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一引言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无疑是一项重大课题。对政治哲学的关注和研究,仿佛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动向之一,以至于一位思想者做出了这样的断言:我估计政治哲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成为中国的重要显学[1]。了解和把握西方政治哲学是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可以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作出变革和超越,而这种变革和超越即包含着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有益成分的吸取和发扬。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异常繁荣,一些有影响力的派别纷纷出场并且脱颖而出,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一个庞大的问题域的存在表明了人们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表明了人们对政治事物的研究不断深化。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提供的丰富的政治哲学理论遗产,我们究竟应当从中选择什么样的视角、理念和制度诉求,来作为我们讨论政治哲学问题的基本框架,仍然是一个难以择定的理论难题甚至是禁区。诚然我国政治哲学界在引进西方国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引介大致还处于一种以拒斥性批判的态度引介和以醉心其中为前提引介的二元对峙状态,如何在将西方的当代政治哲学成就引介的基础上,走出单纯理论消费、学术贫困的局面,告别敌视性的政治心态、自恋化的学术习性,还需要一种理论的大智慧。有鉴于此,本文有意识地注意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高度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提供方向。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向透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错综复杂的发展图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袤而深邃的地带,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研究路向,它表明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1概念之争:规范性抑或评价性政治哲学是规范性的抑或是评价性的,这一问题涉及对政治哲学的根本理解。政治哲学是政治科学这一更大领域的一个子领域,其他的子领域,例如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中的政治行为。这些子领域通过运用政治哲学的眼光来判断政府的行为是好是坏,抑或介乎两者之间,并

研究我们怎样能改善坏政府,或它们不好的方面,保持好政府,由此引起了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和评价性之争。一般说来,规范性告诉我们是什么,而评价性告诉我们应当是什么。在规范性层面上,政治哲学家讨论较为具体的事情:例如政治过程(应当由谁、怎样来挑选政治领导人?正当的决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作出?)、地理关切(一个政治实体的最佳规模和人口)、领土各部分间的关系(单一制、联邦制),以及具体的个人权利等。一些政治哲学家们给出相当有限的一套具体制度建议,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而其他人则给出许多可选方案,就像亚里士多德详细叙述了多种多样的政府形式一样。但在评价性层面上,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们讨论关于人性的抽象观念,讨论政府目的,讨论社会、宗教和家庭的角色,也讨论诸如权力、正义和自由等价值。这些观念对社会的整体界定来说是重要的,并且影响到政治哲学家所给出的制度建议。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和评价性之争使得政治哲学的命运在当代西方世界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西方政治学界发起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政治行为主义的实质,是试图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实证方法研究现实政治问题,使政治研究科学化、定量化。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注重经验性的证实,反对评价性的推演;主张研究事实,反对谈论价值;倡导研究者的中立性,反对价值偏向。然而,政治领域毕竟不是科学领域,人类的政治活动始终受价值观的牵引,对一个正义的好社会的愿景始终存活在人们心中。所以,即使在行为主义风行的时期,西方政治学中影响最大的名著也多半是政治哲学方面的著作,如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奥克肖特的《政治中的理性主义》、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达尔的《民主理论前言》、阿伦特的《人类状态》、哈耶克的《自由宪章》、柏林的《自由四论》等等。退一步说,纵使有一种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这种研究肯定对社会的意义也不会太大。基于这种认识,70年代后,政治哲学的评价性功能又得以复兴。2致思理路:哲学解释导向抑或政治实践导向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关注和研究政治哲学的时候期待的是什么呢?也许像被饥饿所折磨的人心急火燎地寻找食物那样,寻找改良现实政治的具体方案,并试图在政治哲学家或者至圣先师的字里行间里发现答案;也许对现实政治有着太多的批判意识和不满情绪,而政治哲学家和至圣先师对政治高屋建瓴的审视和评判,为自己的情绪提供了发泄的出口和渠道;也许是一个从事政治的人或者一个以政治为职业的人,希望政治哲学家能够告诉你一些明智的政治技艺;也许是一个试图从事政治的人,甚至把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作为自己的理想,期待着政治哲学的研究和

至圣先师的言教,能够使你成为人杰。在这些政治哲学的致思理路中,政治哲学最根本的必须以形而上学或第一哲学为基础,否则,一切政治哲学就只不过是一套应景的权宜之计,因此政治哲学具有一种强烈的解释导向。但是,政治哲学并不完全是一项抽象的活动,各种观念确实起作用,它们是质疑、探查、挑战、甚至于为权威辩护的武器。在历史上,诸如苏格拉底、马丁·路德和约翰·洛克等政治哲学家由于他们坚持的观念而受到政治权威的迫害,甚至被处死。他们的观念是一种威胁,因为各种政治哲学代表着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代表着对人民、政府、宗教、家庭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关系进行描述的不同方式。因此,政治哲学是有活生生命运的,是一幅由希望、失败、各种政治观念之间的斗争以及它们的政治后果组成的鲜活织锦画。著名政治哲学家阿伦特认为,政治哲学家是从四个方面对政治生活作出贡献的:第一,他为与他同社会的公民提供一种自我认识的能力。他既为人们提供了内在的政治需求洞见,又为他们提供了一套一般原则,以确定人类行为、体制和生活方式的价值。虽然他不能告诉人们在具体情境中应当怎样行动,但他毕竟告诉人们在处理向他们开放着的选择时,应当怎样作出理智的决断,去面对这些选择可能出现的后果。第二,这种政治哲学家是社会批评者,他们像黄蜂一样地刺激公民进行批判性的自我检视。他们揭露那些虚假的幻象和许诺,那些诱人的然而危险的教条,以保证其社会共同体的清醒意识。第三,这种政治哲学家是人类生存的正义原则的保卫者。与那些专注于物质利益的大多数同时代公民不同,他们应当看重人类的能力和潜能。他们要强调人类生存的诸种可能性,让同时代人知道自己的潜能,唤醒人类对当下罪恶的意识和对未来荣耀所应具有的信心。第四,政治哲学家保卫着公共领域,保护着这个领域中的正义。人类的政治生活同一般的人类活动一样,是一个充满各种不同意见的领域。不存在政治共同体中的所有人都可能承认的那种真理,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看社会问题,因而得出不同的意见、看法。假如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社会,那么就应当使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处于一个有意识的对话中,而政治哲学家的根本作用,就应表现在创立和维护这种对话上。他应当批判地考察这些相互冲突的观点、意见,指出它们的局限性,防止它们僵化为教条。他应当使人们丢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共同假设,提高他们的洞察力,鼓励他们之间进行对话,帮助他们对世界有更丰富的认识。政治哲学家还应当指出人们当下所处的言语交流情境具有相当大的约束性,应当帮助人们放松或摆脱这些局限性。总之,政治哲学家应以多种方式揭露意识形态的僵化性、盲目性,疏通交往的渠道,在公民中推动互相理解,以便帮助

