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范文

201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范文

201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范文
201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范文

201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范文

窗外风景的境界与格局

窗外风景四时不同,人们亦会因为人生价值的不同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莎士比亚曾说:“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密布荆棘,有的人选择了浑浑噩噩,一生躲避,而有的人却选择冲破阴霾,看尽天下美景。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面对人生的困境,人们总是在矛盾中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走出人生的低谷,坐看风起云涌。在生活中,有善良如刘丽者。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带着如山般坚定的信仰,一步一叩地行进在播撒大爱的路上。于她而言,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像一次旅行,完成了这次旅行就是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或许物质的贫乏也让生活倍感艰辛,但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

刘丽的人生价值如不灭的火炬,感召着人们克服物质的艰难险阻,体会精神高贵的真正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人们正是因为人生境界的提升,而不断实现作为“人”的个体的核心意义。

当人们在困境中作出人生价值的选择,殊不知精神富足,坐看云卷云舒,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境界。“非理”“除教”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彰显了你的“权力意志”“超人意识”,一生身体力行。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但是,即使“不为人知”你仍未停下坚定的脚步。迂回漫长的

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海德格尔、叔本华都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

尼采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精神的富足高贵,“感性思维”与“超人意识”已经深入其心,在政治压迫面前,他仍能坚持自我,实现人生;人们正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驱动之下,才最终让自己走向了成功的高度,不负平生。

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有所不同,勤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演绎人生的精彩;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用思想的闪光演绎人生的精彩,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让人们从容淡定面对人生的起伏,实现自我,而古往今来之贪佞,自赵高、张让、秦桧至文强、魏司长,眼中的物欲横流让人生的风景黯淡了色彩。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郭小川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唯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演绎无限精彩,以天下为己任。当我们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我们没有忘记中国的境界与格局就在这里。

我不赞同王旭明老师对山东作文的轻率看法

--谈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

醉卧梨丛

监考归来,一上网就看到了一则关于山东高考作文的热评: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通过微博对北京和安徽的高考作文题大加赞赏。他说,“安徽与北京考题有异曲同

工之妙。虽然题目与学生实际生活离得稍微远,但是作为高中生对这类事儿应该有所感知,所谓生活面要宽些。一位哲人说过教育即生活这样一句名言,那根据这个道理,语文就更应该是生活当中的生活。”同时这位专家还说,“湖北山上的风景、山东不同人看到不同风景是最没有风景的作文,不仅无病呻吟,而且让高考生作此呻吟状,悲乎!我以为,这样的题目让六年级学生做可能还不错,怎么来考高中学生呢?由此折射出当下学校语文教育之缺憾:教学知识层次不明显,深深浅浅。”

王老师可能自有王老师的理论,但就这段评论,我感觉他出言有点轻率了。王老师说作文应该让学生写生活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只注重就生活写生活而不注重德育和美育,恰恰是今天学校教育的一大缺失,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教育者总想挣脱旧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不管对的错的,都以“反正”为时髦,高尚的“反正”成狗屎,审美变成审丑,这“伤痕”那“反思”,不像成熟人那样“固步”,做大做强,而像孩子一样“出洋奇”,“假恶丑”就是“真善美”,一句话正说反说都对,“条条大路通罗马,走不通了再回来”。这样的改革必然导致各种思潮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很多孩子迷失了方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垃圾和封建社会的一些糟粕,都换上各种时髦的名称沉渣泛起,导致很多孩子以“食鸦片”当时髦,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迷失自我还自以为是。所以高考作文指挥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属于基础教育)绝对不能脱离思想性,而走入“纯文学”。教育即生活是不假,但是如果这个社会的生活乱了,

