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第二框教案

第二课第二框教案

第二课第二框教案
第二课第二框教案

初一思想品德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 let's learnA第一课时教案

Unit Two What time is it?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18个单词。 2.学会句子What time is it?并能正确运用单词回答。 3.学会句子It's time to...和It's time for... 课时安排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6个单词。 2.能够学会句子It's time for?并根据所学单词进行回答。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Part ALet's learn 部分。想要学习高效,目标必不可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四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单词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1,出示PPT。(注意读书姿

势,坐姿端正) 自学指导 要求: 教师范读单词后,自由朗读2分钟,比谁能正确读准单词。 师:第一次教师范读。 生:学生认真听,默读。 师:第二次教师范读。 生:学生认真听,小声读。 师:第三次教师范读。 生:学生认真听,朗读。 师:有信心读下来的请举手。 生:举手,回答。 师:好,我们请小老师领读。 生:领读 生:跟读 2分钟后比谁能最准确流利读出句子。 师:时间到,停,分组抽测 生:小组抽查 优秀小组已加分,接下来进行第二次比赛 个性化设计:通过大小声游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加入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单词意思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出示PPT 自学指导 要求: 默看第15页,结合单词表,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翻译单词意思。 师:开始。 生:(翻译单词) 师:好,时间到。现在开始检测。 课件出示单词PPT 师:指生回答。 生:回答。 师:翻译的很好。 刚才同学们翻译的都很不错,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场比赛。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翻译课文句子 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出示PPT。 要求: 结合所学单词,标出课文汉意,谁能正确的翻译句子并朗读。(4分钟) 师:开始 生:(翻译句子)

第1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导航]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 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 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 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范缜与名流们的争论涉及哲学上的什么问题?研 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学习本框,你将豁然开朗!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重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 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生活中必须面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

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示:(1)×(2)×(3)× 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背景材料】 材料一观察漫画

必修三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教案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 ? ? ? ? ?

【板书设计】: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怎样提高文化竞争力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D)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3、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等国家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流入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C) 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4、“综合国力的增强靠经济,经济实力的增强靠科技。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这句话主要揭示了(D)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科技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5、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改编动画片在我国掀起热播狂潮,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B) A、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第四课《学会合作》第二框 教案

第四课学会合作第二框学会与人合作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与活动,使学生认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锻炼合作能力与技巧,形成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与活动,使学生形成宽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胸怀,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养成关心集体、重视集体、为集体作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与技巧,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后记:整合知识,引领参与。以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场域整合学习主题,让教材(课堂)成为学生真正感悟社会、体验人生的开放对话平台。建构知识,认知社会。坚持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强化国家/公民意识,让教材(课堂)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性、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 教学过程: 请大家欣赏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 深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彼此关怀的重要性,形成对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向往 教师总结: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从书本、文具、服装、粮食到航天技术,从一场足球比赛到一部电影等等,可以说无一能离开人与人的密切合作。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学会与人合作,你所有的努力都将会事半功倍。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善于利用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学会与人合作 出示课题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出“神六”发射的场景,投放出三个画面:主发射场、着落场、远望三号测量船。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各自承担着什么任务? 学生:发射场是负责把飞船送上太空的,着落场负责回收的,远望三号是负责测量的。 教师总结: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七大系统近百个分系统,由于他们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从而保证了这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效运转,推动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学会与人合作就必须做到:1、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板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对。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活动一:有权利也有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剖析,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会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领学生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思考。 1.阅读教材第51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围绕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展开讨论,另一组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探究。 4.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5.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1.阅读教材第52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请两位同学进行现场模拟,一位同学扮演“权利”,另一位同学扮演“义务”,通过二者之间的