他们建立起共同的世界[2]。3政治原则:一元还是多元尽管政治哲学家各自独立地进行写作,但他们通常都熟悉前人的著作,这种熟悉导致对一些重大主题的共同关注。政治哲学家思考政治危机,或者说发生在他们当时那个时代、促使他们进行写作的一系列问题。危机可能体现出某一外部或内部势力对当时政治秩序的挑战,或者是人们看见的社会衰落,或者甚至是由某一套受人厌恶的宗教、政治或经济观念所构成的理智上的威胁。作为对每一场危机的回应,政治哲学家们给出哲学上的回答,实际上是追问我们应当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不过,即使政治哲学家的著作反映出他们对某些问题有着相当一致的关注,他们也不会对那些问题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不会强调相同的细节,更不会得出相似的结论。如果他们的结论彼此相近,那么研究这么多的西方政治哲学流派也就没什么必要了。实际上,使这些政治哲学流派显得如此有趣并且终归有用的,正是它们在原则和方法上的多样性。传统政治哲学都试图建立一元论的政治理论,追求统一的价值目标,于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光谱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自由至上主义者坚持自由原则,社会主义者坚持平等原则,平等自由主义者坚持自由与平等的结合。自由至上主义者处于政治光谱的右端,社会主义者处于其左端,平等自由主义者居于其中。[3]然而,我们看到,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政治哲学的一元思维方式终于遭遇根本质疑。生态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思潮层出不穷,它们根本不可能陷入左中右定位的传统政治光谱。在当今西方世界,影响较大的政治哲学流派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社群主义等。罗尔斯的《正义论》、麦金太尔的《美德之后》、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布坎南的《自由、市场与国家》等著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述各流派的主要观点。纵观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即各流派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要像区分古典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哲学那样,泾渭分明地明确区分当今西方的政治哲学流派似乎已经不太可能,各种政治哲学流派的原则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4根本目的:个人抑或国家所有伟大的西方政治哲学家都认识到,在个人与社会这两个实体所提出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一些政治哲学家赋予个人利益的重要性以突出地位,而另一些政治哲学家则强调社会集体的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可供比较的标签:个人主义者和集体主义者。这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核心问题,从政治哲学诞生那天起,从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的争辩,到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的不可融通,再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

纷争,以至当代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互相辩驳,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伟大的政治哲学家都不是只支持其中一方,给政治哲学家的重要著作加上个人主义或者集体主义的标签可能歪曲其整体视角的独特性,因为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双方的要求,他们在著作中所表达的概念可能与他们得到的总标签相矛盾。因此,在看到某一论述把某些政治哲学家称为个人主义者时,这应当理解为,他们著作的着重点使这一称呼成为一项有用的标签,有利于将他们与其他政治哲学家进行比较,而不是说这些政治哲学家在其政治哲学学说的所有方面都必定只表达个人主义的思想。那些支持偏重集体的政治哲学家通常都把社会描述成一个有机体。在一个有机体社会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好比器官(例如心脏或肝脏)与身体的关系,他们是相互有机依赖着的。谈论个人幸福或个人反抗集体的权利就好比考虑肝脏反抗身体的权利一样愚蠢。因此,他们相信,公共利益会在一种将整体的福祉置于各个部分之上的有机体政治中实现。另一方面,那些认为个人相对于集体具有优先性的作者们将社会视为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聚合物或者总和。他们认为,公共利益是集合政治的结果,个人的选择累积形成一个多数派主张,由它来决定谁来领导政府、何种政策值得实施。既便如此,对个人和国家的研究,试图构想出理想社会的样子,并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实践某些观念和改革以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仍然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艰难任务。5学术方向:回归古典传统抑或朝向现代建构施特劳斯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古典政治理论阐释者,他认为要解救当代西方社会的困境,必须重返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所开创的古典政治哲学传统。然而,复归古典政治哲学传统就能克服西方现代社会的危机吗?施特劳斯从来不与某种现实的政治理想或方案为敌,也从不提供解答现实政治难题的哲学论说。[4]如果是这样,符合施特劳斯所主张的政治哲学理想状态只能在言辞中实现,而无法真正出现在现实中。这种政治哲学的理论努力并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它虽然可能为改变现代西方社会的困境起到一定的推动效应,但却不能寄希望于这种政治哲学努力能够彻底改变西方现代社会的困境。[5]现代政治哲学以罗尔斯为代表,他的理论无处不与现实相衔接,罗尔斯强调从社会基本结构、从社会合作体系的视角探讨制度正当即正义问题,在政治理性的范围内实现国家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平均分配。他力图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理路,面向现代社会探索新的政治哲学发展方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所遭到的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不断,结果仍然以产生新问题而收场。尽管我在主观上更偏爱施特劳斯,在实践上更推崇罗尔斯,但

