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认识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认识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认识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强化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能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2、通过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估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

一、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习了厘米和米,你们还记得他们么?

2、请用手势比一比一厘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

3、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观察并测量你身边的事物,发现存在在身边的厘米和米,

二、探究新知

1、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2、画一画。

说一说你的发现。

3、了解测量工具

4、我们学校有一根高高的旗杆,它有多高,你们想不想知道?

5、汇报结果

(因为本节课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厘米和米的正确使用,需要他们有基本的数学感觉,所以在汇报的时候基本每组都要说,并询问同组的成员有没有补充意见,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6、书里的小朋友们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样,让我们一同去看一看。

三、知识应用

1、画一画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

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四、巩固总结

测量像旗杆这样高的物品,要用米作单位,测量粉笔这样的小的、低的物品要用厘米作单位。

1、黑板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

2、桌子的高度用什么作单位?

独立判断,完成练习

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10分钟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判断,学会了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这就是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出版物中量和单位的正确使用

出版物中“量和单位”的正确使用 一、基本概念 关于量(物理量),在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韦氏大词典、牛津词典、辞海等辞书给出的定义都不一样,在其他专业的书刊中所提到的也是各有千秋。 《新编常用计量单位辞典》认为,量是“可测量和物理量的简称。它们的共同特点为:①属于物理现象、过程或属性;②必定能定量地表达;③能与其他量建立起数学关系,或者说,量定处于某一量制之中;④独立于单位;⑤独立于操作。” 根据这些描述,可以将量(物理量)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不是计数或可数的单位; ②必定可以建立单位,通过与单位的比较定量地给出;③不存在独立的量。 下面给出量和单位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 量亦称“物理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以定性区别并能定量测量的一种属性。独立于单位,既可指广义的量,如长度、压力、摄氏温度,也可以指特定的量,如给定条件下某一物件的长度。 根据这个定义,不能建立单位的某些物理性能如表面硬度,糖的甜度,纺织品的柔软度,感光器材的感光度等以及某些计数的量如绕组匝数、个数、转数等都不是物理量。 物理量的特性一定要有单位,而且是可测量的;一定要有不变性,即作为数值和单位的乘积的物理量,与单位的选择无关(也即,不管选用什么单位,量都不会变)。例如,有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当选用不同的单位时,它就有不同的数值,如果选用米作单位,则它的数值是1;当选用厘米作单位时,它的数值就是100。 物理量的符号由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构成,除了“pH”外,一律用斜体来表示。如果物理量符号有下标,那么,表示物理量的下标用斜体,其他下标用正体。 单位计量事物的标准量(或基准量、参考量)的名称。如米为计量长度的单位,克为计量质量的单位。 单位制亦称“计量单位制”。由选定的基本单位和它们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量度单位的总称。 有各种单位制,主要的是: 法定计量单位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国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根据中国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单位而构成。包括国家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以及国家选定的11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国务院于1984年1月20日讨论通过,同年2月27日发布。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基本完成向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自1991年1月起,除个别特殊领域外,不允许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1993年12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即通常所说的93版《量和单位》)。 国际单位制亦称“现代米制”,国际代号为“SI”。一种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计量单位制。分为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三类。七个基本单位为:(1)米。长度单位;(2)千克(公斤)。质量单位;(3)秒。时间单位;(4)安培。电流单位;(5)开尔文。热力学温度单位;(6)摩尔。物质的量单位;(7)坎德拉。发光强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修订稿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 位厘米和米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2)()(3)()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萌萌的小床长5米。() (3)一棵白杨树高7米。() (4)小刚身高140厘米。() (5)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BCD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100厘米=()米1米25厘米=()厘米 500厘米=()米3米30厘米=()厘米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110厘米=()米()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5米○5厘米1米20厘米○100厘米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98厘米○1米1米○1厘米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新版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公顷=1 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 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 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毫升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1吨=1000千克 1吨=100 0000克 1千克=1000千克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时=60分 1小时=3600秒 1分=30秒 ……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 乘法分配率律:(a+b) ×c=a×c+b×c 乘法分配率律:(a-b) ×c=a×c-b×c 巧算定律 a-b-c=a-(b+c) a-(b-c)=a+c -b a÷b÷c=a÷(b×c ) 常用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之和×相遇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税率)=税后利息

合格数÷总数×100%=合格率 成活棵树÷总棵树×100%=成活率 …… 特殊的数量关系确定起跑线距离=跑道宽×2×3.14×(外圈--内圈)蹬一圈自行车行驶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数÷后齿轮数) 点数=间隔数+1 (封闭图形中)点数=间隔数 圆柱的体积÷正方体体积=3.14/4(等底等高) 四边形周长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圆周长公式 告诉半径:c=2∏r 告诉直径:c=∏d 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圆面积公式: 告诉半径:S=∏r2 告诉直径:S=∏(d÷2)2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第3单元测量 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人教新课标