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缺失了,这时候,“教育就不能是生活”。王老师说“(山东的作文)不仅无病呻吟,而且让高考生作此呻吟状,悲乎!我以为,这样的题目让六年级学生做可能还不错,怎么来考高中学生呢?由此折射出当下学校语文教育之缺憾:教学知识层次不明显,深深浅浅。”当今,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各种外来的、旧有的、新生的思潮不管在朝的在野的、在大人孩子的头脑中正处在白热化的短搏时期,新一届政府先从党内抓起进而扩展到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已经开始,山东这个作文意在让孩子“内省”“內修”,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何即坚持改革开放又能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自己,是值得当今每个高中生思考的大问题。更何况这个作文也照顾到了考生就文艺的审美取向去评说,或者就直接写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保持“品质”的,也可以走进生活、走进历史去寻找那些类型化的人物或记叙或议论。这确实不符合王老师说的那种乱象丛生的社会“风景”,但是也绝对不是“无病呻吟”,让高考生提高一下自己的认识,“悲乎”什么呢?这样的题目让六年级学生做?六年级学生写人记事还可以,能“吃透”这个作文题?这是教育知识层次明显啊,哪里是什么“深深浅浅”?而是很深呢。所以,我觉得王老师犯了“印象主义”的错误,看见“窗”就贸然下论,和那些不动脑筋的学生走到一起去了。其实,这个作文与平时关于“窗”的作文不一样了,是“取其形”“变其意”了。

以下为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个作文看似容易,其实,想得高分并不容易。一来是作文题面的表述与平时关于“窗”的作文材料不一样,换句话说,这个材料只是“借窗说事”,其意并不在“窗”上而在“看”上,或者说是在“窗里”“窗外”。因为多年来学生一直训练有关“窗”的作文,大多是在“窗”上。比如,就窗的样式来说,有天窗、前后窗、内窗,有内开窗、外开窗,单开窗、双开窗、推拉窗……就窗的材料来说,有玻璃窗、纱窗、百叶窗、木格窗……就窗的作用来说,有通风、透光、装饰、散热、瞭望……引申的还有开放口岸、展示栏等,抽象的还有心窗等。无论是实写窗还是虚写窗,都脱不开窗的作用,可以是直接议论“窗”;也可以取其相关的,那就是围绕“窗”的人和事;还可以取其相似的,那就是心灵的开、闭。估计也有学生能想起那则小姑娘的爷爷为小姑娘打开那扇使其心情愉快的窗,但是本次作文题目却不是这样。

材料说“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注意措辞,窗子是一个“画框”,这有点像“一个圆圈,加上一些点缀,想象出一幅画面的描写”那样,只是这次不是点缀,而是“圆”或“窗框”的内部。就这个画框的内部展开想象,当然可以写。但是,这样写的这幅“社会画卷”应该映射什么呢?再看后面的材料,应该反映的是“看的人如何”,全面的看这个材料,就不难判断,关键是后面的“有人看到”和“有人看到”,这就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心情,不同思想,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东西。比如同是去美国,有人看到的是繁华,有人看到的是悲哀,有人看后增强了自豪感,有人看后却妄自菲薄,同是上网,有人看到的是无数的游戏,有人看到的是知识的海洋,有人看到的是信息垃圾等。至于“雅、俗、闹、静”只是一种提醒,可以完全抛开这四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可以选其一种,从选其一种的角度来看,这个作文又包含着半命题作文的特点,抓住一种,写出一个或一类人生的境界。所以,这个材料审题应该不难,只要问个“为什么”,立意就差不多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确定文体,联想材料,布局谋篇,组织语言的问题了。这个材料提醒考生的还有那个“一幅”,这实际是在暗示考生不是“多幅”,网上说的“社会兼容并蓄”是错误的,它提醒的是“这幅”图画好比镜子,反照的是“人品”,“人品”才是写作的主要内容。比如你想写一个()的孩子,失去双亲的是孤独忧郁还是懂事自立,上网成瘾的满眼的又是什么。要求中“④

文体特征鲜明”,这个要求是山东多年来对作文教学导向呼吁的兑现,山东很多专家最讨厌没有文体的作文。议论文就必须写出论的色彩,记叙文就必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要以小见大,写出具体的社会生活来。对于文学作品的样式,小说就得有情节、环境、人物和主题,散文如果抒真情就必须我手写我口,如果写学术性、知识性的就必须写出思想的深邃,如果写景状物的,就必须展示出自己对各种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来。至于日记体、戏剧体等等,那也得写的像模像样,不能装腔作势,蒙混过关。

这次作文估计出现三种写作情况:

(一)见窗是窗者。这部分学生看见“窗”,就想起平时的作文训练来,要么议论或者描述如何“开窗”,要么以“窗”为中心,古今中外、具体的抽象的只要与窗有关的材料都罗列了来,也没有什么主题,或者主题就是“窗”,就和教科书上的《远方》那样去写,那就中了出题者的圈套。这样写显示的是自己平时写作文“拼凑”的毛病和不“审题”的弊端,如果结构、卷面、字数、语言都不错的话,能得个基准分就算不错了。