是无论回归古典传统抑或朝向现代建构,依笔者之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政治哲学仍将沐浴着理性的阳光,同时在思索着现实之惑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自觉反思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想保持相对于西方其他政治哲学流派的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开放的视野。政治哲学是通过相互冲突的信念之间的互动而得以发展的,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之间彼此经常对话,其著作风格经常是论争性的,著名政治哲学家坦嫩鲍姆和舒尔茨曾言:他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大象显然都像他们所说的这些东西,但又不只是这些。[6]我们可以认为每位政治哲学家都对我们理解政治哲学这一复杂事物增添了有价值的新视角,尽管从总体上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不可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从其提出的问题、观视方式和解答思路来看,应当肯定地说是具有时代性的,是时代问题的折光与反映。从问题的深层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实际上是基于时代地平线、关于时代本性及其时代性问题的哲学对话,有助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更深入地研究时代问题,这是繁荣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与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对话,人们会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张力,从中找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架构与思想资源。1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基于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在英语地区占据主流的规范哲学都很熟悉的人可能认为前者与后者是不相容的,因为对于哲学来说,规范性命题的正确与否与时间无关,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不就是不存在规范性真理这样的东西,要不它就是随着经济环境和经济需求而历史地变化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诉求及其历史基础问题时,我们会看到,马克思主义把获得美好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知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意义上,可靠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几乎常常更多地被用来表示为分析或验证正确的政治思考之奠基的社会秩序和准则等含义,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和价值性之争并不是什么新的现象,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界自身的学术规范尚未有效建立起来,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主体对于政治哲学研究的思想目标与学术规范,还缺乏共同的价值认同基础和理论辨识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学术共同体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涉及到必须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共同认可基础上的政治哲学思想学术收获,当然就不可能令人满意。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将知识与价

值剥离开,规范和事实相分隔,就会将所有的对话化简为辩论而失去意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规范性与评价性之争的问题,并不影响我的下列观点:规范性终极真理是历史中的不变量,虽然历史环境无疑会影响(例如)公正的具体要求,但它们之所以能施加这种影响,就是因为永远有效的公正原则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内容。可以说,正是规范性与评价性的统一,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充分吸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成果,同时又区别于那些总是把自己的理论神圣化、绝对化的政治哲学家的旗帜和勋章,它构成了马充思主义政治哲学超越时空限制而真正永恒在场的东西。2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或者政治与哲学之间思考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是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把黑格尔的理论失误同他对哲学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看法联系起来。在马克思看来,哲学之所以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变化,乃因为在黑格尔所构造的形态里哲学成了对历史的逻辑回忆。虽然黑格尔构建了复杂深邃的哲学体系,使他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峰,但是阅读黑格尔,使人们觉得进入思想的迷宫,难以把握究竟。具有深厚西方哲学学养的马克思是黑格尔思想的继承者,但是,这种继承是经过批判过滤的。马克思不仅看到了黑格尔的睿智为普通哲学家难以企及,而且也看到了黑格尔哲学精致且深奥的思辨难以为大众所掌握,因而难以体现应有的社会使命。正是在颠倒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过程中,马克思使哲学确立了深远的现实视域。施特劳斯是德国观念论思想传统的代表者。在施特劳斯看来,启蒙运动以来的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哲学以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现世问题。可是,启蒙的后现代来临之后,不仅现世问题没有解决(犹太人问题不过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样板),哲学也不再是一种精神的自由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种种主义式的学问。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施特劳斯实际上是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施特劳斯所生活的年代里,自称黑格尔左派马克思主义的传人科耶夫与施特劳斯一开始所想的就不是一个路子,政治见解也南辕北辙。以后两人各自越走越远,施特劳斯是古典的坚守哲学学园的自由地盘,科耶夫是现代的不屑于在学园讲授哲学,相信马克思所主张的哲学在于改变世界的信条。然而,这两位哲人终身在对话。施特劳斯完成一篇重要著述,通常要寄给科耶夫,似乎是专为反驳科耶夫写的。科耶夫说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神学,不能视为随随便便的说法。[7]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不仅要改变那种为领导人做注脚的状态,而且更要以实践为导向。对于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来讲,不论是站在什么视角,主要依据什么样的思想资源来申述自己的政治哲学理论见解,都得面对

一个研究者不得不正视的问题,那就是他不能不以中国问题为政治哲学运思的中心问题。这是此前的政治哲学研究者没有提供现成理论的一种政治哲学致思,这就注定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者不得不在研究之前,确立起原创的研究,来超越前述已有的政治哲学研究成果。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本质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域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价值本质原则在国内学界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说法颇为流行,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正在兴起,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不成熟,有待深入的状况。如何更加深刻地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价值原则,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使之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站在同一阶梯上,是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迫切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要为人们提供内在的政治需求洞见,又要为他们提供一套一般原则,以确定人类行为、体制和生活方式的价值。虽然它不能告诉人们在具体情境中应当怎样行动,但它毕竟告诉人们在处理向他们开放着的选择时,应当怎样作出理智的决断,去面对这些选择可能出现的后果。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立,必将对我国现实政治造成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我国的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必将得到一个更深厚、更扎实的政治共识基础的维护,这里起作用的将不再是简单的由实际的利益所左右的感性意见,而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睿智和理性的深思熟虑。4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脚点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从政治本体论的层面看,共同体由个人组成,但是不能仅仅归结为个人;个人存在于共同体之中,有其独立的、不可还原、不可取代的价值,所以绝不能仅仅被视为共同体的一个被动的部件。也就是说,可以从社会来诠释个人,也可以从个人来审视社会。其实,辩证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重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产生来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及其后果打破了自由主义的话语霸权,从而使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出现分化的趋势。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作为自由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它注意到了自由主义的弊病,但并不是进行修正性的批判,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整体主义。马克思继承了先前理论的有益成果,超越于自由主义和国家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从对于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批判开始,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哲学的基本思路。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国家整体主义之间的争论,包括他们内部存在的种种分歧都没有超出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的界限,而社会底层所要求的权利和自由根本就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政治理念仅仅代表了他们自身阶级和阶

