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思维,掌握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概念:

经济学,理性行为假定,稀缺性规律,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机会成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的定位

1.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2000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和出现了经济学的萌芽。年轻:按照学术界公认的说法,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以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发表《国富论》为标志的。

2. 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

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A · Marshall)把经济学定义为“关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二、理性行为假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人假设”。按照斯密的分析,理性的人,一般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稀缺性规律

1. 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2. 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

第一,维护人权。

第二,保护产权。

第三,理性政府。

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社会的生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

2.如何才能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

3.谁来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按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什么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者排斥一切的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简单地说,实证分析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2.什么是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简单地说,规范分析所牵涉到的是“好”或者“坏”的问题,而区分好坏又必须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的,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的概念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由于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可能均衡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的决策对个人来说,已使私人利益极大化,或已达到最优。

2.边际分析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分的含义。如“边际效用”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或者说是增加的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带来的增加的效用。边际分析通过考察某些因素的微小的增量变动给被影响的事物带来的变化,在这种分析中总是最后一个变动具有决定作用。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一般假定自变量是在已知和既定的条件下,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四、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化表述,经济学家需要用经济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描述。由于现实经济是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每一经济现象时,往往需要抽象掉那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就基本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济模型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分析比较细腻,几何图形的分析比较简明,数学符号的分析则比较严谨。

第四节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一、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 S. Jevons)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任务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增进快乐并减少痛苦;生于爱尔兰的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称“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本能要求和归属,萧伯纳把它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自然是有大师级的感悟了。

二、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一方面,经济学因研究人类行为而被划为社会科学,但它研究的又是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由于和财富的关系,远远区别于人类的其它行为,使其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财富和生产关系就不能不涉及数量关系,因而它又兼具了某些自然科学的特性,但经济学的这种数量关系不似天体运动和分子结构这种数量关系的单纯,还掺杂了人间的私利和争斗在其间。故而,经济学需要多种知识的积累,经济学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好的,经济学必须厚积薄发。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认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三、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极大地改变了历史并继续改变历史。

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一书不仅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而且在该书中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对英国和整个世界影响极大。所以,作为经济学的斯密被收录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同样作为经济学家被收录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对世界的影响也许用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说明。在马克思逝世后大约一个多世纪的今天,至少在名义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已超过13亿。这个数字在人类史上比任何皈依其他思想体系的信徒还要多,从占世界整个人口数字的比例来看也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凯恩斯在1936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在二战以后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造就了发达国家在战后长达20多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规律,掌握弹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弹性与税收负担间的关系。

关键概念:

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均衡价格,均衡产量,蛛网周期,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需求分析

一、什么是需求

在经济学中要形成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必须有具备两个重要的属性:一是购买愿望,二是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需求首先来自于人的需要,但需要并不等于需求,只有那些有支付能力支持的需要才是需求。购买愿望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是消费者产生的对商品的一种主观上的需要;支付能力受到消费者收入预算的约束,需求必须是有支付或购买能力的需求。

3

2

1

12

10

8

6

4

2

O

商品的需求量

图2-1 需求曲线

二、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

1.需求定理的内容

需求定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需求定理意味着在买卖的过程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而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会下降。

2.需求曲线的一般形状

三、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总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图形。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到,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为了得出任何一种价格时的总需求量,只需将个人需求曲线横轴上表示的个人需求相加即可。

四、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

在经济学中,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而需求量仅指某一特定价格下对商品需求的数量。像在冰激凌的市场需求曲线上,在每一种可能的价格下,曲线上相应的那一点确定了冰激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量。当价格下降时,市场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的变化仅仅表示由于价格改变产生的结果。因此,需求量的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某一固定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的变化表现为在每一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五、影响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

1.消费者数量

2.偏好

3.收入

4.预期

5.相关商品价格

第二节供给分析

一、什么是供给

在经济分析中,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与其影

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供给也和需求一样强调供给成为现实必须同时具备生产愿望和生产能力。一般而言,生产的愿望来自对利润的追求,而生产的能力帽取决于生产技术等一系列的因素。

二、供给定理与供给曲线

1.供给定理的内容

3

2

1

12

10

8

6

4

2

O

商品的供给量

图2-2 供给曲线

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供给定理意味着生产者的供给量会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供给曲线是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变动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由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数量越多。