冲突与协调,感受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活动三:如何挑“担子”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漫画呈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将两种情形加以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1.阅读教材第5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图示表明,如果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否则,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3.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就某一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展开交流,避免泛泛而谈。 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 设计意图: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的认知冲突,采用网上跟帖的形式,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1.阅读教材第53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对三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指导学生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展开课堂小辩论。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五:抢劫财物做不得 1.阅读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课教案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 第3课《你叫什么名字》教案 教学任务一、语音知识 1.学习3个声母、10个韵母。 2.主要练习声韵拼合,进一步练习四声。 3.难点:j, q, x 。 二、语言技能 1.读:能够熟读生词,达到发音和声调基本准确,并认识汉字。 2.说:学会询问姓名。 3.写:学习汉字基本笔画(3)和基本笔顺(3),并学会书写有关汉字。 时间安排一、本课共需三次课,6课时 二、课时分配 第一次课:学习声母、韵母,j, q, x的发音方法;辨别j, q, x和z, c, s以及j, q,x和 zh, ch, sh;练习声韵拼合;重点音节和词语的 听读练习。 第二次课:语音练习;学习课文一、二、三; 第三次课:做综合练习; 学习汉字知识及书写汉字。 教学实施 第一次课 (90分钟) 一、复习(20分钟) 1.听读下面的音节 wǒzhōng sān cuī cí chīshàng sān zhī shū chá rè cǎo zài zǎo 2. 朗读下面的词语 Zhōngguó chángchéng chī fàn kànshūzhīdào zhège Rìběn shàng kè sān ge rén réndà lǎoshī shēngcí Hànzì Hànyǔ 3.听写音节 hěn kàn shí máng chīwǔkāi zhōng chǎo róng zài péng cù gē lín yǔsāng bīng tán shuō zì 二、学习语音知识(30分钟) 1. 韵母Finals(3) 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模仿,每个学生读,老师纠正发音 ia ie iao iou(iu) ian iang io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一、通过图片/视频引出权力需要监督 提问:看视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贪污腐败问题? 引导:首先,是人的思想上出现了问题,他手中握着权力,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却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的是个人的私利,个人的享乐,这是他自身的原因,导致了贪污腐败的问题; 其次,为什么贪了两亿多才被发现,为什么没有能够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被发现——没有人举报、监督 接着引导:看看我们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权力的监督——所以出现这样的贪污腐败问题,它的外部原因就是缺乏监督。 师: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的是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为什么要进行监督?怎样进行监督? 二、问题探究 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 (一)根本原因:国家性质+政府宗旨、原则 引导: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政府的性质)。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二)必要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引导:就权力这个东西的本质来说的,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可以造福于人民,如果滥用就会危害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对掌握权力的主体进行制约和监督,不能任其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说到网络、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就是说手机啊、网络啊,如果能够好好运用,就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交流方式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得不好,它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反问学生)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暴力等等,更严重的是它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以及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带去不好的影响。 既然手机、网络运用不当会带来那么坏的影响,老师想到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它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课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11月12日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的史实。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增强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分析能力。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

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过程与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性质是什么,后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议论解疑综合归纳:西方大国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要认识到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二战爆发原因,全面爆发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大战初期欧洲国家败亡的原因 突破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出四则文字材料,通过这些材料,问题深入浅出,既帮助学生解决了疑惑,又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第一课第二框 让别人悦纳我们 教学设计

第一课第二框让别人悦纳我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善于与他人友好交往、相处;增强主体意识和交往规则意识。 运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自觉遵从并践行交往礼仪规范,让别人悦纳我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难点: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16;《教师教学用书》P7~20有关内容;《学习指导》P2~15有关内容;PPT课件,人教网本课程的有关资料、图片。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图片等资料;课前印发材料“交谈礼仪七字口诀”、“接打电话的注意事项”、“做客进餐举止”。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交往礼仪有关的资料;阅读探究活动材料,做好表演、讨论准备;将探究活动“小王与小葛成了朋友”改编成小品剧本并选4位学生排练,作好课上表演的准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2.教师活动 1.问:个人礼仪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接着用PPT出示辨析题:掌握了个人礼仪的要求就能塑造出良好的自我形象。 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点评、纠偏(用PPT出示判断:此观点不全面),明确塑造良好形象还须学习交往礼仪等方面内容。设问导入:什么是交往礼仪?交往礼仪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板书:遵从交往礼仪、让别人悦纳我们。 3.学生活动 观看PPT认真思考辨析,如学生有分歧意见可将学生分成两组辩论。 (二)研习新课(70分钟) 第一目:交往礼仪是我的一张通行证。(20分钟) 1.教学内容 (1)对朋友要以礼相待。 (2)交往礼仪的内涵及其作用。 (3)遵守交往礼仪的要求和意义。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小王与小葛成了朋友。 组织学生表演小品,根据情景逐一设问讨论、归纳、板书。 用PPT出示问题:①小王交了新朋友,小刘疏远了小田,这是为什么?②遵守交往礼仪,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③同学之间是否应该讲究交往礼仪?如何讲究? 对学生的表演及讨论赏析性点评、归纳,导出交往礼仪的内涵,强调我们待人要尊重、友好,明确遵守交往礼仪是让别人悦纳我们的通行证(PPT出示:交往礼仪是我的一张通行证),从而使我们朋友遍天下。 板书:交往礼仪、行为规范、待人处世;精神外现、和谐需要、成功条件;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网络礼仪、做客待客礼仪。 (2)知识运用:用PPT出示图片和《学习指导》第7页第2题要点(感想),适当点评学生回答,强调珍惜人格就要讲究交往礼仪以展示良好形象,从而赢得尊重。 引入名言“敬人者,人恒敬之”,观察学生反应,在学生抢答基础上简要介绍。接着用PPT 出示问题要点(要求)观察学生反映,进行抢答,然后出示PPT。 3.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的四位学生上台表演小品“小王与小葛成了朋友”。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王、小葛和小田,一位学生旁白。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感受直观形象,并思考、讨论。 第一、二、三组学生分别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回答,不回答问题时倾听并做笔记。 (2)知识运用:认真阅读《学习指导》第7页第2题“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思考、讨论,然后由第四组学生代表谈感想。 看PPT,分别抢答理解名言和说要求,理解遵守交往礼仪的意义。 倾听、思考,并做好笔记。 第二目:善于与他人交谈。(22分钟) 1.教学内容 (1)遵守交谈礼仪的作用。 (2)交谈礼仪的内容与要求。 2.教师活动