(二)见窗非窗者。这部分学生问了材料“为什么”,立意接近出题者的意图。可也分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不只是不局限在“窗”上,而是直接抛开“窗”,另起炉灶,要么全文去写

“雅”“静”,要么全文去写“俗”“闹”,或者事例名言的罗列,或者抓住一个人,比如“陶渊明”来写,如果稍微点点窗和看,然后

拓展开去的,估计基准分以上,如果一点不点的,当成跑题也有可能。另一种情况是,从材料分析出,“眼中所看反映的是人之品”,紧紧围绕着二者关系,具体集中或者旁征博引,无论写成议论文还是散文,只要有正确的明确的立意,应该在基准分以上。

(三)借窗发挥者。故事由窗引起,而映射的是人的内心。写成记叙文(或者叫散文)能得高分。似窗非窗,窗、事、人心、思古论今,水乳交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散,而“神”却很有时代意义,发人深省。语言优美,属于上乘之作。

当然,我是一直不看好山东作文的,但是,今年的作文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也还不那么让人满意。山东作文题一直“禅意”太深,不具体、不形象。2006年“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这个题和今年的差不多辨证,只是06年是相向辨证,今年是同向归纳。2007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时间”“记忆”都是些抽象概念,后面还来了个“风化”。2008年“春来草自青”,直接就进入了“禅义”里去了。2009年“见证”,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都需要补出“什么”见证了“什么”,或者“谁”是“谁”的见证,这当然也是让人想的头疼的事。2010年“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生活还讲究“品质”,也是让学生感到难以把握的。2011年“这世界需要你”,需要“谁”?这同样让人得去思考“世界”是个什么东西。人和世界到底

存在着什么哲学关系?2012年,是我最讨厌的一个作文,偏要鼓捣出个孙中山的一句话。孙中山不但陌生而且陈旧、不典型。那句话还半文半白的,出题者可能是那段历史的研究专家,对老孙特别特别的偏爱,但是咱大部分学生对他不感冒。2013年表面是挑错别字,实际是讲人的修养。山东这些偏爱“哲学”“抽象”的作文题,如果不是一线教师努力保护孩子的单纯,总怀着“不可能总这样,今年肯定具体形象”的想法而没跟着高考题走的话,很容易导致学生想什么问题也不自信了,到时候你就是问他们1+1=?,他们也不敢答2了。所以,今年的高考作文虽有进步,审题乍看不难,其实出题者还是有点拐拐心眼,和学生依然在绕圈子。多么期盼以后在出题上“光明磊落”点,不在题目上绕弯弯,就像湖南题那样“踮起脚尖”,或者材料就是材料,要么是陪伴父亲的亲情,要么是“心到哪里哪里就是风景”的下乡的官员事迹,形象、具体、简单、有情,一个字“爽”。

前几天还由杏林子的《桥》讲到

“窗”“门”“路”“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很可能成为出题者青睐的作文题面。考前也特别强调了文体、审题立意和语言。别不知足,相较于往年,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审题上不难了。只是担心考生不用心,走上了“宿路”。

太有意思了,青岛早报登载了各名家写山东高考作文题。既然写了,咱来评评分。

附:1、连谏的这篇文章有生活,“借窗”“说事”“析心”,作为高考卷的话,我认为得50分多一点,但得不了满分。

透过窗,看到内心

连谏

前天,我正在家写字,听到有人敲门,以为是送快递的,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我网购了不少东西。收网购快递和女人在商场里把两手买满的心情是一样的,充盈着收获的快乐。可开门一看,却是物业工作人员,她很小心地和我说,因为我的空调室外机放在了楼下邻居的飘窗外,邻居把我投诉了。

我顿时郁闷得像吞了一只苍蝇,想楼上楼下的邻居,我又不是一蛮横不讲理的人,如果不让我把空调室外机装飘窗外,你上楼和我说声行了,犯得着大动干戈地去物业投诉我吗?虽然愤懑着,但还是请物业人员看了我室外机的位置,然后联系空调安装工人,请他们来给我挪室外机。

