派重视学术交流 C.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D.各国诸侯重视知识分子 12.按照时间长短排列下述历史时期() ①春秋②战国③西汉④东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夏启以禅让制代替王位世袭制 B.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C.曹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D.汉武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14.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漠北之战 C.赤壁之战 D.河套战役 15.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时间是() A.494年 B.485年 C.386年 D.439年 16、北魏的建立者属于( ) A、匈奴族 B、汉族 C、鲜卑族 D、氐族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者是( ) A、主父偃 B、萧何 C、董仲舒 D、张良 18、秦始皇确立的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9.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0.北魏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A.平城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2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2.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①氐族②羌族③鲜卑族④匈奴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4、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黄帝。请你判断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建立行省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2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26、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孙武 C、韩非 D、董仲舒 27、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28、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大规模的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唐玄宗 29、科举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两汉 C隋唐时期 D明朝 30.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31、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政府分管监察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3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13年)应是多少年: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材料正确反映了 [ ]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 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 【答案】B 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答案】C 4.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 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 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 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 【答案】B 5.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 A.突厥族 B.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答案】D 6.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7.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答案】A 8.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答案】A 9.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10.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答案】A 1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清朝前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 A.苏州、杭州 B.杭州、扬州 C.苏州、广州 D.南京、广州 【答案】A 12.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 A.推广植棉 B.奖励垦荒 C.实行“更名田” D.实行“摊丁入亩”

药学三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药学三基试题 临床药学(西医)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正确是( D)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强 C药物排泄加快 D暂时失去药理活 性 E药物转运加快 2普鲁卡因青霉素之所以能长效,是因为(C ) A改变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B抑制排泄 C减慢了吸收 D延缓分解 E加进了增效剂 3.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D ) A庆大霉素 B两性霉素B C氨苄西林 D四环素 E氯霉素 4.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仅用于尿路感染,其作用弱 B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 C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氟原 子 D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G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E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5.应用乙醚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其目的是(D ) A协助松弛骨骼肌 B防止休克 C解除胃肠但道痉挛 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E镇静作用 6.具有“分离麻醉”作用的新型全麻药是(C ) A甲痒氟烷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γ-羟基丁酸 E普鲁卡因 7.下列哪种药物较适用于癫癎持续状态(E) A巴比妥 B阿米妥 C苯妥英钠 D三聚乙醛 E安定(地西泮) 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 安定是具有很强的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是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的首选药. 8.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长期应用抗癫癎苯妥英钠,易发生的副作用是(B )A嗜睡 B齿龈增生 C心动过速 D过敏 E记忆力减退

9.肾上腺素是受体激动剂(A ) Aα/β Bα1 Cβ Dβ2 E.H 10.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有决定意义的是 (D ) A扩张冠状动脉 B降压 C消除恐惧感 D降低心肌耗氧量E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 11.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是 (C ) A利血平 B甲基多巴 C胍乙啶 D氢氯噻嗪 E可乐定 12.钙拮抗药的基本作用为 (D ) A阻断钙的吸收,增加排泄 B是钙与蛋白结合而降低其作用C阻止钙离子自细胞内外流 D阻止钙离子从体液向细胞内转移 E加强钙的吸收 13.阿糖胞苷的作用原理是 ( D) A分解癌细胞所需要的门冬酰胺 B拮抗叶酸 C直接抑制DNA D抑制DNA 多聚酶 E作用于RNA 14.乳浊液(a).胶体溶液(b),真溶液(c),混悬液(d)这4种分 系统按其分散度的大小,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B ) A.a〉b〉c〉d B.c〉b〉a〉d C.d〉a〉b〉c D.c〉b〉d〉a E.b〉d〉a〉c 15.不耐高温药品应选用何种最佳灭菌方法 (E ) A热压灭菌方法 B干热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军法 D紫外线灭菌法 E低温间歇灭菌法 16.普鲁卡因水溶液的不稳定性是因为下列哪种结构易被氧化 (A ) A酯键 B苯胺基 C二乙胺 DN-乙胺 E苯基 17.下述4种物质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 ) 苯环-SO3H(I pKa=0.7) 苯环-SO2NH2(II pKa=10.11) 苯环-COOH(III pKa=4.2) 苯环-C=O-C=O-NH(Ⅳ pKa=8.3) A.I>II>Ⅲ>Ⅳ B.П>Ⅳ>Ⅲ>Ι C.Ι>Ⅲ>Ⅳ>П DΙ>П>Ⅳ>Ⅲ E.П>Ⅲ>Ι>Ⅳ 18.苷类对机体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C) A糖 B配糖体 C苷元 D糖杂体 E苷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_12165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古代经济和政治 一、选择题(每题3分,46小题,共138分) 1、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c )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b)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d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6、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 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c )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8、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c ) A、长安 B、宣州 C、扬州 D、益州 9、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d )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10、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c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题