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7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会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并说出你是如何比划的? (二)、比一比 用手势比划出5厘米的长度 (三)、引入课题 讲故事《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 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5厘米还是5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想一想 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

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比,谁高? (二)、议一议。 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三)、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想法。 得出结论:长颈鹿的高度是5米。(板书)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读一读学生自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2、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3、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例题8 4、学生自学,结果汇报。 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是13米。 三、巩固新知。 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宽60()长1()长28() (一)、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一)、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确定括号里的长度单位的。 四、归纳 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什么时候用厘米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里,填上“>”“<”或“=”。 5米8米32厘米40厘米8米800厘米 35厘米25厘米5米500厘米45厘米54厘米 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6米550厘米 2米10厘米210厘米66厘米67厘米8米10厘米8米1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完整版)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Km)=1000米(m) 1米10分米(dm) 1米=100厘米(cm) 1米=1000毫米(m m)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公顷=1 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 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 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毫升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1000克(g)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时=60分 1小时=3600秒 1分=60秒 ……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分配率律:(a+b)×c=a×c+b×c 乘法分配率律:(a-b)×c=a×c-b×c 巧算定律 a-b-c=a-(b+c) a-(b-c)=a+c -b a÷b÷c=a÷(b×c ) 常用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之和×相遇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税率)=税后利息 合格数÷总数×100%=合格率 成活棵树÷总棵树×100%=成活率 …… 特殊的数量关系 确定起跑线距离=跑道宽×2×3.14×(外圈--内圈) 蹬一圈自行车行驶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数÷后齿轮数) 点数=间隔数+1 (封闭图形中)点数=间隔数 圆柱的体积÷正方体体积=3.14/4(等底等高)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二.在○里填上>.<或=。

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

表格4 二年级数学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模板主备教师何颖珍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第几课时 第3课 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 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长度单位选择的全过程,掌握长度单位的合理使 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个性思考部分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长度和 1 米的长度吗?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厘米还是l3 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 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 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通过复习,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通过判断旗杆的长度,加强学生对1米和1厘米长度的理解,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

一下,我们大约是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 度单位的应用价。该是13 米高。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 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 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 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 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 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 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 示)。批注 8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 厘米还是1 米呢?(学 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 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 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 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 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 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 60 厘米还是60 米?引导: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 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 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 124( ) 课桌高90( ) 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 题)逐步出示题目, 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 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 题)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 题)出示题目, 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是5 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2()。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 5米32厘米8米 35500厘米54厘米 205米1米8厘米 9946 2米厘米66678米108米1厘米 3米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82米-5米=()米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米1米-10厘米=( )厘米 38厘米+12厘米=()厘米78米-67米=( )米 84厘米+16厘米=()厘米=()米 17米+25米+43米=()米 76厘米-18厘米+14厘米=()厘米 89厘米-63厘米-19厘米=()厘米 52米-37米-14米=()米=()厘米 38米+25米-27米=()米 1米-10厘米=()厘米 96厘米-47厘米+4厘米=()厘米 100米-55米=()米 81厘米+19厘米=()米 45米-(28米+13米)=()米 34厘米+(28厘米-14厘米)=()厘米 72厘米+8厘米+24厘米=()米()厘米 七.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2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2021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学期1.4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D卷

2021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学期1.4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错的是()。 A . 1米> 20厘米 B . 5米>13厘米 C . 1米<19厘米 2. (2分)下面的单位中不是长度单位的是()。 A . 毫米 B . 厘米 C . 千克 3. (2分) 1米=()厘米 A . 1 B . 3 C . 100 D . 200 4. (2分) (2020二上·芙蓉期末) 一根长1米的绳子,先用去了70厘米,还需要用30厘米,这根绳子()。 A . 正好够用 B . 不够用