一切安排妥当,就觉得一天的好心情就这么被破坏了,因为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被投诉,就意不平地写了篇文字发在了朋友圈,很快,就收到了朋友们的各种反馈,首先,我自己认为自己挺无辜的,因为开发商给留出来的空调空间,在塞了一台巨大的柜机空调室外机之后,已经装不下卧室室外机了,安装工人就给我放在了楼下邻居的

飘窗顶上,说大家都这么放,没事的。我也观察了一下,的确如此,就让他放上了,如果楼下邻居认为我侵犯了他的权益,上楼和我说这是不对的,我一定会整改,犯不着去物业投诉,这让我觉得,自己明明在走着走着路,突然不知为什么就挨了一棍子,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条路是没交付使用的,不允许通行。觉得邻居处理事情的方式让人别扭透了,就想起了很久之前朋友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样的人在生活中就总是遭遇什么样的人和事,比如说,别扭的人在生活中就总是遇上和他一样别扭的人和事,这不是那些人和事天生别扭,而是一旦遇到他就别扭了,因为他凡事总动用他自己那一套别扭的方式去处理,于是,再顺畅的人和事也就给互动成别扭了……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遇到命运开给的罚单或是礼包,和这个人的运气没关系,而是和他的脾性有关系。

当我再一次把这套理论搬运到这件事上宽慰自己,霎那间有很快意的感觉,像鲁迅笔下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很快,我就汗颜了,因为我的一位朋友说,或许楼下邻居觉得楼上楼下的,上来当面说不让我装他飘窗上伤面子,不如交给物业处理。看到这句话,我豁然开朗,甚至很惭愧,为什么我也要动用内心的阴暗去看待邻居的投诉呢?

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说,我们所眼见的这个世界的美丑,和这个世界客观的美丑没有关系,而是我们内心的映照。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任何一桩小事,都是一扇泄露我们内心的窗子,透过这

扇窗子,我们所见到的丑也好美也罢,未必是这些事物的对错,而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而最难得的看见,透过这扇窗子看得见是我们自己的狭窄和灰暗。在这个世界上,看得见的狭窄和灰暗是最有价值的美丽,你会因看得见它在自己生命中的存在,而努力去修正并超越它,成就那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连谏,本名连淑香,生于高密活在青岛,职业码字人,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曾出版图书《门第》、《家有遗产》、《别对我撒谎》、《请对我撒谎》等多部,并有多部作品改编成影视剧。

2、高伟这篇作文,阅卷者会这样看待:开头啰嗦。整片内容东拉西扯。且有偏题之嫌。不是写“该看见什么”,而是应该写“为什么看见了什么”。估计阅卷者耐心读读语言的话,能给个基准分44分,不看在语言的份上,得不到40分。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高伟

第一时间得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类似于“打开窗口看见了什么”,我还真是走到了窗口,看看我看见了什么。我比考生有自由,可以真看。我看到了很多的人,自由电子一样的人,他们因不知道我在看他们而自然极了。我还看到了不错的天气,早晨下了雨之后的窗

外阴转晴,空气像洗过,大片的人造高楼像昨天一样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考生,整个生命是我的功课,人生是我的考场。

我像个考生一样在想我看到了什么。

想起了王家卫那部叫《一代宗师》的电影,里面说了一句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说的是人生精神成长的三个境界。电影里面说的“看见众生”可不是我如今看到的众生,也不是我的这种看到。那是一种因生命掠过人生的苦难而使自己的灵魂化蛹成蝶之后的一种对于众生的看到。那是在见到自己见到天地之后的更高意识天眼睁开的一种望见。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在肉体的视力最好的时候,看周边的物质视力效果最好的时候,却是我们看见自己的时候。我们天然地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们自己转的。我们只想看见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忧伤自己的悲欢离合。其实,这个“私我”的自己是一个幻化出来的。我们过度对这个幻影的关注必然导致的是自己的受伤。我们陆续地分别地毫无例外地和各种人际关系发生利益纠纷,把人生当成是战场,心灵比肉体的刮蹭严重得多。我们伤痕累累。这种受伤其实是上苍送给我们的化了妆的礼物,其目的是让我们认清小我的虚化,让我们的意识得到破茧一样的提升。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天地,看到日月星辰在自行地运转。看到了大海潮来潮往,任性的时候可以怒发三层楼那样高的脾气,灭掉几