2.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三、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

与需求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类似,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化也存在差异。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条固定的供给曲线上的点沿着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变动。而供给的变化是指除价格因素之外其他的因素造成供给曲线的移动。

五、影响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

1.供给者的数量

2.投入要素价格

3.其他商品价格

4.技术

5.预期

6.政府税收与补贴

第三节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一、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均衡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状态。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平衡。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种价格时,市场上的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即不存在数量的供给过剩与短缺,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供求在数量关系上结清了。

二、市场均衡的变动

1.需求的变化

2.需求、供给同时变化

三、实现均衡的过程

1.循环周期

2.收敛周期

3.发散周期

第四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需求价格弹性表示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和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它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敏感程度。人们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表达式为:

E 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计算:略

3.分类:需求价格弹性大小表示需求量对价格的不同反应程度,因此人们根据需求弹性对需求进行分类。当E 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此时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当E 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此时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E 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等于价格变动,此时需求是单位弹性。

4.弹性与收益:若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 d>1,提高价格收益将下降,降低价格收益将增加,这是因为需求量变动幅度要

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若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 d<1,提高价格收益将增加,降低价格收益将减少,这是因为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若需求是单位弹性的,E d=1,此时收益不变,因为需求量下降的损失正好等于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

5.决定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它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

(1)商品的必需程度。一般来说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的需求富于弹性。像大米、燃料等必需品,即使价格上涨幅度很大,需求量也不会有很大变化。而对生活中的一些奢侈品来说,像高档服装、小轿车等,价格上涨可能使潜在购买者转向其他商品的消费,因而弹性比较大。

(2)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它就越富有弹性。像市场上鸡肉消费可以被猪肉、牛肉等代替,如果鸡肉价格上涨,就会使得鸡肉消费极大下降,它的弹性也较大。

(3)商品的预算份额。如果一种商品在总支出中的份额很小,其需求弹性也较小。假如食盐的价格增加一倍,由于其支出占预算比例很小,人们还是会购买,其需求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4)商品市场的大小。划分的商品市场范围越大,需求弹性越小,因为在小市场上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如果我们分析水和服装、食品等商品进行分类,水的消费将是不可替代的,需求缺乏弹性。如果我们分析饮用水市场,就发现各种矿泉水、纯净水、果汁、饮料等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此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5)时间的长短。消费商品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需求更富有弹性。假如汽油价格长期上涨,人们慢慢会购买更省油的汽车,或转向更省钱的其他交通工具,因此长期内的弹性更大。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通过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表达式如下:

E c=第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第二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衡量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I)变动的反应程度。它通过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收入弹性的表达式为: E I=需求量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1.定义:与需求价格弹性类似,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它通过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若供给量为Q s,价格为P,其表达式为:

E s=供给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2.影响因素:影响供给弹性大小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如果市场壁垒较少,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行业,那么生产者可以根据价格和

需求状况灵活决定是否进行该产品生产,则该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像劳务服务的供给弹性就很大,因为从事劳务服务一方面没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另一方面在提供服务产品时也不需要耗费太多固定成本。

(2)供给市场大小。考察的市场大小不同,供给弹性也不同。像考察个人劳动供给弹性时,由于每天个人劳动供给时间有限,劳动供给弹性会随着价格上涨而下降。若考察某行业劳动供给弹性,由于各行业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其行业劳动供给就比较富有弹性。当进一步考察总劳动供给弹性时,则由于一国劳动量存在一定限制,其供给较缺乏弹性。

(3)时间的长短。时间的长短可以说是影响供给弹性的最主要因素。在极短期内,由于生产者受到要素资源生产能力的制约,无法随着价格变化提供更多产品,弹性接近于零。在短期内,厂商在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可变投入要素(像原材料、劳动力等)来扩大产量,弹性较大。在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所有要素以改变其生产规模,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而且还可能吸引其他厂商提供该产品,供给弹性变得非常大。