C . 还能剩下 5. (2分)在墙上钉钉子挂书包,钉子的长度哪个最合适?() A . 4厘米 B . 4毫米 C . 4分米 6. (2分)如图,“吋”是电视机常用尺寸,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A . 一支粉笔的长度 B . 课桌的长度 C . 黑板的宽度 D . 数学课本的宽度 7. (2分) (2020二上·云岩期末) 如图,用直尺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 这条线段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A . 2厘米 B . 3厘米 C . 4厘米 二、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8. (2分) (2019二上·商丘月考) 1米=100厘米。() 9. (2分)判断对错 4米5厘米=4.5米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5分) 10. (1分) (2020二上·泰兴期末) 在横线上填“>”、“<”、“=” 4+4________4×4 100米________1厘米 6×7-6________6×6 8厘米________8米 11. (2分)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汽车每小时行50________ (2)椅子高4________ (3)一本书厚15________ (4)一条铁路长350________ 12. (3分) (2020四下·莲湖期末) 3.72元=________元________角________分 8厘米=________米 13. (4分) 5吨620千克=________吨 7米40厘米=________米 14. (5分) (2019二上·天河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米”、“厘米”、“时”或“分” (1)一根铅笔长约15________ (2)一节课的时间是40________ 四、作图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9二上·微山期中) 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课时教案

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 就表示 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 作单位。 2 .认识1 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 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 到刻度1 的长度就是1 厘米。(板书:1 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 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 到刻度3 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 厘米,从刻度3 到刻度4 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 厘米,从刻度4 到刻度5 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 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 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 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 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 厘米。你也能用l 厘米说一句话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 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 到3 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 到7 呢? 学生自主学习。 4 .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4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 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 米。 说明:接近8 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 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 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

理解长度单位 【案例描述】 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知识,按照原有教材的安排,先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能够用厘米做单位。” 接着教材展示实物的直尺,让学生理解直尺上的长度单位,并会读其中的长度。然后,学生用手上的直尺(或三角尺)测量1厘米、2厘米等线段。最后,再用直尺测量一些具体实物的长度。在这个节课上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让学生理解直尺 上的厘米,并会用直尺这个工具去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 新教材在编写中则有较大的改变。首先,请学生估一估讲台、课桌的长度(学生能够用手比划来估、也能够用其它工具来估)。其次,安排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学生中有的测出课桌一条边是“4柞长”、有的是“6枝铅笔长”、有的是“3个文具盒长”等。再次,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从中引出用尺子来量,并理解直尺上的单位长度。最后,安排测量一些实物的活动。上述的编写与原来教材的最大不同点是厘米的理解不是直接出示的,而

是学生在原始工具测量的基础上,理解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后才逐渐引出的,也就说让学生经历了理解厘米的全过程。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有一位教师研究了这个节课。 在教研活动中的理解 在讨论会上,执教的张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长短,随后比一比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短。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身边的工具量一量课桌一条边的长,并引出厘米的概念。最后,安排了一些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与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度。 在讨论张老师的教案时,教研组的同事认为学生理解厘米的体验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提出再增加两个环节。一是,在情景活动中,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实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增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是,在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实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实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实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从中使学生理解到统一单位的必要。

常用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记忆

常用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记忆——教学心得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这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孩子由于基础知识较少,所以对那些比较抽象知识的学习,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时间、长度、质量等)。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去寻找一些能够让孩子学起来简单,做起来容易的方法。这里我就以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学习为例,把我的一点教学心得与大家分享。 小学长度单位的学习是从二年级第一学期米和厘米开始的,第二学期又学习了分米和毫米。二年级结束,孩子们就已经把这四个常用长度单位学完了,可是从孩子们解决问题情况来看,他们感觉最难的还是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应用了联想、谐音、编故事等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记忆这几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在这几个长度单位中,就米是一个字,而我们知道,家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都排行老大,所以这几个长度单位中米是老大(也就是第1)。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好久才回来一次,你见到爸爸妈妈高不高兴?可是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在家不久就要回去工作了,他们就要和你分离了。“分离”这一词语中,分在前,离在后(厘米的“厘”与分离的“离”同音),所以分米自然就排第2,厘米排第3了。孩子们舍不得爸爸妈妈走(分离),当爸爸妈妈走时就会哭,而“哭”与“嚎”同意,“嚎”与“毫”同音,所以毫米自然就排第4了。 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好序后,就可以来记忆它们之间的进率了。2-1=1,所以米与分米间的进率是一个“0”的关系(即1米=10分米);3-1=2,所以米与厘米间的进率是两个“0”的关系(即1米=100厘米);4-1=3,所以米与毫米间的进率是三个“0”的关系(即1米=1000毫米)。依次类推,3-2=1,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是一个“0”的关系(即1分米=10厘米);4-2=2,分米与毫米间的进率是两个“0”的关系(即1分米=100毫米);4-3=1,厘米与毫米间的进率是一个“0”的关系(即1厘米=10毫米)。采用这种结合计算记忆“0”个数的方法,大大减小了记忆长度单位间进率的难度。 用这种方法记住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还何以把它推及到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记忆。 米与分米间的进率是一个“0”的关系,由于面积单位的右上角有“2”次方,所以1个“0”翻倍就变成了2个“0”,即1㎡=100d㎡;1 d㎡=100 c㎡;1 c㎡=100 m㎡。2个“0”翻倍就变成了4个“0”,即1㎡=10000 c㎡;1 d㎡=10000 m㎡。3个“0”翻倍就变成了6个“0”,即1㎡=1000000 m㎡。由于体积单位的右上角有“3”次方,所以1个“0”翻3倍就变成了3个“0”,即1 m3=1000d m3;1 d m3=1000 c m3;1 c m3=1000 m m3。2个“0”翻3倍就变成了6个“0”,即1 m3=1000000 c m3;1 d m3=1000000 m m3。3个“0”翻3倍就变成了9个“0”,即1 m3=1000000000 m m3。 另外对长度单位的排序,还可以用国际缩写的方法进行记忆。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其中只有米(m)是一个字母,所以米(m)排行老大(第1);分米(dm)的国际缩写是dm ,是米(m)的弟弟,所以分米(dm)排行老二(第2);在英文字母中,c 排第3个,所以厘米(cm)排行老三(第3);而老小毫米(mm),总喜欢跟着老大米(m),(即m+ m= mm),所以毫米(mm)排行第4。至于用哪种方法记忆,由教师自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我用了这种方法,不仅给低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还给高年级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我只想把我的这点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如有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和专家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宿城区郑楼镇英才双语小学王玉 2012/11/23

