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评价表

岳阳楼旅游资源单体表

岳阳楼旅游资源单体表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序号:01 名称:岳阳楼

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 107国道、长江航道、仅两个小时车程可达长沙机场和武汉机场,还有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随岳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开工的荆岳铁路、常岳高速公路都为岳阳楼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岳阳楼景区位岳阳市区,市内交通发达,出租车络绎不绝,有 6,7,10,15,19,22,24,25,31,50等十几路公交直达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50年,岳阳县政府补葺岳阳楼。1952年5月20日李洞庭提议修葺,设专人管理。6月9日作出“修葺岳阳楼工程”计划。12月18日岳阳县政府就岳阳楼修缮预算等呈文省文委会。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就整修岳阳楼问题批示“本部认为该建筑为一着名古迹,应予保存”。1955年2月15日,省政府拨整修岳阳楼经费1万元。1956年7月24日,公布岳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7月,岳阳楼管理所成立。1972年9月1日,湖南省革委重新公布岳阳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2001年1月11日,岳阳楼景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区。2003年元月,岳阳楼景区成功引栽雌雄两株古银杏树。3月11日至4月26日,岳阳楼进行周期性维修。2003年3月10日至4月24日,岳阳楼管理处对岳阳楼等进行保养性维修。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7月4日,岳阳楼景区投资120万元,正式启动地面铺青砖、栏杆全部更换为麻石工程。2007年5月1日,岳阳楼景区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景区面积由原来的70多亩增加到210多亩。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单体得分95本单体可能的等级五级 填表人沈璐调查日期2015年5月28日

旅游资源学期末试题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释 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二.单选 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 B.文学类,生物类 C.生物类,园林类 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 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2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 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强有力的生命力 3、有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活跃性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 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 地文景观资源 旅游区地质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地势以丘陵和平地为主,丘陵、平地和水域分布较为集中,山、丘陵、山谷相间,起伏明显,层次感较强,景观效果较好。 (2)水域风光资源 区内有红旗水库。水库大体上呈线型,水面宽窄相间,曲折萦回。水库周围绿油油的水源林保护好,面积大。也有大片的池塘和水稻田 (3)生物景观资源 温暖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形成了优良的植物生长条件。区内自然植被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类型。古核桃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旅游价值。此外,公司还在区内培植了多种名贵的树林与花奔。 2)人文景观资源 (1)张氏和范氏民居 我国古代木构架大致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旧民居以旧社会地主张道崇家为代表,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解放后有段时间作为小学,具有川东地区代表的地方民居建筑文化,穿斗式、三合院、小青瓦是川东建筑符号的体现。 (2)民俗风情与旅游商品 区域内民俗风情较浓郁,如有民间演艺wududu,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的秧歌,饮食习俗的打糍粑和生活环境的悠闲的农家生活氛围。旅游商品也比较丰富,如艾粑、柠檬、红薯、莲藕、鸭、鹅、火麻、紫薇、秋葵、晕药、金龙灯等。 (二)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深度和开发的时序性,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基础。但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不多,体量小,资源要素价值小,不大适合进行旅游资源单体的定量评价,比较适宜进行旅游地整体评价,即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国家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旅游区本地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分为4个评价项目层,18个评价因子层,见下表。 表1-4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因子体系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表现在广域性、和地域固定性。 2.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分为和精神的愉悦性。 3.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包括山东泰山、、福建武夷山以及。 4.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为、岳阳楼和。 5.中国的四大名塔为: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云南大理的千寺塔和。 6.中国四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 7.青海塔尔寺“三绝艺术”中有两绝是佛教绘画,即和壁画,还有一绝是。 8.唐朝的帝王陵墓封土形制是。 9.现存的西方古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建筑和。 10.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主体建筑由、皇穹宇、、皇乾殿四部分组成。 11.东岳泰山山麓下地岱庙是东岳大帝的祖庭,它与、北京故宫、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建筑群。 二、连线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天下第一名泉杭州虎跑泉 天下第二名泉苏州虎丘观音泉 天下第三名泉扬州大明寺泉 天下第四名泉镇江金山中泠泉 天下第五名泉无锡惠泉 2、构造湖扬州瘦西湖 火山口湖敦煌月牙泉 火山堰塞湖青海湖 风蚀湖长白山天池 河迹湖五大连池

3、流水地貌浙江普陀山 岩溶地貌福建武夷山 海岸地貌乌尔禾“魔鬼城” 丹霞地貌路南石林 风沙地貌长江三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3.瀉湖 4.园林 5.历史文化名城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述西南地区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4.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5.简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及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旅游学科试题以及答案

