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焦作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7标

(合同编号:NSBD-JZPT/SG-07)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南水北调焦作供水配套工程施工7标项目部

2013年3月4日

批准:王磊

审核:甘继胜孙启编制:潘小瑞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1)

3水土保持工作原则 (1)

4水土保持目标 (1)

5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2)

5.1 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 - 2 -5.2 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 2 -6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2)

6.1 防水与排水.................................................................................................................... - 2 -6.2 冲刷与淤积.................................................................................................................... - 2 -6.3 废料废方处理................................................................................................................ - 3 -6.4 弃土区水土保持措施.................................................................................................... - 3 -7水土保持措施 .. (3)

7.1 主体工程施工区............................................................................................................ - 3 -7.2 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 3 -7.3 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 3 -7.4 施工道路水土保持措施................................................................................................ - 3 -8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4)

1 工程概况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焦作供水配套工程施工7标为28号苏蔺、修武输水线路。苏蔺输水线路桩号S0+000~S0+550,管线长0.55km,管道采用PCCP管材,管径为DN2000。修武输水线路桩号S0+000~S2+230,管线长2230m,管道采用DN1000的球墨铸铁管材。本标段主要建筑物17座,包括现地管理站2处、各类阀井15座。其中28号分水口门~苏蔺供水管线土方开挖(管道)25435m3,28号分水口门~修武供水管线土方开挖(管道)98152m3、进水池土方开挖1048m3。

本标段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防止弃土区的水土流失,根据土方平衡和总体施工安排,在发包人指定的弃土区征地线范围内合理安排,结合永久工程设计,限制堆高。采取妥善的水土保持措施,严格管理,防范和避免因在施工中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天然河道形态,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2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⑵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焦作供水配套工程施工7标段招标文件;

⑶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焦作供水配套工程施工7标段投标文件;

⑷当地政府关于水土保持的规定。

3 水土保持工作原则

⑴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⑵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⑶结合本标段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预防为主、因害设防、防治结合。以耕植土、地貌恢复、弃土区为主,采取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

⑷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地貌损坏及废弃物。

⑸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借鉴其他类似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有效控制和防治工程建设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和原有自然水土流失。

4 水土保持目标

⑴杜绝耕植土与深层土混扰现象,耕植土回复率达到90%以上;

⑵水土流失事件为零;

⑶河道阻塞事件为零;

⑷弃土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

⑸项目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5 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5.1 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磊

副组长:甘继胜孙启

成员:胡平生田方园潘小瑞冯朝阳金培硕彭峰磊

5.2 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⑴负责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及总体工作部署。

⑵负责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⑶负责与地方水力部门联系及密切协作,相互配合。

⑸负责组织《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水保意识的教育与管理,增强施工水保意识,全方位的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的全面落实。

⑸自觉接受当地水力部门、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6 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6.1 防水与排水

⑴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沟渠,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连接,而且确保不淤积、不冲刷、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排灌和沿线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

⑵在土方工程施工之前,先做好排水设施施工,防止土方工程遭受冲刷破坏。

⑶雨季土方开挖及填筑,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筑成适当的横坡,使积水自然顺排。

6.2 冲刷与淤积

土方工程施工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对原有水渠、水道、灌溉渠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边坡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

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

6.3 废料废方处理

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方工程的废方,必须按图纸规定或监理人的指示弃土区弃渣,不得乱弃乱倒,并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结合改地造田或填坑塘。

6.4 弃土区水土保持措施

⑴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弃土方堆料区或临时堆料区进行统筹安排,堆放点远离水渠,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荒滩。

⑵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时对弃土堆方进行压实,并在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

⑶弃土堆方整平后,除按设计规定进行复耕的面积外,其余的还将尽可能用作宜耕地或宜林地。

⑷对于暂时不能绿化的堆方体,对其表面用花雨布加以覆盖,防止大风吹起表面干土,形成扬沙和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7 水土保持措施

7.1 主体工程施工区

工程临时弃土就近堆放管线一侧,为保护弃土不受雨水冲刷,在弃土外围坡脚用草袋装土码放堆置,草袋土采用水平横向层叠堆放,设计堆置高度1.0m,单个草袋长度为0.9m,宽度为0.5m,高度为0.25m。

7.2 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料场开采前,将表层腐殖土剥离,剥离深度0.5m,并且集中堆放,堆放高度3m,并进行机械或人工压实。为防止临时堆置的表土产生水土流失,在1:2以内,并采用草袋装土土坎进行临时拦挡。

土料场开采过程中,根据地形在料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和临时挡水土埂,并与附近自然沟渠连通,防止外来洪水入侵土料场,影响料场的正常开采。

7.3 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在生产生活区有排水要求的地方,修建排水沟、沉砂池。对施工生产生活区采取植物措施进行绿化美化。工程结束后恢复为原地貌,雨水及已处理过的废水、污水先排入场内施工道路排水沟,最后排入当地排水系统。

7.4 施工道路水土保持措施

在施工道路两侧修建临时性排水沟疏导路面汇水。

8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⑴加强组织和领导,自始至终加强对施工人员水保意识的教育与管理,各部门、各级人员齐抓共管,做到“安排主体工程,不忘安排水土保持任务;实施具体施工,不忘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⑵高度负责,精心组织,自始至终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与主体工程同等重要的建设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议常抓,齐抓共管。经常对水土保持工程进度、质量实施检查验收,发现质量问题坚决限期改正,严把检查验收关。

⑶加强施工队伍技术交底与培训,以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⑷注重实施,讲求实效,在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中,着眼和注重实施。

⑸加强方案实施监督检查,杜绝为了方便施工或降低造价成本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忽视水土保持质量的现象,

⑹加强与当地村民沟通,征求意见,互相约束,真正使水土保持工作深入民心,达到安全永续利用,造福民众,荫及子孙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