江苏开放大学英语(A)第二次形考作业教案资料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Quiz 3 答题纸 请用黑色字体将相应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中 不将答案填入答题纸中视为无效作业 1.B 2. C 3. A 4. B 5. D 6.B 7. B 8. B 9. B 10. A 11.C 12. D 13. A 14. B 15. A 16.D 17. A 18. D 19. D 20. A 21.E 22. A 23. D 24. C 25. B Practice Makes Perfect The saying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means that after you have plenty of practice in what you are doing, you will be perfect in it. He who practices a lot will master the skill more quickly than he who seldom or hardly practices. For example, when we learn English, we have to learn grammar, words, expressions and so 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may be how to put what we have learned into practice. If you only learn the grammar rules by heart and don't do enough exercises, it is certain that you can't understand them perfectly. But if you practice a lot, maybe you will understand them more deeply and you can find some good methods of applying them. Memorizing English words whenever time permits, we can easily memorize them and can even find a way to memorize them more quickly. There is another example. A famous singer can sing very welt. Of course, his talent is very important, but practice is necessary. It is necessary to practice to make the singer sing better and better. It is evident that practice is important for everybody.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study and work, you should remember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第四课第二框我诚信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二框我诚信,我公道教案设计 一、教案目标 认知: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内涵,掌握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观念:懂得遵守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重要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品质,树立“讲诚信、重公道”的作风。 运用:辨析社会生活中关于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不同思潮,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二、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内容、要求以及如何践行。 难点:辨析社会生活中关于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不同思潮,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三、教案方法 案例探究法、调查研究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四、教案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44~48;《教师教案用书》P44~62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16~33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案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进行有关案例资料的搜集;印发材料:诚实守信的回报、信任搭档、诚实守信产生“零缺陷”;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布置他们在课前从网络、报纸等渠道搜集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资料(第一小组重点搜集“问题奶粉”案发前三鹿集团及主要负责人情况;第二小组重点搜集“问题奶粉”案发的过程及其后在业界引起的连锁反应;第三小组重点搜集案发后三鹿集团及主要负责人承担的后果、整个乳品行业遭受的损失及今后的命运;第四小组重点搜集网民和公众对此事件的反应),并要求他们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组内交流、整理、制作成PPT,准备上台展示和讲解;安排一位学生准备讲故事“诚实守信的回报”。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身边诚实守信和公道的有关案例;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小组搜集“三鹿”奶粉事件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制作成PPT准备上台展示和讲解;一位学生做讲故事的准备。 六、板书设计

2016秋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谋经济转型,这不是国家拍脑袋决策,①而是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抉择,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 【设问】试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 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十三五”规划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一、选择题 1.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 ) 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 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仁与义、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取舍标准,无法辨别清楚。此观点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其他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问题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选项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选项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选项错误。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2框携手促发展教案教学反思

携手促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感受中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的理念,感受中国的发展会 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和美好,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素材,明确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如何携手促发展的基本内容, 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外交政策的评价。 知识目标 明白中国在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应积极谋求发展,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理解中国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并且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享发 展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在全球竟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共享发展机遇。 突破方法: 通过活动一“能言善辩”,先让学生辨析“从倒闭、转型到再崛起,是中国企业升级的 必经之路”这一观点,而后通过 iPhone产品的利润分配格局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必 须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活动二“集思广益”让学生思考在成都举办的全球创新创业交易能吸引众多国家与会的理由,明白促进发展,我国要积极寻求新 的经济增长点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为何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 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突破方法: 通过活动四“探究分享”,让学生探讨中国为什么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 的贡献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哪些积极影响。通过这些探讨,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交流讨论中理解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共同开辟人类更安宁美好的未来。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辩论法、情境体验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4课教案

