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摘要: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理念得到深入发展并得以广泛实现。本文在概述了绿色建筑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研究、设计要点与建设原则、绿色建筑的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发展绿色建筑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研究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要点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环境建设使我国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中多污染、高能耗的有效途径。

1 人居发展问题

当前的建筑多是水泥钢筋结构,建筑材料耗能高,室内环境基本靠消耗额外的能源来维持,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与其他能源。一些房地产项目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增设了一些不必要的建筑环节,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美化效果,但同时也耗费了许多建筑材料。此外,很多城市中的建筑都流行用玻璃作为外墙,不仅使建筑能耗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光污染。

2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

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1998年,美国出台了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1998中国出台了具有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定义—简单地概括,就是“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外加环保和减少环境污染。

3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建造、设计及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将建筑物和能源、环保、高新科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的同时,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是:尽可能地使资源得以最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采用的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小,并可以循环利用,且周围环境能与之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建筑模式[1]。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①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周围环境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利的影响;②绿色建筑是一个可以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建筑;③绿色建筑本身在外观和内在使用方面都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绿色建筑的使用者应具有一定的绿色意识。

4 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绿色建筑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可持续发展特征:①建筑坐落的地理条件,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的物质,地温适宜,地磁适中,地下水纯净,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和谐相处,对周围的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②绿色建筑根据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天然、再生资源,达到减少污染又节能的目的;③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一种开放式的设计,建筑内部和外部采取有效的连通方式,能对气候的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④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全面节约资源,建筑的发展以最小的资源和生态位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大发展绿色建筑的力度。

5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与建设原则

对绿色建筑的衡量标准与理解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但其设计要点与建设原则应始终遵循其在自然界、人类之间的中介地位。其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减少建筑与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使建筑随着科学的发展,有足够的面积以备将来发展[2]。②要尊重自然环境,优化设计,提高建筑的环境物理条件。要调研设计地段的各

种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的朝向、地势地貌、定位及布局等;评价阴影范围、引导空气流动;顺应自然环境并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再生资源。③保护植被与土地,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环境材料,形成当代乡土建筑。④增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中介,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到使用者身边,这是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根据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绿色建筑的建设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①资源经济与较低费用原则;②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原则;③全寿命设计原则;④宜人性原则;⑤灵活性原则;⑥环境科学与建筑理论相融合原则。

6 绿色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采用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按定义对绿色建筑性能的一种完整表述,它可用于评价已建成的建筑物与按定义的绿色建筑相比在性能上的差异[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又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一般项、优选项和控制项。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与优选项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

7 广西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针对广西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广西实际建筑情况,广西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主要有:

①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

不管在乡村还是城市,广西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水域河流及地表植被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绿色建筑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不可以照搬某个地区的成功的建筑模式,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色建筑的建设中,首先要从根本上理解该地区所处环境的自然过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使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和谐统一。

②利用高科技成果,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它的发展不仅需要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在建筑技术、材料、设备、工艺等各方面加以创新,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现代设计思想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③借鉴广西传统民居的成功做法

广西有很多传统建筑到处都存在着“绿色”的影子,如传统民居在朝向、选址、空间组合、平面布局、构造处理及建筑用材等方面,处处体现出人们利用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建筑理念,以最灵巧简洁且经济的方式创造建筑环境的绿色建筑思想与经验。另外,广西的一些传统建筑所用

的建筑材料及构造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

参考文献:

[1]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 今日国土,2005 (9) : 34 - 35.

[2]仇保兴.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 建筑

技术,2005(3): 38-39.

[3]刘煜. 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j]. 建筑学报,

2003 (3): 58 -60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摘要: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理念得到深入发展并得以广泛实现。本文在概述了绿色建筑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研究、设计要点与建设原则、绿色建筑的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发展绿色建筑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研究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要点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环境建设使我国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中多污染、高能耗的有效途径。 1 人居发展问题 当前的建筑多是水泥钢筋结构,建筑材料耗能高,室内环境基本靠消耗额外的能源来维持,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与其他能源。一些房地产项目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增设了一些不必要的建筑环节,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美化效果,但同时也耗费了许多建筑材料。此外,很多城市中的建筑都流行用玻璃作为外墙,不仅使建筑能耗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光污染。 2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1998年,美国出台了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1998中国出台了具有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定义—简单地概括,就是“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外加环保和减少环境污染。 3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建造、设计及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将建筑物和能源、环保、高新科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的同时,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是:尽可能地使资源得以最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采用的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小,并可以循环利用,且周围环境能与之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建筑模式[1]。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①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周围环境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利的影响;②绿色建筑是一个可以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建筑;③绿色建筑本身在外观和内在使用方面都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 620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论文 班级建环1002 学号100310211 张水生

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主要包含三点: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 ,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5.双层维护结构 双层维护结构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可呼吸的皮肤”。双层维护结构一般由双层玻璃或三层玻璃组成,在两层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形成空气夹层,并配有可调节的深色百页。在冬季,空气夹层和百页可