层的利益,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并未使贫苦的下层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权利和自由。由于觉察到政治理念在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虚假性,这促使马克思重新定位理论的立足点,即从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转换到整个人类的政治哲学,正是这种根本性的转变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诞生。自由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自由主义要求的是政治解放(政教分离和市民社会的独立),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指出,目标在于人类解放。5进步还是回归或者终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古典理性主义和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间的较量面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问题语境下,有一种倾向颇值得重视:复兴古典政治哲学。在任何一个危机时代,复古似乎是一个共同特征。在20世纪的后五十年中,一场复兴古典政治哲学的运动正在展开。列奥·施特劳斯、埃里克·沃格林的建立在对古典的解经学之上的政治哲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共同体主义似乎也可以被看作其中的一个部分,如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将城邦看作一个公民的友爱共同体的观念,回归古典就是回归起源。起源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它既是创建性的,又是解放性的,它自身处于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分裂之前。这两个端点同时设定了对方起源既是传统的,又是反传统的,既是一种基础,又是基础的丧失。从这一角度,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基于其基本问题语境所不得不取的方向,这不得不说他们开了历史的倒车,只把哲人的眼睛对准原初故乡的路标,成为一个反讽式的例子。与复兴古典政治哲学相比,以弗朗西斯·福山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哲学家面对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情况,又提出了所谓历史终结的言论。弗朗西斯·福山无法合理地区分,而只能是抽象地将有关维持一种特殊的制度理论的讨论去取代最好的政治秩序问题,他通过分析现代社会制度而得出结论认为,现代文明虽然有缺陷,但已经是足够好的制度,因此不再有制度革命的可能性,历史也就完成了。这个历史完成论的特点是把人类历史过程置于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殊死斗争的政治场景之中来加以论述,此论既出,批评、拥护之声鹊起。[8]在不同的立场和世界观认知的情况下,对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行历史性评价,必然构成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林林总总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围绕历史的终结和新历史的开端,马克思主义与福山等人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终结的对话。马克思的诠释者通常都会认为,马克思是一个彻底的开启者,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建构面对的是未来社会,它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在当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该坚定共产主义的正确方向,

同时对话古典主义政治哲学,更加重视政治生活中国家或城邦这一大前提,对伦理道德和政治理想进行更多追问;从当代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该更多地展现出对实现自由、权力、公平、正义等内容的关注。四结语与余论

亚里士多德称政治哲学为群学之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政治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专门研究还相当薄弱,在左的政治路线和思潮影响下,人们很少涉足这一本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领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繁荣学术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政治哲学,80年代后我国相继有一些政治哲学的著述问世。相比较于西方政治哲学的引介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门庭冷落,不但系统的专门论著十分稀少,即使研究某一局部问题的论文也为数不多,最常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中容纳了少量政治思想,或者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史著作中论及的哲学观点,但是这毕竟不属于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近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生活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一种系统而有说服力的话语,为此而建构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已是当今中国之迫切需要。因此,如何把握住历史的脉搏,以政治哲学的视野和知识来阐释、激发和推动现实,就成为一项新的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必须对形势与任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切入点主要应该有这样两大类,一是切入学理;二是切入现实,先照着讲,后接着讲,照着讲,要厘清先哲的路数;接着讲,要有所延伸和拓展。切入学理就是通过研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从学理上进行梳理,尽管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之间各自独立地进行写作,但他们通常都熟悉前人的著作,这种熟悉导致对一些重大主题的共同关注,政治哲学家之间的这种共同性反映在若干个关键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与自己的文本间、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体际文本形式相互碰撞、相互炸裂而让意义在流射中显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的特点是为其后各代人们呈现了新的视域,经典文本具有丰富多彩、取之不竭的启发性。根据笔者对政治哲学的理解,政治哲学的特征在于它根本性地追究政治问题的思维方式,根本性地追究政治事物的根本,并在人类政治活动领域中,发挥根本的作用。何谓根本呢?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根本若一言蔽之,就是通过不断地变换视角

追究总体性、基本性、始序性和关键性来提供政治生活的智慧,它的根本性彰显在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之间的不断交锋中,有时候一个政治哲学思想代表了一位思想家的政治理念或广泛得多的哲学体系中政治层面的一个发展阶段,而这一阶段与其他阶段或广泛体系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准确无疑。用福柯的后问题式的谱系学研究方法,后代人回到马克思,并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之间不断交流、碰撞,以时代的视野、今人的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文本作出新解读,实际上是以发展了的实践语境为底板,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文本对接,进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出重新的理解,这一如伽达默尔所说:哲学文本并不是真正的文本或作品,而是进行了诸多时代的一场谈话的记录[10],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助于我们发现进一步研究的路径,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也是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文本研究以外的一种新思路。切入现实,是针对当今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进行哲学地批判,诊断其病象,思考其未来。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从跟风式和追踪式的尾随者转变为具有明确问题导向的自觉性研究的意识仍然不强,如何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会变化中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以及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探索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及其机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11],我们做得还不够有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相比较于西方政治哲学而言,就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的过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近代西方启蒙政治哲学理论的视界内,继续书写着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与人权等政治解放理论的现代性政治话语。一方面,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以新的理论形式重复着近代启蒙政治哲学的政治理念,为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新形势下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发展提供理论辩护与支撑,处理近代政治哲学理论自身的矛盾,进一步改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合法性说成是永恒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它要回应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人类解放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理论与实践强有力的现代性批判,面对各种有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倾向的理论挑战,尤其是要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坚定捍卫者进行理论的交锋,批判当代旨在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最终没有跳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政治解放的罗陀斯岛[ZW (]罗陀斯岛是《伊索寓言》中的一个典故,一位爱说大话的运动员逢人便夸自己在罗陀斯岛上一跳绝尘,但在自己本乡本土的地面上却从未真正站出来与任何人比试一把,它告诉我们所处的当下现场