旅游学科试题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8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845年组织的包租火车式团体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2、旅游资源在开发首要遵守的原则是,它影响与决定着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 3、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可创新性的特点。 4、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5、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和。 6、中国地方菜主要有四大菜系、、、。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7、出游次数较频繁,对旅游价格不太敏感,要求服务水品较高的是()。 A.消遣型旅游者 B.出差型旅游者 C.家庭事务型旅行者 D.休闲型旅游者 8、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 9、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从英国华斯特前往法国巴黎的旅游,开创了()。 A.洲际旅游 B.国际旅游 C.国际包价旅游 D.团体旅游 10、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 A.景点 B.食宿 C.交通 D.服务 11、()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准的重要尺度。 A.旅行社 B.旅游饭店 C.旅游交通 D.旅游景点

12、在我国涉外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中,五星级饭店的评定是有()。 A.各省,自治区的旅游局评定 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 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 D.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 13、思想开放、兴趣广泛、喜新奇,敢冒险、喜欢与不同背景文化的人相处的旅游者,属于旅客心理类型的()。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型 D.少中心型 14、世界旅游组织在()年发表的马尼拉宣言中明确指出旅游也是人类社会基本需求之一。 A.1980 B.1985 C.1987 D.1789 15、探亲访友在各类旅游动机应属于()方面的动机。 A.身心 B.文化 C.社会 D.经济 16、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游客普遍认为,尽管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导游人员服务非常周到,因此仍然很满意。这反映了游客知觉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误差效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7、旅游的“艾斯特”(AIEST)定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完整版

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基本类型:

奇特,此现象在各地是否常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1 如果是个体有多大规模?如果是群体,其结构是否丰满?疏密度怎样?各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巨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 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 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中等;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 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咼 4?3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小;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 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是否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保存是否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1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在什么范围内有知名度?在什么范围内构成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开发旅游后,多少时间可以开发旅游?或可以服务于多少游客?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 与 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1 本单体是否受到污染,环境是否安全?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使环境安全得到保证?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 r r————————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 年月日 本单位得分 级填表人调查日期本单位可能的 等级

旅游资源论文题目

旅游资源论文题目 篇一:旅游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选题范围 一、写作要求 1.撰写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论文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4000字。 2.论文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摘要字数严格控制在100~300字之间 3.毕业论文书写要求:毕业论文撰写必须选用A4复印纸,并用计算机打印成文;一律单面打印,上交两份。具体格式从辅导老师那拷贝。 注意:选题发下去后,学生先自选题目,之后,系里根据所选题目确定导师,已选定的题目可以更改,但导师一旦确定不再更改,不可随意选导师。在写论文期间,学生一定要及时与导师联系,确保论文质量。 另:选题只是一个方向,具体论文题目可围绕选题确定。 二、选题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 1、浅析黑龙江民俗旅游开发前景 2、人口老龄化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影响 3、黑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4、试论我国主题公园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5、黑龙江旅游景区的品牌化经营策略 6、论旅游业非价格竞争手段的运用 7、对黑龙江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8、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9、发展淡季旅游的对策 10、旅游者投诉心理及应对策略 11、黑龙江节庆旅游的策划和市场化运作 12、论旅游景点的品牌化战略 13、浅析游客行为对旅游景点的影响 14、浅谈黑龙江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15、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16、当前我国假日旅游的危机与对策 17、论牡丹江市在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定位 18、论牡丹江市旅游营销设计 19、体验营销与旅游企业的发展 20 论旅行社非价格竞争手段的运用 21论促销在旅行社业中的灵活运用 22旅行社服务质量控制探析 23浅析我国假日旅游 24论导游的思维与口才 25论旅行社价格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26浅析旅行社流动资金管理 27小论导游培训的手段 28旅游线路设计探析 29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旅游资源与开发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质量 二、填充题 1、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2、作为人类创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和文化,也受到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了一定的 的烙印。 3、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旅游者只能带走各种和 ,但不能把这些旅游资源带走。 4、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分布及特点,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的制约。 5、在一些高山地区,由于气候的垂直变化,也呈现出垂直分带的特点。 6、在热带气候区,水力作用及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景观占有主导地位。 7、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单选题 1、北京故宫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建筑特色………………………………………()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E、明清 四、多选题 1、以下属旅游资源共同特点的是…………………………………………() A、广域性 B、区域性 C、不可移动性 D、重复使用性 E、文化属性 2、以下属自然旅游资源特点的是…………………………………………() A、时代性 B、天然性 C、地带性 D、广域性 E、季节性与时限性 3、以下属人文旅游资源特点的是…………………………………………() A、人为性 B、地带性 C、时代性 D、区域性 E、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4、下列旅游资源中,哪些属于无性的、非物质的旅游资源……………() A、文化艺术 B、神话故事 C、珍贵文物 D、高尚的品德 E、古典园林