(4)产量大小。随着产量增加,沿着供给曲线生产者的供给弹性逐渐减小。在产量很小时,供给弹性几乎完全富有弹性。随着产量增加到一定限度,供给将会完全缺乏弹性。对某种商品来说,这种极限很晚才会出现,因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将会引起成本大幅上升,价格上涨,此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就被限制住了。

五、弹性与税收

若政府对商品课税,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使得买卖双方的税收负担也不同。

第三章效用与偏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了解价格效应的进一步分解,了解风险偏好的三种类型,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关键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恩格尔曲线,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风险规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任何一种物品的效用,不仅在于该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而且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二、边际效用分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otal Utility)和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英文简写为TU和M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是给定的,而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非常小的。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即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4.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通过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第二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偏好

1.偏好的完备性

偏好的完备性是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换言之,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仅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1)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2)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3)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A和B是无差异的)。偏好的完全性假定保证消费者对于偏好的表达方式是完备的,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

2.偏好的可传递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指对于任何三种商品组合A、B、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消费者必定有对A的偏好大于C。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3.偏好的单调性

偏好的单调性也叫偏好的非饱和性,该基本假设是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这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指能够使消费者得到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所形成的轨迹。

2.基本特征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如图3-5中,在无差异曲线I1上,为了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当消费者增加商品X的消费量时就必须减少商品Y的消费量,两种商品间相互替代,此消彼长。因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斜率为负。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不同。在图3-5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中,无差异曲线I2代表的效用水平要高于I1。

图3-6 违反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这一点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如图3-6所示,假设无差异曲线

I1和I2相交于A点,A、B是无差异曲线I1上的两点,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可知,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记为A=B。同理,在无差异曲线I2上有A=C。根据偏好可传递性假定,必定有B=C。但是,由于X2>X1,Y2>Y1,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B。这与之前的结论C=B相矛盾。因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关于这一特征,将运用下文所述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说明。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定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边际替代率递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凸向原点形状的无差异曲线是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这说明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下面,考虑两种极端的情况,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有着特殊的形状。

完全替代品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的情况。

四、预算约束

1.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现有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数量组合。

2.预算线的变动

(1)两商品的价格P X和P Y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2)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 X和P Y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3)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X的价格P X发生变化而商品Y的价格P Y保持不变。

(4)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 X和P Y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图3-12 消费者的均衡

五、消费者均衡

如图3-12所示,U1、U2、U3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条,MN表示消费者的收入I和商品价格P X、P Y给定下的预算线。现在,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X,Y),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水平呢?我们说,只有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的相切点E,才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在均衡点E,相应的最优商品购买组合为(X1,Y1)。

为什么只有E点才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呢?这是因为:就三条无差异曲线而言,U3代表的效用水平最高,但它与既定的预算线MN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U3上的商品组合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在消费者的现有收入下是无法实现的。再看无差异曲线U1,它与预算线MN相交于a、b两点,这表示消费者利用现有的收入可以购买a、b两点的商品组合。但是,这两点的效用水平低于无差异曲线U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U1上a、b两点的商品组合。再来看无差异曲线U2,它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大于无差异曲线U1所代表的效用水平。但无差异曲线U2上除E点之外的其他各点均在预算线的上方,也就是说,除E点之外,无差异曲线U2上的所有其它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无法实

现的。只有在即定的预算线MN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点E,消费者才在即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所以E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是相等的。由以前的分析可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XY,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来表示。因此,在均衡点E有:

(3-14)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它表示:在给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理解为: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六、消费者剩余

图3-13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

我们也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理解消费者剩余。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为100元,我们将所有商品分为面包和其他商品,后者用货币来衡量。如果消费者不消费面包,他选择的商品组合是0块面包和100元货币,即相当于图3-13中的A点,此时的效用水平是U1。如果购买10块面包和持有50元货币的组合是消费者的最后选择,说明这种组合使消费者在100元收入的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即处于图中的E点,此时效用水平是U2。所以10块面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为U2与U1之差,如果用货币来衡量,就是图3-13中通过均衡点E处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EM。

第三节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收入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

1.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某种商品购买量与货币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二、价格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

1.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市场需求曲线

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因此,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表示某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而且,根据以上推导过程可知,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含义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2.正常物品

图3-18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收入效应

3.低劣物品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收入效应

图3-19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节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风险的测度