便是你能证明自己能力的直接现场,妄图与社会决裂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现实,马克思后来使用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这句著名的话,说明资产阶级思想家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只是继续在政治国家的范围内思考着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不可到达的顶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水平上,才能对政治事物作出惟一有根据的植根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深刻、完整、合理的政治评价,才能及时地识破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政治神话与政治骗局。例如,西方自称是什么自由世界民主国家,并自诩为人权卫士,在日常意识的水平上,是很难对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作出合理评价的,也很难识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家政治宣传的虚伪性。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水平上,在具备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知识素养,从而具有看穿一切政治事物本质的敏锐观察力与评价能力的条件下,才能做到这一点。

目前,从与西方政治哲学的比较来看,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还很薄弱。西方政治哲学界每隔十来年就有新的政治哲学学派涌现,诸如马尔库塞、波普尔、罗尔斯、诺齐克、哈贝马斯这样的世界级政治哲学家也不断产生出来。可我们却似乎罕有这样的政治哲学家,也很难产生出真正的政治哲学学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来是我国用以形容学术繁荣的一句老话,可我们现在的学术环境与状况还很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同西方政治哲学的交流近年来不断加强,这是十分可喜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西方政治哲学提出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特别是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重大挑战的问题,并没有作出有力的回应。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政治哲学发展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说明,我们在通过与西方政治哲学的学术交流与意识形态斗争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面还做得极为不够。哈耶克说:从长远的观点看,是思想以及使新思想传播开来的人决定着进化过程,进化过程的每个步骤均应受一整套具有连贯性观念的指导。[12]这就意味着一种真正科学的、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政治思维成果的政治哲学将对现实政治世界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这样一种影响。可喜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起步较晚、进展较慢,但已涌现出了以陈宴清、王新生、王南湜、韩冬雪、阎孟伟、李淑梅、邹诗鹏、赵汀阳、张文喜、李佃来、李福岩、韩水法等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们,相信未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学者名单将更长。马克思主义政

治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真正成为引领我国政治发展的一面旗帜,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将更具竞争力。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模板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一引言 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无疑是一项重大课题。对政治哲学的关注和研究,仿佛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动向之一,以至于一位思想者做出了这样的断言:“我估计政治哲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成为中国的重要显学”。了解和把握西方政治哲学是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可以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作出变革和超越,而这种变革和超越即包含着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有益成分的吸取和发扬。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异常繁荣,一些有影响力的派别纷纷出场并且脱颖而出,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一个庞大的问题域的存在表明了人们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表明了人们对政治事物的研究不断深化。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提供的丰富的政治哲学理论遗产,我们究竟应当从中选择什么样的视角、理念和制度诉求,来作为我们讨论政治哲学问题的基本框架,仍然是一个难以择定的理论难题甚至是禁区。诚然我国政治哲学界在引进西方国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引介大致还处于一种以拒斥性批判的态度引介和以醉心其中为前提引介的二元对峙状态,如何在将西方的当代政治哲学成就引介的基础上,走出单纯理论消费、学术贫困的局面,告别敌视性的政治心态、自恋化的学术习性,还需要一种理论的大智慧。有鉴于此,本文有意识地注意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高度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提供方向。 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向 透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错综复杂的发展图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袤而深邃的地带,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研究路向,它表明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 1概念之争:规范性抑或评价性 政治哲学是规范性的抑或是评价性的,这一问题涉及对政治哲学的根本理解。政治哲学是政治科学这一更大领域的一个子领域,其他的子领域,例如

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论文

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论文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全文如下: 前言:在对政治哲学进行研究时,如果忽视其双重维度的属性,只是进行单一的研究,那么研究出来的结果将会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对于政治哲学的蕴涵,也不会充分的展示 出来。因此,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必须要从双重维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以便于保证 研究的全面性。马克思政治哲学属于政治哲学中的一种,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同样需要以 双重维度为视角来进行研究。 一、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 一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所谓理论前提,就是指政治哲 学的概念。在政治哲学的概念中,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理解政治和哲学的关系,由此可见,在政治哲学的概念中,两个基本的组成元素就是政治和哲学,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相 互的,具有双向性。基于政治哲学的概念,人们在进行研究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一个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对哲学进行研究,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个则是从 哲学的角度出来,对政治进行研究,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在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中,在政治和哲学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核心定义。在施 特劳斯的理论中,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政治哲学表达 式中,政治所代表的是研究的内容和作用,哲学表示的是研究的方法,据此,政治哲学就 是对政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方式为关联政治的哲学方式;另一方面,在政治哲学的概 念中,政治是形容词,并不代表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基于此,在进行政治哲学的研究时, 主要研究的为哲学问题,采取的方式为政治方式。 实际上,在这两个方面的定义中,政治哲学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在第一方面的定义中,侧重点为政治,而在第二方面的定义中,哲学才是侧重点。对于这两种定义,施特劳 斯所欣赏的是第二种,这种认知具有比较好的明确性,不过,一贯性是不存在的。在施特 劳斯后来的研究中,再次对政治哲学的概念做出了解释,在这次的解释中,政治成为了强 调的侧重点,通过哲学的方式来处理政治问题,这种变化说明,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 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政治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政治哲学的涵义。 通过对施特劳斯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政治和哲学的关系,政治方式处理哲 学问题和哲学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是相互依赖的,不能分开来进行研究,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将政治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充分的反映出来,而这也正是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 二、政治哲学双重维度视角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视野

内容摘要: 一、多元主义的事实:1“除魅”的时代: 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 一、多元主义的事实: 1“除魅”的时代: 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 2利益的唯我论(漠视道德)、信仰的唯我论(超越道德)、道德的唯我论(道德霸权)、(种族)文化的唯我论(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 4理性主义是否终结? 5为什么是功利主义? 二、xx的贡献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它用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作为人类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 1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价值,必须整合或包容下述价值: 自由(权利)、平等、社会效率与社会稳定、道德的善或优良生活观的多元性;---一种整体主义的描述、论证与阐释的理性主义融贯论;