1、如果你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原始社会,在长江流域你能吃到下列哪种食物?() A.大米 B.小米 C.玉米 D.花生 2、“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符合这一特征的制度是() A.等级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封建制的确立D水利工程的修建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5、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华陀B.张仲景C.扁鹊D.鲁班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7、秦统一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A.行书B.小篆C.隶书D.楷书 8、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9、、“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诗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A.鲜卑B.匈奴C.吐蕃D.犬戎 10、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 A.战国时期B.秦末汉初C.西汉前期D.东汉时期 11、如果你想查阅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可以翻阅下面哪部著作?() A.《论语》 B.《道德经》C.《孙子兵法》D.《史记》 12、代表秦汉雕塑艺术水平,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是指() A、秦长城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故宫 D、洛阳白马寺 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 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1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吴道子的绘画 16、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习俗源自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或事件。下列组合符合史实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 B、三顾茅庐——刘邦 C、端午节吃粽子——诸葛亮 D、四面楚歌——楚汉之争 17、“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赞颂()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8、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

“三基三严”(基本技能)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1分,共30分) 1、铺麻醉床将橡胶单铺于床中部时,上端应距离床头() A、30-40cm B、33-40cm C、40-45cm D、45-50cm E、50-60cm 2、为右上臂受伤的病人穿脱衣服时正确的是() A、先脱左侧,再穿左侧 B、先脱左侧,先穿右侧C先脱左侧,再穿左侧D先脱右侧,先穿右侧E、先脱患侧,再穿患侧 3、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A、2%-3%硼酸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1%-4%碳酸氢钠溶液 E、复方硼砂溶液 4、某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医嘱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30分钟滴完,每分钟应滴() A、60滴 B、80滴 C、100滴 D、125滴 E、140滴 5、某病人于输血过程中出现畏寒、寒战,体温40度,伴头疼、恶心、呕吐,首先考虑() A、发热反应 B、超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急性肺水肿 E、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6、乙醇拭浴时足下热水袋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感冒 B、促进舒适并减少头部充血 C、保暖 D、防止体温过低 E、防止腹泻 7、关于灌肠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为病人解除便秘时,液体应保留5-10分钟 B、为病人降温时,液体的温度为4度 C、保留灌肠宜保留1小时以上 D、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压力宜为40-60cmH2O E、肝性脑病病人不能用肥皂水灌肠 8、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正确() A、铁剂、阿司匹林宜饭前服 B、止咳糖浆服后宜多饮水 C、磺胺类药宜服后应多饮水 D、强心苷类药物服药前要先测血压 E、镇静安定药宜清晨空腹服用 9、下列注射进针的角度错误的是() A、皮内注射针头与皮肤呈5°角 B、皮下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 C、肌肉注射针头与皮肤呈50°-60°角 D、静脉注射针头与皮肤呈20°-25°角 E、动脉注射针头与动脉走向呈40°角 10、下列皮试液的剂量哪项不正确() A、青霉素皮试剂量20-50U/0.1ml B、链霉素皮试剂量25U/0.1ml C、TAT皮试剂量15U/0.1ml D、细胞色素C皮试剂量0.075mg/0.1ml E、普鲁卡因皮试剂量0.25mg/0.1ml 11、下列哪项不是大量快速输血的反应() A、心脏负荷过重 B、出血倾向 C、高血钙 D、枸橼酸中毒 E、酸碱平衡失调 12、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前3天内禁食() A、牛奶 B、豆腐 C、淀粉类食物 D、猪肝 E、高热量饮食 13、心肺复苏A、B、C中的A是指() A、胸外心脏按压 B、开放气道 C、人工呼吸 D、止血 E、转运病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