绿色建筑环境论文

成绩 评阅人 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绿色建筑技术》课程报告 学号07122933 班级测绘12-4班 姓名张雅雯 2013年11月3日

论绿色建筑原则和方法在家庭住宅小区的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12-4班张雅雯)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都飞速发展,传统的建筑给当今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大量的建筑材料的盲目使用和浪费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违章建筑造成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建筑环境有害气体的排放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些都是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改变建筑设计和建筑方式。绿色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有必要研究把绿色建筑应用到实际中。本文通过家庭住宅小区的设计来说明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在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字:设计原则和方法,绿色建筑,家庭住宅小区绿色建筑 1 引言 让每一个家庭更快乐地在自己温馨的家中生活。 绿色建筑现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建筑使用的经费,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担,使居住在其中的居住者提高健康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做到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状态。 家庭住宅小区作为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建筑,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巨大及深远的影响。本住宅小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合了绿色建筑的理论,充分与自然环境结合,使人们能够接触到自然,注重室外与室内环境的设计,考虑建筑节能与材料的应用。 2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化绿色、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指建筑队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础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造,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3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1 节约能源 3.2 设计和气候 3.3 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应用 3.4 尊重用户 3.5 尊重基地 3.6 整体设计观 4 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论文(设计)题目: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类型:公选课 学生姓名:田璐 学号:07514115 所在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完成日期:2009.12.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班级:0703 姓名:田璐学号 07514115 自我评分 80 成绩 摘要: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1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2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

建筑学专业绿色建筑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绿色建筑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原文: DOCTORAL FORUM NA TIONAL JOURNAL FOR PUBLISHING AND MENTORING DOCTORAL STUDENT RESEARCH VOLUME 7, NUMBER 1, 2010 Green buildings Priscilla D. Johnson PhD Student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Prairie View, Texas William Allan Kritsonis, PhD Professor and Faculty Mentor PhD Program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Hall of Honor (2008) William H. Parker Leadership Academy, Graduate School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Visiting Lecturer (2005) Oxford Round Table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England Distinguished Alumnus (2004)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Ellensberg, Washington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do its best to maximiz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wood),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in its life cycle. Provide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in harmony symbiosis buildings. I described more detail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notion, green building’desig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green building 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protect the ecology; signification ; analysing the effects

关于绿色建筑-毕设论文外文翻译(翻译+原文)

毕业设计英文资料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Documents for Graduation Design 课题名称 原文: DOCTORAL FORUM NA TIONAL JOURNAL FOR PUBLISHING AND MENTORING DOCTORAL STUDENT RESEARCH VOLUME 7, NUMBER 1, 2010 Green buildings Priscilla D. Johnson PhD Student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Prairie View, Texas William Allan Kritsonis, PhD Professor and Faculty Mentor PhD Program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Hall of Honor (2008) William H. Parker Leadership Academy, Graduate School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Visiting Lecturer (2005) Oxford Round Table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England Distinguished Alumnus (2004)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

绿色建筑论文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 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 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前言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4.1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4.2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5.4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判断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系统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既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

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建筑与材料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建筑工程概论课使我对于建筑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认识了建筑基本的结构分类,对于建筑行业中的一些术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老师能够根据我们所学专业,给我们着重讲了建筑与材料的关系,使我们不但对于这门课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更是告诉了我们,材料对于建筑对于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我将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从材料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建筑是空间构筑物的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征,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建筑艺术美的最根本精神功能在于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当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协调并不是单单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不但妥创造和谐统一,两且要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的宗旨。 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曾归纳出一个全面性的建筑理论,即“建筑存在的意志”(the building’s wiⅡto exiSt),并且认为作为构筑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也存在意志,这种意志体现在材料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上。康在一次谈话中用与砖对话的口吻谈了他处理建材的方式,以“砖爱拱券”为结论形象地阐明材料具有“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意志,得出要了解材料的原则与本质,了解材料能够作什么,并且在设计中对材料的意志给予尊重的启示。 而传统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在现代建筑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在不断增大的总能耗之中,建筑能耗约占30%,建筑节能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而建筑材料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发研制及应用节能材料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建筑材料现状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新建筑中,95%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相近国家的3倍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对新型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的需求将有巨大的增长,我国建材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发展趋势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了大量的施工新方法、生产新工艺,有些产品利用工业废渣、天然纤维来合成制品等。通过不断总结生产、应用的经验,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使我国整体节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墙体材料发展趋势 粘土质墙体向非粘土质墙体材料发展;实心型墙体材料制品向空心型墙体材料制品发展;小块墙体材料制品向大块墙体材料制品发展;重质墙体材料制品向轻质墙体材料制品发展;现场湿作业多的墙体材料制品向现场湿作业少的墙体材料制品发展;单一材料的墙体向多功能复合材料墙体发展。 绝热保温材料发展趋势 1)向外墙外保温发展。节能技术发展初期,内保温技术由于其施工简单、操作安全以及造价低廉等特点,为设计院、施工和建设单位所接受,推动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迅速起步。但是外墙内保温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热桥保温处理困难;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等。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随着我国节能标准的提高(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内保温技术已不能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采用外墙外保温能保护主体结构,