2自由的平等与平等的自由: “对于由平等的诸基本自由所构成的最广泛的自由体系,每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而每一个人有权利拥有的平等的诸基本自由,又必须相容于对所有人而言的类似的自由体系”(第一原则)。 3平等中的差异与差异中的平等: “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得: (1)这样的不平等吻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可能利益(差异原则); (2)这样的不平等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应该基于机会的公平平等条件向所有人开放(机会公平原则)”。(第二原则)---社会稳定的内在认同基础。4作为自由主义传承的两个词典式优先原则: (1)“自由优先”原则: 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基本自由只有为了基本自由的缘故才能被限制; (2)“机会公平平等”优先原则: 机会公平平等优先于差异原则。---社会稳定的内在认同基础。 5作为自由主义传承的国家中立原则: 作为社会合作基本结构的国家,必须通过相应的宪政构架与立法程序来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但却不得选择某一种特殊的善观念作为国家合法性的依据: 作为公平的正义优先xx观念的认同。 6辩护的依据: (1)xx的遗产: 人是理性自利的主体;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A015027]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特色 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概论》的拓展和延伸,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它主要研究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思潮的观点冲突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以及各种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与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采取研究型教学法,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方法。在讲授时,在讲清各种思潮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上,以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上注意了立足中国,放眼西方,既介绍又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在使学生能够对精华和糟粕进行辨析,能够对疑难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同时紧扣现实作对比研究,以求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什么是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几个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潮的区别联系,掌握当代西方政治中的主要思潮和特点,了解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理解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第二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知识要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17---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

西方政治思想期末大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及答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 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的探究——从四 大基本命题出发 1.导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主义解释历史、辩证法、和对资本主义批判所发展而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世界观。在19世纪中后期,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构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基或方法论的写作对现代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包含了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立场研究社会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是架构在其赖以维生的经济活动上。经济组织的架构和生产模式被视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的根本来源(或至少发挥了主要的影响),这些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马克思所谓的上层建筑。在国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经济为出发点检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和赖以谋生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是一门解决如何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科学。细分开来,世界观主要解决如何来认识世界,方法论解决如何来改变世界。通常来说,方法论应该包括世界观的内容,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就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旨意研究的内容来看,究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放全人类的途径;同时,两人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在如何的去划定问题的范畴,探索问题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发展,得到基本的原则和理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必然留下了极为丰盛的盛宴,以供后人享用。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方法论实不为过。在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有四大主粮,分别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历史和逻辑相一致;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 然而,在查阅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文章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经常引用《列宁选集》、《毛泽东文选》、《邓小平选集》中的文字,来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毕业论文范文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摘要: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尤其是近年在中国的兴起是一件重大的哲学事件,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是学界对中国面对的重大社会现实不足的一种积极回应。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探讨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不足入手,建构自己的、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论述。 关键词: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方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西方学界掀起了政治哲学的探讨热潮。受西方政治哲学探讨热潮的影响,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政治哲学进行关注,甚至有学者断言政治哲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门显学。政治哲学探讨的兴起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者如何应对等,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不足,必须首先厘清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理由及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一、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理由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现实是不足的发源地,每一时代的不足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不足正是对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的反映。立足时代和现实探讨不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的一条基本思路。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正是对当今时代所面对的一系列全球不足的回应。所谓政治哲学,综合学界观点,主要是指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的哲学反思。西方发达社会现代化起步较早,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不足,如环境污染、政治腐败、能源危机、社会不公等。在此背景下,西方学界纷纷转向对政治、社会现实不足的探讨,并迅速掀起了政治哲学的探讨热潮。 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较慢,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也开始面对与西方社会相似的不足,但情况却更为复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和文明特点更加鲜明。中国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专制政治系统及传统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史上,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就有了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与西方国家相反的是,古代中国根本不有着民主政治的传统。传统中国社会中,以秦始皇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政治力量就开始支配整个社会。以皇帝为代表的集权政府拥有全部的政治力量,制约着国家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不仅社会是政治社会,文化是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就连人也成为政治的附庸。传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再加上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中国面对的不足更为复杂。历史经验表明,每一社会的转型时期,矛盾都比较集中,同时也是矛盾的高发期。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正处于革新开放转折的关节点,即由经济增加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转型,是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导论 1、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实现自足。 2、政治学要处理好的关系:①神权与俗权的关系,涉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如何安排的问题。 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社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③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④平等与等级的关系,涉及基于社会差别的公民权利和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⑤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涉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如何划分的问题。 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范围与政府权力界限如何界定的问题。 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和条件如何确定的问题。 ⑧大众与精英的关系。涉及大众参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权力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如何安排的问题。 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涉及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如何平衡的问题。 3、为什么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所讨论的议题是永恒的,它们所阐发的价值取向 和道德意义是永恒的,它们的话语是政治思维永恒的源泉。是时代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著作,而它们的内容却又都有超时代、永恒的意义……它们是我们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构成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所需的知识的核心。 三种研究方法:①历史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认为,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把它置于它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并且是对于某种特定政治事实的反应,研究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揭示历史当中的“伟大传统”。 ②哲学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复活历史上的巨人,而在于更新今天的生活,解决今天的问题。 ③语境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通过分析思想家的语言环境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各种思想的真实含义,如主权、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2、柏拉图的评价:正如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柏拉图在思想领域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他就是思想 界的耶稣。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欧洲哲学传统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由对柏拉图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绪论 1.政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或公共事务的名义或形式下,通过公共权力的争取、分配和运用,在协调和服务社会的同时,谋求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的过程。 2.政治思想:就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立场上,对政治的本质与过程、政治形势的可能性、政治实践或行动的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及政治宗旨所赋予的义务等问题提出的看法。 3.政治理论或学说:是人们以合乎逻辑的方法提出的关于政治的系统理论陈述,它历史影响久远,相对稳定持久,可能一时不为更广泛的民众所知。 4. 政治思潮:政治思潮是对特定社会政治现象的反映,是一定阶级、阶层理论化的政治倾向。 5.政治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它具有(历史性)、(流变性)、(多样性)和(延续性)。 6.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7.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 (1)国家主权(2)公民社会(3)治理。(4)善治(5)全球治理(6)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7)远程民主与协商民主(8)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9)政治评价。 8.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思潮、法西斯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团主义以及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思潮等 9.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1)、研究的重点由一般性的政治理论问题(如国家、政体、主权、公民等)转向了对现实的、具体的、微观的权力运用的政治过程和政策的研究。 (2)、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化:自由、平等、正义、民主、主权等观念,在延续传统基础上有了新含义。 (3)、流派纷呈,具体问题上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现代性的一种超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216439993.html,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现代性的一种超越 作者:丁心悦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4期 摘要: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人们高扬理性,也有了对理性的些许分殊,不管是工具理性的广泛应用还是价值理性的被排挤,归根结底还是主体自身的理性能力,所以对于现代性困境我主要是从我们主体理性的日益膨胀所带来的社会弊病特别是以异化这一视角来切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并用,是讲求科学认知的“是”与价值规范“应当”的统一,不仅以科学的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程,还从价值应当视角来批判的审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关键词:理性异化共产主义政治哲学 一.现代性困境何以可能 近代以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对理性的崇拜和颂扬使得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了对主体的研究,强调主客体对立,卢卡奇在其著作中写到“近代哲学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再把世界视为独立于认识主体而产生的(例如由上帝创造的)什么东西,而主要地把它把握为自己的产物。”近代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要认识对象是由主体创造的,那么它就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和准确把握的,如此,理性日趋取得了独断地位。康德的两大论断,实质上就是主体的理性能力为自然和为人自身立法。早期社会批判理论家霍克海默把理性分殊为主观与客观。主观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强调的是对理性的工具性应用来满足理性主体的个人愿望,甚至为了达到主观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客观理性更多的是从价值层面来思考与运用我们的理性。霍克海默认为随着对理性主体的高扬,工具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的合理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同时伴随着客观理性的被挤压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暴露了非理性的多种弊端。 霍克海默的这一观念深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影响。韦伯的理论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深度分析,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理性的关系,他提出了形式的合理性和实质的合理性这一对概念,“通过这一对概念,韦伯揭示了理性是怎样通过资本主义的制度实现其‘狡计’的。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高度合理化的制度,但是,它只是具有高度形式合理化的制度。”我个人是比较赞同霍克海默的观点的,认为是工具理性的普遍应用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剥夺了个人自由和资本主义道德的沦丧。其实不管是工具理性还是形式合理性等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主体的理性能力,所以对于现代性困境我主要是从我们主体理性的日益膨胀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弊病特别是以异化这一视角来切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二.理性与资本异化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 1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