1.概率

2.期望值

3.方差

二、风险的偏好

1.风险与效用

2.不同的风险偏好

三、如何应付风险

1.多样化

2.保险

3.获取更多信息

第四章技术与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生产函数的定义和要点,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了解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的关系,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关键概念:

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技术系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线,规模报酬,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生产技术

一、生产要素

1.劳动:劳动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消耗。

2.土地:土地是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需的自然资源。微观经济学中的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生产活动能够利用的稀缺性自然资源。

3.资本:资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人们过去劳动的产物。厂房、设备、原材料、商标、技术专利以及生产中需要的货币量都是属于资本的范畴。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其一般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记为:

(4-1)

式中Q代表产出量,X1,X2,……X n代表各种投入的生产要素。

为简便起见,我们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本K,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4-2)

这个方程显示了产出与劳动和资本这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技术系数

为了生产某一单位产品,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这种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叫做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可以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的定义

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量的那段时期。在短期中,可以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把所有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在二种生产要素的场合,我们往往把资本定义为固定投入,把劳动定义为可变投入。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4-3)

在资本K的上面加一横线表示它是一个常数,只有劳动L这个生产中的可变生产要素。它也可以表示

为:(4-4)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L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总产量用TP或Q表示,即:

(4-5)

平均产量AP是指每单位劳动的平均产出,等于总产量Q除以劳动量L,即:

(4-6)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即:

(4-7)

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来衡量劳动对生产过程的贡献,

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表4-1,如图4-1所示。可以看出,产量先上升至最大值112,然后渐渐减少,从图中可知,在劳动超过8单位后,出现的是技术上缺乏效率的情况。技术上富有效率这个前提条件排除了边际产量为负的情况,因而劳动超过8单位不是生产函数的部分。图4-1b是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产量增加时,边际产量为正;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为负。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将下降,

因为在平均产量的上升阶段,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上,在平均产量下降阶段,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下。因此,在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边际产量一定等于平均产量。在图4-1b中,这一点为E。

一般而言,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的劳动引致的总产量的变化量

一般而言,一点的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值得注意的是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几何关系。在B点,劳动的边际产量(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图中并未标明)大于平均产量(OB线的斜率),因此,在由B向C的移动过程中,劳动的平均产量上升。在C点,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等——平均产量是OC线的斜率,而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线在C点的切线斜率。最终,在由C点向D点的移动中,平均产量比边际产量大。可以检验,在C和D之间任何一点,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比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

四、生产的三个阶段: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经济学家根据可变投入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图4-2所示:

第一阶段,劳动投入量小于OA。

第二阶段,劳动投入量在OA和OB之间。

第三阶段,劳动投入量大于OB。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所谓等产量线就是产出数量相同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点的轨。

如下图: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量总成本所能购买到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如图:

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总成本给定,求最大产出组合:在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点E所代表的产量最大。在E点,等成本线的斜率和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即

2.产出给定,求总成本最小组合:厂商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的必要条件,还是等成本线的斜率和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即:

四、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如图:

图4-7:生产要素价格改变对厂商均衡的影响

五、生产扩大路线

在长期中,当要素价格不变,厂商增加投入的成本,则等成本线就会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它们和各等产量曲线会有一系列切点E1、E2……,其均衡的产量就会沿着这些切点逐步增加,把这些切点连接而成的线,就叫做生产扩大路线。生产扩大路线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两种要素的配合比例始终保持不变。第二种情况,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两种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中,资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时的生产扩大路线又被称为资本密集型扩大路线,第三种情况,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两种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中,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时的生产扩大路线又被称为劳动密集型扩大路线。

六、规模报酬变动规律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简答题 1.机会成本相关 答: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2.劣等品和低档品的逻辑推导(P78) 答:低档品或劣等品(inferior goods):指消费量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物品。 对于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总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通向变动,收入效应极大地大于替代效应,使总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其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 二.计算题 1.生产理论: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要素价格需求函数企业生产量 求:市场长期均衡的产品价格和企业数量 EG A: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2—0.32K2,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若 K=10,求: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出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量。