*********************************************************** 第4课《你学习法语吗?》教案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1)语:英语汉语法语日语 (2)国:中国美国韩国英国法国 (3)不 练习“不”的变调(参见28页——语音知识3) 不bù说不说bùshuō 学习不学习bù xuéxí 好不好bùhǎo 是不是bú shì 上课不上课bú shàngkè qù不qùbú qù 2.读课文二:领读,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 3.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林娜是哪国人? 她学习什么? 朱云是哪国人? 朱云学习什么? 朱云学习法语吗? 4.语法:疑问句“……吗?” Q:你是中国人吗? A:——是。/ 我是中国人。 ——不是。/ 我不是中国人。 问答练习: 1.你是留学生吗? 2.你是老师吗?他是老师吗? 3.你学习英语吗?你学习法语吗? 4.他学习汉语,你也学习汉语吗? 5.他说英语,你也说英语吗? 6.他是美国留学生,你也是美国留学生吗? 四、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1.认读课文一和课文二汉字,读熟生词和课文。 2.准备课文三和练习。 第二次课(90分钟) 一、复习(15分钟) 1.认读生词并写出拼音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要求。 2.会辨别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3.复述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二、评价任务 1.知道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P51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在实验中学和红星家具厂的买卖合同中,双方各自享受着什么权利?又承担着什么义务? 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 (二)自主预习 1.填空: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_________、相互_________。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_________权利的实现。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________,任何公民既不能只_______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3)我们不仅要增强_________,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_________,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法定义务是由我国_________和法律规定的,具有_________。 5)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_________,或者没有实施法律_________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6)公民违法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_________;违法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 _________;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_________。 2.权利和义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52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P53 4.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P54 5.怎样履行法定义务?P55 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会承担什么后果?P55 7.违法法定义务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P57 (三)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权利义务一致 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 1)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提示:需要家长的辛勤付出和老师的辛苦教育。 2)列出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自己和父母感受到精神上的快乐和慰藉,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探究二:男生:“权利和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上述两种观点。 提示: 男同学的观点正确。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女同学的观点错误。因为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把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是对二者关系的绝对化,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更不存在享受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微拓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熟记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4.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预习 1. ,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2.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合作探究 1.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四、随堂演练 1.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2.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3.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实用翻译课第二次作业教案资料

1. It is not a scientific attitude to obtain the conclusion hastily without careful observation. (换序译法) 不经过仔细观察就匆匆忙忙得出结论,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2. His popularity is attested by the fact that more than a score of his books remain in print, and translations are still read around the world.(换序译法) 他的作品中有二十几部仍在发行,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阅读他的作品的译文,这证明了他至今仍享有盛名。 3.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urst upon a frightened world.(分译) 古巴的导弹危机突然爆发,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4. 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 (分译) 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 5.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 .(分译) 因为他没有遵守安全规则,机器出了故障。 6. Their power increased with their number. (分译) 他们的力量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强。 7. A well-dressed man, who looked and talked like an American, got into the car. (合译) 一个穿着讲究的人上了车,他的外表和谈吐都像个美国人。 8. The remedies you proposed are neat and easy but impossible. (分译) 你提的补救措施倒是干净利落,轻而易举, 但是行不通。 9. Gathering facts, confirming them, suggesting theories, testing them, and organizing findings–this is all work of science. (换序译法) 收集事实并加以论证,提出理论并加以检验,以及整理研究成果--这全都是科学工作的内容。 10.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May. I was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effort of your company,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换序译法) 原打算五月份访华,后不得不推迟,深感失望。由于贵公司的努力,访问这么快得以重新安排,非常高兴。 11. The examination left no doubt that the patient had died of cancer. (换序译法) 调查结果清清楚楚地说明病人死于癌症。 12 The idea that he should become an assistant to his boss has never deserted him.(正反译法) 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老板的助手。 13 Do you know why she is always trying to aviod you? (正反译法) 你知道她为什么老是不想见到你? 14 He likes to point out other people's shortcomings, but he means well.(增词译法) 他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但用意是好的。 15 After the football match, he's got an important meeting.(增词译法) 足球比赛之后,他有一个重要的会议。 16 He is a good friend that speaks well of us behind our backs. (省词译法) 背后说好话,才是真朋友。 17 In September 1939, the Second World War broke out.(省词译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9月。 18 I have no head for music. (抽象转化为具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