(完整版)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doc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 Km )=1000 米(m )1米 10 分米 (dm ) 1米=100 厘米 (cm) 1米=1000 毫米 (m m ) 1分米 =10 厘米 1分米 =100 毫米 1厘米 =10 毫米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平方千米 =100 0000 平方米 1 公顷 =1 0000 平方米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平方米 =1 00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 =100 0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升 =1000 毫升 1 升=1 立方分米 1升=1000 立方厘米 1毫升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000 毫升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吨(t)=1000 千克 (kg) 1 千克 =1000 克(g)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时 =60 分 1小时 =3600 秒 1分=60 秒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 乘法交换律: a×b=b× a 乘法结合律: (a× b) × c=a×(b× c ) 乘法分配率律: (a+b) × c=a×c+b×c 乘法分配率律: (a-b) ×c=a× c- b×c 巧算定律 a-b-c=a-(b+c) a-(b-c)=a+c -b a÷b÷c=a÷(b×c ) 常用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 =路程 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路程 单价×数量 =总价 单产量×数量 =总产量 总数量÷份数 =平均数 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1- 税率) =税后利息 合格数÷总数× 100%=合格率 成活棵树÷总棵树× 100%=成活率 特殊的数量关系 确定起跑线距离=跑道宽× 2×3.14 ×(外圈 -- 内圈) 蹬一圈自行车行驶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数÷后齿轮数) 点数 =间隔数+ 1 (封闭图形中)点数 =间隔数 圆柱的体积÷正方体体积=3.14/4(等底等高)

巧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巧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知识点难度虽然不大,但学生却很难牢记。如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个知识点就是一个好例子。 我们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由此可推出相隔一个长度单位的进率则是100。学生们在刚学时都能理解,但过后再复习这项内容,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学生对相隔一个或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错误率较多,他们经常会多写或少写一、两个0。 为了让学生能牢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我通过思考和研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并且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五指记忆法”。下面作具体介绍: 用五个手指分别表示五个长度单位。大拇指表示“千米”,食指表示“米”,中指表示“分米”,无名指表示“厘米”,小指表示“毫米”。把手掌打开就会发现从食指到小指之间,每条缝大约是一样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规定从食指到小指间每条缝代表一个0,而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特别大,即代表三个0。这样规定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一目了然。其方法是看看要换算的这两个单位间隔了几条缝,就在要化的这个数后面添上或去掉几个0,如大单位化成小单位就添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就去掉0。举个例子吧:米换算成厘米,食指与无名指间有两条缝,就在这个数后面添上两个0,厘米换算成米,就从这个数后面去掉两个0。又如毫米与米之间隔了三条缝,是毫米换算成米的,就从这个数后面去掉三个0,是米化成毫米的,就

添上三个0。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米与其它长度单位换算时,要记住千米与米之间的缝表示三个0。如千米化成分米,就要添上四个0;千米化成厘米,就要添上五个0,以此类推。其它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生学会“五指记忆法”后,显然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得更加牢固。现在不管过多长时间去复习这部分内容学生也能记住。就像用“拳头法”记大月、小月一样的有效。 这种“五指记忆法”不仅新颖有趣,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牢牢记住并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我们也可以把思路拓宽些,把这种方法延伸到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同样也是一个好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思路开阔一些,灵活变通,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更有兴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