5、旅游资价值高低,它包括旅游资源的…………………………………() A、美学特征 B、休闲康乐价值 C、文化历史价值 D、政治效益 E、科学研究价值 五、思考题 1、旅游资源的概念?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 2、简析旅游资源的特点。 3、以香港为例,说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两分法”分类方案 二、填充题 1、根据成因,自然旅游资源均为的,所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均是 下形成的。 2、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旅游资源或区域旅游资源的认识,掌握其特点、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及科学研究服务。 3、目前,最常见、应用广泛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为“”分类方案。 三、单选题 1、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旅游资源分类中属哪种基本类型…………………………() A、地质 B、地貌 C、历史古迹 D、古建筑 2、长江三峡在旅游资源分类中属哪种基本类型…………………………………() A、地质 B、地貌 C、历史古迹 D、水体 3、参与型旅游资源也可称作什么旅游资源………………………………………() A、体验型 B、购物型 C、观光型 D、游览型 4、旅游资源“两分法”分类系统包括……………………………………………() A、两大类、12个基本类型、36个类型 B、两大类、14个基本类型、63个类型 C、两大类、16个基本类型、63个类型 D、两大类、18个基本类型、36个类型 四、多选题 1、以下旅游资源类型中属于地质基本类型的有………………………() A、山地 B、地层 C、喀斯特 D、岩石 E、化石

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及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要求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评价分两级,包括县级初评和省级复评。其中,县级初评由普查队组织评审,县旅普办参与完成。初评过程的相关资料需保存并提交省旅普办专家委员会用于复评参考。省级复评由省旅普办专家委员会对提交上来的单体进行复评。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2项评价因子。 计分方法 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完“分、”10规模、丰度与几率“分、”15珍稀或奇特程度“分、”25文化艺术价值 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表7-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 评价因评价依赋 项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3观赏游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使用价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分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2历史文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1科学艺2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分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罕见11资源素价珍稀奇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很少见181程度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少见分)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较多见。-31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地填写范例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 附录 1:旅游资源单体(地文景观类)调查表的填写 (伊岭岩)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 : 岩石洞与岩穴 代号GX-NNG-WMG-YLY-ACL-01 ;其他代号:①;② 行政位臵南宁市武鸣县 地理位臵东经 104 ° 26 ˊ,北纬 20°54ˊ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 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①性质、形态与结构:位于 210 国道旁、出露地表、有较便捷进、出口的喀斯 特溶洞;洞外依山筑有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 ②内在性质:大自然的艺术宝库,“地下宫殿”,造型多姿多彩,具备较高的 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景观价值; ③结构与成分: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氢钙 [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地形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④成因机制:据推算,伊岭岩岩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此岩原为一段地下河 道,因地壳上升而成洞,经过千万年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 钟乳石; ⑤规模与体量:洞深 45 米,面积 24000 平方米;游程 1100 米, ⑥环境背景:伊岭岩所在的武鸣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适游期长;依托地森林 覆盖率高,具备了绿色生态吸引力因素;与相邻的花花大世界景观互补; ⑦关联事物:壮民族文化;伊岭岩由仙人用锄头点化而成的传说;《眼儿媚·伊 岭岩》等; ⑧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 散地和主要旅游区 [ 点 ] 之间关系): ⑨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属南宁市辖县;伊岭岩风景区所在地双桥镇位于南 宁市北部,距县城 6 公里,距南宁市区21 公里; ⑩交通网络发达, 210 国道,南武一、二级贯穿全镇南北;黔桂与云桂国道交汇于此,是南宁至贵州、云南、百色、河池等地的重要通道; ?武鸣县区域内部有私家花园“明秀园”、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花花大世界等景区;以及三月三节庆旅游;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完整版

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 代号;其他代号:①;② 行政位置 地理位置东经°ˊ″,北纬°ˊ″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 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你认为本单体属于下列评价项目中的哪个档次,应该得多少分数,在最后的一列内写上分数) 评价项目档次本档次规 定得分 你认为应 得的分 单体为游客提供的观赏价值,或游憩价值,或使用价值如何?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 单体蕴含的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如何?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 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 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 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 物种是否珍稀,景观是否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 见 15~13