(3)证明当APL 达到最大值时,APL=MPL=2 AN A: (1)TP=Q=10L-0.5L^2-30 把K=10带进去 边际产量(MPL )函数 就是上式对L 求导。MPL=10-L 平均产量(APL )函数 就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劳动。APL=TP/L=10-0.5L-30/L (2)当TP 最大时,MPL=0。令MPL=10-L=0 ,解得L=1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达到极大值。 当APL 最大时,是APL 与MPL 相交的时候。令APL 的导数=0,解得L=2倍根号15(负值舍去),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当MPL 最大时,是TP 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由MPL=10-L 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 即相应的极大值为 APLmax=10-0.5 * 2倍根号15-30/2倍根号15 =10-2倍根号15 又因为APL 达到极大值,有APL=MPL 所以 边际产量函数MPL=10-2倍根号15 很显然,当APL 一定有极大值时,APL=MPL=10-2倍根号15 EN B: 5.某完全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是。试求市场的均衡价格,数量和厂商数目. 解:已知LTC q q q =-+3248,则LAC q q =-+248,欲求LAC 的最小值,只要令d d LAC q =0,即 q -=240,q=2。 当每个厂商的产量为q=2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其长期平均成本为:224284LAC =-?+=。当价格p 等于长期平均成本4时,厂商既不进入,也不退出,即整个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故行业长期供给函数即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为p=4。 需求曲线为d Q p =-2000100,而行业的供给函数为p=4。 所以行业需求量d Q =-?=200010041600 。 由于每个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为2,若有n 个厂商,则供给量QS=2n 。行业均衡时,Qd=QS ,即 1600=2n ,n=800。故整业行个均衡价格为4,均衡产量为1600,厂商有800家。 EN C . 某竞争 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 ,供给函数为Q =40000+2500P ,求解下列问题: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doc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从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理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规律探索和实践总结。就研究内容而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个人及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目前,在我院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是,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包含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这些理论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因此,需要运用合理、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严重 目前,教授《微观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这种“教师中心”观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样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容易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师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其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本宣科,那么,即使你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也会使学生感觉你的课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2、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微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而且比较抽象,与学生中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该课程会感到比较新鲜,但是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他们由于受到自身生活阅历、观察与思考能力的限制,就会感觉到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微观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比较贴近现实,比如供求定理、价格理论等,会让学生感觉好理解一些,而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问题详解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版) 教师:刘伟

·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来分析说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掌握几种简单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思路。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人大版; 《经济学说史》人大版; 《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序论 一、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经济 (二)经济学 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的一门科学 2、经济学就是研究目标和手段之间的统一关系 3、经济学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物的一门学科 4、经济学就是研究——投入产出关系 (三)西方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重商主义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 ? ????李嘉图大卫斯密 亚当.2.1 (三)庸俗经济学 (四)庸俗经济学后 三、概述 (一)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 ?在现实经济中 在意识形态上.2.1 (二)应持有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四)特点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 整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考研指定参考书)考研复习读书笔记浓缩精华 版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 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 ·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表示。 ·如果观察到若干消费选择,就可能估计出产生那种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选择,以及估计新的经济政策对消费者的效用。 ·如果每个人在两种商品上面临相同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并因此愿意以相同的方式来交换这两种商品。 6需求 ·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取决于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正常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随着增加的商品。低档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反而减少的商品。 ·普通商品是那种在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降低的商品。吉芬商品是那种在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06110170)学分: 3 总学时数:51理论时数:51实验(实践)时数: 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2.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模型和政策主张,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熟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十大原理,并简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使学生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及提出的相应概念。 [教学内容]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二讲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2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的含义、构建过程和运用方法 2.明确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甄别。 [教学内容] 2.1作为经济学家的科学家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构建经济模型的过程和步骤 3.如何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3.当堂完成第一次作业 第三讲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4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2.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3.理解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doczj.com/doc/421834821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高起专)_学习的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供过于求的商品是无效率,因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 C )。 A.负数B.零 C.正数,但小于边际卖者成本D.正数,但大于边际卖者的成本 2、下面哪一种条件不能描述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B )。 A.生产与其竞争者不同的产品B.接受市场给定价格 C.可以在短期与长期实现利润最大化D.长期中有进入和退出 3、你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 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合理的,就为零 4、当LAC曲线下降时,LAC曲线切于SAC曲线最低点(B )。 A.总是对的B.绝对不对 C.有时对D.不能判断 5、假设一个公园采用两部收费制,而且它面对的是具有相同偏好的消费者, 那么公园的门票费应等于( D )。 A.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 C.市场价格D.消费者剩余 6、一个能够在两个市场实行差别定价的垄断者将会( C )。 A.通过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使两个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 B.在需求曲线更具有弹性的市场定更高的价格 C.在需求曲线更具有弹性的市场定更低的价格 D.在需求曲线更高的市场出售更多的商品 7、在伯特兰寡头市场上,有两个厂商,其边际成本均为20,市场需求曲线 为P=50-Q,均衡的市场价格为( B )。 A.10 B.20 C.30 D.40 8、假定人可以自由选择成为农民和理发师,现在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提高 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那么( B )。 A.农民和理发师的实际工资都不变 B.农民和理发师的实际工资都上升 C.农民实际工资都上升,但理发师的实际工资不变 D.农民实际工资都下降,但理发师的实际工资不变 9、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D )。 A.缺乏弹性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D.有些点缺乏弹性,有些点富有弹性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平狄克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厦门大学范文