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了贯彻执行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导打理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当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的绿色建筑,也是我国绿色建筑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1 、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尤其要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

专业概论论文

专业认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体会 四周的专业概论课程让我了解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我感受颇深。老师的精彩演绎让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更加深入地认识。老师带领我们概览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涉及的课程,专业培养计划,以及专业今后的研究方向。还给我们介绍了我国木材工业的概况,让我们对木材科学的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今后的发展有了大致的印象。为我们将来的专业选择指明了方向。 老师主要就专业培养目标,主干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七大研究方向(木材学,木材干燥,木材加工装备与过程自动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木材学、木材干燥学、木工机械、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胶粘剂与涂料、工程木制材料、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家具设计等),就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老师的讲解图文并茂,通过简单的实例将生硬的专业知识轻松的传达给我们每位同学,让我们对今后所学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有信心学好这个具有极好发展潜力的专业。 关于课程的体会,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有一次与专业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有一次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的机会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所以,在这里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了解到我国和我校在木材领域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我感到我们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前景是十分广泛的,但是相对于国外的企业,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相对低端,大多属于低端型和粗放型。因此,我们木材科学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更多的努力。 第二部分对我国木质材料资源现况的感受 资源概况 1.据最新(第七次)对森林资源的清查,我国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居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2.与第六次清查相比,森林覆盖率上升2.15%,森林面积净增2054.3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 3.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按人均占有量计算, 森林蓄积量9.801m3、森林面积0.149 hm2 、木材消费0.28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 首先,看到这些资料,我感到我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光有数量也是一大特征,我国资源的质量不是很高,有些木材是没有太多利用价值的,而且我国人口数量巨大,人均资源稀少,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木质资源是我们所需要做的。 其次,如何更好地将除木材以外的木质资源转化为可用资源也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弥补木材不足的状况,也可以废物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竹材、藤本、灌木、作物秸秆类资源都是木质资源,它们都可以作为木材的代替品。如果将这些利用好,那么我国的木材工业就会更上一层楼。当然,这是我们需要去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因为木质材料不光有优点,还有很多缺点,需要去克服这些缺点才能完成完整的产品,并且投入生产,为人们提供好的产品。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三部分人造板概论 木质资源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 易于加工,加工所需能量较低,不易污染环境; 木材质轻而强度高;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

谈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建筑行业在我国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工程,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对材料、施工、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去发展绿色建筑。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原则;设计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means of engineering,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material,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f the late in the process of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develop green buil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 to green building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principl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能源都面临枯竭的困扰。所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建筑行业在我国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工程,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对材料、施工、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去发展绿色建筑。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关于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绿色建筑论文:浅议绿色建筑

关于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绿色建筑论文: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1.1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1.2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

绿色住宅设计

新农村绿色住宅设计探讨 郭兆祥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农村绿色住宅的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绿色住宅的研究进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绿色住宅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绿色住宅;绿色农村规划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飞速发展的村镇建房与无限膨胀的建筑能耗及相关问题,如节地、环保、节能、节水、废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绿色住宅必然成为新农村住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 1农村绿色住宅的相关概念 1.1农村住宅 农村住宅,通常是指从事农业的农民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住宅区和经过科学规划的乡镇住宅区,它体现了自身久远的历史演进过程、地缘地貌特征、地域风土以及住宅主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等。 1.2绿色农村规划 绿色农村规划设计是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既注重当地自然生态的保护,又注重绿色乡建;既注重传承农村、农业文明的绿色环保传统,又注重现代生态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无论是村庄水系、道路、产业规划还是家庭住房建设、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种植养殖方式优化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1.3绿色住宅

2006年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o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arology)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麦克哈格(Ian L.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使德国成为生态建筑和建筑新技术的展示地,开发的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巴姆菲尔德(Bramfeld)村就是德国一个典型的生态村,村中利用太阳能、节能、节水和材料绿色化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除了太阳能采暖之外,该村为了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还采用了遮阳、屋顶植被化、雨水收集、强化墙体保温与蓄热相结合等技术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建筑师戴维·皮尔森(David Pearson)在其著作《自然住宅手册》(The Nature House Book)中明确了盖娅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 5000字 已排版

建筑工程概论 题目: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专业:无机非金属1班 姓名:杨津 学号:20100800726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主要包含三点: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一、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关于建筑论文

关于建筑论文:浅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摘要:结合现代建筑,在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建筑的设计积累经验, 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未来建筑,艺术,绿色建筑,智能化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1建筑形态艺术化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

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2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2.1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1)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来取代这些“垃圾”建材。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