个人类真是小菜一碟。大自然的一切是那样豪迈呵,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我们还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重要的人叫“别人”,他们全是和我们一样有各种被尊重需要和收成需要的人。如果我们想让自己过得安稳,我们必须尊重所有叫“别人”的这个人。望见天地,望见别人,是我们人生当中极其重要的修持,绝大多数的凡人都在这个境界里面做着功课。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望见众生。是从所有众生里面看到的同一个人。这个人是你,是我,是他。望见众生的人才是真正能让良善和慈悲情怀在生命中莅临的人,他们才能深深地体谅根植于普遍人类之中的苦难与罪性。他们取消了二元对立,不再使用刀锋一样的精神责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种懂得,不仅是针对爱的人,而是众生。他们是那种把生命原生的铁矿石炼成了珍贵黄金的人,像武林高手那样手中最锋利的剑是手中无剑。

像我这样如铁矿石一般杂芜丛生的生命,被渺小的自我折磨过而且还在折磨中的生命,知晓人类中有一种光一样的同类,有一种钻石一样的灵魂,已经是神灵对我的一种眷顾。我知道我余下的人生可以向着这样的灵魂去靠近,就像黑暗的夜行中靠向光,我就有力量皮实地活下去,即使人生不那么好玩也可以玩得兴高采烈。

作者简介:高伟,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文化随笔集《她传奇》、《他传奇》、《生命从来不肯简单》、《每一次破

碎都是盛开》、《感情的时间》和诗集《玫瑰.蝴蝶》、《风中的海星星》等。

3. 韩嘉川这篇文章写的是:不能在窗内做局外人。根本就不懂得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窗里窗外>直接跑题.议论文的话论点论据脱离,散文的话,有点故意“低艺术化了”。唯一靠谱的是鲁迅那段话.汶川地震、扶老太太以及招远的例子太一般了.这样的材料和组织结构一般高中生都差不多会,再加跑题,估计上不去40分.

窗里窗外

韩嘉川

看到作文的要求时,脑子里出现了加缪的小说《局外人》,还有齐秦唱的歌《外面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扇心灵的窗子,透过它看世界。只不过这扇窗子在知识的积累与修养的提高,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校准看法而已。小时候眼中的世界和长大以后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想到了《局外人》,就是觉得如果不参与到外面的世界中去,那么外面的世界好也罢坏也罢,在窗子里可以做一个“局外人”,无非是随着心情的好坏与修养的高低,会看到不同的内容而已。如鲁迅所说的看《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

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又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似乎是美学上的命题。所不同的是,从学校的窗子往外看,外面就是我们即将走向的社会,我们将如何融入其中,甚至拷问自己:你做好准备了吗?曾经一度人们对“80后”有些议论,对这些最早走向社会的一代独生子女的担当能力存有疑问。不可否定,这一代人所背负的多个家庭压力是够大的,社会在多方面考验他们的承受能力。而一场汶川大地震,改变了人们的看法,“80后”不仅亲历灾区用种种出色的表现勇于担当,而且渐渐在社会上担负起应有的角色,交付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窗里可以是局外人,在窗外也可以是局外人。不是有“几亿人扶不起一个老太太”的言论吗?还有山东招远麦当劳群殴致死案现场,都出现了“局外人”现象,而这个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是社会的诚信与尊严。如果被扶起的老太太没有“赖人”现象,如果能够从法律与社会道德树立正气,不让见义勇为者既付出生命的风险,又要承担其他种种纠纷的成本,社会保障与法律都能体现诚信与尊严,那么人们的心中便会有可依靠的处事标准,做“局内”好人的风险与成本就会降低。

同样一件事,从窗口往外看,既有主观的视角,也有客观的存在。价值观的取向不同,所看到的内容也会不一样。人人都要成为社会人,即使在校园里也是一个准社会。尽管歌子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如果我们在“窗里”就做好“莫以恶小而为

之,以善小而不为”的准备,向“窗外”积极追寻勇于担当的正能量,那我们的眼中便会看到更多好的事物。

作者简介:韩嘉川,一级作家,青岛市作协副主席、《青岛文学》副主编。

4胡念邦这篇作文是不是也写跑了呢?材料的指向是错过了风景吗?是看到了风景反映了什么人品、反映了当时什么心情。他这是写的什么?鉴于文章中有描写,有真心的感慨,这篇作文也就是40分,挂零也就挂个1或者2.