平狄克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厦门大学王瑞芳) 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第四版) LECTURE 2 导论 一、前言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微观主体行为: 消费者(如何)选择买(什么); 生产者(如何)选择生产(什么). 市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联系纽带。 而宏观经济学主要考察的是宏观课题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要旨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不总是能获得我们想要的,这就要求对稀缺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配置可以通过市场、也可以通过计划实现,微观经济学的目的不在于确定哪种方式更好,而是给衡量配置方式优劣一个标尺。 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理论VS模型; 实证VS规范; 市场VS行业; 竞争性市场VS非竞争性市场; 市场的内涵VS市场的外延; 市场的地理边界VS市场的产品范围;

名义价格VS实际价格 二、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 需求与供给 供给 供给曲线显示在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既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产品数量(价格-数量关系);它与价格成正向相关关系。 非价格的供给决定因素包括: 生产成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 供给曲线由非价格决定因素决定,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动,整条曲线都将发生移动;在非价格决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发生变动带来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由曲线上点的移动来体现,此时供给曲线保持不变,改变的是实际的落点。 需求 需求曲线显示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售价发生的变化导致他愿意购买的数量的变化(价格数量关系);它与价格成反向相关关系。 非价格的需求决定因素包括: 收入、 消费者品味, 相关商品价格(互补品、竞争品) 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规律同供给曲线。 均衡 均衡(市场出清):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图PP11; 市场机制:图PP12,13 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出清价格; 一旦价格偏离均衡,则市场将通过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减轻需求方或供给方的过剩或不足,从而实现重新均衡;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学案例集复习课程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集 西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3月

案例一 睡帽和汽车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仅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1999年6月的上海车展是在上海少有的漫长雨季中进行的,参观者人头攒动,但看的多,买的少。在私有汽车最大的市场北京,作为晴雨表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该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只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的1/3。尽管当年全国轿车产量可达75万辆,但一季度销售量不过11.7万辆。面对这种局面,汽车厂商一片哀鸣。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理论提示:需求的定义

案例二 石油与天然气 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很多美国东海岸的学校都采购了昂贵的设备,准备用来使学校能迅速地从以油为热源转而使用天然气,以避免遭受油价突然上升的打击,就像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曾遭受过的那样。 在1990年秋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油价飞涨,而那些学校已由烧油改为烧天然气。估计能源费将有很大节省的学校主管们却受到了一个打击:他们根本没有节省多少。当他们收到来自当地公共事业公司的账单时,他们发现天然气的价格就像油价一样也显著上涨。许多主管在公共事业公司愤怒地抱怨和谴责公司的价格欺诈。他们的理由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根本没有影响到天然气的供应,所以天然气的价格没有理由也上升。这些学校的主管们正确吗?这是公共事业公司乘国际危机之机,为增加自己的利润而搞价格欺诈的一个例子吗? 试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回答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伊拉 克侵占科威特造成了油价的上升?(2)为什么天然气的价格也上升? ★理论提示:均衡价格模型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课本知识点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