奇特,此现象在各地是否常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 多见 3~1 如果是个体有多大规模?如果是群体,其结构是否丰满?疏密度怎样?各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巨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 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 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中等;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 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3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小;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 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是否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保存是否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在什么范围内有知名度?在什么范围内构成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开发旅游后,多少时间可以开发旅游?或可以服务于多少游客?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 与 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 与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1 本单体是否受到污染,环境是否安全?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使环境安全得到保证?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 本单位得分本单位可能 的等级 级填表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旅游资源学题库试题1

旅游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2、断层: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 3、文化层:人类居住在一起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层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识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掉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4、暗八仙:暗八仙为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因只采用神仙所执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八仙: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荷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 5、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宗教文化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6、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7、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 8、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9、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 10、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1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及其居民的需要。 12、斗拱:斗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 13、前朝后寝:前朝后寝是古时帝王宫室的布局。归属这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组成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14、佛光:佛经中说,佛光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在峨眉山上出现这种自然奇观,又和佛教传入山中的历史密切相关。 15、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表1-1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表1-2 各层次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表1-3 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资源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旅游业构成的五部门是指旅行社、______、旅游饭店、______和旅游管理部门。 2.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______和旅游者的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______或价值观念。 3.区域主题旅游形象的综合性表现为内容的多层次性和______的多面性。 4.专业层次上的旅游线路是指旅游经营者或旅游______向社会推销的产品。 5.每个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包括了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和______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为最终的______做着准备。 6.市场调查按照调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市场调查和______调查两大类。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估包括对旅游目的地______条件的改善、______的改善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8.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______与______污染物的能力。 9.财政保障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国家______、国家税收和国家财政______。 10.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特点是______、综合性和科学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可替代性是旅游资源的下列哪类特征的表现?( ) A.空间特征 B.经济特征 C.美学特征 D.时间特征 2.扶贫旅游规划的目标是( ) A.投资者经济利益最大化 B.经营者经济利益最大化 C.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D.规划者经济利益最大化 3.若SWOT评价结果是“优势+威胁”,则应遵循( ) A.保守原则 B.进攻原则 C.争取原则 D.开拓原则 4.“服务质量强化”属于下列哪种营销策略?( ) A.竞争优势战略 B.品牌支撑战略 C.产品升级战略 D.营销组合战略 5.下列哪个要素不属于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三要素?( ) A.发展目标 B.发展功能 C.区域旅游形象 D.区域旅游分区 6.1999年我国大型旅游活动年的主题是( ) A.生态环境游 B.中国体育旅游年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2016年真题

山东省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卷 (课程代码00197)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以下不属于地貌旅游资源的是 A.山地 B.峡谷 C.丹霞景观 D.化石 2.“擦耳崖”、“千尺幢”“上天梯”等险径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A.雄伟美 B.奇特美 C.幽静美 D.险峻美 3.下列岩溶地貌不属于地下岩溶形态的是 A.溶洞 B.地下河 C.落水洞 D.地下廊道 4.以下不属于长江三峡的是 A.瞿塘峡 B.巫峡 C.刘家峡 D.西陵峡 5.“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描述的是 A.武夷山九曲溪 B.广西漓江 C.四川溶江 D.湖北荆江 6.黄岩岛位于_______群岛。 A.东沙 B.西沙 C.南沙 D.中沙 7.“断桥残雪”描述的是 A.杭州西湖 B.济南大明湖 C.南京玄武湖 D.武汉东湖 8.以下不属于根据动物旅游资源的构景因素进行分类的是 A.奇特动物 B.珍稀动物 C.表演动物 D.饲养动物 9.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发旅游的功能区是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不受限制 10.以下不属于中国旅游信息库(旅游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目的的是 A.为旅游管理部门宏观决策和旅游管理提供服务 B.为旅游企业开发导向、横向联合、经营决策等提供辅助支持 C.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中所需的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D.为我国游客去境外旅游提供世界各地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查询服务 11.我国古典园林的转型期为 A.公元前11世纪-公园220年 B.公元220年-589年 C.公元589年-960年 D.宋元时期 12.中国古建筑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特别讲究与_______的和谐统一。 A.书院学宫 B.园林艺术 C.布局风格 D.周围环境 13.冰雕是近年来北方兴起的以冰为原料进行雕刻的艺术品,其中以_______最为著名。 A.长春 B.吉林 C.哈尔滨 D.沈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