第一章自由主义 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哪些? 答:自由是指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我实现,不受强制。 ①自由至上,权利神圣:自由和权利容易受到他人、本国政府和他国侵犯。因此应受到自我保护、政府保护和法律保护。 ②有限政府原则:为防止政府超越保护人权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③法治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必须以正式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 ④代议制原则:法律的制定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来承担。 ⑤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法治,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开,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⑥人民同意原则: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政府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意。 ⑦人权原则⑧政教分离原则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古典自由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3、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其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主要有哪些? 答:兴起:19世纪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最终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理论基础:格林的积极自由理论;韦尔的新个人主义;杜威的积极自由主张。 政策主张: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扩大政府权力③建设福利国家④进行财富再分配 ⑤扩大直接民主⑥提倡社会公平 4、保守主义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特点? 答:兴起: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动荡,出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对政府的其他抗议活动,70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现实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怀疑和批评,形成新保守主义。 特点:①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的现象进行批评。他们既强调理性的限度和经验知识的重要,又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演化性质。 ②保守自由主义者强调校级自由,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③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经济上,保守主义者揭示政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他们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哲学上,他们主要批判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为自由市场秩序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 ④保守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主张恢复间接民主,提倡能人统治或专辑治国论。 5、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有何区别? 答:旧个人主义: ①个人是单一的、最封闭的存在,是原子个人。 ②所有权理论:个人是他自己身体和能力的所有者,他所创造的价值被视为身体所有权的延伸。 ③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利益。 ④只有个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不存在集体的或社会制度的责任。 新个人主义: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论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考核论文 浅谈哈耶克的保守自由主义 姓名: 赵思怡 学号: 201013010249 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浅谈哈耶克的保守自由主义 摘要:在20世纪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最激烈的争论事围绕着自由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争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的捍卫者,保守自由主义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捍卫者,保守自由主义者为了捍卫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和福利国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哈耶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站在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计划经济下的社会方方面面给予了全面的剖析和论证。 关键字:保守自由主义自发秩序自由 一,哈耶克作为保守自由主义的最大代表,对自发秩序的阐述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保守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主要是指一种政治态度,其基本的特点是尊重历史传统,维护社会现状,反对激进的变革,守旧,甚至主张历史倒退。一直以来,保守主义都是对自由主义的回应,其立场随着自由主义的变化而变化。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所倡导的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遭遇空前危机,各种弊端日益显现。以保守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为首的保守派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中开始占据上风,哈耶克通过“自发秩序”来证明自由市场的内在合理性。在他看来,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应该尽力维护和利用自生自发的秩序,警惕刻意设计的人造秩序对文明的破坏。他将秩序定义为“一种事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各样的要素相互间如此相关,以至于我们可以根据对整体中某个空间或时间的认识,去形成对其余部分的正确预期,或至少有充分的机会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然后他将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划分为自生自发的“自发秩序”和刻意设计的“人造秩序”,前者是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中所保持的并非他们有意建构的一种行动的状态,是自由市场的真正根基和灵魂,而后者则是人为想象和建构的结果。适度的、符合法治形式的政府活动是允许的,但福利国家与计划经济却是一条指向极权和奴役的道路。而且,“大凡认为一切有效用的制度都产生于深思熟虑的设计的人,几乎必然是自由之敌”。哈耶克坚持反对那种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整体设计和建构的做法是理性的“致命的自负”。由此他推出,有助于自发秩序生成和运转的条件是:自由、一般规则和竞争。 尽管社会中存在着诸如农场、工厂、公司、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等人为的组织,但整个社会的的秩序则不能是人为的。理性主义构建的秩序必然是低效率的,破坏个人自由的,最终毁灭人类的文明。要想真正有效的利用理性,必须认识到理性的限度,“必须维护那个不受控制的、理性不及的领域。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应为正是由于这个领域,才是理性据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唯一环境”只有在这种每个人自由追求自身目的的自发秩序中,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而促进人类知识和福利的增长。而且,秩序的进化最主要的是规则的自发进化,这种进化类似于人类的进化,不是出自本能,也与共同目标或利他精神没有关系,而是源于本能与理性之间的传统,学习和模仿的一种调节个人决策的、为个人追求自己目标规定自由空间的一般性规则。 二,哈耶克对自由的阐述 1、“自由”什么。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给了自由充分的定义,”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中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强制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学号:1141101129 姓名:苏佳辉机械系机本4班文章摘要:从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理解出发,揭示真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再回归大学生本身,从大众哲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联系进行浅显的解读,强调“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最后就自己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给出其三大功能,提示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 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或许因为多数哲学家都用高深的词句来谈论哲理,所以一般人反变糊涂了,以为哲学太难理解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说一下自己对哲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马可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科学的观点和学说总称.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无产阶级求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有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又称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称谓,所至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科学的规律的科学,是唯物史观的延伸和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业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科学社会主义时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策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归宿. 一般地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