窗外,被错过的风景

胡念邦

这是我青春最初成长的地方:一间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屋,东墙上虽有一扇不算小的窗,室内却永远暗淡无光,白天也需开灯。窗外是一座大杂院,一个庞大的楼梯平台连同它的水泥柱子遮挡了大半个窗户。透过缝隙,看到的是大院里二楼和三楼外走廊上一扇扇紧挨着的门。每一扇门后面是一间小屋,每一间小屋都装着一个家庭。高深逼仄的院子里,没有阳光,没有树木,没有草坪,年久失修的青石板,凹凸不平,残破不全,永远有污水在流淌……

或许是屋子狭窄、憋闷,除了极冷的冬天,在大多数日子里,走廊上的那些门都是敞开的。锅碗瓢盆相撞的铿锵声、喋喋不休的训斥孩子声、无所顾忌的笑骂声、震耳欲聋的劝酒划拳声……如果你循声

去看,会轻易地找到它的源头。同时,你还会不可避免地看到每个家庭所发生的故事,那大都是一些卑微、琐碎、涂抹着悲剧色彩的伤心故事……这些故事连同噪杂的声波,无可阻挡地穿过窗口,进入我的小屋。

我正坐在窗户旁的一个木头箱子前读书。

那时,我很年轻,整日都坐在这里读书。看着窗外日日上演的庸俗故事,我读着发生在另一个空间另一个时间里表达高贵精神的陌生故事;在尘嚣喧闹的吵嚷声里,我听到了远方传来神圣而庄严的召唤。我深信,我的生活在别处;我人生的风景在未来。读书,让我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我总觉得自己似乎在优雅的阅读中,升至渺远澄碧的高空,远离了窗外这噪杂而平庸的“风景”。

四十多年的时光倏然而逝,我已经抵达了当初所谓的“人生未来”。如今,我的窗外是一个花园。各种花朵,随季节变更,次第盛开。此刻,正是夏季,绿树浓荫从窗口铺展开去,一直到很远。从白日到夜晚,四周静悄悄。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常常在失眠的夜晚回到四十多年前我的那间小屋,坐在窗户旁望着窗外那个大杂院。多年前,那个大杂院就被拆毁了,我那间小屋也永远消失了。

今天,当在记忆中重新复原那个遥远的窗口和窗外大院的风景时,我清晰地看到了当年没能看到的东西。那究竟是些什么,我说不清楚。或许是这风景所承载的众多家庭亲切而温暖的人性故事?但似

乎应该有比这更具广度和深度的东西蕴含其中,它沉潜在生活事物的深处,如同浊浪湍流未曾卷起的河底细沙,没有人听见它们无声的诉说。那是艰难中的不屈,平庸中的不甘;是喧闹中的质朴,无望中的渴求。在这一切之上的是千百年来生活的全部真实……可以说,文学甚或书籍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原本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寻求归宿。

我四十年前的窗口外面,风景丰富多姿,色彩斑斓,极富美感,蕴藏着哲理,可是被我错过了。如今只能在记忆和怀想中流连惆怅……

作者简介:胡念邦,青岛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山东作协会员,第四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

总评:总体来看。高中生读的东西并不少,写东西也能很迅速的抓住中心。语言的华丽也不逊色于作家。而作家和高中生比,长处只是有生活。作家有空闲,写起东西来慢慢道来,且随心所欲,入题拖拉。作家好比是个野路子篮球运动员,动作不规范,总犯规,但是,随心性任他们在操场上玩的话,就叫篮球运动生活化。就好比农村老大娘,日子过的拖拉,但是符合生活本身。高中生就好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每一招式都很精彩,但是,没耐心,不懂得生活本色,急躁、主观的完成规定动作,明明有素质有技巧了却不懂得“连贯”起来,走不进生活里去,每一个技巧不与生活挂钩,都成了美丽却无

用的假把势。所以,作家和学校作文,真的该互相借鉴和尊重,不能互相指责和攻击。尤其作家不该攻击语文作文教学,而学校教师也必须扩大空间,培养有生活的未来作家,而不是文人相轻。实在说,当今的作家在无主旋律的时代,如茫茫草原点缀着几株沙棘;而学生有情有智有青春,却又像无数的琉璃碎片。刹那彩虹,转瞬走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