(完整word版)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一.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二、政治思想: (1)正义论:①回答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即是: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②认为一个完善的城邦具有这样一些美德: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③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认为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统治:①哲学王统治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②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才能保障城邦正义。③哲学家能够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个人和公民幸福。④能够看到“美善、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等理念世界中的原型 (3)政体的演变:柏拉图根据国家制度的品德和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人的品质把政体区分为两类五种:一是善的、正义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一是恶的、非正义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治、民族政治和僭主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其著作有:《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雅典政治》等。 二.政治思想: (1)人与城邦: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过城邦式的生活就是人的本能,直接参与城邦事物是公民谋取幸福、实现集体之善的必要途径,也是公民权的本质。②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完成某些善业。③城邦是自然的演化 (2)法律的统治:①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②人为政治关系必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即臣民并非全部放弃其判断和责任。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一词具有三要素:第一,它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和普遍的利益而实行的统治。第二,它是守法的统治,即统治者的实施根据普遍的法规而不是根据专断的命令。第三,法治意味着对自愿的臣民的统治。(3)政治的改良:①其核心思想是,最好的或最可能好的政体的实现虽然确实人们梦寐以求的饿,但其实现的途径却可能是在现存法律和政治理念的框架内的渐进改良,而不是宣布激进的乌托邦方案②法律应该根据政体来制定,不能叫政体来适应法律 (4)中产阶级的民主: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混合政体②混合政体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以及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主导的结合贫富两种要素混合的政体(共和政体)④在当今社会,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实现社会结构的正态分布,避免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实现政治社会的中道均衡认为是克服社会不稳定、防止政治动乱的基本原则。 (5)理想城邦:主张自给自足的小国寡民。 三、贡献:①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②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无尽的思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 三.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启示.docx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启示摘要: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在政治解放范围内的言说,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微观认识的深化,更加彰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促进了政治自由的差异与多样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建构;后现代政治哲学 作者:李福岩,崔晓庚 现时代,一股文化、政治哲学输出的意识在中国学界涌动。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文化正在生成,与西方政治哲学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现在与未来学术探索的主要方式,对待当下后现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态度、方法亦是如此。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确有消极因素,其对人类解放宏大叙事的消解,会使人产生理想信仰的迷惑与困顿,甚至会使人有走向政治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危险;貌似激进自由色彩的政治哲学微观言说背后,隐藏着对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辩护与美化;错误地理解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思想,造成思想混乱,等等。然而,后现代政治哲学批判也有其积极因素,需要对其批判吸收。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实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考虑到中国的民族性、历史传统等复杂因素,在此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批判吸收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 一、后现代政治哲学言说开启了当代政治哲学批判的新视域 批判是哲学本性,内含理论批判与现实批判两方面重要内容。政治哲学的批判更是典范的理论批判与政治批判的合一,同时也有相应的建构。可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哲学,不管它是自然哲学、科技哲学、语言哲学还是分析哲学等等,都含有现实社会政治的批判与建构,都有对人类社会政治生存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照。否则,它就无法留存,更谈不上流传久远。 政治哲学观照方式的差异,受到世界历史发展、民族国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与个人独特生存体验的影响与制约更大。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大型言说的道德理想国,突出批判现实社会政治的礼崩乐坏,强调政治合法性的最终准则是道德善恶。古希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大型政治哲学言说与批判,也是以伦理道德为准则,其心中的理想国也是个道德王国。中世纪西方社会将近1200年,其政治哲学真可谓在黑暗的漫漫长夜中朦胧,以虚幻、神圣而宏大的上帝之城来批判引导地上王国的建构。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宏大叙事,构想了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的资产阶级千年王国。然而,其解放诺言并未兑现,只是兑现了政治自由与解放的形式,人类解放理想并未实现。需要不断地革命,以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由此诞生。 当代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家不同程度地接受到古希腊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教育训练,也都受到西方政治哲学宏大叙事的影响,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批判精神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后现代政治哲学家更是深受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精神的影响,都曾经在思想上有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在他们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